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新中华》-第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张季直微笑道:“说得实在,说的好!老朽也经历了清季这么些年,眼睁睁的看着的确是要改朝换代了。那将军又以为,改朝换代之后,一定是民党当政,举国共和么?我们华夏封建几千年,现在突然共和,合适不合适?”

        雨辰听到张季直这个问题,很是踌躇了一会。历史,他自然是知道的。但是历史因为他的到来,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后的事情,谁又说得清楚?但是这老人的目光似乎把自己看得通透。这老人沉浮晚清宦海几十年,对眼下这个局势,其实远远比自己是要清楚的。与其虚言巧释,不如直舒胸臆。以他的身份地位,找上一个后生小子门来,也不会是只说几句话便算了的。

        “民党其实在国内,并没有太深厚的基础。品流也实在太杂,要是放在和平的【创建和谐家园】国度,作为一个政党联盟是够格的。放在这么一个乱世里,要大家齐心协力的朝一个目标奋斗,却是太难太难。小子可以在这里断言一句。满清彻底推翻之日,也就是民党分裂之时。而在北方那位权臣呢,他的团体却颇为巩固,夹袋里也很是收藏了些人物。满清推翻,也许大权就是在他的手里……至于华夏适合什么体制,这那是小子能够胡说的?不过按照国内的传统,本来由君主专权而君主立宪是再适合不过的。不过戊戌一变,满清已经自己放弃了保全爱新觉罗家地位的机会,以后九年预备立宪而搞出个皇族内阁,君主立宪在百姓中已经臭了名声。再回到君主体制是绝不可能,也只有在共和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啦。”

        张季直这下真的吃惊了,他本来就想探探这个让他觉得好奇的青年都督的底细,却没想到这个都督却是想得如此的深远,思路如此的清晰!顿时有了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这个世界,真的不属于我们这些老头子啦。

        他谓然叹道:“本来老朽还想就都督行事和你探讨一二,现在看来,都督定然是成竹在胸,也毋庸老朽多言了。不过老朽实在是佩服都督得很,都督但有什么吩咐,尽管说来,老朽也算是为上海光复出自己一番力吧。”

        雨辰一听,顿时眉花眼笑。自己正在为一件事情头疼。这张季直可就算送上门来了。他顿时凑了过去,如此这般的和老头子说了一番。张季直听完呵呵大笑:“都督果然没有放过这条财路!好,老朽这事情还办得来。尽管放心交给我吧,不管是洋人还是这里的绅董,靠老朽这张老脸,还勉强走得通。”

        雨辰也笑眯眯的:“这些事情要是交给别人来办,那肯定是不成的,交给季老操持主办,那就万无一失啦。”

        十天后,在上海的英租界,一家光复银行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本为三百万关平两白银。全部由雨辰出资。第一任董事长为张季直,他在实业界有着巨大声望也有着多年来主办南通垦殖银行的经验。光复银行凭借着在华人银行中较为雄厚的资本,除了正常的银行业务。在外汇炒作,套购物资,以及将在国际上正在贬值的白银兑换成美圆英镑的过程中,获利丰厚。在1913年张季直卸任的时候,光复银行的注册资本已经达到了九百五十万元。发行的钞票通用东南五省。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陈山河提心吊胆的从侧门摸进了制造局。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他不敢回制造局的一团部,跑到吴采那里骗了一顿晚饭。估计雨都督应该已经休息了,这才敢悄悄的摸了回来。

        没想到才到二门口,就看见雨辰军装整齐的正从二门出来,何燧、吕逢樵和几十个护兵都跟在他的身后。正和他们撞个正着。

        雨辰哼了一声,看了一眼陈山河就自顾自的朝前走去。吕逢樵也板着脸紧紧跟上。陈山河被雨辰哼得有点腿软,站在那里不知道做什么好。何燧拉了他一把:“跟上来。”

      ¡¡¡¡³ÂɽºÓÒ»ÁïСÅܵÄÌùןÎìÝ£º¡°Ôõô»ØÊ£¿¡±

        何燧这两天也累得够戗,灯火下满眼都是血丝。他有气无力的朝陈山河笑道:“你小子下午干的好事!送两个光复会的小姑娘到督署来找着都督要参军。最后还是李燮和来把两个小姑娘领走了。都督气得拍了桌子,骂你胡闹。现在正出去找船呢,说把你送回去。”

        这下可把陈山河吓得够戗,腿都哆嗦了:“灼然兄,你千万替兄弟求求情。这副团长没干两天,就又要让我回去挨爹的棍子。那日子怎么活?就算回去看林述庆那张包公脸,也没滋味得很。”

        何燧笑道:“你小子怎么就这么点胆子?胡闹起来还不知道个深浅?实话和你说吧,都督带咱们去码头迎接从镇江开过来反正的满清的长江舰队!”

        雨辰站在高昌庙码头前面,这里地形开阔,吃水很深,又有为军舰配套的各项设施,北洋舰队每年过冬都在这里驻扎。满清的四条最大的海字号巡洋舰都泊在高昌庙。但是现在海天号去参加英皇的加冕典礼还没回国,其他三海都在武昌。这个码头空空荡荡的,只有二三百名海军基地的士兵,都已经被雨辰收编了。

        黄浦江水拍打着码头,激起一阵阵的潮水声。江风吹得雨辰军装下摆高高飘扬。陈山河乖觉的将一件军大衣在披在了雨辰的身上。雨辰看了他一眼,低声道:“下次别胡闹了,也是这么大人了,又是副团长的身份,有个大人样子好不好?”

        陈山河默默的点点头。这都督不过比他大不了一两岁。说话却纯是父兄的口吻,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却觉得听他的训斥教导是再自然不过。

        远处的灯台的闪动了几个信号,过了不多时,远处的江面上也闪动了几下微弱的灯光信号。汽笛声远远的传了过来。

        等候的时间似乎很长,终于在夜幕下,一条长龙般的灯光驶近了码头。十几条军舰划开的白色浪花在夜色下也分辨得出来。

        雨辰在心中默念:“楚有、楚泰、楚谦、驱鲸、舞鹤……登瀛洲,十一条炮舰,一条鱼雷艇,一艘运输舰……”身后何燧兴奋的大喊:“我们的海军!”

        雨辰回头朝他一笑,纠正了他的说法:“是中国的海军。”

        十三条大小船只靠近了码头,桅杆上都悬挂着【创建和谐家园】的海军旗。站坡的各船官兵随着值更官的一声命令,全部都站立得笔直的行礼。楚有舰上的舰长,也是长江舰队的临时统带高凤翔从跳板上急急的望下走来,握着等候的雨辰手说不出话来。

        雨辰知道他们这些长江舰队的官兵也是吃足了苦头,先被萨镇冰丢下不管。最后倒向了镇军林述庆,林述庆他们又开发不出军饷和伙食来。这些海军的基地本来就在上海,听说上海也已经光复了,这十三条军舰就拔锚起航。林述庆知道也留不住他们,干脆做个好人,发电报给雨辰让他妥为接待照顾。

        雨辰握着高凤翔的手,温和的道:“高舰长,什么都不用说啦。我知道你们海军弟兄为了参加革命所吃的苦头。到了我这里,就算到了家啦。弟兄们积欠的军饷,都由我来发。但是现下我们苏沪革命军也是发的光复饷,军官不分阶级二十元,士兵十元。等日后安定下来,再好好的补给弟兄们。”

        高凤翔的眼泪都快下来了:“我们这些海军弟兄,能有口饭吃就已经感激雨都督了。大家都拿一样的光复饷,我们海军也成。说实在的,这些天来,我对不起这些跟着我的弟兄们啊。”雨辰拍拍他的肩膀:“高舰长,赶紧招呼弟兄们下船休息一下吧,吃点热的,换换衣服。休整个几天,就又是一支精锐的革命武力了!有了你们,我们中华苏沪革命军就好比是如虎添翼!”

        是啊,有了这十三条军舰,长江下游,还不是任我来去?雨辰嘴里在和高凤翔说着话,眼睛却早已在这些军舰上面离不开了。

        新中国的海军,就从这十三条军舰上起步吧。

      第十三章 震动

        在美国赴欧洲的肯尼亚号班轮上,这正是大西洋上气候最恶劣的日子。狂风卷起大浪,砸在这艘班轮的甲板上,转眼又四溅开来。桅杆上的了望员的雨衣已经湿透了,但还是哆嗦的坚守着岗位。不时的摸出个酒壶来,偷偷的喝上一口,再咒骂几句这个鬼天气,顺便诅咒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当这个该死的海员。

        一个清瘦的中年人平躺在二等舱的铺位里,读着报纸。他有着中国南方人深深的眼睛和柔和的面孔线条。在有的地方,他被人尊称为中山先生,革命的先行者。有的地方,他孙文的名字被恶意的加上了三点水,等同于那种江洋大盗。在更多的地方,他被看作是一个满嘴车大炮的空谈家,只会发起一场又一场没有头脑最终却告失败的暴动。

        他正是才交卸了美国洪门筹饷局北路委员职务的孙中山,同盟会的主席,在丹佛听到了国内传来的武昌起义的消息后,匆匆从美国搭船开赴欧洲,再从欧洲转赴香港。

        舱室门被砰的一下撞开了。孙中山慢慢的从报纸上转移开视线,就看见朱卓文挥着一张纸满脸兴奋的看着他。朱卓文是孙中山的表弟,在日本起就跟随孙中山,这次又和他一起在美国北路筹饷,再一起返国,比孙中山年轻二十多岁。孙中山一向都称呼他是bad boy。

        还没等孙中山问他话,朱卓文已经几乎是在高声嚷叫:“刚才从电报房抄到的新闻,上海光复啦!”

        孙中山慢慢的从床铺上坐了起来:“英士和平书两员大将在上海主持一切,在香港还有汉民兄照应支持,上海光复是早在意料之中的事情了……我们这次就不用从香港转船了,从欧洲直开上海吧。”

        朱卓文把那张纸摊给孙中山看,疑惑的道:“上海军政府的长官却不是英士兄他们啊?”

        两人凑近了仔细一看,黄色的拍纸簿撕下来的纸上用铅笔潦草的写着几行英文。“Shanghai recovered on the night of 27th Oct.1911,The the military government of Shanghai established。The Governor of military government:Chan Yu。

        (上海1911年10月27日夜光复,上海军政府成立,军政府都督雨辰)”

        这个人到底是谁?孙中山搜遍了脑海中的记忆也想不起来有这么个同志。朱卓文迟疑的道:“要不就是反正的清朝官吏?上海道也不是他啊……”

        孙中山又想了一下,突然爽朗的笑了起来。他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向上堆起,看起来就象孩子一样:“不管是什么人,上海光复了总是一件好事啊。说明除了咱们同盟会,还有太多我们不知道的革命同志了。”

        看着朱卓文笑着蹦着去告诉其他船舱的同志。孙中山却看着那张纸条出神。上海是同盟会起事最有把握的地方,现在却出了意想不到的局面。这对光复大业,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上海光复带给全中国的震动还远远不止这些。在武昌,正被清兵北洋军迫得步步后退收缩的湖北革命军在四下宣布这个好消息。在湖南,在云南。已经光复的长沙和昆明满街散发着上海光复的新闻纸。在两广,在浙江,在江西,在山西正在酝酿起义反正的省份都在公开热烈的讨论着上海光复的事件。在南京,满清的东南三大巨头正满心忧色的看待着这个东南方出现的巨大威胁。沿着长江一线,上海光复的消息已经传遍。就连在同志军还在苦战的四川,乡场坝子的哥子们在茶馆里摆龙门阵,都是直嗓大气的嚷嚷:“大上海都造反成功罗,老子倒要看看,赵尔丰他娃啷个收场!”

        在北方,紫禁城里一片风雨飘摇。隆裕皇太后整天只是抱着宣统皇帝哭泣。户部的满尚书汉尚书们一个个妙手空空,东南解运的财赋已经断了来源,干脆都称病不到部上班。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望关着汪精卫的牢房里跑得是越发的勤快,两人还拜了把子。只有宗社党的一帮满族亲贵还在叫嚣着马上调动山东张怀芝的北洋第五镇去上海平乱。可惜已经没有太多的人理他们。军谘府的参谋科员们纷纷请假南下,或者去湖北或者去上海。军谘府还给他们照常发薪水。

        大清朝连摇摇欲坠都谈不上了,几乎就是在等待咽下最后一口气。

        在风暴中心的雨辰,浑然没有自己已经成为全国知名人物的自觉。每天除了在制造局办公三两个钟点,就是扑在吴淞的练兵场上。辛苦操练他的中华苏沪革命军。他的眼光,始终北望南京。

        在这十来天里,苏沪革命军已经大大充实。陈三爷他们从镇江带回来第9镇的散兵一千五百多人,在上海也招募了以苏北难民,青年学生为主的三千多新兵。各地来投奔的军官也有二百多人。苏沪革命军两个团已经完全编满。吕逢樵的教导营也扩充成了教导团。加上新成立的炮兵营,全军已经有了7000余人,装备非常完全。因为老兵的数字比较多,加上新兵的热情高涨,虽然总体来说训练缺乏,但是已经很可以使用了。原来清朝的上海长江舰队,也被改编成了苏沪革命军直属长江舰队,除了十六七艘炮舰运输船之外,还编了一个海军陆战营。

        另外在上海还有两个属于苏沪革命军建制的巡警支队,每支队800余人。负责全市的治安维持。

        说起财力,上海本来就很富庶,雨辰对接济湖北镇江两路,说起来也颇为小气。他在大清银行勒索到了190万两银子,在制造局、关道、造币厂、铜圆局几个地方搞到了150万两银子。另外在十天里,也如数募集了300万元的军饷。除了拨出300万两银子成立了光复银行,手头还有370多万元的储备。

        接济了湖北十万元,镇江五万元。每天的开支不过三四万元也就够了。如果不管民政,光养自己的军队,那一天连一万元也用不了。但是雨辰还是整天哭穷,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哪里还能生发。

        上海的民心已经沸腾到了一个高点,天天都有人【创建和谐家园】要组织敢死队北伐。在上海军政府和咨议局的内部,也有声音在询问雨辰坐拥一万精兵,怎么就赖在上海没有动作?南京还有张勋铁良这种大敌坐镇,怎么就能这么看着他们盘踞在长江的要害之上?

        在11月7日浙江光复的消息传来之后,雨辰终于知道自己在上海是不能再呆下去了。南京这个东南的政治中心,必须由自己来光复。要是能打下南京,则这个民国缔造的元勋功臣的名义,就是再也跑不了的啦。

      第十四章 竞标(上)

        李平书坐在马车上,心里也在揣测晚上了为什么雨辰还要请他到都督府来。自己这十几天来,除了做财政长也还兼任着军政府的外交事宜。这些事情本来就是他拿手的事情,很快的给军政府募集了三百万元的军饷,还把租界那边完全的安抚好了。肯特已经透露,各国公使团近期就要承认革命军为合法的交战团体。革命事业的确是一番风顺。但是那小子牢牢的把兵和钱这两样东西抓在手里,有事没事还能写些评论发在报纸上招揽一下民心。将都督的位置坐得稳稳的。

        但是这些天各方势力交织错杂,胡汉民也从香港赶了过来,湖北军政府也派来了代表联络。江苏方面,浙江方面全都在动员上海立即发兵南京。这个都督却总是莫测高深,不知道在打什么主意。他再拖延下去,可对他不利啊。

        马车停了下来,几个雨辰的卫兵将他一直迎接到他的官邸。就见雨辰穿着一件和高领的白色英国羊毛衫,穿着马裤皮靴,在门口笑着迎候他:“平书兄,这么晚把你拉过来,实在是委屈你啦。”

        李平书扶了扶眼镜,也微笑道:“谈不上什么辛苦不辛苦的,都督见召,我们这些在底下当小兵的,能不奉命唯谨么?”

        雨辰哈哈大笑,将李平书迎进室内。李平书就看到书桌前挂了一副巨大的南京地图,周围被红蓝铅笔标注得满满的。他心下一动,这个青年都督准备打南京了?那上海这个局面怎么维持?难道漏夜把自己召来,就为的是这个事情?

        雨辰看他打量这幅地图,微笑道:“这是军谘府的一个二等参谋科员张光麟带来的,兄弟这些日子,组织参谋人员已经在好好研究了。这南京,是不能不打啦,要不对长江以南光复局面关碍太大。”

        李平书遏止住心中怦怦的心跳:“都督准备派哪支队伍去打?上海可以调出去的队伍不多啊。”他心里面暗想,谁还敢在你小子手底下拉队伍,前面几个都被你砍了脑袋,上海就你这三团人,看你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雨辰站起来在地图面前走了几步,室内的灯光照得他脸色半明半暗。他沉沉道:“南京有四十营的江防军,再加上江苏的第二路,第六路巡防队。差不多有2万多军队。上海哪里还有什么军队,不就是我手下还能调出去的几千人么?这次也只有兄弟亲去。还要联合镇军浙军,组织江浙沪联军,才有克复南京的把握。这上海的局面,还是要拜托平书兄维持的。”

        李平书陪他一起看着地图,听到他的话半晌没有做声。最后才淡淡道:“都督此去,我们哪有力量维持上海的局面?陈英士兄就很有力量,都督不如选他来担负这个艰巨,我从旁协助,定能保证上海作为都督后路和兵站的安全。”

        雨辰看着他笑了。

        “平书兄的话怎么和英士兄的话一样?兄弟有心将这个都督职位交给两位前辈,两位却都高风谅节,互相推让。其实兄弟心中也没什么成见。这个上海都督是苦差事兄弟这十来天里都知道了,几百万的人吃喝拉撒都要管,还要援应各方。名头虽然好听点,但是实在累人,不如带兵上前线和张勋拼命来得痛快。”

        李平书默默的听着他的话,心里面在飞快盘算他这番话有几分真几分假,他也向陈英士交代了?一女两嫁,他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

        雨辰竖起两根手指,说话的语气也带了几分郑重:“兄弟是决定要出兵的了!虽然兵还远远没有练好,但是革命事业急如星火,也的确等不下去啦!这个上海后路的艰巨,两位前辈是不接也得接,全看在革命事业的面子上。兄弟此去,只有两个要求,一是接济出三百万元的开拔费和作战的一切使费,二就是高昌庙的制造局留给苏沪革命军,我会在这里留一团人,保证军火能够源源的补充得上。兄弟在这里说句不恭的话,谁要是能做到这两点,兄弟这个上海都督马上双手奉上!”

        他是把一切虚伪客套全部都扯下来了,【创建和谐家园】裸的把交易本质摊在了李平书的面前。这个上海都督,每年有几百万进款的地方,革命成功后很可能就是方面大员的身份。他们怎么可能不想要?

        李平书想来想去,觉得这还是雨辰可能感激他前期替他筹备了三百万元军饷。特地关照他的,他现在是上海的财政长,再筹笔钱,对他来说是近水楼台的事情。他也没了心思和雨辰多聊,匆匆告辞了出去。满脑子都在想这三百万怎么筹措。财政长的公库里面可以跑老鼠,每有一点收入都被苏沪革命军总部拿走。现在就算是开新税也来不及了。

        以自己上海商团绅董的身份,可以在华商里再筹集个一百万左右,自己也能拿出个二十万来,洋人那里借个几十万。自己就算是去借【创建和谐家园】也要把这三百万补足!

        在南市的陈其美宅子里,陈其美和自己几个心腹,还有一个方面大耳的中年人也在苦恼的交谈。这个方面大耳的中年人正是从香港匆匆赶来的胡汉民。他本来是同盟会在香港的主持人,这时上海光复,却没什么同盟会的大将名列军政府的重要职位,就一个陈其美当了个有名无实的副军政长。而军政府的都督虽然号称是同盟会人物,但是却从来没有听说过。他几乎是光复的第二天就赶来上海了,雨辰却对他不冷不热。嘴上前辈前辈的叫得亲热,但是什么实际名义也不给他。让他这个气量狭窄,而且自视颇高的人物也和陈其美一样,郁闷到了现在。

        陈其美狠狠的抽了一个烟泡,让青灰色的烟气慢慢的呼了出来。胡汉民看他一眼:“英士,这东西你以后还是少碰为妙。要做大事的人,嗜好不能太深。”

        在上海,也就胡汉民能有这个身份说他两句。陈其美将烟枪丢了下来,翻身从榻上坐起。蒋志清忙把他的鞋子送了过来。

        陈其美烦闷的道:“我在头疼啊!汉民兄!那个赤佬今天开出的盘子你都听到的。这哪里还象一个革命党?三百万啊,有三百万我还干什么革命?”他也是急了乱说话,胡汉民淡淡一笑,并没有计较。

        陈其美掰着手指头计算:“湖州帮这里兄弟能筹三十万,广肇公所兄弟能借个八十万,其他的就全都没有着落了!李平书那里那个赤佬也一定开出了盘子,他能搞到,兄弟却实在搞不来。”

        他带点希望的看着胡汉民:“香港那边,是不是能解决一点?”

        胡汉民只是摇头:“香港那边的公款本来就来得不容易,数目也不多,几乎是随收就随手花出去了,我到上海来,还想解决些款子。英士你就别指望了。”

        陈其美抱住了头:“在上海提着脑袋干了半年,结果最后落了一场空!汉民兄,现在兄弟心灰意懒,准备躺倒不干了。”

        胡汉民也是一阵沉默,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来劝他。最后只是勉强道:“我来发动同志,有家有业的颇有不少,他们大概也能筹集些款子吧,多的不敢说,二三十万总有。英士你再想想办法,三百万应该可以努力出来,这个上海都督,我们是势在必得。不然我们就没了自己的地盘实力啦。”

        陈英士冷冷道:“就算筹出三百万,又能怎么样?李平书他也能筹得出来,我们拼钱,是拼不过他的。”

        旁边两个人同时说话,但是内容却是截然不同。“那我们就先把李平书干掉!”“那我们就筹更多的钱出来!”说要干掉李平书的是杨虎,说筹更多钱出来的却是蒋志清。

        陈其美想了良久,先朝杨虎摇摇头:“李平书身边有几十个雨辰派的卫兵,他自己也有力量,再说毕竟是朋友同志,下不了这个手。传出去的话,我陈其美也不要在上海滩混了。”

        他又看看蒋志清:“你说有什么办法筹到更多的钱?”

        蒋志清瘦瘦的脸上已经是胸有成竹的神色,他看着胡汉民和陈其美道:“兄弟已经想了很久了,唯一最能来钱的办法还是从咱们青帮的弟兄要!现在【创建和谐家园】贩卖都是控制在租界的手里,我们可以承诺青帮的弟兄,等上海都督到手,我们在上海华界码头也【创建和谐家园】公卖!这么大的码头,这么大的生意。几家青帮大佬和有兴趣的商人富绅凑起来,三百万唾手可得。”

        所有人都沉默了下来,这的确是个好门路。钱也来得最快。只要能保证【创建和谐家园】公卖一年,那些商人就能有上千万的利润,拿三百万出来铺门路,他们情愿得很。但是这上海都督,以后免不了就要被人叫成【创建和谐家园】都督了。

        陈其美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又看看胡汉民。胡汉民把脸转了过去。陈其美知道这个老狐狸要对这个决定置身事外了。他也不去管他,只是在脑子里不断转着念头。最后终于光棍本性发作,跳起来大声道:“好!就这么办了!老子拼这一把!志清你们把消息放出去,有意思的人都给我招揽过来,我们能筹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第十五章 竞标(中)

        在上海光复前夜雨辰他们到过的制造局旁边的一个小酒馆里。吴采、何燧、陈山河、张雄夫还有王廉都换了便服。终于偷得浮生半日闲,聚在这里一起吃个晚饭。

        陈山河不满意的看着自己身上的便服:“怎么我们这个都督不允许咱们穿军服到这些场合呢?穿着便服,真不够威风。”

        张雄夫冷笑道:“你还想骗小姑娘?尹家两姐妹现在天天跟着你们一团在那里训练,都督为这个事情都发过脾气了,你小子还狗改不了吃屎。”

        陈山河想起尹家姐妹,就有些头疼。举起酒杯来大声说:“来,喝酒喝酒!咱们兄弟光复以来各忙各的,难得这么聚在一起,今天就喝个痛快吧!”

        就连一向比较沉默的吴采都赞同的举起了酒杯:“无病说得对,咱们来日就有大举,这样安稳喝酒的日子是不多了。今天大家要尽兴。”

        几个人都凑了上去,一阵乱纷纷的称呼:“参谋长,念荪兄……我们都知道迟早要去打南京,到底什么时候出发?都督定下来了吗?”

        吴采看看他们:“这个是军事机密,你们能保守秘密吗?”

        几个人都拍胸脯。

        吴采微笑道:“我也能。”说着就将酒一饮而尽。这下这帮青年军官们都不干了,哄闹着就开始灌他们吴采大哥的酒。这些紧张了十多天的青年抛开了对前途的一切担心和烦恼。也忘记了身外这个变幻的大时代的光怪陆离。只是这样单纯的,热烈的开始闹酒。

        年轻真好,有希望真好,身处这个大时代,也很好。

        吴采喝得略微多了一点,眼睛有些湿润。出了门就带着自己的护兵想回在闸北的二团团部。何燧跟了上去:“念荪兄,我们走走,有些话想和你说说。”

        吴采看了何燧一眼,淡淡的笑了一下:“好。”

        两个现在在上海已经成为万千青年偶像的军官沿着路边昏暗的灯火,慢慢朝前走去。护兵们远远的跟在他的身后。两个人的脚步声回荡在午夜的大上海街头,江风迎面吹来,凉凉的。

        吴采是个极其沉稳的青年,对参谋工作也有天分。而何燧就象一团烈火,可以把挡在面前的所有障碍都燃烧干净。这两个人,此时还很年轻。

        何燧突然道:“你有没有发现都督,其实和上海的同盟会没有什么联系?这里同盟会的人物,对他实在是很陌生。”

        吴采吐了口长气,站住了脚步:“你觉得怎样?”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5 12: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