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当然,这是其中内部比较公认的三个强力派系,其他还有一些次派系,比如周达就有自己的一个圈子。林春生也不含糊,大多数的炮兵几乎都是他带出来的,因此精武军内部的派系问题也是十分复杂,只不过呢。因为李永吉的强势,再加上通信系统过于先进,这些派系问题还没有对精武军产生什么负面影响。至少不会出现见死不救,或者违抗命令之类的事情。
总之,第二师虽然参谋长是司徒和,但师长王三武的真正亲信确实副参谋长林咏叹,这也是王三武的真正军师。
林咏叹别看自己只是个举人,但他家里却世代为官,他爷爷就曾经做过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他父亲最高做过通判,可惜到他父亲那代,家道中落,林咏叹自己曾经为了谋生,当了一名状师,但很快凭着聪明才智闻名四方,所以才被闻名而来的王三武请去当幕僚。因为王三武出身衙役,他对那些官老爷本能的不信任,反倒是对这些状师之类的人很是信任,他认为这些人才是真正隐居民间的大才。
也算王三武撞了大运,林咏叹还真是鬼点子不少,至少到目前为止,王三武所执行的所有策略,几乎都是林咏叹帮忙谋划的。
就比如说这个示敌以弱,诱敌来攻,内外开花,歼敌于城的策略,甚至是之前鼓动王三武截留漕银,进而逼迫清廷与精武军摊牌的策略,也都是他的主意。从这也能看出,这个林咏叹别的不说,起码对精武军的各种先进武器了解的很透彻,尤其对无线电通信系统十分的敏感。
“先生。”见到林咏叹,王三武就不再如外面那么老神在在了,而是略有不安的搓了搓手,“我刚刚已经按照你的吩咐,有所挑选的主动把事情的原委都跟永吉说了,虽然他没说别的,只是说会尽快带兵来支援我,但总感觉……你说他能原谅我么?我会不会有事?”
“东翁莫要着急。”林咏叹淡淡一笑,“事情已经做了,现在后悔也没用。至于大帅会不会拿你怎么样,这一点不必担心,您是大帅的亲舅舅,军中又素有威望,还是平衡张威一派的重要力量,轻易不会把你如何的。
另外,您之前做的事虽然没有事先请示,但也都是为了大帅好。虽然咱们这么做有点黄袍加身的嫌疑,不过呢,只要你肯放低姿态,一口咬定当时截留漕银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只是想多为精武军分担点军费,其他就不会有事。
按照我的想法,大帅既然当初对外把事情自己扛了下来,把你的行为说成是依照他的指示,就是不想让人知道你私自行动的事,所以就算要处罚你,也不会太重,估计就是罚俸之类的吧,但肯定还会继续让你领兵的,因为没了你,谁去跟张威对抗呢?”
“哎,但愿吧。”王三武叹了口气,“事情既然已经做了,也就没法后悔了,真不知道当初听你的对不对。”
“呵呵,东翁放心,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林咏叹淡淡一笑。
原来,从之前的截留漕银,到现在的示敌以弱,引敌来攻,内外开花的策略,全是林咏叹的连环计。
当初李永吉发动夏季攻势的时候,王三武的任务是打下镇江与扬州就行。那也是夏季攻势北路军的既定目标,至于后面北上攻打淮安城,则不在夏季攻势的方案里面,因为淮安城当时离开精武军的老巢太远,也不是精武军的目标。
不过,当时太平军跟洋人的部队正在打淮安,加上王三武的进攻太过顺利,太平军败退之前还给了他一个信息,那就是淮安城有大量银子跟粮食。
说真的,淮安城有大量银子粮食的信息。当时的确让王三武很是动心,但还不至于冲昏头脑,真正让他下定主意打淮安的,正是这个林咏叹!
实际上,当听到淮安城有大量漕银没运走的消息,林咏叹就开始打起了鬼主意,并且在脑子里想了一系列的计划,他倒不是说看上那些银子,他是想趁机让精武军跟清廷正式决裂。最好能引得精武军自立建国。
一旦自立建国,对他们这些人的好处自然是不言而喻,可惜以李永吉往日的表现,看不出他有尽早决裂的意思。所以林咏叹才劝说王三武,让他截留漕银,进一步割裂清廷与精武军的关系,要是清廷的皇帝性子急。早早把精武军打成叛逆,那就更好,这样就可以来一个新版的黄袍加身。
后来的走向。基本都在他的意料当中,甚至连僧格林沁带兵来攻打的事情,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由于加入精武军的时间比较久了,所以对于精武军真正的战力,林咏叹了解的十分透彻,在他看来,精武军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不说别的,只需要王三武的第二师这两万人,两军对垒的话,完全可以把清军十万大军打的满地找牙。
不过,精武军因为技术原因,军制与别处不同,特别是参谋制度改革以后,军队进行团级以上战役的时候,都必须向总参谋部申请,在获得总参谋部的同意后,才能发动战争。
换言之,在精武军再次扩军之后,特别是由团变师之后,看似王三武的权力变大了,成了师长,但实际上反而还不如以前自由,军队的控制权实际上牢牢都掌握在总参谋部,或者说李永吉手中。
上次能打下淮安,也是托了夏季攻势这个总体战的福,让他可以在局部战役的时候临机决断,增加几个战术目标,但他打下淮安后想继续往北,那是绝对不可能了,因为总参谋部不准。
这个时候,如果还想达成自己的意志,就需要逼迫精武军,而直接请战估计作用不大,因为谁都看出李永吉暂时不想跟清廷决裂,那么反过来,他们可以逼迫清廷,再让清廷去逼迫精武军整体!
什么事情能够触动清廷的神经呢?毫无疑问,就是截留漕银!
果然,在王三武截留漕银之后,清廷立刻做出了反应,好在那时候咸丰皇帝还有点理智,没太过分,李永吉也开始冷处理,事情看似还有缓和的机会。
然而在这时,林咏叹又悄悄鼓动军中的激进派开始剪辫子了,这一下,咸丰皇帝再也忍不住了,直接派兵过来,把精武军打成了叛逆。
其实这个时候,稳妥的方法应该是带兵南下,放弃淮安到扬州去,这样可以跟精武军连成一片,不再是这样孤军深入,反正只要把银子粮食通过水路运回去就行,清军多是北兵,不擅长在南方作战,而且南边还有太平军帮忙,到时候三国鼎立局面就成了。
然而,林咏叹不这么看,在他看来,清军现在看似强大,实际上是最虚弱的,那三十万大军已经是清廷掏家底的货色了,一旦把这三十万大军歼灭,到时候精武军就可以趁势北伐,一举夺取北京城,然后凭着战胜之威,立国登基,再号令天下,到时候天下唾手可得。
相反,如果继续等下去,给清廷喘息之机,让清廷缓过气来,重新编练新军,那后果就难料了,毕竟现在清廷跟俄国人勾勾搭搭的事情已经不是秘密,万一时间拖久了,把俄国人招来,那可就万劫不复了。
就这样,林咏叹制定了分兵把守,自陷困境,示敌以弱的把戏,就是要让王三武自己当诱饵。困在淮安城,然后等着清军攻打,再放弃外城,固守内城,等精武军援军过来后,跟清军在淮安城里来个内外开花,把清军全歼在这淮安城内!
正是因为早就有了这个主意,所以王三武驻扎淮安期间早就做了一系列的安排,比如提前编练了大量民兵部队,比如提前把内城周围的民居给拆除。比如提前把大量金银与粮食存进内城,还加固了内城的防御,甚至在内城修了一个侦察塔!
王三武曾经推演过,只要他们精武军的主力部队进入内城,凭着他们的火力,清军来的人再多也没用,要想攻破内城,没有三个月以上时间是不可能的,而在这个时间内。以精武军的高效率与高机动性,援军早就过来了。
一旦援军过来,到时候就成了决战态势,清军在野战中肯定打不过精武军。最后必然是退入淮安城,这样他们的内外开花政策也就成熟了。到时候,内有王三武的内城部队,外有精武军大军围城。清军的兵马恐怕大部分都要交代在这里。
等清军主力在淮安丢掉之后,到时候北方空虚,李永吉也再没有借口推脱。只能是带兵北伐,到时候打下北京,建国称帝,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当然,这么做也有危险,最大的危险就是始作俑者的王三武,因为他的这个连环计等于是逼迫李永吉造反,而这些策略就算一开始对方没看透,但随着计划的推进,李永吉早晚会明白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到时候,心里肯定会有个疙瘩。
尽管王三武不在乎,他觉得只要能帮自家外甥,他怎么样都好,而且他也不认为李永吉会对自己如何,但林咏叹可不这么想。
林咏叹跟李永吉没怎么接触过,不过王三武经常在他面前称赞他那个外甥,所以林咏叹对李永吉也有一些模糊的认识。
在他想来,李永吉能在那么短时间内拉起一支像精武军这么强大的力量,还能够迅速占领这么大的地盘,甚至在养兵的同时,财政还没问题,那肯定不是一般人。
这些短期崛起,又身居高位的人,肯定是疑心病很重,要不然也不会搞什么参谋部制度,所以他那套把戏压根就没指望能一直守得住,因此关键就要利用当前的局势,再加上王三武的身份,来提前化解李永吉对王三武的疑虑。
要知道,林咏叹现在已经打上王三武的标签了,王三武好,他就好,如果王三武失势,他也不会有好日子,所以他想来想去,就让王三武趁着被清军攻城,向李永吉求援的机会,把前因后果直接说出来,当然,这里肯定不能说是他林咏叹的主意,必须说是王三武的意思,而且就连王三武准备好惩罚,一心一意为李永吉打算的说辞也得说出来。
按照林咏叹给王三武准备的说辞,那就是在清军攻城后,他立刻向李永吉打电话求援,在求援的同时,先把目前的态势给他讲明白,然后呢,再顺势请罪,把之前的计划说出来,甚至后面的内外开花之策略也都全部说出来。
说完这些,王三武要再次请罪,并要放低姿态,说可以接受任何惩罚,只是希望李永吉能够在此战过后,早日北伐中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也就是说,态度要端正,认错要诚恳,目的要明确,必须把这个擅自行动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小一点的话,则要上升到完全为李永吉着想,不顾惜自身的意思,总之就是要全心全意为李永吉。
在这种情况下,李永吉就算生气,也不会太当真,就算要惩罚王三武,也不会太过分,毕竟现在还是用人之际。
换言之,其实无论王三武是否提前认错,李永吉都不会在这个时候过于惩罚他,至少不会砍掉他的兵权,是否提前承认错误的唯一作用,就是让李永吉心里舒服与否,就是直指李永吉的人心,让他不至于在以后给王三武小鞋穿。
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前承认错误,结合当前的局势,是另外一种形势的逼迫,是逼迫李永吉以后再也不提此事,不过这种逼迫就显得更软弱,更隐秘不可查。
要知道,王三武如果提前承认错误。提前说出他的计划,提前摆出一副任你处置的样子,那就说明你是忠心的。
试看古往今来所有大权独揽的帝王们,他们不怕你犯错,不怕你犯浑,就怕你不忠心,就怕你有事儿藏在心里!反倒是那些看似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只要是忠心为主,哪怕是做错了事,往往也能获得帝王们的原谅。
因此。林咏叹教给王三武的方法,别管过程多复杂,但核心就是一个忠字,必须要继续把全心全意为李永吉的意思表达出来,并让李永吉切实的感觉到,这样的话,哪怕他是好心做坏事,哪怕他是事实上的逼迫了李永吉,只要他提前承认错误。靠着他亲戚的关系,想必也不会有问题。
应该说,林咏叹作为一个古人,对现代文化理解虽然很一般。但对人心的把握却入木三分,别说,王三武按照他的方法这么一做,李永吉还真就没说什么。只是说会尽快带兵救援。
似乎也知道现在担心李永吉看法有些多余了,所以王三武很快又跟林咏叹提起了另外一件事:“对了,中雅(林咏叹的字)兄。今天白天的战斗结束了,清军虽然攻势急切,但我看他们已经把劲头儿都用完了,接下来未必能再有这种攻势。到时候就算没有我们的支援,单凭那些民兵,恐怕也能守住外城。那样的话,万一清军始终攻不破外城,咱们的内外开花之计还能用么?”
“不用担心。”林咏叹摇摇头,“僧格林沁没那么脆弱,相反,按照他以前的作风,他是越打越疯的那种,这种阵仗,还吓不倒他,来日必然还有更激烈的战斗。嗯,照现在看,西门虽然打的最惨,不过冯子才的确有点本事,暂时来看是不会有问题,北门也暂时无碍,但南门就有些危险了。
要知道,南门之前原本就经历过太平军跟洋人的攻击,而且是他们的主攻方向,多有损毁,我们后来又没怎么修缮,现在还能守住,也是跟那个方向的清军将领没发力的缘故。但南门守军没有经验,在今天就把物资消耗的差不多了,明天再打的话,就算能守住,恐怕也时日不多了。”
“也就是说,你觉得南门会失手?”王三武问。
“没错。”林咏叹道,“如果清军保持这种攻势,最多三五日,南门就要失手,到时候,其他城门估计也危险了,就要全部看我们的了。”
“这我倒不怕。”王三武到,“我的精锐步兵团,骑兵团还有两万最能打的民兵部队都在内城,粮食弹药都很充足,官兵士气也高,城防就更不用说了,守住这里绝对没问题。不过,外城的老百姓恐怕要遭殃了,要是提前把他们接进内城就好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林咏叹道,“要想成功,总要一些牺牲,如果我们提前把他们接进内城,那么多人,对我们自己也是个压力,再说那样一来,我们放弃外城的意味就太明显了,将来口风对我们不利。相反,现在这样子,至少我们表现的还是一副努力守城的样子,就算我们提前把主力部队放进内城,那也是更有效的利用我们的力量,当作预备队,避免被对方各个击破。”
“这……”王三武想了想,点点头道,“道理是这个道理,不过我们今天一天都没有对外城守军进行支援,哪怕一炮都没开过,似乎也说不过去吧?”
“外城守军打的很好,干嘛要我们开炮。”林咏叹笑道,“等城门被打破的时候,我们再开炮支援吧,既要多杀伤清军,也不能把他们给吓跑了,要不然他们进不来城,还怎么在这里呆下去?特别是那些骑兵,他们不来,我们还怎么留住他们?”
“说到这里,你怎么那么肯定他们的骑兵部队会进城?”王三武道,“骑兵应该是在城外才对吧,进城不是舍弃自己的优势么,他们会乐意?”
“嘿嘿,如果是咱们精武军,自然是令行禁止,可清军不是啊。”林咏叹自信的摆摆手,“清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比如他们的步兵主力,实际上是各地绿营兵,而骑兵则是以蒙古骑兵跟八旗兵为主。
一旦打破城防,那就意味着大抢大掠,这么好的机会,你认为他们的骑兵部队会丢掉?会眼睁睁的看着【创建和谐家园】的绿营兵在里面发财,他们蒙古人还有满人却在外干看着?
所以说,最后必然是蒙古人还有满人先进来抢掠,他们是骑兵的主力,只要他们进来,就肯定不乐意出去了,我们也不会让他们出去,到时候,我们里应外合,就可以把这支部队吃掉!”
“这就需要对时机有个很好的把握了。”王三武道,“这样一来,我们就不能让他们过早的打进外城,总要磨蹭一段时间,让我们的援军有时间赶过来,否则他们的骑兵太早进城,万一抢够了再出去,可就不好办了。”
“这个倒也是。”林咏叹点头,“虽然叫我看,满蒙骑兵只要进了城,我们只要固守内城不出,不过分的主动打击他们,普通人是不会放弃城里的花花世界而继续去外面受苦的,破城之后的奸淫掳掠一旦开始,是很难轻易放弃的。不过行军打仗的事情我说不好,所以具体怎么打,还得靠师长您自己做主才行。”
“知道了。”王三武眯了眯眼,“刚才大帅在电话里说,他如果全力动员,最迟十五天左右就能率军赶来,那我就想办法让外城的人守他个十三天吧,留下两天给清军进城,想必应该够了!”(未完待续……)r861
第一四四章 淮安保卫战(六)
由于僧格林沁亲自督战,第二天开始,清军的攻击势头依旧不衰,反而有更加猛烈的趋势,这一下就给外城防御极大的压力。
因为清军在第一天的进攻过程中已经大概摸透了淮安外城的防御情况,所以第二天的主攻方向就不再是西门了,而是最脆弱的南门。
南门守军几乎都是民兵,守将朱富贵之前不过是个杀猪的,虽说读过三年书,却没多少带兵经验,之前只是把守城兵器向外乱扔乱射,再加上主攻的郑魁士没怎么下死手,这才让他们逍遥至今。
但是这次因为僧格林沁下了死命令,而且还点了郑魁士的名,所以他再也没法像之前那样放水,只能是真正下力气死攻了。
郑魁士也是一名猛将,而且作战经验丰富,是从小兵做起,在跟太平军死磕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走到如今的浙江提督的位子。
他作战勇敢,就算身居高位,也经常亲临一线,因此被清廷赐封沙拉玛巴图鲁的封号,还给了他黄马褂,而他手下的兵丁也十分能打,可以说是清廷中为数不多的猛将之一。
之前打淮安城,他也是因为部下的幕僚劝说,才憋着不出力,实际上他自己也挺难受,现在命令下来了,可以放手施为,他自然也是精神百倍。
第二天,郑魁士命令手下五更做饭,天一亮就开始进攻,而清军早就趁着晚上把新一批重炮,也就是所谓大将军炮转移过来,所以郑魁士的进攻一开始就炮声轰鸣,充满了更加激烈的战斗气氛。
为了能够让这次进攻顺利进行,让淮安守军不看出清军的主攻方向,所以尽管南门外炮声隆隆,但一开始的攻势却不大,没有派战兵前冲,依然是让民夫在前搭建浮桥。
其实早在第一天,南门外的护城河就搭建了三条浮桥,现在有重炮的掩护,郑魁士又让民夫前冲,要他们再修出三条浮桥,看样子是至少要修出六条浮桥后,他才会派兵进攻。
而与此同时,北门跟西门的攻势也一样不小,一样是炮声隆隆,而且上来就是战兵冲击,继续前一天的蚁附攻城,其惨烈的气势一点也不弱于昨天,让人根本看不出这两个城门是次要攻击地点。
不止如此,为了鼓舞士气,兴奋莫名的僧格林沁还亲自擂鼓助威,而看到主帅如此,下边的人也是十分卖力,厮杀时震慑天际,让淮安守军疲于应付。
最开始出现险情的是北门,在魁玉所部的疯狂冲击下,连连出现险情,好在各个城门守将都有无线电通话器,必要时候会向王三武求援,而王三武在内城的观察塔也能看清各个方向的情况,因此在北门陷入危机的时刻,及时的发炮助战,一阵迫击炮齐射之后,立刻就解了北门的危机。
但是,最惨烈的依旧还是西门,这次来攻击的照旧是袁甲三的兵马,不过这一次不但有苗沛霖的兵马,还有马新贻的部队,这些兵都是安徽农民,凶悍程度相差不远,只要云梯一搭上,很多都是嘴上衔着腰刀,双手努力往上爬,而对于身边同伴的死伤,那是一点都不在意。
冯子才倒也硬气,愣是没有向王三武求援,而是合理的利用自己手头的兵马与兵器。
看到对方攻城的人太多,对方的火炮又太猛,单纯守城墙损失太大,冯子才就让人在城墙上后退一段距离,然后又组织一批盾牌兵,在盾牌兵之后是抬枪兵与长枪兵,再之后则是弓箭兵,弓箭兵后面就是掷弹兵。
这么安排之后,他故意放一批清军上城头,这样一来,清军的火炮就不能毫无顾忌的轰炸城头。
而自己一方因为事先后退了一段距离,再加上有众多盾牌固守,后面还有抬枪跟长枪等长兵器,可以说是一个个的大刺猬,而对方就算爬上来,也多是手持腰刀等短兵器,轻易攻击不到冯子才的枪盾阵之前。
这时候,等他们登上城头的人一多,前后拥挤,阵型混乱的时候,盾牌兵把盾牌稍微开一点口子,抬枪兵混在长枪兵中开枪射击,【创建和谐家园】兵则发射散弹,同时弓箭兵也开弓射箭,掷弹兵则向城下发射炸弹。
这么一番多层次的攻击,立刻就把城头上的清军打的哭爹喊娘,任凭你再怎么凶悍,在近距离面对抬枪【创建和谐家园】的轰击,特别是【创建和谐家园】的散弹攻击,根本就挡不住。
只这么一阵攻击,立刻就把清军攻上来的人群打开了一个口子,然后趁着对方士气大丧,人心混乱的时候,长枪兵发一声喊,挺枪直刺,后面则跟上大刀队,只是一阵冲杀,就把城头上的清军给赶了下去。
双方就这么你来我往,全都打出了火气,清军如浪潮一般一波又一波的往上攻,守军则像礁石一样寸步不让,把对方的一波波浪潮打碎。
这种攻击一直持续到了下午三点,西门跟北门的进攻双方都有些疲惫的时候,南门的三条新浮桥也搭建好了,养精蓄锐的郑魁士终于开始动手了!
·¢ÏÖ¸¡ÇލºÃ£¬Ö£¿ýÊ¿³é³öÑüµ¶·¢Ò»Éùº°£¬È»ºóºÅÅÚºäÃù£¬ËûÊÖϵıø¶¡Ò²Ã»ÓÐÕóÐÍ£¬Ì§×ÅÔÆÌÝÌá×ÅÑüµ¶£¬à»à»½ÐµÄ¾ÍÍùǰ³å¡£
与此同时,提前布置好的火炮开始齐齐轰鸣,炸的城头守军抬不起头,根本无法有效的进行射击,让郑魁士的部队没多少损失的就攻到了城门之下。
再然后一部分士兵拿炸药去炸城门,其他大部分则直接搭上云梯,咬着腰刀往上爬,继续蚁附攻城那一套。
南门守将朱富贵虽然经验不足,但勇气却绰绰有余,看到这个情况,也是手持大砍刀,到处大呼酣战,他这么一来,南门守军的士气也是高昂无比。
虽然南门守军的组织度不如冯子才的部队好,不会玩层层布防那一套,但士气高昂,刀枪剑戟抬枪【创建和谐家园】一起来,再凭城头上借居高临下的优势,倒也是跟仰攻的郑魁士兵马打了个旗鼓相当。
战争是最好的试炼场,这些民兵就算之前没多少经验,但血战这么久,也多少有些厮杀的经验,再加上政工干部的政治鼓动,光那句“后退一步是家乡”的口号,就可以让他们舍生忘死。
要知道,之前政工干部可是把清军说的十恶不赦,而且还反复的强调过,一旦破城,他们的家人都会凄惨无比,奸yin掳掠那是最轻的。而这些事情他们自己早就想过,只不过想的没有政工干部描述的那么直观,那么恐怖。
也就是说,被政工干部不断的洗*脑,特别是不断的恐吓之后,这些守军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大义了,他们纯粹是为了自己的家人而战!
人就是这样,平时可能胆子很小,可一旦被逼到份上,或者说一旦气血上头,那就什么都不怕了。
战斗,是人类根植于细胞里的记忆,是人类能够生存至今的本能,所以一旦被激起死战的士气,杀红了眼之后,什么武功招式,什么战斗技巧之类的都没用,只有最本能的战斗欲望,才是衡量胜利天平的真正砝码。
清军的确凶悍,但城头上的人也不差多少,而且一个技巧占优,一个占据地利,所以也算打了个持平,但城头上虽然打了个持平,但因为守将的粗心,却再也没人管城门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