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至于加入了银联与商联后,要统一接受李永吉的领导与调配,这倒没什么,反正中国商人一向软弱惯了,如今又是乱世,头上多一个军队领导在头上,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反而觉得是好事儿。
就这样,短短三天,李永吉就在无锡搞定了本地的商贾,至于那些儒生跟地主士绅,李永吉则一概不见。
另外,之前太平军迅速退却后,清政府也没来得及重新派遣官员过来,导致无锡城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过去都是城里的几家士绅大户派出自己的家丁护院,组成一支联合团练兵在城里巡逻,事实上成了一种士绅联合执政。
现在李永吉来了,他就把这个士绅联合组成的家丁护院团给解散掉,改由精武军负责本地的城防与治安,这件事当然是没有异议的。
不过与此同时,李永吉又借口筹措军费,让那些同意加入商联与银联的商贾大户们出钱出人,组建一个无锡军政府,为精武军效力。
这个所谓无锡军政府,顾名思义,就是以后凡是精武军涉及到无锡地方的大小政务,包括收取平贼税、购买军事物资,提供后勤运输等行政问题,都由这个无锡军政府全权负责。
为了保证无锡军政府的权威得到坚决而有效的贯彻执行,同时还不耽误精武军的精力,李永吉还会为这个军政府组建一支警察队。
警察队是一支类似于官府捕快一样的地方性【创建和谐家园】部队,部队所在的衙门全名叫无锡警察局。
无锡警察队的武器、服装跟训练都由精武军提供,警察的薪水以及买武器跟服装的资金,则全都由无锡军政府这个衙门里出。
等这支警察部队训练出来了,就会把这个警察局全部交给无锡军政府,由无锡军政府派出的官员出任警察局长,管理这支警察部队,也就是说,这支武装部队实质是由那些商人出面管理的。
在成立军政府的同时,李永吉还组织了一个军【创建和谐家园】,军【创建和谐家园】的法官由精武军任命,陪审员则由精武军士官以及加入银联与商联的商人任职,以后凡是无锡地区涉及到精武军以及军政府的诉讼问题,都由军【创建和谐家园】处置,行军法,不再走无锡地方官府的程序。
很明显,李永吉这是要借用军政府与军【创建和谐家园】,以军管的姿态,行地方行政之实,在这个地方性的政治架构里面,除了没有地方议院的立法权,基本上行政权跟司法权都包了,是典型的双轨制夺权法,也就是不明着取缔旧衙门,而是建立新衙门,来取代旧衙门的权力。
不管是无锡军政府,还是地方军【创建和谐家园】,里面的官员都是他人推荐与自我竞聘制,且都有财产规定,也就是财产太多的人不能当官,同时呢,官员还有出身限制,必须是经商过五年,且家里的商号加入了李永吉的银联或者商联系统的人。
也就是说,军政府跟军【创建和谐家园】的官员,以后主要是那些跟李永吉有利益联系的小商人,没有一个正经的士绅儒生,也没有一个纯粹的大地主,更没有大商人,这是摆明了要扶持小商人,打压那些儒生士绅跟地主。
因为在李永吉看来,清朝的商人团体虽然比较软弱,但相比而言,却也是这个时代的中国最进步,也最知道变通的一个群体了,扶持他们来帮自己,总比扶持一帮脑袋僵化,总自以为是的给自己找麻烦的士绅要好。
李永吉一直相信,实际的利益牵扯绝对比什么嘴巴上说的礼仪道德要可靠,由这些有着丰富经商经验的小商人把持地方政务,再差也不会比那些清朝的官员差,而且这也是一个尝试,看看商人执政是否能在此时的中国行得通,同时也是给自己培养地方施政人才。
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这个坐天下难,难的就是地方治理。精武军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但如果没有足够而又合格的地方施政人员,就算打下地盘来,也只是便宜了旧官僚,不会有什么变革,不可能真正的把地方经济发展起来,而经济无法发展,也就没有民富国强这一说。
至于以后清政府再派来官员怎么办?呵呵,这个好办,有精武军还有警察部队在这里坐镇,只要搞一些事情出来,老百姓都不是笨蛋,以后会知道以后到底要听哪个衙门的,本来这就是要跟旧有的衙门夺权的部门,还能怕了对方?
可以说,组建无锡军政府与无锡军【创建和谐家园】,这才是李永吉亲自带兵来无锡的最大目的,要不然,只是单纯的在无锡建设军营,根本不用李永吉亲自出马。
正因为组建军政府跟军【创建和谐家园】这种事儿牵扯太大,目前还没有别人能代劳,而且也说不清楚这里面的事情,所以只能是李永吉亲自过来。
什么?为什么不在苏州搞这一套新政?很简单,苏州目前毕竟是江苏的首府,地位太敏感,一下子就在那边搞这一套,会太早的跟清政府产生强烈对抗,而目前的李永吉还没准备好跟清政府全面翻脸,毕竟时机不对,实力也不够强,因此他不打算太早跟清政府摊牌,这样的话,他也就不能跟清政府闹的太僵,双方都需要点缓冲与妥协。
无锡就不同了,无锡的经济条件跟地理环境跟苏州差不了多少,但政治方面就好很多,因为无锡刚被太平军攻陷过,原本的官员或死或逃,目前已经是一个无政府状态,自己如果以抵御太平军的前线城市当幌子,完全可以用军管的名义在这里大搞特搞。
再说了,军政府也好,军【创建和谐家园】也罢,对清朝民众来说都是一个新事物,让大家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用小商人做官员,也不敢说完全没问题,只能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借用后世的施政方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在摸索中不断前进。正因如此,这种新政试点不能一下就在苏州这样重要的城市搞,而是要先在别的次要城市做,等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再慢慢向四方推广。
李永吉有自信,就算这套新政一开始会出现很多问题,但这毕竟是一套更先进的施政体系,至少效率方面肯定比原本的清朝衙门要高,只要给这些人一段时间适应下,依托这个体系,这些获得了权力的小商人们早晚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第九十五章 无锡新政(二)
虽说搞出了个军政府与军【创建和谐家园】,不过一开始,大家却对这两个部门并不怎么认可。
军【创建和谐家园】目前是依托精武军的军法处,多少还可以看做是精武军军法处在地方上的分支机构,无锡市民大都觉得与自己干系不大,所以也不怎么在乎,不过那个军政府就不同了。
大家都不是傻子,那军政府没有朝廷的任命,却又代行不少官府的职能,表面看起来权力不小,但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个机构将来必会跟官府起冲突。精武军目前在这里还好,到时候万一拍拍【创建和谐家园】走人了,让军政府独自面对官府,那就是个大笑话。
因此,别说那些儒生士绅,就连那些小商人,此时也不乐意加入这个什么军政府,当什么政府公务员。
大家都认为军政府是精武军为了方便在地方上敛财而找的替罪羊,到时候精武军置身事外,靠这个军政府捞到了好处,大家却把怨恨都集中在军政府上,那加入军政府的人可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至于警察部队,这倒是个诱*惑,如今兵荒马乱,要是手里有一只强兵,那自然是极好的,可惜如果要以自己的身败名裂去换,那大家也不乐意。
发现大家都不乐意加入这个军政府,李永吉也不乐意了,我辛辛苦苦搞这么多东西容易么?于是不再劝说,而是干脆发下狠话,让那些加【创建和谐家园】盟的商人强行指定一批人出来当军政府的公务员,否则别怪他不客气!
李永吉发了狠话,大家这才开始重视,想起来李永吉是领兵的,讲道理不是人家的本职工作,玩蛮耍横才是他们的本质,跟他们讲理纯粹找不自在,最后只能推出几个倒霉鬼出来,当了这个什么军政府的公务员。
军政府的办公地点,就选在崇安寺,之前由于太平军入侵,当地的和尚大都跑掉,至今也没回来,现在的房屋大都是空置的,正好拿来当军政府的办公场所。至于以后万一那群和尚跑回来怎么办?很简单,凉拌!
李永吉早就打听过了,此时这崇安寺的和尚大都是一群勾结官府欺压百姓,就会吃喝嫖赌抽的烂人,根本不是什么合格的出家人,名声大大的坏,这样的人跑了就跑了,要真敢再回来找便宜,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无锡军政府的第一任行政长官叫苏建华,是个四十来岁的瘦子,长得也其貌不扬,看着他那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李永吉就觉得好笑,于是笑道:“老苏啊,大家都一致推举你来当这个行政长官,看来你人缘不错啊。”
一听这话,苏建华的脸立刻就更苦了:“大人,您就别埋汰我了,这哪儿是我人缘不错,大家纯粹是看我性子软好欺负,又是孤家寡人,没什么拖累,所以才要我来当这个替……不不不,我是说,大人您有什么吩咐,我照做就是了。”
“呵呵,我明白。”李永吉走过几步,在他肩膀上拍了拍,“放心大胆的干,有我精武军撑腰,不用怕那些。现在他们是看不上这个位子,等以后,他们就会对你羡慕嫉妒恨了。”
“羡慕嫉妒就算了,能不恨我就烧高香了。”苏建华苦笑着摇摇头,“总之,大人您有什么吩咐,我尽量去办好就是,只希望您到时候能看在我辛苦听话的份上,临走的时候拉我一把,带上我一起走,别随便把我当弃子扔了就好。”
军政府成立后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人手清查户口,也就是以严查奸细为名,举行无锡全市的人口普查活动。
简单说,就是到处贴布告,兼派人敲锣打鼓的宣传,告诉大家在规定时间内到军政府衙门里重新登记上户口。
无锡本地的人,会给户主发给一个户口本,户里的每人还会发给一个身份证,至于来无锡经商做工的外地人,则会发一个暂住证。
这些身份证暂住证必须小心保存,一旦丢失必须尽快去军政府补办,否则等以后精武军搞拉网式的全城大搜查的时候,任何没有身份证以及暂住证的,都会被抓起来严加拷问。
除了这种威胁外,还有利诱,那就是李永吉下令,为了防备发匪,精武军打算在无锡郊外修建大规模的军事化要塞,需要大量民工,只要愿意去做工的人,可以持着身份证到军政府登记。
一旦登记,就可以成为精武军的雇工,去为精武军劳动,做工的雇工包吃包住,每七天可以回家看一次,每月还有半两银子的薪水可拿。
考虑到雇工出去做工会对自己家里产生影响,为了做出补偿,凡是给精武军做工的人家,就由精武军保护,家里人一旦在雇工做工期间出了事儿,都可以去军政府寻求帮助,也可以去军【创建和谐家园】申诉打官司,精武军一定维护到底。
同时,家里有人为精武军做工的人家,还可以凭着户口本、身份证以及雇佣劳动合同的副本,去军政府购买特价粮。
这个所谓特价粮,就是指按照每升米15文钱的超低价,每人每月【创建和谐家园】购买100升大米,这里不仅仅是大人,哪怕是孩子,也是按照这个级别,前提是家里有人为精武军打工。
李永吉早就找人算过,此时标准的一升大米,大概等于0.63公斤大米,一人一个月100升,就是63公斤大米,按照一个月三十天算,等于一天有2.1公斤的大米可以吃,对此时的普通人来说,填饱肚子绰绰有余。
现在无锡的市面上,粮价已经到了40文一升米的价格了,李永吉搞15文钱一升米的【创建和谐家园】粮,这绝对是个德政,就算这一条,老百姓也会争相去登记户口。
要知道,那可是每人每月100升大米的廉价粮啊,买下来,再省着点吃,多余的还可以卖掉换钱,多好的事儿啊。
有了这个,那些囤积居奇的粮商就惨了,因为根本卖不动,他们再怎么降价,也不可能按照15文钱一升米去卖,成本都回不来。
李永吉敢这样做,也是因为他刚刚吞了苏州府的粮库,至少两年内足够支撑,两年以后么,自己的高产水稻早就在本地推广了,自然也不怕粮食不够的事情,再不行,自己还有时空交易么,不怕。
这其实就是要培养工人阶层,只不过一开始却是以组织民夫或者长工的形势去搞罢了,如此一来,无锡的本地人也更容易接受,以后只要持续这个优惠政策,等他们尝到做工的甜头,就不会乐意放弃这些好处,会一直给李永吉打工下去。
别说,这么一来,无锡的老百姓中除了那些大户人家外,中下层民众都是踊跃报名,通常是这边办了户口本与身份证,那边就要求当精武军的雇工。
大户人家虽然不会去签合同当雇工,但为了防止被抓,还是去老老实实的登了记,领了户口本跟身份证。
事实证明,威逼利诱是最管用的,这么一番下来,根本不需要挨家挨户的去敲门,老百姓自己就过来求登记。在扩招了大量账房人手后,只不过用了十天,也就是不到两周的时间,无锡城里的人口普查活动就差不多干完了,完后一总结,发现小小一个无锡城居然有三十八万人!
这可是无锡城里面的人,不包括城外的郊区还有其他县的人,严格说只是一个县的人口,难怪都说江南地区人口稠密,看这个人口密度,如果其他地方差不多,那整个无锡地区估计不会少于两百万人。
三十八万人中,签了劳动合同的人,足足有六万人之多,几乎无锡的青壮都被一网打尽,其中大多是冲着廉价粮食去的,倒不是完全为了钱。
要知道,无锡城一向富裕,在城里的人大都是做工的,通常是织工织户或者其他码头工人或者手艺人之类的,真正的农民大都住在城外。
这些人平时在城里做工,平均一个月最少也得赚个一两银子以上,半两银子的薪水,哪怕包吃住,实话说也没什么吸引力。不过无锡目前缺粮,粮价居高不下,如果按照为精武军做工,家人可以领到廉价粮来算,那就太合适了,就算不卖钱,省着点吃存起来,也能增加抗风险能力。
无锡的城里人大都读过点书,对外面的事情也知道不少,知道现在不太平,在乱世,有钱不如有粮,所以李永吉的廉价粮政策,正好打中他们的软肋。
这人招起来了,自然就得用起来,目前也没有现成的工厂让他们进去做工,因此李永吉就把他们按照军事制度组织起来,派去蠡湖,也就是五里湖的边上,大体等于后世的滨湖区政府的附近,修路开荒,伐木炸石,开窑烧砖,还兴办水泥厂跟石灰厂,组织人手大搞基建。
李永吉是打算把这里当作无锡市的第一个新兴工业区,用这里的人力以及现代社会的设施,先搞个五通一平出来,等工业区的基建做好了,然后再逐步的建设厂房跟家属楼,兴办真正的工业区!
当然,组织这些人干活的事儿,都由军政府的人自行负责,李永吉只负责提供财货物资,监督账目,另外就是轮流派一个排的士兵过去显示显示存在,替军政府的办事人员撑腰,至于精武军的主力部队,还有那些之前招募的新兵,基本都在临时军营里忙着做封闭化集训。
不过,别人可不知道李永吉是打算搞工业区,特别是一直在关注这里的李秀成,在发现李永吉居然在无锡搞起了严密的户籍制度,还组织了六万多壮丁出来忙活,粮草看来也不缺,立刻大惊失色,以为这是要积累力量做出征的准备,于是再也不拿捏犹豫了,迅速派出了联络使者过来。
</a><a></a>
第九十六章 单纯的秘密合作(一)
李秀成很有诚意,居然把自己的弟弟李明成派了过来当使者,当然,为了避免麻烦,李明成来的时候是用了个化名,假装成普通的外地客商,跟着李永吉早先派去常州跟李秀成接触的密探一起过来的,因此除了李永吉等少数人,外人是不知道李秀成居然派李明成过来这件事的。
对于这种诚意,李永吉倒是略显惊讶,没想到对方居然派了这么个人过来谈,要知道李明成可是李秀成的弟弟,不说亲戚关系了,就说地位也不低,他虽然还没封王,但也是有一个酧天义的爵位。
1860年的时候,太平天国还没有大肆的滥封王爵,所以王爵还算比较少,也算有点含金量,而是在王爵之下,太平天国还搞了个六等爵,分别是:义、安、福、燕、豫、侯。
也就是说,李明成的这个酧天义,是仅次于王爵的爵位,要比的话,类似于公爵。
总之,李明成是个很重要的人物,能派他过来当使者,的确是相当大胆,要知道如今的太平天国与清军之间,可没有不斩来使一说,李明成更是清廷里都挂了号的匪首之一,所以派他当使者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实际上李秀成派自己弟弟过去也是没办法,苏州一战,李秀成大部被歼,他自己也受了伤,虽然那次他只是受了一点皮外伤,但此后他的伤寒却又复发,由于病情来势凶猛,至今还卧床不起,要不然,他也不会让李容发用他的名字,替他带兵去打江阴。
就在这时候,李永吉居然一下看破了自己的策略,还派人来告诉自己,对方已经知道自己在常州的事情,甚至还想跟自己做生意。
那个时候,李秀成没出面,也没有回复,只是下令把对方派来的密探扣押起来,来个冷处理,摆出一副莫测高深的样子,防备对方是虚张声势的在做试探。
可是现在,发现李永吉开始全城大纠察,又大肆招兵,摆出一副要有大动作的样子,这让摸不着头绪的李秀成再次担心起来,再也无法玩高深莫测的把戏。
想了想,李秀成决定派人跟李永吉接触一下,看看对方是什么想法,毕竟按照精武军的战斗力,完全可以直接打过来,用不着这么费事儿的。
虽然想找人接触,但看了一圈,发现身边能信得过,用得上的人都是凤毛麟角,大都有大用,而跟李永吉谈判又不能派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卒,所以想来想去,就把自己弟弟派过来。
李明成虽然很重要,但他去一直都是帮办内政,不怎么带兵,因此就算万一有所损失,对军队影响也不大,同时这样还能表现自己的诚意,当然最重要的是可靠。
要知道,因为之前的大败,李秀成的手下对李永吉的精武军是又怕又恨,他自己本来就因为苏州之战的事情威望大跌,如果再让人知道自己私通清妖李永吉,那后果不堪设想。
李明成过来后,当然不会说这些,他见到李永吉后,先是简单的问下好,然后就直接说对李永吉的做生意感兴趣,问怎么个交易法,其他一概不说。
“李先生倒是个痛快人。”发现对方直接问怎么做生意,李永吉笑了笑,“既然你是个痛快人,那我也就痛快点说。明说了吧,我可以拿粮食甚至武器跟你们换黄金、白银、翡翠、名贵玉石等贵重物品,价格方面好商量,不过么,要想做这个交易,得答应我几个条件。”
“什么条件?”李明成问。
“首先,要把常州给我交出来,还有江阴,湖州,甚至杭州、宁波这些地方,你们都可以打,但如果打了下来,最后都得交还给我,当然过程方面,可以是玩个你退我进的把戏,搞的好像我打下来一样。”李永吉笑了笑,“总之,你们在前面打,打破了城池之后,我给你们三天时间,这期间你们尽情的捞,尽情的抢,只要不抢普通百姓,也不**掳掠,你们能捞多少就捞多少。三天过后,我们假装进攻,你们假装撤退,然后我收回失地,你们带着金银财宝离开,或者可以就地用抢来的金银财宝跟我换粮食与武器,明白了么?”
“你打的倒是好算盘。”李明成立刻就明白了李永吉的企图,“你是想让我们当前驱,你再顺势接收这些地盘?”
“没错。”李永吉点点头,“所以你们打下这些地方,为了给我减少麻烦,一定要把当地的官员给我杀干净了,要不然,我以后就不跟你做生意了。总之,江苏跟浙江这两个省,以后就是我的地盘,你们不来惹我,我就不去主动打你们,并且还会跟你们做生意,如果你们不识抬举,那我只能拿你们开刀了。”
“你想的倒是不错。”李明成皱了皱眉,“可我们为什么要听你的?”
“因为我有实力啊。”李永吉耸了耸肩膀,“相信你们在经历了苏州之战,还有刚刚结束的常熟之战后,应该很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你们跟我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说真的,那两次战役我根本就没怎么出力,如果我集中力量,乘胜追击,继续追着你们打,你们一点胜算也没有,早就灭了,甚至我现在直接去打南京,也有七成把握能打下来。可我为啥没这么做?就是因为那样对我没好处啊。”
“哦,这么说,大人您跟清廷不是一条心?”李明成神色一动,“那不如……”
“免谈!”李永吉立刻打断他的话头,“就算我跟清廷不是一条心,但我跟你们更合不来。既然如此,你也就别废话来搞劝降了,不如就来个单纯的秘密合作关系,至少一年之内我们都会这样心照不宣的合作下去,不再兵戎相见,一起闷声发财。至于一年以后如何相处,大家就各凭本事,到时候再议,你看如何?”
“这样也好。”李明成点点头,“但是我们怎么相信你呢?”
“很简单,你来看。”李永吉指着桌子上的一台绿色的铁皮机器,“你走的时候,我会派几个人跟你回去,他们会带着这台机器。这种机器叫无线电通话器,利用这台无线电,你我就算相隔千里,也能自如的通话,就好像当面说话一样。当然,如果距离过远,超过五百公里,也就是千里的话,最好是晚上说,晚上说话比较清楚,白天的话,可能信号就不太好了。”
“相隔千里也能自如通话?”李明成这次是真的惊讶了,“这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我还能骗你么,反正是真是假,一试便知。”李永吉笑了笑,“这东西自带手摇发电机,能源方面不用愁,我的人去了后,自如会详细的告诉你们怎么用。总之,有了这个东西,我们就能很方便的互通有无,到时候,你我之间怎么配合,怎么做交易,都可以提前通过这个来安排,甚至可以让你们的统帅李秀成直接跟我谈话,这就省去了互派密探的功夫,也能避免很多误会,安全性更是有足够的保障。”
“如果是真的,那自然最好。”李明成毕竟也三十多岁了,性子一向比较沉稳,所以很快从先前的震惊中恢复过来,“我相信我们王爷也会同意这个合作方案。不过,粮食方面好说,但武器方面,你们会卖给我们你们用的兵器么?”
“那肯定是不行的。”李永吉笑了笑,“我给你们准备的武器还是以大刀长矛的冷兵器为主,不过呢,这些冷兵器都是精钢所制,不是粗制滥造的货色,威力还是很不错的,你们如果装备了,战斗力立刻就能上一个台阶。另外,如果你特别喜欢洋枪,那我这还有一些前装的洋枪,也可以卖给你们,价格方面自然也是好商量。这些洋枪虽然不如我们正在用的,但也是洋人刚换下不久的好货,绝对比你们用的抬枪鸟枪要强的多。”
“是这样啊,那我能先看看货么?”李明成道。
“其实我就怕你不看,你不看,那就是说明你压根没有合作诚意,既然你要看货,那自然是最好不过。来来来,我亲自带你去仓库看看,那都是好东西啊,保证让你满意!”
第九十七章 单纯的秘密合作(二)
李永吉很快就领着李明成来到一处彩钢搭建起来的板房面前,这里就是储存粮食的一处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