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帝国的崛起》-第2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董鼎的长子讥讽的看董朗,冷哼道:“不自量力。”他们长房怎么可能放弃对家族生意的掌控权?

      董朗的脸瞬间变得铁青。这简直是一个笑话。他五十两银子买来的配方,给家里带来至少三成的增长。结果用一个二三十两的店铺将他打发?

      议事最终是按照董鼎的想法进行。对于董父、董朗而言,则算是不欢而散。

      …

      …

      穿过层层叠叠的院落、小巷,回到家中。董朗和董父二人到书房里去说话。

      董父四十多岁的年纪,白白胖胖,一副员外装扮,揉着胖脸,愤然的道:“你大伯就是这样。当年他就是这样霸道。什么东西都不愿意分给我们。”

      董朗低着头听父亲抱怨,心中的念头不可抑制,抬头道:“爹,我们不和他们玩了。分家!我们把家里生意的股份全部退掉。我们自己经营。”

      董父吓一跳,迟疑的道:“朗儿…”他经商的能力有,但是性格有些弱,怕他大哥。

      董朗道:“爹,你不想儿子日后给长房那几个废物践踏、嘲笑吧?我同学张昭派长随来邀请我去合股卖酒。我明天过去谈。”语气斩钉截铁。

      大丈夫活一辈子,岂能被几个废物压在头上?

      第三十七章 两成

      金秋的清晨有些凉爽。阳光从树梢掠过。距离青龙镇中不远的董家村中气氛宁静。

      堂屋中,董父和董母正在一起吃早饭。董母担忧的道:“老爷,你怎么不阻拦朗儿?”

      董父摸着半白的鬓角,叹道:“这怎么拦?朗儿自那年府试失败被那家退婚后,他的性子就有些倔。先不退股份,我们这历年来的积蓄先拿出来吧。”

      这笔钱是预备着给儿子娶亲,女儿出嫁用。

      董母点点头。

      …

      …

      在董朗带着张昭的长随陈康骑马往南口村而去时,董家的几名青年在镇中和余冠几人汇合,准备前往京城。

      提学大宗师已经行文顺天府,将今年秋顺天府的院试时间定在十月初十。府衙已开始接受学子们的报名。

      余冠几人是打算去府衙中报名,同时在京中玩乐几天。临考前,正是一个府的读书人汇聚之时。而董家兄弟,就是余冠的钱袋子。

      董家兄弟中为首的便是董鼎的次子董原,骑在马上,笑呵呵的问道:“余兄,这个张昭到底什么背景?他不是得罪徐郎中吗?怎么近来听说府学的李教谕很看重他?”

      余冠一袭蓝衫,书生装束,玉面郎君,骑在马上很是英俊,道:“怎么?怕你堂弟和他搅合在一起,对你们不利?我和张昭同窗数年,他能有什么背景?锦衣卫的事,可一不可二。”

      一旁的刘同学笑着道:“他和锦衣卫的人搅合在一起欺压富户,名声是迎风臭三丈!他要敢用锦衣卫对付你们,我帮你捅到大宗师那里去。”

      董原仰头哈哈一笑,心里的疑虑尽去。

      他早上听闻董朗往南口村去见张昭。他还怕张昭把锦衣卫招来帮董朗抢夺家产。

      …

      …

      董朗骑马和陈康一起抵达南口村。在村东的乡道前,看着眼睛的一幕,董朗禁不住勒住马。

      他这是一次来南口村。只见乡道边数亩大小的空地正如同一个巨大的工地。近百人在这里干活。四五座院落已经修建而成。这完全颠覆了他对乡村的印象。

      陈康十四五岁的年纪,身体瘦弱,眼睛灵动。他猜得到董朗的心思,笑呵呵的道:“董少爷,我们进去吧。”带着董朗穿过桑林,到庭院的门口下马。

      张昭正在后院里教婉儿新式记账法,陈康进来通报,他迎出到门口,欣然的笑着和董朗拱手见礼,伸手道:“元明,请!”

      让陈康先去休息并准备搬家的事宜,新的院落已经修建好,可以让陈康将他娘接过来住。张昭则是在前院里招待董朗,小黑胖子张泰平奉上茶水。

      寒暄几句后,董朗感慨的道:“子尚兄,你在这里做大事,我却还陷在家族的琐事中。陈伯宁把你的意思转达,我决定跟着你干。我可以投200两银子。”

      董朗很干脆。一来是家里的烦心事让他下定决心脱离出来单干。二来是他对张昭能力的信任。

      张昭微笑着点头,吩咐道:“平安,去把酒来拿。”张泰平的小名叫平安。

      张泰平诧异的看看董朗,这富家少爷是不是银子多咬手,刚见张少爷就一口答应?连要卖的东西都还没看到呢。你就不怕张少爷忽悠你?想归想,利索的去厨房里将酒拿来。

      张昭倒两碗酒,示意董朗尝尝。他做事情讲究,当然不是骗董朗来投资,他是有把握的。说道:“

      这酒名叫二锅头。走的是中低端路线。目标人群是体力劳动者。所以,我们的主要市场不在京师中,而在西边的煤窑,北面的九边,还有南面的运河。

      现在的生产情况,只有几坛酒可以用来先期打开市场。后面一批的高粱酒还在酿造中,十天后出酒。所以,我需要你投钱进来,继续购买高粱,同时早期的销售、渠道资金从这里出。

      这份生意,利润十倍之。规模能做多大,取决于生产、销售的能力。目前还不好说。我个人估计早期一年四五千两银子的销售规模总是有的。后续还会增加。”

      董朗拿着碗,品着这名为“二锅头”的烧酒,感觉口感比市面上同档次的烧酒要好的多,清冽醇厚。当然,和黄酒比起来,未必得权贵喜欢。

      交情归交情,生意归生意。

      董朗想一想,道:“子尚兄,我信的过你。我拿一成的股份。另外,我得提醒你,如果这酒的生意真的能做那么大,咱们得防着被贵人们夺走。”

      锦衣卫的事情,董朗一知半解。在他看来,有锦衣卫背书,张昭这酒的生意不管怎么样,总能做下去。

      张昭颔首,并不解释,承诺道:“这事我来解决。”说着,竖起两根指头,“元明,我给你两成的股份。”见董朗还要推辞,摆摆手,“不必再说,我已经决定。”

      他一封书信,派长随过去邀请。董朗就来跟着他干,并投入大笔的资金进来。这是信任。他不能让“追随者”只喝口汤。同时,他也要调动董朗的积极性。他的时间很紧迫。

      董朗心中顿时一暖,表态道:“子尚兄,你放心。煤窑和京城那边,我家里有关系,我保证可以把酒卖过去。”自然而然的将自己放在从属的地位上。

      …

      …

      事情干净利落的谈完。权责主次清晰。时间正好到中午,张昭留心急回去的董朗吃饭。

      宴席摆在后院里。秋风习习。从后院中可以看到南口村的田野、村落、小河。

      董朗喝着烫好的黄酒,欣赏着秋景,既然决定跟着张昭卖酒,心中的压力尽去,叹道:“子尚兄,你在短短时间就开创出这样的局面。只等住宅修起来,居住在这乡村中,真是悠闲、快活的日子啊。”

      将卖酒得来的银子修建一栋占地数亩的住宅,就着这乡中美景,实在是他所向往的日子。

      张昭也不解释,笑笑,说道:“书还是要读的。”他没忘记赚钱的目的。

      董朗大笑。张昭这像读书的样子吗?倒不是说读书人经商如何如何。挂在家里的人名下就是,如今的士林风气如此。而是,张昭应该在青龙镇中读书的。

      结果呢?张昭这些天去京城,再返乡酿酒,就是没有好好读书。要知道,还有一个多月就要院试!

      正说笑间,婉儿端着鱼汤送进来,一袭淡色的长裙,身段婀娜。张昭帮婉儿把鱼汤放好,介绍道:“这是我妹妹。”董朗忙起身见礼。婉儿应答几句后离开。

      “唔,什么鱼汤这么香?”董朗目光落在鲜美的鱼汤上,舀了半碗抿一口,眼睛微微眯着,鱼肉的鲜美、原味都在汤中体现。令人回味无穷。

      这自然是张昭教周大娘做的。他在家中,自然不会亏待自己的胃。董朗连声吃的称赞,“子尚兄,看来我以后要时常来蹭饭啊。”

      张昭就是一笑。

      一顿饭吃完,张昭送董朗离开。资金谈妥,接下来就是生产、销售的事情了。

      第三十八章 待日后

      秋日的午后阳光明朗。乡间大道中,似乎都飘荡着中秋节的气息。董朗喝了些黄酒,慢慢悠悠的骑着马回到青龙镇董家村。

      董家村基本都是董氏族人居住。有大道和青龙镇、官道相连。刚到村口,就见大伯、董家的当家人董鼎送一名文士模样的中年人出来。奴仆、长随簇拥着两人。

      董朗翻身下马,停在路边。圆脸上的小眼睛微微眯起来。这个中年人便是县衙里户科的吏员头目,人称“李户书”。他是积年老吏,在县衙中很吃得开。

      他和李户书的女儿订婚,四年前因他没有过府试,被退婚。李户书将女儿嫁给了他大伯的次子董原。

      董鼎四十七八岁的年纪,保养的不错,白白净净,看起来约四十出头,将亲家送出村口,却正好看到董朗回来,微微皱眉,道:“小朗,中秋佳节在家好生陪父母,你这是从哪里吃酒回来的?”

      李户书看董朗一眼,他脑子里对眼前的青年根本就没印象,不甚在意。估计是董家的小辈。

      董朗心中不快,你儿子今天在家吗?脸上保持着平静,“我刚朋友家回来。”

      董鼎冷哼一声,继续“谦恭”的送李户书出村。

      董朗看着一群人的背影,衣袖中的右手轻轻的握拳。

      他知道,此时的他,在董鼎、李户书眼中就是只小蚂蚁、小年轻。可以随便的敲打、无视。但是等二锅头的生意走上正轨,即便他只有两成的股份,届时这两人在他眼中又算什么呢?

      渣渣。

      …

      …

      董朗憋着一口气,心情激荡的回到家中。刚进门,就被董父叫到书房中,“郎儿,情况怎么样?”他的性格虽然有些弱,怕大哥。但做了几十年的生意,眼光在那里。

      董朗将情况说一遍,道:“爹,我觉得这生意大有可为。你把家里的股份都退掉,和我一起卖酒吧!”

      董父沉吟片刻,道:“这生意做肯定是做的。但有几个地方要注意。第一,二锅头的配方能否保密。不说畅销北直隶,只要行销周边几县,必行就会有人打注意。

      第二,酒水质量能否保证一致。我听闻酿酒,最好是要有一口几十年的老窖。这样酿出的酒才好喝。

      第三,你那位张同学,虽然厉害,但你们做生意,要把控好成本、运输、流水等等方面。否则,一旦别的酒厂降价竞争,就有可能让你们资金链断裂。

      爹年纪大了,就不陪你们年轻人折腾。这是二百两银子。你派人现在就送去吧!”

      董朗看着书桌上白花花的银子,微微愣住。他知道筹集银子要时间。不然他在张昭哪儿怎么急着赶回来?哪里想到父亲早准备好银子给他?

      “爹…”

      董父和蔼的笑道:“郎儿,去做事吧!好男儿,又怎么怕娶不到妻子呢?”

      董朗喉咙有些哽咽,站起来,恭敬的给父亲行一礼,拿起银子大踏步的走出书房。

      …

      …

      °øÍíʱ£¬ÄºÉ«µÄºÛ¼£ÁýÕÖ×Ŷ«Áõ´å¡£ºÓË®å£å£¡£

      陈康跨过石拱桥,到刘大户的住宅侧门口,让仆人去通报。下午时,董少爷的老仆送来200两银子并30两银子的染料配方尾款。少爷令他过来还钱。

      刘家住宅占地数亩。连绵的屋舍铺陈在夜色中。东路的正房中,刘小娘子正在院中拜月,听下人来回,想一想,带着小丫鬟往中路正房走去。

      “叫二叔先接待他。我随后就到。”

      前几日,刘二老爷送刘小娘子给张昭未果,返回的第二天,刘大户便借口访友,带着长随往西山中去寺庙中盘桓一段时日。这未必没有避风头的意思。

      刘大户还有几个子女,均未成年。刘小娘子现在是刘家的主事人。

      片刻后,刘小娘子便在正房院落的花厅中见到前来拜访的陈康。刘二老爷刘公进招呼陈康喝茶,文绉绉的闲扯,顺便问问张昭住宅的建设进度。

      陈康个子消瘦,模仿着张昭待人接物时的表现,坐在梨花木椅中,微笑道:“总得几个月吧。”见刘小娘子进来,从袖袋里拿出银子,拱手道:“刘姑娘,这是欠款。还请将当日我家小姐签押的欠条拿来。”

      刘小娘子早就预料到张昭会依约还钱,她也分析出张昭不会对父亲如何。但父亲不听她的,出门避祸,连中秋节都不在家中,母亲刚才还哭。

      “去账房那里拿来。”刘小娘子吩咐丫鬟,再看向陈康,道:“陈伯宁,若是我将这二十七两银子当做股本投资到你家少爷的生意中去,他会接受吗?”

      陈康性情聪颖,想一想,直白的道:“刘姑娘,你不用试探了。依我看,少爷并未想将你们家如何如何。这并非说你父亲在锦衣卫被拷打数日,少爷觉得可以抵罪。

      而是,你们家现在已经不能给少爷造成威胁。他没必要逼出人命来!所以,你们稳当的过你们的日子。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11: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