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时空走私》-第6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尉,也叫尉官,是中级军官,分为少尉、中尉、上尉、大尉四级。通常是指从副连长到营长之间的中级指挥官,比如少尉通常就是副连长,大尉通常是副营长或者营长。

      尉官跟士官的升级制度不太一样,不是单纯看贡献,而是一看年限,二看贡献。

      具体点说,尉官的出现,是在士官的基础上,通过在部队中立下战功获得提拔,或者在军校中因为成绩特别突出,由校长推荐提拔。一旦成为尉官,哪怕你一直在混日子,既没有立下战功,也没有通过军校的各级尉官考试,那你最多可以混十五年,十五年之后再让你根据你当时的级别退役。

      接下来是校官,校官分少尉、中尉、上尉、大尉四级,通常是指营长到旅长之间的中高级指挥官。校官的晋升制度等同尉官,只不过干的年限略长,可以一直干二十年,如果当了大尉,甚至可以干一辈子。

      将就是将军,正常来说,暂时分为少将、中将、上将三极,是旅长以上的高级指挥官,所有的将军,除非自己要求退役,否则就可以在军队里干一辈子。另外,未来不排除设立特殊的大将甚至元帅军衔。

      由此可以看出,青浦军校就目前来说,实际上是主要培训士官一级低级指挥官的学校,要想培养军校出来的尉官,还需要时间的积累。

      也就是说,精武军的尉官、校官甚至将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恐怕都只能从战功中获取,好在以后打仗的机会有的是,这倒也不成问题。

      军校的成立的过程虽然简单,但却很煽情,尤其是李永吉面对第一批师生所做的那个关于复兴中华的演讲,更是被历史永远铭记,并被后世代代相传。

      李永吉当时是这么说的:

      各位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们站在这里,是为了参加青浦军校的成立仪式,那么,我为什么要成立青浦军校呢?难道就是单纯的为我自己培养军官么?

      答案是,不!

      青浦军校,不仅仅是一所属于我私人的军校,她还是一个属于所有中华民族的军校,一个属于所有国人的希望,一个中华崛起的希望!

      我们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至今也没有断绝过,可现在,就在此时,我们的中华大地在哀嚎,地上的子民在哀嚎,哀嚎什么呢?哀嚎我们的衰落,哀嚎我们的愚昧,哀嚎我们的贫弱!

      是的,衰落,愚昧,贫弱,这就是我们中华大地的现状!

      看看吧,如今的中华大地,内有国贼内乱,外有洋人欺辱,倾听统治者身为一个少数民族,却把我们占大多数的【创建和谐家园】踩在脚底,像蚂蝗一样吸我们的血,吃我们的肉,强迫我们梳着他们的辫子,汉家文化早已经成为历史的尘埃,甚至被汉家的腐儒视为洪水猛兽!

      肉食者鄙,上位者已经不可靠,要想拯救中华,只有靠我们自己。我们必须自己紧握拳头,去亲自打出一个未来,打出一个明天!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青浦军校的校训只有八个字,叫做“勇于承担,勇于奉献。”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要勇于承担起救国救民的责任,并要为了这份责任,去奉献我们的一切!

      我把这八个字当作校训,就是要你们每一个人都记住,所谓青浦精神,就是勇于承担,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

      你们来这里学习读书,不是为了我一个人,你们是为了整个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为了整个中华之崛起而奉献,你们的情操是高尚的,你们的志向更是伟大的。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生命也都是极其短暂的。那么我们该怎样度过我们那短暂的人生,而不去临终后悔呢?

      我觉得,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对别人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是的,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这就是我对你们每一个人的要求。这不是为了我一个人,也不是为了一小撮人,而是为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是为了这饱受苦难的中华民族!

      所以,时代在呼唤,祖国在呐喊,用尽你们所有的力量,去努力拼搏吧,我们的征途,不光是脚下的这一片土地,是一望无际蓝色海洋,是永无止境的星光大海!

      ……

      说完那段即兴演讲后,他又带头开始清唱起青浦军校的校歌——《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

      就在李永吉开始唱歌的时候,下面早已经泪流满面的师生也开始跟着唱起来,一开始稀稀拉拉,但越唱越有力,越唱越整齐,虽然调子大都唱的不好听,但却雄浑有力,那种带有使命感的激昂心情跃然于外!

      由于心情太激动,大家一连唱了三遍义勇军进行曲才算完,但那之后,除了李永吉还好点,其他所有人都感觉好像浑身大病了一场,感到全身虚脱,但精神却格外振奋。

      很明显,李永吉的这段即兴演讲,是一份七拼八凑的大杂烩,他自己也是说高了以后即兴乱说的,所以在条理方面都很有问题。

      至于那个义勇军进行曲,则完全是抄袭,好在这个时空也没人说这个事儿,李永吉自己就恬不知耻的成了原创,还冠了个原创作者的头衔。

      但在当时,这段被称为《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演讲,以及那首《义勇军进行曲》,都十分具有感染力与煽动力,让一众师生哭的稀里哗啦,不能自已,激励并忽悠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中华崛起这个大义去无私的牺牲。

      这段演讲由于慷慨激昂,包含热情,还被翻译成几十个国家的文字远播海外,并被誉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演讲,没有之一。

      李永吉也因为这个演讲,被称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演说家,并且这段演讲不但被记入青浦军校的历史,还被编入教科书,是后世中国人在小学时期就必学必考的语文课。

      到了二十一世纪,这段演讲也被拿出来当作所有演说家的学习典范,开始不断的学习其中的套路与方法,甚至是很多后世许多华裔以及非华裔的年轻人,也把这个当作励志故事,激励自己为了理想去拼搏牺牲。

      就这样,李永吉只是一时即兴的演讲以及一时装逼的行为,不管在当时还是以后,早已经被各种各样的过度解读,并由此衍生出了一大堆理论,甚至把这当成国家主义跟民族解放主义的诞生源头,这就是他所预料不到的了。

      不管怎么说吧,李永吉成立青浦军校的作用还是蛮大的,先不说后世的影响,就说在当时,他的演讲在内波散播出去后,等于第一次为精武军这个团体指明了前进道路,并为这个团体做出了明确的思想指导。不但大大加强了精武军内部的凝聚力,更是把他个人的威望推上了又一个高峰,并掀起了又一波狂热的个人崇拜潮流。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李永吉在精武军内部真正做到了一言九鼎,再也没有人能够动摇他的权威了。r1152

      第一一二章 气候已成

      青浦军校的成立,如果不算日后各种影响的话,单纯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其实就意味着精武军军制的又一次改变。

      在精武军建军之初,李永吉无论在经济还是经验方面都很欠缺,所以走的是精兵策略,也就是从招收士兵的时候起,就先严格选兵,选进来之后,就开始用现代武器现代教材进行封闭化训练,与其说是练兵,不如说是办学。

      这就是所谓寓教于军的方针,这个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改造士兵,把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训练成精锐,并开始跟整个社会脱节,以至于再也无法脱离精武军这个团体。

      这个策略的确很奏效,时至今日,当初招进来的精武军官兵,都对李永吉本人以及精武军这个团体死心塌地,凝聚力暴强,这才是李永吉今后一切作为的基础。

      不过,在之后的建军过程中,由于李永吉的不成熟,过早添加了许多马匹,看似不错,实际等于走了个弯路。因为大量马匹的加入,不但让精武军官兵的学习更加复杂化,也浪费了他们许多精力,毕竟马匹可不是一般的难伺候。

      正因为如此,为了不让精武军官兵分心,浪费太多不必要的时间,所以不得不招收许多马夫,另外还要招收许多像木工、泥瓦匠等民夫,帮助当初的精武军官兵处理一般的后勤跟杂务,以方便最早的精武军能够专心一志的学习。

      再之后,李永吉发现就算在行军作战中,这批马夫啊、木工啊、泥瓦匠等人也很有作用,再加上他们跟精武军一起生活多年,彼此已经十分熟悉,也受到了很多影响,于是干脆就把他们也编入精武军序列,作为辅助兵或者后勤兵的存在,而之前通过正规招兵程序的官兵,则算作战兵。

      这样一来,精武军的规模立刻膨胀了一倍多,达到了一个师,近两万人的规模。其中战兵的待遇最高,辅助兵的待遇其次,但都比所谓绿营兵或者八旗兵要强,而且只要是精武军,不管战兵辅兵,他们都是包吃住,家人都会受到精武军的庇护,这才是让他们最开心的。

      当然了,既然辅助兵也成为了精武军的序列,那他们平时除了要干辅兵要干的工作外,平时也要学习射击训练跟走列队,只不过更偏重射击,走列队不是那么看重罢了,也就是说,他们也装备了夏普斯步枪或者左【创建和谐家园】。

      然而问题又来了,这样一个师的部队,已经是扩充到了极限,战斗力也已经趋于完美,如果再加人进来,反而不利于指挥。可随着李永吉的地盘越来越大,需要分兵把守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已经不仅仅是需要一只无敌的部队那么简单了,而是需要更多、更多,更更多的兵力。

      也就是说,现实的压力,迫使精武军必须要再次做出改变,必须在精兵的基础上,扩大自己的规模。

      在这时,李永吉做出了分兵的策略,也就是把全师分成三个步兵团加骑兵团,平均的驻扎在苏州、无锡跟常熟这三个城市,然后每个城市以这一个团为骨干,就地扩军成一个两万人规模的师。

      当然,为了迅速扩军,新的招兵条件大幅度降低,主要是要求新兵的年龄、视力、身高还有有无重大疾病这几个硬指标,对识字率方面反而不太刻意追求了。

      这样一来,原先的那一个团,就个个都变成了军官,最低也能当个班长,这倒也皆大欢喜,而且精武军官兵之前的生活就是不断的学习加训练,每个人拿出去都能当个教官,招收新兵过去,只要按照之前自己学的东西照葫芦画瓢,就能很好的带兵。

      但是,原先的精武军官兵素质就已经是稂莠不齐,有的人水平高点,有的人水平低点,这一下子大扩军,如何才能既能体现公平公正,又能不影响战斗力呢?

      好了,军衔制应运而生。

      军衔跟军职息息相关,却又实际上是两码事。军衔更像是官员的品级,什么士官长,少尉,少校等,都表示你能享受多少实际待遇,而军职就是实际的职务,比如排长连长之类的,表示你能实际带多少兵马。

      平时自然是官职高于军衔,可战斗中一旦部队打散,不成编制,军衔低的人就要自动服从军衔高的人。另外对一些能力很差,但资格很老的人,也可以给他们一个高军衔低职务,让他们感情上不至于过不去,但又不给部队拖后腿。

      另外,全军大扩军之后,等于把原先李永吉辛苦拉起来的老兵都给消化掉了,这时候就急需另外一个像之前那样培训基层军官的摇篮。这样一来,以原先精武军中的少数精英为教官,以养心居老营为基地的青浦军校也就应运而生了。

      所以说,军衔制也好,青浦军校也罢,本质上都是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更深远的东西,李永吉还没考虑到,后世的诸多赞誉,特别是对李永吉那诸多深谋远虑啊,战略【创建和谐家园】啊之类的称赞,只能说是后人的过度解读罢了。

      也正因为精武军正在急速扩军,所以在重新磨合成熟起来之前,必然有一个衰弱期,这也是为何李永吉最近一段时间放松了扩张的脚步,重新变的保守起来。

      这在不知情的外人看起来,就好像他得到一个提督的官职后就心满意足,再也不思进取了。

      这当然是笑话,或者说是想当然,他们根本不知道在精武军控制的地盘上,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也根本不知道在精武军控制的地区,那些清廷下派的官员最近过的又是怎样的一番水深火热。

      当初翁同龢带着文武官员来给李永吉加官进爵之后,就开始明着抢班夺权,一开始是先安插苏州无锡常熟等各地的文官,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很顺利,很和谐,很友爱。

      然而,接下来当各地文官各就各位,开始执行自己的公务,比如像正常的收税啊、摊徭役啊之类的工作时,就开始感到一股强大的阻力,以至于他们根本就无【创建和谐家园】常的开展工作。

      比如某知县要派人去某个村子收税,结果派去的人根本收不到钱,反而还被打了一顿,原因是那个村子的百姓大都家里有人在精武军当兵或者做工,那么这些给精武军当兵或者做工的人的家人,就受到精武军的庇护,而任何受到精武军庇护的家人,都是不用向官府交税的,如果你要收税,可以,去找精武军谈去。

      好吧,如果有较真的,真的去找精武军说理,那精武军的人就说了,没办法啊,我们精武军不吃朝廷的俸禄,是自己拉起来的部队。这当兵总要吃粮吧,总要买武器吧,这都需要钱吧?钱从哪里来?自然是从我们自己人的家里人要。

      那么好了,我们自己又出人又出钱,为国家朝廷奉献了这么多,你好意思再跟我们收税?要收税可以啊,先把拖欠的军费给我们再说,再加上利息,不用多,整个精武军的话,给个一千万两银子,今年上半年的军费差不多也就够了。

      什么?怎么军费这么贵?贵自然有贵的道理。你看我们用的都是洋枪洋炮吧,这都是很贵的吧?另外我们的薪水高,抚恤金也高,而且拖家带口的,还得有养家糊口的津贴,这七算八算下来,这个金额合情合理啊。

      你说岂有此理?好啊,你们养了那么多绿营,别的不说,那个江南大营,前后花了不止一千万两吧,可最后如何?还不是被发匪打了个稀里哗啦,花钱买的东西都成了人家的战利品。我们呢,别看人数少,没有十万二十万的,但却能打胜仗,这么一算,朝廷还赚了大便宜呢。

      这还是跟你讲理,或者肯逗你玩的,换了有些精武军的人,那是压根跟你谈都不谈,直接让人把你轰出去了事,管你几品官,在他们面前都不好使。

      好吧,既然惹不起,那躲得起,这个村收不了,找别的村收就是了。但问题是,这种事情只要有了开头,那就是一传十十传百,再也止不住。

      为了逃避官府的税收跟徭役,大多数的中下层百姓都踊跃报名参加精武军,条件不够当不了兵的,就去做工,或者当精武军的佃农,反正只要跟精武军搭上了关系,官府就拿你还有你的家人没辙。

      本来这些朝廷派来的文官还不以为意,觉得就算能庇护,又能庇护的了多少人?可他们文章写的好,算术却不太好使,不知道倍增效益这个词。

      精武军的庇护,虽然是一人当兵或者一人做工,就顺便庇护你的直系亲属,这包括你的亲生父母,还有你的亲兄弟姐妹。

      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人在精武军麾下当兵或者做工,他起码可以因此最少庇护三到八个人。

      那么那些堂哥表姐之类的怎么办?好办,分家啊,就根据精武军的要求,分成一个个直系亲属组成的小家庭,这样只要有一个人,无论是男是女在精武军麾下工作,那这一家子都可以得到庇佑。

      这样一来,组成小家庭不仅仅能够免除官府的压迫,还能顺便免了家族的约束,对解放生产力来说,是再好不过。

      只是短短的时间内,常熟地区就有超过八十万人受庇于精武军,不再给朝廷上税,无锡地区则已经有超过两百万人不在官府控制范围之内,青浦县整个就不受官府制约,只有苏州略少,由于张威刻意不过分逼迫,还给官府一点面子,只有近六十万人不受官府的管控。

      还在给官府缴税的人,要么是看不上精武军的大户,或者大户名下的佃农,要么就是受大家族约束,不敢去参加精武军的大家族,或者因为地方偏远,消息闭塞,还没获得这个消息的人。

      也就是说,有精武军主力驻扎的地方,当地百姓基本就不再受官府制约了,只有其他没有精武军驻扎的地方,还依旧在正常的服从官府领导。

      然而,大多数人都不交税,可朝廷每月要求的税款却不能打折扣,其他地方也还指着这边的银子呢,所以无可奈何,只能加重还在缴税人群的赋税,这又让人叫苦连天,等于把那些原本还心向朝廷的人也往精武军的身上推。

      为此,薛焕也好,翁同龢也罢,不止一次的派人去找李永吉理论,可李永吉这段日子一直躲在青浦军校不出来,派去的人根本连面都见不到。

      翁同龢倒是亲自出马过,想要凭着身份硬闯精武军老营,也就是现在的青浦军校,可依然被挡了驾,把守军校营门的人才不管你是不是钦差大臣的亲兵,也不管你是不是钦差大臣,哪怕是翁同龢不信邪的自己硬闯,也一脚踹过去,好悬没把翁同龢踹出内伤。

      没办法,翁同龢只能继续回去写奏折告状,弹劾李永吉飞扬跋扈,不受管制,可这样又能如何呢?朝廷远在北京,鞭长莫及,而且现在还得靠着精武军,一旦惹急了,精武军造反怎么办?

      也就是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精武军的厉害,也明白到精武军已经尾大不掉,可没办法,精武军已经成了气候,只能先这么拖着,美其名曰卧薪尝胆,等待时机。

      薛焕翁同龢等人也做过别的小动作,比如频频拉拢精武军的各级军官,向张威周达等人都不止一次的派人去劝过,并且不停的以【创建和谐家园】厚禄去拉拢,甚至那两名总兵还跟着现身说法,诉说跟着朝廷干,有多少多少好处之类。

      然而,没用,一点没用,张威还好,笑呵呵的等你说完,再端茶送客,然后回头就把谈话内容通过无线电直接跟李永吉说。

      周达、林春生、江海、江云等人就没这么好脾气了,好点的直接给你个闭门羹,见都不见你,坏一点的,你一旦说什么拉拢,立马派人把你打出去,回头也要么发电报跟李永吉打报告,要么跟身边的情报处官员备个案,总之一点投奔朝廷的迹象都没有。

      直接劝说走不通,他们还想通过这些人的家人来个迂回,结果却发现,这些中高级军官的家人早就要么搬到青浦县,要么搬进青浦军校附近,都受到精武军的保护,压根就渗透不进去。

      倒是好不容易有个人通过层层关系见到了周达的三堂叔,结果对方也是一开口就拒绝,并且明着说了,周达这些人受李永吉的大恩,是铁了心的跟随李永吉,根本就无法劝动。周达自己就当着他们这些老人的面说过,谁要敢劝他背叛李总办,只要说一句,哪怕是亲爹亲娘亲生骨肉,他也一刀宰了再说……都说这种狠话了,那说别的还有用么?

      只能说,这些清廷官员根本就不明白精武军内部的情况,他们不根本知道精武军早就已经跟清廷离心离德,而且精武军的人都鼓励内部思辨,也就是从各个角度来看待问题。

      在精武军的人看来,清廷的力量根本无法跟精武军比,哪怕现在造反,他们也有信心可以一直打到北京城,纵横天下而不败。李永吉现在不反清,肯定是有他的顾虑,顾虑是什么,他们看不出,但听大人的话肯定没错。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20: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