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相亲?”
这下李毅更加的懵逼了,这个时代还有相亲这么‘高大上’的举动,不应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
看到李毅的表情也知道定然是误会了,“不是你想的那样,是奶奶就一些女子的画像给我让我来挑选的。”
好吧!不愧是画道高手,相亲都这么与众不同。
看着安幼舆的表情李毅哈哈一笑道:“怪不得,怪不得,你家中只有你这一个男丁,安婆婆定然是急着抱重孙才会如此的,而你还是对钟家小姐念念不忘对吧?”
李毅的话让安幼舆老脸一红,悻悻挠了挠头也不说话,对于李毅的话也是默认了。
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尴尬,接下来李毅也不知道该如何说了,难道还要让李毅去劝安幼舆放弃不切实际的幻象。
李毅哈哈一笑道:“既然要躲避的话那就在我家多住几日,我这就差人给安婆婆送一个口信,让她也不至于担心,安兄,你说可好。”
安幼舆一脸的喜色,猛地站起身来对着李毅拱手行礼道:“太好了,多谢知远兄。”
李毅笑着摆了摆手,一副无所谓的表情。
接下来两人东拉西扯,一会说到诗词歌赋,一会说到历史古迹,一会又说到丹青妙法,也亏得前身留下来足够的记忆,以及前世自己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使得能够应付下来安幼舆的好奇心。
突然间安幼舆好像想到了什么,随着李毅说道:“知远兄,你可还记得岳明兄?”
李毅眉心一皱,脑海中瞬间出现相关的记忆,疑惑道:“岳明?你说的是灵阳县陶岳明?”
“不错,知远兄可还记得他?”安幼舆笑着说道。
李毅点了点头道:“如何不记得,当年我等几人在书院求学之时便已是好友,不过岳明与我们已有六年没见了,今日怎么突然提起他了?”
安幼舆笑着说道:“是啊!已有六年没见了,当年岳明兄被陶老爷送去京城求学,这一去就是整整六年,不过前些日子我听说岳明兄在中了进士,已是返回家中,算算日子也该到家了。”
“回来了?”
“对。”
“时间过得真快啊!想想竟已经过了六年,不过岳明考上了举人也算是苦尽甘来,不如我们前去看看?”李毅感慨一声说道。
安幼舆也笑着说道:“哈哈,我也正有此意。”
“同去,同去。”
“同去,同去。”
说做就做,二人起身朝着门外走去,李毅对着一旁服侍的福伯吩咐道:“福伯,我与幼舆前去访友,今日可能会晚些回来,晚饭就不用等我了。”
“是。”
“还有,下午可能去不了济世堂了,你派人去跟刘老说一声。”
“是,少爷,路上小心。”
李毅家中并未养马,马匹怎么说也是精贵的动物,虽说也能承担养马的费用,不过养来也是很少用到,也就没有花这个冤枉钱了,安幼舆家伙中到是有一匹,不过现在也不会回家去骑了,二人来到马市花了些银两租借了两匹马,这也让李毅一阵惊讶,没想到古代的租赁行业竟然发展的这么好。
马并不是什么日行千里的骏马,也就是比驽马好一些,不过陶岳明所在的位置也不过是隔壁县罢了,相距也就是二三十里,足够了。
两人驾着马在官道上漫步行走,看着沿途的景色也是不错的享受。
“知远兄,在灵阳县有一长乐坊你可听过?”
“长乐坊?”李毅微微一怔,随后摇了摇头道:“名听过,不过这名字怎么听着像是赌坊的名字。”
“赌坊?我还青楼呢。”安幼舆白了一眼李毅道:“这长乐坊不是什么赌场青楼,而是一家酒楼。”
()
第11章 灵阳县陶公子
第十一章灵阳县陶公子
“赌坊?我还青楼呢。”安幼舆白了一眼李毅道:“这长乐坊不是什么赌场青楼,而是一家酒楼。”
“哦!酒楼,这酒楼可有什么特殊之处值得幼舆你专门说。”
“哈哈,不错,这酒楼的确是有特殊之处,酒楼有两大特色,也是因为这两大特色才吸引众多人前去。”安幼舆神秘的说道。
“快给我说说。”
安幼舆颇有一副指点江山道:“这第一大特色就是他的招牌菜彩凤归巢,乃是前朝宫中流传出来的一道名菜,据说是使用不同的蛋,还有各种不同的材料混在一起,然后用猪网油裹着材料放在油锅里去炸,一层裹着一层,做法极为复杂,听吃的人说入口即化,香脆美艳,乃是不可多得的一份美食啊!”
说话的时候安幼舆下意识的咽了一口唾沫,也不知道幻想到了什么。
“第二大特色则是长乐坊的大小姐,长得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很多人到长乐坊吃饭都是冲着大小姐取得,可谓是秀色可餐。”
“更加有意思的是,长乐坊现在是三个孤儿寡母顶着,老掌柜去世,留下两个女儿,大女儿秀色可餐,二女儿则是彩凤归巢唯一的继承者。”
李毅脸色一亮,扭头对着安幼舆道:“听你这么说我就更加期待了,走。”
“哈哈,来了。”
两人夹着马肚子,快速的朝着灵阳县赶去,半个时辰后就以来到灵阳县。
“幼舆,你可知道岳明的家在何处?”李毅扭头看向安幼舆问道。
安幼舆也是满脸的迷茫,高声道:“我怎会知?”
李毅无奈叹了一口气,下马对着一旁的一个老人拱手行礼道:“这位老丈,我二人前来灵阳县访友,第一次来,路径不熟,不知陶府怎么走?”
被李毅询问的老丈看着衣着翩翩,丰神俊朗,气质不凡的二人干净摆手道:“不敢当二位公子大礼,不知二位公子找的是哪个陶府?”
一旁的安幼舆插嘴道:“我二人找的是陶岳明陶公子所在的陶府,不知老丈可知?”
听到陶岳明这个名字老丈脸色一喜道:“哈哈,原来二位是来寻找陶公子的,这个老夫知道,陶公子是我灵阳县这些年来唯一考上举人的学子,大大为我灵阳县争光啊,前些日子刚刚回来,此时正在长乐坊宴请宾客,二位公子现在去长乐坊就可找到他,长乐坊就在前面的街道拐角处,最热闹的那个就是。”
长乐坊三个字三人二人脸色一喜,对着老丈拱手谢道:“多谢老丈。”
说完二人牵着马快速的朝着长乐坊的位置走去,不多时就以走到,此时长乐坊的确是最热闹的地方,宾客满至,欢声笑语,满地的红色炮仗碎片更是散发出喜庆的韵味,门口则是一个管家模样男子在招呼宾客。
此时已坐满桌椅的房间中正是欢声笑语,每一个人都在不停的恭维着坐在主座上的一个年轻男子,男子看起来二十岁左右,一身白色的长衫,手中拿着一个折扇,嘴角含笑,面白无须,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但眉心却有一股淡淡的忧愁,让人不忍之间想要接近了解,这种人要是放在现在定然是一个满满的小鲜肉,最是吸引那些怨妇喜爱了。
一个小厮快速的跑上来对着陶岳明道:“公子,外面来了两位年轻公子,说是您的同窗好友。”
陶岳明一怔,疑惑道:“我一直在京城读书,前几日才刚刚返回,那里会有同窗再次,至于以前的好友并未通知啊!”
想到这里,陶岳明扭头对小厮问道:“你可知他们的名字?”
小厮赶紧回答道:“禀公子,他们自称李毅、安幼舆。”
陶岳明还没有反应过来,一旁的陶老爷猛地一下站了起来,急切的问道:“你说的可是钱塘县的李毅李知远。”
陶岳明也反应了过来,一脸惊喜道:“是的,是的,李兄与安兄的确是我的同窗好友,没想到他们今日会来。”
说完站起身来朝着门外前去迎接,陶老爷也是快步走出,嘴中说道:“岳明,我与你一起出去迎接。”
主人突然离开,一旁的坐着的客人一脸的疑惑。
“这李毅、安幼舆是何人?竟然让陶公子与陶老爷亲自出门迎接。”
坐在左侧的一个宾客正冥思苦想,突然间脸色一震,大声说道:“我想到了,原来是他,大家可还记得十年前那个钱塘县的神童,现在的济世堂的李大夫。”
此人一提示众人恍然大悟,脸上也露出了释然的表情。
“原来是他,怪不得陶公子与陶老爷会亲自出去迎接。”
“娘,这钱塘李毅是何须人也,竟惹得大家如此表情。”一个身着红衣,身姿婀娜,满脸柔情的朱景兰对着身边的娘亲问道。
“朱大小姐有所不知,这钱塘李毅当年可是远近闻名啊!此人出生一个农户家庭,但天资聪慧,五岁习文,八岁背书,十岁成为童生,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五岁更是直接考中举人,乃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只是后来弃文从医,开办了医馆,如果不是那件事的话,此时定然是考中进士,就是状元也无不可,定然是一方父母官,哎,天意难测啊!”说话的是一个四五十岁的老者,在说完之后更是满脸的叹息之色。
这朱景兰也不过年方十八,十年前不过是七八岁的小孩,怎会知晓当年之事,听到众人的叹息后一脸的疑惑,紧接着问道:“这李公子当年可是遇到了什么事?为何要弃文从医?”
朱景兰坐在一旁的母亲脸色一变,赶紧捂住女儿的嘴,紧张的说道:“女儿啊!这件事千万不要在李公子面前提,以后有机会娘在告诉你,记住,千万不要在李公子面前提,知道吗?”
“嗯,知道了,娘。”朱景兰看着众人的表情赶紧点了点头头应道,但是心中的疑惑更加浓郁,对着这个即将进来的李公子更是充满好奇。
门外陶公子与陶老爷两人快速出门迎接。
“两位公子大驾光临真是有失远迎,恕罪恕罪。”陶老爷看着李毅二人,脸上的笑容更加的浓郁。
李毅二人赶紧回礼道:“我二人不请自来,还请陶老爷不要怪罪可好。”
“哪里,哪里。”
一旁的陶岳明能够遇到当年的好友也是一脸兴奋之色,对着二人拱手行礼道:“见过知远兄,幼舆兄。”
李毅拱手还礼道:“岳明兄,别来无恙啊!”
安幼舆也是一脸笑意的说道:“岳明兄真是让我二人好找啊!回来了也不知通知我二人一声。”
“恕罪,恕罪。”陶岳明一脸的羞愧之色道:“家父与我长乐坊接风洗尘,宴请宾客,两位同窗知晓,岳明不喜此等环境,本想过两日亲自去拜访两位,只是没想到两位同窗竟然赶来了。”
李毅一脸笑意的看着安幼舆调笑道:“听到了吗,这是有人不欢迎我们啊!要不,我们回去吧?”
安幼舆知晓李毅是在故意调笑,顺着说道:“是啊!我们还是骑着马,再走二十里路回去吧!可怜我们这么远前来竟然连杯水都喝不到啊!”
陶岳明一脸苦笑道:“二位还是不要调笑岳明了,在说的话岳明就要无地自容了。”
李毅三人对视一眼,随即哈哈大笑,这一笑,六年不见的隔阂消失不见。
“知远兄,幼舆兄,请。”陶岳明邀请道。
“请~”
“请~”
()
第12章 长乐坊
第十二章长乐坊
李毅与安幼舆二人随着陶家父子走进了长乐坊之中,对于陶老爷如此对待自己的行为态度李毅也是理解,整个钱塘县只要认识自己的都会是如此态度。
一个读书人只要拥有举人的功名就算是半只脚踏入官场,作为官本位的古代封建社会,官老爷的权利实在太大了,而且前身李毅作为神童年仅十五岁就考上了举人,这些年虽然没有在参加科举,但那是人家李毅自己不愿意,要是哪一天脑子一热再去参加的话,只要考上进士那就妥妥的是一方父母官,对于为了很大可能成为官老爷的人大家绝对不会去主动去得罪的,花花娇子人人抬就是这个意思。
随着四人的进门整个长乐坊大厅中的众人全部起身以示尊重,众人更是对着李毅或光明正大,或偷偷的打量。
一个年约四十,一脸笑意的妇人看到李毅前来赶紧走上前对着李毅颤声笑道:“见过李公子,安公子,今日我长乐坊能够同时接待两个举人老爷真是蓬荜生辉,以后定然是闻名整个浙江道,哈哈。”
听她这么说话李毅心中了然,知道眼前的老妇人定然就是安幼舆所说的长乐坊的老板的遗孀,也就是现在长乐坊的老板。
李毅笑着拱手道:“今日乃是陶兄宴请宾客的日子,乃是不折不扣的主角,而今我这个恶客上门却是抢了陶兄的风头,真是该死啊!”
李毅的话让整个大厅的人哈哈大笑,嗯,虽然不是很好笑,但是笑就对了。
陶岳明却是一脸的苦笑道:“李兄就不要挖苦在下了,李兄,安兄,请。”
同时对着整个大厅中的众人大声说道:“这两位乃是在下的同窗好友,这位是钱塘县的李毅李公子,大家应该熟悉,整个是安幼舆安公子,乃是秀才功名,一手丹青妙笔就是县尊也是难求。”
安幼舆站起来赶紧对着众人拱手行礼,同时脸色有些微红,生性不善交际的他在这么多人面前还是有些放不开。
随着陶岳明的介绍众人看安幼舆的眼光也大有不同,心中亦是了然,能够跟两个举人做朋友的人也的确不是一般人,听听,人家的丹青就是县尊都是难求,而且本身也是秀才功名,虽然没有官身,但谁知道以后会不会考中,而且人家可是能够见到县尊大人的,随便说些什么也不是自己这群泥腿子能够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