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样一来,包括警卫营,骑兵部队一下子就扩充到了两千五百人,空下的自行车,都交给比较精锐的守备兵,加入江云的步兵团,这样一来,初步的救援部队,就是两千五百骑兵,加三千六百名自行车兵,总共六千一百人。
这六千一百人全部都是挑选出来的战兵,辎重与重武器全部放弃,只带着随身的轻武器、干粮还有水壶,然后先一步赶去淮安救援。
由于全部轻装,这六千多人用强行军的模式,又骑马又骑自行车,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抵达了淮安与扬州交界的宝应县,到了这里后,李永吉通过时空交易系统,悄然的放出了大量武器装备跟饮食辎重,让部队重新休整了一天,一边恢复体力,一边开始了大换装行动。
所谓的大换装,就是抛弃所有的老式夏普斯步枪,统一更换自动跟半自动武器。
其中,包括警卫营在内的两千五百骑兵,全部换装56冲锋枪,剩下的部队,全部换装56半自动步枪以及56轻机枪,原先的夏普斯步枪则全部换下来,给当地的民兵使用。
之所以这样,除了要增加火力密度外,也是为了更方便的提供弹药补给,因为这些自动半自动武器使用的子弹都是一样,张信达直接从军火库里往这边搬运就行,要是还有夏普斯步枪,他还得去工厂区去取,就太不方便了。
除了自动跟半自动武器外,张信达为了以防万一,还给李永吉准备了48门82毫米迫击炮,63式107毫米牵引式火箭炮24门,69式火箭筒100支,相关的弹药则无法计数。
不过这些武器没有直接发给李永吉,而是要等李永吉抵达战场,建立了前敌阵地后再传送给他,以免拖累行军速度。
就这样,等大家休息好了,又让那些初次接触这些武器的士兵初步熟悉了下新到手的武器性能之后,到了第三天,这支救援部队才重新北上。
不过这一次就没有再急速前进,而是保持体力,所以又用了一天,到了第四天,也就是淮安保卫战开始的第五天的时候,他们就赶到了淮安城外三十里地的徐家村。
因为部队规模小,行动又隐秘,加上清军刚刚进行了惨烈的攻城战,所以对外围的侦查行动就暂时告一段落,这让李永吉带来的精武军都顺利的摸到了淮安城外三十里地的徐家村,也没有被清军发现。
其实这也跟徐家村的村民大都在之前被清军抓了壮丁,拿去当攻击淮安城的炮灰民夫有关。
就因为这件事,导致徐家村人丁稀少,除了老人就是孩子,而且大都对清军深恶痛绝,就算发现精武军来了,也没有一个通风报信的,当然,他们就是想也不可能,因为精武军一来,就完全封锁了这片区域。
到了徐家村之后,李永吉先一步跟淮安城内的王三武通了电话,了解了清军目前的态势之后,就决定趁着清军没发现,赶紧在徐家村构筑工事。
因为无论是李永吉还是王三武,他们的意见出奇的一致,那就是都认为清军后来没有继续攻击,除了丧失了攻击势头外,最重要的就是要等着围点打援。
清军再怎么烂,也有三十万大军,而且还有三万骑兵部队,而李永吉带来的援军太少,所以他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不能莽撞。
就这样,李永吉先连夜在徐家村外构筑了三道铁丝网,然后才开始开挖壕沟,而除了开挖壕沟之外,张信达提供的火箭筒、火箭炮还有迫击炮,甚至相关的弹药,也已经悄然的出现在这里,而新组建的重火力部队也都开始急急忙忙的学习如何使用这些武器。
虽然这些人都是刚接触这些重火力,但主要就是熟悉新出现的63式107毫米火箭炮,像迫击炮跟火箭筒,李永吉的警卫营早就有过接触,操作这些没有丝毫难度,而就算是火箭炮,只要按照流程操作,也不成问题。
换言之,到了这个时候,李永吉的那八百警卫营部队,现在基本都成了炮兵,步兵的任务就交给别人去做。
非但如此,为了能够更顺畅的指挥这支部队,充分发挥自己的火力优势,李永吉还跟张信达要了大量微型步话机,做到每一名士兵都配备一具步话机,让李永吉可以直接指挥每一名士兵,也可以让每一名士兵都充分了解战场形势,指挥方面已经做到了令人发指的情况。
此外,m56型钢盔是每人一具,虽然丑了点,但性能是毋庸置疑的;其他辅助的军用物资也不少,比如军用帐篷,军用毛毯,煤气炉等到处都是,巧克力、压缩饼干,各种罐头还有跟茶叶之类的东西都堆成了一座座的小山,别说那些第一次接触这些东西的官兵,连精武军的警卫营都咂舌不已。
就这样,一直等第二天结束,也就是淮安城保卫战开始后的第六天的时候,清军才终于反应过来,察觉到了李永吉的这支兵马。
而等他们派人过来确认消息之后,一天已经过去,等到了第七天,清军终于下了决断,开始派出一支兵马过来,要有所行动的时候,李永吉的徐家村狙击基地已经挖了四道环形壕沟,而且每一道壕沟之间都有铁丝网,加上之前的三道铁丝网,总共是七道铁丝网。
到了这个时候,虽然李永吉的部队也略有疲惫,但李永吉已经不再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了,因为他不但有一个比较完善的防御阵地,而且他带来的这六千多人还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先进武器。
现在,李永吉是打算依托地利以逸待劳的打防守战,一切以稳妥为主,对方要是不管自己就罢了,自己可以慢慢的等第一师的援军赶到,大军云集后再堂堂正正的跟他们决战;相反,要是他们敢过来冲击自己的阵地,那就让他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现代战争!r1152
第一四六章 徐家村狙击战(二)
僧格林沁的反应很快,当听说探马发现城外有一支精武军的部队已经占领了三十里外的徐家村之后,他立刻就派出了更多的探马去刺探。
很快,僧格林沁再次从探马的口中得知了更详细的情报,那就是徐家村那里真的有大量精武军驻扎,虽然因为对方火器犀利,无法靠近,但初步估计,人数应该在五千左右,应该是一支前锋军。
最重要的是,这一次派出去的探马不但看到了五星红旗,甚至还看到月白梅花旗帜,这一下就让僧格林沁兴奋了起来!
众所周知,五星红旗是精武军的军旗,而月白梅花旗则是李永吉的家旗,因此,梅花旗在这里,要么就是李永吉亲自过来,要么就是这支部队是李永吉的的亲兵!
考虑到李永吉身为贼首,不会轻易犯险,那这支部队十有【创建和谐家园】是李永吉的亲兵部队,至少也是亲兵的前锋部队!
不管是什么情况,趁着对方大部队还没过来,早一步吃掉这支部队也是好的,起码可以鼓舞一下自己的军心士气!
想到这里,僧格林沁命令离徐家村最近的郑魁士所部立刻警戒,防止对方偷袭,同时他自己也亲自聚集了一支总数超过五万的大军,其中有两万骑兵,三万步兵,然后气势汹汹的向着徐{ 家村奔去。
下午两点钟的时候,僧格林沁亲率的大军已经抵达了徐家村外十里地,跟郑魁士的部队遥相呼应,之后,僧格林沁很稳重的先扎下营寨,对着徐家村构筑土垒和战壕,并开始观察徐家村的布置。
由于李永吉带来的部队火力强大,通信方便,所以没有排成密集阵去列阵迎敌。而是一个个的都趴在壕沟里,十分注重隐蔽,因此从外面轻易看不到徐家村阵地的兵力情况,只能看到那一道道的铁丝网以及一道道的壕沟土垒,还有那土垒后面的一栋栋农屋。
尽管看不清对方到底在里面藏了多少兵马,但五星红旗跟月白梅花旗却是看的真真切切,因为那就孤零零的矗立在徐家村最重要的土丘上,十分显眼。
徐家村虽然不大,但整个村子周围全部都是铁丝网,而且他们的火器犀利。一旦有少数的清军探马靠近铁丝网三百米范围内,立刻就会遭到一阵集火射击,基本就回不来了。
“阿玛!”看到僧格林沁收回了单筒望远镜,镶红旗护军统领,同时也是僧格林沁长子的伯彦讷谟祜主动请缨道,“让我出战吧,我带领我的本部兵马,先去冲一冲看看。”
“哼,急什么。”僧格林沁皱了皱眉。忽然高声道,“巴尔泰!”
“喳!”旁边一名膀大腰圆的粗壮军官抱拳应声,“王爷有何吩咐!”
“你带两万骑兵打头,”僧格林沁冷冷的道。“给我使劲的冲,冲进去就行!”
“喳!”巴尔泰迅速领命而去。
等巴尔泰走了,僧格林沁才对自己的儿子道:“你率领你的护军营跟在后面,等骑兵冲进去。你们立刻跟进,听见了么?”
“是!”伯彦讷谟祜点头,接着又疑惑道。“不过阿玛,现在敌情不明,而且那边一看就有所防备,您一下就投入这么多兵力,这万一对方有什么陷阱怎么办?”
“陷阱?呵呵,小心是没错,不过也得分时候。”僧格林沁得意道,“他们远道而来,本来就疲惫不堪,还挖掘壕沟,布置营垒,那就更累了,怎么可能再有功夫去挖陷阱。
我们就是要趁着他们初来乍到,立足不稳,先以雷霆之势把他们冲乱,然后趁乱跟他们近战。
哼,这些短毛不过是仗着洋人的火器才那么嚣张,真的近了身,哪里是我们蒙古勇士的对手。
至于这一次,虽然敌情不明,但我们对自己的力量也很清楚,这叫知己不知彼,一胜一负。为将者,有时候就得有点赌性!
我既然要亲自出手,那自然就要一战而胜,要不然我以后还怎么当这个主帅?还怎么服众?
不过,打仗毕竟不是儿戏,虽然我很有把握,但你还是不要打头,在后面跟着捞好处就行,明白了么。”
“是,我明白了阿玛,儿臣这就去准备。”说完,伯彦讷谟祜也拍马离开了。
很快,随着一阵悠远沉厚的呜呜声,原本就有些躁动的蒙古骑兵开始重新动了起来。
由于徐家村外是一片平原,有足够骑兵驰骋的空间,所以这次骑兵冲锋是一种以横列近一百人,纵列也有近一百多人,总共一万多骑兵同时发动的宽正面的正面冲击。
一万骑兵同时冲锋,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喊杀声响彻云间,那气势真是排山倒海,普通胆小的人见一下都会发抖。
而在这些骑兵后面,大队的步兵也快不跟进,总数也不下一万人,从这个规模来看,这是发动总攻了。
可惜,这些骑兵步兵面对的却是使用现代速射武器跟爆炸武器的精武军,那结果只能是悲剧。
看到对方居然一下子就发动如此规模的冲锋,早有准备的李永吉笑着摇摇头,然后就静静的等待,等待自己爆发的那一刻。
由于这批士兵大多数都是刚接触新武器,所以为了充分发挥武器的威力,李永吉是提前在阵地前线标注了一些参照物。
也就是说,预先给前线阵地划分成一个个的网格,然后标上数字,用一些石头之类的当参照物,这些就是各种武器发射范围的参数。
然后,李永吉让人把107毫米火箭炮、82毫米迫击炮这两种重武器都提前锁定好仰角,也就是说锁死他们的发射范围,这样自己的士兵使用的时候,不需要再去调整仰角之类的东西,只需要遵照自己的命令,对着大概的目标发射出去就行。
火箭筒跟机枪、冲锋枪、半自动步枪则不用,这些东西只要自己下令开火,士兵们很快就会熟悉这些武器的特性。就算不熟悉,用密集火力扫射,总不会有问题,只要提醒他们别让枪膛过热就行,子弹反正是管够。
正因为提前做了这些,所以李永吉才这么镇静,而看到对方竟然发动了骑兵密集冲锋,那是正中下怀。
李永吉没急着让自己的部队开火,而是让对方的骑兵继续推进,等对方的先头骑兵已经推进到离开自己第一道铁丝网还有四百米的时候。他开始下令攻击了。
最先开火的是63式107毫米火箭炮,这种火箭炮一次齐射就可以打出12枚107毫米火箭弹,总共24门火箭炮,一个齐射,就打出了288枚火箭弹!
这种63式107毫米火箭弹的最远发射距离是8500米,不过这里为了增加精确度,加上为了让轰炸效果更好,所以实际上是对准5000米,也就是十里之外的目标发射。
由于提前锁死了发射范围。所以这种107毫米火箭弹瞄准的就是五千米到三千米范围内的目标,而在这个距离范围内,正是清军骑兵冲锋大队的中段偏后,换言之。这时候才开火箭炮,实际上是为了遮断这一个区域,让前面的人不能后退,让后面的人不能前进。
同时开火的还有82毫米迫击炮。
由于搭上了国内军火商。所以张信达这次给李永吉的迫击炮,清一色是国产的pp87式82毫米迫击炮,而不再是原先那种81毫米迫击炮。主要原因就是价格因素。
这种迫击炮的射速可以达到30发每分钟,射程达五千米以上,炮弹的威力也十分不俗,钢珠高爆榴弹的杀伤半径达26米,单纯就杀伤半径来说,比107毫米火箭炮弹的12.5米还要大的多。
42门迫击炮的标尺各有不同,对准的目标是三千米到一千米范围内,所有迫击炮同时开火,然后以平均每分钟20发的速度急速射击。
这样一来,一分钟就可以发射八百多枚炮弹,几乎是一秒钟就有13发炮弹落下来,再加上使用的都是高爆钢珠榴弹,几乎把三千米到一千米范围内都变成了一个死亡地带。
可以说在迫击炮轰炸范围内的骑兵,承受的大多是爆炸的钢珠,大多数都没有立刻死亡,但终归是要死的,所以凄惨程度比遭受107毫米火箭弹还要惨。
至于离铁丝网有一千米到五百米范围内的骑兵,则是交给40毫米火箭筒去负责,这些火箭筒用的也是钢珠榴弹,爆炸效果不次于82毫米迫击炮。
最后的五百米到两百米范围内,则属于机枪、冲锋枪还有半自动步枪的射击范围,当然,如果前冲到这里的骑兵没有被后面的凄惨情况所吓住,还继续往前跑的话,那最终结果还是一个死。
当然,就算他们往后跑,基本也活不下来,因为骑兵要想停住前冲的脚步需要时间,而在这个时间内,那些开枪的士兵不会给他们逃跑的机会。
就这样,由于李永吉提前根据各种武器的射程、威力等方面提前设置了一个阶段射击区域,然后又同时发动,所造成的效果那也是相当明显,只是这一阵的枪炮齐鸣,一万冲锋的骑兵立刻就损失惨重,只是一下就损失了超过三千骑兵,剩下的骑兵也被吓的失魂落魄,如鸟兽散一样四散而逃。
不止是骑兵,本来在后面跟着冲的步兵这时候也被前面的凄惨景象吓的够呛,发一声喊,呼啦啦的向后撤退,不,是逃跑了。
到了这个时候,连僧格林沁也被吓的要命,而且也知道阻拦不住这种溃逃之势,被亲兵一劝,也就半推半就的拨马逃走了。
而看到清军开始全面溃逃,一阵凄厉的冲锋号响起,早就有所准备的两千骑兵一跃而出,从实现布置好的骑兵通道依次奔出,然后挥舞着马刀,高声酣战的开始了追歼作战!
就这样,总共开战还不到两个小时,被后世称之为徐家村狙击战的战役就这样结束了,此役精武军只有轻伤五人,都是追击过程中不慎坠马,清军则死伤超过一万人,甚至连僧格林沁的儿子也在这场战役中毙命。
更可怕的是,这场战斗对清军士气的打击更是严重,那些逃回去的士兵不管是真的害怕了也好,还是为了推脱责任,总是都把这次战斗规模夸大,进而引起了整个清军大营其他各部的军心动摇。
总之,这场战斗虽然短促,意义却重大,他直接动摇了清军的军心,特别是动摇了主帅僧格林沁的抵抗意志,这也为稍后的大反击作战扫清了一些障碍,为精武军更增加了一些战胜砝码。(未完待续……)r1292
第一四七章 下不为例
徐家村狙击战虽然取得了辉煌胜利,但李永吉并没有跟当初苏州之战一样,趁势全面掩杀,而是只让骑兵追杀了不到十里地,就匆忙的召回徐家村阵地,继续固守待援。
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是此时的清军跟苏州之战的太平军在编制与指挥系统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僧格林沁虽然是这支清军的主帅,但他跟当初的李秀成不一样,对手下各部的控制能力并不强,也就是说他手下的其他兵马实际上都是独立作战,有自己的独立营盘,僧格林沁充其量就是个联合军的统帅而已。
或许正因为如此,僧格林沁虽然大败,但他败的只是本部兵马,而在他的后方还有一个个独立的清军营盘,比如郑魁士的营盘就依然稳固,所以很难出现那种主帅一败,全盘大崩的情况。
另外,李永吉本部兵马虽然武器先进,正面作战他不怕任何人,但上手时间太短,步炮协同等方面还是不足,单纯防守的话还可以发挥力量,但如果是进攻作战,李永吉担心万一有什么闪失,那就得不偿失了。
李永吉如今也算带兵打过不少仗了,所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他觉得越是在自己实力占优的时候,就越是要谨慎小心,不能因为自己有先进武器,就小看一切对手,毕竟他现在身上担负的东西太多,不是初生牛犊的时期,绝对不能有任何的失败。
此时此刻,主力第一师正在拼命赶来,淮安城里的王三武也在紧张的休整,所以李永吉不怕拖。
当然,清军没有全面崩溃也是他这么做的主要原因,他觉得在清军没有完全崩溃之前,还是等第一师来了,然后再依托充足的兵力,以自己的这六千装备现代化武器的兵力为尖刀,堂堂正正的打败清军才是上策。
然而,李永吉自己倒是小心了,没想到清军自己却不争气,主帅僧格林沁在此战逃出去后吓破了胆,连部下也不通知,带着亲兵就直奔桃源县(现代泗阳县)的粮台大营而去,而其他各部在陆续接到消息后,也不管其他友军,都各自开始拔营逃跑。
也就是说,到了第二天凌晨,围困淮安城的清军大部就跑了一半,剩下的清军反应过来之后,也都开始撒开脚丫子往后逃跑,到最后精武军还没开始追击呢,他们就扔下一切辎重,自己跑了个干净。
当然,这种情况也是无法逃过精武军的耳目的,特别是淮安城,对清军的逃跑尤其敏感,王三武就曾经不止一次希望开城追击,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不过,李永吉最终还是否决了这个建议,他认为还是让清军自行逃跑比较好,不要进行追击。
李永吉这么做,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是疲劳度问题。李永吉的这六千多本部援军经过连续强行军,挖壕沟布置阵地等行动,虽然精神还不错,但却已经相当疲惫,特别是那些马匹,都有些支撑不住的样子,再强行追击,恐怕体力会跟不上,万一过劳死,那就真是笑话了;至于淮安城内的守军经过多日激战,也一样没有恢复过来,此时贸然追击三十万大军,还是有些冒险,或者说得不偿失。
第二,如果自行放清军逃跑,他们还是一种有组织的逃跑,最终还会重新积聚在一起,方便自己【创建和谐家园】部队聚而歼之,但如果现在就去追击,那就是一个击溃战。那些溃兵四散逃跑,最终必然会变成一股股的土匪,扰乱民间不说,也增加了日后剿匪的难度。、
最后一点,仗都被自己跟王三武打完了,第一师怎么办?不能第一师紧赶慢赶的,最后一点肉汤都喝不到吧?李永吉现在是老大,他不能想着跟手下抢功劳,而是想办法分功劳才对,所以接下来的战斗必须让第一师的人参与,让他们也分一点功劳,特别是得给周达一点甜头。毕竟周达实际上还算是张威的人,给他一点好处,也算是平衡一下精武军内部的派系问题。
正是基于这几点考虑,李永吉才不让追击,眼睁睁的看着清军后撤,然后如李永吉所料的那样,重新在桃源县,也就是泗阳县集结,并在那里加紧修筑营盘,或者说防御阵地。
µÈÇå¾üÅܹâÖ®ºó£¬ÀîÓÀ¼ªÒ²¾Íû±ØÒª¼ÌÐøÔÚÐì¼Ò´å´ôÁË£¬¶øÊÇ´øÁìÈ«¾ü´©´÷ÕûÆë£¬È»ºóÅųÉÁжӣ¬ÐÛôñôñÆø°º°ºµÄ¿ª½ø»´°²³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