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我,我游的比你远!”
“你憋气不如我!”唐小丫懒洋洋的喝起了汽水。
“你!”莫海文脸色一下就红了,“等着瞧,等以后,以后我……”
“好了,都少说两句。”李永吉打断了他俩的斗嘴,“看,船来了!”
的确是船来了,就在远方的海平面上,已经可以看到三根桅杆,应该是三艘大船,而且行驶方向正是这里,以这个时间算,如无意外,应该就是那三艘跟美国人订购的飞剪船了。
这三艘飞剪式武装商船都产自美国,下水不过三年,绝对的新船。虽然都是纯木质的风帆船,连蒸汽机都没有,但正因为如此,才方便自己的后期改造,要是加了蒸汽机明轮,那反而不美。
而且这种船的长宽比超过6:1,吨位超过了两千吨,使用风帆的话,顺风全速前进可以达到14海里每小时,可以说是兼顾了吨位与速度。
当然最关键的是够漂亮,李永吉当时一看到这三艘船就喜欢上了,其实何止李永吉喜欢,那流线型的外形太讨喜了,当船越行越近,直到行到近前后,莫海虎、莫海文以及唐小丫等一众人等也是一见之下就喜欢上了。
没办法,美型的东西是人类的共爱,只要不是品味特殊,一般人都无法拒绝这种流线型的美感。
总之,这种单艘排水量就达两千三百吨的飞剪船虽然是商船,耐久性不怎么样,不怎么抗打,但速度跟载重都相当不错,比排水量才二百来吨的绿眉毛船强的太多,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也就是说这种大船才可以当作真正的战舰,才可以真正的横跨大洋,才可以练出真正的海军。
什么?为啥不从现代定船?李永吉早就问过了,现代造一艘木质复古船的造价可不菲,比造钢铁船贵太多。
不过钢铁船现在出现还太惹眼,而且动力也是个麻烦,在没有足够的合格海军人才以及成熟的工业体系之前,贸然出现钢铁船那就是给人送菜。
还不如在这边买几艘木质商船先练手,把海军人才练出来,让那些渔民知道真正的海军与海战是怎么回事儿,等人练出来了,再搞钢铁战舰,另外,这样也能更加省钱。
比如李永吉这次购买的三艘飞剪商船,就是他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买的,算起来比在现代订购复古船划算太多。
而且飞剪船因为吨位高,船型设计也好,更接近现代军舰的设计,也方便进行现代化改造。
比如在船体外侧加装现代的合金装甲板,可以瞬间变成铁甲舰,提高抗打击能力;加装现代化的导航设备、通信设备跟夜视设备,提高通联与夜战能力;加装现代的火炮与机枪,还有计算机、雷达与炮瞄设备,可以提高攻击能力;再搞个螺旋桨推进器,降低船帆高度……这么一番改装的话,那立马鸟枪换炮有木有?就算比不过真正的装甲巡洋舰,以铁甲舰的姿态横行中国海还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买了飞剪船,还可以跟那种山寨夏普斯步枪一样,糊弄外人,毕竟你买了船,就算是上了号,就算你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但外表看起来还是差不多,只要保密严格,外人轻易不可能上船细查。
这样的话,以后自家海军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开着这三艘船横行嘉兴港海域,训练的海军部队的同时,打击走私与海盗,甚至必要时可以直接进长江,作为真正的威慑力的存在。李永吉已经感觉到,以后要想在长江流域站稳脚跟,是必须要有一支舰队存在了。
实际上,就在购买了那三艘飞剪船的同时,李永吉还跟美国领事霍华德敲定了一笔订单,那就是用以物易物的方法,跟美国的各大船厂一次性订购了三艘更大的,单艘排水量超过三千吨级的飞剪船,预计一年后交货,要求跟那艘刚下水不久的“大共和国号”飞剪船一个级别就行。
看到三艘船在引航员的指引下依次在码头上停靠好之后,李永吉这才对还在目瞪口呆看着这一切的墨家兄弟以及唐小丫道:“好了,伙计们,该正式的上去交接了,以后你们就要在这三艘船上学习与生活了。不过一开始,你们要先跟洋人好好学习……我可再强调一遍,别总对洋人那么仇视,就算要仇视,也要先把人家的本事学会才行。还有,嘴巴都给我管严了,如果让我知道是谁泄露了一点半点关于特战队的事情,小心你们的脑袋!”
“放心吧大人。”莫海虎回答道,“我们早就通过信,这次就是跟洋人虚心学习,绝对不会把仇恨的心思表现在脸上。至于特战队的事情就更不用提,唐家丫头过来,就是为了盯紧这个事儿的。再说那些洋人也不会中国话,还得靠翻译,我们只要盯紧点,是不会出问题的。哼哼,要是有人多嘴,不用大人您出手,我先就把他的舌头给拔掉!”r1152
第一一五章 做学问就是救国兴邦
虽然天气依旧炎热,但既然是去正式的接收战舰,李永吉就不能继续光着膀子玩随意了,不过李永吉又不乐意在这种天气下穿官服让自己难受,干脆就穿了一件短袖体恤衫外加七分裤,这才跟着众人去码头迎接归来的战舰。
李永吉的这身打扮以这个时代来看,也是很不妥的,不过以他如今的身份地位跟权势,他只要不全*裸,那就算光膀子也不会有人当面说他什么,甚至还会觉得他是特立独行,这就是权势的好处。
其实这三艘船说是战舰有些不妥,因为虽然这三艘飞剪船都是武装商船,但卖给李永吉的时候,都已经提前拆除了船上的火炮。不过这不是美国商人故意这么做的,而是李永吉自己要求拆的,没办法,谁让他们的火炮又贵又烂呢。
这三艘船原本配置的都是老式的前装青铜炮,平均每艘船配置十二门炮,包括六门32磅炮以及六门24磅炮。按说这火力在这个时代还算不错了,还没有被完全淘汰,要是价格便宜,李永吉也不介意带着炮过来,这样还能让大家熟悉下风帆战舰的特性。
可惜这些炮价格太贵,如果炮也配齐,每艘船的价格起码要高出四分之一,这就让李永吉很不爽了。这个价格他可以在现代社会买到威力更强的火炮,还得附带炮瞄雷达系统,再说他早晚也得改装,到时候还得拆,那就干脆直接不要这些老掉牙的火炮了。
虽然没有火炮,说战舰好像有些名不副实,但这三艘船实在太大了,特别是驶入码头停靠之后,大家接近一看,立刻就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
这倒是在李永吉的意料之中,这三艘船好歹也是排水量两千吨级的船,别的不说,光吨位就能秒杀大清朝此时所有的船只,要不也不会特意买来当战舰。
李永吉是因为在现代社会见到过更大的船,所以在初次见的时候才不失态,但莫海虎等人显然不在此列,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很有种鸟枪终于换大炮,农奴翻身把歌唱的感觉。
交接的过程并没什么稀奇,由于之前早就谈妥,加上船上的洋人还要继续雇佣一段时间,直到把李永吉特意挑选出来的手下教会如何操船才能回去,所以并没什么交船仪式之类的,只是大家握个手,签个字,再下去一起吃顿饭,联络下感情就ok了。
不过,正因为这批洋人还要继续留下来当教官,会暂时在这里居住一段时间,为了隐蔽自己的潜艇部队,所以李永吉特意提前划定了一片区域当洋人的住宅区,规定洋人只能在这片住宅区里居住,不得出这片区域。
洋人住宅区里都提前用彩钢板房做好了三栋漂亮的宿舍楼、宿舍楼还附带酒吧跟澡堂,居住区内实行的是洋人自治,所以这些洋人的船长跟水手也都对此十分满意。至于不能出洋人特区的规矩,他们也多少能理解,怎么说这里也是人家的私人军港。
这些美国人为主的船长跟水手都是民间人士,不是军人,都是以赚钱为主,不讲政治,因此对于雇主制定的规矩,他们当然乐意执行。事实上他们在参观了那片特区后,也是相当满意,唯一不爽的是没有激院跟姑娘。
不过人家李永吉也说了,这里只是你们临时落脚的地方,又不会长住,等教会了自己手下那批人怎么操船,就可以离开这里回租界了。所以如果想早点过自由自在的好日子,尽快把自己给他们的人教会就好。
当然,如果教会了这批人之后,这些洋人还乐意继续接受李永吉的雇佣,给李永吉干活的话,他们可以先回虹口的美租界,加入李永吉在那里开办的新东方船务培训公司当教员,继续教人怎么开船,待遇方面肯定只好不差。
在接下来的欢迎宴会上,李永吉只是在开头的时候出现了下,发表了一番中美友好,互助互爱之类的发言,然后就借口军务繁忙,离开了这个宴会,让他们自己吃喝。
李永吉的离开,既能让他自己避开这个大蒸笼式的宴会场,自己回空调房舒坦的吹冷气,又能让大家吃的更自在。毕竟李永吉如果在宴会当场的话,洋人还好点,但那批精心挑选出来的水师官兵,就要拘束很多,不可能吃的自在。
其实李永吉这次不是一个人离开的,他还带了随船同来的几个中国人跟外国人一起去冷气房吃他的小灶,而这几个人是谁呢?正是李永吉让王韬招募的那三尊大牛——李善兰、徐寿、华衡芳。
当初王韬毛遂自荐之后,李永吉虽然收了他,但暂时来说也没有太合适的岗位给他,毕竟他是个外人,不是从军中体系内提升的,又没经过商,不擅长处理政务,于是就任命他为自己的私人参赞的职务,帮自己出出点子,分析一下情报,顺便熟悉一下精武军目前的情况,是一个类似于私人顾问一样的存在。
一开始,王韬倒也理解,觉得这是理所应当,不过等他知道越多精武军的情报之后,心情也就越复杂,那份功利之火也烧的越来越旺,并感叹自己选对了人。
无他,因为在王韬看来,以精武军目前的实力,已经完全可以扫平中国,一统天下,所以他开始不停的推销他的所谓军略,怂恿李永吉尽快造反。
按照王韬的计划,他是想让李永吉先跟太平军的人合作,然后留一支并看守老家,再发一支兵北伐,学当年林凤翔李开芳那样,一举直捣黄龙,打下北京!
只要打下了京城,清廷在法统上就等于灭亡了,然后就可以挟战胜之威,建国称帝,号令天下。到时候,清廷覆灭,新国初建,各地督抚大都是【创建和谐家园】,必将真心拥戴,就算有一二不服者,发兵讨伐就是,那种情况下,就算是反抗的,也只能是孤军奋战,绝对挡不住精武军一击。
根据王韬的预估,精武军现在造反,一年时间就可以灭掉清廷然后称帝建国,扫平天下则最多三年,也就是说,三年后就可以重显汉家王朝的辉煌了。
不得不说,王韬的策略是有一定可行性的,可惜不是李永吉的菜,因为那种方法变数太多,而且一旦迅速统一中国,李永吉就要承担旧王朝所有的包袱,这会让他步履维艰,不利于他的改革策略。
李永吉真实的想法是先当一段时间的军阀,然后在自己的地盘上集中力量发展工商业,用全国的市场与资金,来供应自己这一小块地方,等自己地盘上的工商业发展起来,特别是工业实力强大到至少在初级武器的生产方面能够自给自足,而不是全靠他自己的输血,他才会放手大干,一统整个天下。
这样的好处是稳妥安全,自己也能过的更舒服,可以先安稳的培养自己的人才,不必一开始就为了全国的麻烦事儿而焦头烂额,但是这种明显损人利己是吃外地的事情,李永吉肯定不能对王韬说,所以,李永吉干脆从经济的角度,先给王韬算了个账。
首先是军费。
李永吉的精武军,目前分三个部分。
第一个是精锐野战部队,就是精武军老营基础上扩张的部队,这支部队在经过扩张后,一共有三个师,大概六万人左右。
这三个师的花费最高,不算武器弹药的花费,光算官兵的薪水支出跟各种伙食费、医疗费等福利支出,就要近五十万两银子,等于平均每人每月要花费8两银子,注意,这只是平日的固定消耗,不算武器弹药的花费与消耗,如果算上武器弹药,还要翻一倍(实际当然没那么多,因为武器都是现代品,价格超便宜)。
第二个,是地方守备部队,这主要是指各地正在组建的警察部队、精武镖局的保镖部队、以及其他各种原因组建的非精武军嫡系部队,到如今,这支部队的总数一共有三万人,不算武器弹药,单纯算薪水支出,每个月就要花费10万两银子!
第三个,民兵部队。这主要是从李永吉在各地招纳的农民工中选出来的非脱产式的部队,类似于武工队,全部使用大砍刀之类的冷兵器。这支部队人数最多,目前一共有十万人。民兵只有在战时,也就是下令征召的时候才按人头发津贴,津贴是每人每月一两,平时都是不发这个钱的,他们平时会做工,做工有工钱拿。但是,一旦全部征召起来,那一个月最少也要支出十万两银子。
也就是说,光养军队,不打仗的情况下,李永吉一个月就要支出一百多万两银子,如果打仗,算上各种消耗,那起码翻一番,一个月就要两百万两银子!简直就是个吞金巨兽!
其次再算算务工支出。
李永吉目前在各地大兴土木,陆续招募的各地农民工总数已经高达八十万人,这八十万人做工都是要给工钱的,加上伙食上的福利,平均每人每月要二两银子,也就是说一个月单纯给农民工的工钱,就要一百六十万两银子!
这一百六十五还是纯薪水支出,如果算上他们用的工具,那又是个不小的支出。要知道,为了加快进度,李永吉虽然没给这些农民工配备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但像铲子锄头等,却都是精钢制品。以这个时代的精钢价格算,这八十万人光工具的采购费就超过三百万两银子,每个月因为各种工具的磨损以及损坏等消费,也要三十万两银子以上。
那么现在总结一下,李永吉每个月光算上养兵养工人的花费,就高达三百万两银子,这还是没有大仗可打的情况,如果打仗,那估计就要翻一倍。
花费这么大,钱从哪来?李永吉控制下的地区内,李永吉又没有收什么农税,相反,跟随他的人还可以免税,这虽然让李永吉以及精武军赢得了民心,但却少了一大块稳定的收入来源。
因此毫不客气的说,这些军费跟工钱都是李永吉自己在掏钱补贴,或者说,是李永吉通过旗下的各种商号所赚的高额利润在支撑。
当然,李永吉并没有把自己的财政来源全说成自己经商的利润,他说这主要都是海外人士的捐款。
“兰卿啊。”李永吉当时对王韬说到这里的时候,还故意叹了口气,“你现在懂了吧,我们目前看似强大,其实是危在旦夕啊,关键就是缺钱。暂时我还能支撑一下,时间一长必然不行。”
“可,可正因如此,我们才要早日造反啊。”当时的王韬还想挣扎一下,“打下的地盘越多,我们就能收取更多的税收,以全国之力养这些军队,应该是足够了。”
“足够?你大错特错了。”看到对方跟着自己的步伐走了,李永吉当时就笑了,“你忘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精武军凭什么可以战无不胜?除了将士用命外,最关键的是我们有世界最先进的武器,可这些武器都是花钱进口的,连弹药也是。现在防守,弹药消耗不大,别人摸不透你的情况,还无所谓,可一旦进军全国,那消耗就是天文数字,可这些武器弹药……我跟你说实话吧,那些洋鬼子都不可信,我们现在只是个地方军阀,他们会全力支持我们,如果我们有问鼎天下的意思,那情况就不同了,他们必然要跟我们索要诸多不平等条约,这一点你想必能想明白。
所以说,自己不能生产武器,就等于受制于人,因此如果我们要想真正崛起,就必须先把工业搞上去,起码能让我们自己在武器方面自给自足。
正所谓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工不强,我们现在要利用这大好局面,先发展我们自己的农工商体系,特别是工业,等我们自己可以制造火枪大炮,那自然就什么都不怕了!
可是,怎么发展工业呢?我跟你说,我现在手头有很多通过各种方法弄来的新技术与新设备,但因为方法不是那么正大光明,所以暂时见不得光,而且我也严重缺乏懂得操作的人才。
因此,我现在最缺乏的就是人才,特别是各种懂得天文地理与格致物理的人才,这些人来了,才能让我手头弄到的东西发挥威力,才能尽快让我们强大起来,所以,兰卿啊,如果你真的有心,就先帮我把那些大才请过来吧!”
别说,李永吉的这番忽悠还真见效了,起码王韬是信了。
就是从那次长谈之后,王韬不再推销他那套速攻论,而是放下原先心中的那点小九九,开始真心实意的去上海,极力的游说当初认识的那一票老中青的小伙伴们,忽悠他们来为精武军效力。
王韬口才了得,加上李永吉开出的条件也够好,特别是对李善兰、徐寿、华衡芳这三人每人给一个高标准实验室的诱惑,让他们再也忍不住,答应了来李永吉的地盘看一看。
正好,这时候李永吉刚跟美国人谈妥了一笔战舰生意,王韬为了加深这几个人的观感,让他们认识到精武军的强大以及李永吉的开通,就刻意延缓了回青浦县的时间,要求跟着三艘战舰一起去莫家港。
别说,这种方法还真管用,特别是当李善兰等人知道这是中国人买来当战舰之后,更是激发了心中的那一点爱国情操,觉得李永吉的确是个开明的人,或许真能让自己一展所长。
等真的见了李永吉,跟他进了那个所谓冷气房吃小灶之后,虽然感叹李永吉的年龄太小,不过一番对答,还是让他们大吃一惊,因为他们都能感受到李永吉那扎实的数理化功底,甚至李永吉在很多方面的奇思妙想,更是给了他们许多启发。
或许是因为已经认同了李永吉,再加上酒精的【创建和谐家园】,年龄最大的李善兰忽然开口道:“提督大人,对您的盛情邀请,我们都十分感激,不过您请我们来,究竟是想要我们做什么呢?我听兰卿的意思,您是想找我们来办军械所么?”
“军械所啊,这当然要办。”李永吉笑了笑,“不过你们这几位大才都去搞军械,有些太浪费了,再说军械方面暂时我也不缺。实际上,我请你们来,是想先搞好我们中国真正的基础工业,比如就在这嘉兴,我就打算投产一所新式的海盐化工厂,至少要先把三酸两碱弄出来。”
“三酸两碱?”李善兰愣了一下,显然没有一下反应过来。
“就是硫酸、硝酸、盐酸这三酸,外加烧碱、纯碱这两碱。合起来,就是三酸两碱。”李永吉笑着解释,“我要你们在短期内给我大量制造出这三酸两碱,然后再谈其他。”
“这几样东西可不容易做。”说话的是徐寿,他对化学方面所知较多,所以开口接话道,“就算在西洋,这些东西的制作方法也是秘而不宣,我们要想自己把这些做出来,小批量的还好说,要大量制造……难啊。”
“这个您不需要担心。”李永吉眯眼笑了笑,“实不相瞒,我手头有一批关于如何生产三酸两碱的完整技术资料,还有一批跟新技术相匹配的生产设备。只可惜,我有资料有设备也有资金,却没人可用。只要你们肯下功夫帮我去研究,那不管是资料、设备还是人手资金,一切优先供应你们。”
“如果是这样,那我愿意一试。”徐寿点点头。
“另外,我还准备组建一所理工科的大学。”李永吉又道,“以后专门教导数学、物理跟化学还有现代医学这些知识。大学的地皮、楼舍、生源还有教学资料全有我提供,你们只要安心过去当老师,把你们的学问传授下去就行,当然如果你们还有什么亲朋好友十分有才能,也可一并请来,我来者不拒,全部高薪聘请,不知道你们乐意不乐意?”
“要真能如此,那大人可就功在千秋了!”华衡芳一抱拳,“别人我不管,我自己的话,一定愿意去当这个学校的老师。”
“我也愿意去试一试。”李善兰也点点头。
“那咱们就说定了!”李永吉笑着举杯,“你们来我这里,什么都不需要考虑,只要安心的做学问就行,别小看这个,做学问就是救国兴邦!我就是要通过你们,来告诉世人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最贵的不是什么黄金,而是人才!人才中最贵的不是玩诗词文章的穷酸文人,而是会数理化的技术人员!我就是要通过你们,来扭转世人重文轻理的观念,让大家都重理轻文!或许这个重理不重文的观念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做到的,但只要努力,终归是可以做到的!”r1152
第一一六章 基础科学的重要性
李永吉是真心要成立一所大学,也是真心希望这三尊大牛去当老师做学问,好好的教书育人,教导基础知识,而不是提前把他们弄进什么军械所当普通的技术工人。
没错,李永吉的确也想搞工业开工厂,也的确需要很多技术人才,但说句实话,李永吉有另外一个世界的完整技术资料与完整设备做后盾,要想开办工业的话,如果只是单纯的开工生产,只要这边的普通工匠就可以照猫画虎的做到。
要知道,这时期的工匠阶层,比如泥瓦匠,铁匠,木工等,他们虽然社会地位比较低,但通常是代代相传,大多数从小开始子承父业,正因为从小就开始钻研,所以无论是手艺还是识字率,都是相当不错的。
等那些人长大了,所具备的知识量以及知识面虽然不如后世的中学生,但如果只看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专业领域的话,按照李永吉的看法,起码可以达到现代初中生甚至中专生的水准。而且他们创造力或许还不行,但因为心无旁骛,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特别强,学习速度远不是现代中学生能比的,因此,让他们按照完整的图文并茂的全彩页技术资料,用跟技术资料完全对应的相关设备,搞出一些工厂根本不是难事儿。
事实上,就在李永吉在无锡搞军政府的时候,他就悄然的通过笔试,把自己军中的各种手艺公认比较好的工匠聚集起来,又在无锡本地用笔试以及推荐的方法招募了一批手艺高超、年龄不大、识字率也比较高的工匠。这批各类型的工匠人数达三千人,然后李永吉就把这三千人的工匠群,组建了一个技术装备部,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规定的地区认真研读李永吉提供的技术资料,并用李永吉提供的设备跟原材料,在现实中复原技术资料中的生产流程。
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在无锡的新工业区兴办了许多工厂,比如一座5000kw的小型水力发电厂,一座现代缫丝厂,一座现代绸缎厂,一座现代染织厂,一座现代化食品加工厂,一座现代木工厂,一座现代陶瓷厂,一座现代玻璃厂,一座现代的烧窑厂,现代水泥厂等等。
简单说,这些技术装备部的人,大多数人并没有研究透这些设备的原理,但只是按照说明书把设备安装起来并进行一定的调试,然后按照说明书里的生产流程,把原材料加工出来,那还是可以的。
当然,投产速度之所以能这么快,也跟李永吉给他们的设备大都是自动化程度相当高有关,几乎全都是电脑控制,只要设置好程序,把设备按照要求安装到位,就可以自动运行,这大大减少了人工的干预。
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李永吉要尽快出产品,好扩大出口,先利用自己的金手指换快钱,顺便更好的利用本地区的资源。
也就是说,李永吉的方法是先用先进的设备把生产搞起来,然后再慢慢建设技术学校,进口初级的设备,慢慢从头玩技术积累,他走的这个路子,还是现代中国搞的那一套。另一个时空的天朝就是先引进先进技术,把先进生产线先搞出来,回头再找人从头开始研发,并最终到达先进生产线的阶段。
到目前为止,这些工厂已经开始陆续出产高质量的产品了,比如各种高档丝绸,各种高档骨质瓷,各种玻璃器皿,各种食用油,各种脱壳米以及各种面粉,还有红砖、水泥等建筑材料。
一开始,这些工厂的产能还没爆发出来,实际上就算现在也没彻底爆发出来,但直到八月初,也就是青浦军校刚建立的时候,这些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由于质量过硬,产量巨大,价格又相对廉价,再次掀起了一场抢购风暴,基本都是供不应求,出厂销售额已经达到两百万两白银,毛利润高达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没错,的确是销售额两百万两白银,毛利润一百五十万两,这没有算错,而且严格说来,这只是一个月的销售额。
之所以销售额这么高,倒不是产量多高,完全是因为这些产品质量太好,全部都是当奢侈品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