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帝国的崛起》-第1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张昭步履轻松的观赏着沿途的乡间风景。

      他刚穿越而来时就定下计划。他不会在南口村中长住。田园之乐,从来就不是他的志向!

      当然,在他外出闯荡前,他需要安排好家里的事情。为婉儿、虎子留下一个稳定、富足的环境。让他们生活的快乐、幸福。此刻,他已经安排好家中的事。

      第一,小张昭得罪徐郎中带来的影响,现在全部消除。青龙乡中不会有人还敢惦记着家里的地。

      第二,家里的生活水平已经提升,他留下足够的银子给婉儿。余下的便是给张家的小日子“添砖加瓦”。

      接下来,他将全身心的投入到举业中。

      至于说刘大户的事如何收尾,丁管事和两个锦衣卫校尉都说由他来决定。这话听听就好,他没当真。他现在心中的大事只有两个字:读书!

      …

      …

      抵挡青龙镇后,张昭午饭前便去明理书院找余夫子。余夫子自然是乐意。他当日在京城中还不知道怎么开口。

      董朗推荐的四合小院位于青龙镇主街后,距离明理书院500米。吴春时帮忙整理床铺,收拾卫生,下午时趁着夕阳赶回去。张昭住正房。长随陈康住西厢房。东厢房用作厨房,放置杂物。

      安顿下来后,张昭派陈康去请董朗到客满楼中喝酒。上午在书院中听课至中午,张昭缓步出来,到镇中心的酒楼“客满楼”。此时董朗已经等候在雅间中。

      董朗还是那副富家公子的装束,中等身量,微微有些胖,手里拿着檀木折扇,在雅间门口拱手见礼,“恭喜子尚兄归来。”他读书不行,看事情还是有点眼力。

      张昭从京城中回到青龙镇来,很明显事情已经解决。他业已取得徐郎中的谅解。

      张昭微笑着拱手,“元明兄,请!”

      董朗这些天帮了他不少忙,他既然要在镇中长住,当然要请董朗吃顿饭表示谢意。两人落座后,店小二送上酒菜。张昭和董朗在二楼雅间边吃边聊。

      雅间临窗,可以看见繁华、喧闹的官道。这里有往京西拜佛访道的贵人,也有将京西的铁器、煤炭运送至京城中的车队。更多的则是商旅。

      张昭将京中之行简单的说了说。像李教谕的赏识,和徐郎中的交换自然略去。再提了提前日刘大户的事。

      董朗喝着酒,笑呵呵的道:“子尚兄,假设真的让你来收尾,你打算怎么对付你隔壁村的大户?”

      张昭就笑一笑,他当然想过这个问题。

      这件事他觉得有点古怪。当日,蒋太监额外给了他二十两银子的奖赏。但是,不至于重视到用锦衣卫帮他对付刘大户。这倒像是在卖人情给他。

      然而,他有什么东西是蒋太监所看重的呢?张昭这时还不知道,这是个时间差的问题。

      蒋太监从刘公公那里得知太子对张昭不再感兴趣,他的“投资”热情自然大减。但他还没来得及和他的管家说,这本就是件小事。而蒋府的二管家早得到其吩咐,丁管事汇报时,二管家没再汇报,直接做出决断。

      这年头,东厂的地位早就高于锦衣卫。蒋太监的身份,在锦衣卫中也有些人脉。二管家和一个小旗打个招呼帮忙,实在太简单。

      且不提前因后果,张昭看得到锦衣卫出手后的隐患和麻烦。

      锦衣卫向来是如狼似虎,手法简单粗暴。若刘大户和仿方差役死掉,他会麻烦的很。这是人命。另外,这两人如果放出来后闹事,他的名声会很不好听。

      其实,这事青龙乡中已经传遍,只是版本五花八本。但若事主不闹,他在士林中亦有话可说。毕竟他是被迫反击。

      “如果是我来收尾,首先得保证这两人不死。其次,要恐吓住他们别闹事。”

      董朗哈哈一笑,坦率的道:“子尚兄脑子很清醒啊。要我肯定先想如何发财的事。”说着,欲言又止。他的麻烦正在发酵。

      张昭笑着摆摆手,和董朗闲聊饮酒。

      …

      …

      ÕâÌìÏÂÎ磬СÓêäÀÁ¤£¬ÌìÉ«Òõ³Á¡£

      张昭从书院里出来,就见长随陈康拿着雨伞等在这里。陈康将伞递给张昭,小声道:“少爷,上次来家里的锦衣卫校尉又来了。就在前面茶铺里等着。”

      张昭有些奇怪,带着陈康到茶铺里。正见到那天高呼“锦衣卫办事”的校尉在等候。

      他穿着件箭袖,起身过来,笑着拱手见礼,“张相公,在下钱宁,奉胡小旗的令,请张相公往京中一行。处置冒犯张相公的那两人。”

      张昭愣住。钱宁?

      第二十四章 三大反派

      “钱宁”这个名字,相信任何稍微对明正德朝有了解的人都听过。这是日后的锦衣卫指挥使,正德朝刘瑾刘公公之后的权臣,身入佞幸传。

      张昭陡然听到这个名字,怎么能不【创建和谐家园】呢?

      自穿越以来,一个月的时间,他先和“立皇帝”刘公公照过面,现在又和钱宁认识,再差一个“江彬”,正德朝的三大反派boss,他就认识齐全了。

      张昭心里苦笑一声。他这是什么运气?尽和历史中最后倒台的反派照面。反倒是文官中的大佬他一个都没见过。他现在见过的最高阶的文官就是徐县令。

      宛平县县令,正六品。

      张昭收起心中的思绪,没有流露出分毫,拱手道:“钱校尉客气。我们这就走吧。”张昭还是个童生,被钱宁称做秀才相公,这是很客气的称呼。

      钱宁这个时候只是一个锦衣卫的小校尉,冒雨离京70里路来请,见张昭没有推辞,反而一口答应下来,心里对张昭印象很不错,说道:“张相公,你稍等,我去雇辆马车过来。”

      张昭笑着点点头,做个手势,让陈康跟着钱宁去。

      …

      …

      张昭在傍晚时离开明理书院。带着寒意的小雨中,余冠和两名好友到客满楼中吃饭。

      因为下雨,客满楼中的生意清淡。三人在一楼临窗的位置坐下,要了酒菜、面条,边吃边聊着。

      顺天府院试的时间还没定下来,但按照历年来的惯例,今年可能会在九月份。提学大宗师一般会提前一个月宣布考试时间,方便士子们报考。

      刘同学吃着烤鸭,笑道:“院试在即,书院的气氛都变了。现在七月底都还没消息,今年的顺天府院试弄不好大宗师会安排到十月份去。听说大宗师目前还在河间府。”

      余冠今年十八岁,穿着素白的文士长衫,皮肤白皙,面若冠玉,一派玉面郎君的范儿。这时,冷傲的道:“书院里的那些人是瞎紧张。不管几月份开考,能参加考试的不就我们几人?夫子说,我们这八个人,没有一个人的时文水平是能中生员的。”

      这话说的让人绝望。

      王同学喟然的叹道:“要是能押中题目就好啊。我前些天去城中听小道消息说大宗师年老将离任,可能会在今年的院试中卖生员名额,趁机捞一笔。”

      余冠摇头,冷峻的道:“刘兄,哪年考试前没有小道消息?我们去年北城那里还闹事呢。再说,就算是真的。大宗师多少银子卖一个名额?至少一百两银子吧!想这个有什么用?”

      他们要是有这家底,那里还会在明理书院中就读?

      刘同学道:“元甫说的有道理。我们说点高兴的事。喏,张昭那小子重新回来读书,你们说夫子怎么会收留他?再一个,你们猜我最近听到什么传闻?他勾结锦衣卫将乡中的一个良善大户给送进诏狱里去,闹得沸沸扬扬。”

      王同学嘿嘿一笑道:“那他的名声要完蛋了咯。读书人和锦衣卫牵扯在一起。士林能容他?”

      余冠点点头,道:“夫子收留他的事情我知道点内幕。他前几天去徐郎中府上拜访过。他和锦衣卫勾结的事,我们也用不着当面去质问他。把这事传开就好。”

      他给张昭连抽几次耳光,吃一堑长一智。外加二叔的叮嘱,他不会再正面和张昭起冲突。但是,传播点消息还不简单?

      刘、王两人笑呵呵的应下来。

      …

      …

      秋雨连绵。傍晚时,天地间灰蒙蒙的一片。两辆马车行驶在泥泞的官道上。

      张昭让陈康雇了两辆马车,在客满楼里买了烧鸡、热酒、馒头在路上吃饭。

      张昭和长随陈康坐一辆马车,另一辆马车则归钱宁。这比他在冷雨中骑马奔驰要舒服的多。

      马车中,陈康坐在一旁,保持着安静。十四岁的少年很机灵,他一看就知道张昭在思考。

      张昭则是偶尔掀开车帘,看看外面的雨势,手指轻轻的敲着车中塌椅,沉思着。

      他到青龙镇中读书已经四五天。虽然读书读的很苦闷、吃力,看不到考中生员的希望,但终究是在做正事!

      七天前,他请丁管事帮忙,最后锦衣卫将刘大户、方差役带走。这件事如何收尾,丁管事和锦衣卫校尉都说由他决定。他根本不信。牟指挥使“口碑”再好,敲诈勒索可是锦衣卫的基操。但现在胡小旗却派人来请他。

      事情发生变化。

      张昭在推敲这件事。

      正常来说,一个童生和锦衣卫牵扯,心里都没底。而且,以锦衣卫的作风,焉知日后不会被咬一口呢?不过,他听丁管事说,这是蒋太监的二管家打的招呼。若是只涉及到锦衣卫小旗这个层面,他应该是真的能说上话。

      那么,他此行的目的很明确:消除影响!

      用锦衣卫报复、打击刘大户,固然是痛快,便捷。很好的威慑十里八乡窥测张家的田地的食腐动物们,但是带来的隐患、麻烦就是:于他的名声有损!

      他毕竟是要混读书人的圈子啊!

      这是他所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怎么收尾!第二问题是:他在琢磨钱宁这个人。

      明史中记载:钱宁早年的事迹不详,被成化年间的大太监钱能收为养子。弘治末年,钱能去世。钱宁得任锦衣卫百户。然后,就是正德朝依附于刘瑾,得宠于正德皇帝后,各种作。

      张昭的明史就是个网文水平。他对这些都不大清楚。但他看得出来将来的反派大boss钱宁,此时的境况并不大好。秋雨时节,骑马70里来找他。这怕是被排挤的吧?

      穿越者有先知先觉的视角。那么,他有没有操作的空间?

      …

      …

      夜间时分,张昭和钱宁抵达京师南面。嘉靖年间,崇文门外汇聚南北货物,人口滋生,因而筑建南城。现在还只是弘治十三年,崇文门外并没城墙。

      此行的目的地是宣北坊中胡小旗所拥有的一处院落。

      锦衣卫们的衙门、南北镇抚司当然在正阳门内。锦衣卫胡同,鬼神绕路。但几万锦衣卫不可能都挤在总部。各百户、总旗、小旗点卯,则是各有“据点”。

      张昭从马车上下来,就见细雨中青砖黑瓦的小院庭前,数名锦衣卫校尉簇拥着一个矮胖的中年人,心里顿时就有数,放下心来。

      钱宁做介绍。相互寒暄几句,胡小旗拱拱手,笑呵呵的道:“张相公,请!”

      张昭客气的应一声,当先一步,走进花厅中。

      第二十五章 影响、名声

      夜间的小雨从屋檐落下。花厅中灯火通明,重新整治的酒菜不断的送上来。

      胡小旗邀请张昭坐上首,命人去把刘大户、方差役两人带上来,笑呵呵的拿起酒壶斟酒,歉然的道:“张相公,这么晚请你来实在是抱歉。这两人现在肝胆俱丧,正好让你来处理。”

      态度非常恭敬。

      张昭笑笑,稳稳的道:“多谢胡大人。”他一眼就看穿这个胡小旗:表里不一。

      这位锦衣卫小旗看似很恭敬,口中尊称,又是让他上座、倒酒,又是解释、表示歉意,给足蒋府二管家的面子。但抓人七天之后才叫他来,这叫给他一个满意的交代?

      张昭推测,应该是他们已经从刘、方二人身上榨取足够的好处,这才来问他怎么收尾,好在蒋府二管家面前有个交代。所以,看似恭敬,实则心里没把他当回事。

      胡小旗很豪爽的道:“张相公说哪里话?张相公你的事情我岂敢不尽心尽力。”

      张昭保持微笑,心里呵呵,和他闲扯。

      穿越后,张昭这是第一次和锦衣卫直接接触,印象很差!

      …

      …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17: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