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大人,少安毋躁。”霍华德连忙站起来,挡在那个斯科尔跟前道,“斯科尔中尉只是一时热昏了头,你知道的,这天气太热了,热的人心慌。”
“是啊,天气太热了。”李永吉点了点头,“这样吧,你让这个什么中尉的,对我鞠躬认错,这件事就算了了,不然的话,呵呵呵呵……”
“你!”斯科尔刚想继续破口大骂,但忽然看见周围的人都在看他,而且霍华德的脸色尤其严肃,他终于意识到了点什么。
“斯科尔中尉,我以代表团团长的名义命令你,必须向李将军为你之前的言行道歉。”霍华德严肃的道,“如果你拒绝道歉,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都由你自行承担后果!你必须要明白,你现在不是一个人,你是我们的代表团成员,你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美利坚合众国!如果你因为个人原因损害了我们的国家利益,让我们美国的形象受损,就算李将军不惩罚你,回去后我们也要对你进行最严肃的惩罚,你必须要搞清楚了!”
“我明白了,霍华德先生。”这个斯科尔似乎终于看开了,或者说是脑袋终于清醒了,因此哪怕再怎么不甘心,还是慢慢走到李永吉跟前,低下头认错,“很抱歉,我之前有些冲动,对您的言辞有些过分,希望您原谅。”
“嗯,那只是小事,既然你诚恳的道歉,那我就先原谅你这次好了。”李永吉笑眯眯的道。
低着头的斯科尔眉毛挑了挑,但还是深吸了口气,继续鞠了一躬:“感谢您的原谅。”
˵Í꣬Ëû²ÅÆÈ²»¼°´ýµÄÖ±ÆðÉí£¬È»ºó³Á×ÅÁ³ÍËÁËÏÂÈ¥£¬µ«ÔÙÒ²²»¿´ÀîÓÀ¼ªÒ»ÑÛ£¬¶øÇÒÁ³É«ÒÀÈ»ºìͮͮµÄ£¬ÏÔÈ»ÊÇÐÄÇ黹ûÓÐÆ½¸´¡£
看见他这样子,李永吉也悄悄的笑了下。
这个军官年纪轻轻能以中尉军衔出席这种场合,而且还能及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都说明他的身份不简单……也罢,看在马上要使劲儿的坑你们美国人的份上,我就真的原谅你这一次吧,我果然是个好脾气的人哪。
“来!”就在这时,霍华德忽然端起了自己的茶杯,“以茶代酒,为我们的合作干杯,为中美的友谊干杯!”
看到大家都端起了自己的饮料,李永吉也只好笑着摇摇头,也端起了自己跟前的加冰红茶:“好,为中美友谊干杯!”r1152
第一一八章 铁了心的坑美国
虽然中间有了个小插曲,不过跟美国人的谈判总体上还是相当愉快的,主要是李永吉给的诚意太足了。
毫无疑问,李永吉说的这些如果真的实现,那么美国人在中国,至少在苏南地区,地位将会大大提高,绝对要超过英法两国,所获得的利润也将更高。
要知道,那个变相的中美自由贸易区就不提了,根本就是个变相的新租界,更重要的是,到现在为止,能在中国修铁路的就他们美国人一家,英法两国连提都没敢提呢。
而且,李永吉还跟霍华德谈了其他附加条款,比如想高薪招募大量的美国土木工程师,要在中国大兴土木,主要是修桥铺路,还要盖房子建码头,工程师过来可以带家眷,女人孩子都可以,李永吉提供住房跟马车。
此外,为了方便这些工程师家属的学习,也为了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李永吉还希望招募大量的美国的医生、美国的中小学教师来这边的自由贸易区生活,李永吉负责提供医院、学校以及相关设备,同时来华的医生与教师也都给包分配住房,薪水绝对是原本薪水的一两倍。
按照李永吉的话说,他希望把那个私人所有的东方小世界建设成一个具有美国田园风格的港口小镇,吸引更多美国人来这里定居,让中美之间能够有更多直观的接触与交流,只要加深了彼此的认识,误会自然就少了,误会少了,敌意就少,做生意自然就更方便。
至于为什么要搞成私人领地,这个也很好理解,目前的情况下,还不宜跟朝廷正面冲突,而且大多数的清国人对洋人还很反感,所以就搞成私人领地,这样一来,去贸易自由区的美国人就是李永吉请的客人,自然跟朝廷体制无关了。
当然这是借口,李永吉之所以要变成私人领地的主要目的,是想把自由贸易区这个生金蛋的鹅养在自己家,独吞其中的高额利润,毕竟这才是刚开始起步,等以后李永吉彻底掌握整个国家的统治权之后,必然要把私人财产与国家财产分开,因此如果此时不先一步分清楚,到时候还有的麻烦。
而且私人领地要变更政策什么的要更灵活方便,受掣肘比较少,毕竟不关你是总务府也罢,什么【创建和谐家园】也好,甚至免税政策之类的,归根到底都是李永吉这个主人自己说了算,领地内本质上实行的是一种家法。只不过为了他个人的威信,他不可能轻易那么任性的变更政策而已,但那只是他不想,不是不能,这是本质区别。
如果说私人的自由贸易区还算是双方互惠的话,那么之后跟几个美国人开的那个用武器换粮食的协议,就纯粹是满怀恶意了。
很简单,那两个跟李永吉签订武器换粮食的商人,都是来自弗吉尼亚州与阿肯色州的商人,都是南方蓄奴州的商人。
这几个人过去都是双手沾满血腥的奴隶贩子,以前走的主要是非洲与大西洋航线,后来这行利润少了,竞争力太大,他们就改行去亚洲淘金。现在他们的航线变成了从美国带棉花去英国,再从英国购入工业品去印度,在印度购买【创建和谐家园】后来中国,在中国购买茶叶与绸缎后,直接回美国,这么一趟下来,虽然要走近一年,但赚的比贩卖黑奴要高好几倍。
这一次,他们本来是想照常购买高档的茶叶跟绸缎,但听到李永吉可以出售廉价的后装线膛夏普斯步枪,在试用过之后,他们都是大加赞叹,又听到售价只有区区的20美元之后,而柯尔特左【创建和谐家园】也只要15美元之后,立刻就动心了。
作为前奴隶贩子,如今的【创建和谐家园】贩子,这几个美国商人很了解世界先进武器的行情,夏普斯步枪跟柯尔特左轮自然也多有接触。就算在美国的原厂的出厂价,夏普斯步枪也不会少于30美元一支,柯尔特【创建和谐家园】不会少于25美元,就算加上运费,如果大量运去美国,也不过在原价基础上增加一到两美元的运费,所以说差价还是很多的。
虽然这个差价不如走英国——印度——中国这个航行赚的多,但在李永吉已经明确提出他会在自己的控制区内对【创建和谐家园】贸易征收高额的交易税后,这个利润已经明显下降。
而且,李永吉还提出,他可以用高价收购黄金、粮食还有牲畜,这样的话,从中国贩卖武器跟丝绸、瓷器、阿里美泥之类的奢侈品回美国,再从美国收购黄金、粮食还有牲畜过来,一来一回,那利润也相当可观,不比走英国印度航行差,甚至还要高。
最重要的是,走太平洋航行距离更短,用飞剪船,一来一回用不了三个月,可如果走英国印度中国这条航行,那走一趟得大半年,再加上中国这里已经可以出产更高附加值的东西,比如阿里美泥(铝制品),比如秘银制品(不锈钢)比如欧泊等宝石,算起来还是走中国美国的航行划算的多。
另外,这几个人也对目前美国南北冲突的事情比较清楚,知道南部各州正在积蓄武器,所以南部的武器市场相当好卖,甚至这几个南方州的商人自己就在南部有大量农场跟奴隶,所以他们也很需要添置更多的武器。这样一来,购买李永吉这里的廉价武器,就不仅仅是赚钱那么简单了。
其实呢,李永吉并不是很缺美国的粮食跟牲畜,黄金问题也不是很急,因为日本的黄金很便宜,找机会去日本换黄金并不是难事儿,李永吉之所以要跟美国谈这个贸易,主要目的就是给南方各州输入武器。
李永吉对照历史,知道实际上早在1857年开始,布坎南总统上台的时候,北方的废奴主义者跟南方的蓄奴主义者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不可调和,双方无论在经济水平、政治理念、价值观还是其他方面都分歧严重,已经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族群,战争的阴云早就开始笼罩,稍微有点政治敏感的人,都能察觉其中的危险。
现任民主党总统布坎南代表了南方蓄奴者的利益,但广大的北方人,特别是工业资产阶级都是废奴主义者,布坎南总统只是两边摇摆,尽量维持,但这种妥协已经到了尾声,因为最终他两边都没有讨好。
也就是说,无论下一任总统是不是共和党的林肯执政,哪怕再次让民主党获胜,那么战争也要爆发,因为南方人早就受够了北方人,北方人也受够了南方人,谁上台当总统都一样,只要分歧依旧存在,战争早晚要爆发。
在美国当时的情况下,除了进行一场战争,用拳头来决一胜负外,已经没有第二条出路。
那么,李永吉现在就趁机买南方人的农产品,并向南方人卖武器,其实就是在给南方人输血,增强美国南方人的力量,提前一年就这么搞,如果能给美国的南方人提供几万只【创建和谐家园】版夏普斯,几千门【创建和谐家园】版拿破仑炮,嘿嘿,赚钱多少先不说,到时候就有好戏看了。
要知道,这个世界虽然已经开启了蒸汽机时代,但由于工艺等其他问题,真正的大工业时代还没有到来,哪怕工业最强的英国,其实也是手工业为主,说白了就是大点的手工作坊。
因此,单纯从武器产量来说,李永吉如果下狠心,让张信达全力生产夏普斯以及拿破仑炮,那边一个月的产量就可以完爆英国全年的武器产量。
美国内战中,夏普斯步枪早就出现了,南北双方对这款步枪都不陌生,之所以没有大规模装备,主要问题是两个,一个是产量,第二个就是价格。
夏普斯步枪在历史上,还是一款手工制作的步枪,机构复杂,全手工制作,与后世用模具与生产线生产完全不是一回事儿。正因为机构复杂,产量有限,所以价格昂贵,一把夏普斯步枪在美国要卖30美元以上,而一把春田式前装步枪只要12美元,差距太大。
不过,只要李永吉不断降低这种夏普斯步枪的价格,以至于卖给南方人的时候也能到12美元一把,到那时候,美国南方尝到甜头,就会大规模购买这种步枪。
等他们装备个一两万全部装备了夏普斯步枪的部队,再购买个几千门12磅拿破仑炮,那时候战役规模将会更庞大,战争也会更残酷,就算南方最后失败了,也能大伤元气。
更何况,真到了他们开打的时候,李永吉肯定还要继续插手,务必要让美国元气大伤,最好是能分裂成两个国家。
实际上,李永吉这么做,是铁了心的要坑美国,要尽最大的努力让美国分裂成两个国家。因为在他看来,未来恐怕只有美国是中国的最大敌人,至于苏俄,由于陆地接壤,更容易收拾,他相信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有美国,隔着太平洋,实在是太难办了。
要想让地大物博,地理位置又太好的美国不成为未来中国的威胁,就必须让这个国家变的不那么大,让他分裂成两个国家是最好的主意。
尽管客观的看,美国的北方无论是人口、工业、经济还是道义,他们都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不过在这个时代,这种优势还不是那么绝对化,只要南方能在战略战术上取得成功,能打的北方承受不起继续作战的损失,那么分裂就是必然。
“卖武器,潜艇战,毒气战,再加上英法支援……嗯?好像巴拿马运河还没开通啊,这有点难办,不如现在我就尝试去开通巴拿马运河?”李永吉盯着世界地图上的美洲部分摇摇头,“算了,巴拿马运河哪儿是那么容易开通的,船运的话,走合恩角其实也没有大问题,好像就算巴拿马运河开通了,很长一段时间内,对那个合恩角也没有太大影响。更何况我现在这边的事儿还没弄好呢,操那个心有些过了。不过这样一来,我这边也得加快进度了,最起码要把江苏、浙江还有安徽这几个地盘统和起来,不能老这么拖着了。”
说到这,李永吉又看向中国地图:“嗯,商业暂时没问题,不过江苏缺资源,特别是缺钢铁,要发展重工业,还是得先把安徽拿下来才是啊。起码像马鞍山那块儿总是要拿到手的,到时候马鞍山的铁,再加上广德县的煤,一个煤铁复合体不就成了么。
说到这,李秀成太没诚意了,到现在还霸着常州不给我,真当我好说话啊?还有英国人与法国人,哼,当时说的好好的,说只要我不打太平军,大家和平相处,他们就怎么怎么给好处,可到现在也不给我正式的答复,还偷偷的越过我给太平军输送武器!就这德行,跟美国人一比差远了,看来还是想着偷鸡啊。”
刚说到这,忽然响起一阵悦耳的【创建和谐家园】,紧接着,李永吉掏出一台手机,一看号码,是青浦军校的第一任校长俞鸿瑞的电话。
这种电话其实跟现代社会那种数字蜂窝电话略有不同,而是军用无线电系统,简单点说其实就是调频报话机,只不过增加了中继功放台,加高了发射与接收天线,让通信距离能够更远罢了。
也就是说,这种无线电系统只能远距离通话,也可以发送短信,但却没有其他的上网功能,跟现代社会那种数字蜂窝电话不是一回事儿,倒是跟调频电台是一个类型的。
“鸿瑞啊,什么事这么急,要用直通电话找我啊?”李永吉笑道。
“大人,是这样的,有个事情我得向您汇报一下。”俞鸿瑞也不废话,迅速就在电话里对李永吉把薛焕、赵不群等人去军校登门拜访的事情说了一遍,并且还把圣旨的内容也说了出来。
等通话结束,李永吉摸了摸下巴,微微笑了笑:“有意思,这个薛焕倒是会不走寻常路,只可惜找错了人,真以为找个什么以前的小学老师就能让我改主意?是他太幼稚呢,还是真的没了办法,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不过也好,英国人法国人还有太平军最近都不太听话,要跟我玩拖延战术,我早就想教训他们一下了。现在朝廷向我发了圣旨,赏赐我双眼花翎跟黄马褂,那我就勉为其难的动一动吧,正好,也检验一下新部队的威力。”
做出了决定后,李永吉感到有些困,刚想回去睡个午觉的时候,却听到王韬在外面求见,想了想,还是让他进来了。
一进门,王韬就急着道:“东主,谈的怎么样了?都谈了什么?”
虽然他这么问有些唐突,不过李永吉知道他不是故意的,他只是有些愤青,然后以这个时代士的标准,在为自家的主公考虑而已。
在一起相处了一段时间,李永吉自认也算看明白他了,在王韬的心目当中,只要是全心全意为了自家的主公好,士都为知己者死了,小节啥的就不需要在意了,甚至他还可能故意搞的很不客气,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存在。
因此,从某种程度说,王韬别看多么精通洋务,多么看不起科举,算是大清朝中少有的能最先开眼看世界的人物,但其内心的道德标准还是一个士的标准,而且还是一个民族主义,或者说皇汉主义者,要算的话,应该就是这个时代的愤青吧。
想到这里,李永吉干脆一边让人给他上了杯冰红茶,一边把跟霍华德他们谈妥的协议说了出来。
“东主,这样做不妥啊。”听完之后,王韬皱起眉道,“跟洋人做生意也就罢了,可您自己圈一大片地皮,然后搞这个什么自由贸易区,不收洋人的税不说,还允许洋人在当地当官,这……这跟租界有什么区别?东主,您真要这么做,这二鬼子的罪名可就真的坐实了!”
“二鬼子就二鬼子吧。”李永吉不在乎的道,“喊几下又不疼不痒,怕什么。”
“不能这么说。”王韬接着道,“东主将来是要问鼎天下的,名声也是相当重要的。更何况美国人也没安好心,我们这么做太吃亏了,将来会被人诟病的。”
“这个事情我自有主意,你就不要操心了。”李永吉摆摆手,忽然想起一件事,“对了,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接下来我们可能要派遣一支商务代表团去美国,更大范围的推销我们的各类产品,并在当地招募更多有才能的美国人过来我们这边……你有没有兴趣当这个代表团的团长,赴美进行这种商务谈判活动?”
“这个……”王韬从心理上其实是不乐意的,因为他觉得在李永吉身边才能发挥他更大的才能,所以就道,“东主,别看我也会说洋文,但我从来没出过国,也没去过美国,所以我怕让我当这个代表团团长的话,会出问题。”
“嗯,这样啊。”李永吉点点头,“这么说你是不想去?”
“如果您非让我去,我当然是当仁不让,我只是怕万一做不好,让东主失望,毕竟远隔万里的,稍微一个不好,就是巨大的损失。”王韬接着道,“不过东主您别担心,我可以给您推荐一个人,这个人在美国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还曾经拿过美国耶鲁大学的文凭,如果是他带队的话,应该就不会被美国人坑了。”
“哦,是谁?”
“此人名叫容闳,是我之前在上海认识的一个朋友,目前在宝顺洋行当买办,要是您有兴趣,我有信心把他说过来为大人效力。”
¡°ÈÝãÈ£¿¡±ÀîÓÀ¼ªÕ£Õ£ÑÛ£¬¡°ÎÔ²Û£¬ÔõôÔçûÓÐÏëµ½£¡ÄãÈ·¶¨ËûÊÇÈÝãÈ£¿Ò®Â³´óѧ±ÏÒµµÄ£¿¡±
“是,当然确定。”王韬点点头,“怎么,有什么问题么?”
“没问题,完全没问题!”李永吉打了个响指,“那就这么定了,你赶紧去把这个容闳找来,算你再立一功。嗯,还有啊,我说老王,你要还有什么懂洋务的朋友之类的,都一并请来吧,别再这么藏着掖着了,你请来的人才越多,你在我这里的地位就越稳固啊,怎么看,他们来了,也应该是你的助力才是。所以,为人为己,你都要想办法给我招徕大量懂得洋务的人才。这样,我等下就任命你为我的外交部部长,你下一步的具体工作,除了跟洋人打交道外,就是想法子给我拉人,拉各种懂洋务的中国人到我这工作。你每拉一个我认为有用的人,我就给你一份奖励,你拉的人越多,我给你的奖励就越高,同样的,你以后在我这里的地位也就越高,听明白了么?”r1152
第一一九章 夏末攻势
李永吉这次回青浦县的时候比较高调,特意摆出提督的阵仗,又是鸣锣开道,又是举着回避肃静的牌子,不但部队官兵夹道警戒,县城的衙役也提前站班,帮着维持秩序。
这么做,当然不是李永吉想耍威风,纯粹是施压,是给那个据说不知为何优越感很强的赵不群,还有薛焕、李鸿藻这几个人施压,所以说,他的这个阵仗完全没有摆在青浦县城里,而是摆在青浦军校里。
再之后就简单了,李永吉先去跟还在关禁闭李鸿藻的要了圣旨跟行头,然后自己穿上黄马褂,戴了双眼花翎,这才全套行头的出去跟赵不群见了下面。
别说,这个阵仗还真管用,至少赵不群一下子就矮了三节,再也不像一开始那样趾高气扬,动不动以提督大人的恩师自居了。
简单的跟这个赵不群叙了下旧,茶还没喝完一杯呢,忽然外面就急急忙忙窜进来一个小兵,开口就是十万火急,张嘴就是紧急军情。再之后,李永吉装模作样拿过小兵手中的紧急军情看了看,先是诧异,然后就一脸的大惊失色,这才对赵不群摇摇头,说什么军务在身,改日再聚,恩师请自便。再再然后呢,不等对方说什么不妨事之类的客套话,李永吉就匆忙跟着那个小兵出了房门,一边走还一边叫唤着“来人”,看起来真的很像那么回事儿似的。
等李永吉出了房门,赵不群才反应了过来,看着依旧滚烫的茶水,他忽然叹了口气,好像真正明白了点什么。
这当然是演戏,到了李永吉这个地步,就算军情再紧急,也不至于夸张成这个样子,这完全是为了演给赵不群看的。
这个主意是王韬出的,原本李永吉不想这样,甚至还觉得多此一举。不过在王韬看来,这个事情却相当重要,必须要认真对待。
因为赵不群再怎么微不足道,毕竟也曾经是李永吉的启蒙恩师,或者说是发迹之前的唯一恩师,而中国人一向讲究尊师重道,如今他第一次亲自登门拜访自己的学生,如果李永吉一点也不管,那别人都会说李永吉的不是。
如今李永吉随着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正在开始自己说服自己的去接受李永吉,但如果你还是摆出一副什么都无所谓,或者藐视一切礼法的姿态,那这个大好局面就要丧失了。
中国人一向讲求做事先做人,就是说不管你做了多少大事好事,如果你个人品德不行,那就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对。因此,像这种尊师重道的事情,一个弄不好,就会成为李永吉个人的一个重大污点,这比什么藐视朝廷,图谋造反之类的罪名要重的多,因为这直接关系你的人品,关系到你的道德修养,关系到你的气度。
大家能接受一个造反的人,却无法接受一个不尊师重道的人,因此,对赵不群这样的人,不能来蛮横,就得顺着来。
赵不群不是要过来跟你讲尊师么?那好,我就跟你讲官威,就是要用你的品级,你的威风,利用朝廷的大义去压他,让对方自己知难而退,让他自惭形秽,要让对方自己产生差距感。
如果李永吉以提督之身摆出尊师重道,不忘旧情的态度,他还是不知道进退,死赖着不走,或者到处指手画脚的话,那就不是李永吉的问题,而是他的问题了,到时候再发动舆论攻势,别人就会说他趋炎附势,而不是李永吉不重情谊。
实话说,李永吉对这种逻辑其实还是有些不能理解,不过重生到现在,他也知道这个时代的很多事情不能按照现代的法则去做,那么既然身为本时空同为读书人的王韬这么说,那就姑且信他一回,先这么做看看吧。
效果貌似还不错,至少这次之后,赵不群再也没有过来纠缠,并基本消失在了李永吉的视线范围内。
就这样,薛焕的杀手锏就无声无息的失去了作用,薛焕也再不能通过赵不群来对李永吉进行什么小动作,尽管如此,李永吉还是对薛焕相当客气,并没有把他怎么着,依旧是该怎么还怎么。
也就是说,大家见面还是笑哈哈,背后继续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不深入接触,也不深入得罪。当然,这个不得罪主要是薛焕不得罪李永吉,李永吉可是没有丝毫的顾忌。
只有李鸿藻,心情是相当郁闷,不但被无视不说,还平白无故被关了一回,甚至找人说理都没处说。
但是转念一想,他又有些欣慰,因为不管怎么说,李永吉这也算是接了圣旨,而且接旨之后,他还真的要奉旨出兵了,这也算是完成了皇上的交代了。同时也表明一件事,那就是李永吉只是比较跋扈,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造反的意思,对这样的人,只要顺着来,估计就没事儿。
要知道,在出京之前,李鸿藻曾经找人商量过这次行程的一些事,话题就主要集中在李永吉身上,其中甚至谈到了万一对方不奉诏,反而趁机造反怎么办。
结论很简单,如果李永吉造反,他这个钦差肯定要拿来祭旗,这也是为何大家都不爱去当这个钦差的最主要的原因,只不过这个原因大家都没说出口罢了,要不然,宣旨钦差的差事也不会丢给他,要知道在以往,这可是个美差来着。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能保住一命,已经是万幸了,也就是到了这时候,李鸿藻才彻底醒悟过来,并为自己之前的鲁莽感到后悔。
李鸿藻这个人很有意思,之前是一派铁骨铮铮,可一旦认识到错误,或者意识到危险,那也是能屈能伸。被放出来后,他立刻就去主动给李永吉赔不是,姿态放的很低,甚至有些有些献媚了,这让他自己都觉得奇怪,觉得自己怎么可能做出那番动作来。
不管如何,经过这件事之后,新来的钦差大臣跟两江总督算是彻底站到李永吉一边去了,再也不给李永吉添乱子,对于手底下官员的叫苦申诉是完全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