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新明史》-第3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么,朕问你,是谁在京城外打败了入侵的蒙古大军?是谁收复了边关失地?又是谁让朕登基称帝?当年,朕本不想登基,还不是你等人推朕上位?难道,这也是你们背叛的理由?如果朕为大明国贼,那你们也是帮凶!”

      ¡¡¡¡ÕÅéüһ㶣¬µ±³õ£¬Ëûȷʵ¼ÓÈëÁËÍÆ¾ÙÖìÆîîڵǻùµÄÐж¯¡£

        “你等不满朕重用于谦,不满朕推广新政,不满朕改革旧制。那么,在成祖皇帝之后,除朕之外,还有谁人有能力北征蒙古,且在朕的一年治理之下,我大明百姓是过得更坏,还是过得更好?在这一年中,我大明是更为强大,还是更为弱小?如果朕是国贼,那朕会冒险率军北伐,征讨敌寇,扬我大明国威吗?你等不思助朕北伐,反思叛乱,毁我大明根基,谁是国贼,谁来奸臣?”

        一番数落下来,张辄也无言已对,朱祁钰治理大明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各地叛乱确实好了很多,而且百姓对朱祁钰也很是爱戴,不然他们这次叛乱就不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反对,只能在京城起兵,而其他各地的响应几乎没有了!

        “朕说过,绝不饶你,现在你还有什么要求!”

        张辄怒目而视,他全家上下都死光了,他还能有什么要求?

        “其实,你张家还有人没有死,不过朕不会为难他们,也算是给你张家留下一点香火吧!”朱祁钰闭上了眼睛,摇了摇头,让侍卫押起了张辄,在侍卫把张辄押出去之前,朱祁钰又说道,“张辄,想好怎么去对你兄长交代吧!”

        处理了张辄之后,朱祁钰也长出了口气。他其实并不想杀张辄,这个时代敢造反的人都有点本事,而这张辄在战场上的表现也算不错,算是个人才。不过,他却不得不杀张辄。张辄作为叛乱贼首之一,如果不杀他,怎么服众?

        接下来的几天,石亨一直没有率军离开京城,他手里也没有足够的军队了。而朱祁钰也因为弹药匮乏,无法立即进攻京城。战争进入了僵持阶段。不过,双方都没有闲着。

        朱祁钰派出陈懋,让他率领骑兵迅速扫荡周围附近的各个据点与城池,同时命于谦总管后勤,筹备军火,同时组建更多的军队,特别是骑兵。另外,丁用,柴汇等人则集中力量生产军火。柴汇等人在知道朱祁钰缺少骑兵之后,也想办法从外地搞了一批战马过来,让朱祁钰有本钱在组织一支五万人的骑兵部队!

        城内,石亨也只能看着陈懋扫荡京城外围地区。虽然朱祁钰还没有办法立即进攻京城,不过此时石亨手里连一支骑兵都没有了,而那些步卒是无法对付陈懋率领的骑兵的。石亨只能忍耐,同时加快征召新的部队,加强训练。不过,对石亨来说,最严重的还是粮食!通州落入了朱祁钰手里的时候,京城储备的粮食最多只够一月的需要,如果不能打开粮道的话,一月之后,京城将不战自败。而现在,朱祁钰已经控制了京城周围地区。要获得外面的粮草,谈何容易!

        柴汇那些在京城的探子也很快把情况说了出来,这下,朱祁钰反而不急了。只要等到京城内的粮食用完,那他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京城!

      ¡¡¡¡Ò»¸öÔÂÖ®ÄÚ£¬³Âí®×÷ΪÖìÆîîÚµÄǰ·æ´ó½«£¬ºáɨ¾©³ÇÖÜΧµØÇø¡£ÎäÇ壬¶«°²£¬äÃÖÝ£¬·¿É½£¬Õò±ß£¬»³ÈᣬӪÖÝ£¬Æ½¹È£¬ÓñÌ±¦ÛæµÈµØ£¬²»ÊDZ»³Âí®¹¥ÆÆ£¬¾ÍÊÇÊØ½«Ö÷¶¯³ö³ÇÄɽµ¡£¶øÖìÆîîÚÒ²ÈÃÓÚÇ«ÁÙʱ°²ÅÅÁËһЩÈËǰȥ½Ó¹ÜÕâЩµØ·½£¬»Ö¸´Á˶Ը÷µØµÄͳÖΡ£²»¹ý£¬ÔÚ¹¥Õ¼¾©³Ç֮ǰ£¬ÖìÆîîÚ»¹ÎÞ·¨ÒԻʵÛÉí·ÝÕÙ¸æÌìÏ£¬±Ï¾¹Ìì×ӵĴóÓ¡ÔÚÖìÆîÕòµÄÊÖÀ¼´Ê¹È«Ìì϶¼ÖªµÀ£¬Õⳡ»Êλ֮Õù£¬ÖìÆîîÚÊÇʤ¶¨ÁË£¬²»¹ý»ÊµÛÒª°ìÊ£¬Ò²µÃÓиöÕýʽÎļþ°¡£¬Ã»ÓÐÄõ½Óñçô£¬ÖìÆîîÚ¾ÍÎÞ·¨Ï´ïÕýʽµÄÚ¯ÊéÁË£¡

        这一个月下来,朱祁钰也筹足了本钱。柴汇等人在一个月之内,组织起数千工匠,赶功制造出了数千万发子弹,数十万发炮弹,另外还制造了两万余把新式火枪,让朱祁钰能够再补充两万火枪兵!

      ¡¡¡¡³ý´ËÖ®Í⣬²ñ»ãµÈ´óÉÌÈË£¬»¹Í¨¹ýÐû¸®£¬´óͬµÈ·½Ïò£¬¸ãÀ´ÁËÈýÍò¶àÆ¥Õ½Âí£¬Ë͵½ÁËÖìÆîîÚµÄÊÖÀÈÃÖìÆîîÚÄܹ»ÔÙÎä×°£¬ÑµÁ·ÈýÍò¶àÆï±ø£¬¼ÓÉϳÂí®ÄDZߵÄÒ»ÍòÓàÆï±ø£¬´ÕÆëÁËÎåÍòÆï±ø£¬¼ÓÇ¿Á˳Âí®µÄʵÁ¦£¡¶ø³Âí®Ò²Ã»ÓÐÈÃÖìÆîîÚʧÍû£¬Ôڵõ½Ö§Ô®Ö®ºó£¬Ëû¼¸ÌìÖ®ÄÚ¾ÍÂʾü´òµ½Á˾©³ÇÄÏÃæµÄºÓ¼ä£¬Îª¾©³Ç½¨Á¢ÆðÁ˸ü¿í¹ãµÄ·ÀÓùÆÁÕÏ£¡

        于谦也没有闲着,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新兵训练,组建临时朝廷。原本于谦计划重组朝廷,不过朱祁钰并没有答应,只是让于谦组建了一个临时朝廷,好施发政令,作为临时的设置,这个小朝廷并没有多高的地位!另外,大部分人员都是朱祁钰从帝国公立大学里挑选出来的,作为于谦的副手。这一方面可以减轻于谦身上的压力,另外,还能让这些年轻人学习到治国家的方法,为今后朱祁钰改组朝政打下了基础!

        于谦忙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派遣皇使前往各地,去稳住各地番王,让他们认清局势。显然,番王的威胁并不小。在此之前,各地番王都按兵部队,自然是要等朱祁钰与朱祁镇两兄弟之间决出个高下来,他们才见机行事!对各地番王来说,最好的结果莫非是朱祁钰与朱祁镇两败俱伤,然后他们好从中渔利,说不定,某个势力强大的番王做了皇帝,也不算怪事吧!因此,稳住各地番王,对平定叛乱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刚刚平息了京城的叛乱,各地番王又来作乱,那朱祁钰还有时间去实现他的宏图大志吗?

        除了柴汇这些商人,以及于谦忙得不可开交之外,还有一人也忙了整整一个月。这人就是丁用!朱祁钰此时已经认识到,旧的政治体制已经无法让他满意了,而且随着商人势力的膨胀,必须要有一套更好的办法来管理国家!而他此时让丁用去调查大明各地的资源,掌握大明的生产力,正是为此!只有掌握了大明的具体实力,朱祁钰才能决定到底采取何种政策来适应他的新政。而且,在朱祁钰的想法中,丁用是个很重要的人才,在他准备组建的新朝廷之中,丁用更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趁此机会,让丁用掌握各地商人的情况,并且让丁用了解大明的具体情况,也算是热身活动吧!

        这一个月,对朱祁钰手下的将士来说则轻松了很多,除了训练之外,他们要做的事情都不是很多,不过,所有将士心里都清楚,最后一战即将到来,而他们将再次为自己所敬爱的皇帝冲锋陷阵!

        平静的日子也基本上到头了,当京城出现粮食危机的时候,朱祁钰就行动了起来。现在,他手里已经有近四十万军队,虽然石亨也在这一个月之内组织起了三十万左右的守军,不过对朱祁钰来说,他一点都不在乎这三十万乌合之众!对朱祁钰来说,此时最重要的是用尽量少的伤亡与破坏来攻占京城,平定叛乱!不过,朱祁钰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了,一个人的突然到来,彻底的打乱了朱祁钰的计划!

        “陛下,此事非同小可,陛下三思!”

        见到于谦那副愁苦的样子,朱祁钰也皱起了眉毛。“于大人,你确定收到的消息没假吗?”

        “陛下,这乃千真万确之事,绝对无假!”

      ¡¡¡¡ÖìÆîîÚÂýÂýµÄµãÁËÏÂÍ·¡£¡°°Ñ³Âí®µÈÈ˶¼ÕлØÀ´£¬¿´À´£¬ÔÚ½ø¹¥¾©³Ç֮ǰ£¬ÎÒÃǵÃÏë°ì·¨ÏȽâ¾öµôÕâ¸öÍþв£¡¡±

      第三十四节 王骥勤王

        陈懋等人听于谦讲完,顿时也都愣住了,这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绝不好对付,如果处理不好,甚至将前功尽弃,到时候,他们非但打不下京城,平不了叛乱,说不定还会被乱党翻本!

        “陛下,王骥绝非好对付之人!”陈懋沉默了半天,还是开口了,“这次叛乱,王骥虽然不是首贼,不过却倒向了叛党。王骥虽非武将,却领兵多年,当年平定南方苗人叛乱,王骥的功劳最大,也正是他,才平定了苗人叛乱!另外,王骥戍守边关多年,其指挥骑兵作战的能力非常强。这次,王骥勤王回京,事非小可,我们必须要谨慎应付!”

        于谦看了朱祁钰一眼,说道:“陛下,叛党做乱之后,就命王骥南下搜罗军队。虽然王骥回京的时间晚了一点,不过此时也正好赶上最后一战!王骥用兵绝不在我等之下,如果让他抓住机会,能够解京城之围,再加上石亨,我们要对付这两人,就更加困难了!”

        朱祁钰慢慢的点了点头。“于大人,你的意思是,必须要将王骥挡在京城之外?”

        “对!陛下,就算暂且撤出对京城的包围,也要将王骥大军挡在南面!”

        朱祁钰长出了一口气,他考虑得其实比于谦,陈懋两人都要多得多。打了这么多次仗,朱祁钰在战术方面的能力早已经超过了这两人,且他一直擅长战场指挥,对战场的局势判断也更为准确,这次王骥勤王回京,有那么容易对付吗?而且,京城还有个石亨,如果不小心对付,石亨手里的那三十万乌合之众也将构成致命威胁!

        “陛下……”

        朱祁钰压了压手,止住了众人,说道:“各位,你们都认为我们应该先南下对付王骥,然后再回师攻打京城?那么,朕问大家一句,如果此时石亨率军出战,那该如何应付?”

        众人立即为难了起来,石亨的才能绝不在王骥之下,再加上他手上的三十万军队,这绝对是个不小的威胁!

        “如果我们此时南下,最多在河间附近挡住王骥大军。而石亨已经知道王骥勤王回京,他如率兵出城,谁人能挡?”

        “陛下,末将愿率五万骑兵,在京城挡住石亨!”

        朱祁钰看了陈懋一眼,然后笑了起来。“陈懋,朕知你心中不服,总想找个机会战胜石亨。当然,朕能理解你的想法,而且也会给你这个机会。不过,这一战,关系到大明的江山社稷,关系到各位的身家性命。陈懋,你有信心,一定能挡住石亨吗?”

        “这……”陈懋还真没有完全的把握。

        “而且,石亨不一定会找你陈懋对阵。趁我们大军南下之时,石亨不知道先稳固周围地区,夺取通州,解决饥荒的问题,然后再图长远之计吗?如果我是石亨,必然会趁大军南下之时,出兵通州,先把粮食抢过来,到时候就轮到我们闹饥荒了,那今后我们还怎么攻打京城?就算是败了王骥,石亨也有足够的本钱在京城守上个一两年,大明经得起这一两年的战乱吗?”

        众人都低下了头,显然朱祁钰的话是有道理的,现在的重点仍然是在京城,而不是从南面率军杀来的王骥!

        “不过,在朕看来,王骥的到来,并非什么坏事!”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连于谦都有点不明白朱祁钰这句话的意思了。

        “你们想想,如果王骥不来,那么石亨会怎么办?”

        “这……”陈懋思考了一阵,说道,“他必然死守京城,最后跟我们拼个鱼死网破!”

        “对,最后,就算我们能够打下京城,那遭殃的还是京城百姓!现在京城已经缺粮了,如果石亨坚持一个月,不知道京城要饿死多少百姓。到最后,就算我们取得了胜利,这笔帐,仍然将算在朕的身上啊,是朕逼死了这些百姓!另外,如果我们强行攻城,京城坚固,并非保安,顺义,通州这些城池,这必然是场恶仗。打到最后,我们也将损失惨重,而得利的是谁?那将是各地番王,只要朕手上的兵力一弱,各地番王不会对皇位眼红吗?到时候,恐怕我们刚平定了京城叛乱,番王叛乱的战火又将燃起来了!”

        “陛下,你的意思是,引石亨率军出城,消灭叛党固守京城的本钱,然后再进攻京城?”于谦这时候有点明白了,心里也不得不佩服朱祁钰的胆魄以及目光!

        “对,王骥到来,正是让石亨出城的最好机会!”朱祁钰走到了沙盘前,“现在,王骥大军还在河南境内,不几日就将到达河间地区。如果我们率军南下,石亨必然出城,进攻通州,夺取那里的粮食!这就是朕为石亨准备的诱饵,石亨要想守住京城,粮食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大军半路折回,或者干脆不南下,那么就可以集中兵力在通州附近,更石亨打一场大会战。到时候,只要消灭了石亨,还愁京城不破吗?”

        “但是……”于谦皱了下眉毛,“如果王骥进入京城,那我们的麻烦照样不小!”

        “对,所以我们还得挡住王骥,不过,朕不想费一兵一卒去对付王骥!”

      ¡¡¡¡¼¸ÈËһ㶣¬¶¼Ã»ÓÐÃ÷°×ÖìÆîîÚÔõô²ÅÄÜ×öµ½ÕâÒ»µã¡£

        “于谦,你以前跟朕说过,这王骥的官瘾很大,是不是?”

        “这……”于谦皱了下眉毛,然后点了点头,“王骥别无他好,就是爱官如命。当年,王振把他从兵部尚书的位置上给贬了下来,王骥非但不罢官回乡养老,反而为朝廷征战四方,为的也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官复原职。听说,这次叛党为了收买王骥,不但让他当了兵部尚书,而且还加授太师,正一品。不然,王骥也不可能为叛党卖命了!”

        “在朕看来,这并不是个难题。而王骥能够征战四方,且从未吃过败仗,这已经说明了他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应该能够认清当前局势吧!”

        “陛下,你的意思是……”于谦皱起了眉毛,他已经摸到了朱祁钰的意图。

        “于谦,朕需要一个说客。当初你也算是王骥手下,你对他应该相当了解吧?如果王骥肯弃暗投明,朕不但给他太师,正一品,而且还加封护国大将军,靖国公!到时候,让他王家光宗耀祖,也满足了他的官欲!”

        “陛下,这似乎还不够。不过,只要能说服王骥,臣这个兵部尚书的位置也可以让给他!”

        朱祁钰皱了下眉毛,然后笑了起来。“于谦,朕没有看错你。如果王骥非要这兵部尚书不可,你大可以给他,你就先委屈一下,任兵部侍郎,代兵部尚书职。不过,朕保证,平定叛乱之后,以往的那些什么尚书侍郎,全都成为摆设,朕的新朝不需要这些官职了!”

        “陛下厚爱,于谦万死不辞!”于谦立即谢恩,他也早察觉到了朱祁钰要改制的意图,而平定叛乱之后,将是改制的最好时机。现在把兵部尚书一职给了王骥,今后也只是个虚名而已,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好了,于谦,朕这次就让你去说服王骥,相信他也是个聪明人,知道此时的局面。当然,如果王骥不肯弃暗投明的话,那么等朕对付了叛党之后,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他!”

        “微臣绝不辱陛下厚望!”

        又聊了一番细节情况之后,朱祁钰把话题带入了作战部署中来。如果王骥肯投靠过来的话,那么就必须要想个完全之策将石亨引到通州来,同时还要将数十万军队埋伏于通州附近,且不能引起石亨的怀疑,为消灭石亨做好准备!

        这个计划基本上是朱祁钰一个人想出来的。要迷惑石亨并不难,毕竟现在朱祁钰控制了战场上的局势,摆出一副南下抵挡王骥的样子出来就行了。而将大军埋伏在通州周围也并不难,毕竟通州在大运河的最北端,周围地形复杂,比较适合埋伏部队。可问题是,必须要石亨相信朱祁钰已经率军南下,那就有点麻烦了!

        商量了一阵,所有人都认为,必须要找一个让石亨信任的人去把这件事情告诉石亨,可这个人并不好选。最后,实在想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众人也只有暂时作罢,等明日一早再做商议!

        当天晚上,朱祁钰就让于谦先去了河间,在那等着王骥到来。而于谦也很是大胆,只带了两名随从。而这两人都是王骥的老部下了,在兵部当了十多年的官,与王骥关系都还不错!而当时,河间的守军不过万余人,王骥却有二十多万部队。可见,于谦不仅心细,而且胆但,敢孤身前往河间,阻挡王骥大军,一般人,恐怕想着就双腿发软了!

        朱祁钰这边也立即安排部队调动的事情,可要想让石亨相信他已经率军南下,这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到最后,陈懋想了个好办法出来,将这个重任“交”到了在通州北面被俘的那些叛军将领的身上,只要制造一起事件,就足以达到这个目的了!

      第三十五节 只身赴会

        河间府属于北直隶,在顺天府南面,保定府与真顶府东面,河间即为其首府所在地,这也是京城南面的一座大城,也是京城的南大门。

        于谦在到达河间的时候,城内的数千守军已经做好了抵抗王骥大军的准备,不过,于谦并没有想过要在这里与王骥打上一场,他自己也很清楚,如果兵力相当的话,也许还能挡住王骥,现在兵力差距这么大,那根本就不用打了,他没有一丝获胜的希望。唯一的办法就是“说服”王骥,让他弃暗投明!

        于谦当然不是笨蛋,要说服王骥并不容易,毕竟王骥几朝为官,已经是个官精了,对朝廷局势非常清楚,更知道,他所率领的军队对朱祁镇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投靠朱祁钰,也最多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因此,如果他帮助朱祁镇获得胜利的话,那么将得到更多的好处!这一点,决定了王骥的立场,那么,要想让王骥转移阵线,那仅仅依靠嘴上功夫是不行的,还要让王骥认识到一点,即朱祁镇已经失败,朱祁钰已经掌握了大局,他如果继续帮助朱祁镇的话,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一路上,于谦都在考虑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到河间后,他立即就展开了行动。首先,于谦找了一个相貌与朱祁钰相似的年轻军士,让他穿上了黄金甲,留在城楼上,一个能够让远处的人看得见的地方。随后,于谦命人赶制了大量的旌旗,特别是朱祁钰的帅旗。然后,他让所有城内的军卒都到了城楼上,并且每人准备了一根“烧火棍”。最后,他组织了一部分城内百姓,让他们牵着耕种天地用的牛马在城内四处走动,以腾起漫天烟尘!这样一来,从远处看去,仿佛城内有数十万守军,且把守城楼的都是火枪兵,城内还有不少的骑兵呢!

        安排好这一切之后,于谦禁止任何人离开河间,所有人只能进,不能出。没过两日,王骥的大军就到了城外。王骥这人本来就小心谨慎,一看到河间城上的架势,心里也是一惊,立即命部队停止前进,就在城外按营扎寨。而这边,于谦也早就做好了准备,带上他的两个随从官员,策马朝王骥大军走去。

        “王大人,多日不见,小生有礼了!”虽然于谦也是朝廷大员,不过在王骥面前,他确实是晚辈。当年,于谦刚调入兵部的时候,王骥就是兵部尚书了。

        “于大人,多礼了,不知于大人此时来我军中,有何贵干呢?”

        于谦微微一笑,说道:“王大人,皇上要我专程来找你谈一谈,有适合说话的地方吗?”

        王骥眼珠子一转,说道:“请到我中军大营吧!”

        两人到了中军大营之后,王骥也只留下了两名副将,然后将其他人等都支了出去。

        “于大人,这两位是王某的心腹爱将,有什么话完全可以当着他们的面说!”王骥首先表明了态度,接着看了一眼于谦身后的两名随从,“这两位大人也都是兵部的官员吧?”

        “对,王大人好记心,他们都是于某的部下!”

        于谦的话还没有说完,王骥就抬了下手,打住了他的话。“于大人,今日你前来,莫非是来做说客的?”

        于谦立即笑了起来。“王大人,于某并不是来做说客的。小生久仰王大人威名,只是当局者迷,这次,小生前来,只是为王大人的前程考虑!”

        “前程?”

        “对,正是王大人的前程!”于谦说得不慌不急,“正统元年,于某调入京城,当时王大人是兵部尚书吧?后来奸臣王振当道,王大人被夺去了兵部尚书一职吧?虽然,后来英宗再次启用王大人,前去镇守北部边关,后来又被派往平定苗人叛乱。按理说,以王大人的功绩,加封太师也不算为过吧?可英宗轻信小人谗言,王大人不但没有得到封赏,反而被贬为地方官,这一过,就是好几年!如非陛下登基,王大人能有机会入京吗?”

        王骥笑了笑,说道:“那于大人的意思是,新皇对我王某是恩重有加了?”

        “于某并非这个意思,王大人也是聪明人。现在局势已定,乱党气数已尽。皇上勒兵三十万,已经到了河间。这次皇上派于某前来,正是爱惜人才。王大人为我大明栋梁之才,如能顺应时事,必受重用!”

        王骥闭上了眼睛,过了一会才说道:“于大人,你所谓的适时又是什么呢?”

        “王大人,你为官多年,想必比于某要清楚得多。这次叛党做乱,绝非偶然。当初,如非皇上,恐怕我大明气数已尽了吧?皇上登基以来励精图治,不忘国耻。而乱党则趁皇上亲率大军北伐之时,作乱,这是不是毁我大明根基之举呢?王大人这么多年来,戍守边关,深知北方蒙古之害,如有可能,你我当提兵百万,荡平大漠!现在,叛党气数已尽,仅能苟延残喘,如王大人回心转意,助皇上一臂之力,皇上绝不亏待!”说着,于谦把早已经准备好的一份圣旨拿了出来,“王大人,这是皇上赐予你的。你为大明屡立战功,平定霍乱,皇上并没有忘记你的功劳,虽然是晚了一点,不过作为大明臣子,我等岂有他望?”

        王骥皱了下眉毛,他接过了圣旨看了一会,就放在了一边。

        “小的不才,这次特请皇上恩准,如若王大人肯率兵勤王,小的愿把这兵部尚书一职让予王大人,小的甘心做王大人的副手!”

        王骥的眉毛跳了一下,多看了于谦一眼,过了一会,说道:“于大人,新皇对我确实有恩,不过,眼前天下局势未定,如若我转向新皇,不知这些承诺……”

        于谦一抬手,打断了王骥的话,说道:“王大人,现在皇上就在城内,如若你不信,我们可以前去面见皇上。君无戏言,既然皇上已经说了,而且还下了圣旨,难道王大人还不放心吗?”

        “你是说,皇上在城内?”

        “对,皇上就在城内。皇上爱惜百姓,更重视我大明将士。此次战争,并非对外,而是兄弟相残。皇上能有这份体恤天下之心,实乃我大明幸事啊!”

        王骥慢慢点了下头,他也听说了,朱祁钰围京城一月不攻,显然,正是考虑到京城内百姓众多,如若战火涂炭,那受苦的还是百姓,牺牲的都是士卒。朱祁钰能为百姓士卒着想,这一点已经比朱祁镇好多了!

        “王大人,数十万将士的命运,就在于你的决定了!”

        王骥沉默了下来,虽然他是个爱官的人,不过他也同样爱惜士卒,不然,当年在边关,他也无法整顿军容,挡住蒙古大军的入侵了。而朱祁镇重用王骥,让他南下搜集兵马,回京勤王,也正是看重了王骥这一点。现在,于谦也用上了这一点。在王骥看来,如果他继续北上,那几十万军人必然遭殃,结果,受到伤害的还是普通士卒!

        于谦也不再多说,毕竟王骥为官多年,为人老练沉稳,此时只有他自己想通了,才能起到作用,别人的劝说到一定程度也就足够了。

        过了足足一刻钟,王骥才长出了一口气,说道:“于大人,能带我去见皇上吗?”

        于谦笑着站了起来,从称呼的变化上来看,王骥已经动摇了。“于某荣幸,皇上就在城内,等于某先安排一下……”

        “于大人,这就不必了,我就在城外拜见皇上吧!”

        “这……”于谦笑了一下,“也行,那就在城门外吧,现在就去!”

        王骥也不多耽搁时间,留下一员副将守住军队之后,王骥带上另外一员副将,然后就跟随于谦三人朝河间城而去。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19: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