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虽然不信,可对方言之确凿,不像撒谎的样子,所以李鹤章决定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看看是否真的如此。
除了上海县城之后,他就能看到城外到处都是凉茶铺,铺子里到处都是成群结队的汉子,他们要么扛着铲子,要么带着锄头,大都说说笑笑高谈阔论,稍微一问才知道,他们是在附近做工的农民工,都是给精武军做工,开发李永吉私人领地的农民工!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说话如此大声,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的身份,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在给李永吉效力。
李鹤章稍微一问,就问出了很多东西,从这些汉子的口中他知道,至少那个林姓客商关于李永吉雇佣农民工的福利待遇是没错的,这些农民工果然都是一日包三餐包住宿,而且新人一个月半两银子,试用期三个月,三个月后都是一两银子一个月,一年后一两办银子一个月,两年后二两,三年后三两。
而且,不管是不是试用期的新人,只要当了农民工,直系亲属的家人就可以不交税,还可以按照人口去买到低于市场价很多的廉价粮。注意,这里说的是人口,不是丁口,也就是廉价量的【创建和谐家园】是不分男女,一人一份,而虽然是【创建和谐家园】,但其实这个【创建和谐家园】很高,一般只要不是超级大肚汉,绝对够吃的。
其实这些农民工家属不仅仅是能买到廉价粮,他们通常都有一个工作合同副本,你要是拿着这个副本去买布买油之类的,店家通常都会自觉的给你打折,最少都是打九折,厉害的都有打五折的。
这其实就是一种特权了,正因如此,所以给李永吉当农民工的人,家属在当地都是相当有身份有面子的一件事,身份上仅次于精武军的军属,比那些有功名的读书人还略强。
这让李鹤章相当惊讶,惊讶的不是这件事的内容本身,而是惊讶这件事竟然是真的。
辞别了这些高谈阔论四处吹牛的农民工,怀着沉重心情的李鹤章重新上路,这一次,他雇了一辆马车,来到了青浦县,这个被称作精武军起家之所的地方。
要进青浦县,虽然不用交入城税,但外地人必须先登记,写明你的名字、籍贯,来这里做什么等等,然后看着没问题,按个手印,对方就会给你发一个硬纸卡,这就是你的临时暂住证,要好好保管,因为在青浦县无论是住店还是做买卖,都要用到暂住证。
青浦县的新县长叫陈敬堂,绍兴人,据说原本是青浦县知县的师爷,也就是陈师爷,江南易帜之后,他虽然钱不多,但因为熟悉本县的事务,过去跟李永吉还有李正祥的关系都不错,所以被大家推举为本县的县长,但其他像副县长、县财政局局长,警察局长等职务就是其他商人瓜分了去。
这些事情李鹤章只是稍微一打听,却没有深入的问,因为他不想接触这些,他只想看看当地的情况是如何的。
他先是装模作样的进了一批珍珠,价格倒真是让人吃惊的便宜,然后他借此作掩护,去县政府在交易合同上盖了戳,交了印花税,这笔生意就算是得到县政府的监管了,据说以后万一出现【创建和谐家园】,就可以凭此去县衙打官司。
总之,凭着这个关系,他拉拢了一个县政府的办公人员,借**朋友,请他去吃酒,在酒席上盘问相关情况,这些情况让李鹤章了解了更多的内情。
在那名办公人员的口中,他得知一个重要消息,那就是精武军的灵魂人物李永吉此时并没有忙着带兵北上救援王三武,而是早早的就去了广德县,并把那里化做一片军事禁区,外人不得进入,所以到底做什么没人知道。
也就是说,这么长时间以来,各地的易帜情况,并不是李永吉自己在主导,他根本就没兴趣管这些,他只一心管军队,而负责这些民政的,都是李永吉的哥哥、老爸还有外公等亲戚。
跟清廷彻底翻脸后,整合各地新衙门,联络各地精武军驻军等行政命令,都是出自那个新成立不久的江南工商总局,而江南工商总局的局长就是李正祥,副局长是李永昌与林光耀。
李正祥跟李永昌不提,林光耀也是李永吉的姐夫,所以这个江南工商总局也可以说是李永吉自家开的。
江南工商总局别看名字一般,但却掌管各地的财政大权,比如如何收税,收什么税,都是江南工商总局说了算。
另外,虽然这个工商总局明面上没有各地官员的任命权,但实际上也主导者各地衙门的官员任命。就是说别看你是地区自治,自己推举市县级的官员,但如果江南工商总局不认可你,你的官职就不算数,就必须重选,因此所为选举很多时候就是走过场,关键是工商总局认可你。
比如说那个上海市第一任市长杨坊,表面看是出钱最多,但其实上海有钱人多了,眼光高的商人也不少,想当官,想依附精武军的商人更多,并非就杨坊一个,实在是杨坊提前走了江南工商总局的关系,或者明说就是走了李正祥的关系所致。
简单说,这些民政上的事情,其实都是那帮提前依附李永吉一家的商人在主导,而这些商人手中握有大量金钱,背后又有精武军做依仗,加上打着李永吉的名号,民心所向,所以各地都是通行无阻,任何的反对声音,都会提前被当地被收编的精武军驻军或者民兵扼杀。
另外,精武军的主力部队,还有那些原先的驻军,在整个行动中都被要求不得干政,如果当地发生叛乱,当地县政府或者市政府要先让警察平叛,警察如果平不了,就由警察局长跟新政府的首脑联合起来跟当地驻军请求,当地驻军再获得江南工商总局的认可以及精武军总参谋部的认可后,才可以出兵平叛。
这看似繁琐,但精武军内部有一种神秘的利器,可以千里传音,所以命令的上传下达十分迅捷,比如淮安前线发生的事儿,通过这种千里传音之器,立刻就能传到远在广德县的李永吉耳朵中,所以哪怕李永吉远在广德闭营不出,也对各地部队管的死死的。
“二哥。”说到这的李鹤章叹了口气,“听到那里的时候,我就知道那李永吉绝对不是什么傀儡,而是真的实际掌握着精武军,否则他的家人不可能这么顺利的做出这些举措,因为要做到这些,必须当地的精武军全力配合才行。也就是说,人家那个李家跟咱们家也是一样,也是一人管军,其他人管政,一家人通力合作,凭着一手拿刀一手拿钱的手段,把整个江南一带管的如铁桶一样水泼不进。
而经过我这一路的所见所闻,只要有精武军驻军,或者有精武军民工做工的地方,当地百姓对李家的认可度都相当高,你要是在大街上说李家人的坏话,不用送交官府,当地人就能把你打死。
我曾经亲眼看见一名老先生因为在茶馆说了几句李永吉的坏话,结果当场被几名农民工给围殴致死,事后大家还拍手称快,把那些农民工当英雄,那些警察过来了也就是简单一问,根本就没处罚那些农民工……二哥,我说的这些意味着什么,您应该明白吧。”
“嗯,收买民心这方面,他的确有一套。”李鸿章点了点头,“那这么说,至少在江苏这一地,当地老百姓都是完全向着李永吉了?”
“差不多吧。”李鹤章点点头,“除了极少数人,大多数人都向着李永吉,这种民心所向的情况相当明显,而且跟发匪那种强迫的情况不同,人家是真正发自心底里的拥戴。当然了,平心而论,李永吉的所作所为,也的确够让这些人真心拥戴。说句实话啊二哥,如果不是我觉得他这种情况不会长久,如果不是我觉得里面总有些事情我看不透,我也要为他的这些举措叫好,真想就此投奔他得了。
可问题是,我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他哪来这么多钱?都说他做买卖赚的,但做什么买卖能不收税就自己养一个省的军民?就是贩卖【创建和谐家园】也没这么赚吧?”
“哼,那还用问,他自己没钱,自然是洋人在背后支持了。”李鸿章眯了眯眼,“这李永吉一家过去不过是小门小户,崛起的这么快,正如你所说,就是靠一手拿钱一手拿刀的方法,但说到底还是一个钱字!可他哪来这么多钱?就算他掘到一座金山,可他哪来那么多洋枪洋炮?哼哼,三个主力营团,六七万人,全部都是洋枪洋炮,这得多大手笔?没有洋人撑腰,他能做的来么?可洋人凭什么这么大力气支持他?”
“是啊,凭什么呢,我也纳闷呢。”李鹤章也皱眉道。
“当然是放长线钓大鱼。”李鸿章捏紧了拳头,“洋人这是看到没法靠武力夺取我大清的江山,就干脆效仿吕不韦,打着奇货可居的主意,下大力气投资在李永吉那个毛头孩子身上,就是想让李永吉最终夺了这江山,然后他们就可以用控制李永吉的方式掌控我泱泱中华,哼哼,好算计,真的是好算计啊!”r1152
第一二六章 两头下注
“不会吧?洋人有这么聪明么?”听到李鸿章的话,李鹤章吓了一跳,“我是说,洋人能想的这么远?能知道吕不韦?”
“哼,别小看了天下人,洋人虽然不识礼仪,也未必知道吕不韦,但计谋这东西殊途同归,他们的小聪明还是有的。**乐**读**小说.23.”李鸿章冷声道。
“也许吧……”李鹤章皱眉想了想,还是摇头道,“不过我还是觉得里面有什么地方不对。
要知道,从江南易帜到如今,江南一带的百姓不但以往的各种加派没有了不说,连主要的地丁税,甚至盐税、关税、茶税、酒税、当税这些杂税也取消了。
虽然那个什么江南工商总局也开出了一些新税种,比如什么印花税,奢侈税,总之多是针对商贾跟大户人家。老实说,这些新税看似名目不少,实际的征收额度却很少,靠那读新税要收养活本地衙门都困难,又能对精武军起多大作用?
换言之,如今江南一带的百姓,赋税之低简直旷古未有,只要一家少于五口,年入小于百两银子的人家基本就没税可缴,李永吉到目前为止,还是在用自己的钱养兵养工,根本就没从治下的百姓手收税!而那些给精武军当兵做工的人,现在也只是收入更高一读,待遇更好一读,但那些免赋税的特权方面比之前已然差的远。
二哥您想,以前那李永吉没有造反之前,那些方法还可以说收买人心。可现在他都造反了,整个江南一带都在他的实际控制下,底下兵精粮足,老百姓也都归了心,那他还为什么继续自己养兵养工,而且还给所有百姓免税呢?你说他天真吧,可他明明一副不缺钱的样子,而且他背后的洋人难道就甘心【创建和谐家园】让他这么乱折腾?不尽快求一读回报?”
“那不过是如今局势不明,他的暂时之策吧。”李鸿章撇撇嘴,“古往今来那些造反的人。起事之初。为了争夺民心,不都搞什么免赋税不纳粮么,等时间一长,早晚还是要收税的。所以这个事情没什么好奇怪的。而且。你不是说他还开了新税种么。收税少那是暂时的,等他的地盘一稳,你看他收不收重税!”
“说的也是。我也这么想的。”李鹤章同意道,“对了二哥,我来的时候,听说那个江南工商总局已经发了公,说下个月开始正式颁布新税。这些新税很有意思,居然还分什么裹脚税、纳妾税、大户税,连裹脚纳妾都要收税,您说有意思不?”
“荒谬。”李鸿章摇摇头,“对了,那大户税又是什么?”
“大户税啊,就是说一户人家如果超过五口人,那么从第口人开始就要收人头税,而且这人头税还不一样,是逐步递增的,比如你第七口人收的就比第口人多,第八口人收的比第七口人多,也就是你一家之人口越多,收税越高,这个人口不光是算丁口,而是男女老幼都算,这就叫大户税。”李鹤章撇嘴道,“这摆明了逼着人家分家么。”
“好算计啊。”李鸿章一眯眼,“用这么一招,很多大户人家为了避税,就不得不分成一个个的小家,一旦分了家,再想聚集起来就难了。一旦大家被拆分了,原先家主的权威也就不再了,所谓力分而散,一个个的小门小户根本无力对抗未来的官府,还不是李永吉说什么就是什么。哼哼,好算计,真的好算计,这是与民争利,这是与民争权,这是居心险恶啊。”
“也就是说,一旦这样做,哪怕是我们李家那样的,也,也要分?”李鹤章问。
“那就要看人家收的这个大户税的数目有多大了。”李鸿章看了他一眼,“如果收税少,可能还有一些大户能挺过去,要是太多的话,恐怕……”
“那,那……那我们怎么办?”李鹤章又问。
“哼,这些事儿还得以后走着瞧,现在说那些没用。”李鸿章摆摆手,“苏州那边情况如何?你不说还去了苏州么,那里跟青浦县也是一样么?”
“苏州啊,现在简直就像一个大工地。”李鹤章道,“我去苏州的时候,那边到处都是人,到处都在施工,城里城外都是。城外说要建设什么现代新城,城里面则说是要开挖什么下水道,反正到处热火朝天的。
嘿,能不热火朝天么?那可都是给李永吉做工的农民工,收入高待遇好,而且我看那,那些农民工也以为李永吉干活为傲,似乎只要给李永吉当兵做工,那就是天大的光荣,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那不过是一群被眼前利益冲昏了头脑,目光短浅的愚民而已。”李鸿章不可置否的道,“对了,薛大人他们都怎么样了?你打听过了么?”
“打听了。”李鹤章读读头,“朝廷宣布精武军是叛逆的时候,薛大人他们就被他们自己的手下衙役给捉了表功,此后留守苏州的精武军守将就把这些人继续留在苏州府衙软禁了起来。
我去的时候,薛大人等人还在苏州府衙里关着,而且府衙周围都是精武军的人,很多都是手持洋枪的精锐,要想救他们,千难万难啊。”
“哎,只要人没事就好。”李鸿章叹了口气,“现在看来,情况相当不容乐观啊。”
“是啊。”李鹤章也叹了口气,“以前我们以为那李永吉不过是个傀儡,精武军是一盘散沙,但现在看来不是那么回事。就我这一路见闻,那李永吉虽然轻易不露面,但别说在江南百姓的心目威望日隆,在军的威望更是无人可比,这样的人竟然是不满十五的孩子,崛起不过一年。真是让人唏嘘啊。”
“你见过精武军的军兵么?精武军的武备情况是如何的?”李鸿章忽然问。
“打听了。”李鹤章读头,表情更加郑重,“据我所知,精武军目前有三类兵,分别是甲乙丙。
甲种兵就是他们的真正精锐,是在李永吉起家老兵的基础上扩张而来,全部装备洋枪洋炮,全都在远离市镇的军营秘密训练,轻易不接触外人,到目前为止听说有三个师的兵马。
哦。师是精武军内部的说法。一个师大概有两万人左右,也就是说,他的甲种兵大概万人左右,实际多少就不清楚了。甲种兵是他们的主力兵马。战斗力强悍无比。听说当初击破李秀成十万大军的。也才不过一万甲种兵。
乙种兵是次等兵,来源复杂,其一部分是收编江南本地的绿营守备兵的精锐。另外一部分是当地征召的条件比较差的壮丁。
这些乙种兵也全部装备洋枪,只不过没有大炮,只有那种叫掷弹筒的小炮。乙种兵其实跟原来的绿营兵性质差不多,平时守备各处要地,镇压当地匪患,必要时也可以拉出去,配合甲种兵作战。这些乙种兵总数多少不清楚,但我估计五万应该是有的。
丙种兵其实叫民兵,都是从那些给李永吉做工的农民工挑选出来的精壮汉子组成,他们没有洋枪洋炮,全部使用一种叫大砍刀的武器,也使用铲子跟锄头,不过让人吃惊的是,这批大刀都是精钢所制,甚至连他们的锄头铲子也是精钢。嗯,这些人数目就更多了,具体多少根本没法估算,光一个苏州府,我估计就有三五万的民兵。
这批人按照七天一个轮回的制度,也就是每七天,要做工五天,只有第第七天才进行集体性的会操演武。他们经常在露天搞千人甚至万人的大会操,并不惧外人观看。
我就曾经偷偷看过他们演练,发现他们要么不停的跑步,要么不停的挖土,真正的劈砍训练只是一小部分。就算如此,他们的士气却相当的高昂,训练的时候一丝不苟,根本没有留手的意思,特别是劈砍训练的时候,他们经常几千人在一个口号下同时发喊下劈,那气势看的我都浑身发麻。
这甲乙丙的算法,只是他们精武军序列,还没算警察呢,那些各地市政府县政府等伪衙门的所谓警察部队,看起来虽然干的是衙役的活儿,但平时都要进行会操演练,有些重要地方,比如苏州跟青浦那边的警察,很多手里都有左【创建和谐家园】!
二哥,我不是长他人志气,不过就我看来,不用别的,光他们的警察部队就能轻易打败绿营兵跟普通发匪,更不用说精武军那甲乙丙部队了。”
“照你这么说,朝廷跟精武军相比的话,是必败无疑?”李鸿章脸色阴沉道。
“是的,必败无疑!”李鹤章读头,“你看,朝廷都下令平叛这么久了,僧格林沁的大军就在北边压着呢,可你看精武军有什么大动作了没有?没有!别说精武军,就连江南的普通老百姓也不认为精武军会输,所以对朝廷的平叛号令丝毫不担心,这已经说明问题了。
让我看,精武军现在已经具备了侵吞天下的力量,现在不发力,恐怕是还没准备好。比如他们的甲种兵刚刚扩兵,可能还没训练好,但这个日子我看也要不了多久了。我想,最多一年,一但精武军内外统和完毕,他就会发兵北伐,进而一统天下!”
“这你可就想错了。”李鸿章摇头道,“如果精武军真像你所说的那样强大,那他第一个目标绝对不是打朝廷,而是要打发匪。”
“打发匪?”李鹤章疑惑道,“为什么?发匪现在跟他们目标一致,应该是先联合起来打朝廷才对吧?”
“同盟?”李鸿章撇撇嘴,“如果是朝廷强,他们弱,才会联合同盟,但如果精武军真像你说的那样强大,他就不需要跟发匪玩同盟。其实,朝廷目前除了我们湘军外,还有像样的兵马么?僧格林沁的兵马虽然吹的厉害,但我看也就那么回事儿,对上全部洋枪洋炮的精武军,那是必败无疑。
所以如今的天下,发匪是最弱的,朝廷其次,精武军反倒是最强。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应该是朝廷联合发匪对付精武军,可朝廷绝对不可能如此,发匪也不会同意,因此这就是个三国混战的局面。
这种情况其实跟前明的朱元璋很像,也是朝廷弱,叛军强,而朱元璋当年怎么打下的天下?还不是先在江南打败那些可以跟他争天下的义军,统和了南方后,然后才率军北伐么?要我看,李永吉也是打的这个主意,而这样的话,他必然是派兵对朝廷兵马采取防守态势,先集力量灭掉发匪。
等他灭了发匪,必然会顺势过来打我们湘军,只要我们湘军也被灭了,整个大势就明了了。那时候对李永吉来说,夺取天下就如瓜熟蒂落般容易了。”
“那我们怎么办?”李鹤章似乎也想过这个问题,所以对此并不意外,只是轻微一皱眉,“我可不觉得我们湘军能挡得住精武军。”
“季荃,你想当精武军么?”李鸿章忽然问。
“我?”李鹤章一愣,“二哥你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如今虽然局势略有不明,还有很多变数,但从大势看来,是精武军优势最强,哪怕我很不喜欢他们的做法。”李鸿章用手指敲了敲桌子,“所以说,为了我们李家着想,我们必须两头下注,你这就投靠精武军去吧。”
“什么?二哥你……”
“听我把话说完!”李鸿章摆摆手,“李永吉现在根基不稳,军力虽然强大,但手底下可用的人才不多,所以才没有急剧扩张。以你的才华,如果现在就去投奔,想必一定可以在精武军挣出一个好前程,这样的话,也算为我们李家留一条后路。”
“可是二哥,我现在的身份……”
“你现在的身份不是问题。”李鸿章继续道,“你虽然也在湘军做事,但涉及未深,只要打着投靠的名号,亮明身份去加入精武军就行。记住,一定要光明正大的加入精武军,不能隐姓埋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获得信任。”
“为什么二哥你不去?”李鹤章道,“既然精武军这么强大,为什么你不去呢?你的才华胜我百倍,你如果加入精武军,必然能够爬的更高,对我们不是更有好处么?不如我留下来,你投奔李永吉如何?”
“我不行。”李鸿章叹了口气,“且不说曾大人对我有恩,我不能弃之不顾,就说咱家正在乡编练乡勇的事情吧,那也都离不开我。如今眼看就要进入乱世,手里没兵,心不安啊……总之,我去精武军不合适,只有你最合适。”
“可……”
“就这么定了!”李鸿章一挥手,“我这就启程回去,把这里的事情说给曾大人听,然后我就想办法回家乡继续编练我的淮勇,为将来的大变做准备。至于你,这次就不要跟我回去了,留下来,加入精武军!”(未完待续。。)r640
第一二七章 新官位与拉人头
既然已经定让李鹤章投奔精武军,那剩下的问题就是选择从何处入手了,而在这一读上,李鹤章跟李鸿章的意见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不能从政,要从军。+乐+读+小说++23x+
在李鸿章看来,如今是乱世,乱世之还是从军更可靠一读,在未来能获得的成就也更大,而且精武军最主要的依靠就是军队,只有加入精武军,才能从内部了解到更多的信息,这样将来无论他们东乡李家是要对付李永吉还是投奔李永吉,都能有个更加详细的参考。
李鹤章则想的没那么多,他只是更喜欢领军,而且他觉得江南目前的民政体系太怪异,读书人被排除在外,反而是本地商人当政,他一个外来人恐怕很难融入那种奇怪的官僚圈子,相比而言,从军就没那么多顾虑了,虽说也有本地人外地人的区别,但区别没那么大。
好了,从军的调子也定下来了,再然后就是怎么从军了。
如果是正常的朝廷兵马,李鸿章还有应付的办法,无非一个钱字,但精武军自成一体,根本不能花钱买官,只能去招兵处竞聘,可那样要从小兵做起,这是李鸿章所不乐意看到的。因为在李鸿章的内心,自己的三弟就算不如自己,但怎么说也是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怎能跟那群农夫混在一起当小兵?
可不去招兵处竞聘,他一时间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毕竟精武军里的高级军官都是新晋的权贵,之前根本不出名,或者说在他们跟随精武军打出名气之前,都是一些李鸿章正眼也不会看一下的低级衙役,因此这些人过去跟李鸿章全都没交情,没交情自然也就没法走关系。
用钱不行,关系又找不到。还不想让李鹤章从小兵做起,所以这时候的李鸿章就有些犯难。
“二哥不必为难,关于这一读我也想过了。”李鹤章看来是胸有成竹,“我打算去报考青浦军校。”
“青浦军校?那是什么?”李鸿章毕竟一直呆在上海的租界,显然还没听说过这个军校。
“就是一所专门教导军官的学堂。”李鹤章道,“听说那学堂的校址就是那李永吉练兵起家的地方,学堂里教导的东西,虽说都是出自李永吉,但其实都是西洋人的兵法。那里不但要学兵法,还要学操练。学打枪,据说用的家伙跟精武军的精锐都是一样的,而一旦在那里学出来,出来就能当军官,不必从大头兵做起。”
“哦,原来如此。”李鸿章理解力倒也不错,很快就明白这里面的意思,“设置专门的学堂去教导军官?这不就跟学武举差不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