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平时这些人可能不显眼,而且因为大都出身市井,有比较分散,力量看着也不强,可一旦有个强力的领头羊带着,用族权与金钱把他们重新凝结在一起,那么聚沙成塔,他们立刻就能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
这股力量太大了,以至于李永吉的老爸李正祥都开始暗自忌惮。
李永昌还说了,自家老爸李正祥私下跟他说,王家的势力最近是越来越大,虽然这也是好事儿,不过长久下去让他们一家独大也不好,所以要平衡一下。
最近他已经悄悄地派人回了徽州老家,去召集老家那里的亲戚,据说他是打算把那些能沾亲带故,并且乐意来这边干的亲戚都接过来,让李家的人也增加一点人数,不能继续让王家人在这里一家独大。
可惜,李家的家族不算大族,就算把老家的亲戚都弄来,人数方面估计也没法跟本地的王家比,王家的人太能生了!
因此李正祥在这么做的同时,就开始拉外援,不但把自己的女婿,也就是林光耀给动员起来,让林光耀继续深挖自家的亲属过来帮忙,而且还把主意打在自己的大儿子身上。
就这样,李正祥亲自做主,让李永昌跟沈精白的女儿定了亲,明年就迎娶。沈家在本地也是个大户人家,就实力来说,比王家的人只强不弱,跟沈家结交,等于是跟本地大户沈家结了盟。
此外,他还跟齐宏魁商量,让齐宏魁的女儿给李永昌做妾,这样等于把在苏州府很有人脉的齐家也绑了过来。齐宏魁虽然在这里不显眼,但他家在苏州吴县也是个大家族,如果召集过来,也是一大助力。
顺便的,齐宏魁以前打工的地方锦绣坊,真正东家苏家据说也在跟李正祥打的火热,据说是打算让他们的一个女儿过来给李永昌当妾。
其实这些人原本是想跟李永吉定亲的,可惜李永吉年龄太小,而且因为威势日隆,李正祥就算身为父亲,也不敢擅自做主,而且他觉得李永吉将来的身份必定贵不可言,此时太早定亲也不合适,所以对那些过来想跟李永吉定亲的,他都是一概推脱。
李永昌说,爹爹的这些做法,其实也得到了外公王天重的认可,他也觉得只是王家一家独大不好,早晚要出事。因此平时王天重不但加强了对王家人的内部管理,而且也帮着李正祥把各方的人弄过来帮衬,并且最近也开始把永吉基金往那些人身上倾斜。
按照王天重的说法,一家独大,是自取灭亡,只有多家联合,以血脉的关系搞家族联盟,劲儿往一起用,那才能长长久久。
听了这个,李永吉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也是不能小看啊。看看自己的老爹跟外公,平时看起来都挺无害,谁知道不声不响的居然就联起手来搞了这么大一个家族联盟出来。
其实对这种靠血脉亲情联系起来的家族联盟,李永吉本身本身也挺矛盾,既觉得挺有用,又觉得很麻烦。
说白了,这些亲戚搞的东西,加在一起就是活生生的日式财阀,或者说是美式财团,这种经济体在初期或许很有用,但之后一个弄不好,这个家族联盟很可能会在将来变成一个尾大不掉的大毒瘤。
不过就目前来说,也没必要太早担心这些,财阀经济也未必就纯粹是坏处,关键还是看如何管理。
李永吉想过了,草创期间就让他们先自己折腾,等以后成了气候,就干脆立个法,把规矩立起来,来个亲戚犯法绝不姑息就行。
既然是这个情况,那不管是为了照顾自己老爸也好,还是混个脸熟也罢,李永吉也只好继续按照李永昌给的名单,挨个或者一起接见这些对自己很有帮助的各方亲戚。
真见了面,聊过天,接触之后李永吉才发现,原来这些亲戚搞的小生意对自己的帮助还真是大。
其实像贩茶、私盐这些东西,大都是亲戚中的一两家大户通吃,毕竟他们有足够的人脉跟经验,缺乏的只是资金跟政治支持。有了李永吉的资金扶持以及精武军当靠山,这些人就算不用巧取豪夺,只凭着正当竞争,就能完败之前的商家,毕竟这些王家的人做生意,可都是一点税也不上的。
但是,大多数的王家亲戚,都是小门小户,所做的也都是小本生意,因此像贩茶跟私盐这些大买卖,他们是不熟悉,也没能力做,因此都是把之前自己就在做的事情做大。
比如原先当车夫的,就开了个车行,原先在赌场当打手的,就干脆自己开了个赌场,原先给人织布的,就自己雇人开织机房,原先卖猪肉的,就自己收猪开屠宰场。
而这些人开了营生后,大都直接把产品跟服务卖给李家。比如精武军的日常消耗,虽然服装跟武器都是李永吉从现代采购,可在饮食方面,都是在这里采购。
像精武军平时吃的鸡蛋,猪肉,蔬菜,甚至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都被王家的亲戚给包圆了,精武军的采购处在采购这些东西的时候,也基本优先向这些人发订单。
可以说只是精武军自己的日常消费,就养活了王家这大大小小上百个亲戚。
李永吉平时不太在意这方面,他却不知道,精武军日常的消费可是个天文数字,毕竟李永吉给的待遇太好了。
从某种程度说,李永吉给精武军官兵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特别是伙食上,是他们自己月薪的好几倍,甚至十几倍!单纯从吃喝上,就算青浦县的地主也只能是羡慕的份!
毫不客气的说,李永吉目前这两万精武军,单纯看日常的饮食消耗的话,要是算成钱,可以养活至少三十万绿营兵!
这让李永吉灵机一动,觉得可以把这个优势继续发展下去,以赚便宜或者特别关照的方式,推广自己的菜篮子计划。
于是,对话很快就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啊呀,原来我们军中平时吃的鱼都是十三姨您提供的啊,那可真好。什么?这营生不好干?赚不到几个钱?哎呀呀,不是我说,你们那种挨家挨户收鱼的营生落伍了,不如这样,你们自己开池塘养鱼吧。
你看,我这里有一种西洋进口的大口鲶鱼,生长快,病害少,哪怕是浑水也能活的好好的,最关键是养好了亩产可以过万斤!
你没听错,真的可以亩产万斤鱼,我还能骗你么?不过这鱼太能吃,而且爱吃肉跟血,你们最好用池塘单养,别放养,要不然其他鱼可就完蛋了,所以旁边最好再开个养鸡场或者养猪场,这样那些猪血啊鸡肠子之类的下脚料就可以喂鱼了。
那,说起这个,我这有一种从英国进口的大白猪,养个半年就能开宰,比咱本地的猪长的快多了。这猪不但长得快,肉也好吃,而且饲料也容易搞。回头我给你提供点小猪仔,你们再按照我提供的方法养,保证赚大钱。跟你说,我们精武军以后要大扩军,以后要大量购买猪肉,我是看在咱们是亲戚,才提前跟你说,一般人我可不告诉啊。
什么?你们不会养猪?不会可以学啊,这又不难。啊?不想养?家里人太少?养不过来?那没办法了,这养猪的生意我只能先给十二舅了。
不过不要紧,你们还可以养鸡,养鸡总行了吧?养鸡可以试一试?那就好,其实我这里还有一种西洋进口的白羽鸡,这是一种肉食鸡,三个月就可以成熟,你们可以弄个养鸡场,专门给我们供应鸡肉,你养多少,我收多少,保证现款交易。除此之外,我这里还有好几种蛋鸡,什么星杂579,京白823之类的,都特能生蛋,我们对鸡蛋的需求可是很大的。
你们可以同时养鸡养鱼,到时候鸡肠子可以喂鱼,鸡肉跟鸡蛋卖给我们,再加上养鱼的收获,我跟你说哈,你们听我的,不用一年,你们家就要奔小康,要不了三年,你们就能阔起来了。”
就这样,李永吉用类似的话术,向自己的亲戚不断推销现代流行的猪牛羊以及鸡鸭鱼等家畜家禽,并以军购为保障,让他们安心的搞养殖业。
李永吉还对他们说,以后搞养殖业,可以优先获得永吉基金的无息贷款扶持,也就是说只要你们愿意搞养殖,就可以得到资金、技术、幼崽幼苗,统一收购甚至武装保护等各方面的支持,你们只要安心领回去根据资料上记录的方法养就可以了,其他的一切都不是问题。
除了养殖业,李永吉还大力向人推广种植业,不过种植业不像养殖业那么可以立竿见影,所以还需要等今年秋收的时候,让他们见到自己试验田里的成果之后再说。
李永吉想过了,既然以亲属为纽带的财阀经济已经不可避免,那不如就因势利导,让他们变的更有利于自己才是。
像这些现代改良品的推广,如果是正常推广,以清朝人的保守,他们恐怕是不干的,但如果以利益为诱导,以我是看在亲戚面子上特别照顾你当借口,那他们接受起来就容易的多。
这样一来,等他们在养殖以及种植上有了显著的成果,成了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自然就会让周围的人眼红,那时候再大规模的推广,就容易多了。
李永吉觉得,以目前的情况,与其先搞什么工业化,真不如先把第一产业搞上去,而种植业跟养殖业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大家的吃饭问题。
他相信,只要靠这些现代改良品解决了大家的吃饭问题,那必然是天下归心,啥祥瑞也比不过这些啊。到时候恐怕就算自己不去打别人,光靠着这种民心所向,他也早晚可以席卷天下!
“哎呀呀!”李永吉事后拍了拍额头,“为啥我没一早就想到这个呢?失策,失策!浪费了时间,浪费了时间啊!”
第一零五章 不得人心的二鬼子大人
为了给这些亲戚推销自己的菜篮子计划,李永吉不得不耽误了行程。一连呆了七天,在见了n多的亲戚,说了n多的话,给出了n多承诺,他才终于抽出身来去养心居大营,去见那些早就在那里等得不耐烦的洋人们。
之所以在养心居大营接见洋人,而不是在青浦县,除了那里更隐秘,环境也更舒适之外,还因为要照顾青浦人,或者说青浦士绅的感受,因为青浦县人目前对洋人大都比较抵触,不太喜欢他们。
其实此时的清朝人对洋人基本都很有抵触心理,原因么,是多方面的,要细说的话就复杂了,但主要还是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或者说源于自身耻文化的民族特性。
毕竟中国不是自己开国,而是被人家用武力打开的国门。在二十年前的那场为了鸦*片的战争中,明明自己一方是正义的,结果却还是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失败的后果,就是对外割地求和,就是让洋人在中国的土地上享有种种特权,这让国人在感情上很难接受,可不能接受也没办法改变,所以就开始一味的排外,既不想去接触对方,也不想去了解对方。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重新对洋人获得重大胜利,找回国人的自信,或者彻底被洋人打掉那点最后的遮羞布,这样他们才能被迫醒来,否则这种好像缩头乌龟一样的盲目排外情绪是不可能消失的。
想当初自己的精武军士兵,哪怕之前已经学了不少关于洋人的理论知识,知道了些关于他们的来源与历史,但真的见了洋人,很多人还是十分不适应。
他们第一次见洋人的时候,尿裤子的虽然没出现,但两股战战的人却很有不少,还是后来进行了多起互动活动,大家接触多了,精武军的人才对洋人渐渐打消了畏惧感。
其实青浦县这地方因为更接近洋人的租界,平时见到洋人的机会也多,所以相比其他地方,这边的人要更加的开通,至少对洋人的认识没有那么诡异,甚至过去某段时间内,许多人对洋人还普遍带着点好感。
这是因为自从上海开埠以来,洋人要通过买办跟他们收购大量产品,像丝茶瓷等产品,基本都要通过他们来买;此外洋人也不是光卖鸦*片,也大量销售洋布洋火等洋货。洋布比本地土布便宜不少,洋火更是方便好用,洋货普遍好用又便宜,卖给洋人的东西也比卖给自家商人要划算,这一买一卖,对本地百姓的生活改善有一定的帮助。
这就好像后世对日本出口农产品的中国农民一样,哪怕这个农民祖辈就打过日本鬼子,从小就接受抗日的爱国主义教育,可在经济利益跟前,还是照常跟对方交易,甚至以日本商人的订单为生。
也就是说,洋人的这种倾销式贸易尽管有可能对清朝的自然经济造成冲击,但对上海县青浦县这些地方的百姓,暂时却是很有好处的。
另外有些洋人传教士对百姓也挺不错,虽然总是拉人入洋教不太好,但却经常利用自己的身份为老百姓出头对抗官府,真正对百姓作恶的传教士几乎没有。大家不是傻子,不可能完全听信官府关于洋人传教士作恶多端的一派胡言。
在过去的十多年期间,战败的伤痛逐渐被忘却,洋人带来的好处却逐渐明显,因此洋人在本地老百姓的心目中,口碑还是过得去的,起码比官府要好一点。
然而,小刀会起义的事情,却彻底把当地百姓对洋人的好感丢的一干二净。
小刀会反清的事情才过去没几年,说实话,虽然当地百姓大都对什么小刀会并不了解,谈不上喜欢,但却更讨厌官府,所以对反抗官府的小刀会,接受度还算不错。
一开始,小刀会也是跟洋人合作的,洋人甚至还为了小刀会跟官府动武,可谁知道最后洋人还是背信弃义,开始勾结官府,把小刀会给灭了。
小刀会起义失败之后,官军强力反扑,很多期间直接或者间接支持过小刀会的人都遭了殃,没支持的也被抽了重税,除了极个别有背景的大户人家,基本都被官军割了一茬羊毛。
百姓对官军与官府没办法,只好把恨意洒在洋人身上,认为是洋人不好,是他们背信弃义,认为洋人都是不可信的坏家伙,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但是说白了,这些人恨洋人,倒不是为了什么国仇家恨,他们还没那么高的觉悟,主要是因为最近生活变的艰难了,可他们对官府他们又无力反抗,只好把矛头重新对向人数不多的洋人,是要找一个怨恨的发泄点。正因为如此,他们把任何跟洋人接触的人,都叫做二鬼子。当然,这里说的是中下层的普通百姓,那些一直很有钱的士绅跟读书人,那是一直都很讨厌洋人的。
实际上,李永吉的精武军因为全部使用洋枪洋炮,尽管来源不明,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李永吉跟洋人交易,但在当地百姓心目中,都认定了李永吉是跟洋人有所勾结,否则那些洋枪洋炮,还有那些稀奇古怪的洋货又是从哪来的?
正因为如此,除了那些跟精武军有关,并因此受益的团体外,实话说青浦县本地人对李永吉的观感并不好。
小户人家就罢了,不过是私下里当趣事说说,顺便羡慕嫉妒恨一下,可其他士绅大户,那可就动不动把二鬼子挂在口上,对李永吉这些商贾出身的人是不屑一顾的。
直到听说李永吉为了点小事儿就剿灭了本地大户汪家之后,大家才开始对李永吉多了个怕字,虽然有些人此后骂的更狠更难听,但除了一些自认有后台的士绅,大家都不敢公开骂他了。
再之后,精武军接连搞出了苏州大捷跟常熟大捷,还收复了无锡,李永吉本人又被朝廷封了从一品江南提督,这时候就连那些自认后台硬的士绅也不敢公开骂他是二鬼子,只敢在私下里说两句。
然而,尽管李永吉当了提督,但当地的权贵士绅阶层,还有大多数的读书人,对他的观感依旧不好,依旧认为他是个仗着洋人势的二鬼子。大家也都认为李永吉的好日子长不了,等打败了长毛,他早晚要被朝廷清算,现在的嚣张,不过是一时的,甚至都有人开始在私下里叫他二鬼子大人。
别的不说,李永吉回青浦县这么多天,除了知县开始不得不去带人迎接了一次外,此后就再也没出现过,还有松江府的官僚,更是假装不知道,连派人问候一下都没有。
再看看这些日子来拜见李永吉的人,多是有生意往来的商贾以及亲戚,就没几个真正的读书人或者士绅上来混脸熟的。
由此可见,士绅跟清流阶层,对李永吉依旧是敬而远之,这也就是李永吉目前只是玩商业,还没把魔抓伸向这些士绅们赖以为生的土地,另外崛起的时间太短,他们反应不及,否则的话,那就不是敬而远之,而是群起而攻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李永吉在青浦县貌似风光,其实是不得人心。要知道这个时代的话语权,是掌握在士绅跟清流手中的,而不是商人跟小吏手中,士绅与清流不喜欢你,讨厌你,那么你就是不得人心。目前大家对李永吉一家的尊重,不过是敬他的官位以及怕他手中的刀罢了,跟喜欢是两码事。
目前只有那些受益与李家的中下层团体,才是真心支持他,但这个团体目前规模还太小,声音也太小,如果不算精武军的威慑,他们跟士绅阶层还是无法直接对抗的。
李永吉本人过去由于长期宅在军营,或许对此不太清楚,可李正祥等人可是明白的很,所以他们才当初才强烈建议让那些洋人去养心居大营跟李永吉谈买卖。这么做,为的是尽量减少青浦人,特别是青浦士绅阶层对李氏集团的抵触。
毕竟李家是买卖人,跟这些有钱的士绅也有不少生意往来,总还要顾忌一下对方的感受。
说真的,李永吉还真不认为这些人对他有什么困扰的,毕竟他目前的精武军已经成了气候,赚钱的商业行为又大都是跟各地商贾打交道,也就是主要走大批量的批发,真正跟士绅玩零售的还是少数。
想想也是,本地士绅有多少?相关的家属又有多少?他们又能买多少珍珠、小镜子、肥皂还有其他不锈钢饰品?单纯靠本地的零售,怎么可能弄到三千多万两银子。
此外,士绅阶层毕竟是极少数人,他们不过是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而土地又约束了不少佃农,这才搞的自己好像很厉害,但其实面对自己的枪杆子,他们都是不堪一击。
自己就算不玩什么发动群众打土豪,就算不凭着现代产品玩倾销,只用现有的经济手段也可以把他们这种自然经济打的体无完肤。
要知道,自己家可是有大量的粮铺,各处官道还有精武军以及精武镖局设置的关卡,过去垄断本地船运的漕帮分支龙游帮,如今也不敢得罪自己,都是井水不犯河水,可以说本地的大宗物流渠道几乎全在自己手上!
只要自己不让人去收他们的粮食,同时把粮价一降,那他们就会损失惨重,到时候他们必然要拿自家佃农开刀去减少损失。
如果他们那么做,自己正好可以用招工或者招兵的名义,把这些人收入自己的阵营里,而谁都知道,一旦有人加入精武军的阵营,那就可以不讲理,各种税收都是落不到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头上的。
到时候,就算那些佃农暂时因为自己二鬼子的身份不喜欢自己,可面临马上发生的经济损失以及触手可得的经济利益,他们还是会选自己,一旦他们选了自己,精武军就可以为他们的选择做最坚强的支持,排除一切外力干扰。
佃农跑光了,那些士绅地主们光有土地却没人去耕种,种出来的东西也卖不出去或者亏本,那早晚要破产,那时候没钱落魄了,看他们还玩什么矜持!
不过这方法得慢慢来,至于现在么,还是先听自己老爸的话,别给那些士绅太多口实与【创建和谐家园】,惹出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先安心的去养心居老巢跟那些洋人谈买卖吧。
i1153
第一零六章 中西合璧的自助午餐会
回到养心居这个练兵起家之所,李永吉倍感亲切,觉得什么地方都顺眼,什么地方都舒服。
那是肯定的,养心居这里是李永吉重生后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最熟悉的地方,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当然是各种自在。更何况他这里的居所中,现代化改造程度是最高的,绝对不是那个还在无锡的移动型别墅可比。
所以说,在养心居这里,李永吉能够享受到更加现代化的享受,当然这些倒还在其次,关键是这里有他在这个地方最挂念的一批人,那就是他的少年亲卫团,那批他花费心血最多的学生。
这些学生就是当初他买来的少年家奴,尽管名义上都是自己的奴仆,对外还宣称是自己的亲卫团,但实际上都是李永吉亲自培养的学生。
一开始,李永吉对这种教育行为还有点功利化,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他跟这些学生呆的时间越来越长,他跟这些孩子的感情越来越深,也越来越喜欢上了教育孩子这个工作。
在过去的日子里,李永吉实际上把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教导这一小撮孩子身上,其次才是放在训练精武军的身上。
后来李永吉带兵出去搞拉练,顺便任性的在中途兵发苏州的时候,这些少年亲卫团的学生几乎都留在养心居大宅,只有少数几个人,比如李飞、白云飞等人在李永吉身边,那还是因为李永吉想把他们往军事方面培养的缘故。
所谓将心比心,李永吉平时对这些少年团的孩子百般宠爱,这些孩子也对李永吉百般崇拜,而且经过李永吉大半年的言传身教,这些少年团成员的行为处事,已经越来越像一个现代人了,甚至有越来越任性的趋势。
比如现在,当李永吉问起来,那群洋人特使跟商人为啥被关进了惩教室,而不是呆在招待所的时候,结果身为李永吉的贴身女仆兼代课导师的秀秀就嘴巴一撇,脆声道:“那群洋鬼子就是一群欠揍的2b,是不打不舒服斯基。他们来的时候,我早就跟他们说这里是军事禁区,外人不得进入,让他们好好的在招待所呆着,不要私自外出,可他们就是不听,还是整天找各种借口出招待所,想去到处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