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新宋英烈》-第5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正文]第十二章不平静的新年(完)

      ------------

      阴历正月初四的中午,“静园”派来的第一批运粮车队抵达了流民营地。当一袋袋的粮食从车上搬下来的时候,所有的流民终于相信张维信说的话都是真的。于是,近千人在顾安家有意的带领下,齐刷刷的跪倒在张维信的面前,千恩万谢这位救人于水火的“活菩萨”。

      流民们的反应令张维信有些措手不及,他连连抱拳拱手向流民们还礼,请他们起来。并且亲自上前,将昨日那位向自己提问题的老者扶起。可他能扶一个、两个,却不能扶一百个、两百个,流民们还是恭恭敬敬的向他行了大礼之后,才从地上起来。

      谢也道了,礼也行了,下面就该开始分发粮食和日用品了。这事儿自有顾安家以及那十多位流民代表代劳,张维信等穿越者不必亲自动手,只需要站在一旁观看就行了。[]新宋英烈12

      领东西的队伍由常生俊带领的一部分青壮,以及王保山带领的先锋营兵士负责维持秩序,倒也没出现hún露àn。流民们排成一行行的队伍,依次从上前领取。物资按户发放,每领一份,都会有人进行登记,以防有人重复领取。

      大多数流民领到东西后,都会向站在后面的张维信等人行礼致谢,说些拜年的话。只有那些即将被驱离此地的流民们没有给这些个别人眼里的“活菩萨”笑脸,拿了东西后通常都是急匆匆离开发放点,返回自己的住处去为自己准备一顿饱饭吃。

      不过,令张维信等人感到有些意外的是,那些即将被驱离的流民虽然与自己应该算是仇人,但除了极个别特别硬气的人外,基本上没人放弃领取他们发放的东西。其实,仔细想想就不难理解,这些东西虽然是仇人给的,但毕竟是可以用来救命的。如果自己不要,只怕连西山都走不出去,就得饿死、冻死在路上。到了这个时候,保住自己的xìng命,远比什么报仇雪恨要重要的多。

      由于流民数量不少,发放物资的时候又要逐一登记,所以发放的速度并不快。就在张维信看得有些厌倦了,打算回木屋去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两个小孩子的表现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两个小孩子一男一女,男孩儿小一些,估计也就七、八岁,女孩儿要大一些,看着得有十一、二岁了。从他们的行为上看,这应该是一对姐弟。

      这对姐弟之所以引起张维信的注意,一来是因为他们看样子是自己来领物资,并没有大人跟随。二来,姐弟俩在领取物资时,眼睛里充满了本不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仇恨的神情。张维信相信,如果眼神可以杀人的话,这姐弟俩已经把自己和团队的其他人杀了好几遍了。

      而且,张维信也看出这姐弟俩的xìng格非常倔强,这从他们拒绝负责分发物资的人帮他们扶正背上已经有些歪斜的口袋的行为上就可以看出来。虽然那一袋子粮食加上其他生活用品足有二十多斤,对他们瘦弱的身体来说,要背起来相当吃力,但这姐弟俩却宁可自己咬牙坚持,也不用旁人来帮忙。

      如此特别的小姐弟,张维信不能不关注,他将顾安家叫到身边,指着那费力往回走的姐弟俩,问道:“顾兄弟可认识那两个小娃娃?”

      顾安家向张维信手指的方向看了一眼,恭敬的回答道:“回七爷的话,这两个娃娃小人认识,他们就是小人原来结【创建和谐家园】周远的一双儿女。姐姐叫周懿涵,今年十二岁。弟弟叫周德安,今年八岁。”

      听说是夜袭“静园”主谋周远的儿女,张维信算是明白这姐弟俩为什么会如此痛恨自己这些人了。他点点头,又问道:“那个周远家里没别人了吗?怎么让两个小孩子自己来领东西?”

      顾安家闻言不由得叹了口气,说道:“七爷有所不知,那周远原本是一家五口,夫妻俩带着一双儿女和周远的父亲一起从汉国逃出来。不曾想,周远的父亲和娘子在逃难的路上先后得重病死掉了,就只有周远一个人带着一双儿女挣扎着跑到了这里。如今周远又丢了xìng命,而其他的流民因为知道周远是下山劫掠的主谋,怕惹七爷您不高兴,所以谁也不敢再和这姐弟俩亲近。而且,据小人所知,不但是没有参与下山劫掠的流民不与他们亲近,就连那些有亲人参与劫掠的流民也同样不愿与他们亲近。所以,现在只有姐弟俩相依为命,甚是可怜呀。”

      张维信听了顾安家的话,一方面也觉得姐弟俩很可怜,另一方面则有些疑huò的问道:“这姐弟俩确实挺可怜,只是某觉得有些奇怪,那些没参与下山劫掠的流民与他们疏远是正常的,可参与劫掠的流民家眷为什么也与他们疏远呢,这有点儿说不通呀。按说他们有着共同的仇人,应该同仇敌忾才对呀?怎么会看着这姐弟俩孤苦伶仃而不闻不问呢?”

      顾安家听了却摆了摆手,说道:“七爷有所不知,虽说那些流民的亲人死在了七爷和其他几位爷的手上,但实际上他们中真正恨七爷的人极少。在他们看来,虽然打死他们亲人的是诸位爷和手下的护卫们,但造成这个后果的最根本原因,却是周远鼓动大家下山去打劫。如果周远不鼓动大家去的话,也就不会与诸位爷发生冲突,他们的亲人也就不会死。所以,他们真正恨的不是诸位爷,而是那个周远。

      可是周远已经死了,再恨也奈何不到他了,所以他们的目标也就自然而然的转到了周远的孩子身上。据小人所知,不但是普通的流民,就连小人以前那几位结拜兄弟的家眷,都对这姐弟俩恨之入骨。尤其是小人那位二嫂,更是恨不得吃了他们。您想想,恨到这种份儿上,他们还会帮这姐弟俩吗?而且,小人估计,现在这里如果不是由咱们控制局面,而是让这些流民自管的话,这姐弟俩还能不能有命在都难说了。”

      听了顾安家的介绍,张维信不由得一皱眉。虽然那个周远与自己算是敌人,但他的儿女并没有过错呀。那些流民不敢找自己报仇,却拿两个小孩子出气,实在是令人不齿。略想了一想,张维信说道:“顾兄弟,你看有什么办法可以帮一帮这姐弟俩的。毕竟有错的是他们的父亲不是他们,更何况他们的父亲已经以死抵罪了。”

      张维信的这个要求可把顾安家给问住了,他有些为难的说道:“七爷,小人看这事有些难办呀。您刚才也看到这姐弟俩的表现了,咱们要想直接帮忙恐怕他们是不会接受的。让其他流民帮忙,这姐弟俩现在几乎被所有将被驱离的流民恨死,根本不会有人愿意帮他们。即便有人能答应帮忙,估计也是没安什么好心。小人可以这么说,让这姐弟俩靠自己的话,可能还有一线生机。要是把他们托付给别人的话,只怕连这西山都走不出去。除非咱们派人一路跟着,可这又是不可能的。”

      “是啊”张维信也知道此事难办,感叹道,“这事确实有些棘手。说到底,咱们和他们虽然都是【创建和谐家园】,却是分属两国。再怎么说,咱们也不可能把他们一直送回汉国去。”

      顾安家见张维信心中不忍,劝慰道:“其实,七爷您也不必太在意这事。天下受苦的人多了,您又能救得了几个。再说了,就算您真把他们姐弟俩送回了汉国,这两个少不更事的孩子凭他们自己也未必能活下去。”

      虽然希望渺茫,但张维信还是有些不死心,他又问道:“难道这些流民中,就没一个不恨他们,而他们又能够接受的人吗?”

      顾安家想了想,突然眼前一亮,说道:“要说这样的人,还真有一个。”[]新宋英烈12

      “谁?”

      “此人不是别人,就是那个瘸了t腿的常生俊。”

      “他?”

      “不错”顾安家解释道,“以前,这常生俊和周远虽然谁也不服谁,但两个人本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原则,倒也没发生过什么冲突。据小人留在山里的亲信说,在小人等下山劫掠一天一夜未归之后,就已经有人开始担心下山的人出了事情。有几个平时就与周远不太对付的家伙,觉得周远等人只怕是凶多吉少了,便煽动流民去找周远及小人等的家眷要人。

      当时的情况是挺hún露àn的,其他人家还好点,即便当家的男人没在,还有别的大人在,可以和流民们理论。唯有周远家,因为就剩两个小孩子了,孤立无援,而周远又是主谋,自然成为了众矢之的。两个小娃娃哪儿见过这阵式,被吓得直哭。这时候,常生俊在一旁看不过去了,就出来为这姐弟俩说了几句公道话。闹事的人对常生俊多少有些畏惧,也就没敢再为难两个小孩子。姐弟俩因此对常生俊心存感激,同时也信任有加。”

      “原来如此”张维信点头道,“这么说来,如果让常生俊出面的话,这姐弟俩是不会拒绝他的帮助了。”

      “正是”顾安家说道,“难道七爷打算让常生俊把这姐弟俩送回汉国吗?”

      张维信摇了摇头,说道:“非也。就像你刚才所说的,回到汉国他们俩也未必能活下去。既然如此,何必再费那么多周折呢。此事,某已经有了计较,你就不用管了。”

      见张维信已经有了决定,顾安家也就知趣的不再说什么,向张维信告了个罪后,就去接着忙分发物资的事了。

      张维信又站在那里思索了片刻,便回到了大木屋里,通过电台和“静园”进行了联系,将自己的想法进行了汇报。在得到了那边的同意,并在次日拿到“清园”送来的一封信后,张维信让人将常生俊找来,和他在大木屋里说了好一会儿话,向他吩咐了一些事情。常生俊边听边点头,最后他向张维信一抱拳,说道:“张先生放心,这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在下一定帮张先生办成此事。”说完,常生俊便出了木屋,返回自己的住处去准备了。

      了了心事的张维信也从大木屋里出来,特意去周家姐弟住处附近转了转,望着从周家那简陋的茅草房顶上冒出的炊烟,他在心里默默的祝福这两个可怜的小娃娃能有长大chéng人的那一天。

      此后三天,随着运输队将越来越多的物资运上山来,流民的情绪渐渐的稳定了下来。那些被驱离的流民基本上都已经离开了山谷,至于他们是回了汉国,还是躲到别处去了,就不是张维信等人现在需要考虑的事了。反正该说的都已经和他们说明白了,他们要是因为留在本地而出了什么问题,就怪不得穿越团队了。

      随着流民营地形势的稳定,张维信、曾志林等人也就没必要再留在山上了。于是,在正月初七这天午后,除了当初决定留下来维持秩序的钱远山、梁子岳等人外,其他团队成员以及那些被选中的小孩子们都随着运输队一起下了山,在傍晚时分回到了“静园”。

      此时的“静园”已经不像前几日那么热闹了,王崤峻等人已经返回了“清园”,那一百多俘虏也已经被穆特尔和鲁悦率领后调来的二中队的一个小队给带回了飞龙寨。张维信将山里流民的情况向李俊武和徐绍安做了简要介绍,将带回来的孤儿交o给他们后,第二天也带着杨新、郑知微等人返回了“清园。同时离开的还有曾志林、唐cháo以及一中队的主力,他们的目的地是飞龙寨。

      张维信回到“清园”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到王崤峻,将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向他做了汇报。王崤峻听完了他的讲述后说道:“这件事老七你办得很漂亮,不但使团队获得了几百可以干活的人力,而且也让飞龙先锋营有了扩充的基础,算得上是大功一件了。”

      张维信连连摆手道:“五哥过誉了,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怎么能算到兄弟一个人的头上。”

      见王崤峻还要再夸自己,张维信连忙把话锋一转,说道:“五哥,流民那边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只是,现在人力有了,可供他们耕种的土地还没着落呢。这事儿可得让商贸部抓紧些,不然的话,可能就会误了开的农耕,那咱们的损失可说大了。”

      王崤峻很有信心的说道:“这你放心,我已经跟老十四他们说过了,等忙完了‘逍遥楼’开业的事就着力办田产的事。”

      “‘逍遥楼’”张维信疑huò道,“什么‘逍遥楼’?”

      “噢,是这样”王崤峻解释道,“商贸部的人觉得再用‘晴雪楼’这个名字不太合适,容易让萧思温或者他的那个小妾心里不舒服,所以就给青楼改了名字,叫‘逍遥楼’了。”

      听了王崤峻解释,张维信点点头,说道:“原来如此,老十四他们还真能琢磨。”

      两人又聊了几句闲天,张维信就告辞回自己的住处,和自己的老婆过二人世界去了。[]新宋英烈12

       

      第十三章 “礼尚往来”

      正文]第十三章“礼尚往来”

      ------------

      正月初十之后,穿越团队的所有工作都重新回到了正常的状态。范吾成、赵大伟返回了幽州城,为“逍遥楼”的开业做最后的准备。飞龙寨的曾志林等人开始配合审查部的郑知微,对一百多俘虏进行审查、考核,以便从中挑选合适的人员加入飞龙先锋营。与此同时,钱远山和梁子岳也在流民营地做着类似的工作,从流民青壮中为即将组建的先锋营三中队选拔合适的人选。

      考虑到张晓菲已经怀孕五个多月了,所以后备力量培养部的工作暂时由张维信接手。这一下,张七爷不得不城里城外的两头跑,甚是辛苦。不过,辛苦归辛苦,这些后备人才的教育培养大权,张维信是绝对不会交o给“西谷派”的。

      正月十七下午,王崤峻正和张维信在小会议室商量二十日是否要去幽州城,凑“逍遥楼”开业典礼这个热闹,mén外传来亲卫的报告声,说是管家邓安来报,“yù虚宫”的四爷派人过来传话。[]新宋英烈13

      听说是四哥yù虚子派人来,王、张二人知道是有重要的事情,连忙让把人带来。不多时,邓安领着一个道士进了会议室,却正是yù虚子的二【创建和谐家园】清风。

      Çå·ç½øµÃÎÝÀ´£¬ÏòÍõážþºÍÕÅάÐŶþÈ˹§¹§¾´¾´µÄÐÐÁËÀñ¡£ÍõážþÈÃÇå·ç×øÏÂ˵»°£¬È»ºóÎʵÀ£º¡°Çå·ç£¬Ê¦ÐÖÅÉÄãÀ´ÓÐʲôÊ£¿¡±

      清风谢过座后,回答道:“禀师叔,师父让小侄来,是向诸位师叔传个话,祖师爷已经于昨日离开‘yù虚宫’回返华山了。”

      听说太师父回华山了,王、张二人不免有些遗憾。这段时间以来,由于团队里的事务比较繁忙,他们这些个做【创建和谐家园】的也没能常去给太师父请安、求教,实在是有违【创建和谐家园】的本份。

      ÍõážþÎʵÀ£º¡°Ì«Ê¦¸¸×ßµÄʱºò£¬¿ÉÔøÁôÏÂʲô»°Ã»ÓУ¿¡±

      清风答道:“回师叔,据师父讲,祖师爷这次离开和上次一样,没有惊动任何人,只留下一张‘吾回华山矣’的字条。”

      王崤峻听了点点头,和张维信互望一眼,都lù出了果然如此的神情。其实扶摇子老神仙的这种举动是在他们预料之中的。他们知道自己的这位太师父是位喜欢清静,行为无拘无束的人。如果他走的时候大张旗鼓,那才是真是出人意料的事。

      随后,王、张二人又和清风说了些闲话,问了问四哥的情况,便安排人带清风去吃饭休息,第二天再返回“yù虚宫”。

      送走了清风,王崤峻便通过电台将这个消息传达给了“静园”、飞龙寨和流民营地,让所有拜过老神仙为师的穿越者都了解此事。

      通报完了情况,王、张二人又回到小会议室,继续刚才的话题。经过一番讨论,二人最后还是决定参加这个开业典礼。考虑到张维信还要顾及后备力量培养的事,所以这次进幽州城由王崤峻负责带人前往。

      应历五年阴历正月二十,已经更名为“逍遥楼”的“晴雪楼”重张开业。除了范吾成、赵大伟以及杨氏父子――清尘因为要参与先锋营新兵的训练工作,已经去了飞龙寨――外,王崤峻、王峰和商贸部的其他成员也都到场助兴。

      幽州城最大的青楼重新开业,自然吸引了不少的新老客人上mén一探究竟。而商贸部古今结合、中外合璧的装修理念,不同于其他青楼的格局样式,都令前来尝鲜的客人们感到,经营者在楼外广告牌上所说的“与众不同”四个字绝非自我吹嘘。

      别的不说,单说悬挂在大mén口和大堂内的那几盏玻璃吊灯,就已经令所有进mén的客人目瞪口呆的了。在这个一只小玻璃杯都能卖到几百上千贯的年头,一只一尺多高,由木框镶嵌玻璃制造的吊灯绝对称得上是无价之宝了。几乎所有客人在踏进“逍遥楼”的那一刻,都会不由自主的发出一声惊叹。然后,才会在伙计的提醒下,想起自己来这里的真正目的。

      在这些客人消遣完了,离开“逍遥楼”后,又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会跑去跟自己的狐朋【创建和谐家园】吹嘘自己的见闻,从而引得更多的客人,怀着猎奇的心情,亲自来“逍遥楼”看一看那世所罕见的珍贵物件。

      这样一来,除了肯定会大幅增加“逍遥楼”的营业额和知名度外,一些身家丰厚的客人还会有意无意的向伙计、龟公乃至楼里的姑娘打听这几件玻璃吊灯的来历。而所有这些被打听的人,都会告诉客人一个相同的答案――这几件吊灯都是“逍遥楼”花大价钱从“晶宝轩”租借来的,只在这里悬挂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到时候需要还回去的。如果客人们想多看看这些吊灯,那这几个月就多来几次。如果客人们想买一盏回家挂,那就得去和“晶宝轩”的赵老板商量了。据说,“晶宝轩”这种吊灯的存货相当有限,要不是仗着“逍遥楼”的东家和“晶宝轩”的东家是兄弟,“逍遥楼”是万万不可能租到如此多的玻璃吊灯的。

      于是乎,借由“逍遥楼”众多客人的嘴,“晶宝轩”为自己的新产品做了一次免费的广告宣传。没用几天的工夫,整个幽州城乃至南京道的豪商巨贾们,就都知道了这种稀世珍宝的存在。这个消息甚至传进了留守府,连萧思温都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他是南京留守,以他的身份自然不便直接跑去“逍遥楼”看这种稀世之宝,而且他也用不着跑到“逍遥楼”去看。作为“晶宝轩”si下里的合伙人,他只需要让那位赵老板把东西给他带府里来看就行了。

      当然,这种话他是不会亲自去和赵大伟说的,于是他就把冯程叫了去,询问有关玻璃吊灯的事情。冯程连忙向自己的主子说明了情况,表示这种玻璃吊灯是从南边来的新货。之所以会把它租借――说是租借,其实不过是自己左手递右手――给“逍遥楼”,主要是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此宝的存在,从而扩大“晶宝轩”的销售业绩,为合作双方带来更多的利益。

      听完了冯程的介绍,萧思温先是教训了他一顿,提醒他今后有什么新物件要让他事先知道。现在他萧思温好歹算是“晶宝轩”的幕后合伙人,自己的店里有了新产品自己却不知道,岂不是笑话。而后,萧思温便让冯程去店里取几盏灯来给他看看。如果确实是像外面传言的那么好,他打算选两盏最好的送给当今圣上。那样一来,自己在皇上心里的地位肯定还会再创新高。

      对萧思温的要求,冯程自然是没有不遵照执行的道理。不过,冯程在将差事答应下来之后,却开始在心里琢磨起萧思温话里的意思了。如果光是取灯来观赏一番,对于冯程来说,那是易如反掌的事。他现在可是“晶宝轩”名义上的合伙人,要盏灯去给大客户看一看,绝对没有任何问题。令冯程动心思的,是萧思温后面的话――如果灯真的好,他要选两盏送给当今圣上。[]新宋英烈13

      当然,把好东西进献给皇上那是做臣子的本份,这没什么说的。冯程最关注的是萧思温在说这句话时,用的是个“选”字,而不是像上次拍卖玻璃酒瓶和酒具时说的“买”字。别看只是一字之差,其中的差别可就大了去了。很显然,这位留守大人这次是不打算再从自己腰包里掏钱来置办孝敬皇上的东西了。

      这事多少让冯程有点为难,因为他是知道这些灯的价钱的。按照穿越团队给他的报价,这些玻璃灯的进价最便宜的要一万贯,最贵的十万贯。对外的售价是合作双方共同商议的,最便宜的售价为一万五千贯,最贵的则要卖到十五万贯。考虑到这灯是要送给当今圣上的,所以肯定是不能选最差的,而一定要选最好的,而且恐怕最少也得选两盏,这才能配成对。这样算下来,即便是按进价算,也要二十万贯的成本。

      如此巨额的成本,需要卖四盏最贵的玻璃灯才能赚回来――就算对方的进价可能掺了水,但上下浮动也不会太多。以这段时间玻璃宝贝的销售情况看,只怕一年之内也未必能卖出四盏最贵的灯。虽然作为合作伙伴的“清园”兄弟为了在幽州的发展,是不会为了钱得罪留守府的。只要他冯程冯总管说这两盏灯是要送给当今圣上的,对方就是再ròu疼,也会将灯拱手送上。

      可是,二十万贯毕竟不是小数目,这口似乎咬得对方有点太狠了,搞不好会把对方给吓跑的。不管怎么说,“清园”兄弟都是自己的合伙人,而且离了他们这玻璃生意也就做不起来了,自己不能把他们当成第二个范阳卢氏来对付,那可是丢了西瓜拣芝麻的傻事。

      从留守府中出来前往“晶宝轩”的路上,冯程坐在马车里,心里一直在盘算着如何既能向赵大伟婉转的表达出留守大人的意思,又不会把对方给吓跑了。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随机应变,争取通过各种暗示,让对方自己说出要送给当今圣上玻璃吊灯的话来。打定主意之后,他便命车夫加快速度,直奔“晶宝轩”而去。

      冯程一进“晶宝轩”,就看到有不少的顾客正围着一盏放在桌子上的玻璃吊灯指指点点,自己要找的赵大伟则站在一边,为他们讲解着这盏灯的奇妙之处,引得众观灯人啧啧称奇。此时,有眼尖的店伙计看见了冯程,暗中提醒了正在滔滔不绝推销产品的赵大伟。

      赵大伟抬头看到冯程,连忙停止产品介绍,让旁边的二掌柜接替自己的工作,然后满脸含笑的迎了上来,向冯程一抱拳,说道:“冯总管来了,在下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冯程心里有事,也就没跟赵大伟多客套,略一还礼,说道:“赵老板客气了。某有事和赵老板商量,咱们进去再谈。”

      赵大伟闻言忙摇头道:“冯总管若是有大事相商,那在下还是去把在下的五哥请来,由他来跟总管谈岂不更好。”

      冯程闻听王崤峻在这里,不由得心中暗喜。他知道这位王崤峻王老板在“清园”众兄弟中,是说话算数的主事人之一。与他直接商谈,可以减少许多中间环节,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留守大人交o待的事情。因此,冯程点头道:“竟然有如此巧合的事,那倒是省却了许多麻烦,就请赵老板速速将王老板请来与某一晤。”

      赵大伟答道:“此事确实巧得很。五哥前几日来幽州参加‘逍遥楼’的开业庆典,原说第二天就回良乡的。但因为五哥的岳母韩夫人有些东西要五哥带给正怀孕的五嫂,而这些东西需要时间准备,所以五哥就多住了几日。本打算等明天韩夫人的东西准备好了就回良乡,冯总管正好在今天过来找在下商量大事,这可真是天意呀。”

      说着,赵大伟伸手相请道:“冯总管请到后堂稍候,在下这就去客栈请五哥来。”

      随即,赵大伟大在头前引路,将冯程领进了店铺后面的办公区,进了一间比较安静的房间。让下人端上茶水后,赵大伟向冯程告了个罪,才离开房间去王崤峻。

      王崤峻住的客栈离“晶宝轩”不算远,所以冯程两杯茶还没喝完,王崤峻就已经在赵大伟的陪同下进来了。双方彼此寒暄一番,说了几句客套话后,冯程非常婉转的将萧思温的打算向王崤峻透lù了一下,而后便等着对方的答复。

      以王崤峻的聪明,自然对冯程话中的暗示听的一清二楚。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希望对方能在合作范围之外提出一些需求的。因为,冯程或者说萧思温的反应已经在穿越团队的预料之中了。当新年前刘文东的化工科将玻璃灯具开发出来时,委员会和商贸部就曾对玻璃灯具的销售前景,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论:

      第一,玻璃吊灯会为团队带来巨大的利润。

      第二,如此巨大的利润必然会招来各方势力的关注。

      第三,作为“晶宝轩”合作方的萧思温肯定是最关注此事的一方势力,而且以萧思温的xìng格,很可能会向穿越团队提出一些超出合作协议的要求。

      对此,委员会和商贸部经过讨论,定下了应对方案,即,对萧思温超出合作协议的要

      求既不能硬顶,也不能轻易答应。硬顶,必然会破坏双方的合作关系,为团队带来【创建和谐家园】烦。轻易答应,一来会使对方的胃口越来越大,最终损害团队的根本利益。二来,也会引起对方的怀疑。毕竟如此贵重、稀有的物件,任何人都不可能非常痛快的就答应白送。

      因此,处理此事,一定要把握分寸、软中带硬,既让对方获得他想要的东西,又要让对方在其他方面给予穿越团队一定的利益作为补偿,从而达到以利换利的目的。而穿越团队所希望得到的利益很简单,那就是希望萧思温可以利用他的职权,使穿越团队获得在幽州地区的盐铁经营权。

      之所以要得到这两项特权,一是为了能够公开进行冶铁、炼钢活动,为“凉园”基地竣工后,科技部材料科的大规模研发工作做准备,这是属于科技方面的好处。二是为了能够进行合法的食盐买卖,为刘文东、谢天提出的,建设海边晒盐场的计划做准备,这属于商业方面的好处。至于如何与对方进行沟通、交o流,达到双赢的结果,那就要靠相关负责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了。[]新宋英烈13

      因为已经有了既定方针,王崤峻应对起冯程来就非常轻松了。他先是向冯程强调了一下这些玻璃灯具的珍贵,然后又说了一下兄弟们谋生的艰难,在得到冯程不知道是不是真心的附和后,才把话锋一转,隐晦的向冯程传递了自己希望能够通过留守大人的关系,获得在幽州地区经营盐铁业的权利。当然,他同时也表示此事绝不会让留守大人白做的。

      以冯程的精明和经验,自然能够从王崤峻的话中听出其真实意图。虽然他对王崤峻敢于和留守府讨价还价多少有些意外,但并没有因此就怪罪王崤峻不识时务,反而觉得这位王老板有胆识、有魄力,是个干大事的人。与这样的人打交o道,自己的才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这样一来,对自己完成留守大人交o待的任务非常有利,自然没有指责对方的道理。当然,考虑到盐铁之利颇丰,特别是盐,其利润之大,只怕不亚于玻璃生意,所以冯程决定再敲一敲王崤峻的竹杠。

      因此,在假意思索了一番后,冯程故作为难状道:“此事恐怕不太好办。王老板也应该知道,这盐铁向来是官营的买卖,一般民间商贾是不能参与其中的。虽然留守大人是本地主官,但朝廷的制度在那里,留守大人也不好公然违反。如果留守大人只以官位压人,势必会有损留守大人的名声。”

      王崤峻自然明白冯程的意思,连忙配合的说道:“在下自然明白留守大人的难处,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有些事留守大人确实不好硬压下级来办。所以,在下希望冯总管向留守大人禀明,期间若需要银钱打点,一切花费皆由在下来出。此外,此事若成,吾等兄弟必将厚报。”

      随后,王崤峻还向冯程透lù,这次从南朝得到的玻璃灯具中,有两盏灯因为制作的过于巨大、精美,远比在“逍遥楼”和“晶宝轩”中展示的要高档的多,绝非寻常百姓、官宦可以使用,不适合在市面上销售。所以,他希望可以通过留守大人,将这两盏特殊的宫灯送给当今圣上,以表幽云百姓对圣上的拥戴之情。

      见王崤峻主动向自己提出要向当今圣上送玻璃灯具,冯程更是心中暗喜。现在,他不但可以解决留守大人要送当今圣上玻璃灯具的问题,还能为留守大人和自己带来相当大的实惠,真是老天帮忙呀。至于王崤峻要向圣上献灯的目的,他并不是很在意,无外乎就是小人物希望借此向圣上表忠心邀宠罢了。更何况,真要通过留守大人把灯献到了圣上手里,这ròu自然是留守大人吃,他王崤峻王老板恐怕顶多能喝到点儿汤。

      不过,暗喜是暗喜,脸上却不能表现出来。而且,无论怎么说,允许si人经营盐铁都是大事,也不是他一个总管能决定的。因此,冯程说道:“王老板的意思某都明白,不过此事事关重大,非某一个总管可以决定。某还需返回留守府,向留守大人禀报此事,由留守大人定夺。”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20: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