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新宋英烈》-第5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顾安家被张维信的喝问吓了一跳,连忙向张维信不住的磕头道:“七爷恕罪,七爷恕罪。小人等也是因为没了粮食,为了不被饿死才不得已铤而走险的。而且,这次夜袭贵宅,全是小人大哥的主意。小人为此曾苦劝大哥多次,让他不要以贵宅为目标,可他就是不听,执意要来。他是小人的大哥,他的话小人不能不听,也不敢不听,所以只得跟来。

      不过,小人来是来了,可是甫一开始进攻,小人就受伤倒地,不曾与贵宅的护卫交o手,更不曾伤害过贵宅任何一个人。”

      张维信见已经将这个顾安家吓住,便将声调略放缓和了些,问道:“如此说来,这次夜袭我‘静园’,主谋是你的大哥,你只是个从犯。不过,你虽是从犯,但毕竟是这群山贼的头目之一,按大辽律法,张某就算砍了你的脑袋,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顾安家听张维信虽然没有说饶恕自己的话,但说话的语气已经有所松动,便继续为自己开脱道:“小人虽与大哥是结拜兄弟,但与其他四个结拜兄弟相比,小人是最不受大哥看重的一个,也是最受其他兄弟压制的一个。此次参与夜袭完全是身不由已,绝非是小人的本意,还望七爷能大发慈悲,宽恕小人。”说完,又是连连叩头。

      张维信见火候差不多了,便佯装沉思片刻,说道:“若事情确如你所说,你是受人胁迫,不得不跟随的话,到也情有可原。如果你能戴罪立功,张某到是可以替你向某的几位哥哥求情,给你留一条生路。”

      张维信的这句话对顾安家来说,不啻为落水之人手中的一根救命稻草,他立即回答道:“小人所说句句是实,小人也愿意戴罪立功。只要诸位爷不嫌弃小人,小人甘为七爷及其他几位爷的马前卒。还求七爷能在其他几位爷面前为小人多多美言几句,给小人这个机会。”

      张维信要的就是顾安家这句话,于是说道:“只要顾头领真心为吾等兄弟办事,不必张某讲情,某的哥哥们也不会亏待顾头领。”

      顾安家闻言,哪有不愿意的道理,他当即说道:“七爷和其他几位爷但有驱使,小人莫不从命。有什么事需要小人做的,尽管吩咐。小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顾安家最后那句豪言壮语说的是斩钉截铁,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可张维信看在眼里却是怎么看怎么别扭,甚至感到有些滑稽。他实在是没法把这一刻的顾安家和前一刻那个磕头如捣蒜,贪生怕死的顾安家联系到一起。不过,虽然厌恶顾安家的为人,但这种人正是张维信现在最需要的。

      于是,张维信不得不违心的说道:“顾头领果然是个痛快人,张某就愿意和顾头领这样的人打交o道。来呀,快给顾头领松绑、看座。”

      梁子岳等人也相当配合,连忙上前给顾安家松绑,并搬来椅子让他坐下,又让下人给顾安家上茶。这一系列的举动令顾安家受宠若惊,向梁子岳等人连称不敢。在非常谦卑的向张维信谢过座、谢过茶后,他才挨着椅子坐了半个【创建和谐家园】,低眉顺眼的等着张维信告诉他该如何戴罪立功。

       

      第八章 不平静的新年(五)

      正文]第八章不平静的新年(五)

      ------------

      张维信一上来并未马止就给顾安家布置任务,告诉他该如何戴罪立功,而是先简要的向他介绍了一下自己这边的情况,让他知道自己是在为谁做事。

      张维信对穿越团队的介绍虽然简单扼要,但顾安家还是由此对自己的新主子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这是个实力强大的地头蛇,自己这些人的失败是注定的。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便何况自己这群逃难的乌合之众根本算不上强龙,甚至连龙都算不上。而对方却是不折不扣的“地头蛇”,或者称为“地头龙”更加贴切。如果自己今后能为这些“地头龙”效力,绝对比在山里当流民或者回到小小的汉国去种地要强得多。

      于是,顾安家起身离座,再次向张维信施礼,先是恭维的说道:“小人和一众弟兄‘有眼不识泰山’,竟然敢来捋七爷及其他几位爷的虎须,现在想想,真是太自不量力了。”[]新宋英烈8

      随后,他见张维信似乎对他的恭维很受用,脸上带着些许得s色,便趁机说道:“刚才七爷曾经说过,只要小人能戴罪立功,就可以饶了小人的xìng命。对此,小人自是感激不尽。按说,小人本不该再有什么奢望。只是,七爷您也知道,小人是从汉国逃难过来的,在此之前已经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离饿死不远了,不然也不敢来冒犯贵宅。

      可如果小人就这么离去,那小人回到山里后,依然是没吃没喝,只怕想活过正月也难。这样一来,岂不是辜负了七爷及其他几位爷的好意。所以,小人现在有个不情之请,还望七爷及大爷、五爷、八爷能够答允。”

      顾安家现在打的是什么主意,他就是不说张维信也完全能够猜到,同时将这个顾安家当成第二个“刘万宝”来使,也是在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就已经决定了的。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让这个顾安家为团队服务,张维信是不能直接向其讲出招揽这种话的,只有通过其他方式,让他明白团队的强大,从而自己主动提出今后愿为团队效力的要求来才好。他刚才在听到顾安家的恭维话后,lù出得意的表情也是有意为之,就是想把顾安家下面的话引出来。

      所以,听到顾安家有“不情之请”要讲,张维信不但不生气,反而对对方如此“配合”自己感到很满意,说道:“顾头领有什么要求不妨说来听听。”

      顾安家一揖到地道:“小人想请七爷去向大爷、五爷、八爷说个情,如果小人这次的差事办得还说得过去,能入得几位爷法眼的话,希望几位爷能将小人留在手下做一小仆,让小人不至于冻死、饿死在山里。”

      顾安家自己提出要为团队效力,这正是张维信想听到的,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他点点头,故做同情的说道:“是啊,现在正是隆冬季节,山里缺吃少穿,就这么让顾头领回到山里去,确实不妥。不过,此事张某不能独断,况且让顾头领到某等的手下当一小仆,似乎又太过委屈顾头领了。不如这样,某这就去找几位哥哥商量一下,听听几位哥哥的意思,再来答复顾头领如何?”

      听张维信松了口,而且言辞中似乎对自己还挺看重,令顾安家欣喜不已,他连连向张维信致谢,并表示,只要能在众位爷手下做事,他顾安家愿【创建和谐家园】为奴,为众位爷效一辈子犬马之劳。

      张维信又安抚了顾安家几句,便出了屋子。不过,他并没有真去找其他几位委员商量。因为这事之前就已经定好了,他刚才的一番行为不过是做给顾安家看的。因此,在外面转了几圈后,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张维信重新回到了屋子里。

      张维信一进屋,原本已经坐下的顾安家立即站了起来。顾安家此时虽然没有说话,但他那期盼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于是,张维信在坐定之后,先是示意顾安家也坐下,然后才说道:“张某刚才将顾兄弟的请求和几位哥哥说了,并且向他们讲明了其中的缘由。几位哥哥都觉得顾兄弟你说的在理,吾等既然答应放顾兄弟一条生路,自然不能眼看着顾兄弟冻死、饿死在山里。所以,几位哥哥同意了顾兄弟的请求。

      当然,以顾兄弟的才能,当个小仆实在是太屈才了。虽然到底会给顾兄弟一个什么差事,还要看顾兄弟后面的事办得漂亮不漂亮。不过,张某在这里可以先向顾兄弟交o个底,只要顾兄弟用心办事,将来的位置绝不会比管事一职低。”

      虽然张维信并没有明确表示会给自己一个什么职位,但仅仅是称呼上从“顾头领”变成了“顾兄弟”,就已经令顾安家大喜过望了――虽然表面上看“兄弟”不如“头领”尊贵,但亲近程度却高得多。

      因此,顾安家连忙起身,再次一揖到地,说道:“七爷称小人为‘兄弟’,小人实不敢当。七爷和其他几位爷愿意收留小人,已经是恩同再造。大恩大德,小人就是粉身碎骨也难报一二,又怎敢再在身份地位上有任何奢望。小人还是那句话,有什么事需要小人做的,七爷尽管吩咐,小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顾兄弟言重了。”张维信亲自上前将顾安家扶起道,“顾兄弟且坐下,听某详细说说咱们下面要做的事情。”

      随后,张维信便向顾安家讲述了团队希望能将外面的俘虏及山里的难民收为己用的打算。并且,向顾安家解释了团队这样做的原因――团队即将购买大量土地,需要大量佃农来耕种。同时,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家丁护卫来保护宅院和土地。

      顾安家虽然有些不太理解,为什么护卫和佃农的比例会这么大,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投效穿越团队的决心。而且,在他看来,说服这些俘虏和难民为团队所用,并不是什么难以完成的任务。因此,在听完张维信的要求后,这家伙立即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一定能把这件事办好,而且办得非常漂亮。

      对于顾安家的这番表态,张维信虽然觉得有些吹嘘的成份在里面,但并没有打击对方的积极xìng,反而给予了鼓励。

      张维信的鼓励令顾安家干劲实足,当即表示希望能马上开始工作,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以免时间长了,山里的那些难民因为下山的人长时间不归,而发生什么变故。

      张维信对此自然是求知不得,立即让梁子岳和郑知微带着顾安家去俘虏的关押地,进行第一步工作。

      事实证明,顾安家对张维信的保证绝非自我吹嘘,这家伙确实很会忽悠人。他来到俘虏关押地点后,先是将自己的几个亲信找出来,三言两语便让其归顺了穿越团队。随后,他又带着这些亲信,来到其他俘虏之中,展开游说。[]新宋英烈8

      这家伙利用在众俘虏心目中的地位、利用众俘虏不愿家人再受苦的心理、利用从张维信那里得来的各种许诺,再加上亲信们在一旁配合、帮衬,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已经说服了绝大多数俘虏。对于少数不愿意归顺的俘虏,他又以如果他们不归顺,那么他们将只有死路一条,而他们的家眷、朋友、亲戚也会被驱离本地,最后同样是xìng命不保相威胁。面对如此凄惨的下场,这些前几日还是逃难百姓的山贼们,个个都惶恐不安,最终没有一个人再坚持自己要为周大哥报仇的立场,全部随着顾安家归顺了穿越团队。

      见自己成功说服了所有参与夜袭的同伴,顾安家立即来找张维信报功。从顾安家领命而去,到他回来向张维信报第一功,前后只用了不过一个时辰多点的时间,绝对称得上是高效率了。

      顾安家的良好表现,使张维信对他的能力既感到满意,同时也感到了一丝不安。在张维信看来,这种人有能力,但缺乏意志力。在顺境中是很好的臂助,在逆境中则是危险因素。因此,对这种人可以用,但绝不能大用,尤其不能让他再和原来的这些俘虏有过多的接触,以免给团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只是,现在此人对团队还是有用的,因此在听完顾安家的汇报后,张维信对他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同时,希望他再接再厉,在说服流民的工作中,再立新功。

      得到张维信的表扬,顾安家一边不停的谦逊,一边表示自己这就动身进山,一定要将山里的同伴都带出来。

      不过,张维信虽然对顾安家的干劲很赞赏,却没有让他立即进山。因为根据之前的计划,此次进山自己和审查部的人要和顾安家一起去,以便全面掌握山里那些流民的情况。所以,在负责保护众人安全的飞龙先锋营一中队到来前,张维信是不会让顾安家单独行动的。

      顾安家虽然觉得此事自己完全可以办好,张维信等人没必要一起进山,但他对张维信的安排不敢表现出任何异议,只有耐心等待。

      下午两点左右,钱远山和曾志林率领着飞龙先锋营一中队终于赶到了“静园”。由于“静园”到流民藏身的山谷大约有三十多里地,走路的话至少要五、六个小时,如果现在出发,大家就都要在野外过夜了,所以多数穿越者还是倾向于第二天一早再进山。

      不过,经过仔细权衡,考虑到流民长时间得不到下山队伍的消息,可能会出现恐慌情绪,从而引发hún露àn,为后面的说服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委员会最终还是决定立即出发进山。

       

      第九章 不平静的新年(六)

      正文]第九章不平静的新年(六)

      ------------

      下午两点半,张维信、梁子岳、郑知微、杨新、钱远山和曾志林率领飞龙先锋营一中队,离开“静园”,在顾安家和两名亲信的指引下,进入了“静园”西边的山区。

      虽然一中队赶了一上午的路,到“静园”才休息了半个小时左右就又出发了,但整个中队近一百五十人(包括后勤小队chou调的一个班),上至中队长唐cháo、副中队长刘小六、王保山,下到每一名士兵,所有人都保持着高昂的士气,行军的队列整齐、安静,显得非常的威武。

      不说别的,光是这气势,就已经把带路的顾安家和他的两名亲信给震住了。此时,三人心里都转着一个相同的念头――老天保佑,我们这次夜袭“静园”没有成功。不然的话,只怕那些参与夜袭的人,以及山里的那千把人,根本不够人家这支队伍收拾的。你看看人家这气势,看看人家这穿戴,再看看人家这兵器,恐怕就是汉国最精锐的部队也不过如此了。[]新宋英烈9

      当然,这支队伍也有让顾安家看不懂的地方,就是他们几乎每个人肩膀上都扛着一根铁管子,说棍不是棍、说矛不像矛的,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难不成是宿营的时候搭帐篷用的?顾安家对一中队士兵们肩膀上扛着的燧发枪很好奇,只是碍于自己的身份不便向张维信打听。如果他知道就是这东西和比这东西更厉害的东西,在昨晚要了他那几十个弟兄的命,恐怕他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盯着这东西看上没完了。

      由于北汉来的流民藏在西山里,所以这一路上大部分都是山路,再加上地上还有积雪,所以队伍行进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不过,走得慢也有走得慢的好处,趁这个机会,张维信向顾安家打听起山里流民的详细情况,以便找到他们后能够尽快的控制住局面,毕竟顾安家虽然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能说服这些流民,但事情是否会像他说的那么容易,谁也不知道。

      对于张维信的询问,顾安家自然不敢有丝毫的隐瞒。他说道:“虽然小人和小人的兄弟们是这一千多流民中影响力最大,拥护的人最多的一股势力,但实际上,这些流民是分成了三部分。除了小人所在的这最大的一股外,还有两支相对独立的小股力量。

      其中一股是以几名平时游手好闲的好事之徒为首,聚集了一些好勇斗狠的年轻人组成的。当初与我大哥起争执,最终烧了粮食的就是这股力量的人。由于烧粮的人放完火就跑了,大家没能抓住,所以所有的怨气就都被撒在了这股力量剩下的成员身上。最终,除了几个平时干坏事比较少的得以留下外,其余的都被空手赶出了流民的聚居地。在这种天气里,这些人恐怕只有死路一条了。

      另一股力量是以一名退役的老兵常生俊为首,聚集了一批猎户和当过兵的人组成的。这股力量虽然人数不多,不过几十人,但成员个个都有些身手。其中的猎户们又经常能打到一些野味分给大家,所以有不少流民对他们都很敬重。特别是他们的头儿,虽然是个跛子,但据说以前当兵的时候也是很厉害的角s色。如果不是因为在作战中t腿上受了伤,变成了跛子,不得不离开军伍,估计这会儿已经是个管几百人的营指挥了。

      这个常生俊虽然t腿脚有些瘸,但很会打仗。小人等从汉国逃到这里,一路上也遇到过小股的强盗、山贼什么的,都是被他带着一些青壮、猎户们给打跑的。所以,此人在流民中的声望仅次于小人的大哥。而且,这次夜袭“静园”,这个常生俊是第一个出来反对的。他曾明确的向小人的大哥提出,照探子打探回来的消息,我们这次夜袭实在太冒险,很可能会有去无回。可惜的是,大家当时满脑子想的都是吃顿饱饭,除了他那几十个亲信手下外,其他人都不肯听他的。”

      听了顾安家的介绍,张维信深思了一会儿,说道:“如此说来,这个常生俊还真有些眼光。如果他真像你所说,在流民中有这样的影响力,那他会不会反对流民出山呀?如果他反对的话,那咱们岂不是要多费不少力气?”

      顾安家见张维信有些顾虑,忙解释道:“七爷不必担心,这个常生俊虽然在流民里有些威望,但与小人和小人的大哥比起来还是差着一截。况且,咱们这次是去给这些流民一条活路的,他常生俊就是再有威望,也抵不上一顿饱饭的作用大。不然的话,当初他那么坚决的反对夜袭‘静园’,流民们怎么都不听他的,反而跟着我大哥下了山。”

      张维信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也有一定道理。不过,凡事还是要多做准备。这样,万一有什么变故,咱们才不至于措手不及。”

      说着,张维信将钱远山、曾志林和杨新叫到了身边,在他三人的耳边低声吩咐了一番。钱、曾、杨三人一边听,一边不住的点头,最后异口同声的说道:“七哥放心,我们兄弟俩这就去安排。”

      吩咐完了钱、曾、杨三人,张维信又继续向顾安家打听流民的其他情况。从流民的具体数量、男女比例,到年龄分布、家庭情况等等,问得非常仔细。

      顾安家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回答得也非常详细。两个人就这么一问一答的,聊了好久,直到天s色渐渐暗了下来才结束。

      因为是冬天,所以天黑得比较早。才六点多钟,就已经看不清脚下的道路了。钱远山和曾志林考虑到兵士们从早上出发,到现在走了快八个小时,已经有些疲惫了,肚子恐怕也早就饿得咕咕叫了。所以就找到张维信,建议队伍暂时休息一会儿。同时,就地生火做饭,也好填饱肚子。毕竟谁也不能保证一会儿找到那些流民后,他们就一定能乖乖的跟自己下山。所以,现在恢复一【创建和谐家园】力也是有必要的。

      对这个建议,张维信自然不会反对。他让钱远山等人去安排,自己则叫过两名贴身亲兵护卫,让他们去拾些枯枝来生火,先暖和暖和再说。

      随着钱远山和曾志林的号令,一中队的兵士们迅速按照各自的分工行动起来。时间不长,便点起了一堆堆的篝火,众兵士以班为单位,围在簧火旁边,一边将随身携带的干粮和ròu干放在火堆旁边加温,一边小声聊着天。后勤小队的人则支起了行军锅,将雪放到里面烧了起来,准备让大家喝点热水驱驱寒气。

      这时,张维信也拉着顾安家坐在了亲兵点起的火堆旁,一边将自己带的干粮和ròu干与他分吃,一边问道:“顾兄弟,这里离流民的藏身地还有多远?”

      顾安家一边谢过张维信给他的吃食,一边回答道:“回七爷,这条路就是昨天小人下山时走的路,这里距离流民藏身的地方也就还有两、三里的山路。小人估摸着,再有半个时辰左右,咱们就能到了。”

      听说这里距离流民藏身地只有两、三里远,张维信心中一动,连忙将钱远山、曾志林叫过来,吩咐他们立即在队伍休息地四周安排岗哨,以防被可能出来找食物的流民看到,从而引起流民不必要的恐慌。钱、曾二人答应着去了。很快便有一个班左右的兵士离开了大队,分散到四周去执行警戒任务。

      大概过了有一个多小时,见大家都吃饱喝足,也休息的差不多了,张维信便命令全队开拔,继续上路。[]新宋英烈9

      约莫又走了近两个小时,走在队伍最前面的顾安家突然停下了脚步,然后向前方一指,说道:“七爷,您看,前面那几处火光就是流民的藏身之地了。”

      张维信顺着顾安家的手指方向看去,果然发现前面不太远的地方,闪烁着星星点点的火光,在漆黑的冬夜里显得非常的醒目。借着火光以及微弱的月光,张维信隐约可以看出火光所在的位置是一处山谷,自己站的地方正对着山谷的入口。

      因为顾安家说过,山谷里的流民在聚居地外围设有一些机关,用来防备野兽。所以,张维信马上命令队伍停止前进,原地戒备。然后,便让顾安家和他的两个亲信先行入谷,去和山谷里的流民打个招呼,并与留在那里的亲信进行沟通,向他们说明情况。待他们同意跟着顾安家归顺团队后,张维信等人再带大队入谷,继续后面的说服工作。在他们离开前,张维信还特意交o待顾安家,回来的时候如果听到有人问口令,就回答“明月几时有”。

      顾安家点头称是,并表示自己会在进谷的路上留下标记,如果真有什么不测的话,也好方便大队随后跟进。说完,便招呼着自己的两个亲信离开大队,向山谷走去。

      眼看着顾安家和亲信消失在夜s色中,张维信转过身,小声命令钱远山和曾志林立即将一中队按战斗队形布置好,以防有变。钱、曾二人不敢怠慢,迅速将队伍调度好。一百多名兵士以张维信等人为中心,布成了一个环形防御圈,并为燧发枪装填好了火yào和【创建和谐家园】,将乌黑的枪管全部指向外面,随时准备反击可能出现的敌人。

      在冬夜的寒风中等待,是一件很考验人的事。按照现代钟点算,顾安家去了也就有三、四十分钟的样子,可对于张维信等人来说,却似乎比他们从“静园”走到这里花的时间还长。

      当山谷的方向传来脚步声时,位于相应位置的一名兵士一边将燧发枪的击锤压下,手指放在扳机上,一边沉声问道:“口令?”

      听到这声询问,脚步声停了下来,随后便听对方小心的说道:“明月几时有。七爷,小人是顾安家。”

      张维信一听确实是顾安家的声音,便命令兵士让出一个缺口,让顾安家进到环形防御圈的中心。

      待顾安家来到身边,张维信问道:“如何?”

      顾安家略有些兴奋的说道:“七爷放心,一切顺利。小人已经说服了小人的大哥留在营地的亲信,并且也和流民中的一些主事之人都交o了底,他们都愿意出山,为众位爷效力。那个常生俊虽然还有些犹豫,但并不像上次阻止小人大哥下山打劫时那么坚决。他只是希望能和七爷当面谈一谈,再做最后定夺。依小人看,他主要是对众位爷处置那些被打死的流民的家眷的方式有些异议。只要七爷把这样做的原因以及出山的好处跟他说明白,他不会不同意的。”

      张维信听完点点头,赞许道:“好,张某果然没看错顾兄弟你的才能。如果这次能把这些流民都带出去,顾兄弟就是首功,张某一定会在几位哥哥面前为你美言,你就等着领赏吧。”

      受了张维信的夸奖,又听说回去后有赏,顾安家此时是心花怒放,满脸的谄笑,腰板立时就弯下去了一大截――可惜黑夜里张维信根本看不清,他这些动作都白做了――连声谦逊道:“小人不过是托七爷的福,侥幸办成了此事。没有七爷,小人怎么可能立下此功。七爷的大恩大德,小人永世不忘。”

      张维信被他这几句恭维话说得起了一身的激皮疙瘩,连忙止住他,说道:“感谢的话,咱们以后再说。现在先把正事办了要紧,你头前带路,我们进谷。”

      “是,是,是”顾安家连忙点头称是,伸手相请道,“七爷请随小人来。”

      说着,顾安家当前带路,张维信等人跟在后面,走向山谷。不过,出于谨慎,钱远山和曾志林并未让兵士们放松警惕,一中队在进山谷的过程中仍然保持着戒备。

      进了谷口,借着月光和火光,张维信发现山谷的面积不是太大,里面一堆堆的簧火星罗其布,几乎将整个山谷都填满了。在众多的簧火堆中,一堆位于山谷中心地带的簧火显得最为明亮。顾安家用手一指这最大的一堆簧火旁边,一间似乎是用木头搭起的大房子,向张维信说道;“七爷,那间木屋就是小人和众兄弟平时议事的地方,流民现在的各位主事人都在那里等着七爷呢。”

      张维信点点头,向钱远山和曾志林使了个眼s色后,便跟着顾安家向小木屋走去。梁子岳、曾志林、杨新、郑知微带着亲卫和一个班的兵士跟在后面,钱远山则指挥着唐cháo、刘小六和王保山等人,将其余的兵士分别带到了小木屋的周围,拉起了警戒幕。

       

      第十章 不平静的新年(七)

      正文]第十章不平静的新年(七)

      ------------

      张维信等人在顾安家的引领下走进木屋,借着屋子中簧火的光亮,可以看到约莫有十几个人,围绕着簧火坐成一圈。顾安家一边将张维信等人引到几块铺在地上,不知道是什么野兽的máo皮上坐下,一边开始给双方引见。

      张维信的目光随着顾安家的介绍,在对面那一张张或俊或丑、或年轻或衰老的脸庞上扫过。在顾安家介绍到那位他曾特别说起过的常生俊的时候,张维信的目光特意多停留了一会儿,盯着这个黑脸汉子仔细看了几眼。而这个常生俊也显示出了自己的特殊之处,在张维信仔细打量他的时候,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转开眼神,不敢与张维信对视,而是以同样的、审视的眼神打量着张维信,以及他身边的兄弟和身后的亲卫、兵士。

      常生俊的这个举动引起了张维信的兴趣,特别是他看到张维信身后亲卫和兵士时,眼神明显一亮,使张维信觉得这个人确实有些独到之处,远比其他流民有见识的多。[]新宋英烈10

      顾安家引见完毕后,双方少不得寒暄一番。一通客套话说完之后,张维信率先将话题引入了正轨,说道:“想必顾兄弟刚才已经将张某到这里来的目的都向各位主事之人讲过了,不知道诸位是否听明白了?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现在尽可以向张某提出。”

      流民代表里一位须发花白看着岁数应该是最大的老者,颤微微的向张维信抱拳拱手道:“这位张七爷,老朽有一事要向您请教。”

      张维信忙向这老者还礼,说道:“在老丈面前某实不敢当这个‘爷’字,您比某父亲的年纪还要大,称呼某为‘爷’,岂不是要折某的寿吗?老丈只管直呼某的名字就行了。”

      那老者却摇了摇头,说道:“不可,不可,身份高低是不以岁数大小为准的,老朽虽是个乡下人,却也不是不懂礼数的。不过,既然七爷有话,那老朽就改个称呼。老朽看七爷您像有学问的人,那老朽就称呼您为先生如何?”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12: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