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文豪》-第1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陶玉书在饭桌下面伸手掐了一下林朝阳的大腿,疼的他呲牙咧嘴,还要装作无事发生。

      吃完饭回到屋里,陶玉书还在生气,像只闹脾气的小猫,奶凶奶凶的,“就你有钱!就你大方!”

      “我这不也是为了家庭和睦嘛!”林朝阳坐在床边,握着陶玉书的手劝道:“咱们在学校吃饭有国家的补助,家里吃饭可没有。再说了,就算不念及妈和大嫂的辛苦,我们交了钱,家里的伙食也能好一些,你吃着不也顺心吗?”

      陶玉书抽出手来,“你倒是会做好人。”

      语气还是生硬,但态度已经软化。

      “不是我要做好人。我在这个家也难啊,你妈本来看我就不顺眼,我要是再吃白食,她以后还不得更给我气受?”

      林朝阳来了一出苦肉计,陶玉书顿时坐不住了,“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这不是还有我吗?”

      刚说完这话,她不知想到了什么,乐出了声。

      “我们俩这角色是不是弄反了?”

      林朝阳脸上的笑容略带宠溺,“正反无所谓,你不生气就好了。”

      听到他的话,陶玉书的脸色明媚起来,“这还差不多。”

      林朝阳刚要松口气,却见陶玉书大眼珠子一转,“你手里还有多少钱?”

      林朝阳的神经顿时紧绷起来,“没多少钱。”

      “没多少钱是多少钱?”

      见林朝阳支支吾吾,陶玉书逼问的更紧了,并且还使出了手段,把他的胳膊抱在胸前,左蹭右蹭。

      最终林朝阳没抵挡住美色的诱惑,他兜里的二百一十六块三毛钱如数交公。

      他觉得要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自己一定是个叛徒。

      “临走前妈不是给了你五百吗?年初走的时候妈还给了你二百,我也给了你一百。”

      陶玉书跟个财迷一样数钱,回道:“我回去买了那么多东西,你当不花钱吗?”

      赶情那些东西花的都是我的钱啊?

      不过他也知道,就陶玉书带回去的那些东西,他给的那些钱恐怕不够。

      数完了钱,陶玉书笑眯眯的将钱收进自己的小金库,可能也是发现自己这次涸泽而渔有点不厚道,她安慰道:“我们是夫妻俩,钱放在谁那里不一样?”

      “是,你的钱是你的钱,我的钱也是你的钱。”

      听着林朝阳的抱怨,她又使出了美人计,环着他的脖子嘤嘤。

      林朝阳觉得这丫头上辈子肯定是妲己,祸国殃民。

      仔细一想又不对,那我不成纣王了吗?

      ------------

      第14章 为了家庭的和睦

      陶玉书收走的钱都是林朝阳前几年当老师挣的工资,他在队小当老师,上课的时候每天十个工分,不上课的时候劳动也是十个工分,小杨屯这几年一个工分抵五分钱,基本就是一个月十五块钱。

      另外县里教育局还有补助,一个季度十块钱,换算成每个月就是三块三,被称之为“除不尽的三块三”。

      这十八块多钱就是林朝阳前几年的月收入,没结婚之前他手里攒了三百多块钱。

      这才结婚半年,兜比脸都干净。

      现在在燕大当图书管理员,工资看着是涨了,一个月四十七块钱,对比之前的收入是跨越式增长。

      可一想到未来这些钱都只能过过手,林朝阳就感觉到人生一片灰暗,前途无望。

      所以婚姻到底给男人带来了什么?

      陶玉书瞧着他情绪低落,她虽然财迷,但好歹还有点良心,给林朝阳留了个零头。

      十六块三毛。

      林朝阳跟陶家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她买的,唯一让她觉得差点意思的是脚下的那双鞋。

      这回有了钱,陶玉书决定给他买一双皮鞋。

      林朝阳一开始还挺高兴,想想又觉得不对。

      还是花的我的钱,我这软饭啥时候能硬着吃?

      “等过年的时候我再给你买块手表!”

      陶玉书用一句话消灭了林朝阳心中的不满,他倒不是虚荣,只是这年头不像后世,有个手表看时间确实方便。

      一两百块钱的手表要几个月的工资,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也算是奢侈品了。

      “对了,爸刚才还夸你了呢,说你上进。”陶玉书道。

      “也没什么,就借了本书。”

      林朝阳知道这丫头又在曲意逢迎,他告诉自己坚决不能上当,顺便在心里琢磨创收的事。

      小金库没了,工资没了,不搞点创收,以后这日子可怎么过?

      有钱的躺平才叫咸鱼,没钱的躺平那叫混吃等死。

      他哼哼哈哈的应着陶玉书的话,过了会儿,这丫头拿出了书本进入了学习状态。

      在老家的时候林朝阳还觉得陶玉书晚上看书是装装样子,回来之后才发现她每天闲暇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学习填满了。

      你别说,媳妇认真学习的侧脸还怪好看嘞!

      灯下看美人,她是那种典型的鹅蛋脸,属于古典美人的脸型,鼻子有点微微的驼峰,但并不影响美感,反而多了几分少女感,回城半年多皮肤也养的白里透红,好似剥了壳的鸡蛋,越看越让人喜欢。

      林朝阳盯着陶玉书看了一会儿,她丝毫没有察觉,看着看着林朝阳也觉得无聊,便捧着今天借来的《青春万岁》看起来。

      八点半左右,陶母敲响了房门。

      林朝阳看到陶母便想到了交伙食费的事,可惜这会儿他囊中羞涩,便把目光投向了陶玉书。

      只见她不情不愿的数出一叠票子交给陶母,“五毛钱一天伙食费,这个月还有二十九天,俩人一共二十九块钱,给你!”

      陶母瞧着她的样子,心头不痛快,嘴里嘟囔着:“讨债鬼!”

      关上房门,陶玉书满脸惆怅,“一天一块钱,一年就是三百六十五块钱。”

      林朝阳笑着揽着她的香肩,“你得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一个月补助二十二块五毛钱,我一个月工资四十七块钱,一共六十九块五,每个月交给家里三十块钱,还剩将近四十块钱呢。”

      陶玉书是下乡知青,按照国家决定插队时间作为参考工龄,满5年便可享受最高标准的助学金,即每月二十二块五毛钱的补贴。

      “中午在学校吃饭不要钱?我们俩一天就算五毛钱,一个月又是十五块钱,这就剩二十五块钱了。买学习用品、买书要不要钱?还有日用品、衣服、鞋子……”

      林朝阳脸上的笑容僵在那里,这么一算好像还真是。

      月入七十块,居然过的捉襟见肘。

      燕京居,果然大不易。

      他心中创收的火苗再次熊熊燃烧,如果刚才他兴起这个念头还只是为了自己的小布尔乔亚生活的话,那么现在就是为了无产阶级的生存在奋斗。

      想了好一会儿,林朝阳的脑子里却没有什么头绪。

      原因也很简单,现在是七八年九月,改革开放的风气还远没有吹起来,搞钱可不是个容易事。

      做生意肯定不行,一来是没时间和精力,二来也没那个本钱。

      最关键的是现在的做生意=投机倒把,这谁能受得了?

      别说他了,马化腾来了也不行啊!

      当食利阶层行不通,现在的选择就简单了,要么出卖技术、出卖知识,要么出卖体力。

      他思考着自己的创收大业,手指有节奏的在书桌上敲打着,吵到了正在认真学习的陶玉书。

      “你别敲了。”

      林朝阳收敛了一点,陶玉书收起手头的《中国文学史》,又拿起了一份报纸来。

      是沪上的《文汇报》。

      “这报纸也学?”

      “这是作业,让我们给一篇小说写文学评论。”

      陶玉书回了林朝阳一句,将注意力放在了报纸上,上面的小说她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了,只是这次为了写评论文章,不得不逐字逐句的阅读。

      《伤痕》,作者:卢欣华。

      这一刻,林朝阳福至心灵。

      眼看着就是八十年代了,改革开放虽说如火如荼,但文学的火爆也不遑多让。

      书店门口排着长队,购书者为了买书彻夜排队;天安门广场的路灯下,坐满了读书人;情侣约会在英语角,用蹩脚的语言诉说着甜言蜜语……

      刚刚过去的十年将中国的文化界轰的满目疮痍,一派萧瑟景象,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空虚的如同黑洞。

      很快,在七十年代末开始的文学旋风就将席卷整个中国,无论是干部、工人、学生,还是男女老少,人们沉迷于文学复兴的饕餮盛宴,也因着这样的贪婪汲取,成就了八十年代文学的辉煌与灿烂。

      林朝阳想起了火车上章耀中炫耀的那本《燕京文艺》,那种水平都能刊发,他年轻的时候好歹也是个文青,没理由不行。

      再说了,他不行,致敬一下还不行吗?

      嗡嗡嗡之后,国内知识分子的待遇出现了两极反转,这年头当个文化人那可真是吃香的、喝辣的。

      最关键的是……

      林朝阳看向了正在全神贯注看书的陶玉书,媳妇好像是个用功的学霸,哪怕是为了家庭的和睦,他也得把自己包装成个文化人啊!

      想到这里,他的眼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笃定。

      没错,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家庭的和睦。

      ------------

      第15章 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奋斗逼

      打定了主意要写点文章赚钱,林朝阳没有仓促动笔。

      不光是因为他没想好要写什么,也因为不能轻易暴露这件事,毕竟他写要文章可是为了搞小金库,在家里写东西,那不是明牌谋反吗?

      这天晚上,林朝阳在床上辗转反侧,他是那种有点心思就睡不着的人,脑子里全是想法,感觉再不写都快尿出来了。

      陶玉书被他的动作折腾的也很晚才睡着,以为他是第一天上班比较兴奋,并没有放在心上。

      翌日再上班,从六点半忙碌到八点,学生们都上课了,林朝阳的工作也清闲了下来。

      他拿着自己的工作手册便在那里写写画画,胡文琼的工位就在林朝阳的旁边,见他摸鱼也没说什么。

      这年头,谁工作不摸鱼啊!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03: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