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第1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为了德意志的未来,也为了我们容克贵族军人的未来,干杯。”

        “干杯!”鲁登道夫和大厅内的众人一起说道。

        第二十一章隆美尔

        “真是夸张啊!”

        国社党总部的后门,斯特拉瑟看着源源不断被运上卡车的一袋袋纸币,有些感慨。

        “容克贵族可真是有钱,哪怕是他们当中相对贫穷的军事贵族,也为我们提供了上百亿马克。”站在斯特拉瑟身边的奥托也点了点头,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昨天宴会一结束,斯特拉瑟就派人将容克贵族慷慨解囊的纸币全部打包送往银行换取黄金或者外国货币,毕竟这么多钱到了明天购买力可能就要缩水一半。

        不过显然没有哪一家银行能兑换这么多钱,国社党不得不出动了全体党员向全柏林的银行进军,一大帮人忙活到了现在才堪堪兑换成功。

        “该怎么用呢?这么多钱我是不是可以这辈子去夜总会都不用愁了,天天点那里的头牌。”奥托显然进入了自己的幻想时间。

        斯特拉瑟有些无奈,自己这个弟弟怎么这么不着调,自己记得历史上的奥托明明是一个坚定的国家社会主义者,后人对他的评价是一个勇敢而坚韧的斗士,怎么和自己身边这个看起来不像一个版本的。

        “不行,这笔钱的安排是党代会上早就研究好的,三分之一用于党在柏林的宣传和建设,三分之一用于发展党的武装力量---先锋队,这是斯特拉瑟取的名字,为了和罗姆的冲锋队区别开来,剩下的钱留作备用准备未来国会的中期选举。”

        “你要是想去夜店,我建议你去卖【创建和谐家园】赚钱。”一边的戈培尔调侃道,

        “看看你那结实的大腿,宏伟的胸肌,红灯区一定有对你感兴趣的太太。”

        “说什么呢,戈培尔。”奥托恼羞成怒,抡起王八拳就朝戈培尔追去,戈培尔则是大笑着逃走了,别看他身材矮小又是个瘸子,逃跑技术是一流的,两人一个追一个跑居然达到了奇妙的平衡。

        斯特拉瑟看着打闹的两人哭笑不得。

        正在此时,一位国社党党员跑过来报告,

        “元首,国防军派人来见你了。”

        这么快?斯特拉瑟有些惊讶鲁登道夫的办事效率,他立刻赶往总部的会客室。

        很快,斯特拉瑟见到了自己想要见的人物。一头金发,身材笔挺的隆美尔正一个人立正站在会客室里,看见斯特拉瑟进来立刻行了一个军礼,

        “您好,格雷戈尔先生,中尉埃尔文·隆美尔向您报道。”虽然军衔同为中尉,不过隆美尔给足了斯特拉瑟面子,毕竟不谈后者的党派职务,国会议员的身份就不得不令隆美尔端正自己的态度。

        斯特拉瑟回了个军礼。

        “欢迎你的到来,隆美尔中尉。”他看了看隆美尔身后,空空如也。

        “就你一个人吗?其他人呢。”

        “事实上,我先来到这里是因为我正好在柏林度假。”隆美尔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昨天晚上他就接到了陆军部的命令,只不过他正好陪妻子出去逛街了。

        “没关系,我们可以先讨论一下,你知道我叫你来是干嘛的吗?”

        斯特拉瑟倒是不在意,在他看来名单上的四个人来了一个就够了,更何况是隆美尔,前世斯特拉瑟可是隆美尔的死忠粉,现在看到真人更是激动万分,说着斯特拉瑟领着隆美尔走进了会议室的大门。

        “我当然知道,正是因为知道来的任务,所以我才疑惑,格雷戈尔先生,军棋推演这种事情你不应该让陆军统帅部的参谋来指导你吗,为什么要让我这个连长来教你呢。”隆美尔有些摸不着头脑。

        “因为对我来说,三天后的军棋推演最关键的不是操作和策略问题,而是理论问题,如果我想再用壕沟战的方法作战,那我大可以请陆军统帅部的参谋来帮我,但是结果在1918年已经说明了。”斯特拉瑟摊了摊手。

        “那些统帅部的参谋头脑和思想已经僵化了,我需要更有创造力的大脑来帮助我。”

        “我是那样的人吗。”隆美尔有些疑惑,自己怎么没有发现自己有创造力的天赋。

        “我查过你的履历,隆美尔中尉。在欧战中,你第一次参加战斗时,就率领3名士兵击败了20名左右法军的进攻。在喀尔巴阡山一次战斗中,你率领部队沿着一条罕为人知的山路,连续运动50小时,俘获敌人5000多人,火炮30门。我认为这足以证明你的创造力。”

        “没想到你是如此的了解我。”隆美尔有些惊讶。

        “你们每个人的履历我都看过了,我选中你们正是因为你们有各自的过人之处,绝对不是庸才。

        所以,接下来我会给你讲一些新东西,希望你的脑子能接受的过来。”

        斯特拉瑟看着隆美尔洗耳恭听的样子,直接提问,

        “你认为在步兵进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什么东西。”

        “是火力。”隆美尔毫不犹豫地回答,此时的他虽然还没有写出1937年那本著名的《步兵攻击》,不过对于未来战争的形式隆美尔也进行了思考,只是尚未总结成系统的理论。这也是西克特“十万国防军计划”的好处,任何一个国防军连级以上士官都有在战役层面思考的能力,像隆美尔这类佼佼者甚至已经开始研究未来战争的模式。

        “没错,如果数量居于劣势之军,可以采取更多地使用自动武器或者更加迅速地发扬火力的方式压倒数量居优势之敌。”看到隆美尔信服地点了点头后斯特拉瑟继续发问,

        “那什么样武器能提供持续又精准的强大火力呢。”

        “重机枪?自行火炮?迫击炮?”

        隆美尔一连说了几个他认为的答案,但是斯特拉瑟都回答了否定。

        “是坦克。”

        “坦克?你说的是那种欧战英国人用的玩意?我承认这玩意看起来很威猛很吓人,但是它的火力根本比不上自行火炮,而且地雷就能让他们寸步难行,我们德国今年秘密实验的坦克我有幸看过,说实话,武装拖拉机而已。”隆美尔不以为然。

        斯特拉瑟笑了,他知道自己要给这个隆美尔好好灌输一下后世军事理论课上的理念,让他更早地对坦克这种武器重视起来。

        第二十二章闪电战

        “隆美尔中尉,如果我告诉你,未来坦克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四十千米每小时,装甲厚度超过数十毫米,配备有强大的火炮和车载机枪,你还觉得坦克对未来战争中没有作用吗?”

        隆美尔托着下巴,“如果这种坦克真的存在,那坦克对于未来的战争确实意义非凡,我们可以利用坦克掩护步兵进行攻击,甚至如此强大的火力完全可以让坦克单独对敌方发动攻击,那种进攻速度将是空前的。可是,真的存在这种坦克吗?”

        “当然,我这里就有这种坦克,虽然只存在于图纸上。”

        斯特拉瑟早有准备,自己作为历史系的教师在大学还修习了军事理论课,对二战的坦克图纸那他可是烂熟于心,教科书上就有坦克的设计图,斯特拉瑟连夜凭着记忆画了一份草图出来,虽然有些简陋,不过还是够用了。

        “是吗?什么图纸,我们也想看看。”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又被打开了,三位身着陆军士官制服的军人走了进来,向斯特拉瑟敬礼,

        “冯·博克上校向你报道,格雷戈尔先生。”

        “戈尔德·冯·伦德施泰特上校向你报道,格雷戈尔先生。”

        “库特·斯徒登特上尉向你报道,格雷戈尔先生。”

        斯特拉瑟有些惶恐,

        “你们这样行礼我可担不起啊,我只是个小小的中尉。”

        博克三人哈哈大笑道,

        “不,你担得起,只要你把你说的速度超过四十千米每小时,装甲厚度超过数十毫米的坦克图纸拿出来给我们瞧瞧,你就是国防军的功臣,而功臣肯定是担得起我们行此大礼的。”

        “看来,我是没得选了。”斯特拉瑟故作幽默。

        他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了连夜画好的草图,贴在会议室的黑板上,隆美尔四人立刻凑上去观看。

        1925年的德国的坦克还处于秘密研发的状态,很多技术还不成熟,这也是隆美尔对坦克嗤之以鼻的原因,他们设计的坦克确实还达不到后世使用闪击战的要求,斯特拉瑟拿出的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德国二号坦克。

        “这辆坦克的重量是7.2吨,长4.8米,宽2.2米,高1.8米,承载人员是三个人,装甲厚度是30毫米,最大行驶速度40千米每小时。同时配备有一挺20毫米机炮和两挺7.92毫米机枪,怎么样?火力够强大了吧。”

        斯特拉瑟自信地介绍,在1925年二号坦克的设计绝对是超前的,更何况他还借鉴了二号坦克后期变种型号的优势,减少了二号坦克的缺点。

        隆美尔没有急着回答,他显然被斯特拉瑟提供的坦克图纸吸引了,作为后世的装甲专家,显然他对坦克有不少的研究。

        “这种坦克的承载系统是五个路轮分别装置在四分之一椭圆的避震叶片上;前轮位于前方、惰轮位于后方,履带虽然是窄型的,但是非常坚固。”

        “这种诱导轮是焊接式的,刹车会非常灵活,这种坦克的灵活性远超我们陆军部研究的那些武装拖拉机。”伦德施泰特有些惊叹。

        “车体的前部装甲是平直型的,而且有备用履带作为防护,就没有那么怕地雷了。”博克也发现了这辆坦克的不凡之处。

        “格雷戈尔先生,你真是个天才,就算在陆军统帅部的兵棋推演失败了,我也要向西克特将军建议让你进入国防军,你设计的坦克起码价值十个师的兵力。”伦德施泰特发现自己眼前的中尉简直是一个天才,这种人才国防军肯定不能放走。

        “既然你们都觉得这款坦克可以成为未来战争的强大武器,那我就开始讲讲我的作战理念了。”斯特拉瑟清了清嗓子,发现前方的四人都摆出了洗耳恭听的姿态,有些不好意思,不过还是继续说道,

        “任何国家的作战方式都要建立在自己的国情上,我们德国的国情是什么?

        英法是我们未来战争的敌人,他们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大英帝国还能通过海运获得美国和亚洲的资源,跟他们比起来,我们德国就显得人少,资源少,跟他们拼消耗打持久战是不利的,我们必须要速战速决。

        那么,适合我们德国的作战方式就出来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从而打垮敌人的武装部队。想要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有三个要素---速度、奇袭、集中。

        战斗开始前,我们将会利用飞机猛烈轰炸地方重要的战略设施通讯中心,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航空部队还能进行空中侦察和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紧接着,我们将安排伞兵部队投入到敌军部队的后方破坏交通线,切断敌人后路,进行破坏活动,为装甲部队的快速推进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后,就是重头戏了,我们将大量坦克组成的部队,也就是装甲部队投入战场。

        我军装甲部队在集中优势力量以点击面能快速突破敌军战线,在突破战线后不会做任何停留,而是依靠其高速机动继续突进敌方腹地,目的是在敌军建立起新防线前突破它,同时在空军的支援下进行钳形攻势。

        在两点突破的装甲部队在某一点汇合,形成一个包围圈将这个地区的敌军全部抓住,然后继续不断利用装甲机动能力冲散分割敌军,又将包围圈分割成若干个小包围圈。

        最后,在前方装甲部队包围敌军后,被坦克冲散的敌军并没有被消灭和俘虏,这个时候速度迟缓的传统步兵部队就到达战场了,步兵师会一点点消灭被包围又失去后勤而绝望的敌军。”

        斯特拉瑟喝了一口水,他看着目瞪口呆的众人,总结了一句,

        “这种战争模式可以运用于欧战大陆上除了苏联以外的任何国家,我们都能轻松取得胜利,这种模式我称之为---闪电战。”

        整个会议室里一片安静,大家都默不作声地消化着斯特拉瑟刚才讲的东西,尽管在座的各位都是天才,不过这种领先时代十几年的理念不是一瞬间就能搞懂的。

        “我现在知道,你为什么和西克特将军说光靠德国就能击败英法了,这种战争模式虽然我还没完全悟透,但是我知道你说的“闪电战”对于体量小的国家来说完全是降维打击,甚至英法也抵挡不住。”隆美尔感慨。

        “这也是我叫你们来这的原因,虽然我提出了这个战争模式,但是具体的执行还是需要依赖在座的诸位,三天后的军棋推演我还得靠你们呢。”斯特拉瑟笑道。

        “没问题,我们这几天一起好好研究一下,到时候让那些陆军统帅部的老爷们大吃一惊。”

        第二十三章基洛夫的愤怒

        1925年4月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列宁格勒

        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经过了俄罗斯三年的血腥内战后还是恢复了生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为了纪念伟大的导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正惬意地躺在椅子上,听取着手下对于集体农庄的报告。

        基洛夫1886年出生在维亚特卡省乌尔卡姆的一个劳动人民家庭,1917年被选为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并参加了十月革命。

        1923年基洛夫在俄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并且在苏共全党的大辩论中,他坚决支持斯大林,反对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

        正因为如此,他是斯大林最信任的人之一,斯大林在干掉了托季联盟后便将他的这位亲信安排到了列宁格勒接替季诺维也夫的工作。

        在列宁格勒,基洛夫领导了当地的工业建设,强硬推行农业集体化,拆除了几十座教堂,逮捕被认为是对抗社会主义建设的知识分子。

        同时,基洛夫口才出众,当时***委员中,敢于到工厂去直接面向工人讲演的,唯有他一个。

        斯大林同志非常满意自己这位亲信的表现,他曾多次在《真理报》上赞扬自己的这位追随者,因此基洛夫在列宁格勒的日子过得非常好,没人敢对他指手画脚。

        然而最近基洛夫面临着一个大问题,伟大的斯大林同志给了他一份关于苏联“一五计划”的草案并命令他提供具体实施方案,他正在为此发愁,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进来。”

        进来的是列宁格勒党支部的电报员,他毕恭毕敬地向眼前这位领导汇报者来自莫斯科的消息。

        “基洛夫同志,斯大林同志已经把一五计划的具体要求数据发过来了,请你过目。”

        基洛夫接过电报,打开了封面,他看了一眼纸上的数字,怀疑自己是眼花了,他擦了擦眼睛,然后哆哆嗦嗦地用右手拿起了办公桌上的金丝眼镜。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18: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