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时空走私》-第9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当双方都能目视看到彼此之后,假扮成捻军的精武军士兵发一声喊,立刻就向后方的预定地点跑去,跑的时候也故意散开距离,搞的好像真的是慌不择路一样。

      这些人这么一跑,对方就彻底放了心,开始催动马匹,加速向这边跑了过来。

      冲在最前面的,是那些骑着高头大马的洋人骑兵。他们挥舞着马刀,高声吆喝,神情十分兴奋,似乎对于这种追杀逃敌的行为十分痴迷。

      ½ô¸úÔÚËûÃǺóÃæµÄÔòÊÇÄÇȺÇå¾üÆï±ø¡£ËûÃǵĴ©×ÅÒªºÃºÜ¶à£¬¶øÇÒÒ²°Î³öÑüµ¶à»à»ÂҽУ¬ËƺõÊÇͬÑù±»´ø¶¯ÆðÁËÊ¿Æø¡£

      也是,这又不是两军对冲。而是追杀溃兵,这是最轻松最没危险的事情了,也由不得他们不高兴。

      这一个个的溃兵。就是一个个的人头,而一个个的人头,就是一个个的功劳与银子啊!

      很快,双方越来越近,毕竟人的两条腿是跑不过马匹的四条腿的,然而,就在他们打头的骑兵即将接近那群“溃兵”背后一百五十米左右的时候,忽然就是一阵人仰马翻!

      原来,那是绊马索发动了,大量躲避不及的马匹被绊马索绊倒,人喊马嘶,好不凄惨。

      然而这还没完,就在他们的前锋被绊马索绊倒,后面的人急忙拉住马头的时候,提前披上伪装网,埋伏在道路两旁的士兵忽然出现,然后用手中的武器向中间被埋伏的对象泼洒弹雨。

      为了克尽全功,这批埋伏的士兵手中所用的可都是56半自动步枪跟56突击步枪,也就是说大部分都是精锐,又是有心算无心,所以一下就把这些骑兵给打懵了,再也没有还手之力!

      当然,这也跟这些骑兵以前没有经历过速射武器的洗礼,防护速射武器的经验不足有关。

      要知道,面对突然袭击,特别是速射武器的袭击,最好的办法就是趴在地上或者寻找掩体,可这些人显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受到的损失也就格外的大。

      仅仅半个小时,战斗就结束了,这三千骑兵无一漏网,几乎全部被击毙在道路两旁,仅有的生还者,也个个带伤,而且都做了精武军的俘虏。

      这些俘虏有清军,也有洋人,而经过一番审问后,这些清兵都是驻扎在天津的汉八旗,至于那些洋人,则果然都是俄国人,而且还是其中最凶猛的哥萨克骑兵!

      哥萨克骑兵的战斗力就不说了,那些驻扎在天津的汉八旗也相当有战斗力,其中有很多还参加过之前的大沽口保卫战,跟洋人实打实的打过,可以说是作战经验丰富。

      至于这些人为什么会在这里出现,那是因为他们是追着孙葵心的捻军溃兵而来,当然,除此之外,他们也担负着侦查的职责,是要赶去德州附近侦查敌情,也就是说,他们实际上是一支先锋部队。

      既然是先锋,意思就是后头还有大部队,而既然对方肯派出这么多人,来到这么远的地方,那就说明对方是打着主动进攻的意图,并非是打着被动防守的主意。

      再仔细一问后,果然,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精武军,追击溃兵只是顺便的,他们就是进攻精武军的先头部队!

      至于对方为什么这么有底气,很简单,因为在沧州目前除了有三千汉八旗外,还有四千俄国兵。

      汉八旗先不说,那些俄国兵不但有骑兵,还有步兵跟炮兵,可以说建制相当全,如果再加上这些被剿灭的一千哥萨克骑兵,几乎就是驻华俄国干涉军的全部兵马了。

      这些俄国人骄横惯了,一向看不起中国人,他们认为自己有五千人。还有清军辅助,要击败李永吉的五万兵马是绰绰有余,所以才放弃守城,要主动过来出击。

      当然,这些俄国人也不是骄傲的没边,他们没想过凭着这么点人跟武器就去攻打济南城,而是想跟精武军打野战。对方的将领相信,只要在野战中会面,勇武的俄国兵必然可以把李永吉的大军打个稀里哗啦!

      应该说,俄国人虽然骄横。但胆子这么大也不是没道理,因为他们是按照以往跟中国人交手的经验来看待精武军。

      在过去,中国兵的代表自然就是清军了,俄国人跟清兵打过不少回交道,在东北,五百俄国兵,就可以压着一万以上的清军打,所以在他们想来,精武军就算比清军强。但也不会强到哪儿去,他们有五千兵马,而且步骑炮齐全,没道理打不过四五万乌合之众。

      也就是说。在俄国人看来,打中国人的话,只要俄国人的部队形成建制,超过三千人的话。那打中国人个一比十完全不成问题。

      就是带着这种思想,俄国人才大摇大摆的来到沧州,然后也不守城。继续大摇大摆的离开沧州,继续向精武军所在的方向开进,目的就是要跟精武军在野外决战!

      至于那些共同行动的清军,俄国人压根就看不上眼,这些人的存在,不过是给俄国人当向导,另外就是为俄国人的抢掠分担下恶名罢了。

      “你老实说,”李永吉问那名清军把总道,“你们的大部队现在到底在哪儿?”

      “在,在张家镇。”那个把总连忙道。

      “张家屯?”李永吉皱了皱眉,“离这里大概多远?”

      “张家屯离开这里大概只有三十里地。”那名把总继续道,“我们刚在那里扎下营盘,然后,然后我家将军就派我们配合俄国人过来侦查地形。”

      “三十里。”李永吉点点头,“看来也不远啊,骑兵的话,的确一会儿就到了。”

      说完,李永吉一挥手,让人把这名把总带下去,紧接着就开始跟周达以及参谋部的一众参谋开始商议对策。

      与李永吉不同,参谋部的人整天都在研究李永吉弄来的地图以及战略战术,所以别的不说,至少对周围的地形跟村庄情况,了解的要比李永吉清楚,就比如说那个大张家村,李永吉听了只是知道个大概地方,但他们一听到这里,再一对照地图,立刻就能把相关信息给说个差不多。

      “首长请看这里!”值班参谋周胜军拿着一根木质教杆,指着大地图里的一个点道,“如果我们的地图没错的话,那么这里应该就是张家屯了。”

      “嗯,然后呢?”李永吉点点头道。

      “根据我们得到的相关资料。”周胜军继续用教杆对那个点画了个圈道,“张家屯是一片大平原,附近有三条河,很适合种庄稼,而且这个地方四通八达,经常有往来的客商在此落脚,所以是附近比较富裕的一个村。”

      “那这个地方好打么?”李永吉问。

      “这个不好说。”周胜军道,“我们只知道这里是地处平原,但好不好打,在没有更详细的情报之前,不好下论断。”

      “那你们参谋部的意见呢?”李永吉继续问,“这一仗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打?”

      “鉴于敌情不明,我觉得我们应该先在此稳固防守,然后等查明了对方的虚实再说。”周胜军道,“虽然就力量对比而言,无论怎么打,我们都肯定能赢,不过战争的目标不止是打赢,而应该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尤其在这种我强敌弱的情况下,就更要谨慎,要尽量的减少我方的伤亡。”

      “不错,学的很好。”李永吉满意的点点头。

      “所以,根据目前我们得到的情报,我觉得最好不要主动攻击,而是跟之前那样,先设伏,然后引诱敌人来攻击。”周胜军道,“既然他们对我们的情况也知道的不多,以为我们还是普通清军的水平,没把我们放在眼里,要出城跟我们野战,那我们干脆就随了他们意思,跟他们进行野外决战。

      不过,就算是决战,也要用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战果,所以,最好就是在我们选定的地点,在我们选定的时间开打,而要做到这两点,就只能靠设伏与诱敌战术,也就是我们提前设置阵地,引诱对方来攻击。

      因此,我建议我们先在此处的小凤坡一带设置狙击阵地,然后派出部分骑兵当诱饵,到了地方后就拿出长杆,上面挑着敌军的人头,特别是那些俄国人的人头,然后耀武扬威,激怒他们,让他们不得不跟在我们后面追。

      这时候,诱饵部队就赶回来,然后我们就可以在预设阵地对他们进行狙击,到了那时,他们已经人困马乏,我们就可以凭着火力优势把他们全部歼灭!”

      “预设阵地,诱敌来攻,战术倒是不复杂。”李永吉点点头道,“好吧,就先按照这一套来吧,我们就在你说的小凤坡这里,先给这些俄国干涉军一点教训尝尝!”(未完待续……)r1292

      第一五八章 诱敌失败

      作战方案商议既定,精武军就开始紧张的投入到防御作战的行动中去,而诱饵部队也很快选出来,不再是之前引诱那批骑兵进入圈套的士兵,而是第一骑兵团的人。

      这是因为此次作战跟上一次不同,敌人离自己更远,人数也更多,又是以挑衅为主,还要做到疲敌战术,所以那些充当诱饵的部队必须是速度快的骑兵,不能用步兵充数。当然了,这一次为了让对方跟来,把怒火撒对地方,所以都是穿着原版的精武军装束,而不再穿破破烂烂的捻军服装。

      因为跟清朝已经翻脸,所以精武军在着装方面早就没有了限制,如今除了乙种以下的部队外,甲种部队清一色的都是身穿四色多口袋迷彩服,头戴m56钢盔,腿上打着绑腿,唯有脚上还穿着布鞋,并非是大皮靴。

      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价格问题,因为迷彩服跟m56钢盔在现代社会都比较便宜,而且一般也不容易损坏,但鞋子就不同了,皮鞋的价格可不便宜。

      再说经过实际检验,布鞋要比皮鞋更轻便透气,走1860年的中国这种土路烂路居多的地方更合适,而且军用的布鞋还可以让这个时代的中国老百姓制作,等于给他们增加了工作岗位与收入,所以最终鞋子问题就依旧是布鞋,跟其他部队一样。

      虽然鞋子都一样,但因为迷彩服与钢盔更显眼,所以精武军跟其他部队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特别是m56式钢盔,那略显丑陋的造型让人记忆深刻,因此精武军甲种部队在民间也被称呼为花衣兵或者铁帽兵。

      就这样,一千诱饵部队重新穿上迷彩服,戴上m56钢盔,骑上高大的夸特马。带上长竹竿以及割下的俄国人的人头,随苫携带了一把夏普斯步枪以及一把柯尔特左【创建和谐家园】,然后等精武军的防御阵地展开完毕,就一人双马,全部轻装前进了。

      一人双马,当然是为了增加速度,自从精武军根据卡尔松的建议进行了军种改制,特意分出骑兵部队,并把夸特马等优秀马匹集中供给这些人用之后,骑兵部队的技术越加精湛。像一人双马这种情况,是每一个骑兵部队都必须掌握的技能。

      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担当诱饵的骑兵部队技术非凡,而他们能如此熟练的掌握一人双马,这也跟骑兵部队的作训制度有关。

      同样是根据卡尔松的建议,精武军虽然马匹数量不少,特别是优秀的洋马很多,像现代社会经过改良的夸特马、贝尔休仑马还有伊犁马等优秀战马,总数早就超过三万匹。其中只有不到一万匹被当做种马培育,其他的两万多匹全部投入了骑兵部队。

      战马虽然很多,但真正的骑兵部队却很少,过去除了李永吉的八百人警卫营外。其他的正规骑兵就只有三个骑兵团,这些骑兵团一个团只有一千名正规骑兵,但候补骑兵却有两千人。

      一个真正的骑兵团,对外虽然宣称只有一千人。战斗的时候也按照一千人算,但实际上一个骑兵团的总数有三千人,马匹数量则是三千匹!

      也就是说。一个骑兵团中,真正的作战骑兵只有一千,类似于正规的骑士,作战的时候也只按照一千人算;至于另外的两千人则是候补骑兵,平时负责照料马匹,应付后勤,学习骑兵战术,当然也充当替补,类似于骑士中的见习骑士,对外则说成是后勤兵。

      平时的时候,一个骑兵团都是三千人整体行动,可一旦发出作战命令,要求骑兵出战的时候,除非特殊情况,否则就只有那一千名正规骑兵出动,而正规骑兵出动的时候,为了增加机动力,最低限度都是一人双马!

      这么做看似有些浪费人手,其实不然,这个制度实际上是为了加快骑兵人才的培养。

      骑兵不同于普通步兵,花费的心思与培养的成本都太大,毕竟一个人要学会普通的马术本身就不容易了,还得学会应付战场上的突【创建和谐家园】况,所以都是优中选优,从一开始的时候,就选择适应马匹速度最快的那批人充当骑兵。

      然后,一个最优秀的人当战兵,两个其次优秀的人当辅助,这种情况可以让那名正规骑兵抛开一切杂物,每天把大量时间全部用来专心的训练马术,其他像照料马匹等事情都由后备骑兵负责。

      这样一来,就可以让那名最优秀的正规骑兵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的马术以及骑兵战术,从而在最快的时间里形成战斗力,而在这个期间呢,后备骑兵耳濡目染,也会得到学习,学习速度虽然没有正规骑兵快,但相差也不多。

      精武军的骑兵部队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形成战斗力,跟这种1+2的战时精英培养制度是分不开的,否则的话,要是按照老式的方法来,一年的时间,是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骑兵的。

      当然了,这种骑兵制度是为了应急,真正的骑兵肯定还需要大量时间的学习,按部就班的来,所以在青浦军校中,有专门的骑兵科,而骑兵科除了有大量优秀的战马以及教学材料外,老师也很优秀,正是卡尔松本人。现在卡尔松每天就是悠哉游哉的在青浦军校当教官,日子过得倒也悠闲自在。

      由于距离并不算远,才三十里地,所以这批充当诱饵的骑兵部队根本不需要体恤马力,就按照时速25公里的标准行军速度,向据说是俄国干涉军以及清军汉八旗的营地奔去。

      也亏得这片土地都是大平原,而且秋高气爽,土地很硬,走的又基本上是官道,所以诱饵骑兵的速度很快,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抵达了敌人营地的外围。

      第一骑兵团的团长叫陈横,他也是这次诱饵部队的指挥官,他到达敌人的营地外三里处才下令停止前进,然后就骑在马上,拿出望远镜仔细的观察对面的情况。

      三里是规定的安全距离。因为在这个时代,野战火炮还是以前装火炮为主,而野战火炮一般最强的就是12磅炮,这种炮通常也就是能打个1000到1500码,大概1.37公里,所以在1.5公里,也就是三里处停军驻扎,就已经属于安全距离了。

      当然,3里的安全距离是最低限度的距离,一般都是要求在5里范围就停军。不过这次他们是充当诱饵,而且陈横一向以胆子大闻名,所以他每次停军都是在敌人三里处,美其名曰是方便观察,但实际上就是为了显示自己胆子大,这一次也不例外。

      从八倍望远镜中,陈横发现对面的营地里一片尘土,看起来对方已经发现了自己,于是冷冷一笑。挥舞了一下手臂,大声道:“儿郎们,开工干活了!给我把首级挑起来!”

      一片欢快的吼声中,后面的骑兵跟陈横的动作一样。同时拿起竹竿,然后把随身带的首级挑在竹竿头上,然后高高的竖了起来。

      这些首级几乎全部都是俄国人的首级,只有一小部分是清军的首级。这些首级被高高的挑在竹竿上,然后这些骑兵就大呼小叫的来回小跑,甚至还不时的掏出左*轮*手*枪对天开枪。挑衅侮辱的意思溢于言表。

      陈横并不担心距离太远对方看不清,虽然陈横知道对方未必有自己这样先进的【创建和谐家园】高倍望远镜,不过对方既然是洋人,单筒望远镜肯定是有的,而在三里的距离上,单筒望远镜就算看不清,至少可以看出竹竿上的人头大概是什么人,毕竟别的不说,俄国哥萨克骑兵的军帽可是与众不同的。

      然而,自己在这里大呼小叫了半天,对方依旧是没有动静,根本没有派人出来,这让陈横有些疑惑。

      对方怎么这么沉得住气?是看透了自己的挑衅意思,还是对方没看清楚?

      想了想,陈横撇撇嘴,决定给对方来个更【创建和谐家园】的挑衅,于是吹起了高频口哨,等所有人都停止闹腾,他高声一吼:“兄弟们,老毛子估计看不清,我们给他来点更狠的!我命令,拉开距离,车悬阵,以我为首,跟我走!”

      说完,陈横挑着竹竿上的人头,大声高呼,一马当先的冲向对方营地。

      看见陈横都这样了,其他人也迅速有样学样的跟上,并在行进过程中很快就组成了一个松散空心大圆环的车悬阵。

      陈横这次一直来到对方营地前四百米处,顺势把手中竹竿往地上一插,然后拨转马头,迅速的绕开,紧接着,后面的人也跟着过来,在稍后的地方也在地上插上了挑着人头的竹竿,继续绕开。

      就这样,一千人很快就把一千根挑着人头的竹竿插在了对方营门前400米处,然后迅速跑到离开营门大概450米的范围内,掏出夏普斯短管卡宾枪,噼里啪啦的对着那些首级开起了枪。

      到了这个时候,就算用目视,也能大概看清那些人头都属于谁。

      其实就算看不清,只要脑子不傻,看看对方的骑兵居然大模大样的炮过来,而己方的骑兵却不见了踪影,都应该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了。

      终于,对面很快就有人忍不住,乒乒乓乓的开起了枪,听那枪声就不像抬枪,而通过高倍望远镜一看,果然,开枪的全都是身高马大的俄国人!

      可惜,精武军的骑兵都离开对方有450米远,那些俄国人的火枪又大多是前装滑膛枪,有效射击距离不过150码,不到140米,那么远的距离,根本就不管用。

      要知道,此时的沙皇俄国虽然也算是欧洲列强,但他们的装备跟英法等列强还是差距不小,这个差距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已经体现的一清二楚。

      英国跟法国等列强,此时的主力军对已经普遍列装了米尼线膛步枪,而俄国线膛枪在军队中的普及率不到百分之五,就算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紧急开始装备,但由于产能以及军费所限,普及率还不到百分之十,而且基本都装备在西线的欧洲部队。

      像东方的部队,比如东西伯利亚方面的俄国军队,此时还是以老实的前装滑膛枪为主。后装的线膛枪一杆也没有,前装的米尼线膛枪普及率还不到百分之二。

      也就是说,这些俄国人的火枪十分落后,射程很低,只有火炮能打到对方,不过他们的火炮也多是老式的前装炮。为了轻便,这次随军带的火炮大部分都是六磅炮跟八磅炮,根本就没有十二磅炮。

      对于六磅跟八磅的野战炮来说,450米的距离倒也能够得到,但只能用实心弹。而对方散的那么开,自己的火炮又不多,开炮的话,有多大效果也实在够呛。

      而且,陈横虽然看似无法无天,但其实他十分小心,一直在小心的用望远镜观察对方的情况,他早就知道在这个距离上,对方的火枪对自己没威胁。只有火炮才能打过来,因此他一直很注意对方的火炮。

      俄国人的野战炮,不管是六磅炮也好,八磅炮也罢。此时全部都是前装的步兵炮。

      这种步兵炮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仰角不高,一般都是当直射火力使用,所以要开炮【创建和谐家园】。不能放在步兵的后方,那样说不定会打到自己人,而是必须要把火炮推到前线。对着敌人直射,因此只要小心观察,还是可以看出端倪的。

      果然,没一会儿,陈横就看到对方的阵线忽然有几个地方散开了,从后面推出了一门门火炮,看到这里后,陈横果断的一吹哨子,然后拨转马头,呼啦啦的跑开了。而其他人也聪明的紧,听到命令也一样迅速散开,然后掉头跑开了。

      重新跑到后面,陈横发现对方还是没动静,眉头一下子就皱了起来。

      很快,陈横把自己的参谋长李飞叫了过来:“小李子,有点不对劲儿啊,不是说老毛子纪律差的离谱,最心急气躁么?咱们都这样了,他们还能沉得住气?”

      “这个,我也不知道啊。”李飞挠了挠头,“老毛子的事儿,我也都是听我家少爷说的,具体怎么回事儿,我也不清楚。也许,也许是这些人胆子小,或者,或者对方的指挥官比较精明?”

      “胆子小?那倒未必。”陈横摇摇头,“之前咱们打他们的骑兵,他们虽然蠢的要命,但跟胆小却一点关系没有。另外之前他们也开了枪,看来纪律也就马马虎虎。嗯,我看,应该是对方的指挥官不让出击吧。”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7 20: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