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时空走私》-第8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一三八章 第二名代理人

      结束跟张信达的通话之后,李永吉默默的看了一会儿天空,这才轻轻的摇了摇头。(乐—读)小说.23.c

      这一次,等于是张信达第一次向自己吐露心声,也算是他第一次告诉自己他在现代社会的遭遇。

      与自己当初想象的不同,原来张信达也有自己的难处,虽然说这里面有张信达自己的原因,但如果没有自己,或者说当初没第一个找上他当代理人,他说不定不会走到现在这一步。

      不过呢,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正如张信达所说,只能继续往前走,就不要在考虑后退的问题了。

      但是,李永吉最后其实没跟张信达说,他之所以想让张信达撒手,是因为李永吉有个新计划,或者说,他有了时空交易的新产品,而这种新产品,他不希望张信达去碰。

      过去,李永吉都是用这个时空的翡翠玉石黄金等送去给张信达,再从张信达那里获取现代物资,由于李永吉的传送吨位远远大于张信达,所以后来张信达又开始传送像木材、大理石等物资过去,但主要是不想浪费吨位,同时他还弄来一批现代机器,想要在这个时空制造丝绸,然后拿去现代卖。

      但在实际交易过程,李永吉发现,这个时空国生产的丝织品质量有限,虽然在这个时空很好,但如果拿到现代去卖,就十分不划算了,所以他利用现代设备制造的丝绸,基本都是卖给了同时空的外国人,以换取黄金白银等贵金属。

      但是,这种单纯的贸易顺差,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此时的国人对国外产品的需求不足,比如英国的主打产品布匹,在这根本就卖不动。英国的农产品呢,实话说价格很不合适,远不如李永吉利用金手指从现代社会搞。说真的,如果不是李永吉要拉拢美国,要给美国南方输血,要坑美国,他也不会跟美国进口所谓粮食跟农产品。

      短期之内,列强因为英法舰队刚刚覆灭的缘故,还能暂时忍下来,可时间一长。他们必然无法忍受再一次的长期对华逆差,到时候肯定还会再挑起战争。

      打仗李永吉倒是不怕,但一旦正式开战翻脸,李永吉就无法利用现在的情况套购英国的黄金了。

      要知道现在黄金最多的国家,那就是大英帝国了,美国虽说刚发现了大金矿,但要想黄金储备迎头赶上,还有一段时间,因此这一段时间李永吉的贸易大户。实际上是英国人,而不是美国人。

      比如李永吉卖的那些铝制品,不锈钢制品,养殖珍珠。合成宝石,还有自产的高质量丝绸、瓷器等,其实主要都是卖给了英国人与法国人,美国人只是一个零头。

      但是。此时全世界的黄金产量很低,李永吉不可能无限之的套取黄金,所以他后来就开始开发了一个新项目。那就是收购印度的粮食跟【创建和谐家园】,用进口的粮食与【创建和谐家园】,来换自己那些出口物资。

      一方面,李永吉对本地区贩卖跟吸食【创建和谐家园】的人施加重税,那种重税通常都是五倍,完全可以让一个人在短期内破产,但另外一方面,为了不【创建和谐家园】列强,或者说不断绝贸易往来,并扩大这种对外贸易,他开始大量的收购列强运来的【创建和谐家园】,当然,价格要压低很多。

      李永吉收购鸦*片之后,李永吉秘密召集了一批工匠,开始在宝山县搞了个加工厂,秘密制造吗*啡与海*洛*因,又找了个英国人,在上海租界办了一家名叫辉瑞制药的洋行,然后通过这家表面是英国人开办,实际是李永吉控制的制药公司,把吗*啡与海*洛*因以特效药的方式,向英法美,甚至日本、菲律宾等地倾销。

      李永吉一开始的确是这样做的,这个生意目前也好的出奇,但后来他发现,如果是这样,还是要换购黄金,还是会让列强的资金紧张,到头来还是会影响双方贸易,这不是长久之计。

      而且,因为吗*啡跟海*洛*因的价格昂贵,倾销的速度远远不如制造的速度快,李永吉目前已经囤积了五百多吨的【创建和谐家园】跟【创建和谐家园】。

      加上这个时候,李永吉还在为张信达的吨位发愁,所以他就打算重新启用那个还没用到过的新代理人名额,用新代理人帮助自己处理毒*品。

      要知道,李永吉在这个时刻获取黄金翡翠,主要目的是因为这些东西是硬通货,特别是黄金,在另外一个时空也能直接用,但如果有另外一种硬通货可以获取另外一个时空的货币,购买另外一个时空的物资,那其实不用黄金也可以。

      李永吉最初的想法,是以后让张信达只搞民用设备跟产品,让他脱离军火贸易,然后呢,他让新代理人去搞军火,同时给新代理人提供自己生产的毒*品。

      时空交易系统除了能交易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带货方便,代理人完全可以孤身一人上路,比如进入美国英国等地,然后找到当地毒贩,直接把物资给变出来。

      要知道,现代社会的欧美国家,因为是民主社会,在对付本地毒贩问题上,一向没有太好的办法,所以他们只能是加强从渠道上治理。也就是说,欧美的治毒方案,主要是从渠道入手,减少毒**品的流入,所以要带毒**品进去相当困难。

      正因为如此,所以传统的海*洛*因才开始销声匿迹,反倒是冰*毒之类开始流行,主要就是因为海*洛*因很难输入,而冰*毒之类的可以就地取材合成。

      但是,如果有人可以避开渠道监管,顺利的带毒*品进入欧美发达国家,然后堂而皇之的大量出货,那情况又不同。

      当然,就算如此,这个贩毒的代理人肯定也会处在危险之,加上他还要搞军火,更是危险的危险,正因为这样,李永吉才不想让张信达插手。

      不过,现在听了张信达的话,他知道想让张信达清白的退出去是不可能了,但他依然还是不想让他沾染毒*品这东西。

      至于说新代理人的人选,李永吉已经选出来了,这个人也是李永吉认识的人,只不过跟张信达不同,这不是他喜欢的人,反倒是他讨厌的人。

      这个人,就是他以前高时代的同学,一个叫窦笔锋的富二代。

      窦笔锋这个名字虽然有些逗,但在当年逗比还没流行的时候,这名字还算不错,只不过这个人就不怎么样了。

      应该说,窦笔锋过去跟李永吉没有太大交往,因为不是一类人,所以也没什么深仇大恨,只不过这人以前就是富二代,为人十分嚣张,经常玩弄女性,还曾经把一名李永吉暗恋过的女生弄大了肚子,最后不认账,让对方人流,结果人流过程一个不小心,让那名女生再也不能生孩子了,所以李永吉从那时起,就从看不惯他,变成了厌恶他。

      可惜,那时候窦笔锋家里有权有势又有钱,李永吉根本就没法反抗,所以只能是默默忍过去。

      后来,李永吉虽然没参加老同学聚会,但也曾经看过网上的同学录,也加入过高同学群,窦笔锋是其最**显的一个人。

      正是通过他的显摆,李永吉知道窦笔锋后来【创建和谐家园】去了美国,成了美国绿卡持有者,也就是说,明明他是个人品很差的人,但过的却比大多数人都要好。

      过去李永吉混得不如意的时候,对此只能是撇撇嘴,然后关掉qq,但现在么,他觉得让他发挥一下剩余价值其实也不错,毕竟他这个时空交易系统要想找代理人,要么就随机,要么就找自己印象深刻的人,而随机太不确定,至于印象深刻么,好朋友自然是印象深刻,特别厌恶的人也一样会印象深刻。

      想到这里,李永吉不再犹豫,开始调出系统,然后开始默默回忆窦笔锋的样子。

      很快,窦笔锋的形象就出来了,然后眼前光芒一闪,出现了窦笔锋的现实样子。

      现实的窦笔锋,正躺在床上呼呼大睡,看样子是很帅气的一个帅哥,他身边还躺着一个同样沉睡的长发辣妹,虽然身上盖着被子,但看那样子就知道,被子下面应该是什么都没穿。

      轻轻一笑,李永吉按照系统的操作方法,强行将代理人资格打入对方的脑海,然后遵照系统的操作指示,对着对方的影子甩了两个巴掌。

      这两个巴掌,并没有实际打到对方,但却可以直接作用于对方的神经系统,就感觉来说,跟实际被打了两巴掌并没两样。

      两巴掌之后,窦笔锋立刻就惊醒了,然后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看见眼前诡异的一幕。

      “你,你是谁?”窦笔锋下意识的吞了口唾液,对在半空凭空出现的人影道,“是,是人是鬼?”

      “当然是人。”李永吉微微一笑,知道对方根本认不出自己,所以就轻轻一读头,假装是第一次见他,“您是窦笔锋先生吧,初次见面,不胜荣幸,你可以称呼我为李先生。不要怕,静下心来,慢慢听我说,听我讲完以后你就会发现,我的出现对你来说,是一份天大的机缘,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未完待续。。)r640

      第一三九章 淮安保卫战(一)

      就在李永吉刚刚获得了一名新代理人,同时科举改革也搞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北方前线却忽然爆发了一场大战。

      由于规模巨大,且过于惨烈,所以后世又把这场战役称之为淮安保卫战或者说是淮安血战。

      要说这场大战,的确来的有些突然,而在说这场大战之前,就得先说一说之前双方的态势。

      所谓的北方前线,实际上就是指淮安防线,也是精武军目前跟清军对峙的最重要的一条防线。在那里威胁淮安城的,是清军的僧格林沁兵团,而驻守淮安城的,呃是精武军自李永吉之下的两大重臣之一,同时被民间称呼为李永吉左右【创建和谐家园】之一的王三武。

      王三武虽然手下有一个精锐整编师,但他之前因为过于托大,犯了分兵的大忌。

      比如他在攻打淮安之前,就留下一个团在扬州,名义上是保证后路,并监视太平军,实际上是想保住扬州这个胜利果实;另外在攻下淮安之后,他还分兵一个团攻下了海州,为的是获得一个出海口,就近获取补给,可惜当胜保带兵一堵之后,这支兵马就等于孤悬在外。

      也就是说,面对僧格林沁的兵马,精武军真正在淮安城内驻扎的部队,就只有一个标准精锐步兵团三千六百人,一个一千人的骑兵团,外加三万通过收编加临时征召的,主要以大刀长矛以及抬枪【创建和谐家园】为主的民兵部队。

      尽管兵力不算多,但王三武却很有自信能守住淮安,因为他对自己的部队信心十足,给他自信的,自然就是自家部队训练有素,火力凶猛,特别是他的炮兵,更是威力无穷。

      再加上淮安城内粮草充足。城防坚固,王三武可谓是兵精粮足,城高池深,只是固守待援的话,他真不认为自己会失败,甚至他觉得对方只要不是傻子,就绝对不会来攻打淮安城这块难啃的骨头。

      或许正因为如此,所以王三武在之前才没有调集扬州的江云所部过来增援,也没有下令让海州的江海团率兵突围,而是就这么老老实实的分兵把守起来。

      当然。就真实想法而言,王三武这么托大,实际上也是想故意的示敌以弱,吸引对方主动攻击,然后自己就可以调集其他两个团过来帮忙。

      一旦清军攻城,王三武凭着淮安城的城防,怎么也可以支持一段时间,而在那个时间内,他那两个团凭着自行车的机动力以及无线电的通信能力。完全可以及时的赶来增援,到时候就来个内外开花,一举在淮安城下歼灭僧格林沁这个大兵团。

      说白了,王三武是希望尽早跟清军打一仗。然后通过战功来减弱即将到来的内部惩罚,毕竟目前这个局面,基本上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与王三武对峙的清军总帅僧格林沁虽然看起来有些自傲,但他的确不是傻子。而且跟之前大家猜测的不同,他根本就不是个匆忙开战的莽撞之辈,反倒是一个谨慎过头的人。

      僧格林沁率军来到淮安后。对外宣称围点打援,然后堂而皇之的在淮安城外安营扎寨,同时呢,他一边跟京城催要粮饷,一边不断的调集各地兵马来援,就是不主动攻击淮安城。

      之所以这么谨慎,倒不是僧格林沁真的多厉害,看出王三武的示敌以弱的企图,实际上是他怕了。

      要知道,僧格林沁之前可是指挥部队跟洋人对战过的,对洋人的洋枪洋炮可谓是记忆深刻。

      就比如说给僧格林沁莫大威望的大沽口保卫战,看似清军赢了,但实际上清军损失远远大过洋人,无论是洋人凶猛的炮火,还是狠毒的洋枪,都给了僧格林沁很大的触动。

      或许正因为如此,所以僧格林沁不认为攻城战中他能占到什么便宜,他最主要的依靠与杀手锏,就是他的骑兵部队,也就是说他认为面对洋枪化的精武军,要想取胜,就必须用骑兵在野战中歼灭,而不能傻乎乎的攻打城防,跟他们硬拼。

      从某种角度说,他这就属于战略藐视,战术重视的典范。

      更何况,这是他对精武军的第一战,也是皇帝密切注视的一场战役,所以这场战斗他只能赢,不能输,这样的压力之下,让他只能求稳,不能求急。

      在僧格林沁看来,他现在是主攻方,掌握着主动权,所以什么时候打,在哪儿打,怎么打,都是他说了算。

      他就是想跟对方比耐心,就是要围点打援,就是要用骑兵为主,用大规模的骑兵冲锋,在野战中歼灭对方有生力量,所以他等得起,也必须等。

      这跟另外一个时空历史上,他被动的对阵英法联军,搞的那个八里桥之战的情况完全不同。

      就是怀着围点打援,野战歼敌的心思,僧格林沁来到淮安后一直安安心心的在营寨中驻扎,同时不断的催运粮草,调集兵马,摆出一副稳坐中军,我等得起的态势,跟淮安城的精武军玩对峙。

      到大战爆发之前,僧格林沁手下直属的兵团已经有超过三十万兵马,其中战兵超过十万,骑兵过两万,联营二十里,是真真正正的战略级兵团,综合实力比当初的江南大营强的多。

      应当说,在淮安对峙的时候,双方都有自己的企图,也都没有犯下大错,但等的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

      精武军因为有无线电通信系统,哪怕是分兵各地,也可以很好的明白对方的企图,能够很方便的上情下达。而精武军是个完全集权化的纪律组织,只听李永吉一个人的,李永吉一旦完全信任王三武,那整个精武军都会安心听命。

      而且精武军的部队看似分兵各处,但实际上主力部队已经实现了自行车化,后勤部队也实现了骡马化,再加上有英法美等国的洋人船队帮忙运输,机动力超强,所以一旦有事,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增援。因此精武军才能够一直安心的等待战机,并依照王三武的计划行事。

      反观清军,僧格林沁虽然威望比较高,但他手下的部队其实五花八门,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编制,既有京营的八旗部队跟绿营部队,也有河北山东等地的绿营兵,甚至还有很多团练兵,指挥方面跟精武军完全不能相比。

      当然最重要的是,僧格林沁等得起。但皇帝等不起了。

      前文说过,咸丰皇帝此时还没受过太大挫折,他还对自己的实力认识不足,依然觉得我大清还很强大,还有天命护身,所以当初在处理漕银问题还有剪辫子问题的时候,就有些操之过急,匆匆忙忙的就把精武军打成叛逆,并草率的命令僧格林沁率兵围剿。

      虽说按照精武军的发展趋势。咸丰皇帝统治的大清朝不管是缓还是急,早晚都要失败,但如果缓一缓,未尝没有通融的机会。或者至少能把失败的时机往后推一下。

      可咸丰皇帝的急性子,把这层遮羞布过早的揭开了,既让精武军略显忙乱,但清军自己也一样措手不及。

      当僧格林沁率兵打到淮安城下的时候。咸丰皇帝很是兴奋了一把,正期待这个新出的满清第一巴图鲁在淮安城下大战精武军呢,谁知道僧格林沁却只是安营扎寨。要玩什么围点打援。

      好吧,你要玩围点打援就玩吧,毕竟他说的也有道理,精武军火器凶猛,攻城损失太大,而用骑兵野战,属于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可是,你这一等也等的时间太长了吧,而且你也胆子太小了,不断的催兵催粮,现在都有三十多万大军了,可还是畏缩不前,这像什么话?

      要知道,三十万大军每日的消耗可不是个小数目,何况里面还有两万多骑兵,别的不算,光这人吃马嚼的,北方普通一两个省的财政都负担不起,咸丰也是拼了老命,才供应了这三十万大军的日常消耗,而这在断绝了江南漕银的情况下,就尤其显得难受。

      正因为有些承受不住后勤压力,再加上咸丰觉得三十万大军完全可以一边攻城一边围点打援,不用这么小心,且天气也合适,正是秋高气爽,所以开始直接下令,让僧格林沁立刻攻城!

      僧格林沁呢,本意是再等一等,不过看到皇帝急了,觉得不打一打也的确说不过去,再加上他也觉得自己兵力雄厚,攻一下城,能够让对方紧张紧张,说不定就派兵来援,到时候自己正好围点打援,来个野战歼敌。

      同时呢,清军在这呆了这么长时间,却一直窝着不出战,也有些憋气,也渴望打一场战斗出出闷气,正所谓是求战心切。

      就这样,在清军上下一心皆渴望一战的情况下,庞大而臃肿的清军终于动了,开始对淮安城发动了一次猛烈的攻城战。

      实际上,僧格林沁虽然发动了攻城战,但他一开始并不想打的太狠,只想保持一种攻城的态势,给对方一个持久的压力,然后迫使对方求援,再调集兵马打击对方的援兵。

      但僧格林沁过去从来没有过统领大军的经验,他也不具备这样的实力,所以对自己部下的控制力很弱,而以清军目前这种号令不一,兵源不同的混乱情况下,不动还好,一旦动了,或者说攻击命令一旦下达,那就好放不好收,很难控制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清军的攻城行动实际上是各部自行其是,而清军各部有的勇悍,有的懦弱,有的想保存实力,有的则想用人头收获战功,这也导致整个攻击行动从发起的一开始就超出了僧格林沁的预估,把一场试探性的压迫性进攻,打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惨烈攻城战!

      这不但是僧格林沁没想到的事情,也是王三武没料到的情况。(未完待续……)r861

      第一四零章 淮安保卫战(二)

      清军实际上还是一支古代军队,一般而言,古代军队对于伤亡的承受能力是比较低的,野战当中,一般伤亡超过百分之二十就会军心动摇,过了百分之三十,就会溃不成军。

      当然,也有特例,比如历史上的岳家军之流,据说就能保持野战中的高伤亡率而不溃散,但这都是特殊情况,而且历史太远,也没法获得让人信服的具体考证,多是传闻居多。

      所以就一般而言,古代军队的伤亡承受力是很低的,出现高伤亡还不后退的情况也有,而且还有不少,但这种情况多不是出现在野战当中,而是更多的出现在攻城战中!

      在攻城战中,攻城一方一旦发起攻城作战,通常就是人数远远多于守城方,或者整体优势大于守城方。

      在这种情况下,攻城部队发起进攻后,如果够狠,在进攻部队的身后安排大量督战队,一旦部队攻城不成,后退往往就是死。

      攻城战不像野战,攻击面宽大,部队官兵有充足的空间去逃跑,导致督战队无法完全掌握,相反,攻城战中因为有城市这个点,攻击面不可能太宽,腾挪空间较小,所以当攻城方占据人数优势后,攻城的部队往往很难逃跑。

      这时候如果有督战队,统帅又是个狠人的话,那后退真的不比进攻好多少。这样一来,在恐惧的支撑下,再搞出一些比如破城屠城之类的激励措施,攻城部队甚至能付出百分之五十的伤亡后才撤退。

      不过肯这样做的统帅一般很少,因为这会付出巨大的伤亡,如非必要,一般的统帅是不会这么做的。

      同样的,作为守城方也是一样,守城一方通常无路可退,一旦拒不投降,为了保命,往往也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战至最后一人不至于,但伤亡过百分之六十还死战不退的情况,在古代也一样屡见不鲜。

      也就是说,古代军队的作战能力,或者说伤亡承受率,主要看统帅的意志跟手腕,如果统帅的意志足够坚决,又能够有足够有效的方法去驱使手下的士兵卖命,那么一样可以打出惨烈的战役。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10: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