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由于是紧急【创建和谐家园】,所以只花了十五分钟,整个精武军一万五千多人就全部集结完毕,紧接着,李永吉只需要通过步话机发布指令,然后全军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向李永吉指出的方向踏步移动。
这种移动行军也是有预设模式的,比如李永吉现在要大家做的,就是二级战略式徒步行军。
所谓二级战略是徒步行军,就是指在命令下达后,各步兵先行,其次是炮兵,最后是辎重兵。
这种行军模式下,步兵轻装徒步先行,炮兵一样轻装徒步,但伴随的大炮却是用马车拉着走。
至于辎重兵,则要先处理好营地里的收尾,然后再在一个营的龙骑兵,也就是骑马步兵的掩护下,赶着收拾好的辎重马车追赶前面的队伍。
这样一来,属于主力的步兵跟炮兵是说走就走,不需要处理营地等麻烦事儿,都交给辎重兵去处理,而辎重兵呢,虽然处理后续手尾比较费时间,但因为有大量马匹,而且走的时候又是骑马或者赶马车,所以很快就能追上前面的步兵与炮兵。
用这种模式行军,速度会相当快,但必须是确定周围足够安全才行,毕竟就算有龙骑兵的保护,辎重兵也还是略显脆弱。
当然了,这也得看敌人是谁,辎重兵再次,也有大量**护身,龙骑兵的数量也不少,所以如果是太平军之类的冷兵器部队,光辎重部队就能把他们打的满地找牙。
再者说,辎重兵都有无线电通信设备,遇到袭击,辎重兵能立刻就地防守,加上一个营的龙骑兵当护卫,绝对可以等到前面的部队回防。
什么?电源怎么办?这好办,很多马车上本来就有大型车载发电机,可以通过马车行走的方式发电,发电后会充到蓄电池中,再给部队的各种设备充电。另外在营级部队中,还有骑行式发电机,连队级则有手摇发电机,必要时换人工发电,只是给随身的电气设备,比如步话机、扩音器等充电,还是足够用的。
精武军使用的这些电气化设备,都是现代中国产的山寨小家电,小巧轻便耗电少,价格便宜又耐操,内部都是集成电路板,都是没有任何标志的三无产品。
以这个时代的水平,这种集成电路板设备,就算被人拿去了,也绝对研究不出个所以然,毕竟代差太大了。
要说李永吉以前还对这些东西有顾虑,那么在深入了解清朝的现状后,就越来越不在乎了。
毕竟对清朝的人来说,洋人洋物本身就是稀罕物了,而且也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更不知道洋货的区别。所以李永吉就算拿出现代的东西,对他们来说也没啥区别,反正都认为是先进的洋货。
至于西方人,那肯定有能让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就比如身边非要跟着来的瑞典籍独眼龙卡尔松,他就不止一次的问过这些东西的来历,不过李永吉只要来一个军事秘密,无可奉告就可以了。
卡尔松虽然是洋人,还是个子爵,可他再牛,也不过是个当雇佣兵出身的军人,不是科研工作者。就学历来说,他也就是个初中生水平,加上年纪也大了,所以他虽然看出有很多先进东西,但只要李永吉不解释,他就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顺便说一下,卡尔松其实会说英语,他之前之所以总说法语,搞的还得带翻译,那是在装逼。
毕竟在这个年月,法语才是高大上的世界通用语,英语虽然随着大英帝国的崛起而更加流行,但在上流社会,英语还是属于下等语。比如在正式的西方外交场合,通用语就是法语,所以卡尔松说法语,那是一点没问题,人家好歹是子爵,还长期为法国服务来着。
不过随着呆在精武军大营的时间越来越长,他就越来越喜欢上了这里,毕竟这里有太多新奇事物,还有很多好吃好喝的东西(比如啤酒),甚至还有各种新奇的药物,能治好困扰他多年的关节痛(其实是关节炎)与肚子痛(慢性胃溃疡)等老毛病。
卡尔松虽然已经老了,对新事物的出现不如年轻人那么敏感了,但作为一个经验老道的老雇佣兵加老*流*氓贵族,他还是能看到这些新设备在军事上的巨大优势,那绝对是可以引起军事变革的东西。
所以,当他发现李永吉为人挺好(这是他的错觉,事实是李永吉一直太忙,没空管他),还懂英语后,就干脆有事儿没事儿找李永吉用英语聊天,还死乞白赖的非要跟着李永吉,要当他的参谋,参加这次被他称为改变世界的伟大战争。
李永吉一开始是不同意的,毕竟他精武军的体系跟洋枪队体系不一回事儿,特别是那些现代设备,虽然洋人拿去了也没用,不过毕竟是有些敏感,所以他都是只让精武军的中国人官兵接触,严禁洋枪队的人接触,所以洋枪队的人除了装备了夏普斯步枪外,其他都是按照西方制度训练的。
不过卡尔松是个特例,由于一开始李永吉的错失,给了他比较高的待遇,以至于卡尔松经常流窜进精武军大营附近东看西瞧,看到了很多不该看的东西,所以不管是出于保守秘密,还是出于了解下现代西方军队的情况,他知道这件事以后,就干脆把卡尔松也带在了身边,不再让他进洋枪队。
其实李永吉心里原本的打算可不怎么友好。他觉得这个卡尔松看了这么多不该看的,知道了这么多不该知道的,是绝对不能放他走的,必要时刻暗杀都没问题。既然已经不会放他走,那么带在身边压榨一下剩余价值,了解一下西方目前的实际情况,顺便吓唬吓唬别人,也是应有之义。
这些话,李永吉其实已经对卡尔松明说过,想看他什么反应,没想到这个越来越表现出老**本色的独眼龙白人只是稍微一愣,就咧嘴一笑,说留下来不走没问题,但以后必须包他的吃住住用行,薪水要高高的,还得给他一个好听又管用的职务,而且还必须答应把他的家人接过来。
换言之,他打算以后就定居中国,并跟着李永吉混了。
李永吉曾经问过为什么,他说很简单,这里吃喝享受都是一等,士兵的素质优秀,武器装备更是强的离谱,指挥这样的军队,才是男人的终极梦想。
在他看来,李永吉这支军队,欧洲没有任何一支同等规模的部队能对付,别说同等规模,就算十倍兵力,哪怕是英国正规军,如果正面抗衡,也绝对打不过这支精武军。
这样强的军队要是放在中国,如果他是统帅,完全可以直接造反当皇帝,虽然不知道李永吉为什么还不造反,不过在他看来,李永吉早晚是要造反的,既然如此,他现在跟着,以后就可以在新帝国中混个更高的爵位,成为真正的大贵族了。
一个超级帝国的大贵族,想一想就让人觉得兴奋,所以他才对李永吉的变相软禁不以为意。
听了这话,李永吉当时也很吃惊,问他不是瑞典的子爵么,怎么还会贪图这边的爵位?难道你身为贵族竟然不爱国么?
结果卡尔松就说了,他瑞典的子爵是家传的,瑞典还没有建国的时候,他家的爵位就有了,反而瑞典建国之后,他们家衰败的厉害,到现在除了子爵的身份,什么都没有,当年要不是穷,他也不至于去当雇佣兵了。
他从十六岁起开始打仗,打了这几十年,得到了什么?瑞典本国不待见他,英国法国又看不起他,在欧洲,没有一个国家是真正看得起他这样的雇佣兵,哪怕是拿破仑三世,曾经让他当了一个骑兵营长,哪也不过是因为那个部队是炮灰。
所以说,卡尔松别看是欧洲人,但从来不觉得欧洲哪个国家是值得他效忠的,既然那些国家不值得他付出,他凭什么要爱那样的国家?
而且,他还说,他现在已经是风烛残年,浑身病痛,从来没有一天睡过一个好觉,那点退休金也快花完了,说不定不知道那一天就死过去了。
原本他的确就想在家乡养老了,之所以又开始了漫长的东方之旅,还是因为他的两个女儿。因为他回家后,发现自己的两个女儿对他十分陌生,百般讨好后,发现她们俩对东方十分好奇,很想看看东方是什么样子。自感这个父亲做的不称职,过去从来没对女儿做过什么,所以大概是愧疚吧,他就决定在自己身体还可以的时候,完成女儿的心愿,来一次东方之旅,让女儿看一看东方是什么样子。
就这样,他变卖了家乡的财产,带着女儿开始了东方之旅。
对他的这番话,李永吉不置可否,他两个女儿李永吉都见过,的确都是美得冒泡的小萝莉,不过为了孩子想去东方看看这个理由,就带着俩闺女远涉重洋来东方,他这个父亲也的确很不靠谱。
要知道,这可是十九世纪中期,不是二十一世纪,这时期的远行不但特别费钱,而且也十分危险,尤其是十五岁以下的儿童,更不应该远行。在没有抗生素与退烧药的时代,任何一个小感染小发烧都能要你命,更不用说此时的远洋航行,除了英国海军有柠檬这个大杀器外,其他民间的航行大多数没有水果蔬菜补充,几乎都有维生素c缺乏症,不过轻重不同罢了。实际上,他那两个女儿就有中度坏血症的迹象,还是多亏了李永吉及时查出来,及时用维生素c治疗,要不然继续恶化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更何况,他变卖了家乡财产去旅行?旅行完了以后咋办,没钱了,日子怎么过?
当说起了这个的时候,卡尔松又说了,钱的方面好说,他还有一些,就算花完了,也总有办法,大不了再去参军当顾问,他这种有爵位的老兵,总是特别吃香。另外,他很感谢李永吉的帮助,而且他觉得既然这里有特效药可以治疗他以及他女儿的各种病痛,吃喝住用都是欧洲大贵族也没有的高享受,那他干嘛不在这里呆,反而回到瑞典挪威联合王国那寒冷肮脏,到处充满鱼腥味的乡下破地方呢?
嗯,寒冷肮脏?到处充满鱼腥味?乡下破地方?哦,原来他说的是十九世纪中期的瑞典,不是现代的瑞典,可以理解,完全可以理解。
总之,不管卡尔松是因为贪恋这里的美好生活,还是天生的浪漫心态,又或者是知道跑不了,反正他就这样成了李永吉的私人顾问,或者说私人参谋,留在了精武军。
事实上,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李永吉发现卡尔松其实是个不错的老头儿,虽然很罗嗦,不过经验确实丰富,特别在对行军打仗的细节方面,更是经验老道。
李永吉的确是可以利用现代知识来搞什么步兵操典或者军事制度,但那终归是理论,哪怕这些理论是后世各种智慧的结晶,具体到现实,也肯定需要一个实践与磨合的过程。
而卡尔松作战经验丰富,除了空军,几乎什么兵都当过,因此在接触了精武军的作战理念后,很快就能找出其中的错漏,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良。
卡尔松的作用,已经在最近的多次演练中得到了验证,证明他的改良的确行之有效。
比如对精武军的骑兵战术,卡尔松就针对精武军的骑兵武器跟作战理念做了一些改良。
他建议在追击敌军的时候,骑马过程中不要用左【创建和谐家园】射击,那样不但准头差,还容易在集团冲锋的时候误伤自己人,所以马上作战,特别是追击战的话,马刀才是最好的武器。而如果是用那种什么65式骑兵刀的话,最好就是一手持刀斜斜伸直,利用马匹的惯性切割敌人,尽量不要大幅度挥舞手臂。换言之,手臂挥舞的作用不是用力劈砍,而是用来微调马刀切割的方向,真正让马刀起杀伤作用的,是马匹本身的速度。
另外像军队转移方面,他也建议尽量不骑马,让士兵尽量徒步行军。那些高头大马最好统一分发给一些骑术好的人组建专门的龙骑兵,龙骑兵可能的话,最好一人双马,龙骑兵部队要独立出来,还要配专门的马夫。
至于大部分的步兵,还是老老实实用两脚走路吧,别玩什么马车步兵的把戏,那样速度快不了多少不说,还消耗马力,另外也容易把士兵养刁,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非要拉车拉辎重,也不是不行,最好还是用本地马或者骡子,别用那些大洋马。
这样做,可以更有效的加快行军速度,尽最大限度体恤马力,保留骑兵的精华,让兵种更专一,指挥更灵活,好钢用在刀刃上。
在他看来,李永吉的夸特马很多都是好马,但这些美国马只适合冲锋作战,耐力却不行,所以最好只用在战术冲锋或者追敌上,平时还是不要当骡马去拉车,那太可惜了。
其他的小建议就更多了,比如如何在不同环境不同土壤条件下修工事等,反正自从有了卡尔松的不停建议,精武军的变化是有目共睹。
他还提出过,精武军这样的部队,虽然很厉害,可对那些奇巧之物的依赖也相当严重,一旦没了这些,精武军反而还不如普通的西方部队,所以建议过让精武军做一些不依赖现代物品的演练。
不过李永吉却对此不以为然,他就是要这支部队严重依赖奇巧之物,这样离开了他,就再也没有人能指挥这支部队了。不过卡尔松的话也有道理,他不能把所有的部队多搞成这样,以后肯定还是有很多没有装备现代通信品的普通部队,所以以后的训练,肯定要交给卡尔松,让他用这时期的西方军事制度去训练,或者说,让他根据情况,自己改良出一套新制度。
对这一点,李永吉很有信心,因为卡尔松自己制定一套新军事制度或许不行,但在原有军事制度上加以更加实际的修改却很擅长,他也乐意搞这些注定会名留青史的东西。
总而言之,对卡尔松这个很识时务又作战经验丰富的半大白人老头儿,李永吉是越来越满意,还真应了那句话,军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a><a></a>
第七十四章 行军苏州的理由
李永吉全【创建和谐家园】移的命令一下,整个精武军就全部动了起来,根本不管现在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也不管命令合不合理,总之命令下来,就必须严格执行。
所以,哪怕当李永吉下令行【创建和谐家园】移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并且刚刚扎了营寨准备休息,但精武军还是毫无怨言,立刻重新整装,拔营而起,直接就来了个夜间强行军。
就这样,精武军点齐火把,连夜行军了四个时辰,也就是走了大概八个小时,愣是沿着小路,在荒野之地走出了近40公里的路程,期间哪怕再累再困,也没有一个掉队的,以这个时代的标准来看,精武军的素质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准。
到天空渐渐开始发亮的时候,整个部队的官兵虽然士气还算不错,行军速度也没见明显减慢,但步伐已经略显沉重,已经显示出了疲态。
按照以往的经验,经过一夜的强行军,这个时候如果不加休息,继续往前走,会加重疲劳的累积,严重减弱官兵的持续战斗力。
而且,就算人没事儿,还可以继续靠意志力行军,但马匹可没那么好的耐性,马匹连续走了八个小时,再继续走,就要严重掉膘,很难通过平常的饮食补充回来。
所以如果不是情况紧急,必须要轻装强行军,那么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前进,让大家略微休息一下,喝点淡盐水,吃点东西,缓一口气,同时也要喂一下马匹,让马匹好好休息一下。
李永吉是要练兵,不是糟蹋兵,所以果断的下令全军停止前进,按照以前的演练,就地安排中途小休。
小休就是短暂休息,是不扎营的短暂休息方式,为的是尽快恢复体力,好再次行军。
关于小休时间,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安排,比如现在这种没什么紧急情况的中途小休,那么通常是人休息个半个小时后再走,马匹则要休息最少一个小时后再走,当然,这期间的警戒岗哨是必须要安排的。
马匹的情况跟人不同,由于这些大洋马太贵,所以大家格外珍惜,马夫也格外小心,也就是说虽然有规定,但马能不能走,还要看马夫的意思,如果检查出有马匹不行,会单独留下来继续调养。
所以说,在精武军当中,马是最麻烦的,也是最拖后腿的,特别是在这江南水乡,马匹的前进速度真心不比人快多少。
实际上如果没有马,纯粹靠人走路的话,以精武军士兵的素质,行军速度还能再快一点。毕竟精武军里哪怕是重武器也不算多重,最强的重武器也就是迫击炮、火箭筒之流了,都可以分解后由人带着走;至于那改良的所谓拿破仑炮,现在已经是半退休状态,只拿来当作攻城炮使用,是单独伴随辎重部队行动的。
因此,如果抛开马匹辎重轻装上阵,搞纯步兵流,再加上李永吉的金手指,部队速度还能更快,而精武军也有这种纯步兵流长途奔袭的预设训练项目。
马匹这么麻烦,为什么还要保留大量马匹呢?难道是李永吉太固执,不肯承认之前盲目买马的错误?当然不是,之所以继续使用这么多马匹,当然是马匹还十分有用,而且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一点,就是运力的不可替代!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人的长期耐力虽然更强,但运力太差,同样重量下,几个人的运力,远远比不过一匹跟这几个人同样重量的马所能带来的运力,所以在拉辎重方面,还是用骡马更好,特别是以后如果有重炮伴随,更是非要用马匹不可。
毕竟李永吉不可能一直保持一支少量的精锐部队,也不可能一直用自己的金手指给部队提供补给,更不可能一直买现代武器。
他总是要自己进行工业化建设,自己生产武器的,一开始肯定不可能有现代武器那么好,所以骡马化也就是必须的。
再者说,就算人的耐力更强,但马匹的中长期速度要比人快,必要时刻,可以用马车运送士兵走一段路,等马匹跑累了的时候,再让士兵下马步行,这样可以大大加快行军速度,比单纯靠人走要快的多。这在目前的路况下,尤其重要。
其次,就是骑兵战术的必要性!
至于听了卡尔松的建议,李永吉组织了一支专门使用夸特马的龙骑兵,龙骑兵总数大概占精武军全军的五分之一,人数大概在三千人左右,全部是一人双马。
这支专门的龙骑兵在战术运用上的作用是很大的,侦查通信方面不提,在正面作战中,一旦击溃对方,那么追击逃兵的任务,就非骑兵莫属,作用是步兵没法比的。
要知道,马匹虽然在战略移动上不如人,但在战术移动上,比如连续奔跑方面的速度与耐性上,却比人要强的多。
换言之,连续多日长期走路,人或许比马强,可一旦人与马比赛跑步,搞中长距离的连续跑,那人绝对是跑不过马的。
所谓人的耐力更好,那是指长期走路,不是长期连续跑。
比如一场马拉松长跑能跑死人,但马拉松的那个距离绝对跑不死马。五百到三百公里以内,人的移动速度是绝对比不过马的。
因此一旦发生击溃战,运用己方骑兵来搞连续追杀,可以最大限度的打击对方的有生力量,取得最大的胜果,拿破仑当初就最喜欢玩这一招。
李永吉跟卡尔松曾经讨论过,那就是在这个时代的战争中,从某种程度上说,追击战的杀伤效果要远远大于正面作战的效果,所谓的歼灭战,除非是提前打埋伏,否则被歼灭的一方,往往都是骑兵更弱的一方。
如果骑兵战术运用得当,骑兵的战果要远远高于步兵与炮兵。当年拿破仑皇帝虽然钟爱炮兵,但其实真正给他带来荣耀的,还是骑兵。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一旦两军交战,一方不敌,就会转头逃跑,这时候,通常逃跑的人会扔掉一切武器,逃跑速度一般要快于还拿着武器并且还有多种战术目的的己方步兵,这时候就需要骑兵利用高机动性来追杀,这样就能取得最大战果,把击溃战打成歼灭战。
总之,在机械化之前,马匹还是很有必要保留的,哪怕到了一战时期,马匹的作用也不可替代。而且现在又不急,加上本身就是要整体练兵,没必要抛开骑兵自己另走,各兵种混在一起走,才能真正的锻炼部队。
通常,在这个短暂的中途小休时间里,除了让大家吃东西喝水外,还会让大家一起唱唱军歌,或者播放个乐曲以做激励,当然也可以互相说笑。
在休息时间,可以随便说笑,是没有静默纪律的。
精武军的军歌相当多,士兵们基本都会唱,当然,有时候李永吉也会播放一些他们没听过,也不会唱,但却同样好听的新歌。
比如现在,李永吉就向全军同步播放了一首欢快的歌曲,叫做《人间有正气》,是后世川井宪次搞的那首歌,也是电影《七剑》的插曲之一,当然也是李永吉个人比较喜欢的曲目之一。
乐曲一放,那开头明显是孩童们唱的啦啦啦声,那种欢快的情绪,瞬间就让大多数士兵的疲惫感减弱了不少,洋溢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过去,李永吉还不敢乱放现代歌,不过如今他手握绝对听从自己命令的一支军队,又处在这么一个封闭化严重的时代,就不再对自己过于苛刻了。
再者说,让这些官兵提前接受现代音乐的轰炸,提前享受艺术洗礼,也能更加认同精武军这个团体,其他人再也别想挖这支部队的墙角了,因为你就算能给同样的待遇,也没法给同样的精神享受。
就在李永吉走下马车,坐着折叠椅,在一张折叠桌之前惬意的吃早饭时候,看见卡尔松也拄着拐杖走了过来,眼睛还有些惺忪,看样子是刚刚睡醒。
“嗨,卡尔松,早上好。”李永吉用英语打趣道,“睡的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