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不管如何,经过这件事之后,新来的钦差大臣跟两江总督算是彻底站到李永吉一边去了,再也不给李永吉添乱子,对于手底下官员的叫苦申诉是完全视而不见。
李永吉呢,似乎也是对这种好意投桃报李,或者说是对圣旨很满意,总之他是真的在接旨之后就发兵救援了,而且一动就是全面发兵,一副兴师动众大打出手的样子。
西历八月二十日的时候,李永吉正式发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夏末攻势,其攻击之犀利,组织之严密,行动之迅速,都是让世人所瞠目结舌的。
首先,是暂代由第一步兵团扩军而成的第一师统领周达,亲自带领第一师两个主力团又一万随军民兵,开始向常州进发,在这之前,李永吉已经通过无线电明着知会过李秀成,要他让出常州,这样大家还可以继续愉快的做朋友,要不然就正式开片。
李秀成原本还想反悔一次,毕竟常州怎么说也是一座重镇,想继续拖延一下,来个以拖待变,不过当发现周达亲自率领两个团又一万民兵过来之后,终于明白事不可为,毕竟常州此时都是一群残兵败将,根本挡不住对方,这才通过无线电给李永吉发了个明确的回复,然后开始主动退却。
就这样,到八月二十六的时候,常州不战而下,重新回到官兵,或者说精武军的手中,第一路,或者说西路进攻完美结束。
其次是第二路进攻,又称作湖杭战役,或者南路进攻。
湖州的情况跟常州不同,一直还在清军的掌握之下,太平军只是围困住了湖州而已。
围困湖州的太平军将领是谭绍光,他虽然是一名猛将良将,不过他手底下的士兵多是临时征召的青壮,战斗经验有限,打不了硬仗,而湖州守将赵景贤也不是吃素的,再加上华尔的洋枪队也早在半个多月前就赶来救援,因此谭绍光对湖州一直是围而不打。
这种不尴不尬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常州陷落,张威亲率两个主力团骑着自行车到来之后,才算彻底终结。
有感于对方实力强大,自己力不能敌,谭绍光也不做无畏的牺牲,在发现精武军第二师第二团到来之后,就主动撤退,这样一来,湖州之围就算解了。
此后,张威跟洋枪队合并一处,然后直接发兵攻打杭州。
其实这次攻击杭州的行动,原本是没有洋枪队什么事儿的,不过华尔一直在争取,非要跟着去,闹的不行,甚至要求直接跟李永吉通话。
由于洋枪队名义上不属于精武军序列,只接受李永吉私人指挥,所以张威只好同意了华尔的要求,接通了跟李永吉的无线电通话,让华尔亲自跟李永吉回报。
华尔也很珍惜这次机会,开始苦口婆心的劝说李永吉,跟他说为什么想继续跟着精武军攻打杭州。
在华尔看来,之前的湖州之战根本就不能称作战斗,洋枪队过来后就只是跟对方大眼瞪小眼,只是在对峙,根本没打过,这完全不能锻炼队伍。
不过,对峙也有好处,那就是让洋枪队原本越来越懒散的习惯改正了不少,毕竟也是亲临前线,有鉴于此,华尔才要求再接再厉,继续打一场硬仗,经过战火锻炼的洋枪队,才能真正成熟起来。
对华尔的说法,李永吉也觉得有道理,而且据他所知,那只宁波出来的,由法国人、英国人还有印度人组成的叫常捷军的雇佣兵此时也在杭州,让洋枪队去打常捷军,洋人对洋人,怎么看都很有意思,所以也就同意了。
张威第二师两个团跟华尔的洋枪队兵进杭州,也是运气好,居然发现杭州城的城防十分空虚,只有三千太平军加两百洋人的常捷军守卫。
原来,李世贤把杭州打下来之后,自信心爆棚,不知道从哪听说李永吉此刻正在平湖县,身边兵力空虚,就想打一个突击。于是,他留下三千老弱外加常捷军防守杭州,自己亲率两万大军直奔嘉兴平湖,想一下子打死或者活捉李永吉,这样整个精武军就不攻自破。
先不说李世贤得到的消息可靠与否,也不说李永吉早就回了青浦县,单说张威率军来到杭州后,一开始还以为有诈,只是一个劲的立下营寨防守,然后仔细观察对方,寻找对方的漏洞。
要知道,张威的部队没有重炮,强攻杭州这样的城市必然损失惨重,而精武军一向讲究机动与火力,讲究在运动中歼敌,不求一城一池的得失,所以他只是围而不打,务求谨慎。
可是,当听到李世贤的主力在平湖大败的无线电通报之后,他才知道自己看错了,对方是真的虚弱无力,并不是在使诈。
这下子,张威就不跟你玩客气了,立刻就开炮轰城。
尽管这两个团用的都是82毫米迫击炮,打城墙或许不行,但炸城头上的人还是没问题的。
迫击炮轰炸的同时,精武军的士兵也散开来,不停的用夏普斯步枪向城头射击,让城头上的人根本就不敢露头。
就在这时,华尔挺身而出,亲自带队冲锋,整个洋枪队二百人也在主帅的带动下发一声吼,在精武军强大的火力掩护下,扛着云梯就向护城河冲去。
这些白人水手为主的人倒也生猛,把枪背在身后,肩上扛着云梯,到河边把云梯往护城河一搭,然后就开始铺木板,钉木桩,准备搭建一个简易的浮桥。
期间守军不是没有尝试阻拦,可刚一露头就被护城河边的精武军用夏普斯步枪精准的射中。精武军足足有两个团,七千多人,几乎人手一枪,而且都是兼具射速、精准与射击距离的后装线膛枪,城头上则只有三千老弱太平军,用的都是大刀长矛弓箭,只有那两百不到的常捷军有火器,但用的还是前装枪,无论射程、射速、精准度还是火力密度,压根无法跟精武军比。
也就是说,城头守军反而被精武军的火力完全压制,根本就无法对渡河作业的洋枪队做出什么反应。
眼看这样下去不行,常捷军的人也很没有骨气,看到洋枪队的人已经把浮桥搭好,开始继续扛着云梯嗷嗷叫的冲向城墙后,他们果断竖起了白旗,表示投降了。
最能打的常捷军都投降了,剩下的太平军也没了士气,也跟着扔下武器,投降了事。
杭州就这样陷落,至于李世贤的主力军,则是另外一种遭遇。
李世贤倒是顺利的来到了嘉兴,然后留下一支三千人的兵马看住嘉兴城,自己则率主力直接奔袭平湖县。不过他没有在这里遇到李永吉,他遇到的是在平湖县集训的海军陆战队。
海军陆战队是隶属于海军的陆战部队,主要人员以莫家村等周围几个渔村的村民为主,使用的都是夏普斯步枪,至于这支部队的骨干与教官,则是原先因为种种原因留下的原精武军警卫营的人。
李永吉组建这支部队的初衷,就是加强海军的登陆作战能力,没想到第一场仗不是登陆作战,而是防守反击。
虽然海军陆战队没有什么火炮,只有一些掷弹筒,但夏普斯步枪也是相当优秀的武器,而且这些渔民彪悍异常,加上训练时日还少,所以所谓的防守,其实就是对攻。
面对李世贤的部队,海军陆战队的人直接一窝蜂的呈散兵式的攻过来,然后就地寻找掩体,开始了自由射击。
得力于夏普斯步枪的性能,这种散兵射击效果显著,噼里啪啦一顿响,让还没受过多少防射击训练,依然是聚成一团的李世贤大军混乱无比。再加上掷弹筒也刚好到了最远射击距离,而对方聚成一团,海军陆战队此时也不用管什么准头,只需要用最远距离模式,向着对方投射过去就行
面对火枪的秘籍攒射与掷弹筒的密集轰炸,最应该做的就是散开阵型,或者就地卧倒,但李世贤的这些人以前都是打惯了冷兵器,就算打火器,也是站直了打,从来没卧倒这一说,因此这刚一接仗,混乱中自己就先死伤了三四百。
一下死了这么多人,却根本看不到对方的影子,特别是他们把掷弹筒当成了重炮,害怕的不行,整个队伍的士气一下就落了下来。看到这里,李世贤又下令撤退,队伍就乱哄哄的往后撤,这时候呢,海军陆战队的人看出便宜,自发的开始了冲锋。
李世贤的部队本来就在后撤,看到对方冲锋,心胆局丧,撤退成了溃退,一路被海军陆战队那群渔民好像赶鸭子似的打散,队伍最终十不存一,李世贤自己倒是运气好,趁乱化装成平民逃出去了。
这样一来,第二路的湖杭战役就算是结束了,虽然有点小意外,但就结果而言,却也相当不错,而且战果最显赫。
最后就是第三路,也就是北路进攻了。
就在周达慢悠悠的兵不血刃的收复常州,张威挺进湖州,转进杭州的时候,常熟的王三武也没闲着,趁势发起了一波更加精彩的进攻。
王三武胆子比较大,一次性就兵分两路,一路由江云率领一个主力团的步兵外加三千民兵,大张旗鼓的进攻江阴;另外一路则由王三武亲自率领,由一个团的自行车步兵加一个团的骑兵,在美国人的帮助下,乘商船渡过长江,趁夜奇袭南通。
由于南通守军本就不多,被王三武趁夜间派敢死队用绳索攀城而上,然后里应外合一举而下。此后,他留下一个营看守南通这个重要后路,继续率兵狂飙猛进,七日间连下泰州与扬州,把正在攻打淮安的太平军与常胜军的后路给截断了。
这下子,太平军跟常胜军就着了慌,可是淮安攻略正在紧要关头,眼看就能攻下来,这时候撤退有些可惜了,或者说,主要是常胜军的人不乐意撤退,因为撤退就意味着失败,就意味着不能破城后大抢特抢。
最后太平军主帅李容发跟常胜军首脑戈登一合计,最终还是决定立刻回师打扬州,至于淮安,打下打不下来已经不重要了,后路被断才是要命的。
就这样,十三日后,二百人的常胜军外加两万人的太平军,一路轻装的撤到扬州城下,与以逸待劳的王三武一个主力团加一个骑兵团对峙起来。
对峙期间,白人为主的常胜军还曾经自不量力的试探进攻了一次,结果刚开了两炮,王三武就用迫击炮一顿狂轰滥炸,不但把常胜军仅有的两门6磅炮给炸成了零碎,还顺带炸死炸伤了六十多人,让本来只有两百来人的常胜军损失惨重,差点就没了建制。
这是常胜军成军以来的第一次重大人员损失,就结果而言,比面对张威的常捷军还要倒霉。
眼看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了,常胜军倒是光棍,直接投降了事,太平军就不行了,没有命令的情况下,他们是绝对不敢投降的。
就这样,双方干脆就那么对峙下去,在这过程中,王三武一直掌握着主动,也就是说打或者不打,都是他说了算。
到了这个时候,终于知道前线情况的李秀成坐不住了,连续打电话过来,要求李永吉放李容发一马,并说他已经让出了常州,做人不能不讲信用,你要继续这样,大家以后还能不能继续好好的合作做生意了。
最终,李永吉决定放李容发这支队伍一马,让王三武放开一条路,让李容发等人离开,但必须放下武器,还有一切辎重粮草,人可以走,东西必须留下。
就这样,李永吉三路大军齐出,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重大胜利,可说势如破竹,无可抵挡,而之前太平军辛辛苦苦打出来的气势与优势,也在精武军这次出兵后,彻底的冰消瓦解。
到了这个时候,精武军的力量终于彻底的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只是道听途说跟半信半疑了。r1152
µÚÒ»¶þÁãÕ ½ÙäîÒøÊ¼þ
正当北京城正在为进攻淮安的发匪终于被官军击退的事情而欢欣鼓舞的时候,又有一个消息如冷水当头泼下,那就是精武军竟然劫持了漕银!
事情还得从夏末攻势的北路军,也就是王三武一路说起。
原来当王三武奉命放了李容发一马之后,顺势带兵北上,以援军的姿态进了淮安城。
出于感激与恐惧,淮安城里每天都有人借着劳军的名义邀请王三武一干人等去吃酒,然而王三武进了淮安城之后,就只是以协防的名义把各个城门给占了起来,然后就呆在营房闭门不出,对于外界的任何宴请一概推却。
事情到这里还没问题,淮安从上到下反而定下心,都对这支纪律严明的兵马赞誉有加,觉得有这样的一支兵马驻扎,淮安的安全再也不是个事儿了。
可是,就在大家刚刚放宽心的时候,王三武却忽然做出一件大事,那就是把奉旨运往北京的漕银给劫了。
ËùνäîÒø£¬Æäʵ¸÷µØÉϽɹú¿âµÄÒ»ÖÖ˰¿î£¬Ö»²»¹ýÕâЩ˰¿îÖ÷ÒªÒÔäîÔ˵ķ½Ê½ÎªÖ÷£¬ËùÒÔÓÖ½ÐäîÒø¡£
ÓÉÓÚäîÒø¹ØÏµµ½³¯Í¢µÄ˰ÊÕ£¬ËùÒÔÇåÍ¢¶Ô´ËÊ®·Ö¹Ø×¢£¬ÔÚ»´°²ÉèÖÃäîÔË×ܶ½£¬×¨ÃźÝ×¥Õâ¸öʶù£¬Í¨³£¸÷µØ¹Ù¸®¶ÔäîÔ˵ÄÊÂÇéÊDz»ÄܲåÊֵġ£
ÓÉÓÚ´«Í³µÄºÓäî±×¶Ë´ÔÉú£¬×ÔµÀ¹âÄê¼ä£¬ÇåÍ¢µÄäîÔ˾ÍÖ÷ÒªÒÔº£ÔËΪÖ÷£¬º£Ô˵ÄÁ¸Ê³ÓëÒø×ÓÕ¼ÁËäîÔ˵ÄÒ»°ëÒÔÉÏ¡£µ½ÁË̫ƽÌì¹ú¹¥Õ¼ÄϾ©ºó£¬äîÔË·½Ê½Ö÷Òª¾Í¿¿º£ÔËÁË£¬ÌرðÊÇ1855Äê»ÆºÓ¸ÄµÀÖ®ºó£¬É½¶«¶ÎµÄºÓäºõ¶Ï¾ø£¬Òò´ËäîÔË·½Ê½Ö÷Òª¾ÍÊÇ´ÓËÕÖݵ½ÉϺ££¬È»ºó´ÓÉϺ£×ߺ£Â·È¥Ìì½ò£¬¼¸ºõ¾Å³É¶¼ÊÇ×ߺ£ÔË£¬ºÓäºõÍêȫͣ°Ú£¬ÕâÒ²µ¼Ö»´°²µÄäîÔË×ܶ½µØÎ»Ò²¾ÍÔ½À´Ô½ÞÏÞΡ£
不过,自从咸丰皇帝跟英法两国交恶,虽然英法联合舰队主力自己灭了,但剩下的舰队依然有能力封锁住上海口岸,所以为了催缴税款,就不得不重新启用了河漕。
之前由于精武军的威慑,太平军前段时间并没有对两淮地区造成实质的威慑,这导致两淮地区难得的和平了一段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各地漕银陆续汇集,到李容发带兵攻打淮安的时候,淮安城里已经聚集了超过三百万两银子的漕银,可以说是自从太平军起事依赖的数量之最。
也正因为如此,太平军才会那么热衷的孤军深入去攻打淮安,为的其实就是那存在城内的三百万两漕银。
原本李容发就要得手的,只可惜,由于李永吉发动的夏季攻势,导致这个抢一把就走的战略失败,不过李容发在临走前,还是故意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王三武,用意自然是不言自明,就是挑唆王三武去劫漕银。
在李容发看来,一旦精武军的人劫持了漕银,那跟清廷就算是彻底翻脸,毕竟这种事儿是瞒不过去的,到时候局面就会更加混乱,而只有更加混乱,太平军才能浑水摸鱼。
先不说李容发是怎么想的,王三武自己确实对这笔银子动心了,因此他放过李容发之后,这才匆忙开进淮安。
不过进了淮安后,他没有立刻动手,而是先广派密探,把关于漕银的一切调查清楚,毕竟他对李容发的话也是半信半疑,害怕上了对方的当。不过当查明淮安城确实存有近三百万两的银子,而且还有一百多万石漕粮之后,他就不再犹豫,直接以【创建和谐家园】的名义封了淮安城,又将要上解进京的漕银漕粮扣押,宣布这些都是精武军的军费,实际上就是明目张胆的劫留了。
正如李容发所料,这件事的确让北京城震惊不已,尤其是咸丰皇帝,听闻此事后更是气的连续摔了四五个茶杯。
此时的咸丰皇帝受的挫折还比较小,心气比较高,又自认朝廷的部队还有一定的战斗力,这给了咸丰皇帝很大的底气。
所谓皇帝一有兵,立刻就任性,时间正好又到了九月份,天气不再那么炎热,因此这次咸丰皇帝不再姑息李永吉。不但下旨申饬李永吉,夺了他的顶戴花翎跟黄马褂,还要李永吉赶紧把漕银吐出来,那就功过相抵,既往不咎,否则的话还要下旨严办。
下旨申饬的同时,他还调了僧格林沁的部队兵进徐州,威胁王三武驻守的淮安城,摆出一副你不听话我就打你的姿态。
皇帝的这番动作,自然引得天下瞩目,各地督抚都认为这个事情的性质十分严重,李永吉固然有错,但朝廷的处置也是过激,一个不好就会逼反李永吉,那时候就真的是天下震动,神州板荡了。
因为明眼人都知道,朝廷根本奈何不了已经成了气候的精武军,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就是个纸老虎,不打的话,看起来还想是那么回事儿,一旦贸然动武,赢了还好,一旦输了,朝廷的脸面可就彻底没了。
对此,曾国藩反应最激烈,连续上折子给朝廷,让朝廷冷静对待此时,同时还派出李鸿章去苏州,准备劝说一下李永吉,让他不要轻举妄动,赶紧把漕银还给朝廷。
在曾国藩看来,这个事情的核心就是那笔银子,只要李永吉把银子吐出来,哪怕吐出一半呢,做个形式也好,这件事就还有转圜余地,否则真正闹僵了,那大家都不能好过。
实际上,咸丰皇帝现在也有点后悔,后悔自己的一时冲动,但事情既然已经做了,再随意收回成命也是不妥,所以就这么僵持下去。不过呢,他还是悄悄的命令僧格林沁呆在徐州不要乱动,尽量不要【创建和谐家园】到精武军,同时还派出快马,把先前携带申饬李永吉的圣旨的钦差给追了回来,另外换了一份措辞缓和的圣旨。
总体上,咸丰皇帝还是寄希望于让李永吉乖乖听话,早日把银子给吐出来,然后他再大度的既往不咎就完了。
表面上,咸丰皇帝看起来是过了气头,依然对李永吉恩宠有加,但从心底里,这次挫折让咸丰皇帝很不好受,他第一次对李永吉这个他原先十分看好的人起了杀心,也第一次开始正视李永吉跟精武军,并让人想尽办法的去搜集这个李永吉的相关资料。
可惜,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王三武,或者说李永吉没有对这起事件发表一丁点的看法,也没有要把银子还给朝廷的意思,只是闷头把银子跟粮食往无锡转运,明摆着一副我就吃了,你能把我怎么样的态度。
实际上,这个事情李永吉事前还真不知情,他虽然早有不轨之心,但暂时还不想跟清廷撕破脸,也还没想到动漕银这个念头,也就是说,这次劫漕银事件,纯粹是王三武自己搞出来的。
不过,事情既然已经做了,内部可以申饬或者处罚王三武不经请示的罪名,但对外却不能这么做,而是表示出一股力撑到底的姿态。
也就是说,李永吉把王三武劫持漕银的事情给自己扛了下来,算到了自己的头上,结果这事情就成了王三武奉命劫留漕银,并不是私自行动,这等于给王三武开脱出了擅自行动这个最大的罪名。
领兵到现在,李永吉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许多事儿不能太较真,就好比纪律吧,平时严格要求也就罢了,但如果作战的时候还是一味严格要求,那肯定是要坏事。
这次王三武虽然擅自行动,给自己造成了很**烦,但如果这个时候推卸责任,那反而会离心离德,相反,李永吉自己把这事儿扛起来的话,大家对他的信任会更高。
至于如何杜绝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这也好办,可以加强思想教育,加强情报机构与监督机构,正好趁这个机会给各个高级指挥官身边安插宪兵,增加宪兵的监督权,特别是让宪兵拥有监督通信处的权力,以更稳妥更扎实的掌握各支部队。
在李永吉的计划里,以后这支宪兵要赋予更多职能。宪兵以后要独立运作,既要严查军纪,也要监督指挥官的指挥,同时还要关心部队的运转情况。
宪兵制度要成为常态化,要把支部建在连上,连一级的部队都要有宪兵的存在,要努力把宪兵部队打造成类似锦衣卫以及后世的党*卫*军一样的特殊机构。
简单说,每一个连以上的指挥官,身边都要有一个隶属于宪兵的副指挥官,这个属于宪兵的副指挥官通常会任一个副职,比如连长身边要有个副连长是宪兵,营长身边要有个副营长是宪兵这样。
从某种角度看,李永吉打算搞的这个宪兵制度,已经脱离了原本宪兵的意思,已经成了一种党*卫*军制了,这对加强部队的控制跟凝聚力,还是相当有好处的,因为这样的话,想必再出现这种不听指挥的事情就会少很多。
正是因为有李永吉的力撑,所以王三武胆子也大了起来,不但就地加强了淮安的城防,又拉起了三万大刀民兵,还亲自坐镇淮安,把自己的指挥部也搬到了淮安城,甚至以协防的名义,派出一个团把海州给拿了下来,然后借助海州的海运补给线,与淮安互为犄角,跟徐州的僧格林沁针锋相对起来。
有人希望让局势缓和,就有人就希望把局面激化。李秀成就不说了,最近不断通过无线电劝说李永吉反清,倒也没说什么投靠天国之类的话,估计是知道说了也没用。
在李秀成看来,李永吉以及精武军一旦反清,那局面就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到时候他们太平天国反而有机会,毕竟那时候大家要先对付清廷,跟精武军就不必再打了。
说实话,跟清廷打,李秀成是一点也不怕,但一想到精武军,特别是想到苏州之战的情况,他就总是脑袋发疼,总是有各种回避的借口,其实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其实是怕了精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