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文豪》-第1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简短的谈话过后,陶家三兄妹那边把房间也收拾的差不多了。

      房间向南,十平米左右,原本放置着的两张单人床,如今合并成了一张双人床。

      原有的书桌和衣柜没有动,只是陶玉墨的那些东西都已经去了另外一个房间。

      现在这个时候,人们的夜间娱乐活动很少,陶家人早早便熄灯睡觉。

      两天之前还在东北大地的农村土炕上,现在已经躺在了燕京最高学府公寓楼的铁架子床上,林朝阳望着头顶上方的黑暗,心中感叹命运的神奇。

      这时一只柔若无骨的手抚在他的肩上,声音中透着关切,“刚来我家,是不是有些不适应?”

      “还好,你们家人对我都挺好。”

      “真的假的?我妈对你也好?”陶玉书觉得他在说场面话。

      “好啊,没看给我做了一大桌子菜吗?”

      “那是因为我爸。”

      “都一样。”林朝阳搂过香肩,说道:“放心吧,用不了多长时间,我肯定让你妈对我改观。”

      “自大狂!”

      陶玉书感到一阵火热逼近她,立刻以手相抵,低声道:“在家里呢,刚回来,你收敛一点!”

      “合法夫妻。”

      林朝阳说了一句,一个翻身就想把她压在身下,却只听身下的铁架子床发出一声难以承受的哀鸣,在黑暗中分外刺耳,恐怕隔了两堵墙都能听见。

      林朝阳仿佛被施了定身术,不满道:“这床吃唢呐长大的吧?”

      陶玉书吃吃笑道:“我看你还敢不敢?”

      林某人想给她长个教训,可眼下这个情况好像确实有点尴尬。

      罢了,暂且忍耐一下吧。

      他在心里暗暗定下了来京之后的第一个目标:换个木床。

      嗯,还要有个席梦思床垫。

      ------------

      第11章 燕大图书馆

      1978年9月1日,沉寂了一个暑假的燕园再次热闹了起来,今天是燕大1978级本科生开学的日子,同样也是林朝阳成为燕大图书管理员的第一天。

      开学前,他和陶玉书花了四天时间跑完了户口和工作的手续。

      这天一大早,林朝阳和陶玉书两人吃了早饭出门。

      林朝阳是去图书馆上班,而陶玉书则是去燕师大上学。

      按照后世的划分,燕大是在燕京的西北四环外,燕师大则更靠近城区,在西北三环内,两者相距大约六公里,腿儿着去路程太远,坐公交车又不方便,所以陶玉书是骑着自行车去的。

      她有一辆凤凰牌的二六自行车,买这车陶父出了一半钱,妹妹陶玉墨十分眼馋这辆车。

      早起旭日初升,燕大校园内还弥漫着几分薄薄的雾气,这座由前清“九大园林”组成的校园,在夏日的清晨摇曳着勃勃的生机。

      陶玉书要去燕师大,顺路捎了林朝阳一段,他在文史楼和图书馆中间的五四路下车。

      抬眼朝西望去,便能看到恢宏大气的燕大图书馆新馆。

      燕大图书馆最早始于1902年建成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到1912年藏书楼改称燕京大学图书馆,至今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

      林朝阳所见的这座新馆是1975年刚刚落成的,位于燕大的中心地带,建筑面积24813平米,若是从上空俯瞰,图书馆呈现着一个大大的“出”字形。

      它是现今国内建筑面积最大,馆舍条件最好的图书馆,也是燕大在七十年代兴建的唯一一座大型教学用房。

      才刚刚早上六点出头,图书馆正门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

      林朝阳走的是南门,脚步轻快的进了门,黑色的地砖庄严大气,入眼便是向上贯通到屋顶的一处挑空,顶部由钢制穹顶与钢化玻璃组成,清晨之际,光线自穹顶洒下,馆内豁然开朗,燕大人称之为阳光大厅。

      再往北走,就是燕大图书馆闭架借书处的前台,也是今后林朝阳的工作岗位。

      “胡老师,不好意思,我来晚了!”

      林朝阳脸上挂着明朗的笑容,跟正在擦桌子的中年女人打了个招呼。

      “小林来了!没来晚,是我来早了。”胡文琼和气的说道。

      昨天林朝阳办完工作手续,被副馆长郭嵩年安排到了闭架借书处。

      所谓闭架,自然是相对于开架而言的。

      后世人们已经习惯了在书店和图书馆自由的浏览、选取图书,可在这个时候,国内的书店和图书馆采取的都是闭架方式。

      读者在书店买书得站在柜子外,向售货员报书名;在图书馆借书得先找到自己要借的书的索书卡,交给图书管理员登记、取书,林朝阳在燕大图书馆负责的便是这事。

      燕大图书馆新馆的书库内一、二、六层都被用来存放闭架的图书,位于一楼的闭架借书处负责登记借出和收回图书,每天都有两位图书管理员在此常驻。

      除此之外,闭架借书处还有三位管理员,分别驻守在一、二、六层,负责按照送来的索书卡取书和上书。

      书库和前台的岗位每周轮换一次,这周负责的是胡文琼和林朝阳。

      在书库里取书上书不仅是个体力活,也需要对书库的库存了如指掌。

      林朝阳刚来图书馆,干不来这种活,只能先在前台,由其他管理员带着他,所以胡文琼她们这些老图书管理员也算是林朝阳的师父。

      “我看门口学生们已经在排队了!”林朝阳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惊叹。

      他穿越前上大学那阵儿也喜欢泡图书馆,不过那时候大学的图书馆条件可比现在好多了,空调、wifi、咖啡……

      把自己收拾的人模狗样,桌上放着一杯美式,手里捧着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或者太宰治的《人间失格》,隔着二里地都能嗅到他身上的文青味道。

      林朝阳脑海中闪过画面,一下子又觉得很久远,好像上辈子的事。随后他晒然一笑,可不是上辈子吗?

      “这才开学第一天!”胡文琼说了一句,不知是感叹还是抱怨。

      然后她又笑着对林朝阳,“以后你就习惯了。”

      林朝阳点了点头。

      图书馆六点半开门,利用开门前的时间,胡文琼给林朝阳做了一下简单的业务指导。

      他们在借书处前台,每天最多的工作就是接受学生们的索书卡、登记,然后将索书卡送到楼上书库的管理员手里,他们找了书再送下来,由前台交给学生们。

      只论前台的工作而言,并不复杂、繁琐,这也是馆里考虑到林朝阳的没有工作经验、文化水平有限。

      六点半时间一到,图书馆开门,门外正在排队的学生们呼啦啦如潮水般涌了进来,挤得大门的门框都在晃。

      正站在大门内侧看着学生们入馆的馆长谢道源一脸心疼,嘴里念叨着:“轻点,小心点啊!”

      图书馆开馆了,忙碌的一天也要开始了。

      没过十分钟,林朝阳便开始了他的工作,有瘦高个的小伙子拿着八张索书卡和四本借书证放到了台面上。

      嚯~

      小伙子不仅是手脚麻利,眼神也是够好的,这年头要借书,除了得知道书名,最关键的是得找到索书卡。

      燕大图书馆内走廊的墙边立着立柜,每个柜子分了若干个小柜子,上面分别贴着按学科、内容、语言分类的标签,乍一看跟中药房的药柜似的。

      柜子里面装的都是注明图书信息的卡片,也就是所谓的索书卡,相当于是每本图书的身份证。

      几百个小柜子杵在那里,要是第一次进图书馆的人,光是看着上面的标签都得发蒙。

      可眼前的小伙子竟然能在十分钟之内就找齐了索书卡,看样子还是帮同宿舍的兄弟们带书。

      四本蓝色塑料外皮的借书证摆在桌上,林朝阳按照胡文琼所教的一一登记,再把图书信息登记上。

      八本书花了三四分钟时间,登完记,他将借书证还给小伙子。

      “谢谢老师!”

      小伙子不光眼神好、手脚麻利,连嘴也这么甜,不愧是燕大的高材生。

      只用了几分钟,林朝阳就喜欢上了这份工作,燕大骄子的情绪价值可真高。

      “小林这字写的不错!”

      毕竟是第一次实操,胡文琼特地拿来林朝阳登记成果看看有没有错漏的地方,夸奖道。

      “狗扒拉字,没练过,瞎写的。”林朝阳笑呵呵的谦虚了一句。

      “你这字可不像没练过的。”

      林朝阳确实练过字,而且还是万恶的庞中华,可那都是穿越前的事了,现在他的身份是只有初中学历的农门子弟,还是得低调一点。

      说话间,又有学生拿着索书卡来借书。

      这次还是林朝阳登记,胡文琼则拿着刚收到的索书卡来到前台后面的升降机处,将索书卡通过升降机送到楼上。

      一上午的时间倏忽而过,快中午的时候林朝阳伸了个懒腰,胡文琼说道:“朝阳,你先去大饭厅吃饭,等会儿来换我。”

      林朝阳还想让胡文琼先去,她却执意的摆了摆手,他独自走出图书馆。

      ------------

      第12章 好福气啊

      后世燕大的食堂有很多,从以“学”开头的学一、学五、学六、学八、学十食堂,到颐园、五四、风味,再到燕南园、桦桦餐厅……

      众多食堂各具特色,滋养了燕大学子的味蕾和肚皮。

      但在这个年代燕大只有四个食堂,大饭厅就是其中之一。

      大饭厅与图书馆相隔也就百米左右,这里是1952年院系大调整后,北京大学迁至燕园为了适应实际需要建起来的,当时建起了一大一小两个学生食堂,其中较大的那个食堂被称作“大饭厅”。

      大饭厅从建成起就没有座位,所以还兼任着礼堂的功能,每逢大型会议、放电影、文艺汇演,这里总是座无虚席。

      林朝阳来到大饭厅的时候这里已经被学生们占领,大家人手一个用毛巾和带子缝成饭包,内装着饭盒,挂在书包上。

      食堂的每个窗口前都排着长队,林朝阳第一次进来,想看看食堂都有什么菜色、价钱如何,便在每个窗口前都转了一圈。

      食堂的菜分了几个等级,熬土豆丝、熬洋白菜、熬萝卜丝这些常见素菜五分钱一份;鸡蛋西红柿、锅塌豆腐这些沾点儿荤腥的菜就得一毛了;一毛五的菜就属于真正的肉菜了,比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还有两毛钱的回锅肉、红烧肉和四喜丸子,这放在东北叫硬菜。

      林朝阳看了一圈,菜的卖相没的说,尤其是红烧肉,他看着有学生里打了一份,油亮油亮的,隔着几米远都能闻见肉香。

      而且以这个年代的条件来说,燕大食堂所供给的菜品几乎吊打国内95%以上的食堂,关键是价格便宜。

      一份红烧肉才两毛钱,看着至少得有个三两肉,这个菜价估计连肉钱都赚不回来。

      燕大的学生幸福啊!

      林朝阳坚定的站在了红烧肉队伍的后面,眼见着到他打菜了,前面的哥们儿却站在那犹豫了起来。他在红烧肉和锅塌豆腐两个菜之间纠结了半天,最后还是选择了锅塌豆腐。

      转身的功夫,林朝阳瞥见了对方的长相。

      肤色黝黑,小分头,眯眯眼,薄嘴唇,他第一眼看过去便觉得眼熟。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