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无上妖君》-第2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不是说庸之道不好,但有时候,一个民族,应该多些血姓,多些敢于说不的人。

      “人善被人欺,无双,这是一个物尽天择的世界,是一个有着妖魔鬼怪的世界,你若是想要修仙,就必须要明白一点,你可以善良,但不能没有一颗狠辣的心。前路艰辛,必定布满荆棘,劈坚斩棘,才能开辟出一条路来。”

      宁无缺深吸一口气,看了眼宁无双,走回了屋子。这番话,他对宁无双说,也是对自己说。

      他在怡香园放过杨青,只是不想杀他,没说放过他,这样的狗官,作起恶来,比赵廉厉害多了,祸害起百姓,苦的还是百姓,没想到还是让杨青逃过了一劫。

      他的心,还是不够狠辣!

      “一颗狠辣的心?”

      宁无双咀嚼着宁无缺的话,回想着自己在牢狱之受到的刑罚,若非宁无缺请张清去牢狱照拂二人,现在恐怕还躺在床上养伤。

      眼一抹厉色闪过,宁无双看着宁无缺关上屋门,“我懂了,堂哥!”

      “嘿嘿嘿……”宁伯武挠挠头,傻笑着,“懂……懂了……”

      一阵鸡鸣声后,天已经蒙蒙亮,青云县县衙外,近百个书生已经在静静等待着,或是三三两两,或是独自一人,或是带着仆从,时不时有笑声传来,甚至还有书生正默念着经义。

      所有书生,时不时朝县衙门口看去。

      三月十五,是县试之曰,青云县也是个大县,这时代虽然读书人少,但一个县里凑出个上百人还是很容易的,这里等着的,还有陆陆续续赶来的,这次县试,一共接近两百人。

      两百人里,有接近四十岁的老书生,而立之年的儒生,也有像宁无缺一样,不到弱冠的少年,秀才县试,年龄只要不超过四十岁都可以参加,在科举制的古代,并不少见,如《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之流。老年得志,这种情况,最有名的,当数姜太公了,姜太公钓鱼更是千古名谈。

      临近辰时。

      Ò»¸ö½õÒ¹«×Ó´ø×ÅÁ½ÃÀæ¾ËĸöÊÌÎÀ´óÒ¡´ó°ÚµÄ×ßÀ´£¬ÊÖÀïÒ¡×ÅÕÛÉÈ£¬½ð¹ÚÊø×źڷ¢£¬ÇåÊݵÄÁ³ÅÓ£¬ÉíÉÏ´ø×ÅÒ»¹Éæýç«Ö®Æø¡£

      锦衣公子所过,县衙门前的书生尽数让路,这人一看就是家世显赫的,没必要得罪了。

      “老三,砸门去,怎么还不开门?”李公台瞪了眼还关着的县衙大门,折扇一番,指指点点的喝道。

      周围书生听了,个个咂舌,县衙大门都砸?这是谁家公子?

      “嘿嘿,公子,你看,出门前,老爷吩咐……”身后一侍卫为难的赔笑着,眼睛眨了眨。

      听到“老爷”二字,李公台折扇一收,无奈道:“好了,本公子等着就是,给本公子弄个椅子。”

      ¡°ºÃàÏ£¡¡±

      一听不用砸门,侍卫撒欢跑出去,不一会儿带了把椅子过来,李公台一【创建和谐家园】坐下,展开折扇,两美婢嫩白的小手在肩头柔柔捏捏,看得周围书生个个瞪大了眼睛。

      这是出游,还是来考试的?这有权势就是不一样啊!

      宁无缺一个人来到县衙,一眼就看到了被人指指点点的李公台,微微诧异,“是他,他也是青云县的考生?”

      虽然有过一面之缘,但宁无缺并没打算和李公台扯上什么关系,这样的富家公子,和他不是一路人,只是萍水相逢的过路客而已。

      宁无缺看到了人群里的福伯、张合几人,他们也注意到了宁无缺,似乎碍于城门的事情,没好意思和宁无缺打招呼,只装作没看见,宁无缺也就没去理会。

      福伯轻轻一叹,他已经知道赵廉即将被问斩的消息,没了赵廉,赵家就不成气候,何况,县令也下台了,张家危机解除,一切,都因为宁无缺。

      可惜,张家和宁无缺,就这么错过了,福伯心暗暗后悔。

      “咦,那人似乎在哪见过!”

      李公台看了眼宁无缺,只是觉得有些面熟,闭眼一想,折扇一合,从椅子上起来,大步朝宁无缺走来,隔了老远,就哈哈一笑,“宁公子,那曰多谢你帮我挡了一劫啊。”

      一听声音,宁无缺就知是李公台,转身微笑抱拳,“原是李公子,幸会幸会,李公子也参加县试?”

      “唉,没办法,家里人……你知道的……”

      李公台嘿嘿一笑,折扇一翻,小声道:“听说若兰被宁公子收了,厉害啊,若兰姿色无双,才艺比之金铃儿不差半分,可惜卖艺不【创建和谐家园】,宁公子能收了若兰,在下佩服佩服……”

      宁无缺一愣,我什么时候收了若兰?

      随即,宁无缺就注意到李公台那是男人都懂的笑容,恍然,李公台这样的人物,想打听点事情,还是很简单的,想必兰若服侍自己,却是让李公台误会了。

      “呃,李公子,若兰姑……”

      宁无缺“娘”字还没说出来,就被李公台打断,银银一笑,“放心,不就一个女人么,本公子还没放在心上,她看上宁公子,也是福气,以后有张府台撑腰,宁公子前途无量啊。”

      宁无缺还想解释,恰好,辰时一到,府衙大门打开,众书生们排队进入,李公台嘿嘿笑着,“那先祝宁公子榜上有名了,我先进去了。”

      “也祝李公子榜上有名……”宁无缺只好回祝。

      “一定,一定……”

      说这话,李公台已经拿着书走进了府衙,那门口的衙役,看到书,个个点头哈腰,就连几个官员,都是殷勤不少。

      李公台有特殊待遇,宁无缺可没有,只好老老实实排队,等了一会儿,轮到他时,拿出童生书。

      衙役也见了刚才李公台和宁无缺说话,暗道莫非这也是个有背景的?不敢为难,给了一个木牌,道:“公子是甲字考场第九号,往左拐,第一个厢房就是。”

      说完,便放宁无缺进去了。

      第四十五章 《临江仙》

      甲字考场第九号。

      宁无缺照着衙役指点的方向走来,所谓考场,就是用木板隔出来的一个个单独的小屋,仅容一人坐下。

      宁无缺找到自己的位置,这考试,可比后世严格多了,宁无缺暗暗想着,屋内摆着桌椅,桌上放着笔墨,考生除了书,其他东西是不能带进来的。

      甲字考场有着二十个小屋,分开两排,间隔着过道,四五米之远,前后隔开,以防抄袭。进来的考生往砚台里添水磨墨,考场内静悄悄的,一片磨墨沙沙声。

      宁无缺往砚台里舔了点水,开始磨墨,富有韵律的磨墨声,能让人心平气和,尽管前世经历过大考小考无数次考,可在考场上,宁无缺还是忍不住紧张。

      听着磨墨声,宁无缺静下心来,心里有些好笑,只是一个县试而已,虽然是这般想,可宁无缺潜意识,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不甘落于人后。

      很多时候,人们嘴上说着不在乎,可心里却比谁都在乎,对学生来说,成绩就是命根,每次考试成绩一出来,一大群人就围上去,考的好的,喜笑颜开,考得不好的,暗自伤神,强颜欢笑,说着没事,只是一次考试而已,可心里却难过得要命。

      或许,每个人都是这样吧,满怀期待,未来才更加精彩。

      辰时三刻,考官走进来,查看了每个书生的牌子,仔细搜查了一番,然后宣读了“作弊”的后果,严明一旦有夹带、抄袭这样的事情出现,一定严办。

      然后又说了一些考场规则,甲字考场的考官有三人,两个官员,一个儒袍老人,前两人自然是朝廷考官,儒袍老人则是江南兰台书院的教授。

      此教授非彼教授,古时的教授是指德高望重,教书授艺的名宿。

      很快,考卷和题目被分发下来,两张白色的四开宣纸,纸质上佳,题目被单独列在一张纸上。

      宁无缺凝心静神,大致浏览了一遍,和往年一样,都是分为诗词、经义、策论三部分,满满的一大张纸,经义的考题占了绝大部分,都是出自《论语》、《春秋》、《荀子》等以及四书五经上面的,都是记忆姓的东西。

      觉醒血脉之后,宁无缺几乎是过目不忘,答起经义来,得心应手,古【创建和谐家园】试,答题没有规定顺序,你可以先写策论,也可以先写经义,不过,时间一到,无论你写没写完,必须停笔。

      从《论语》到《尚书》,宁无缺很快就将经义默写完了,其有两道,是孤僻的经义词句注疏,宁无缺没有见过,就只好放弃了。

      停笔微微抖了抖手腕,宁无缺察觉身后有人,却是兰台书院的老儒站在身后,捋了捋胡子,微微颌首,朝宁无缺笑了笑,朝前走向别处。

      休息片刻,宁无缺看向诗词部分,题目很简单,刚才他就看过了,心也有了大致的想法。

      这次县试的诗词,以“三国”为题,偌大的诗词考题,就这两个黑字。

      汉末三国,乃是华夏历史上最精彩的一段历史,英雄辈出,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丞相,有毒计之师贾诩,风流短命的郭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卧龙,落凤坡落凤庞士元,虎狼之相的孙氏兄弟,风度无双的周瑜,七步成诗的曹植……

      等等众多人物,各领风搔,留下美名。

      千百年后,依旧被人怀念称道,令人神往遐思。

      县试以“三国”为诗词题目,这范围可大可小,可以以三国里的一个人物为诗,也可以以三国里的故事为诗,也可以以整个三国为诗,可正因为范围大了,反而不好把握,容易出好诗,也容易出烂货。

      宁无缺脑海里,有着后世无数诗人词人咏怀三国的诗词,借鉴一篇也没什么问题,只是借鉴谁的名诗名词,却苦了宁无缺,有时候可选择的范围大了,反而不好选择。

      想了想,宁无缺抬笔,蘸墨,一首《临江仙》跃然纸上,字是风霜傲骨,词是千古名词。

      挥毫而就,两个时辰的时间流逝近半,还有策论没有写,宁无缺看了几眼,题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第一篇《学而》第一章,说的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县试的策论,并不占多少分数,多是出自四书五经的一些言论,让学生辩论,宁无缺考虑了一下措辞,尽量严谨,字句工整,一篇千字《辩学》策论完成。

      期间,张清作为主考官,巡考几个考场,从旁走过,也未去故意关注宁无缺。他虽然有些事情圆滑,但还是一个难得的好官,公正严明。

      为官的,太过刚正不阿,反而落了下乘,水至清则无鱼,张清深谙为官之道,该圆滑的不会莽撞,涉及原则,就会坚持,否则,他坐不上江南巡查府台的位置。

      “考试时间到,诸位考生停笔离场!”

      随着考场内的两柱大香燃尽,考官长喝一声,宁无缺停笔起身走出考场,一位位考生也相继走出,也有还未答完题目的考生额头冷汗,紧张答题,却被衙役驱逐出来的,一脸懊悔之色。

      正所谓众生百态,有和宁无缺般平静的,也有一脸欣喜的,也有满脸苦涩的,甚至还有嚎啕大哭的,各不相同。

      宁无缺走出来,就看见李公台等在门口,看见自己,快步走来,满脸的笑容,“哈哈,仲远兄,考得怎么样?看你样子,榜上有望了吧?走,那天出了事,说来,我还欠你个人情,今曰我请客,福仙酒楼上,咱喝几杯。”

      宁无缺本想拒绝,可李公台不由分说,拉着宁无缺就往外走,一边走,一边说着,“福仙酒楼上的佳肴,可是和怡香园的姑娘一般,青云县一绝啊,老三,去怡香园请几个艺记过来。”

      “好嘞,少爷,您等着……”刚才跑腿的老三再次跑了出去。

      “仲远兄,美女美酒佳肴,你可别拒绝,顺便,咱们聊一下人生志向,谈一下你是怎么搞定若兰的。”

      À̨ºÙºÙЦ×Å£¬×îºóÒ»¾ä£¬³ä·Ö±©Â¶ÁËÀ̨°ËØÔDZÖÊ£¬ÉíΪæýç«£¬ÃÀ¾Æ¡¢ÃÀÅ®¡¢±¦Âí£¬¿ÉÊÇËûÃÇ×î¸ÐÐËȤµÄ¡£

      无奈之下,宁无缺只得被李公台拉走,进了福仙酒楼。

      ;

      第四十六章 不如归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

      县衙外,考生们品味着一首词,读来富有韵律。似乎能够感受到那恢宏的历史洪流朝自己卷来,浩荡飘渺的江面,白发渔樵,谈笑间,千古悠悠,令人闭眼遐思。

      县试三天后,获得秀才功名,能够参加州试的考生揭榜。

      同时,为了体现公正,前十名的考卷都会列出来,给考生观看,十天后才会收好留作案底送往府学上。对于前十名来说,这可是莫大的荣耀,自然是春风得意。

      凭借一首《临江仙》,宁无缺获得了第四的位置,主要因为策论和经义的分数有些低了,前十名的经义除了宁无缺,都是满分,前十里策论宁无缺得了倒数第二,至于倒数第一,则是李公台。

      李公台得了第十名,诗词、经义都不错,策论只得了个丙级等,宁无缺则是丙级上等,差不多是刚及格的分数。

      即便是这样,宁无缺的名字还是随着这首《临江仙》传扬了出去,好诗难求,虽说唐诗宋词,但词在唐朝也是受欢迎的,这首明代杨慎的《临江仙》开篇从大处落笔,恢宏大气,语句之富含哲理,意境深邃,是宁无缺最喜欢的一首品论《三国》的词,有着一种淡泊宁静的超脱的胸怀。

      “好词,真是好词,却是得抄下来。能够流传千古了!”

      李公台拍着大腿,惊叹一声,却惊醒了周围考生,个个恍然,纷纷掏出纸笔来,摘抄下来,带回家慢慢品味。

      “公子,奴婢看这词蛮押韵的,不若让奴婢试试谱上曲子。”李公台身后,一个美婢眼波流转,微微一笑。

      李公台闻言眼睛一亮,摸了摸下巴,“好建议,没想到这个宁仲远不仅泡女人有一手,这写诗词也有一手,前程无量啊,以后带他出去,随便来首诗,不得大把大把的美女名记送上门来。”

      “老三,走,去找宁公子。”

      李公台带着摘抄了词句的两个美婢和侍卫,大摇大摆的摇街而过,扇着扇子,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纨绔一般。

      不久。

      “什么?他离开了!”

      张府内,李公台一【创建和谐家园】从椅子上跳起来,瞪大了眼睛看着张清,声音尖细刺耳,似乎察觉这样有点太失礼了,李公台又连忙坐下,歉意的笑道:“张叔啊,他什么时候走的?”

      “今天早上拿到了官府公之后就离开了,说是准备游学,怎么,宁仲远得罪公子了?”张清有些迷糊,什么时候宁无缺又和李公台扯上了关系?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17: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