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新宋英烈》-第5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杨新答道:“放心,我紧盯着他呢。唔,这小子看来是要有所行动了,老子这就送他去见阎王爷。”说完,他搭在扳机上的食指轻轻一扣,随着“砰”的一声响,一粒5.8毫米的步枪弹便从95式自动步枪的枪口飞了出去,飞向了那颗正准备暗算别人的倒霉脑袋。

       

      第二十章 刘继业的好奇心

      正文]第二十章刘继业的好奇心

      ------------

      从杨新击发到子弹击中那名山贼,前后总共也就只有零点几秒的时间。所以在被子弹贯入头颅的时候,那名山贼还没有完成弩箭的瞄准。不过,这家伙在临死的那一刹那,由于身体的chou动,手指还是扣动了弩箭的扳机。因此,那支并没有进行精确瞄准的弩箭,还是向着官道上比武场的方向sh色了出去。

      高速飞行的弩箭带着锐利的破空声,从比武场上方越过,扎入了官道靠近小山村一侧的泥土中。因为杨新sh色击的声音而暂时跳出圈外,正在寻找声音来源的刘继业,这时也意识到这些山贼在山岭上还有埋伏,而且对方要攻击的对象只怕就是自己。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对方的偷袭失手了。想到这里,刘继业不由得火往上撞,双目一瞪与自己比试的那名山贼,就要出言斥责。可还没等他开口,就听到自己这边的队列中,传来随从杨兴的声音:“将军,速速伏下,以防再有暗算。”

      虽然刘继业并不太相信在自己全神戒备的情况下,对方还能sh色冷箭伤到自己。但是,出于人类躲避危险的本能,他在听到喊声后,还是下意识的一边往对面山包上望去,一边略微伏低了一下身子。[]新宋英烈20

      就在刘继业俯身的一刹那,所有为他压阵的“清园”护卫们都举起了手中的燧发枪,随着一阵轰响,在缭绕的青烟中,对面的山贼被****了一大片,惨叫声不绝于耳。还没等其他山贼反应过来,护卫们已经将燧发枪往地上一扔,chou出身上的长刀,呐喊着冲了上去,对准那些还没有回过神来的山贼一顿砍杀。与此同时,在村口把守的护卫也在曾志林和常生俊的率领下,从村子里冲了出来,在两翼进行包抄,意图将这些山贼合围起来继而全歼。

      当山贼们终于反应过来,开始全力抵抗的时候,他们在人数上已经不占优势了。再加上武艺高强的刘继业在一愣之后也加入了战团,所以战斗的形势很快就往一边倒方向发展了。有些山贼见势头对自己不利,转身就往山上跑。结果,所有逃跑的山贼只要脱离了双方hún战的范围,都会遭到杨新手中95式自动步枪的点名,一个个丧命在他的枪下。那个给山上发信号,离开大队人马有几步距离的山贼,因为最早脱离人群,所以是第一个被****的。

      面对面的厮杀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剩余的山贼大部被杀,只有大约十来个有机会跪地投降。刘继业将收缴俘虏兵器并把他们捆绑起来的工作丢给曾志林等人来做,自己则迅速跑到村子对面的山包上,去搜寻那名意图偷袭自己的山贼的踪迹。结果,令他大感意外的是,原以为肯定已经跑掉的山贼却脑浆迸裂的躺在山包上,显然已经死去多时了。

      刘继业俯下身,仔细看了看这名山贼的头颅及其附近,却没有发现任何箭矢的痕迹,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这名山贼是被什么东西打破脑袋的。如果说是小型暗器,可自己这边的人都离他有百步左右,一般意义上的暗器根本不可能打这么远呀。刘继业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这时山包下传来了杨新呼唤他的声音,他只得暂时作罢,走下山去和杨新等人碰头。

      此时,在于文德、宋飞扬和小酒馆老板的号召下,知道战斗已经结束,山贼已经尽数被歼的村民们纷纷来到官道上,帮着“清园”护卫们收拾山贼的尸体,清理官道上的血迹,一时间官道左右甚是热闹。

      见战场这边声音嘈杂,不是讲话之所,杨新和曾志林在将打扫战场的工作交o给常生俊后,便与于文德、宋飞扬和刘继业一起回到了村里的小酒馆,商量此战的善后事宜。

      五个人在小酒馆里坐定之后,喝着老板娘端来的茶水,开始商谈此事应该如何善后。作为北汉的现役将领,刘继业自然是最有发言权的。他略一思忖,说道:“这事其实好办,待咱们把那十来个被抓的山贼审问一番,得到他们的口供之后,小将就派随从去繁峙县报官,让县衙派人过来查勘现场,点验山贼尸体,并将那些俘虏带回县衙治罪,剩下的事就交o给繁峙县去办理,咱们就不用去理会了。”

      杨新等人听了都觉得这是最稳妥的办法,表示一切均由刘将军做主。刘继业也没有推辞,当即就将自己的随从杨兴叫来,让他马上就出发,赶往繁峙县,将这里的情况通报给知县,让其派人来处理此事。

      说完,刘继业又向老板娘要来纸笔,给繁峙县知县写了一封信,说明事情的经过。杨兴接过信贴身放好,转身出了小酒馆,打马直奔繁峙县城而去。

      打发走了杨兴,五个人在小酒馆里又喝了几口茶,聊了几句闲话后,刘继业把话锋一转,问道:“小将有几件事情一直想不明白,还望诸位员外不吝赐教?”

      杨新基本上已经猜到刘继业要问什么,也已经想好了回答的说辞,因此答道:“‘赐教’二字实在不敢当。刘将军有什么想知道的尽管问,只要是在下能回答的,必定知无不言。”

      刘继业说道:“既然杨员外这么痛快,那小将就不绕弯子了。小将想向杨员外请教,是何人发现了山贼藏在山包上的同伙?此人又是用何种厉害武器要了山贼的xìng命?员外手下的那些护卫用来杀敌的那些长管子又是何种武器?员外在辽国不过一介布衣,这些东西又是从何而来?”

      虽然刘继业一连串抛出了好几个问题,但都在杨亲的预料范围之内,所以杨新不慌不忙的答道:“刘将军的这几个问题在下可以一一解答,但在解答之前,在下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刘将军能够答应。”

      刘继业见杨新回答问题还要提条件,有些奇怪道:“杨员外这是何意,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不可示人的秘密不成?”

      杨新点点头,说道:“不错,将军问题的答案于我等兄弟致关重要,知道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在下可以这么说,今晚如果不是因为事关我等的身家xìng命,将军是见不到刚才护卫们以新奇武器御敌的。”

      见杨新说得郑重,刘继业也收了原本的好奇之心,开始严肃看待这件事情。他向杨新一抱拳,说道:“小将虽然读不多,但也知道一诺千金的道理。小将在这里向杨员外保证,今日员外对小将说的话,绝不会向其他人透lù半点,如有违背,天诛地灭。”

      杨新知道古人最注重誓言,见刘继业说出这番话,连忙说道:“刘将军言重了,将军的人品在下自然是信得过的。只是,这件事关系到在下的兄弟们,在下不得不慎重。”

      说到这,杨新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说道:“在下的护卫们用的那些个长管子叫做燧发枪,乃是一种可以在远距离杀伤敌人的武器,在下杀死那名埋伏的山贼也是用的这种武器的改良版。我等兄弟在辽国虽是一介布衣,但家中也算薄有资财,难免会引起歹人的窥伺。为了保证我等的安全,在下几位懂得制造这种枪械的兄弟,便制造了一些让护卫们使用。至于内中的奥秘,则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如果将军想要了解明白,只怕需要跟着在下回辽国,向在下制造此种武器的兄弟去学上一年半载的才行。

      至于说在下能从远处看到黑暗中的山贼,这全赖在下的太师父教与在下的一种内功所赐。这种内功可以令人耳聪目明,即使是在黑暗当中,也能看得很远。”[]新宋英烈20

      杨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向刘继业解释了一番,希望能满足对方的好奇心,不要再在此事上纠缠下去。至于杨新为什么要说一些谎话,这倒不是他信不过刘继业的人品,而是有些东西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实在无法理解,说出来反而可能会被对方当成愚人之辞。所以,杨新不得已向这位未来的名将撒了谎。

      刘继业听完杨新的解释虽然并没有完全搞明白其中的道理,特别是还无法理解杨新所说的那种燧发枪既没有类似【创建和谐家园】的部件,又是如何实现远距离杀伤敌人的这个问题。可他是个聪明人,知道有些事事关机密,对方自然不会合盘托出。而且,他虽然很好奇燧发枪这种新式武器,但对其在对战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还是有所怀疑的。因为在战斗刚开始的时候,他曾经在村口观察过护卫们使用这种燧发枪的过程,发现此枪虽然声音较大,杀伤力也很强悍,但cào作起来却远比【创建和谐家园】复杂,sh色击的速度比一般的弩还要慢些,更不要说与弓的速度相比了。其最大的优势恐怕就是比较省力,不会出现【创建和谐家园】手sh色击交o次数多了,体力下降的问题。

      既然眼前的新式武器与【创建和谐家园】相比,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刘继业一窥其究竟的心思也就不是很强烈,再加上杨新等人对此物的奥秘又看得很重,所以刘继业便不打算再在这件事情上纠缠,他向杨新说道:“没想到杨员外的兄弟如此的心灵手巧,竟能造出这般精巧的武器,实在是让小将大开了眼界。”

      说完几句恭维话后,刘继业便建议大家将那些俘虏找来,进行审讯,以便明日与繁峙县的官差交o接。杨新等人见刘继业主动改变话题,不再追问燧发枪的事,心里也踏实了不少,对刘继业的建议自然是没有任何异议。曾志林当即命令亲卫将被抓住的山贼带到小酒馆来,准备进行讯问。

       

      第二十一章 二杨结义(上)

      正文]第二十一章二杨结义(上)

      ------------

      审讯俘虏的过程很顺利,已经被吓破胆的山贼们很痛快的交o待了自己的来历,说自己原本是汉辽边界汉国一侧的普通百姓,因为契丹人经常来村子里打草谷,大家实在活不下去了,才迫不得已跑上太行山当了强盗。

      他们这股山贼规模并不大,总共只有一百多人,这次是因为他们的探子发现了穿越众率领的这支从辽国来的商队,见这支商队规模不小,又有这么多的车马,就认为车上一定带有值钱的货物,探子便远远的跟在了后面。

      探子在跟了一段路后,看到商队住进了这么个小村庄,便立即返回山贼的藏身之处报告。山贼的头领觉得这座村庄很小,村民也少,比较容易下手,就决定夜里进行偷袭。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支商队的护卫异常警觉,他们还没接近村子就被发现了。而且商队护卫的战斗力同样异常强悍,不但用他们从未见过的兵器进行远距离杀伤,还在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ròu搏占据了压倒xìng优势。结果,一场拼杀之后,自己这百十号人一个都没跑了。可以说,除了几个留守在山上没下来的老弱外,他们这股人马已经被消灭干净了。[]新宋英烈21

      刘继业、杨新、曾志林等人将所有俘虏都审讯了一遍,得到的供词基本一致,说明这些俘虏说的是真话。这样一来,无论是刘继业还是杨新、曾志林等人,都可以放心的离开小山村,不必担心这股山贼的余部来报复了。

      审讯完毕,让俘虏们在口供上画了押,曾志林便让护卫们将他们带出去小心看押,等第二天繁峙县的官差来了好进行交o接。此时已经是凌晨三、四点钟了,众人忙了大半夜,也有些困倦了,互相道了晚安后就都去休息了。

      刘继业回到自己的房间,又将俘虏的口供看了一遍,确定没什么可疑之处后,才放在一边。他走到chuáng边坐下,róu了róu有些酸胀的眼睛,准备合衣小睡一会儿。结果,他刚躺下身子,房mén就被推开,杨盛从外面走了进来。刘继业见他回来,又从chuáng上坐起,问道:“怎么,战场已经清理干净了?”

      “是”杨盛恭敬的答道,“属下和那位叫常生俊的护卫头儿已经带着商队的护卫和村民将山贼的尸体清理完毕,集中放置在了不妨碍官道通行的地方。属下点算了一下,总共有九十八具尸体。此外,据属下观察,辽国商队的护卫们无一人死亡,只有四人受伤,而且还都是轻伤。”

      刘继业点点头,说道:“斩杀了九十八个,看来这些个辽国来的商队护卫还算有些本事。虽说咱们三人也杀了不下十几个,但就凭他们三十多人对付百余山贼,能打死对方这么多人,自己却只有四人受轻伤,确实有些过人之处呀。”

      “谁说不是呢”杨盛赞同道,“属下原本也不相信这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护卫真是商队主人的家丁,但属下刚才趁着清理战场的时候,借机跟那位常护卫聊了半天,发现除了对他们用的火器不愿多谈外,他对自己的身份倒是不似有所隐瞒。”

      刘继业说道:“如此说来,他们还真是商队护卫。能有这样强悍的护卫,这商队的主家们只怕是下了大本钱的。别的不说,单说他们手中用的长刀,就绝非一般军队中的制式兵器所能比。某家也曾暗中观察过这些长刀,可以肯定绝对是用上等精钢打造的。看他们用刀砍杀山贼时的动作,真有如砍瓜切菜一般。刀砍在人身上,就好象在切豆腐一样,毫无阻滞的感觉。若是我大汉军队的士兵也能有如此宝刃,战斗力一定会增长不少。”

      刘继业虽然对“清园”护卫的兵器很羡慕,希望自己麾下的士兵也能拥有如此好刀。但他很清楚这只能是一种奢望,毕竟这支商队的护卫不过几十人,而汉国的军队是数以万计的。以汉国的财力,根本供不起这么多的军队装备如此精良的兵器。不要说汉国,就是地盘、人口、财力、物力都比汉国强得多的周国、唐国,乃至这些护卫所在的辽国,都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多数军队配备这样的兵器。

      杨盛对刘继业的说法非常赞同,说道:“将军说的没错,属下刚才也曾向常护卫借长刀看了一下,确实是由精钢打造,锋利无比,与将军的那把祖传宝刀只怕不相上下。有如此好的长刀,再配上他们手里那种叫燧发枪的犀利火器,只要勤加训练,绝对会是一支精兵,也难怪这些护卫可以如此轻松的将百余山贼斩尽杀绝了。”

      刘继业听杨盛说起燧发枪,摆了摆手,不以为然道:“这些护卫用的长刀确实是很好,看他们作战时的表现,估计训练也不会差,但说到他们的那种燧发枪嘛,以某家看,却未必比一般的【创建和谐家园】强多少。这种枪如果用来据城而守或许能发挥些作用,但碰上短兵相接,只怕比烧火棍强不到那儿去,远没有长刀好使。”

      杨盛燧发枪的评价却与刘继业不同,他摇了摇头,小心的说道:“将军,恕属下直言,您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属下原来与将军的想法一样,也觉得这种燧发枪并不比【创建和谐家园】强多少,但在与常护卫聊过之后,属下就不再这么想了。

      因为从常护卫关于这种火器,为数不多的几句话中,属下可以肯定,咱们看到的这种燧发枪只是他的主人们制造的低档货,各方面功能都比较差。他的主人们还有比这种枪厉害百倍的兵器,只是平时一般不会拿出来用。”

      杨盛的话令刘继业登时来了精神,追问道:“怎么,那个常护卫还见过比这种燧发枪厉害百倍的兵器?他可说了那兵器长的什么样子,为什么会厉害百倍?他的主人为什么不造出来给这些护卫们用?”

      杨盛答道:“这个属下就不知道了,常护卫并没有提及这些。而且,属下之所以知道有这种厉害武器存在,还是因为常护卫听属下并不看好这种燧发枪后,为了证明此类兵器绝非平凡之物,给属下讲了一些有关他的主人使用更厉害的火枪的故事。据常护卫讲,这些故事都是护卫家丁里的老人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绝对是真事。

      其中一个故事说的是去年,那时他的主人还是在一座道观中居住。后来有山贼去打劫道观,结果参与打劫的两百余名山贼,只有数人侥幸活命,其余的都死在了那种厉害的火枪之下。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今年年初,同样是一伙山贼,打算趁夜偷袭他主人在效外的一处大宅,结果被燧发枪和厉害火枪联手击退,一百多山贼死伤近半,余者皆被抓获。”

      刘继业见杨盛所说的厉害火枪都是从常生俊讲的故事中听来的,不由得有些泄气,说道:“原来那常护卫也是从别人讲的故事中听来的,这就不足为信了。毕竟,这种故事大多喜欢夸大、演义,做不得准的。”

      杨盛见自家将军不信自己的话,又补充道:“属下刚才也像将军这样,不太相信这些故事。但常护卫后来又给属下举了个例子,却让属下不得不信。”

      “什么例子”刘继业问道。

      杨盛说道:“这个例子却是关于将军您的。”[]新宋英烈21

      “关于某家的”刘继业更加奇怪了。

      “不错”杨盛说道,“据常护卫讲,他亲眼所见,刚才将军在与山贼比武的时候,杨员外和曾员外发现,有一名埋伏在对面山岭上的山贼yù对将军不利,要放冷箭暗算将军。于是,那位杨员外就用那种厉害的火枪给了那山贼一枪,结果了他的xìng命,使得那支原本要sh色向将军的弩箭失去的准头,落在了他处。”

      听了杨盛的说法,刘继业终于想明白比武时那支从众人头上飞过的弩箭是怎么回事了。再结合他在战斗结束后,在小山包上看到的那一幕,对杨盛所讲的事情已经信了一大半。想到那个埋伏的山贼手中拿的乃是一把硬弩,即使是在晚上,但借着月光,在不过五、六十步的距离上sh色击,其准头也不会差。自己如果被这样的硬弩sh色中,只怕就凶多吉少了。

      想到这,刘继业多少有些后怕,有些迟疑的问道:“你是说,刚才从咱们头顶上飞过的箭矢原本是对着某来的。如果不是杨员外及时出手,某很可能就遭了山贼暗算了?如此一来,这杨员外不就是某的救命恩人了吗?”

      杨盛点点头,说道:“属下以为常护卫所言不虚,确实是那位杨员外救了将军。”

      刘继业听罢不再说话,坐在chuáng上把刚才与山贼比武和上山包搜索的过程又仔细回想了一遍,终于确定杨盛是对的,那位杨员外确实是救了自己。于是,他站起身说道:“正所谓‘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杨员外没有提及此事是员外高义,但某却不能不报这个大恩。某这就去找杨员外,向他答谢救命之恩。杨盛,你随某一起去。”

      “是”杨盛答应一声,随着刘继业一同走出自己的房间,直奔杨新的房间而去。

       

      第二十一章 二杨结义(下)

      正文]第二十一章二杨结义(下)

      ------------

      刘继业敲响杨新、曾志林二人所住房间的房mén时,杨、曾二人也刚刚和衣躺在chuáng上。听到有人敲mén,杨新问了句:“是谁呀?”

      刘继业在mén外答道:“杨员外,某是刘继业,有事情要与员外商量。”

      听说是刘继业,杨新赶忙从chuáng上起来,打开房mén,将刘继业和杨盛让进房内。[]新宋英烈21

      大家坐下后,刘继业先是向杨、曾二人一抱拳,说道;“夤夜来访,打扰了二位休息,实在是报歉。”

      杨新一摆手,说道:“不妨事,不妨事。反正这天也快亮了,睡不睡觉也不打紧的。刘将军来找我等,不知有何重要事情?”

      令杨新意外的是,刘继业听完他的问话,并没有予以回答,而是起身离座,向自己一揖到地,说道:“杨员外在上,请受小将一拜。”

      这下可把杨新和曾志林吓了一跳,刘继业现在虽然还没做到建雄军节度使这个官职,但毕竟已经是北汉的朝廷命官,他给自己这样的普通商人行大礼,实在是有点难以承受。杨新赶紧起身避到一旁,而后伸手相扶道:“刘将军快快请起,在下与刘将军身份有别,刘将军行此大礼,岂不是要折杀在下吗?”

      不料,刘继业根本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行礼的姿势,说道:“杨员外此言差矣。杨员外乃小将的救命恩人,自然当得起小将这一礼。”

      “救命恩人?”杨新听了刘继业的话先是一愣,随即便反应过来刘继业说的是什么事了,于是连忙说道:“刘将军言重了,在下sh色杀那名埋伏在山包上的山贼之时,他还没有做好用弩机sh色击的准备,所以说他到底是要偷袭谁还不一定,将军说的这‘救命恩人’四个字在下实在是不敢当。况且,在下sh色杀那山贼不过是举手之劳,真的说不上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说完,杨新又过来扶刘继业,可刘继业依然没动,坚持道:“不是小将自夸,从当时的情形来看,那山包上埋伏的山贼肯定是以小将为目标的。若不是杨员外果断出手,只怕小将此时已经命丧弩箭之下。小将知道杨员外乃世外高人,做事洒脱,自然不在意这点虚名。

      只是,小将虽然读不多,却也知道‘知恩图报’这四个字。杨员外可以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小将却不能。小将这一礼,员外无论如何都要受下,除非是员外看不起小将,觉得小将没有资格受员外的救命之恩。”

      见刘继业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杨新也不好拒绝对方,不然就有些太不识相了。于是,他只得说道:“既然将军这样说,那在下就受了将军这一礼便是。”

      说完,杨新放开扶着刘继业胳膊的手,实实在在的受了刘继业一礼。

      行完了礼,刘继业起身归座,说道:“虽说‘大恩不言谢’,但小将还是想向员外说一句,今后有什么用得着小将的地方,请尽管开口,小将必会鼎力相助。”

      杨新听了忙摆手道:“刘将军此言差矣。在下出手sh色杀山贼完全是下意识的反应,绝没有想过以此来要求将军为在下做什么。将军刚才向在下行礼致谢,已经折杀在下了,在下哪里还会再要将军做什么。”

      刘继业见杨新还是这么客气,说道:“杨员外千万不要误会,小将是个粗人,不太会讲话,但小将刚才所言句句出自肺腑,小将是真心想要报答员外的救命之恩。小将……”

      旁边的曾志林见这两位说话如此客气,知道这么说下去恐怕说到天亮也没法说服对方。他略一思忖,想到了一招妙棋,于是截住刘继业的话头,建议道:“刘将军、二十五哥,二位能不能听某说两句。”

      刘、杨二人这会儿谁也说服不了谁,正希望有人能出来打破僵局,因此对曾志林的要求没有任何意见。

      曾志林向二人一抱拳,说道:“刘将军您是‘知恩图报’,而二十五哥您是‘施恩不图报’。您二位的分歧主要就在这‘报恩’与‘不报恩’上。依兄弟看,二位年纪相仿,xìng情相投,又有这次共同杀敌的交o情在,与其因为这‘报恩’与‘不报恩’起争执,伤了大家的和气,倒不如就此结拜为兄弟,从此就如一家人一般。

      这样一来,双方既是兄弟,那二十五哥救刘将军就是理所应当的事了,刘将军也就不必再耿耿于怀于非要报答这所谓救命之恩了。二十五哥也可以名正言顺的接受刘将军的帮助,而不必怕别人说闲话了。”说完,便曾志林看着刘、杨二人,等着他们对自己建议的发表看法。

      曾志林的建议提得很突然,杨新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在他眼里,刘继业是令他相当敬仰的一位历史人物。虽然现在的刘继业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将,但他毕竟还是北汉皇帝的养孙,自己与他的身份相去甚远。别看穿越团队在良乡乃至幽州城都hún得风声水起,但说到底还是需要仰仗地方势力庇护的布衣百姓。

      杨新虽然是穿越者,却也已经在这个时代生活了两年时间了,对这个时代等级地位的森严还是很有体会的。且不说刘继业是否会同意,就杨新自己来说,也怕与刘继业结拜后,会被别人说闲话,说他借着救过刘继业的命而攀附权贵。再说,他已经和穿越众们结拜过一次了,也不知道按这个时代的规矩,还能不能再和其他人结拜。[]新宋英烈21

      就在杨新犹豫不决时,刘继业却抢先表态道:“曾员外这个主意正和小将的心意,不知道杨员外给不给小将这个面子。”

      见刘继业已经把问题上升到了“面子”高度,杨新还真不太好拒绝了,于是他只得向刘继业询问道:“如果刘将军不嫌在下身份低微,在下自然是求之不得。只是在下此前已经和包括二十六弟在内的三十多个兄弟结拜过了,不知道是不是还可以和刘将军再结拜?”

      杨新的问题令刘继业很不理解,他不明白既然这位杨新杨员外已经和别人结拜过了,为什么连结拜兄弟只需结拜者情意相投,并不限次数范围的规矩都不懂。他有些疑huò的问道:“杨员外既然曾经结拜过,怎么会连这么简单的规矩都不懂?杨员外真的和人结拜过吗?还是员外看不起小将,故意找借口推搪?”

      杨新闻言忙摆手道:“刘将军误会了,在下不是找借口搪塞将军,在下是真的不知道。不瞒将军说,在下及在下的结义兄弟们并非土生土长的中土【创建和谐家园】,而是从海外回来的【创建和谐家园】后裔。”

      说着,杨新便把自己这些人的来历大致向刘继业作了说明,曾志林也在一旁进行了补充,并表示上次结拜是在众兄弟中唯一一位中土【创建和谐家园】的主持下进行的,是以他们这些来自海外的【创建和谐家园】对一些规矩知道的不是很清楚。自己提出结拜的建议也是即兴而发,根本没考虑到这些规矩。

      听了杨、曾二人的介绍,刘继业心中的所有疑huò才算彻底的被解开了。而且,被解开的不光是对杨新不懂结拜规矩的疑huò,也包括对这支商队其他许多不同常规做法的疑huò。随着疑huò的解开,刘继业不但不后悔答应与杨新结拜,反而对自己的英明决定感到庆幸。因为,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些与众不同的人物,增长更多的见识,甚至学习一些中土不曾有过的学问和知识。

      因此,杨、曾二人话音刚落,刘继业便高兴的说道:“原来二位员外及二位员外的兄弟竟然有如此离奇的经历,今日小将真是大开眼界了。没说的,杨员外这个兄弟小将是结定了。按规矩,结拜没有次数限制,只要彼此义气相投,就可以结成八拜之交o。”

      事已至此,杨新自然不会再推辞,也非常痛快的接受了曾志林的建议,同意和刘继业结为兄弟。随后,刘继业立即去找到小酒馆的老板,向他借来了桌案、香炉、关老爷的画像,摆在小酒馆外的空地上,又摆上了各种能找到的果品、祭礼。

      点燃香烛之后,杨新与杨业(刘继业为了显得更加亲近,决定用自己的原名来宣誓)依次上了香、烧了纸,又刺破各自的手指,将血滴进了事先准备好的酒碗中,一人端了一碗酒一饮而尽。

      然后二人迎着初升的旭日,面向北方跪倒在地,郑重宣誓道:“念杨新(杨业)二人,虽非同宗,既结为兄弟,则生死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扶,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读罢,二人向北磕头拜了八拜,正式结为兄弟。随后,二人序过年龄,杨新今年二十九岁,杨业小他两岁,今年二十七。因此就以杨新为兄,杨业为弟。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03: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