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目前李永吉能找到的骑术最好的人,恐怕就是王三武了,因此马术老师就选了他,而当跟王三武一提这个的时候,他也很感兴趣,但却要求必须有马,换言之就是让李永吉先去买马。
王三武刚提出这个要求,李永吉就拉他去了一个仓库,仓库里都是一匹匹的伊犁马,总共十匹,全是公马。与此同时还有配套的马鞍、马鞭、猎装、65式骑兵刀等装备,正是张信达第一批传送过来的物资。
刚看到李永吉弄来的伊犁马的时候,王三武显得非常激动,一把扑上去摸个不停,差点就流下眼泪了。
没办法,王三武身材高大,过去骑的马最好的也不过是一些蒙古马,那些蒙古马最高也就不到一米四,骑上去总有些别扭,而这些伊犁马最矮的也有一米四八,高的有一米五以上,且都神骏非常,力速兼备,一下就让爱马的王三武喜欢上了。
除了马好,那些装备也让王三武十分眼热,马鞍以及那什么牛仔猎装也就罢了,但那65式骑兵刀,却让王三武爱不释手。
不管怎么样,有了好老师,又有了好装备,场地也是现成的,军营外面有大片地方可以驰骋,所有条件都准备好了,再学骑马也就不是什么难事儿了。
在半个月的军队大整改期限之前,李永吉跟这些孩子真正学骑马的日子也就五天左右,实际骑马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一天,所以最多是学了个大概,能简单上马下马,前进后退,左转弯右转弯,然后小步跑不掉下来而已,而在这其中,学骑马学的最快也最好的,是一个叫李来喜的孩子。
李来喜今年已经十五岁了,但因为过去长期营养不良,所以身材还是很瘦弱,跟其他十三四岁的孩子差不多高。跟了李永吉之后,他各方面表现都是平平,没想到一接触到马,却如有神助,骑术学的很快,短短时间就能骑马快跑,虽然还做不到人马合一,但已经几乎能跟王三武并驾齐驱了。
他的表现不得赢得了李永吉的赞叹,也让王三武喜爱非常,就想着把他带在身边当亲兵,李永吉当然不同意,毕竟这家伙在他身边还能学到更多东西,发展余地更大。
有鉴于他在骑术上的出色,加上他本人借着机会强烈要求改名,说原来的名字总被人耻笑,所以李永吉给他改名叫李飞,希望他能像古代飞将军一样,在未来驰骋疆场。
李飞的事情只能说是一个小插曲,但借由当马术教官的机会,王三武却开始接触到了那批神秘的少年亲卫队,这一接触下来,感觉内心触动很大。
无他,只因为这些少年兵实在是太优秀了,也太快乐了。
这些孩子总共只有八十人,男童只有五十人,还有三十名女童,但所有人练骑马的时候,都显得快乐非常,有一种意气飞扬,精神焕发的感觉,好像不是家奴,反而是一群大户人家的小少爷们聚在一起。
王三武当然不知道,这批孩子过去都过的什么日子,因此马术课程被这些孩子看成是难得的放松玩乐时间,等于把过去被压抑的活力都一下释放出来,能不意气飞扬么。
正是这种意气飞扬,或者说正是这种快乐,才让这些孩子学习马术的时候格外轻松自如,这种情绪又影响了学习效率,让他们学习马术的进度格外迅速。
总之,王三武发现,跟这些孩子们在一起,总是能被他们的欢歌笑语所感染,让人变的无忧无虑起来,这让王三武开始怀念,怀念当年的他,是不是也是这样。
很快,王三武就摇了摇头,他这么大的时候就开始被老爹逼着练武学文,苦逼的不行,既不会唱那些奇怪的儿歌,也不会凑堆高谈阔论,顶多就是趁大人不注意,抡起拳头欺负下隔壁街的孩子,但那种快乐,又怎么能跟这些孩子比。
另外,王三武还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孩子有很高的纪律性跟服从性,他们的玩闹,都是在李永吉允许的情况下,一旦李永吉开始严肃起来,他们也就立刻跟着严肃,再也不敢有一点喧闹。
能把一群才买来没多久的孩子练成这样,让王三武更加佩服这个小外甥了。
这当然也是亏了填鸭教学发跟题海战术,让这些孩子学木了,下意识的就怕李永吉,服从李永吉,已经形成整体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了,所以察言观色已经成了这些孩子的本能,李永吉根本不需要实际命令,只要一个眼神或者一个表情,就能影响到这些孩子的情绪。
如果王三武是现代人,他肯定会想到一个词,那就是脑残粉。没错,这些孩子已经是李永吉最忠诚的脑残粉了,毫不客气的说,李永吉就算让这些孩子为他去死,他们也不带丝毫犹豫的,这或许不是李永吉有意为之,但却事实上已经存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少年团成员的这种死忠情绪会更加不可收拾。
看到这里,王三武不知道怎么形容这些动静皆如,混合着沉闷与狂热这双重特质的孩子了,如果非要比,可能国朝(就是清朝)建国之初的那些八旗精锐的豪杰之子,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就在这王三武还在那心有感触的时候,前面再次飘来一阵孩子们的整齐歌声: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
第四十一章 这不是练兵,是办学
半个月一晃而过,眼下已经进入十一月,天气越发寒冷,然而养心居大营却越发的热闹起来。
无他,只因为约定的时间已到,马上就要按照《初级步兵操典》上写的那些东西,依葫芦画瓢的进行新式训练了。
对于这件事,由于一开始就没有保密的意思,甚至还有意吹风,所以不仅仅是张威周达等高级军官知晓内情,就连普通的士兵也知道,大营里很快就要实行新的西式操法了。
这对于一直憋在军营里不能外出,一直进行枯燥的军阵会操,一直进行挖壕沟训练,且每天都好吃好喝,无聊到极点的普通士兵来说,也是个不错的话题,大家都对新式操法充满了期待,尤其期待摸到真家伙,毕竟一直都有传言说,实行西式会操的时候,就是真正发洋枪洋炮的时候。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永吉列出了一份《练兵计划草案》,并在军营公开张榜,并规定三天后照此实行。
这个《练兵计划草案》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里面没有规定具体怎么训练,毕竟那是步兵操典里的东西,因此这更像是后世中学里的一个课程表,只是规定了每天的课目安排。
比如上面明确写着,早上五点半,吹起床号起床,给一刻钟,也就是十五分钟的起床洗漱时间,再留一刻钟吃早饭的时间,六点准时到各自分配好的操场区域【创建和谐家园】会操,若有无故迟到者,按照《训练纪律》里的规定进行惩罚。
这个《训练纪律》是一种附加纪律,用后世保险做比喻的话,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主要的保险,而这个训练纪律就是附加险。
训练纪律中,主要是一些鞭刑,棍刑,关小黑屋,跪营门等刑罚,如何惩罚,惩罚力度怎样,上面都写的清清楚楚。
同样的,有训练纪律,就有《战时纪律》,战时纪律要比训练纪律严的多,但大都不是损伤战斗力的肉刑,多是降级,记过,以及直接枪毙。
李永吉出这些东西,要求每个士兵背诵清楚这些附加纪律,既是一个威慑,也是要避免军官私下滥用刑罚的毛病,有利于以后军队的管理以及官兵的和谐。
然后,按照草案的说明,新式训练法,一般是按照一个连90人为一个基本组进行整体训练学习,每一个连队组的会操跟学习地点也是提前规定好的,互相之间绝对不能乱。简单说,这些90人的连队组,更像后世中学里的班级,一个连队组,就是一个班,也同样都编了号。
什么?一个连还有炊事班?那另有安排,不属于训练序列,不在这些《练兵计划草案》的初期训练大纲中,只有在后期训练中,重新编组正规连的时候才会加入。
而在课程安排上,由于合格的教师不够,先期都是让连长代课,营长轮流教课,再加上场地以及彩钢教室的缺乏,所以课目基本都是互相错开。比如一连学会操,二连就学射击,三连开始负重长跑,四连就先学急救课或者马术课。
对每一个连队来说,一般都是上午安排四节课,下午安排三节课,晚上还有两节晚自习。每节课通常都是四十五分钟,中间预留足够的休息时间,晚自习有时候也会上晚课,晚自习过后就要回宿舍洗漱睡觉。
简而言之,就是把这些士兵都当学生来教育,无非是减少了文化课,增加了会操、急救课以及射击课等实战学习而已。
这些课程都是每周,也就是每七天一个轮回,一周有半天的自由休息时间,也就是在所谓周日的下午,大家可以自由休息,但自由休息时间没有准许,也是不准私自出军营,有敢违令私自出军营者——杀!
这些好像科目表一样的东西,是给普通士兵看的,真正给王三武、张威、周达等人看的,却又是另外的东西,简而言之就是教育大纲。
如果说初级步兵操典里已经写明了该如何练兵,更像是课本与教科书,详细告诉你如何做,那么《计划草案》就更像是教育大纲,写明了每节课以及每个时间段要达成的目标,是告诉你要做到哪里。
换言之,计划草案是今后考核的标准,考核合格的,就各种奖赏,比如增加待遇,考核不合格的,就会有处罚,比如降低伙食,减少薪水之类的,严重的还有鞭刑等肉刑,这个奖惩不仅仅面对连长级别的军官,连张威周达等高级军官也要一起承受的。
对具体的科目上,会操跟射击不用提,大家都明白这两样对战斗的重要性,但急救课就让很多人不解了。
其实受限于条件,这个急救课程,准确的说就是战场自救术,是每人发一本小册子,里面有详细的战场急救方法,比如常见的外伤,常见的感冒发烧拉肚子等疾病的处理办法。大家只需要背过小册子的内容,然后上课的时候照着小册子的内容实际演练一遍罢了。
急救课中提到的药品都很简单,比如黄安粉,青安粉这两样,就是从现代弄来的磺胺粉跟阿莫西林分散剂,还有泻立停就是诺氟沙星,另外还有红药水,碘酒,绷带,创可贴等物,都是价格便宜,效果明显的现代制品。
李永吉打算以后等条件更好的时候,就成立专门的战场医护队,建立起真正的战场医学,不过现在么,就只能先这样了,但相信这些战场救护已经比这个时代的西方军队还要好了。
马术课程,是为了贯彻李永吉那种全军骡马化的理念,虽然暂时因为弄来的马匹数目太少,而用马的地方却太多,以至于无法保证每个士兵每天都有马术课程,只能一周上两次马术课。
这样至少让每个人都摸过马,骑过马,从理论上先去了解马的特性,会照顾马匹,会骑马前进,知道骑马步兵是怎么回事儿,应该如何作战,这样等以后马匹更多的时候,还会增加这门课的安排,让他们有更多骑马的机会。
所谓的文化课学习,目前还不宜给他们推广汉语拼音,只是给他们讲基本的战略战术,讲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特别是汉民族的伟大历史,另外就是讲国外的历史。
来讲文化课的都是连长以上的高级指挥官,教材都是张信达提供的经过修改的中国古代历史,以及同样经过修改的世界通史。
教材的文字都是繁体字,全部是白话文,还有插图,只要照着读,基本上不存在阅读困难。
这些教材不止是教官,连所有士兵也人手一本,因此所谓的上文化课,不过是按照李永吉拿出的教课大纲,按部就班的在课堂上读书而已。
当然,读书过后还要进行讨论,并写出心得,通常都是要讨论一些古今中外一些战争的得失,这么做的主要目的除了让士兵学会思考外,也是为了引导出这些士兵的民族自豪感,并让他们能更清楚的开眼看世界,不再对外界,特别是外国一片模糊。
别的不敢肯定,至少在对外国的了解方面,李永吉的这些世界通史绝对是大清国最全面的,只要看过世界通史,对外国的一切就知道了个大概。
文化课上不仅仅只是上历史课,也会教导简单的数学、物理跟化学。
其中数学以四则运算为主,题目以贴近实用的应用题居多。物理跟化学则主要是初中级的课程,里面的内容并不死板,一般结合身边的各种现象,里面有很多图文并茂的讲一些小故事,在小故事中学习基础的物理知识。这其中,尤其注重枪弹的射击以及火炮射击等方面运用原理。
学历史是为了增强自信心,学数理化是为了开拓视野,这些教材都是缩减版,是后世小学生都能看懂的东西,让这些清朝的成年人学,慢慢来,总会有几个开眼的。
搞文化课,不求这些人一下子开窍变哲人,只求这些人不再像过去那么愚昧无知,起码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以及外国历史了解个皮毛,知道自己到底落后在了哪里。
出于种种考虑,这些教科书都只能在军营里学,出了军营,这些教科书都要没收的,谁也不能私藏截留,当然,你私下抄录的不在管制之列。
以上主要都是步兵的训练课目,炮兵跟骑兵又略有不同。
其实炮兵跟骑兵也都需要学文化课以及急救科,区别主要是会操跟射击课等有所不同。
鉴于目前的军队规模不大,再加上严重缺乏炮兵人才,所以李永吉决定先成立一个团直属营,也就是李永吉直接指挥的炮兵营,而在各个步兵营中先不单独设炮兵连的建制。
按照之前跟张信达的讨论,李永吉的这个炮兵营决定以炮兵排为基本战术单位。
一个炮兵排有2门威力加强版的12磅拿破仑炮,额定操炮人员40人,配备2辆牵引车、4辆弹药车及20~~30匹马。
一个炮兵连有3个炮兵排,一个炮兵营则有3个炮兵连,也就是说,一个炮兵营拥有18门炮,18辆牵引车,36个弹药车,360人以及最少180匹马。
实际上,为了增加机动力,加上马匹的损耗,一个炮兵营要想跟上骑马步兵的移动速度,怎么也得200匹马以上,最好是300匹马。
也就是说,一个炮兵营,就占去了张信达那600匹马近一半的份额,剩下的那三百多匹马,李永吉决定先不分散开使用,而是集中起来,先开办骑兵这个兵种。
本来张信达送来的这批伊犁马就不多,除了炮兵要用,还得给普通步兵连训练马术,给军官配置马匹,少年亲卫团也要马匹,这到处都要马匹,让骑兵的训练十分为难。
不过李永吉也知道骑兵的重要,所以立刻修改之前的计划,无论如何也要先组建一个90人的骑兵连,优先供应最好的马匹;其次就是炮兵营,炮兵营的用马也不能动。至于其他方面的用马,就先扣掉,比如军官在军营一律不骑马,等新马来了再说。
骑兵连是团直属部队,由王三武亲自训练,装备就是两把柯尔特左轮,两把65式骑兵刀,一把夏普斯卡宾枪。
这个骑兵连将定义为轻骑兵连,主要的作战目标是侦查,另外敌人败退的时候也会展开追击,但如非必要,绝对不会用来正面强攻。
炮兵跟骑兵的课程安排跟步兵的课程安排差不多,区别只是炮兵增加了射击训练以及集结训练,减少了会操训练;骑兵则直接去掉会操训练,改成马术训练,其他都相差不多,比如文化课跟急救课都是要一样学习的,教科书也差不多,无非是炮兵多增加了弹道学等物理知识。
这些教学内容,都是在贯彻李永吉早先的那套寓教于军的规划。只要这批人开始睁眼看世界,走出以前的愚昧,那么以后其他人就很难轻易糊弄这些人了,慢慢的,他们会发现自己跟其他清国人的差别越来越大,越来越格格不入,换句话说,学了这些大逆不道的东西,他们就只有跟李永吉,或者说跟精武军一条道走到黑了。
很明显,从整个的训练内容以及教育草案大纲上可以看出,精武军十分注重士兵的综合素质,课程内容讲求实用,学习进程则务必要循序渐进,争取让受训的每一个人都成为高素质的士兵。
不过更准确的说,李永吉弄的这套复杂东西,在这个时代来看,已经不是练兵了,而是在办学!
以这个时代的眼光看,这明显是在开办军事学校,在训练低级军官了,而以教导的内容看,估计也不会比这个时代的其他西方列强的军事学校差哪儿去。
虽然这么做会很麻烦,耗费也很大,但一旦这些士兵学出来,出去的话个个都是好兵以及合格的低级士官,真上战场之后,能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增加老兵跟合格低级军官的诞生数。
这样等以后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以这些经过训练的老兵为骨干迅速扩兵,而且还不会损失多少战斗力。
不过这样一来会造成严重的物资消耗,特别是弹药消耗,是典型的拿银子喂经验,目前在整个大清朝,好像也只有手握金手指的李永军有这个底气这么做了。
也正是训练草案里列明的这种消耗量,一下子就把张威等人跟震住了。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这个计划草案中别的安排因为大家都不懂,所以不知道效果如何,但那个弹药消耗的数目可就触目惊心了。
不说别的,光那个步兵射击课规定的,一节课必须每人打光30发子弹的设置,就让人受不了,而炮兵规定一节课要打光25发炮弹,更加让人眼皮直跳。
开玩笑,单以步兵论,一节课每人要打光30发子弹,一个连90人,也就是一节课要打光2700发子弹!而照这个课程表看,一天怎么也有三到四节射击课,岂不是一天最少要打光8100发子弹?
这还是一个连的消耗,要放在整个精武军,那消耗得多大?这还是步兵,加上炮兵跟骑兵的消耗,那就是个天文数字了,一场大战也不过如此了,而且这还是天天要搞的。
咱们精武军,或者说李永吉李总办,能搞到这么多弹药给人玩炮仗么?
对此,李永吉只是笑而不语,不做过多解释,而是带他们去了当初划为军事禁区的一处仓库里。
一进仓库的大门,张威周达等人就被满满当当的武器给闪花了眼,那一支支从没见过的步枪,从没见过的【创建和谐家园】,还有那一门门看着就心里发凉的大炮,怎么看怎么顺眼。
由于也不是相处一天两天了,知道李永吉身上秘密很多,所以张威等人也不问这些东西的来源,直接就表示一切听命行事。
看到有这么多的武器弹药,而且摆明了以后能够使劲儿的射,这让张威等人的热情都被迅速点燃了,毕竟枪火是男人最大的浪漫。
于是乎,在李永吉的首肯下,这帮人嗷唔一声就扑了上去,大都是拿起步枪摸个不停,也有摸左轮的,唯有林春生,却单独跑去了大炮的地方,左摸右摸上摸下摸,一副十分陶醉的样子。
“怎么样,喜欢大炮?”看到居然有人对火炮有兴趣,李永吉也就跟了过去。
“当然。”林春生点点头,一边摸着炮管子一边乐滋滋的道,“是爷们就得玩炮啊。对了,总办大人,这炮叫什么名字?怎么看起来这么怪?”
“这叫拿破仑炮,嗯,或者说威力加强版的拿破仑炮吧,实际上应不应该叫这个名字,我也不肯定,毕竟已经跟原版相差太多。”李永吉笑了笑,“口径117毫米,全重885公斤,也就是1770斤左右。发射实心弹的最远发射距离是3100米,也就是6里左右,使用开花弹则只有4里左右,散弹之类就更低了。特别加了高低机,你看,用摇杆插入车轮轴的中心就可以手摇调整角度,俯仰角度可达50度到负5度,增加了射击灵活性;另外,由于使用了不锈钢车轮,还用上了轴承跟橡胶轮胎,因此像现在这样的硬地面,一个人就可以推动,野外的话,两个人就可以轻松推动,要是移动的话,两匹马就能拉着飞跑。”
“好,好,好啊。”林春生脸色通红的点点头,“大人,我有个请求,能不能,能不能让我当这个炮兵营的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