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文豪》-第6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因为它不讲声律、也不讲对仗,这些要求其实不仅是束缚,同时也在一定之规内让创作变得有规律可言。

      林更讲楚辞,最让人敬佩的地方就在于,他能讲出楚辞的美,而这种美尚未经过格律诗严苛的雕琢,其实跟现代诗的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真要是把楚辞的意蕴琢磨透,写现代诗又会难到哪里去。

      下午,周燕如来找林朝阳说了单行本的事。

      跟《燕京文艺》要给《牧马人》出评论集不同,林朝阳对给《小鞋子》出单行本的事充满了热情。

      原因无它:给钱!

      评论集收录的都是别人的评论文章,跟他这个原作者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单行本不一样,先发表、后出版,一鱼两吃,收两遍稿费,他能不高兴?能不积极吗?

      认识半年多了,周燕如已经习惯了林朝阳这个见钱眼开的样子。

      不过这件事眼下还只是个想法,需要获得人文社那边的认可,周燕如得到了林朝阳的支持后让林朝阳等她的消息,林朝阳忙不迭的点头答应。

      等呗,给钱就行。

      六月末,林朝阳总算是完成了答应杜峰的那部,骑着陶玉书的自行车把稿子送到了石景山脚下的军区大院,接下来的事就是等待了。

      当然了,也不光是等待,他手头还有一部要写,就是答应《收获》李小琳的那部。

      这回他还是开着王庆来的马甲写的,所以只能每天白天在图书馆忙里偷闲写一些,进度始终快不起来,至今创作未过半。

      过了两天,杜峰跑到了陶家来。见着林朝阳就激动的拉住了他。

      “姐夫,你那主人公是不是拿我当原型的?”

      林朝阳一头雾水,“什么意思?”

      “你的主人公啊,那个公子哥!”

      “啊!”林朝阳明白了过来。

      他有心想告诉小舅子不是,人家原著就那么写的。

      况且,他要是说杜峰是里那个公子哥的原型,那不等于把他爸、他妈都给装里了吗?

      “这个……文艺创作嘛,都是来源于生活的,这个人物是杂糅了很多人的经历创作出来的。”

      “这样啊?”

      杜峰闻言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不过很快又高兴了起来。

      不管怎么说,那个公子哥跟他的经历还是有那么一点相似的,别人还没有呢!

      “姐夫,我看了,写的真是太好了,我爸看的眼睛都红了!”

      “你小子,观察到够仔细的啊!”

      “嗐,我这不是关心嘛!”

      林朝阳问道:“大概什么时候能审完?”

      杜峰摇了摇头,“不知道,我只知道军区这边儿没什么问题,还得往上面报。”

      够麻烦的!

      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是这么敏感的题材。

      “你放心吧,有消息了我肯定第一个告诉伱。”

      林朝阳想着给陶玉书买录音机的事,询问杜峰有没有路子,他听完林朝阳的要求一脸茫然。

      砖头那么大的录音机?他可都没见过。

      见杜峰这个小军二代也不知道,林朝阳内心有些失望,看来是自己奢望了。

      “好长时间没来了,晚上留家里吃饭。”

      “那肯定的。”

      吃饭的时候陶玉成拉开杜峰的衣服扫了扫,“空着手来的?”

      杜峰无奈道:“大哥……”

      “逗你的!”陶玉成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玩笑了两句,杜峰又问起陶玉墨高考的事。

      最近临近高考,陶玉墨心理压力很大,家里人基本不在她面前提高考的事。

      杜峰哪壶不开提哪壶,两人没说两句就拌起了嘴。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

      第84章 捡洋落(一万五月票更新,提前发了)

      七月初,林朝阳收到了《十月》邮来的稿费单,晚上他把钱交给陶玉书,一共四十五块钱。

      “我想给玉墨买一套文具。”

      小姨子马上要高考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林朝阳答应的毫不迟疑,“应该的。”

      第二天陶玉书买回来一整套文具,英雄牌的铱金钢笔、鸵鸟牌的墨水、华兴牌的三角尺、直尺和半圆仪……

      这一套文具比陶玉墨平时用的全多了,关键还都是牌子的,光是一个英雄牌的铱金钢笔就花了三块五,这一套文具的价格快赶上陶玉墨两个月的零花钱。

      高兴的她,雀跃的跳起来扑到姐姐的身上,“姐!你可真是我的好姐姐~”

      “少来这套!”陶玉书把热情似火的妹妹推开,“这是给你高考准备的,可别考砸了。”

      “真扫兴!”

      陶玉墨嘟囔着离开姐姐的怀抱,转而看向了大哥陶玉成,“大哥,马上高考了,你就没什么想送我的?”

      “你忘了我帮你补了一个月的作文了?”

      陶玉墨顿时又想起被大哥的车轱辘话支配的恐惧,哑口无言。

      两日后,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举行。

      这個时候不讲究全家送考,只有没事的陶玉成骑着自行车陪妹妹去高考。

      但一大清早,全家人还是十分郑重的站在单元门门口目送着二人离开。

      “也不知道玉墨能考什么样!”陶玉书担忧的说道。

      “玉墨成绩那么好,肯定不会差的。”

      陶家三兄妹遗传了父母的优良基因,学习成绩都不差,大舅哥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生,陶玉书恢复高考后第一年就考上了燕师大,小姨子平日里的成绩在学校稳居前十。

      可别小看这个前十,她念的是燕大附中。

      五六十年代,燕大附中的学生们可是喊出过“燕中附大”的口号,所谓附大乃是水木与燕大,其他燕京名校甚至不配有个“附”字。

      目送完陶玉墨,大家该干什么干什么。

      工作了一上午,林朝阳出了图书馆正准备去食堂吃午饭,就看见一个褐色头发的外国女生背着个床单裹成的临时包裹,看样子里面装了不少东西。

      她跑到未名湖边的柳树下,阳光晒不到的地方,然后把床单打开,露出里面一堆杂七杂八的东西,就往湖边一坐,也不说话。

      林朝阳看着好奇,凑了上去,问道:“这位同学,你这是干什么?”

      褐发女生扫了林朝阳一眼,“卖!”

      林朝阳听得出来她的汉语很一般,便换了英语问:“伱要卖这些东西?”

      褐发女生见他英文流利,来了些交流的兴趣,跟林朝阳说了起来。

      原来褐发女生叫阿内塔·博恩斯,是个加拿大留学生,最近马上要毕业离开中国了,就想着把一些带不走的东西卖掉。

      了解完情况,林朝阳饶有兴致的朝阿内塔的简易小摊扫了两眼,英文书籍、文具、小电炉……

      阿内塔摆出来的东西绝大多数都是日用品,虽然大多是写着英文的,但这些东西在国内也能买到,没什么稀罕的。

      直到林朝阳扫到了一个“砖头”,他的眼神停住了。

      “这个多少钱?”

      “二十块!”

      林朝阳摇了摇头,“太贵了,二十块相当于是我们这里的人半个月,甚至是一个月的工资。”

      阿内塔解释道:“这个你们国内没有的,我从香江买来的。”

      “这东西我听人说过,在香江也就几块钱。便宜点,五块钱。”

      林朝阳一出手就是往脚踝砍,赌的就是眼前的小老外不懂行情。

      阿内塔知道自己这东西在国内比较稀有,并不想降价。

      “你给的价格太低了,我不想卖。”阿内塔非常直接的说道。

      这个时候有人也开始对阿内塔的小摊感兴趣,林朝阳便说道:“十块怎么样?”

      听到这个价格,阿内塔犹豫了一下,“十八块钱。”

      “十二块,就十二块了。你在香江买个新的可能也就这价。”

      阿内塔忍不住反驳道:“还有关税呢!”

      “可你这是二手的。这样,我再给你加一块,十三块钱,不能再多了。”

      林朝阳知道他的出价已经很接近阿内塔的心理价位了,也不等她再说话,直接掏兜输钱。

      阿内塔见状也不再纠结,两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林朝阳成功的拿到了这块“砖头”。

      林朝阳想检查一下电池和播录功能,见阿内塔的小摊上还有几盘的磁带,其中还有两盘是邓丽君的歌。

      阿内塔说这是她学习汉语用的,林朝阳便花一块钱将这些磁带都买了过来。

      确定了没问题,和阿内塔打了个招呼。

      “再见,阿内塔,希望你归国一切顺利!”

      “谢谢,中国朋友!”

      回到图书馆,林朝阳躲在书库里鼓捣起了他花十三块钱买来的“洋落”。

      这是一台夏普的砖头播录两用机,阿内塔说她是在香江买的,看起来好像价格也不贵,那基本应该是走私的水货了。

      虽然是水货,但好在质量不错,音质也不错。

      林朝阳正鼓捣着播录机,楼下的杜蓉跑了上来,“我就说二楼有动静。”

      她兴冲冲的跑过来,听着播录机里传来的“靡靡之音”,满脸陶醉。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1 14: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