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新宋英烈》-第6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正文]第二十五章枪炮齐鸣(中)

      ------------

      钢制前装滑膛炮的试验成功,算得上是武器科的一项重要成果,但是是否把这项科研成果转化为批量装备,穿越团队的意思并没有统一。在发sh色试验结束后的委员会扩大会议上,与会者形成了两派意见。

      作为武器的研制方,武器科自然希望能生产一批这样的火炮,装备自己的武装力量,最少棱堡上的所有炮位应该都装备上。这样既可以全面发挥棱堡的作用,又能够完善火炮的制造技术,为下一步的火炮研发积累经验。

      作为武器的使用方,军事部却对这种比较原始的火炮没有太大的兴趣。觉得这种火炮效率较低,cào作过于繁琐,威力也有限,特别是现在团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并不是很严重,对火炮的需求也并不是很迫切。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花大价钱――造这mén试验用炮前后花费了上千贯――装备这种原始火炮,不如多等一段时间,等化工科那边新型火yào的研制有了进展,一步到位的装备后装线膛炮的好。[]新宋英烈25

      武器科的成员对军事部这种片面追求装备先进xìng的想法很不以为然,作为武器科的【创建和谐家园】负责人,李俊武很不高兴的说道:“军事部的诸位兄弟一味的追求武器的先进xìng,根本不知道武器研发过程中的艰辛。你们以为制造这样一mén所谓原始的火炮是很容易的事情吗?武器科的所有成员为了制造这mén炮可是吃了不少的苦头。你们现在的这种态度,等于是对武器科这段时间辛苦工作的否定,这种否定就是对武器科成员的一种伤害。

      再说,你们既然想要一步到位,那为什么当初不拒绝使用燧发枪,等着线膛枪造出来再装备火器呢?还不是因为那个时候线膛枪的研发还遥遥无期,你们为了取得在装备上的代差,才选择了燧发枪的。

      现在倒好,觉得化工科那边应该很快就能制造出新型火yào了,就看不上这种前装火炮了。你们以为有了新型火yào,就能马上造出后装线膛炮吗?如果你们是这样认为的,那你们把武器研发看得也太简单了。

      你们要明白,新型火炮的研发光有新型火yào是远远不够的,新型火炮的研发远比今天这种前装炮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无论是炮管、炮身、还是炮架,哪一样的制造难度都比前装炮要大得多。而且,就算造出了新型大炮,也还有许多其他问题要解决。别的不说,单单一个稳定可靠的炮弹引信,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研制出来的。

      而且,我还可以告诉大家,不光是新型火炮,就连新型步【创建和谐家园】造也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容易。不错,武器科已经按照我和老二画的图纸造出了几种样枪。可能在你们看来,这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老九他们造出新火yào这股东风了。实际上,新型步枪的研制远没有这么简单。

      样枪是有了,新型火yào也有了,可你们想过没有,以我们现在的条件,拿什么原料来制造子弹,用什么工具来加工子弹?如果造不出可用的子弹,前面的那些准备还会有意义吗?”

      说到这儿,李俊武顿了一顿,看了一眼周磊,示意他给大家讲一讲有关子弹制造方面的困难。周磊立即接口道:“大哥说的没错,武器研发绝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就拿大家所熟悉的子弹的加工制造来说吧,即便老九他们能为武器科提供各类新型火yào做引爆yào、发sh色yào,可子弹本身的机械加工也是一大难题。咱们手中能够用于机械加工的现代装备只有抢修车上的一台简易机chuáng,这台设备加工各类简单工具还成,可加工子弹就没有这个功能了。

      你们所熟悉的那种子弹,光是一个弹头,就分弹头被甲、铅套和钢芯三部分。其生产工序要几十道,对加工精度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如果想要加工子弹,最起码也要有进行‘引伸加工’的冲压机才成。可现在团队手中并没有这类设备,虽然机械科在全力以赴的想办法,但是想要取得突破,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

      所以,大家要多一些耐心,千万不要以为今天炼出了好钢,明天制造出了新型火yào,后面就能人手一把自动步枪了。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武器的更新也要一步一步来。说一句给大家泼冷水的话,大家心目中的那些近现代武器距离批量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便是按照乐观估计,也要到今年年底才能有一定的眉目,到明年的这个时候能够完成对保卫部和军事部所有成员的换装就算不错了。而且,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还是这两个部mén不会大幅增加人手,同时团队的财政状况又能够支持。

      毕竟以咱们现在的条件生产这些现代化枪械,是需要花费大价钱的。别的不说,光是制造子弹消耗的铜料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中国又是一个缺铜的国家,咱们制造子弹的成本可想而知。”

      李俊武和周磊的一番话,把那些好高骛远的家伙给点醒了,让他们明白了自己之前那些想法的不切实际。以钱远山、曾志林为首的军事部和以徐绍安为首的保卫部,两个部mén的与会者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在扩大会议上做了检讨。

      这样一来,武器科提出的,生产前装滑膛炮的议案也就自然而然的获得了通过。根据团队各处居住地的实际情况,委员会决定在“静园”、“凉园”和飞龙寨装备火炮。当然,这几处的面积、用途都有区别,所以火炮的数量和口径也不一样。其中“凉园”装备的最多,为六mén一百二十毫米炮和十二mén一百毫米炮;飞龙寨居中,为四mén一百二十毫米炮和八mén一百毫米炮;“静园”最少,只有六mén一百毫米炮。

      这次的造炮计划加在一起,总共要造三十六mén各种口径火炮以及相应的炮弹和火yào,预计将花费三万贯银钱,耗时近半年时间。可以说,这是一笔巨额投入,如果不是团队拥有玻璃制造这项一本万利的买卖,同时“塘沽盐场”很快也将为团队提供巨额利润,这样的投入委员会是想都不敢想的。

      造炮计划制定出来了,会议也就随之结束,具体实施就交o给武器科和材料科来负责了。在武器科和材料科全力以赴制造火炮的时候,阴历七月初十,刘文东终于盼来了期待已久的黄铁矿。

      在杨新和楚老板的带领下,一支由数十匹骡马组成的庞大商队抵达了良乡,为刘文东送来了第一批一万斤黄铁矿。不过,出于保密方面的考虑,杨新并没有带着商队直接去“凉园”,而是将他们领到了“静园”。

      随着科技部搬往“凉园”,此时的“静园”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热闹。除了徐绍安外,就只有负责保护后备力量培养部辖下那几十名孩子的保卫二科及“静园警卫班”了。所以,当杨新带领商队抵达“静园”的时候,只有徐绍安和二科的负责人程飞两个人出来迎接他们。杨新将楚老板介绍给二人认识后,众人就一起来到“静园”的前厅说话。

      众人坐定之后,杨新将自己这段时间在北汉的经历向与徐、程简要讲述了一下,然后便向徐绍安询问黄铁矿石的安置之处。徐绍安略一思索,说道:“我看这样吧,正好‘静园’旁边那座临时库房里面的东西都已经搬走了,这些矿石就暂时先放在那里吧。”

      杨新听了点点头,说道:“好,一切都由八哥安排。”

      随后,徐绍安便命管家邓和陪着杨新和楚老板去临时库房卸货,他自己则把黄铁矿石已经到货的消息通过电台通知了“清园”和“凉园”,询问下一步的运输方式,以及货款的结算问题。[]新宋英烈25

      “凉园”的刘文东听说黄铁矿已经送来,自然是非常高兴,表示运输问题不用徐绍安cào心,他会尽快派人过来运货。“清园”的王崤峻则表示货款最好还是让楚老板到“清园”这边来取,这样可以省不少事。徐绍安对此自然没什么意见,待楚老板卸货回来后,就让杨新带他去“清园”取货款去了。

      楚老板和杨新离开“静园”没多长时间,刘文东派来的运输队就到了。由于现阶段主要是进行各种试验,所以他们这次只取走了五百斤矿石。

      刘文东得到这些矿石后,就立即投入到了硫酸的制配工作中。他先利用铅室法,制造出了浓度只有76的硫酸,然后将这些硫酸进行提纯,得到98以上的浓硫酸,再以这些浓硫酸为基础,通过更先进的接触法进行硫酸的制备,最终用这五百斤矿石生成了约一百斤左右浓硫酸。随后再以这些硫酸为原料,进行下一步化学反应。

      就这样,经过刘文东一连半个月的努力,到了七月下旬的时候,他最终得到了一百余斤他梦寐以求的浓硝酸。有了这些浓硝酸,刘文东才算有了制造硝基炸yào的最基本原料,终于可以开始进行种各炸yào、起爆yào、发sh色yào的研发工作了。

       

      第二十六章 枪炮齐鸣(下)

      正文]第二十六章枪炮齐鸣(下)

      ------------

      从应历五年的七月到十月,刘文东几乎就没休息过。这家伙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基本都花在新型火yào的研发上了。他的这种“工作狂”行为还影响到了科技部其他部mén的成员,在那段时间里,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凉园”南区的状况一点也不为过。

      在这三个多月里,刘文东和其他科技部的穿越者只有两天时间不在南区的工作地点。一天是在八月十五中秋节,他们和其他穿越者齐聚“清园”,过了个团圆节。

      另一天是在八月二十一,这一天是王崤峻一双儿女的百日,他邀请所有穿越者及本地的好友赴宴庆祝,以补上因韩青雯身体没有恢复而被取消了的满月酒。王崤峻还在宴席上公布了一双儿女的名字,男孩叫王桓,女孩叫王琦。[]新宋英烈26

      这两次聚会虽然热闹,但一来时间都不长,不过一、两天就结束了,二来刘文东他们的心思也没在聚会上,所以这两次聚会他们过得都没什么感觉,都是聚会一结束就立即赶回“凉园”,继续投入工作之中。

      如果仔细观察刘文东在这三个疯狂工作月里的工作内容的话,基本上可以将其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七月,他用了半个多月时间制出了硝酸。第二个阶段则是八月初到九月底,他利用硝酸、硫酸和棉花等等原料,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制出了硝化纤维。而从九月底到十月底是第三阶段,他利用水银和硝酸等原料,制出了雷汞。

      这样一来,刘文东经过三个月废寝忘食的努力,终于通过实验获得了新型火器所需的起爆yào和发sh色yào,为团队的新型步枪提供了动力之源。只是,这三个月的工作实在过于辛苦,特别是自打阴历八月二十二从“清园”参加完王崤峻办的百日酒回到“凉园”后,刘文东几乎是吃住在了化工科的实验室里,一直干到十月底。

      再加上这些个化学实验多少都会产生一些危害人体的物质、气体等等副产品,所以阴历十月二十八这天,当刘文东手里拎着一桶硝化纤维和一瓶雷汞从实验室中出来的时候,连路都走得不太稳当了。在mén口担负守卫任务的亲卫赶忙上前扶住他,在他的指示下,把他一路搀扶到化工科守备森严的火yào仓库,以便他能够将好不容易得到的这点实验成果入库存储。

      存放好了硝化纤维和雷汞,刘文东顾不上休息,先是找到正在武器科生产车间指导火炮生产的李俊武,把自己的实验成果向他做了汇报,而后便和李俊武一起来到位于“凉园”北区的通讯室,通过电台将这个消息通报给了“清园”、“静园”以及飞龙寨。

      众人听说之后,纷纷在电台里向刘文东表示祝贺和感谢,而刘文东在谦虚了几句后,就向委员会提出应该马上着手进行应用试验,以便能够尽快将实验成果转化为生产能力。委员会的四位委员对此虽然都表示支持,但试验的具体cào作上还是有不少问题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上次前装火炮试验成功之后,科技部的兄弟们在委员会扩大会议上提出来的那几项。

      虽然距上次会议已经过去了四个月,科技部的兄弟们也尽了最大努力攻关,但无论是子弹的加工制造,还是炮弹引信的设计,都还没有取得突破xìng进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次会议上周磊对子弹生产难度的估计甚至有些偏低了。现在看来,即便是最乐观的估计,也不太可能在年底前解决子弹的生产问题了。

      不过,俗话说的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所以,经过一番考虑,刘文东向委员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道:“诸位哥哥,兄弟倒是有一个办法,能够解决装备研发时间差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老九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讲出来,大家可以一起参详参详”王崤峻在电台的那一头说道。

      “兄弟是这么想的”刘文东解说道,“虽然咱们现在还没有必要的设备生产子弹,但咱们完全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对新研发出来的起爆yào和发sh色yào进行试验,而不必非得等到咱们自己制造的子弹生产出来。”

      “老九你的意思是用替代品?”李俊武在旁边问道。

      “不错”刘文东答道,“之前大家一直纠结于咱们的加工能力不足,无法生产子弹来供试验使用,却忘记了其实咱们手里还是有不少现成子弹可用的。”

      刘文东说到这儿,其他人基本都已经反应过来了,都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了。电台里甚至传来徐绍安拍自己大t腿的声音,就听他后悔道:“哎呀,我怎么就没想起这个方法来呢。亏得我以前还曾专mén要求过大家,一定要注意收集已经用过的子弹头和弹壳,结果到头来自己却把这碴给忘了。都怪这一段时间过得太平静,没有碰到什么需要动用现代武器的事情,以至于用得着这些东西的时候反而想不起来了。”

      后悔的不只是徐绍安,钱远山、曾志林等人同样懊悔不已。在他们看来,如果不是把这事儿给忘了,那么火炮试验结束后的那次会议上,他们至少还有一条可以为自己这方加分的理由,也不至于被大哥教训时,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有了刘文东的这个建议,有关起爆yào和发sh色yào的试验工作也就有了进行的基础。经过委员会的讨论,决定有关试验分两部分。

      一是利用刘文东试制出来的两种火yào,对已经使用过的现代子弹进行复装,然后在现代武器上进行sh色击试验,以检验其xìng能。

      二是将还未使用的少量7.62毫米子弹拆开,利用自产的火yào替代原来装填的起爆yào和发sh色yào,在现代武器以及同样口径的、仿自苏联莫辛纳甘m1944式步骑枪的自产步枪上试用、检验。当然,这个试验也同样可以使用复装子弹进行。

      于是,在十一月初一,上次参与火炮试验的所有兄弟又一次齐聚“凉园”南区,准备参加新型火yào的应用试验。

      首先进行试验的是复装弹,机械科和武器科总共复装了二十发5.8毫米步枪弹和二十发7.62毫米机枪弹。出于安全的考虑,对这两种弹的试验都采用长绳远距离牵拉的开火方式。参加试验的钱远山将95式步枪固定在一个专mén为此次试验打造的铁架子上,将一根长绳系在了步枪的扳机上,然后拉着绳子的另一头退到了一块钢板的后面,**拉了一下绳子。就听“砰”的一声响后,95式步枪的枪口处喷出一股硝烟,距离步枪大约五十米的一块薄木板做的靶子也轻轻摇晃了一下。[]新宋英烈26

      在略微等待了几秒钟后,钱远山从钢板后面走出,先到95步枪的旁边观察了一下枪身,见没有什么异常,便来到靶子前查看。就见薄木板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小dòng,显然是被子弹击穿造成的。于是,钱远山向在钢板后的其他兄弟招了招手,示意大家都过来看看。

      众人看到靶子上的清晰小dòng后,一个个都很高兴,因为这个小dòng意味着自制的起爆yào和发sh色yào可以使用,大家离更先进的火器又进了一步。

      随后,在钱远山的cào作下,先是将剩余的十九发5.8毫米子弹打完,在确认用作试验的95式步枪没受到什么明显损坏后,又用那挺并列机枪打了二十发的7.62毫米子弹,同样取得了成功。

      不过,复装子弹在现代武器上的初步试验虽然成功了,但无论是武器科、机械科还是化工科、军事部,都不再打算进行更大规模的相关试验。因为刘文东非常清楚自己生产的火yào与前世现代化兵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对不在一个档次上,频繁使用现代武器进行试验,肯定会对现代武器造成损伤。如果因此使得宝贵的现代武器失去效力,那损失可就太大了。所以,在进行了总共四十次sh色击后,试验便转到用自制步枪进行试验这部分。

      自制步枪试验比现代武器试验的规模大得多,光使用的步枪数量就有五支,另外改装7.62毫米子弹有一百发(这是军事部和保卫部能够接受的最大数字),复装7.62毫米子弹有三百发。试验由军事部和保卫部的兄弟轮流上阵拉动长绳,分别在五支步枪上进行了一百发改装子弹sh色击试验,和三百发复装子弹sh色击试验。“砰、砰”之声在“凉园”南区响了一下午,直到傍晚时分才停下来。

      众兄弟对试验的结果还算比较满意,首先是那五支步枪在每支平均sh色击八十次的情况下,没有出现炸膛、裂纹等现象,说明自制步枪的结构强度还不算太差。其次,第二部分试验总共sh色击了四百次,其中三百八十五次是一次击发成功发sh色,十二次两次击发成功发sh色,剩下的十几次要么是击发两次或两面三刀次以上才发sh色,或者干脆就是臭弹。从比例上来看,这种一次击发成功率还是可以接受的。

      随着sh色击试验取得初步成功,军事部和保卫部的心眼儿又活动起来了。在委员会做出化工科全力进行这两种新型火yào的生产,并加紧研制新型炸yào的决议后,徐绍安、钱远山、曾志林等人便趁机向委员会提出,希望武器科能够在生产前装火炮的同时,为这两个部mén生产一定数量的自制步枪和复装子弹,以便两个部mén的成员可以尽快适应这种新式武器,为将来换装打下基础。

      或许是当天的试验取得成功后心情很好,又或许是考虑到不能总是不给自家兄弟面子,所以李俊武、周磊等人对徐绍安、钱远山、曾志林等人这次提出的,又有些喜新厌旧的要求并没有像上次那样进行批评,而是经过讨论后同意了他们的建议,决定为他们制造二十支步枪和六百发复装子弹,用于手下兵士的适应xìng训练。

      不过,为了能够更加适合在这个时代使用,武器科在生产这二十支步枪的时候,对原来的设计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将原来参照的苏联莫辛纳甘m1944式步骑枪改为了更早期的,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ii型。后一种步枪无论是全枪长还是枪管长都超过了前者,配上刺刀后,更有利于在弹yào用完或者没有时间再装填弹yào时与敌人进行白刃战。

      根据武器科的提议,这种即将生产的步枪被委员会命名为“五五”式步枪。之所以叫这个名字,一方面是因为这一年是西元九五五年,命名为“五五”式符合前世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一年是辽应历五年,同时又借“五”与“无”谐音,说明这是穿越团队自制近现代武器“从无到有”的一次突破,是两个五凑在了一起。

      这个型号名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因此不但是新型步枪,就连之前定型的前装火炮也被命名为了“五五”式,以表明其里程碑式的意义。

       

      第二十七章 南边来的客人(上)

      正文]第二十七章南边来的客人(上)

      ------------

      王崤峻、张维信等人在十一月初二午后回到了“清园”,众人原想赶快回自己的住处舒舒服服的歇一歇。结果,才进了大mén,王、张二人就被已经等在mén房的管家邓安给拦住了。邓安向二人禀报道:“五爷、七爷,您二老可算是回来了,小的都在这儿等了快一个时辰了。”

      “宅子里出了什么事吗”王崤峻问道。他在早上离开“凉园”之前曾经和“清园”这边通过话,当时负责值班的吴鹏向他报告说这边一切正常呀。

      邓安回话道:“五爷放心,宅子里没出什么事。是十爷叫小的在mén口守着,说是等您回来就马上去通知他,他有要事和您商量。”[]新宋英烈27

      “老十回来啦”王崤峻有些奇怪的问道,“他什么时候回来的,幽州城那边出什么事了吗?”

      邓安听了连忙摆手道:“不是,不是,幽州城那边没出什么事。今天一早有一位客人来宅子里拜访,据说是要和咱们做生意的,所以十三爷就把十爷叫了回来一起商议。十爷也刚到没多大工夫,这会儿正和十三爷一起陪着客人在中厅说话呢。”

      听了邓安的解释,王崤峻点了点头,一边吩咐随从回去给两位夫人报个信,一边和张维信一起去了中厅。

      一进中厅,就见赵大伟和谢天正在和一位中年男子说话。此人看着身量应该不高,体形略胖,相貌平平,似乎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王崤峻看第一眼的时候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略一思索就想起来了,此人正是当初在“天福楼”拍卖会上,花大价钱买走四个玻璃杯的那位崔永年崔大老板。想起了此人的来历,王崤峻对其登mén拜访的目的也就猜得**不离十了。这位崔大老板此来,估计是听到了自己这边在经营玻璃生意,想过来探探口风,有可能的话他也打算分一杯羹。

      猜到了对方的来意,王崤峻心里也就有了底,他快步走上前,向已经站起身的崔永年一报拳,说道:“刚才在mén口的时候,管家说有贵客登mén,在下还在想会是谁,没想到竟是崔员外大驾光临。多日不见,崔员外一向可好?”

      崔永年连忙还礼道:“托王员外的福,在下这两年身体还不错。”

      双方又寒暄了几句,王崤峻便请崔永年安座,他也和张维信找座位坐了。

      坐定之后,王崤峻试探着问道:“崔员外这次来良乡是……”

      不等崔永年回答,旁边的赵大伟就抢先说道:“五哥,崔员外这次可是来‘兴师问罪’的。”

      “哦?”王崤峻故作诧异的问道:“老十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咱们有什么地方得罪崔员外了吗?”

      赵大伟说道:“五哥难道忘了,当初‘天福楼’拍卖结束之后,五哥曾经亲口答应冯总管和崔员外,如果有朝一日那位吴老板带着玻璃宝贝返回中土,一定会与冯总管、崔员外合伙做这玻璃宝贝的买卖。可如今咱们与冯总管在幽州城合伙开办的,卖玻璃宝贝的‘晶宝轩’已经开业一年了,却一直未曾将这个消息告知崔员外,这不是失信于人吗。所以,兄弟才说,崔员外是来‘兴师问罪’的。”

      崔永年闻言连忙摆手道:“赵员外说笑了,在下与诸位亲近还来不及,哪里有‘兴师问罪’的道理。况且,当初王员外那番话意思只是说在下如有意愿,可以来和员外合伙做这玻璃生意,并没有承诺这玻璃宝贝到货一定会通知在下。所以,王员外绝没有失信于在下,在下又怎么可能会怪罪王员外呢。

      在下此次来,主要还是因为前段时间从其他商贾那里得到消息,说是王员外和一班兄弟在幽州城和良乡城里开起了‘晶宝轩’,专做玻璃宝贝的生意,而且生意做得还非常红火。在下听说后,很为诸位员外感到高兴,但仔细一想,觉得诸位员外做玻璃生意的格局还是太小了些。

      据在下所知,诸位员外的买卖都在北面,于南面周国、唐国等地并无直接联系,而现在辽、周两国又是敌国,汝等的玻璃生意恐怕一时很难做到那里去。众所周知,南面各国远较辽国要富庶得多,如果这么好的买卖只在北面做,而不能做到南面去的话,那岂不是太可惜了。所以,在下这才不请自来,想和诸位员外商谈一下在南面各国经营玻璃生意之事,不知诸位员外是否愿意跟在下合伙赚钱?”

      王崤峻听罢,装出一副被人说中心事的表情,说道:“崔员外这番话真是说到在下心坎里面去了。不瞒员外说,在下和众兄弟这段时间一直在为这事烦恼。眼见这玻璃生意在幽州府左近虽然做得很红火,但这里能买得起玻璃宝贝的富商巨贾毕竟有限,只怕这种红火不能维持太长时间。

      在下也知道南面富庶,也很想把生意做到南面各国去。可是在下之前从未去过南面各国,在那里既没有相熟的朋友,也没有可靠的mén路,人生地不熟的,实在是不敢把这么贵重的货物贸然运过去呀。今日崔员外主动登mén,愿意和在下等商谈合伙之事,在下自然是求之不得,更何况在下当初曾经答应过崔员外一起合伙做玻璃生意,说出去的话总不能不算呀。”

      说着,王崤峻一指赵大伟和谢天,说道:“想必崔员外已经与在下的这两位兄弟互相通过姓名了。在下的这位十弟赵大伟,平时都是由他打理那两家‘晶宝轩’,他是吾等兄弟中最了解玻璃生意的。这一位十三弟谢天,也是做生意的好手。不如就由他二人来与崔员外谈合伙之事,员外以为如何?”

      崔永年见王崤峻愿意与自己商谈合伙做玻璃生意,自是喜出望外,但对王崤峻不亲自和自己谈,而是派两个兄弟出面有些不太满意。他一方面觉得王崤峻这是看不起自己,另一方面也觉得这样谈起来会非常的低效。因为在他看来,这两个人只怕是做不得主的,不然也不会自己来了半天儿了,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一切都还得等王崤峻回来才能定夺。

      于是,崔永年说道:“王员外果然是守信之人,在下就喜欢和员外这样的人打交o道。只是,员外的两位兄弟虽然都是精通生意之人,但毕竟有许多事还需要员外做主才能决定。这样双方商谈起来势必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其这样,倒不如员外亲自出马的好。”[]新宋英烈27

      王崤峻自然听出了崔永年这番话的真实含义,他连忙摆了摆手,解释道:“崔员外不要误会,在下不亲自与员外商谈,绝不是托大端架子,实在是在下于经商一道知之甚少,根本算不得一个合格的商人。员外若与在下谈生意,那才真是‘对牛弹琴’,只怕咱们谈上一年半载也谈不出个结果来。在下既然让在下的这两位兄弟与员外谈,自然会给予他们决断之权,绝不会出现员外担心的拖沓不决的情况。”

      听了王崤峻的解释,崔永年虽然还有些不太相信对方真的一点都不会做生意――毕竟上次见面的时候,这家伙可是把自己的胃口吊得足足的,以至于自己一听到他已经开始做起长期的玻璃生意,就巴巴的从山东大老远跑过来。但是,他从对方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对方并没有说瞎话,因此他又觉得或许这位王员外真是不懂做生意,或者他做生意没有他的这两位兄弟做得好,为了给自己一方争取更大的利益,才不参与谈生意。

      不过,不管怎么样,只要对方愿意谈,他崔永年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一多半了,于是他说道:“既然如此,就依王员外安排。”

      说着,崔永年一指站在自己身后的一名随从,说道:“这是在下的随从贾润安,也是在下新近提拔的一位大掌柜。到时候,他也会参与在下与二位员外的商谈。而且,如果在下能与诸位员外谈妥生意的话,还打算让他长驻良乡城,作为在下与诸位生意往来的中间人。”

      崔永年这边一介绍,那贾润安就已经从崔永年背后转出,恭恭敬敬的向王崤峻等人行了个罗圈揖,算了向众人见了礼。然后,又回到崔永年的背后,规规矩矩的站着。

      直到此时,王崤峻才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个一直站在崔永年身后的随从身上,上下打量了他一番。一看之下,王崤峻突然有一种感觉,觉得此人似乎有什么地方与常人不太一样,却一时又说不清到底哪儿不一样。不过,现在不是品评崔永年这个随从的时候,王崤峻也就把自己的疑huò抛在了一边,说道:“既然崔员外没有异议,那到时候就由在下的这两位兄弟与员外约个合适的时间,商谈合伙的一切事宜。”

      崔永年点头同意,并与赵、谢二人约定,第二天上午在“天福楼”天字号包间进行第一次商谈。随后,双方又聊了一会儿没营养的闲天儿,见天s色不早,崔永年便向众人告辞。王崤峻等人起身相送,一直将崔永年主仆送出“清园”大mén,这才挥手告别。

       

      第二十八章 南边来的客人(中)

      正文]第二十八章南边来的客人(中)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2:4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