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文豪》-第8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感谢冯穆同志,又是收获了满满情绪价值的一天。

      这天下午,李曙光的电话打到了图书馆传达室,告诉林朝阳《小鞋子》单行本的征订量已经出来了。

      36561册。

      这个数量看起来不起眼,但这年头出版社的征订大概就相当于是后世视频平台的预约,一般情况下,最后的销售成绩都会比这個数字高不少,具体高出多少就要本身的质量和影响力了。

      征订量三万多册,这是妥妥的畅销书的水平。

      嗡嗡嗡后的这几年,国人掀起了阅读潮,各种经典名著动辄就是几十万册、上百万册的销量。

      相比而言,当代文学作品的销量就没有那么突出了,绝大多数没什么名气的当代文学作品销量都在万册以下。

      好一点的也就是几万册销量,只有那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定影响力的作品销量才会奔着十万册往上走。

      《小鞋子》自从在《燕京文艺》发表之后在读者群体当中引发的反响是巨大的,刊载的当期杂志销量破百万份。

      按照李曙光的预估,《小鞋子》单行本卖个十几万册应该是轻轻松松的,多了的话谁也说不好。

      和林朝阳分享了这个喜悦的消息,李曙光又告诉他,单行本过两天就会发往各地新华书店,再有一个星期应该就会在书店的书架上看到了,同时李曙光也没忘了给他邮寄了两本样书。

      “《高山》单行本的事,部队那边怎么说的?”李曙光催问道。

      “您瞧我这记性,忘了问了。您等我一会儿,马上给您问问。”

      林朝阳挂断了电话,给军区打了个电话,联系上了杜若林。

      听说人文社要给《高山下的花环》出单行本,杜若林沉吟着说道:“出版单行本是应该的,毕竟是这么好的作品,不过这件事你先不要着急。”

      杜若林显然是有话还没说,看他的态度肯定是好事,只是可能现在不方便说,所以林朝阳也没有追问。

      “那好,我就先拒绝人文社那边吧。”

      “嗯。”

      得到了杜若林的答复,林朝阳又给李曙光打了个电话。

      得知部队那边似乎对《高山下的花环》有想法,李曙光心中遗憾,但也无可奈何,毕竟赶在今年这样的时间节点,这部确实敏感了一点。

      又过了两天,林朝阳先后收到了《小鞋子》单行本出版的稿费单和样书。

      跟发表一样,也是千字七块的稿费标准,《小鞋子》全文五万八千字,千字七块的稿费就是四百零六块钱。

      上次陶玉书清点积蓄,不算林父、林母给的那五百块钱,两口子当时的积蓄接近950块。

      这几个月来,《小鞋子》和《高山下的花环》给他们的小家庭贡献了九百多块钱的收入,陶玉书写评论也赚了小一百块,再加上结余的工资和助学补助,两口子现在的积蓄稳稳的超过了两千块钱大关。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算完这个数字,陶玉书激动的跳了起来,拉着林朝阳转圈圈。

      “至于那么高兴吗?”林朝阳放下了笔,配合着她的蹁跹姿态。

      “当然高兴了。两千块钱,我们要是工作的话,可能十年也攒不下这么多钱。”

      陶玉书身体定住,仰望着林朝阳,“朝阳,你可真棒!”

      “嗯,我也这么觉得。”

      “哈哈!”陶玉书笑的烂漫,“自大狂!”

      高兴之余,陶玉书又开始畅想起了两人以后的生活。

      “以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房子,床就不用再买了,这张搬过去就行,还有这个衣柜和书桌。

      不过书架要打两个大的,最好是一面墙的那种,家里这个书架太小了,地方也小。

      还得买电视,这又是三四百块钱……”

      算来算去,她脸上的憧憬变成了苦恼,“我还以为钱挺多的,怎么一算就这么不禁花?”

      “别人家攒这些家当需要几十年,我们一两年就攒齐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陶玉书回想一下自己说的那些东西,也笑了出来,“好像还真是。”

      翌日,陶玉书早上出门先把人文社寄来的那两本《小鞋子》单行本拿出来一本,寄往了东北。

      这件事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每次只要林朝阳的作品发表,她总会寄一份给远在东北的林二春夫妻俩。

      这么做除了是分享喜悦,也是让他们二老宽心。

      儿子进了燕京,越来越有出息了,他们没有担心的理由。

      唯一的问题就是最近几次通信,张桂芹女士的言谈逐渐狂放,林朝阳夫妻俩透过文字都能想象得出她如今在小杨屯横行霸道的姿态。

      这两天,图书馆为了加强馆员们的业务能力,专门让馆里业务能力较强的两位老馆员阚法简和程素梅给大家培训。

      林朝阳虽说已经进馆一年了,可也属于新馆员,自然也在培训之列。

      培训进行了两天,约等于摸了两天鱼。

      这天刚下班,林朝阳从书库出来,就碰见了谢道源在冲他招手。

      “馆长!”

      “一起走走。”

      林朝阳跟着谢道源出了图书馆。

      眼下燕京的秋已过了大半,燕园里秋意正浓。

      校园里树木阔叶逐渐金黄,其中不乏黄泸树和枫树,接续着那些金黄连成一片火焰般的红,从燕园到蔚秀园,一直向西北方向延伸,至颐和园、玉泉山和香山。

      漫天黄与红交叠,层次分明,雍容华贵,形成了燕京最美的秋日盛景。

      “我听林更说,你经常去中文系旁听。”谢道源问。

      “多亏了同事们帮忙,让我有时间去听课。”

      去中文系旁听是谢道源给林朝阳开的绿灯,他能够保持坚持不懈的学习劲头,谢道源心中很欣慰。

      “那天我去中文系坐了一会儿,洪子成还夸你在当代文学这一块造诣精深,看来确实是用心钻研了。”

      “子成兄过奖了。只是恰好写作,又有图书馆这么个便利的环境。”

      谢道源点了点头,“不错。说起来你的情况跟当年金克莯教授有些相似,起点低不怕,最关键的是用心。现在看来,你果然是有些天分的,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有这么多的收获。”

      林朝阳品着谢道源的话,“果然”这个词隐藏了很多信息,他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陶父一定在谢道源面前没少夸自己。

      “都是馆长您和各位师长的提携和爱护。”

      谢道源笑着摆了摆手,“好了,这些客套话就不要说了。”

      他又说道:“今天叫伱过来,是有件事要告诉你。明年年初,图书馆系会恢复函授招生,虽然你以后可能不会一直在这个方向发展,不过拿个文凭总归是有帮助的。”

      图书馆系虽然不是什么热门专业,但毕竟是挂着燕大的牌子,而且这年头函授学历并没有泛滥,份量可比后世要重的多了,拿出去是真有单位认的。

      据谢道源所说,图书馆系的函授专业招生范围并不广,主要是针对燕京市范围内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燕大图书馆的馆员们属于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函授班虽然需要考试,但考试内容几乎都是馆员们的日常工作和经验积累,再加上提前准备,几乎等于免试。

      还是那句话,朝中有人果然好办事。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

      第101章 你看人的眼光真准(2000月票加更)

      跟谢道源聊了好一会儿,得到图书馆系准备招收函授生的消息,林朝阳回到了家。

      “你怎么来了?”他回了家,还没等跟陶玉书分享这个消息,就看到陈健功坐在家里。

      “健功来请你去看看彩排。”陶玉书替陈健功回答了问题。

      前段时间《美丽的爱情》在燕大校园内首演,收获了众多师生的好评,甚至引来了其他高校的效仿,前后隔了不到一个月时间,陈健功鼓捣《良心》背负了不小的压力。

      他在入学77级中文系之前就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业余作者,入学后一直笔耕不辍,这一年半多的时间里发了几篇作品,之前连校刊都夸过他,在燕大的名声比之前更大。

      他在李春之后写话剧,要是不搞的像样点,私底下少不了被人嘲讽东施效颦。

      这两天《良心》刚开始彩排,陈健功便想请林朝阳过去一起参详参详。

      林朝阳不想为一个学生话剧耗费精力,可陶玉书却不这么觉得,她劝道:“最近你不是正好也要帮我们写剧本吗?过去看看就当是交流交流经验了。”

      陈健功诧异的问道:“写剧本?写什么剧本?”

      陶玉书解释道:“我们学校也打算搞一出话剧,朝阳有個非常好的想法,最近在尝试看看能不能写出来。”

      “那是得好好交流交流。”

      晚上吃完饭,林朝阳夫妻俩跟着陈健功来到了办公楼礼堂。因为《美丽的爱情》的成功和在燕京高校界产生的影响力,燕大对于学生们自主搞话剧这件事很支持。

      《良心》这部剧的绝对主角是为女儿sf伸冤的瞎老汉,演员依旧是《美丽的爱情》一帮人。

      中文系77级的李彤饰演瞎老汉,刘志达演虚伪的xf处长,黄蓓佳演大女儿,王晓平演妹妹。

      林朝阳来到礼堂之时,他们已经在彩排了,几个人几乎都经过《美丽的爱情》的历练,即便是业余演员,也是有经验的业余演员了,走起台来像模像样的。

      “你别说,他们这群人演的还真不赖。”陶玉书低声评价着,“尤其是那个‘瞎老汉’,有点儿于是之的味儿。”

      林朝阳笑着说道:“李彤要知道你这么说他,估计得乐疯了。”

      《良心》是独幕剧,排练一遍时间不长,台上的几人排练了一遍之后歇息,林朝阳把陶玉书的评价讲给李彤听,他果然乐的差点在台上蹦起来。

      “玉书同志真有眼力,我可是人艺的老戏迷了,《茶馆》的台词我闭着眼睛都能背。”

      说着就要给大家展示一段“王利发”的经典台词,颇有些人来疯。

      “李彤还真有点当演员的天分。”

      欣赏完了他的表演,陶玉书的评价让李彤欣喜若狂,“伯乐!伯乐啊!玉书同志果然是我们燕大最具慧眼的女士。”

      独具慧眼的评价,自从林朝阳成名后就被有心之人贴到了陶玉书身上。每当人们谈起林朝阳时,总少不了提到与他相识于微末的陶玉书。

      陈健功苦笑着说道:“玉书,你别再夸了,再夸下去,这小子得辍学奔着中戏去了。”

      “我要去也去人艺。”李彤抢着说道。

      在场众人哈哈大笑。

      学生话剧代表着业余,也代表着完全出于爱好和兴趣的热忱,一晚上的时间,台上的演员走了好几遍戏,累得满头大汗。

      陈健功和林朝阳挂着编剧的名,但能给大家的指点却都很业余,完全是凭着感觉来的。

      排练了两天,大家表现的倒是像模像样了,但林朝阳总感觉差点意思。

      下了舞台的王晓平擦着汗,说道:“朝阳,伱不能拿我们当专业演员来要求,我觉得排成这样已经很好了。”

      林朝阳说道:“晓平,你们得有点精益求精的精神。《美丽的爱情》珠玉在前,你们要是太差了,那可就丢人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31 1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