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帝国的崛起》-第2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

      忙碌的日子瞬间即过,张昭家门前的荒地上数座简陋的院落拔地而起。空气里桂子的香味越来越浓。中秋节快要到了。

      清晨时分,张昭和婉儿、虎子吃过早饭,虎子去社学读书。张昭正要出门。老吴和他新收的长随,张四伯的孙子张泰平正等在前院的花厅里。

      婉儿跟在张昭身边,亦步亦趋,“二哥,家里没钱了呢!”她协助二哥管理账目。中秋节快到了,她发现家里只剩下十两银子。不够还债。只够买点过节的东西。

      张昭放慢脚步,让婉儿走在他身边,偏头看着她。一身青衫勾勒着她修长、婀娜的身段。娇美明丽。张昭欣赏着婉儿的美丽,赏心悦目,说道:“没事。等陈康从青龙镇中回来,银子就有着落。”

      婉儿精明能干,之前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现在家中共有120亩地,外加如今正在进行的工程,工人数十。他让婉儿协助他管理着后勤、财政。

      他不希望婉儿变成花瓶、木头。最近,他顺便教婉儿【创建和谐家园】数字和新式的记账法。

      当日关系挑明后,这段时间忙碌,他和婉儿相处起来倒没特别的感受,顺其自然。只是,他有时候觉得自己挺“邪恶”的。这算不算在养-成呢?

      婉儿俏脸微红,强调道:“二哥,你得上心呢。如果没有银子,到时候,村民的工资我们都付不起。”那么,这眼前红红火火的一切,都将坍塌。

      她的梦想是让张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而在二哥的带领下,张家的发展超乎她的想象。她当时想,二哥中秀才后,家里的田地可以保住,衣食无忧。

      而现在,她都不敢想未来的生活不知道会什么样!二哥喜欢享受生活啊!还说要给她买丫鬟。她可不愿意看到此时的局面崩溃。

      张昭笑着点点头,婉儿跟着他到前院中。张昭对等候着的老吴、张泰平道:“走吧,我们去看看出产没有。”

      他当然知道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他手里确实已经没有任何银子。十两银子根本无法保证工程继续。但是,他早就已经计划好。

      第三十五章 新生意

      张昭家篱笆墙的小院出来一块平整的场地,平常都是用来晾晒稻谷。平地后则是十几株桑树组成的桑林。穿过桑林,便是足有三四亩大的荒地。

      从张昭家这里径直延伸到河边。此刻,整个荒地都被平整,变成一个很大的工地。近百人在工地中忙碌。

      张昭所主持的工程主要分成三块。第一,他的新家。这部分占地约1亩。这并不着急,只大略的建成两座小院,供张家日益增多的雇工居住。

      第二,厂房。为便于取水,厂房就在临河的地方。这里业已建好三座院落。看守严密。

      第三,工人们的居住区。张昭所招收的工人,不仅仅有南口村、东刘村富余的青壮劳力,蒋家庄支援来的人口,还有乡中来做活的乡民。工期紧,距离远的乡民自然要留宿在这里。

      这片居住区,紧挨着乡中的道路。建造的简单。茅草顶,土砖墙。还有用树木支起来的房屋。按照张昭的安排,先满足住的需求,再慢慢建成住宅、院落。

      这里将来是生活区、家属区。

      张昭自京城回来,七八天的时间将摊子铺的如此之大,钱粮的消耗肉眼可见。他先是卖染料配方得到20两银子,尾款还没结。再得到70两银子的赏赐。这是收入。

      而他在京中花掉40两,仅仅买两匹马就花掉30两。还有些日常零零种种的花销。瞬间存款便见底,只余10两银子。资金链压力非常大。

      张昭带着吴春时、张泰平刚进“工地”,负责搬砖的吴言迎过来,脸上带着感激的神情,躬身行礼,“见过少爷。”带张昭颔首示意,喊道:“爹。”

      吴春时满意的点头。他认可儿子将少爷放在他前头。他现在的一切都是少爷给的啊。

      张昭环顾着热火朝天的“工地”:砌墙、搬砖、和泥、抬木材、架梁、铺瓦,人人都在卖力气。说道:“吴言,你忙你的。抓紧时间。我和老吴去看工厂那边看看。”

      一路到河边的工厂。沿途不少村民遇着张昭都停下来叫一声“张少爷”。张昭接手刘大户河边的一百亩地,这些村民有七成都是他的佃户。

      张泰平十岁,小胖子,皮肤晒的黑黑的。跟在张昭身旁,羡慕的看着身姿挺拔的张昭。那一声声的“张少爷”,是礼遇、尊敬、地位!他日后当如是。

      …

      …

      河边的厂房有三座院落,空气中飘荡着酒香。

      不管张昭做什么保密工作,工人全部用的蒋家庄丁管事提供的人手,但于附近的村民而言,这不是什么秘密:张少爷在酿酒。看规模是用来自饮。

      厂房外,刘二狗带着几名青年充作护院巡逻。见着张昭过来,他也不过去打招呼,按照路线继续沿河巡查。几名青年也不敢废话,他们第一天就被刘二狗揍服。

      跟着张昭的吴春时心里冒火,他这个女婿简直是【创建和谐家园】。压着情绪,带着张昭往里面走,介绍道:“少爷,你让我收高粱作为今年的租子,村里都念你的好。

      这些高粱已经给庞大郎按照酿酒的法子泡在这里。按照庞大郎的说法,酿酒要经过泡粮、初蒸、焖粮、加曲等工序,需要二十天。今天出酒的是他之前在蒋家庄酿造的一锅高粱。

      少爷,按理说我不该多嘴的。庞大郎喜欢喝酒,会酿酒。但他这酿酒的水平实在是差。我之前喝过他的酒,口味很冲。这酒谁会买去喝?”

      他跟着张昭目睹张家这天翻地覆般的变化,搁在之前,谁敢想张家反而吞掉刘大户一百亩地呢?当时,都在愁怎么抵挡刘大户。他早已认可张昭的能力。

      村里都在猜测少爷是酿酒自己喝,他却是知道内情的。这酒就是要用来卖的。卖酒的钱才能支撑目前的局面。然而,这高粱酒的口感真的很差!

      他心里着实担忧。

      张昭微微点头,往酒坊里走去。

      这年头,北方主要种黍、粟、小麦、高粱。要说小麦磨成白面口感最好,但小麦的产量很低。农民都是混合着种。最常见的是黍、粟,再就是高产的高粱。

      张昭用高粱收租,自然会得到佃户们的称赞。他是要用高粱来酿酒。后世的人都知道,用高粱酿造的烧酒,口感最好。正所谓:高粱香,玉米甜,大米净,大麦冲。

      此时,明朝主流的还是黄酒。白酒在底层流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道: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现在的白酒口感都不甚好,其改良要到清康熙年间。

      “张少爷。”庞大郎就是蒋家庄来有着古铜色皮肤的领头中年人,在蒸酒的大灶前,一脸的羞愧,“我这酿酒的手艺是野路子,只是自己喝,怕误了你的大事。”

      他给丁管事派到张昭这里,还以为是卖力气,或者看家护院,不想做了几天活儿后,张少爷要找酿酒的师傅,恰好他会,便让他帮忙酿酒。

      张昭沉静的摆摆手,“庞师傅,我这不是来看着吗?等会你们听我的。”

      蒸酒的大灶前,有人烧火。其他人都围在这里帮忙。灶上则是大锅、木桶。这是蒸馏酒的设备。木桶上半段则有几根铜管。等会酒水便会从铜管中流出。

      庞大郎见火候差不多,指挥加水。很快就有酒液从铜管中流出到酒坛中。空气中有着浓烈的酒香,但味道很刺鼻。但凡喝过酒的人都知道这种酒是绝对的劣质酒。

      庞大郎讪笑着张昭一眼,解释道:“张少爷,这酒不会直接用来喝,等会和后面的几锅酒混合,放几天再饮用。”

      蒋家庄来的青壮们挑水的、看酒坛的,还有人咽口口水。再劣质的酒它也是酒。平常在庄中可没酒喝。

      张昭看着酒坛中的酒渐渐多起来,笑一笑,道:“庞师傅,这头锅酒不要。我只要第二锅出的酒。”

      他对酿酒的工艺有所了解。二锅头的工艺改良要到清康熙年间。这个时候自然没有。他可以独占商机。而改良很简单,就是只要第二锅的高粱酒。

      一般酿酒,都是酿造好后,将几锅酒混合在一起。这是人的思维盲区。其实近代工业革命时期,有很多发明都是这种微小的改良,从而带来巨大的变化。

      庞大郎只是过来帮忙,张昭说什么那自然就是什么。将装着第一锅酒的酒坛拿走,换新的空酒坛来接酒。这时,再加水,第二锅酒顺着铜管流出来。

      很快,空中漂散着酒香。

      酒坊中所有的人神情都是微变。这酒香比刚才至少强上百倍。

      第三十六章 董朗的决定

      吴春时深深的吸一口气,压着心里隐隐的激动,回头道:“少爷,这是…”

      庞大郎等不及,快步上前,拿碗接酒,仰头一口喝掉。然后将碗一丢,满脸震撼的道:“好酒!”

      其余的青壮们纷纷去接酒,品尝着第二锅的酒。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不可思议。高粱还是那个高粱,酿造手法还是那个酿造手法,但这第二锅酒真真不同。

      “喝之前庞大哥酿的酒比起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嗨,竟然这么简单?”

      “这酒要是拿出去卖,那些贵人的桌面上不去,咱们这些粗汉子,还有西边那些煤矿上,肯定喜欢。”

      “不止如此,将来卖到九边,再沿着运河卖到山-东,南直隶都不一定。”

      酒坊里的气氛热烈。连十来岁的小黑胖子张泰平都忍不住去接了点酒喝,跟着咂砸嘴。张少爷要发财了。

      庞大郎光着膀子,露出结实的腱子肉,走过来对张昭感慨道:“张少爷,你这法子真是厉害啊。我老庞佩服。”

      转过身,扬声道:“大家伙都是丁管事交代好的。在庄里有老有小。我老庞被推出来做这个领头的。不得不将丑话说在前头。今天这酿酒的法子,谁都不许透漏出去。坏了张少爷的事,后果你们知道。”

      众青壮纷纷应道:“庞大哥说的是。”

      张昭点点头,这个庞大郎很有点水平,环顾道:“大家辛苦一场,我不会亏待大家。等第一批酒卖出去,每人赏10两银子。届时,愿意来我这里做事的可以带着家人过来。不愿意的,我有礼金奉上。”

      二十名青壮顿时都欢呼起来。

      张昭笑笑,再添一把火,吩咐道:“庞师傅,今晚加餐。这酒拿几坛给大家伙尝尝。”

      “诶。”光着膀子的庞大朗应着,满脸笑容。心中微微一动,这位张少爷赏赐大方,就凭着这酒,估计就能成事。他这辈子在蒋家庄就算了,可儿子呢?

      张昭让热情高涨的众青壮继续忙碌,这一锅酒得出到下午去。他带着吴春时、张泰平出酒坊。

      吴春时神情恍惚。他再次见证“奇迹”。最大的问题被少爷解决。张家的兴盛可以预见!

      张泰平在心里盘算着账目:一石高粱不过两百文左右,还有地里出产的。能出六十多斤酒。这新出的酒,一斤酒卖四十文总卖得。那利润是十二倍!发财了!

      沿着小河走两步,吴春时仿佛脚踩在棉花中,问道:“少爷,这酒叫什么名字?”

      张昭负着手,在河边吹着风,眺望着村落、田野,回答道:“就叫二锅头吧。”再道:“伯宁回来后,让他来见我。”他并没有被冲昏头脑。

      二锅头做出来,这很正常。毕竟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工艺。他后面还需要改善工艺。庞大郎只是个半把刀的酿酒师傅。但仅凭着这酒,就足以说服董朗。

      他昨天就让长随陈康去青龙镇中找董朗,倒不是催染料配方的尾款。而是,他需要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他只剩10两银子,这可没法大规模的铺货、销售。

      他需要在一个月内赚到200两银子,还有二十天。

      …

      …

      傍晚时分,张昭家门前的工地上到处是热闹的场面。张昭吩咐加餐。大笼蒸好的馒头,煮好的骨头汤、面条,大块的肥肉,各种菜肴,不断的送上来。还有酒水供应。

      偏西处,刘二狗坐在八仙桌边吃饭,大口的喝酒。同桌的数名青年都是护院队的成员。

      一名青年环顾着四周,感叹道:“昭少爷这做派,以后在咱们这村里,肯定是一呼百应。二狗哥,你这个位置,将来肯定是要飞黄腾达的。”

      刘二狗咕咚咕咚的喝酒,抹着嘴,粗声道:“我知道。”

      他的思维很简单。张家少爷给他吃喝、发银子,他就把张少爷交代的事情办好。

      几名青年失笑。指望这位说几句拉拢人心的话太难。

      …

      …

      于此同时,20里外的青龙镇中。

      中秋节前夕,董氏家族中的主事者们汇聚在一起,盘点这半年的收获。董朗跟着父亲在议事厅中最后排的位置。蜡烛明亮,主位中的中年人朗声道:

      “这一个月以来,布匹的生意的增长不错。主要得益于小朗买下的染料配方。”

      董家住在青龙镇外的村中。主要经营布匹、成衣、煤炭等生意。在京西只能算小商人,一年的利润约有八百两。这和京中权贵们根本没法比。

      除开血缘较远的族人,董家的嫡支主要有三房,分别控制着董氏商行的生意、资产。其中利益最多的便是长房,董朗的大伯董鼎便是当家人。

      董朗的父亲是三房,坐在客厅最后。董父的面相看起来颇为老实,开口道:“大哥,那布匹生意是不是可以交给小朗负责?”

      站在董父身后的董朗微胖的肚腩收紧,圆脸上微微露出紧张的神情。

      他孤掷一注用尽私房钱从张昭手中买下染料配方,为的不就是拿下布匹生意的经营权吗?他不想只做一个帮家族出面交际的读书人,边缘人。

      只是,在这次会议前,多方反馈回来的信息不大好。他在张昭面前几次欲言又止,只因是家族内部事务没说。现在,布匹销售数据出来,他决定摊牌。

      董鼎喝口茶,瞥一眼下首的董朗,微笑道:“老三,小朗的眼光还是不错的。但是做生意,不能仅靠眼光。这样吧,青龙镇上的布匹带你就给小朗,算作奖励。”

      董二伯几人附和的劝着董父。议事厅中响起轻微的喧哗声。

      董鼎的长子讥讽的看董朗,冷哼道:“不自量力。”他们长房怎么可能放弃对家族生意的掌控权?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8: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