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时空走私》-第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五、汇票。凭票给付,汇水随行市。

      六、电汇。如用明电,见电后讨殷实承保用款,错则退款,如系各家之密电,用款手续亦与明电同,电费皆由汇款者出。

      关于存款,又分往来存款及定期存款二种,前者系商家浮存,随市面之疲快,临时定日利,但存款利率较市面利率略小;后者则有定期一年者,亦有定期一、二、三、四、五、六月者,存户如在存款未到期提取利息,须立一借据。

      关于放款,又分信用放款及抵押放款二种。前者放放款时须立一字据,也有随市面习惯办理者。其日利随市面而定,活期者较小;后者抵押货物,须订立合同,执其凭单,押品如系不动产,则须执其红契,并立字据,由承保者垫还。

      票号经营汇兑和存放款业务,最初以商号和个人为对象,以内陆商埠为重心,咸丰以来,又为清政府大量汇兑公款。

      山西票号的业务活动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十一个方面:

      一、对商号钱庄存放款。票号通过存放款支持商号、钱庄的经营活动,以日升昌票号清江浦分号咸丰二年(1852)为例,贷款给商号:

      郁丰号银500两月息7厘

      丰兴典银4000两年息7厘

      裕泰典银1000两月息6厘

      德馨堂银2000两月息8厘

      山西票号与钱庄的关系是一种商业交往,钱庄是以兑换银钱为主。起初,钱庄的资本薄弱,须向票号借贷。而票号愿意支持钱庄,藉以容纳各地的公款;钱庄则依赖票号作为后盾,可以取得民间信用,便于开展业务。票号与钱庄的性质、组织和营业范围不同,且可互补。

      钱庄的性质是兑换,票号是汇兑;钱庄的营业范围只限于本地,不在外埠设分店,票号则分庄遍布全国各大商埠;票号的存款以官款为大宗,放款只借给钱庄、官吏及殷实商号,钱庄的存放款,则以一般商人为对象;钱庄做贴现、兑换、买卖金银、交换票据等,票号均未兼及;票号交给官吏,发行纸币,钱在注重社会信用,不发纸币。这是票号与钱庄互相分野、互相衔接的地方。票号集中精力经营各地的往来汇兑,把有关地方性质的营业,逐渐让与钱庄。在一些地方,票号总号与票号分庄,委托邻近殷实的钱庄为代理处。

      二、对近代工交业发放贷款。到19世纪80年代后期,山西票号除对钱庄进行商业放款外,也开始了对近代工交业发放贷款。尽管其数量不大,但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光绪十三年(1887),以李鸿章为后台的中国铁路公司为修筑津沽铁路,曾求助于山西票号,争取票号的支持。

      20世纪初,在全国开展的收回路矿斗争中,山西票号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如山西成立保晋矿务公司向英国福公司赎回山西矿权的过程中,山西票号曾垫支赎矿银150万两,并且是保晋公司的主要集股者。纵贯山西全省的同蒲铁路在修建过程中,得自山西票号的贷款57万两,是全部借款72万两的70%。

      川汉铁路股款储存有310万银两,其中106万两股款交由山西三晋源、协同庆、天成亨、蔚长厚、蔚丰厚、新泰厚等票号收存,表明山西票号与商办铁路之间存在着融通资金的关系。山西票号还为近代企业收存股款、代招股金。光绪三十年(1904)大德通票号曾在开封、上海、汉口、北京等地为河南均窑磁业公司代招股金。光绪三十二年(1906)日升昌等票号曾为河南广益纺纱公司代为收储股金。

      三、汇兑京银。咸丰时,太平军和清军进入了决战阶段。八年(1858)太平军摧毁了江北大营,十年(1860)再破江南大营,乘胜占领苏州,两军在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激战,长江以北,又有捻军活跃于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山东、山西、河北等省。在这种情况下,各省、关已无法按旧例向北京解送京饷。如咸丰十一年(1861)各省应解京响700万两,实际只解送到100万两。清政府不得已,于同治元年(1862)十二月准户部奏折,令各省督抚将京饷觅殷实票号设法汇兑。同治二年(1863),湖南将京饷银五万两交在省城由山西商人开办的蔚泰厚、新泰厚票号汇兑。是年,四川的四万两工程银,因“陕省贼匪猖獗”,交山西商人开办的元丰玖票号汇兑。是年六月,湖北省将江汉关收洋税项下筹动银三万两,“因直隶道路梗阻,仍由汉镇蔚泰厚票号兑付”。是年八月,又将地丁、盐课、土税、关税等款计十余万银两,“在汉镇蔚泰厚、元丰玖等票号内分别汇兑”。

      同治四年(1865)将各路厘局提到盐厘银四万两、司库凑拨夔关解存盐税银一万两、二两平银一万两,共银六万两,作为同治二年凑拨之项,“由委员将前项银两如数兑交协同庆、蔚丰厚、元丰玖、天成亨、广聚、和泰各银号分领,干到京后由该委员向各号兑齐赴部交纳。”(《山西票号史料》,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同治五年(1866)浙江将浙海关银三万两,交山西票号元丰玖汇兑。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变,西太后挟光绪帝西逃途经山西,曾住宿祁县大德通票号,票号借给清廷银40万两。清廷因道路不靖,西商票号老庄多在山西省内,遂命各省将京饷改解山西省票号总号。如湖南巡抚俞廉三筹款11万两,转交山西票号日升昌、天成亨、百川通、新泰厚、蔚丰厚、蔚盛长、协同庆、乾成亨等九家票号汇兑至山西平遥。

      光绪二十七年(1901)江西以33300银两作为江西筹借直隶银由山西票号蔚长厚、新泰厚汇赴江海关道衙门转汇直隶。下面是从同治元年(1862)到光绪十九年(1893)山西票号汇兑京饷银两统计:(《山西票号史料》,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同治元年(1862)10万两同治h年(1863)139万两同治三年(1864)56万两同治四年(1865)128万两同治五年(1866)235万两同治六年(1867)413万两同治八年(1869)277万两同治九年(1870)37万两同治十年(1871)15万两同治十一年(1872)283万两同治十二年(1873)155万两同治十三年(1874)10万两光绪元年(1875)453万两光绪二年(1876)384万两光绪三年(1877)233万两光绪四年(1878)2万两光绪五年(1879)179万两光绪六年(1880)296万两光绪七年(1881)240万两光绪八年(1882)143万两光绪九年(1883)221万两光绪十年(1884)24万两光绪十一年(1885)283万两光绪十th年(1886)280万两光绪十三年(1887)10万两光绪十四年(1888)1万两光绪十五年(1889)152万两光绪十六年(1890)329万两光绪十七年(1891)290万两光绪十八年(1892)313万两光绪十九年(1893)266万两以上31年中,票号汇兑京饷5860万两,平均每年达189万两。

      四、汇兑海防经费。同、光时,清政府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全面开展,并筹划海防,购买兵舰。海防经费多赖各省协济,并经山西票号汇兑。江西在光绪元年(1875)将厘金项下提出五万两,作为奉拨海防经费交在南昌的谦吉升、三晋源票号汇兑天津。三年(1877),又从厘金项下动银一万两交三晋源票号汇付北洋,一万两交新泰厚票号汇福建。光绪十四年(1888),福州将军将所征洋药厘金项下提拔银12万两,交山西票商新泰厚等承领,解赴海军衙门投纳。光绪十九年(1893),闽浙总督将征收土药税厘银6439两,交山西票商蔚长厚汇解海军衙门。光绪十二年(1886),四川将银10万两交百川通、日升昌等九家票号承领,汇解海军衙门交收。光绪十八年(1892),湖南收捐灾银19802两,交山西票号协同庆等号承领江解海军衙门。光绪元年(1875),江西交谦吉升、三晋源票号各25000银两,汇付天津北洋海防直隶大臣李鸿章。光绪三年(1877),又将厘金项下一万两交三晋源汇付天津北洋直隶大臣李鸿章,又将银一万两交新泰厚汇付福建抚臣衙门。光绪十五年(1889),广东向山西票号百川通借垫银五万两电汇北洋大臣衙门。

      五、汇兑铁路经费。光绪时修筑铁路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清廷对俄建远东铁路有所警惕,遂决定修建关东铁路,并规定修建铁路经费各省年拨银五万两,16省共80万两。光绪十六年(1890),两广总督李瀚章汇解铁路经费银五万两,发交山西票号百川通、日升昌、蔚泰厚、蔚盛长、新泰厚汇兑至京。光绪十六年(1890)四川将银五万两,交日升昌等九号汇兑。光绪十八年(1892)湖南交协同庆二万两、百川通15000两、蔚泰厚15000两汇解直隶总督衙门。是年湖广应解关东铁路经费三万两,发交山西票号百川通汇与北洋大臣。又有安徽应解铁路经费交百川通汇解。大体在光绪十六到十九年间(1890——1893),山西票号汇兑铁路经费在20万两以上。

      六、汇解协饷。继京饷交由山西票号汇兑后,协饷也随之交由山西票号汇兑。如同治四年(1865)山西河东道应解甘肃兰州协饷三次银八万两,均由山西平遥票商汇兑。同年奉拨甘饷银二万两,交山西票号元丰玖等汇解陕西藩库。同治四年(1865)四川奉拨陕饷银二万两,交元丰玖汇兑。光绪十七年(1891)浙江交日升昌银五于两汇解广西藩库。光绪十六年(1890)湖广将协饷一万两交百川通汇兑广东。光绪四年(1878)江西交蔚长厚协拨伊犁军饷银一万两。六年(1880)江西又交蔚长厚银一万两到包头局转解。光绪年间,粤海关交志成信、协成乾汇解【创建和谐家园】协饷9615两,光绪五年(1879)广东交元丰玖一万两汇解山西归绥道转解乌里雅苏台。同年,广东交志成信票号12500两汇解察哈尔都统衙门转科布多。光绪十二年(1886),江西将协饷一万两,作为奉天丙戌年俸饷交蔚长厚汇解盛京户部衙门。光绪十九年(1893)江西将协饷15000两交蔚丰厚汇解盛京。据不完全统计,从光绪元年到十九年(1875——1893),19年间山西票号共汇兑协饷1023万两,每年平均达54万两。

      七、汇兑河工经费。清代河工经费数额很大,由山西票号负责汇兑,使山西票号又大获其利。如同治十二年(1873)广东的河工经费一万两交山西票号协成乾、蔚长厚、志成信汇兑。光绪十三年(1887)两广三次汇解银219000两,交山西票号商志成信、协成乾汇兑,解赴天津支应局转解河南河工应用。

      八、赈款。光绪十八年(1892)山西大旱,由江苏筹银一万两交山西百川通、蔚盛长票号汇解山西巡抚衙门兑收赈济。光绪十二年(1886)直隶水涝成灾,由广东将22209两交山西票号百川通汇天津转解分拨灾区。光绪十一年(1885)山东遭灾,由上海交山西新泰厚票号5000两、元丰玖票号3000两解赴山东。

      九、借垫教给各省及税关。早在19世纪40年代,广东地方财政机构就曾与山西票号发生了借贷关系,“自道光二十年(1842)办理夷务以后,……藩库度支每绌……向西商贷用”,不过这种借贷是“旋借旋还,无案可稽”。(《东粤藩储考》卷12,转引自张国辉《十九世纪后半期中国票号业的发展》历史研究》1985年第二期)到了50年代,因太平天国农民军起义,广东省财政陷入了非常窘迫境地,从此拨解京饷,多向票号借垫。

      如同治三年(1864),粤海关因关税征收无几,不敷凑拨,向山西票号协成乾借银五万两汇兑,向志成信票号借银五万余两,由税收项下提拨归偿。光绪三十年(1904)两广总督岑春煊奏:先应解银228135两,已由山西票商照数借定,由志成信、协成乾汇兑至京。同治时,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筹解军饷,广东在厘金项下筹银六万两,向山西票商借六万两。光绪三年(1877),广东解京第四批京饷,向山西票商志成信、协成乾、谦吉升、元丰玖等借报166000两。光绪五年(1879)广东应解第三批京饷,向山西票商志成信、协成乾、元丰玖借银242000两。光绪二十九年(1903)广西师旅饥馑,急需军饷,而广西库空如洗,广东筹拨有限,又向山西票商挪借银12万两协济。光绪十八年(1892),广东向日升昌、蔚泰厚、蔚长厚、新泰厚票号借银二万两,作为第二批起解太平关常税并由该票号汇京。光绪二十七年(1901)新定赔款,四川每年派银220万两,匀作12次每月摊派,至二十九年(1903)前已向山西票商借银30万两,刻下解期又迫,复向山西票商借银186345两,发交山西票商协同庆汇兑,于年底汇江海关,作为川省光绪三十年(1904)正月还款。光绪十五年(1889)江苏淮安关曾向山西三晋源票号借银一万两,交付内运。同治十二年(1873),晋省因库储久空,曾向平遥等县40余家票号借银21万两。光绪十三年(1887)湖南向山西票号天成亨、协同庆预措协饷银48000两。光绪十三年(1887)甘军由京返甘路经平遥借票号银三万两。光绪三十年(1904)奉天官盐局向山西票商合盛元借银20万两周转。

      十、汇兑庚子赔款。光绪二十七年(1901)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付各国战争赔款45000万两,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223万两。清政府为支付赔款,除从国家财政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外,余皆摊派各省,要求各省按年分月汇解,而山西票号则承担了庞大赔款的汇解任务。

      十一、承办“四国借款”《马关条约》签订后,对日赔款二亿两,后又增赎辽费三千万两。时清政府年财政收入不足8900万两。为筹还赔款,被迫三次举借外债:第一次向俄法借款四亿法郎,折银9800余万两;第二次向英德借款1600万英镑,折银9700余万两;第三次向英德续借款1600万英镑,折银因汇价变动为11200余万两。四国借款每年付息1200万两,加上其他外国借款还本付息和开支,全国财政支出每年要增加2000万两。户部只得将每年所增支出按省分摊,由各省采用盐斤加价或地丁货厘附加办法筹款,汇往上海还债。于是山西票号生意又增,包揽了部分省的汇兑。这些票号在四川、广东的有协同庆,在广西的有百川通,在安徽的有合盛元,在江西的有蔚盛长,在湖南的有乾盛亨、协同庆、蔚泰厚、百川通,在陕西的有协同庆,在福建的有蔚泰厚,在河南的有蔚盛长、新泰厚、日升昌,在山西的有合盛元、蔚盛长、日升昌、协成乾等票号。

      由上可见,山西票号最初由于商品交换和货币扩大流通的需要而产生,它是从商业中分离出来的金融机构。

      从19世纪50年代以后,其业务蜕变为汇兑和垫借公款为主,对普通商人和百姓的汇兑已不屑一顾,甚至规定500两以下概不办理汇兑,他们通过汇兑公款手中经常川流大量资金,加之公款不计利息,从而获得了很大利益。

      光绪三十年(1904)清政府规定公款发商生息办法后,利率年息不过4厘到5厘,票号占用公款仍然利益很大。

      据统计,光绪三十二年(1906)七月产部存放各银行票号款项共693万两,其中户部存放银行424万两,占总额的61%,存放票号206万两,占总额的30%,存放外国银行57万两,占总额的8%,存放其他行号六万两,占总额的1%。

      以上统计说明,票号掌握着户部三分之一的存款,也就是说票号的利益与清政府的利益紧密联在一起,以至票号走上了畸形的繁荣之路。

      </a><a></a>

      三江感言,顺便求个三江票

      三江推荐是起点最好的推荐之一,据说是独立运作,能上三江,对每一个作者来说都是一种荣誉。

      嗯,其他感谢的话就不说了,因为一个作者对读者最好的回报就是稳定更新,努力写出更好的情节,这一点,我一直在做,哪怕做的还不够好,也一直在努力。

      说说三江票吧,所有起点的vip读者,都可以点开三江页面,然后点击右边的三江票领取,领取了三江票之后,就可以在下面给本书投票了。

      虽然不敢奢求太多,毕竟不能跟大神比,不过还是希望不至于数据太惨,至少不能倒数第一不是么?那就太难看了。

      大家如果有能力领取三江票,还是投本书一下吧,反正又不花钱,在这里,先谢谢大家的支持了,我没有别的,只能用努力更新来回报这一切。

      第一次师级整编后的精武军编制

      为了让大家更方便理解,特意开此单章,简单介绍一下精武军目前的主力师级编制。

      一组:4人,

      一个班:4组16人

      一个排:4个班64人

      以上是基础编制,以下是混编制:

      一个连:3个普通步兵排,一个16人的火力支援班(装备4门掷弹筒),一个10人左右的炊事班,4到8名通信兵,一共220人左右,这220人是标准编制,必要时刻扩编,通常是增加1个到2个步兵排的人数。

      一个营:3个步兵连,一个后勤辎重排,一个警卫排,一个通信班,一个炮兵排(8门81毫米迫击炮),外加勤务兵,卫生员,司号兵等,就组成一个基础混编营,人数通常在900人到1200人左右。

      一个团:三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连(18门81毫米迫击炮),一个警卫连,一个卫生连,一个后勤辎重连,外加其他通信兵等辅助兵种,共3600人到4500人左右,标准步兵团3600人。

      一个师:3个步兵团,装备拿破仑炮的独立炮兵营,加强警卫营,辎重营,工兵营,指挥部文职人员等,人数在一万五千人到两万人左右,实际第一次整编后的人数是一万六千三百五十二人。

      那是第一次师级整编后的部队人数,但在其后,精武军还有陆续征兵,主要是技术兵种,比如马夫,泥瓦匠等,所以当第一次兵进苏州时候的精武军总人数是两万人。

      这里说的是精武军序列,洋枪队另算,那是外籍雇佣军,不按照这个编制算。

      第一章 穿越到晚清

      “唉……”看着木窗外那棵大树上刚飞上枝头的云雀,听着那吵杂的蝉鸣声以及周围学童那整齐却又颇显单调的诵读声,李永吉幽幽的叹了口气。

      穿越,竟然真的有穿越,如果说之前他还以为穿越这个词只是小说中的幻想的话,那此刻的他,却是真正的相信真有这么回事儿了。没办法,谁让他现在就是穿越的当事人呢,眼见为实嘛。

      说起来,李永吉本是二十一世纪中国一个普通的网络写手,还是那种垫底的存在,每天奋斗码字,也顶多赚个温饱,让自己能正常的活着,顺便让妹妹能继续上的起学,让父母不至于太操劳,什么买豪宅开好车娶女神啥的,一直都是个看起来很近,实际上却很远的美梦罢了。

      算了,不提那个,还是说说穿越后的现在吧。

      现在的时间,是咸丰九年,也就是1859年,具体说来就是公元1859年农历的8月中旬,具体哪一天不太清楚,因为这边的时间观念比较淡漠,总之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就是了,嗯,简单说就是穿到晚清了。

      地点么,是青浦县朱家角镇,没错,就是那个后世上海市青浦区的那个朱家角镇,有名的古镇风景区。

      至于现在的身份,是一个小粮商家里的二儿子,也就是个刚满十三岁的小正太,正宗的【创建和谐家园】。这一世的父母虽然不是权势滔天或者大富大贵,但也不是什么贫下中农,不但在郊外拥有良田五百亩,在城里还有一套面积过三百平,带院子的,外面是商铺,里面是住宅的商住两用的大房子。无论以什么角度看,这都是妥妥的小康之家。

      总之,没有异世界,也没有变身流,只是清穿而已,并且身世也不算太差,可喜可贺啊可喜可贺。

      “济世!”

      ……

      “济世!!”

      “嗯?”似乎感觉周边的读书声突然停了下来,李永吉转头一看,发现许多同学都在看自己。再转眼一看,发现讲台上站着一名身穿青衣体格精瘦,脸色微黑,前脑壳光溜溜,后脑勺一条大辫子,看上去三十多岁,实际上才二十【创建和谐家园】到的年轻男子。

      这个男子此刻正把书卷成一卷握在手里,然后满脸寒霜的瞪着自己!

      得了,他这下总算意识到问题所在了!

      原来,现在这个地方是一个叫崇文院的地方,别看名字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其实就是一个私人的蒙学馆,给人开蒙用的,类似于后世的私立小学,自己呢,目前就正在这里上学。

      根据这身体的记忆,自己已经在这里上了五年学,那应该就算五年级小学生了吧,还是那种入学早的。

      很明显,自己这是被老师当作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的典型了,当然,这也不能全怪自己,谁让对方叫什么“济世”,让自己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呢?

      其实,济世是自己的字,据说还是讲台上那个叫赵不群的年轻老师给起的呢,貌似上这个小学堂的孩子,都会被这个老师起一个字,以示开蒙的标志,同时也打上了对方的印记。

      没办法,穿越来的时间太短暂,对新的人生还不太适应,特别是这种一会儿叫名一会儿叫字的行为。

      想到这里,李永吉立刻屏气收声,迅速的站了起来,先别扭的双手抱拳文绉绉的行了个礼,之后,这才毕恭毕敬的问了一声:“夫子好,叫【创建和谐家园】……不,夫子何事啊?”

      这一套是这时代的所谓学生礼仪,据说学生面对老师的时候必须严格执行这套礼仪,一丝一苟也不能差,做错了轻则痛斥,重则挨打,甚至更严重的逐出门墙都有可能。

      尽管身为一个现代人的他一直觉得这抱拳礼有点别扭,不过既然周围人都这么做,他要是不这么做,似乎反倒是异类了,这样不好。

      “哼!不是叫你,又是哪个?”

      看到李永吉见问,那个穿青衣的老师重重的把手中的书册往讲桌一拍,这就朝李永吉摆摆手:“站过来!”

      听到这句话,李永吉忽然有一种不妙的感觉,而看到对方抽出一杆戒尺一样的东西后,不妙的感觉就更强烈了。

      不会是传说中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那叫赵不群的老师右手持着竹板,一脸的义正言辞,“我早就说过,上课走神不听讲,第一次要打手心,第二次就要打【创建和谐家园】,念你初犯,就打手心好了……还不快点过来受罚!”

      果然,真是要打手心啊!有那么一刻,李永吉就想立刻跑掉,好歹咱也是个成年人的灵魂啊,有成年人的自尊啊,被你这二十来岁的家伙这么当众打手心是怎么回事儿?

      不过看了看对方的体格,又看看赵不群身后的教室门,再看看自己的小胳膊小腿,最终还是无奈的叹了口气。摆明了跑不掉嘛,得了,认栽吧!

      就这样,他最终乖乖的低头走上前去,一副承认错误好孩子的模样。似乎是态度端正,他只被对方不轻不重的打了三下左手心,又教育了几句就完了。

      虽然手心依旧被打红了,毕竟皮肤白嘛,不过好歹比预想中的惩罚要轻的多。

      在回座位的过程中,李永吉毫不意外的看到一群小同学都在一脸笑嘻嘻的幸灾乐祸样子,再加上手心【创建和谐家园】辣的疼,如果他是真正的小朋友,此时肯定会羞愧的要死,继而牢记教训安稳三天,然后过三天后就继续忘了疼痛故态复萌吧。

      嗯,好怀念啊,当年自己初中的时候,刚开始上课偷看武侠小说,被老师叫起来当堂罚站的时候,貌似也这个感觉吧。

      我去,什么时候了,怎么会想到那些?

      这么一路胡思乱想的回到座位后,那个年轻老师继续摇头晃脑的讲起了书,大声的吼道:“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他说完这段,下面的学子也拿起手中的书,卷成一卷跟着摇头晃脑的大声读起来:“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自然了,李永吉也在跟着读,也在跟着晃脑袋,不能太特殊不是,要不然会再次挨打的,那时候就不是当堂打手心,是当堂打【创建和谐家园】了,真要那样……天哪,绝对不能那样!

      就在李永吉继续在内心准备找点什么词汇去吐槽这惨淡的人生,并继续装嫩当好孩子的时候,忽然,脑海中出现了一声悦耳的滴滴滴滴的声音。

      瞬间,李永吉眼睛一睁,也不顾大家正在那摇头晃脑学的正爽,一下子就站了起来,还举起了右手,大吼一声:“报告!”

      “谁?”被打断了节奏,那个讲台上的男老师满脸不爽的看向站起来的李永吉,“又是你?什么事儿?”

      “我,肚子疼!”李永吉瞬间捂住肚子,满脸痛苦之色,“我,我好像拉肚子,憋,憋不住了,”

      “你!”那名年轻老师愣了愣,终于还是挥挥手,“快去快去!”

      “谢谢夫子!”李永吉瞬间一点头,然后就好像真的憋不住了一样,一溜烟的跑了出去。

      李永吉用这一招屎遁法,当然不是单纯为了偷懒而逃课,而是真的真的有事儿,而且是很重要很重要的大事儿,可以说是关系着他今后的一生幸福。

      没错了,根源就在刚才忽然出现的滴滴滴滴的声音,那声音别人听不见,只有他自己能听见,并且,那并不是他的幻听,而是李永吉的穿越后附带的福利,也就是俗称金手指发出的悦耳声音。

      金手指在召唤啊!逃课又算的了什么?再说自己今天肯来上这个课,除了一时好奇外,本来就是一种无聊加无奈,在玩低调装而已。

      第二章 时空交易系统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1 17: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