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无限战役》-第2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慕容皝要投降?还要向我称臣?”刘云坐在主位,好整以暇地看着下面这个家伙。

      那使臣忙不迭道:“是!是!下臣不敢欺瞒大王,我家燕王已经臣服于大王的军威之下,不敢再有反叛之心,只要大王接受燕王的请降,我家燕王愿意去掉‘王’号,改称‘燕公’。”

      刘云问道:“哼哼,挺不错啊,慕容皝竟然向我低头了。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小人叫做高球。”

      刘云道:“这么说,你也是【创建和谐家园】啰,那你为什么叫‘我家燕王’叫得那么亲热?难道你不是真的【创建和谐家园】,而是胡人养的走狗,汉奸?”

      “扑通!”那高球吓得跪了下来,他听说刘云最恨胡人,以及那些投靠胡人的【创建和谐家园】,若是坐实了“汉奸”的称号,那他就死定了,什么“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古往今来死掉的使者不知有多少,这句话绝对不能信,此时,高球跪地哀求道:“大王,大王,我真的不是汉奸,我没有做过对不起【创建和谐家园】的事,真的没有……”

      刘云冷笑道:“哼,我不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如果你诚心要自首,那么等城破之后再把你交给幽州百姓处置。我想你在鲜卑人那里任职挺高的,应该很多人认识你吧。”

      高球听了这话,不寒而栗,他做过什么事自己清楚,若是把自己交给百姓处置,那还不给他们生生吃掉!

      刘云不管那么多,只管对高球道:“那好吧,你去回复慕容皝,就说我接受他的投降,让他们滚回辽东去,不过,我不承认他对我称臣。非我族类,必然是我的死敌,除非他们鲜卑人惩处杀害【创建和谐家园】的凶手,再全族迁到中原来,说汉话,穿汉服,废除鲜卑一切文化,我才接受他们的臣服。冉闵,传我命令,即刻开始攻城!”

      “这……这……大王!”高球大急,不知为什么刘云既同意投降又要攻城。

      “你个汉奸,滚回你的鲜卑主子那里去!”冉闵不屑地踢了高球一脚,那高球踉踉跄跄地跑了回去。

      一声令下,十几万大军开始攻城了,徐茂和曹彬的四万人也离开北门参与攻城,一时间战鼓大起,喊杀声震天,城头的鲜卑精锐部队早已撤下,只剩下老弱病残装装样子,所以汉军轻而易举地攻上城墙,并且打开城门,无数军队杀了进去。

      “怎么回事!”慕容霸大怒,喝道,“刘云贼子不守信誉,来使尚未返回便攻城,卑鄙,【创建和谐家园】!”

      慕容皝长叹一声,道:“霸儿,别骂了,还是赶紧突围吧。”

      慕容霸刚想下令从北门突围,那高球便急急忙忙地跑回来了,喘着粗气道:“主、主上,那刘云、那刘云,接受投降了,但、但不知为何,还要……攻城……”

      此时,北门城头上忽然站了一个人,那人哈哈大笑道:“慕容皝,你投降可以,我可以放你一条生路,但你的士兵要留下,哈哈!”

      ¡°ÁõÔÆ£¡¡±Ä½ÈݰÔíýíöÓûÁÑ£¬¾ÙÆð³¤Ç¹Ö¸×ÅÁõÔÆ¡£

      刘云不理会慕容霸,大声道:“慕容皝,你再不逃命就没机会了,我数到十,如果你们还不走,那我就要出手了,到时丢了性命可别后悔。十……九……八……”

      “走!”慕容皝狠下心,独自骑马出城,慕容霸和亲兵也跟随而上,争先恐后地冲出北门。

      “一……时间到!”刘云“嗖”地跳下来,横刀立于城门,随手斩杀数个胡人骑兵,一边道:“我说了,时间到,谁也别想出去。”

      ****************************************************

      求收藏,求票!

      序幕 第二十四章 形势

      诺书网 更新时间:2011-11-26 15:56:56 本章字数:5225

      死了几个鲜卑人后,所有鲜卑士兵都吓得后退几步。nuoshu.com有人小声道:“别动!不要冲过去,那刘云是个杀神,听说他一个人就杀了石虎七十万部队!”

      “真的假的?!”那人将信将疑,看向刘云那锋利的刀刃,心里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道:“那家伙,好像真的很厉害,我觉得我们一拥而上也打不赢,不如投降吧。”

      “是啊,投降吧……”

      “投降……”

      “大、大王,我们打不过您,我们投降了,请您饶我们一命!”一人带头,这群鲜卑士兵纷纷投降,就这样,刘云又多了一批奴隶,将来要为幽州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蓟城已破,慕容皝、慕容恪、慕容霸仓皇而逃,没过几日,汉军便收复了幽州全境,解放了数十万汉族百姓,多了十几万鲜卑奴隶。此时,因为打败前燕,加上收复幽州,刘云总共获得70功勋(20+50),现有510功勋,621万资源,可以升级到上士了。于是,刘云就直接花费500功勋,升级到上士,现在的属性值为:

      hp6400

      mp1800

      力量634(20)

      耐力748(20)

      敏捷394(20)

      意志——(20)

      状态100%

      等级上士

      升级所需功勋10/1000,可分配属性值增加400点,现有1000点

      升级给刘云带来的唯一好处是mp增加了,一天内可以使用更多次技能。现在,由于冷兵器时代的最高军衔限制是上士,所以刘云到此就不能再提升了,而最多能累积2000点功勋。

      幽州尽复,而此时的辽东大部分都是鲜卑人,这辽东就是前燕的生存土壤,若是刘云继续收复辽东,那么前燕就会彻底沦为旧的游牧民族。刘云想给刚刚获得喘息之机的中华民族留一个对手,把【创建和谐家园】锻炼起来,那么就得“养贼自重”,让这个贼足够强,能够当对手,但不能强到威胁自己的生存,待【创建和谐家园】恢复过来后再灭了它。所以,刘云没有继续攻打辽东,反而在边境开放市场,用粮食、布匹、陶瓷、茶叶等日常用品交换鲜卑人的牛羊马匹、皮毛、人参等物,有时候也会卖农具,但武器是不能卖的,至于鲜卑人会不会把农具的铁重新熔铸成武器就不知道了,反正他们的武器制造水平也就这样,不构成威胁,总之不能让他们得到陌刀、精炼铠甲、重弩等先进武器。

      此时,刘云建立的汉国,加上东晋小朝廷,两者所拥有的国土基本上相当于北宋的国土了,除了巴蜀的成汉之外。当然,这个成汉将作为下一个征讨目标,不过要等到明年。胡人基本上被逐出中原,除了两百万奴隶之外,现在北方有【创建和谐家园】五百多万,远低于西晋时的水平,更不用说东汉中期的水平了,所以中国需要休养生息。

      粮食充足,而且各地都有医院,无数系统行医兢兢业业地在广大农村奔走,治疗了无数人,婴儿的存活率大大提高,可以说,“婴儿潮”从现在开始产生了,十几二十年后,这些婴儿长大**,就将成为那时的主要战斗力和劳动力,那时就不需要系统农民了。

      现在是冬季,农业生产的停顿期,刘云此时才想起来,现在他所控制的地盘里已经有一百多个标准矿,他之前只开采过几个,由于拥有“缩短农时”这个逆天的技能,加上采矿的收入相对较少,所以他都差点忘记了,此时才让闲置的系统农民去采矿。另外,标准矿附近的农民,在自愿的情况下也可以被雇佣去采矿,也因此刘云让系统农民把相对先进的采矿技术传授给百姓。

      冬季不宜用兵,士兵只进行例行的训练。朝廷上少了军事议题,那么政治体制的问题就摆在眼前了。刘云是准备搞科举制的,虽然科举制本身有许多弊端,但至少比九品中正制先进许多,而且内容上可以更加灵活,完全不用搞什么八股文,所以说一定是个进步。刘云准备将农学、工学(工程)、理学(数学和物理)和丹学(化学)列为科举考试科目,不过目前只能搞农学考试,其他的因为根本没人会或者很少人会(少数数学天才),还有丹学若不是被神化为炼丹修仙之术,就是被视为愚弄百姓之歪门邪道,所以目前不现实。不过刘云有办法,因为他可以拿出许多书籍(基地资料,让人抄下来用活字印刷【创建和谐家园】多份),先找到少数“古代科学家”,教会他们这些,并帮助他们把知识系统化,再给他们授予官职,让他们收【创建和谐家园】,这样就能传播出去了。虽然过程很缓慢,但为了能把基地带来的技术流传下去,就必须这么做。

      不过,科举的主要科目还是策论、兵法和武举考试,在这种战争年代,战争自然是主题,而治国则是胜利必不可少的条件。刘云不准备考诗文,因为他认为诗文这种东西让人颓废,让人失去血性,平时娱乐一下还可以,但不能凭借诗文来做官。当然,豪放派的诗词比较爱国,比较能激发血性,但两晋时代的文人流行清谈,没人搞这种东西,刘云也没能力写这种诗。如果后人要增加这种科目,那就由他们去,反正到那时策论兵法等科目已经成为主流,已经深入人心。

      在长江以北,刘云的地盘,他要推行科举制度没有任何问题,至于崔家、卢家等世家大族,他们的力量本来就弱,加上刘云的强大军队,极高的威信,所以他们的反对是微弱的。等这种制度推行下去,把寒门扶植起来,到时世家大族就没法反抗了。

      为了能够让科举制度往好的方向发展,为了古代中国能产生自己的科学,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全国各地开办学校,将知识传承下去,并培养起一个学派,这样更有利于传承。当然,饭得一口一口吃,办学校之事得慢慢来,现在连教师都缺少,所以目前只有刘云和一群“古代科学家”加上一堆炼丹的神棍组成的一个小班而已,不过以后会发展起来的。

      北方的汉国政权正准备平静地度过这个冬季的时候,辽东的慕容氏突然给他们来了一个“炸弹”,着实给了刘云一个“惊喜”。

      慕容皝致信东晋皇帝,说不再向东晋称臣,而是向刘云称臣,他自己仍然自称燕王,而尊称刘云为“大帝”。这下子,慕容皝让整个南方的【创建和谐家园】反应非常激烈,尤其东晋小朝廷更是气得七窍生烟。东晋一直自认是“正统”,而现在前燕“背叛”,将“反贼”刘云尊称为帝,刘云实在是大逆不道。但是,刘云兵力雄厚,东晋又不敢讨伐,只好隔着长江破口大骂。

      南方的文人则情绪复杂,他们有人要维护晋室的“正统”,有人认为刘云是汉室子孙,他才是真正的正统,毕竟人们多怀念强大的汉帝国时代,而对司马氏的弱晋不屑一顾,这些怀念汉室的人多是怀旧者,有人现实一些,认为刘云实力强大,拳头大者称王,所以即使他称帝也不为过,更希望他能一统中国,恢复中国的强大。不过,有人既希望刘云统一中国,又不希望他把北方那一套政治制度搬到南方来,这些人就是南方的世家大族。南方士族的根基极为深厚,晋元帝司马睿南逃建立东晋,依靠了北方南渡的士族代表人物——王导,王导则想尽办法笼络南方的士族,这才使司马睿站稳脚跟。南方士族实际上是东汉的大地主发展而来,经过三国时期吴国孙家为了在江东站稳脚跟,笼络这些大地主,后来受到九品中正制的影响,就成了南方士族,与南逃的北方士族有许多矛盾,爆发过许多次斗争。北方士族认为南方士族都是乡巴佬,南方士族则认为这些逃过来的北方人是流浪汉,总之谁也不服谁。世家大族控制了东晋的政治、经济,这些世家的子弟生下来就有官做,而且前途远大,不管有没有能力都能当大官。而且世家大族还隐匿人口(实际上不用隐匿了,所有人都知道),还有私兵,在他们的地盘上就是土皇帝。

      南方的世家大族危害很大,他们不仅因为剥削太重加剧了阶级矛盾,更因为各个世家大族不是同一条心,所以东晋的北伐一直不能成功。在历史上,祖逖的北伐是凭着一腔热血,靠着北方人民的支持取得重大战果的,但因为政治原因而被召回,祖逖没有任何根基,就成了政治的牺牲品。桓温的北伐,曾经是到达了长安,但因为惧怕其他世家夺了他的权力,所以退兵了,以后再也没有成功过。刘裕的北伐是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一次,但最后也是因为政治原因——称帝而退兵。假如所有世家大族都能同一条心,是完全可以搞出一支数十万人的部队,完全可以趁胡人争斗的时机北伐成功的,但事实上不可能,所以这就是世家大族的害处。

      刘云是肯定要灭了东晋的,到时候就要处理南方世家大族的关系。这些世家根深蒂固,处理起来非常麻烦,除非使用军事手段,但这样粗暴的处理方式会造成极大破坏,说不定会留下祸患。实际上,世家大族拥有政治资本,但北方势力南征之后,这些资本不复存在,问题就转变为其经济资本——人口与土地。首先,必须强令不许隐匿人口,这是必要的,也有许多人支持,在政府的强力命令下,不难办到。对土地则麻烦点,不能强夺,赎买也不行,因为他们都是地主阶级,不过,可以让一些世家北迁,回到北方,这样就削弱了他们一半的实力。事实上,南渡的世家大多都会回到北方,南方的世家也有一些希望离开南方的“蛮荒”之地。另外,组织开发新田,南方才三四百万人口,还有大量土地尚未开发,不过岭南的难以开发,暂不考虑,有江南和荆州的未开发土地就够了。新土地除了分给无地百姓之外,还可以让北方的中小地主南迁,或者让南方中小地主购买,这样就更加削弱原来世家的实力。不过,最为釜底抽薪的做法是将这些人的财富转移到新产业里去,在工商管理司的帮助下或许能做到,这样就能一劳永逸地“温和”消灭南方世家大族。

      这些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办成的,必须慢慢来,现在中国虚弱,需要静静发展。如果从一个玩家的角度出发,刘云自己拥有这么多资源,完全可以很快地做完主线任务,灭掉周边的胡人,统一中国,不用管中国到底发展得怎么样,然后回到时空城,迅速进行下一个任务。但是,刘云对祖国的感情让他不能这么做,因为这样只会让这个时空里的中国受到严重破坏,指不定哪天又有外敌入侵,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时间静静地流驶,转眼就到了第二年三月(341年),汉国的长江流域已经开始播种了,刘云又开始使用作弊**,大量生产粮食,然后卖掉。此时汉国的粮食储备非常充足,还卖了许多给东晋,换取金银,这些新生产的粮食大部分都被卖给系统,刘云因此得到许多资源。

      这几个月里,除了日常政务之外,刘云就是一心修炼,《世界操作系统》心法的第一层“凝神”,此时心神已经能延伸到二百多里,用来视察战场更加方便。

      另外,烟台和青岛的船舶司的中型舰只已经生产完毕,总共有30艘六桅宝船和50艘战船,另外,刘云又在后世的连云港这个位置建造了两个船舶司,如此一来四个船舶司继续开工造船,这次开始造60艘六桅宝船和100艘战船。这已经造好的军舰,刘云拿它们来当运输船用,自己开办一个官方的运输公司,双方都获利,并且能促进经济发展。这些船只总载货量达到三万吨,在古代已经很惊人了。另外,刘云已经培养出一批掌握宝船制造技术的工匠,现在有许多大家族也想合资造船,希望获得宝船的技术,刘云当然希望看到这一点,于是他让这些人出资,官方则入“技术股”,提供技术和工匠。海上运输的成本可比陆上运输低得多,在古代速度也要快得多,因为船只的行走不分日夜。刘云还特地透露了南洋的地理位置和拥有的资源,并且故意“流失”了一张地图,流落到一些大商人手中,然后这些人就两眼放光,开始考虑如何从中获利了。开发南洋,刘云用这种方法让富有的大地主和大商人自行组织人员去进行,以利益为驱动,总比用军队逼着百姓迁往南洋要好。此时的南洋还十分落后,落后的土著人根本无法抵挡强大的中国海军,所以这些地方是殖民者的天堂。

      目前南洋只是一块没到嘴的肥肉,现有的八十艘海船才是刘云的海上力量。有了这些船只,理论上可以直接从海上进攻东晋,从长江口进入,直接攻打建康(南京),不过,目前只有系统士兵才能当合适的水手和“海军陆战队”,招募的新军都是北军,全部是旱鸭子,就像当年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一样。所以,刘云特地抽调五万士兵到青岛,让系统士兵对他们进行水军训练。

      开春了,全国都开始繁忙的耕种,此时若是出兵,定然会影响农业生产,所以刘云还是按兵不动。最近,他查资料得知,在现在前凉控制的地区里,有一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儒将——谢艾,所以,刘云准备去一趟凉州,去招揽这个人才。历史上,谢艾是346年投笔从戎,抗击后赵军队,并取得胜利的,之前他任职主簿。现在谢艾应该才二十出头年纪,不知有没有出来做官。若是已经在前凉政府任职,那么就不好招揽了。

      **************************************************

      过渡章节,五胡乱华阶段快结束了,还有几章叙述如何统一和灭胡的,下一阶段是抗金。

      序幕 第二十五章 称帝

      诺书网 更新时间:2011-11-26 15:57:00 本章字数:5142

      不过,刘云若是想招揽谢艾,面临一个问题。nuoshu.com此时前凉占据了凉州,并且称霸西域,都城在姑臧,也就是旧时武威郡,而根据记载,谢艾是敦煌人,敦煌可在甘肃西部,比姑臧还要西得多,若去招揽,简直就是深入敌境。如果谢艾已经做官,那么肯定就在姑臧,因为史载谢艾统兵前是凉州司马张耽的行军主簿,这样就很难招揽了。如果没有做官,那么不知他在哪里,有很大可能是在家乡,这也是一个困难。

      “哎哎,真是麻烦。”刘云在长安的基地查阅了资料,叹气道,“算了,暂且不管他,或许攻下前凉之后就能轻易找到谢艾了。”

      此时,雍州刺史廖庆走了进来,道:“大王,这是雍州地区的经济情况,请您过目。”

      刘云转过身,结果报告,大略查看一下,便道:“嗯,看来长安附近地区的经济恢复得不错,你就如实上报中央吧,具体的事情让工商管理司的人去处理,我也不想管太多。”

      “是。”廖庆接过报告,转身便要离开,忽然刘云叫住他,道:“廖庆,我准备攻打前凉,你看怎么样?”

      廖庆微微笑道:“大王,这些事情您做决定便可,长安可以调出二十万部队,我看攻下前凉绰绰有余。”

      刘云摇头道:“我不是说这个,军事上没有任何问题,我是考虑政治上的影响。前凉毕竟是汉族政权,五胡肆虐时北方就只有这么一个政权硕果仅存,我若粗暴地武力消灭,似乎有点不妥,毕竟都是【创建和谐家园】。”

      廖庆正欲答话,忽然一个老人颤巍巍地走进来,一边道:“大王,不可呀,不可呀!”

      刘云不认得此人,廖庆介绍道:“这是雍州司马杜俨,年已七十,但仍然才思敏捷,处理政事如同行云流水般流畅,是刺史府的能吏。”

      “哦,原来是杜老先生,您刚才说什么不可?”

      刘云很自然地这样称呼杜俨,不料杜俨“扑通”一下跪下了,一把老骨头颤巍巍的,一个劲地请罪道:“微臣有罪!大王切莫称呼老朽‘先生’,更不可尊称,微臣虽老,但君臣有别,大王万万不可如此称呼,微臣担当不起啊!”

      “呃……”刘云这才意识到,他是习惯称呼“老先生”了,来到这里后他的手下都是青壮年,可以直呼,自然无妨,此时他随口说一个“老先生”,结果人家竟然直接跪地请罪了。“咳,杜爱卿请起,卿何罪之有?是本王疏忽了,下次我一定改……咳咳,唔,你刚才说什么不可?莫非我不能攻打凉国?西凉也是我中华之地,我要一统天下,难道还要留它不打?”

      杜俨这才惶恐地起身,道:“禀大王,不是大王不能攻打凉国,而是师出无名,况且那凉王张骏将凉州治理得井井有条,轻刑薄赋,颇有贤名,人称‘积贤君’。这张骏并无罪过,伐之惟恐不义啊!”

      刘云道:“那可不成,我要一统中国,怎能因为一个‘积贤君’的名声就不去讨伐?”

      杜俨道:“大王莫恼,微臣有一计,可使大王名正言顺地讨伐张骏。不仅是张骏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这天下任何一国,皆可讨伐,就连东晋小朝廷也不例外。”

      “哦?”刘云来兴趣了,不料杜俨突然下跪道:“请大王身登帝位,以继大汉之正统,莫说凉王张骏、巴蜀成汉、仇池,辽东鲜卑胡虏可以讨伐,就连那晋室,当初也是篡夺曹魏之帝位,而曹魏又是篡汉而立,此皆逆贼也,唯有大王乃高祖之后,名正言顺,方可做那九五之尊。如今中原一统,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归心,大王应尽速称帝,以慰民心啊!”

      刘云沉吟片刻,道:“唔,原来是称帝。确实,一旦称帝,就有许多理由去【创建和谐家园】家,好处多多。好吧,那我就尽快准备这事。不过,这事得先回朝廷商议,邺城离这里实在太远,真是太不方便了。但邺城不适合做国都,我认为最好定都长安……呃,这些都是细节,日后再说吧。”

      “大王英明!”老杜俨歌功颂德一番之后才退下。

      十多天后,刘云从长安回到邺城,刚刚走进政务院,便有一堆大臣挤了过来,见到刘云之后齐刷刷跪下。

      “你们……哼,你们到底想干什么?”刘云一看见这个架势,心里猜了个七八分,但不敢确定,便问道。

      跪着的官员面面相觑,最终王猛带头说道:“大王,近日臣夜观天象,发现邺城分野有一巨星,其大如斗,光芒万丈,代表晋室气运之帝星则暗淡不已;邺城西北升起黄气高达数十丈,冲霄而不绝……”

      “行了,行了!这套说辞,你们还是留着上街算命的时候再说吧,王猛,你有话就直说,不必拐弯抹角的!”刘云心中暗笑,什么“夜观天象”,还“帝星”、“黄气”,明明就是称帝的所谓“前兆”的那套说辞,话说每个开国皇帝都搞过这一套,专门愚弄无知者,这种东西,小说中见过多了,三国演义里刘备登基前谯周说的也是这一套。

      “呃……”王猛有些尴尬,此时只好直说:“大王,今北方大定,大王是汉室正统,当早登大位,以安民心,进而挥军扫平**,方才名正言顺。请陛下尽早登基。”

      “我靠,连‘陛下’都提前说出来了。”刘云笑道,“不就是想让我登基嘛,这个容易,你们说不就行了,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吗,还尽说些玄之又玄的事!”

      刘云这么快就答应了,众臣皆喜道:“陛下英明!”不过也有人认为答应得太快了,是不是应该“推辞再三”,但这话可不敢说出来。

      刘云道:“那么就跟上次一样,各种杂事就交给你们了,我只需穿件衣服做个样子,宣个誓,念些诏书就行了。”

      王猛一听,急忙劝道:“陛下不可!登基之事岂可草率?如今邺城宫殿未成,至少需要建筑宫殿,修筑祭坛,祭告天地,并且大赦天下,方可举行登基仪式。登基仪式更要慎重,龙袍之样式、年号、礼仪等等,十分繁杂,许多事情需要陛下亲为,岂可草率而行?”

      “我晕。”刘云道,“还要新建宫殿?我觉得基地就挺好……算了,既然你们反对,那就建吧。对了,既然要新建宫殿,我看这邺城作为首都也不太好,干脆就直接迁都吧,搬到长安去。至于年号,我看还是不要了,直接用大汉纪年,从高祖刘邦即位的那年算起……”

      刘云滔滔不绝地讲起他的计划,诸臣心中诧异,刘云竟然直呼高祖名讳,实在是……唉,不合常理(实际他们认为这是大逆不道),而且还没有年号,这真是太过新奇,一时难以接受,不过刘云的命令如此,他们也不得不执行。

      忽然,刘云想起长安时怎么突然有人劝他称帝,而回来之后更是一齐劝进,忽然他看向王猛,只见他眼神闪烁,不自然地避开刘云的目光。刘云佯怒道:“好啊,我说怎么这么奇怪,我去长安只不过想商量出兵之事,结果马上有人劝我称帝,回来之后你们又同时劝进,原来早有预谋,哼,你们这帮家伙!”

      “呃……臣等有罪!但陛下英明神武,登基乃是众望所归,还望陛下切莫推辞!”众臣连忙辩解道。

      “哼,不理你们了,竟敢欺瞒我!作为惩罚,迁都以及登基之事,全部交给你们处理!我只监督,不做事,你们就看着办吧!”刘云这便拂袖而出,自行修炼打发时间去了。

      于是,刘云迁都了,他自己倒是简单,反正长安也有基地,他只需增加一些设施即可,例如建造高级城墙,增设兵营和兵器局等等。宫殿建造的事情,他只雇佣万余工匠,剩下的让系统农民充当劳动力,顺便传授一些先进的建筑技术,比如钢筋混凝土、玻璃窗等等,还有一些工地上用的滑轮设施,暂时充当“人力起重机”了。当然,使用钢筋混凝土并非建成那种现代建筑,而是纯正的古代宫殿样式,只不过结构更坚固,并且增加一些额外元素(玻璃)而已。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刘云这一次并未使用系统建筑生产的材料,而是“官民合营”的水泥厂和官办的冶炼厂所生产,木材、石材、砂石之类的东西也是使用银子购买的,而且,刘云还顺道将长安城全部整修了一番,修成平整的水泥路,还有自来水系统,无数房屋、商店、娱乐设施都得整改,当然有一定补贴(补贴这种事情在长安引起轰动,头一次出现,搞得许多人都感恩戴德)。如此一来,催生了许多产业,商人们都活跃起来,不过,代价也是巨大的,百万两白银就这么花掉了,这可是建国以来税收的大半。现在由于人口少,而且因为休养生息的政策,税收比较低,所以现在国家比较穷。以前这个问题并不突出,因为可以用资源购买,而刘云资源有的是,现在刘云终于知道财政收入为什么这么重要了。

      由于迁都、整修长安城、修建宫殿等一系列麻烦事,从三月开始搞起,一直搞到十月才开始登基仪式,这其中成本巨大就不用说了,不过效果也很明显,就是整个长安焕然一新,漂亮、繁华得让人不敢相信,而长安附近地区也发展起来了,许多人迁入,百万人受益。这段时间,刘云都没有用兵,除了北方冉闵经常拿新兵出去跟鲜卑人作战练兵之外,在这个战乱时代,这样的和平时期是很少见的。

      至于登基仪式的麻烦,就不用说了,唯一让刘云感觉很好的地方,就是向万民宣读诏书。新宫殿修得有点像紫禁城,有个“**城楼”,另外还增加了一个“**广场”。这种形式的广场在古代确实有点新颖,旧时皇帝登基只是面向数百大臣,如果加上卫兵则多些人,如今修建了这个广场,皇帝直接在城楼上登基,面对的不仅仅是大臣,还有数十万百姓!面对数十万人的呼声,刘云宣读诏书的时候感觉到了一种个人崇拜的狂热,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想当皇帝,即使到了现代,仍有许多人要当【创建和谐家园】,就像金胖子这种类型。

      登基成功之后,系统奖励了100功勋,现在刘云拥有110功勋,1089万资源(刷出来的)。

      话说那两百余万胡人奴隶正在全国各处大修水泥路,由于老弱妇孺也被逼着修路,所以累死的不少,一年下来减员了八十多万,胡人对【创建和谐家园】,尤其是对刘云、冉闵,实在是恨得无以复加,虽然这些奴隶搞过好多次暴动,但全部都被血腥镇压,徒增死亡人数,督工抱怨说每次暴动都会死掉不少青壮,对工程影响很大,若是累死一些老弱倒不打紧,死掉青壮可就不好了。这些血腥暴力加上不人道的事情,刘云是硬着心肠不去管的,因为在这个时代,汉胡矛盾不可调和,只能你死我活。刘云抓这些奴隶,原本就不想让他们活着回去,那样只会增加复仇者,给自己制造麻烦,他用这些奴隶,不是为了让他们多活几年,而是要发挥其价值,不能简单杀掉算了。经过一年的暴动,剩下的一百多万胡人奴隶终于明白,面对这些全副武装的士兵,他们是不可能反抗成功的,而若是老实做苦力,至少还不会饿死,还能活下去。胡人奴隶中有男有女,有些就是全家当了奴隶,一年下来竟然有不少新生儿,但都被残忍杀死,因为【创建和谐家园】是不允许这些胡人的人口增长的,否则又是一个不稳定因素,这也是迫不得已,你不可能阻止所有人行那事,产生“结果”了也只能粗暴摧毁。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9 03: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