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文豪》-第3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陶玉书笑着说:“你还怕没面子?自大狂!”

      “我那不叫自大,是自信。”

      就在他放松警惕,以为马上就要万事大吉的时候,陶玉书抽冷子问道:“那小说发表了你怎么也不告诉我?”

      要命!

      这个问题好犀利!

      ------------

      第40章 只有我知道,你是块金子

      “这个问题……说起来也怪我。其实吧,我是想给你个惊喜来着。”

      “什么惊喜?”陶玉书问道。

      林朝阳一手拍在两人身下的铁架子床上,传来轻微的吱嘎声。

      “咱这床太不成样子了,我打算换个好床,再买个弹簧床垫,可惜一直没搞到票。”

      陶玉书听完丈夫的话感到滑稽中又有几分感动,她记得刚来家里那几天林朝阳确实是提到过这件事。

      只是没想到,她没想到他真的一直记在了心里。

      “一张床而已,还值得你费那么大的心思?”

      “吃饭、睡觉是人生两大要事,不能敷衍,这直接关系到我们人生的幸福指数。”林朝阳义正言辞的说道。

      陶玉书调侃道:“真不愧是我爸的女婿,在这一点上,你们俩的观念倒是很像。”

      “那是,泰山大人是我学习的榜样。”

      “说你胖,你就喘。”

      陶玉书伸出手来,“稿费呢?”

      林朝阳心里一块大石头落地,总算是忽悠过去了。

      他衣服内兜里掏出钱来,交给了陶玉书。

      “就放这?不怕被我发现?”

      “发现就发现呗,我又不是真想瞒着你。”林朝阳理直气壮的说道。

      陶玉书数了数钱,“这钱不对。”

      林朝阳心里咯噔一下,“怎么不对了?”

      “《牧马人》才一万七千字,怎么有一百多块钱?”

      嗡嗡嗡中国内的稿酬支付制度全面崩溃,去年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发布《关于试行新闻出版稿酬及补贴办法的通知》。

      通知规定实行低稿酬制度,并根据作品的质量和字数一次付给稿酬。著作稿为每千字二至七元,翻译稿为每千字一至五元。

      所以这两年的刊物投稿的稿酬普遍标准都是千字三到五块,六七块已经是名家的标准了。

      陶玉书自己也投稿,对于现今的稿费标准很清楚。

      林朝阳心里松了口气,同时又暗自吐槽,合着刚才你看了半天是去查字数了?

      “你忘了,我还在《燕京文艺》上发了一篇创作谈,编辑部还给我涨稿费了呢,《牧马人》是千字五块,创作谈千字七块,加在一起113块钱。”

      “我说呢。”

      陶玉书欢欢喜喜的正打算将一堆钞票揣进了兜里,想了想,又从里面抽出一张大团结来。

      “这是你的。”

      “这是我的。”

      林朝阳本来还有点心疼捂了没几天的钞票,可看着陶玉书那副小财迷的样子,不知道为什么,心情突然愉悦了起来。

      稿费到手,陶玉书又看向林朝阳,眼睛里透着崇拜的光芒。

      “你给我说说,你到底是怎么写出这么一篇精彩的小说的?以前也没听你说你写过小说啊,第一次写就能登上《燕京文艺》,还出了那么大的名!”

      你提到这个,那我可就不困了。

      陶玉书的态度让林朝阳不由得生出几分意气风发之感,要不都说女人的崇拜是男人最好的壮*药呢。

      “一开始我是想写,但也没什么思路。后来是看到了《工人日报》发的一篇报道,是关于宁夏的一对大学生夫妻拒绝了海外亲属巨额资产的遗嘱继承,毅然决然的留在国内扎根边远地区建设的。

      这篇报道给了我启发,正好我在图书馆每天上班都有点清闲的时间,就找了些资料来,一番构思,就有了《牧马人》的底子。”

      早在有了写《牧马人》这篇小说的念头之初,林朝阳便已经想好了措词,不管是读者、家里人还是编辑,以后少不了都要问到他创作的起源,这叫未雨绸缪。

      “那你下笔就能写出来?没遇到什么困难?”

      这是陶玉书觉得最好奇的地方。

      她倒不是瞧不起丈夫的初中学历,只是文学创作这种事不是说你会写字、语文好就够的,任何一个新手在起步阶段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也有吧。一开始也写的很不顺,磕磕巴巴的。我觉得关键还是要有耐心,熬过去了,也就好了。”

      林朝阳回答的很简单,但陶玉书就是念中文系的,而且现在就在写文学评论,深知这其中的难度。

      丈夫从未有创作方面的经验,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就完成一篇篇幅长达上万字,且精彩绝伦的小说,这说到底肯定是有天赋的原因。

      她不禁又想起了两人最早认识的时候。

      那时候她还在小杨屯插队,林朝阳白白净净的,人倒是挺斯文,两人平日偶尔一起劳动也算是认识,但也看不出什么来。

      直到后来他因为救她而失血过多,好不容易缓回来,她感激林朝阳的救命之恩,衣不解带的照顾他。

      慢慢的,她在接触中发现,林朝阳竟然是个很有内秀的人,尤其是在文学一道上,更是有着敏锐的感受和洞察力。

      别人都以为她只是因为救命之恩和林朝阳在一起的,这当然是其中一个原因,但并非是主要原因,她陶玉书可不是那么迂腐的人。

      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和林朝阳是趣味相投。

      一眨眼,两人结婚马上也快一年了,陶玉书十分清楚周围人对她和林朝阳这段婚姻的议论与不看好,连至亲的母亲都在反对,可她还是坚持下来了。

      回想这一年的经历,陶玉书感觉鼻子有些发酸。

      陶玉书突然将头埋进林朝阳的怀里,他一开始还以为媳妇是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崇拜给他投怀送抱,可等他感受到胸口湿哒哒的温热之后才觉得不对劲。

      林朝阳轻轻的捧起那张娇俏的脸庞,却见陶玉书哭的梨花带雨,让人忍不住心生怜爱。

      这一哭,把他哭的有些心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怎么了这是?怎么还哭上了?”

      晶莹的泪珠未滴落之前盈盈的噙在眼眶里,陶玉书呜咽着望着林朝阳也不说话,他心里更加着急了。

      “说话啊?在学校受欺负了?还是家里谁给你气受了?”林朝阳心疼的替陶玉书抹着眼泪。

      这时她才抽着鼻子开口,“他们都不懂。只有我知道,你是块金子。”

      心中的焦急在这一瞬间化为绕指柔,原来她哭是因为这个。

      过去这一年的点点滴滴在林朝阳的脑海中闪过,从她义无反顾的选择自己那天开始,她的压力应该也很大吧?

      “傻丫头,这有什么好哭的。”林朝阳再次替她拭去泪痕,“你丈夫我可不只是块金子,是金矿。”

      陶玉书破涕而笑,这一笑明媚生花,“自大狂!”

      笑过之后,林朝阳神色愧疚的说道:“对不起!”

      陶玉书以为他道歉是因为她受委屈,“我们是夫妻,说这个干嘛?”

      “诶,我问你,秀芝这个人物,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这你都没看出来,我照着你写的啊!”

      “哼,花言巧语,那清清呢?为什么是女儿?”

      “你不喜欢女儿吗?我以为你喜欢女儿呢!”

      “儿子女儿我都喜欢。”

      “那咱们来造一个!”

      “呀!你疯啦!”

      ------------

      跟大家聊聊我的想法

      最近几天大家对剧情和人物的讨论热度很高,今天的章节算是一个短暂的剧情交代。

      站在读者的角度,我其实理解有些人的想法,尤其是在追更的读者,因为他们的阅读感受是即时性的,反馈也是。

      但站在作者的角度,我和一些读者考虑的还是不太一样。

      男主的小心思、人物特性和为人处事的方式是在开书时就构思好的,当我将他放在一部大长篇作品当中来考虑的时候,其实他是有一条内在的逻辑线在的。

      人物性格是在发展的,也是在故事当中不断完善的。

      上本书我写林为民,他穿越前的身份是个大学生,所以开篇他就是个愣头青,可以指挥几个四五十岁的同学打招呼、冒天下大不韪的去投机倒把和兜售签名书。

      发展到中后期,随着年龄的成长、声望的抬高,林为民成了大家口中的“林老师”,变得有大家风范了,但他还是会保留某些特性,比如混不吝。

      同样的,林朝阳的身上也有这种处理。他有打工人的咸鱼心态,也有中年人的自私,更有一种矛盾感,这种矛盾感来自于他穿越前的人生经历。

      有人说林朝阳自私,这个肯定是有的,尤其是跟女主相比,但我想表达的可能是一种主导权的争夺。

      陶玉书有她自己的想法,林朝阳同样有。中年人的谨慎和打工人的精明限制了他坦然的去处理这件事,他更多的是想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处理家庭关系,比如请家里人看电影、比如私下给大舅哥电视机票钱。

      这本书在设计男女主角的时候,女主的人设一上来就很强。相形之下,对男主的构思和处理就会显的有些薄弱,但也正因为,让他在后续的剧情发展中有比女主更多的可能性。

      其实在一些声音出来的时候,我想过适当的加个更,把这段剧情快速交代完整。但因为是新书期,涉及到了排推和上架时间的问题,不太好操作。现在剧情进行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还算满意。

      有读者说我这本书是龙王赘婿,先说一句,龙王赘婿也是有很多读者的。当然了,我确实不是照着那个路子写的。

      在我的描绘中,丈母娘也好、小姨子也罢,都不是坏人。只是和现在的我们一样,各自所处的角度不同。

      老读者可能会注意到,我很少在书里直接把某个角色写的很坏,去刻意拉仇恨。

      第一个是因为我确实不擅长这类写法,第二个是因为我在生活中就不喜欢情绪的剧烈波动,落到书里的人物,也是如此。

      不过想的再好,写不出来也是枉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可能现阶段我的极限就在这里,请各位多多包涵。

      这本书发布以来,成绩超乎预期。我很苦恼于应该怎样写的更好,才能对得起这么多读者的喜欢,也让自己在写作这条路上走的更远。

      有人说我膨胀,我想我再怎么膨胀也不会膨胀到不需要读者的程度。

      每一位书友都是值得作者珍惜的,因为有你们才构建了网文的付费生态。

      大家看书是为了消遣娱乐、打发时间,我很希望你们在我的小说里收获的是快乐满足的正面情绪。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2: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