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张昭购买的小院在镇中街道偏西的一百米的胡同中,相对清幽、安静。
钱宁打马而来,在门口喊几声。里头正向张昭汇报情况的张泰平过来开门,将钱宁引进客厅中。张昭出来和他相见。钱宁躬身行礼,歉然的道:“
张相公,这几日我在南城处理着几起骚扰商户的【创建和谐家园】。所以来迟,还望张相公见谅。”
张泰平一脸懵逼的看着眼前的一幕。啥情况?一个锦衣卫校尉对少爷这么恭敬?自家少爷有这么牛逼?
其实张昭也给钱宁的举动搞的有点诧异,只是他没表现出来,温言道:“钱校尉请起。我这里并无什么要紧的事。只是我前几日到京师,找你叙叙旧。”
说着,吩咐张泰平去整治酒菜。时值上午十时许,张泰平到小安镇中的饭店中买了几道拿手菜回来,再将他们带来京中的“二锅头”拿出来。
自家少爷平日里只是略喝几杯黄酒。这口味醇厚、清冽的烧酒反倒没喝。他们带来京中的两坛酒,一坛送给府学李教谕,剩下一坛便在这里。
少爷说他主业是读书,顺带来京城中卖酒。所以住在北城外,而没去住南城。但这坛酒一喝掉,连样品都没有,还卖个鬼哦。
当然,以家里火爆的销售情况,没人会怪少爷没打开京城的市场。他前日回村里送信,得知青龙镇那边已经卖出三千多斤酒,而且供不应求。
张泰平去买酒菜期间,张昭和钱宁随意的闲聊。等他回来,张昭邀请钱宁落座。饮了两杯酒。钱宁略显兴奋的道:“张相公,我按照你说的办法,给我们王百户提了提。他令我带几个人在崇文门外试行,我这段时间都在忙此事。一个月能收几百两银子的号牌钱。这还只是五分之一的商户参与。”
张昭轻轻的点头。这在意料之中。还是那句话,锦衣卫要耍流氓收保护费,街头的青皮、衙门里的衙役、上十二卫的军户,谁能比得过他们?
钱宁举杯,感激的道:“张相公,在下能摆脱胡小旗压制,得以入王百户的法眼,多亏你指点。”说着,仰着脖子将一杯“二锅头”干掉。
一个月就有几百两银子,以后呢?事情办得好,王百户那里少不了要给他一个总旗。这才是他今天对张昭恭敬的原因。钱大佬可是很精明的。
张昭笑道:“这主要还是你自己办事得力。我只是出个点子而已。”说着,很自然的转移话题,“你觉得今日这酒如何?”
钱宁微怔,但还是顺着张昭的思路说道:“这酒口感不如美酒。但胜在闻着有一股清冽的酒香。京城小民中的那些好酒之徒应该会喜欢。”
张昭微笑道:“这酒是我酿造的。市面价四十文一斤。我以三十文的批发价给你,作为我的地区总代理,可以在京中售卖。你有没有兴趣?”
卖酒的办法有很多。青龙镇那边是一个卖法。他这里图省事,找个区域总代理就行。
钱宁自小卖给太监钱能为奴,并未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他对京中市井里的物价非常了解。卖四十文一斤,这酒绝对会畅销。当即抱拳道:“张相公抬爱,我如何不愿意?”
张昭微笑着举杯,和钱宁共饮。
一旁侍奉的张泰平看的傻眼。这就完事了?京中卖酒的局面就算打开?就这样简单?
还真是如此。钱宁在京中多年,算的上半个土著。他要卖低端酒,渠道很多。钱宁心里这会都在捉摸他能不能将酒摊派给崇文门外他“照着”的酒馆。
反派大佬嘛!想法,当然不走寻常路。
…
…
事情谈妥,张昭就准备结束宴饮。到此时,他都喝下快一斤白酒。纵然他的高粱二锅头度数没有红星二锅头那么厉害,但他已经有些醉意。
他找钱宁来当然不是为叙旧。他和钱大佬谈交情,那是嫌自己命长,心里没点逼数。他只是为卖酒而已。纯粹的利益合作。
钱宁的酒量要比张昭好太多,白皙的俊脸上只是微红,眼中清亮,自顾的给自己倒一杯酒,感慨的道:“张相公,你与旁人确实不同,当日定当青云之上。”
他从小到大,虽然长的英俊,但是出身很差。首先是卖到钱家为奴,他拼命练武,再加上会钻营,才得以冒领一个“钱”姓,进入锦衣卫做事。
但这个身份,还是很差。读书人谁正眼瞧他?唯独张相公不计较这些和他来往。当日,和他去南口村中的还有一个同僚,但此人现在何处?
张相公是他的机会啊!
张昭微醉的倚在座椅中,午后的阳光从背后的窗户透进来,笑道:“哦?呵呵,借你吉言。”
钱宁正色道:“张相公,我酒后直言,说错了你勿怪。银作局的蒋太监看顾你,咱们小旗的人都知道。而他和太子身边的刘公公是同乡。以你的本事,将来刘公公为内相,他必定会倚重你这样的读书人。飞黄腾达只在旦夕间!”
张昭心道:然后,垮台也在旦夕间吧?
他知道钱宁说的什么意思。明朝的读书人极度的鄙视宦官、锦衣卫。当然,身体是诚实的。宣德年间,宦官已经成为明朝中枢权力的铁三角之一。
为什么崇祯皇帝在死前幡然悔悟: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原因就在这里。平衡!朝堂衮衮诸公,基本都在和大宦官打交道。在内廷里没关系,被阴下去的文官大佬不在少数。
比如:张居正就靠着太监冯保把高拱给阴掉。
但是呢,即便是大太监,想要招揽正经的读书人投效,那都非常难。钱宁说的要点就在这里。若张昭将来能中秀才。有这层关系在,刘公公为内相后,必定会招揽。
按照钱宁的理解,张昭必定会接受招揽。张昭和太监、锦衣卫都打交道啊,态度客客气气的。那么,届时其地位可想而知。权力、金钱、美人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张昭笑笑,道:“钱兄,今日就到这里吧。”
他现在才考虑和刘公公接触的事。他对钱宁的想法并不认可。真要接受刘瑾的聘请,固然可以飞黄腾达,但且不说名声的事,日后怎么脱身呢?
钱宁话说到这份上,见张昭并不反驳。心里忽而一动,佯装有些醉意,起身,给张昭跪下,恭敬的道:“张相公,钱宁不才,愿追随左右,但凭驱使。”
蒋太监看中张昭。他和张昭接触几次,深知此人的本事。京中传言,他自然也有些耳闻:王佐之才。厂卫向来是并称。宫中的大太监们影响锦衣卫的人事是常态。
他舔好张昭,难道过几年做不得一个锦衣卫千户么?王百户大草包一个,怎么做到百户的?还不是靠上面有人吗?他凭什么不可以?
钱宁是个狠人,直接下跪!张昭给弄的惊讶莫名。未来的反派大佬这是想当我的小弟?
第四十四章 收、小镇。
钱宁离开了。
张昭带着感慨和遐思,坐在客厅的窗边醒酒,秋日午后的轻风徐来,庭院里清幽、安静。
他刚刚同意了钱宁的请求。钱宁都跪下来,他要拒绝那就是往死里得罪人。所以,搞得他现在很感慨:将正德朝的反派大佬收为小弟,他这算不算黑化?
【创建和谐家园】片刻,张昭大概理顺心情。他初来明朝时,虽然心怀壮志,还有着穿越者自带的傲气。这是很正常的俯视心态。但他心智成熟,行事很谨慎,如履薄冰。
从古至今,阴沟里翻船的事还少吗?他深知,穿越者可以在科技知识、商业模式、政治视野等方面有优越感。但真论智商、权术手段,他未必就比古人强。
他做事情低调一点,事前反复思考、推敲,这绝对没有坏处。
但是此时,他同意收钱宁为“小弟”,固然是有不得罪人得想法,同时还有另外一层缘故:他已经度过穿越的新手期,开始适应明朝,伸展手脚。
按照穿越者的视角,钱宁性情狡诈,品行低劣,舔资出众,无忠诚度可言。日后是锦衣卫指挥使,权倾天下。这种大佬要给我当小弟,听着就有畏惧感。
但从张昭此时的身份、资源去看呢?他和蒋太监有“联系”,在宦官这里的前途极好,全面碾压此时的钱宁。有什么不敢收的?
钱宁此时只是个锦衣卫校尉,并没有日后的权势。按照明朝此时的世情,是他占着优势。他有什么必要畏手畏脚?
当然,张昭不会傻乎乎的认为钱宁就是真心投靠,以其为心腹。一个人的性格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
…
张昭正独处、沉思着,张泰平从门外进来,身后跟着一名四十多岁的仆妇。
“少爷,我将谭大娘请来了。”张泰平再看张昭时,心里充满着敬畏。他刚刚亲眼目睹一个锦衣卫校尉跪地请求投效啊!这种场景对他而言冲击太大。
张昭住在小安镇中,张泰平时常要骑马往返青龙乡、南口村。他的日常生活起居都是雇谭大娘照顾。一个月给8钱银子。
刚刚和钱宁喝了一顿酒,残羹冷炙需要收拾下。否则客厅中全是味道。
张昭伸手示意,道:“嗯。麻烦谭大娘了。”
谭大娘笑呵呵的道:“张少爷客气。这是份内的事情。”利索的将客厅收拾整洁,告辞回家。她就住在胡同尽头的小院中。她并非独居,而是和小姐、夫人住在一起。
回到略显拥挤的小院中,谭大娘给自家小姐回话,“那位张少爷中午和人饮酒,请我去打扫一番。夫人的病情怎么样?”正是因为府中拮据,所以她才会出去找事做。
“还是那样。大夫说这是心病。爹爹和两个哥哥流放榆林。娘心里难受。”说话的小姑娘一身白裙,坐在木凳上,身段婀娜。满脸忧愁,但其容颜殊丽,一双美眸漆黑如星。
若是张昭在这里自然能认出来她是谁。
…
…
进九月里便是深秋。清晨时,田野中铺着白霜。
南口村北面的蒋家庄丁管事带着七八名随从顺着乡中大道而来。他早预付酒钱,昨天老吴派人通知他可以来拿酒。快到村口时就见老吴带人正等着。
丁管事和吴春时见面寒暄着。两人是儿时好友。一边聊,一边往河边的酒厂走去。丁管事打量着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院落,感慨的道:“老吴,这才多久?我记得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地吧?”
吴春时穿着件崭新的青布长衫,略带点自豪的道:“这都是我家少爷的功劳。这片是生活区。住在这里的都是酒厂中的伙计和家属。那边是新住宅。”
大半个月过去,张昭家门前热火朝天的场景已经消失。除开张昭的新住宅外,酒厂和生活区的院落都已大致建成。
丁管事微微点头。走到位于小河边的酒厂建筑群。首先闻到的是空气中传来的一股酒香。然后便看到侧院的空地处,一辆辆的马车、牛车拥挤着,等待着运酒。
这都是在青龙镇谈好批发价格来提货的经销商。知行商行将销售点设在青龙镇中。知行商行是张昭给“公司”起的名称。
丁管事跟着老吴从左侧的角门到一处仓库中。这里早就堆满着酒。全部都是十斤一坛的包装。趁着随从们搬运的空隙,丁管事忍不住问道:“老吴,你给我说个实数。从你们酒厂二十几日第二批出酒,这差不多快二十天,你们一共卖了多少斤酒?”
吴春时兴奋的嘿嘿一笑,压低声音叮嘱道:“老丁,我给你说了,你可别到处乱说。”伸出一根手指晃一下,“二十天生产出一万斤。卖掉的更多。”
“预售?”
吴春时点点头。
丁管事轻轻的吸一口气,由衷的道:“我的天。”心中震惊难言。上头早就交代他关注酒厂销售的情况。他知道二锅头卖的很火,但是没有预料到这么火啊!
那这酒给张昭赚了多少钱?
…
…
马蹄声来,马蹄声去。张昭在小安镇中的住处距离官道只有几百米而已。交通便捷。
而随着张昭在这小镇中居住的时间变长,胡同里的邻居都知道这位在此读书的张少爷似乎颇有财力。
九月十四日的下午,天阴沉着。形容消瘦的陈康在张昭院门前翻身下马。谭大娘手里拿着些木炭,正好准备回去。给陈康开门后,这才离开。
陈康一身棉袄,到后院里见张昭。
后院的书房里正烧着熏笼。暖洋洋的。张昭坐在书桌后揣摩八股文,进陈康进来,微微有些诧异,放下问卷笑道:“我才把平安打发回村里,你就过来。壶里有水,自己倒。”
陈康上个月底就来过张昭这里,他来帮张昭去买“考题”。所以,他刚才来时是熟门熟路。陈康笑着去倒水喝,说道:“少爷,你倒是不急我因什么事来?”
张昭笑着道:“我不得先收买人心嘛?”
陈康跟在他身边服侍的时间其实并不长,但却是他亲自教出来的学生。而且陈康年幼时失父,性格却是开朗、风趣。这就很难得。他很喜欢这个学生。
陈康笑一笑,肃容道:“少爷,董家正在图谋二锅头的生意。”
第四十五章 争抢(上)
“哦?”陈康带来的这个消息让张昭很意外,拿起精美的青花瓷杯慢慢的喝着热茶。
他当然知道,这个董家指的并非董朗父子,而是指的其大伯董鼎等人。对好友董郎家族里的情况,他略有了解。
二锅头的销售情况,他这里自然全盘掌握。董郎已经打通京西煤窑的销路。距离最近的九边重镇宣府已经打通。陈康在青龙镇负责批发。经销商往来如云。
庞大郎在运河上的销路打通。而他则是通过钱宁打开京城的销售局面。整个二锅头的局面已经盘活。接下来就是不断的生产、销售、回款。
张昭心里做好酒生意壮大后会被找麻烦的准备,但真没想到第一个跳出来的竟然是董家。想也是,毕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自然“反应”快。
陈康个头偏消瘦,近日忙碌皮肤微黑,见张昭在思考,安静的等候在书房里。董家的企图、恶意还在潜藏、酝酿中,他觉察到,当机立断前来告知张昭。
张昭沉思片刻,说道:“看来我得安排一下。”拿过一张竹纸,提笔在上面书写起来,然后递给陈康,“你把这封信带回去给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