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文豪》-第4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刚才刘昕武到闭架借书处前台说找林朝阳,杜蓉才给楼上的他写了个纸条。

      林朝阳摇头说不知道,他确实是不知道刘昕武找他的目的,毕竟两人之前从未有过接触,只是五四文学社成立大会那天有过一面之缘,不过林朝阳心里大致有猜测。

      他请杜蓉帮忙先上楼顶一会儿,前台两个人,杜蓉上楼,留涂满生一个人就够了。

      “刘老师!”

      林朝阳带着后世的习惯,碰见文化人总习惯称人为老师。

      刘昕武不太适应他的称呼,“您叫我昕武或者老刘都行。”

      “那我叫你老刘吧,亲切点。”

      刘昕武点了点头,两人寒暄着走到三角地。

      刘昕武说道:“我这次来主要是代表《十月》来想向你约稿的,你最近手头有什么稿子没有?”

      如林朝阳所料,刘昕武还真是来约稿的。

      “手里有一部小说正在写。”

      刘昕武闻言面露笑容,刚想说话,就听林朝阳又说道:“不过《燕京文艺》的章德宁一直催我稿子,今天又收到了《收获》的约稿信。”

      林朝阳的话让刘昕武感到有些头疼,《燕京文艺》是林朝阳处女作的发表刊物,有人情关系在。《收获》有巴金先生坐镇,如今一朝复刊,声势烜赫。

      有这两家刊物盯着林朝阳的稿子,他想把林朝阳的新作品拿到手不容易啊!

      “约稿还是得亲自登门才有诚意。”

      文人撕逼,往往是不动声色之间。

      刘昕武当编辑也有些年了,组稿经验还算丰富,该出手时坚决不能含糊。

      《收获》和巴金的名声太大,他打算先抓住约稿信这个“没诚意”的举动打掉林朝阳对他们的好感。

      林朝阳笑了笑没说话,心里给刘昕武扣上了一个“老隐蔽”的帽子。

      “你那篇《牧马人》发表快四个月了吧?”

      “嗯,去年11月那期发表的。”

      刘昕武感叹道:“写的真好,我感觉这几个月影响力越来越大了,光是《文艺报》上就看到了两三篇评论文章。”

      林朝阳自谦了两句,就听刘昕武又问道:“介意跟我说说你接下来这部小说的题材和内容吗?还是伤痕文学这类题材吗?”

      “不算,应该算乡土题材吧。”

      “乡土题材?关于什么的?”

      “关于一双鞋子。”

      林朝阳说到鞋子,刘昕武脑海里第一个飘出来的是《一只绣花鞋》,他将想法甩开,“能具体聊聊吗?”

      林朝阳很有服务意识,刘昕武是代表《十月》来约稿的,放在三十年后,这就属于是主动找上门的意向客户,给客户介绍介绍产品信息那不是应该的吗?

      他和刘昕武一路走过三角地,来到未名湖边,一路边走边叙述。

      三月初的未名湖畔还没来得及褪下冬装,略显萧索,但湖边众多青春活力的身影让这里满是生机。

      “你这个故事……”刘昕武听林朝阳讲了二十多分钟,期间眼眶数度湿润,直到最后,他有些哽咽,“真好!”

      他清了清嗓子,“听你讲完你这部新小说,让我想起了《牧马人》,这两个作品里面有一种一脉相承的东西……”

      “温暖!”刘昕武思忖着总结出了一个词。

      林朝阳微微颔首,编辑和作家的身份让刘昕武拥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力。

      “这个词很准确。”

      刘昕武笑了起来,问道:“你喜欢温暖的故事?”

      “这倒谈不上,什么类型的故事我都喜欢看。我只是觉得,文学其实可以带给人们更多的力量。

      相比揭露黑暗、讽刺现实,让人们从文字中收获面对人生磨难的勇气,在我这里可能觉得这个更重要一点。”

      听着林朝阳的话,刘昕武不由得重新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审视身旁的这位年轻人。

      他和林朝阳初见是在五四文学社成立大会上,那会儿陈健功要把他介绍给自己,林朝阳却急着回图书馆。

      在他看来,就是个稚气未脱毛毛躁躁的小伙子。

      可今天这一番谈话,却让刘昕武看到了他身上与众不同之处。

      刘昕武自忖,自己在林朝阳这个年纪的时候,对于文学的理解是远没有他深刻的。

      当然了,文学是个宏大的命题,可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理解。

      可能够把心中所想诉诸笔端,并能够创造出《牧马人》如此优秀的作品,却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王阳明所谓知行合一便是如此。

      想到这里,刘昕武突然有点意兴阑珊。

      他看出林朝阳是个非常有自主思想的人,认定的事应该也不会轻易改变。

      他要是真认准了要把下一部小说给《燕京文艺》或者《收获》,恐怕自己说的天花乱坠也没用,倒不如干脆一点。

      有了这个想法,刘昕武决定不再绕弯子。

      “朝阳,你这部小说是已经决定给《燕京文艺》了吧?”

      林朝阳回答道:“那倒是没有。”

      刘昕武有些意外,“那你是想给《收获》?”

      林朝阳又摇了摇头。

      两家都不给?

      刘昕武得到两个否定答案,有点发懵,随即他心里冒出一点侥幸心理。

      “那不如……给我们?”

      “我没这么说吧?”

      林朝阳这回倒是直截了当的表明了态度,却让刘昕武更懵了。

      “那你要给谁?”他问道。

      “这个……还没想好。”

      刘昕武闻言眼前一亮,看来林朝阳跟《燕京文艺》的关系没有他之前想象的好啊!

      之前白担心了。

      他正打算积极争取一番,就听林朝阳开了口。

      “《燕京文艺》之前跟我说稿酬标准可以给千字七块,《收获》是今天来的信,我打算去信问问他们给什么价。你们……”

      他的眼神投向刘昕武,充满真诚,“老刘,你们愿意给个高价吗?”

      ------------

      第56章 傻大个才崴脚

      此刻的沉默震耳欲聋!

      刘昕武望着眼前的青年,沉默了半天,总想说点什么,但又感觉抓不到重点。

      最后只憋出了一句,“高价是多高?”

      林朝阳笑的异常和气,仿佛拿出了对待客户的姿态。

      “《十月》这么好的杂志找我约稿,我是求之不得的。不过你也看到了,我现在就一份稿子,只能给一家……”

      刘昕武打断他的弯弯绕,问道:“你的意思是得比《燕京文艺》的千字七块高?”

      林朝阳神色自如,笑着说道:“你们杂志能高于这个标准自然是最好,稿子要真拿给你们,人家《燕京文艺》的编辑问起来,我也有个说词不是?”

      林朝阳说完这话,刘昕武沉思起来。

      前年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发布《关于试行新闻出版稿酬及补贴办法的通知》,嗡嗡嗡期间的文艺创作无稿费时代终于过去了。

      通知规定实行低稿酬制度,并根据作品的质量和字数一次付给稿酬。著作稿为每千字二至七元,翻译稿为每千字一至五元。

      《燕京文艺》给林朝阳千字七块的价格,按照国家标准来说已经是到顶了,可他竟然还让自己再给加点。

      在最初的难以接受和惊诧过去之后,刘昕武心中隐隐有一种想法。

      莫非,他是在用这种方法让我知难而退?

      刘昕武心里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是了,《燕京文艺》可是林朝阳处女作发表的刊物,又愿意给他千字七块的顶格稿费,这得是多看好他啊!

      林朝阳又怎么会辜负刊物这样的信任呢?

      他一定是觉得不好拒绝自己,才想出了这么一个蹩脚的理由。

      都千字七块了,再往上涨,哪个主编也不会同意的。

      他相信林朝阳不会不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才会提出这个看似不近人情的要求来。

      脑补一番林朝阳的想法,刘昕武心中有些遗憾,知道他正在创作的这部小说是肯定不会交给《十月》了。

      真是可惜,刚才他光是听林朝阳讲述就眼眶湿润了好几次,这要是落到笔头上,得多催人泪下?

      虽然文学作品过度煽情不是什么好事,但刘昕武自认为是有分辨能力的,他觉得林朝阳这部作品写出来一定错不了。

      可惜了!

      “朝阳,真是没想到《燕京文艺》这么看好你。千字七块这个标准在如今确实是顶尖的了,放在我们编辑部恐怕最多也只能给到这样了。”

      刘昕武的语气很委婉,林朝阳心中不免遗憾。

      加点呢!

      哪怕就加一点呢?

      这小说我都给你们了!

      没诚意,忒没诚意!

      林朝阳暗自腹诽。

      之前章德宁跟他约稿,但林朝阳一直不答应,就是怕遇到这种情况。

      现在好不容易等来了客户,客户竟然嫌弃他报价高。

      既然都是一样的稿费,那他当然会优先考虑《燕京文艺》,毕竟他现在跟章德宁也挺熟的。

      不过《燕京文艺》毕竟之前登了《牧马人》和创作谈,也有人情在,到时候他们真要稿子,再给他们写一部小说不就完了吗?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