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文艺生活_校对版by:薪越》-第9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而且,京城的百姓因为生活在皇城根,特爱聊国家大事,好像自己知道什么惊天秘闻一样,能把外地人说的一愣一愣的。

        实际上,那都是瞎忽悠呢,要是真的秘闻,还能让他在胡同口瞎白活啊!

        “聊真的干嘛,咱们说点他们想听的呗,就说京城演艺圈的事儿,你是写小说的,接下来是你的活了。”姜文不负责任地说道。

        “那这样,这个圈子以你们大院子弟为主,你们的出身在那儿摆着呢,有神秘感,肯定能唬住他们,这就是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包括各大电影厂、电视制作单位、电视台等等,都有咱们的关系。”林子轩接着说道。

        “过了,太过了,说的好像咱们能手眼通天一样,那样的话咱们还跑这来找投资啊。”姜文摇头道。

        “咱们还年轻,属于边缘人物,还没混进核心层,只能出来跑投资了。”林子轩补充道。

        “这样也行,不过也不能太边缘,不然容易被人看轻,怎么着也是有前途能上进的那种,要有光明的未来。”姜文玩笑道。

        两人在酒店里瞎侃,等着刘晓庆回来。

        到了晚上,三人在兰桂坊的一家餐厅里见到了第一位投资商,是位香港富商,看模样就不差钱,富贵逼人。

        吃饭的时候大家随意的聊着,吃完饭到一旁的酒吧里谈事情。

        原本谈的不错,只是当这位富商听到一部文艺片要投资一百万美金的时候非常惊讶。

        这时候,一美金兑换港币是七块八,一百万美金就是七百八十万港币。

        在香港,一部文艺片的制作成本也就两三百万港币的样子,这相当于三部文艺片了。

        这么大的投资,这部电影至少要两千万票房以上才能收回成本。

        但就算在电影行业繁荣的香港,也极少有文艺片能达到这么高的票房,至于姜文所说的欧洲市场,那更为不靠谱。

        除非是能在欧洲各大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才会卖个好价钱。

        姜文是第一次执导电影,也没有出名的演员出演,怎么想都是一笔赔本的生意,香港人很精明,想从他们手里弄到钱可不容易。

        接下来的两天基本上是同样的状况。

        这些人愿意投资小成本电影,姜文的这个项目风险太大,成功率太低。

        他们来到香港的第四天,刘晓庆约到了一位以前合作过的制片人,叫做文隽。

        还是兰桂坊的那间酒吧,四个人聊起了拍电影的事。

        文隽替他们分析了目前香港影坛的形势,从嘉和谈到永胜,从独立制片谈到台湾的资金,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很难找到投资商。

        投资商投资电影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赚钱,所以他们愿意投资商业片。

        艺术片也能赚钱,前提是要是张艺谋那样的导演,巩俐那种国际知名的演员才行,《阳光灿烂的日子》不符合这个标准。

        一个新手导演带着一群没有名气的演员,就算是剧本再精彩也没办法获取投资商的信任。

        “其实,我们最想要合作的伙伴是你。”听了文隽的分析,刘晓庆真诚地说道。

        这句话刘晓庆这几天说了不少次,每一次都是那么的诚恳,绝对称得上是华国演技最出色的女演员之一。

      第一百六十八章 投资未来

        这是林子轩三人商量后做出的调整。

        经过前面三天的接触,他们发现直接和香港的投资商交流很难说服他们。

        一个是这部电影的确存在着风险,不被看好很正常,还有就是香港人有排外心理,不怎么相信内地人,以及内地的投资环境。

        平时交谈中可能看不出来,一旦牵扯到投资香港人就会极为谨慎。

        于是,他们改变策略,准备用香港人来说服香港投资商,这就需要一位可靠的人选。

        这个人要是个熟人,还要在香港的电影圈有一定的影响力,熟悉电影的投资和制作,只要全力说服这个人,事情就好办了。

      ¡¡¡¡ÁõÏþÇìÏëµ½ÁËÒÔǰÓйýºÏ×÷µÄÎÄöÁ¡£

        文隽最早出身于香港的一家电视台,后来进入电影圈,做过编剧和制片人,也做过明星的经纪人,在香港娱乐圈有一定的名气。

        这个人脑子比较活,善于把握机会。

        他听到刘晓庆的话,有点惊讶,不过倒是没有怀疑刘晓庆和姜文要坑他,这两人都是华国的著名演员,还有一个知名的编剧,没必要合伙骗他。

        他在考虑从中能得到什么好处。

        香港回归不可避免,华国国内的电影市场据说今年也放开了,允许外部资金进入,以后香港和内地电影圈的合作交流一定会更加频繁。

        虽然香港娱乐圈的人对此持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文隽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时机。

        他想和内地的电影人建立一种密切的合作关系,为日后早做打算。

        刚才姜文和林子轩讲了一些京城演艺圈的掌故,文隽从中能够听出这两人在京城影视圈的地位不低,姜文是军人家庭出身,林子轩年纪轻轻已经是一家电视制作单位的负责人了,还到美国拍摄了一部投资高达150万美金的电视剧。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两人在京城的背景很硬,关系很深,就算不是手眼通天的人物,也有不小的能量。

        他心里这么想着,却没有立刻答应。

        “刘小姐,你这可是为难我了,我到哪里去找有钱的老板啊。”文隽推脱道。

        “你太谦虚了,以你在香港电影圈的地位,那些老板都要来找你呢。”刘晓庆恭维道。

      ¡¡¡¡¡°ºÃ°É£¬ÎÒ°ïÄãÃÇÎÊÎÊÏÈ¡£¡±ÎÄöÁÃãÇ¿µÀ¡£

        到这时候他还是没有说死,留有余地。

        告辞之后,文隽回到家里,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始打电话,最好查证的是《阿郎的故事》,这部电影的确有林子轩的参与。

        他向在花城的朋友询问,内地热播的那部《京城人在纽约》投资规模和制作单位都没错,是林子轩和姜文合作的电视剧。

        至于更深的信息他就查不到了,比如林子轩的岳父是文化部的官员。

        文隽在京城还没有那么深的关系网,内地的信息还是相当的封闭,不是真正一个圈子的熟人不可能知道的那么清楚。

        不过有了这些也就足够了。

        文隽下定了决心,作为一名制片人,他和不少投资商都很熟悉,对于这部《阳光灿烂的日子》他有自己的打算。

        这部电影的风险的确大了些,那就找人共同承担风险好了,多找几位投资商共同投资。

        他从和自己关系不错的投资商中选择了四个人,两名香港人和两名台湾人。

        “投资这部片子应该是划算的,姜文是一位演技很好的演员,我相信也会是一位好导演,他在大陆很有名气,刘晓庆不用我说,你们都清楚,还有一位著名的编剧,在大陆的影视行业很有地位。”文隽劝说道“我们出钱,就当不是投资这部片子,而是投资到这些人身上,以后肯定会有丰厚的回报。”

        “那资金怎么监管?不能随便他们用吧?”有位投资商疑问道。

        他对大陆的环境不放心,觉得这些人拿着钱会乱用掉,最终什么都落不到。

        “这个请放心,我会担任这部片子的监制,到内地帮着他们拍戏。”文隽回答道。

        监制主要负责监督剧组的开支,协助安排日常事务,包括拍摄日程计划和后勤保障等,和制片人有很大不同。

        在香港电影圈,监制是个很重要的角色,他能对导演的创作提出意见和要求。

      ¡¡¡¡ÓÐÁËÎÄöÁµÄ±£Ö¤£¬Í¶×ÊÉÌ·ÅÏÂÐÄÀ´£¬ËûÃÇÒÔǰºÍÎÄöÁºÏ×÷¹ý£¬ÏàÐÅ×Ô¼ºÈË¡£

        除了一位台湾的投资商觉得风险太大退出外,另外三位投资商达成了合作协议,每人拿出大约三十三万美金,总共一百万美金,投资给姜文的这部新片。

        他们对这部文艺片兴趣不大,只是想借机打通和内地的关系。

        这个关系可能现在用不到,但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拿两三百万港币投机一次很划算。

        这笔钱不会一次到位,而是分批支付,这是担心如果拍摄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及时撤资,不至于血本无归。

        有了前期的资金,剧组就能筹备起来,挑选演员,尽快开机了。

        谈好了这一百万美金的投资,文隽打电话给刘晓庆,告诉她这个好消息,约好明天见面,签署协议,明确投资商的收益和分配问题。

        电影虽然还没有筹备,但以后的票房和版权的归属要先说清楚,这就是在商言商。

        而且,既然是合拍片还要成立一家香港的电影公司和内地的华国电影制片公司签署协议。

        这种电影公司相当于皮包公司,在香港非常普遍,有时候拍完电影,大家分完帐公司就解散了,下次拍电影的时候再建一个新公司就是。

        在香港,一部电影就是一个商业项目,采用的是商业模式,不像内地电影厂拍摄电影采用的是行政模式,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华国电影想要和世界电影接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成了!一百万美金!”挂掉电话,刘晓庆兴奋道。

        “看来咱们的策略奏效了,前几天的路子走错了。”林子轩判断道。

        “文隽是个好同志啊,可惜还是有点少了。”姜文不满意道。

        “你就知足吧,要求太多就把投资商给吓跑了,不够的咱们自己想办法,你先做前期筹备吧,记着省着点花。”刘晓庆叮嘱道。

      第一百六十九章 仿如昨日

        事情能够这么顺利和金像奖有很大的关系。

        香港电影金像奖不单纯的只是一个颁奖礼,在此期间,香港大部分的电影从业人员都会参与,包括大导演和大明星。

        这自然少不了香港和台湾的电影投资商,他们会过来寻找投资机会。

        一部电影获奖,导演和演员的身价倍增,和这些人交好很有益处,或许还会发掘一些有前途的年轻人,把这些年轻人培养成大明星也会有成就感。

        电影奖不仅仅是电影奖,还是一次电影行业交流的盛会,能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这就是国内为什么要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节的原因。

        文隽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投资商,敲定这笔投资,正是因为香港金像奖的举行。

        这些投资商就在香港,正在寻找投资的机会,听到文隽的介绍,觉得可行就定了下来。

        这些人是电影行业的幕后推手,他们可以投资电影,也可以投资电影人,就看你有没有值得他们投资的资格了。

        他们投资张艺谋,那是觉得张艺谋的片子能赚钱,投资姜文,是看好姜文未来的潜力。

        刘晓庆毕竟是内地人,还是演员,认识的香港投资商有限,找的人都不怎么靠谱。

        所以说,专业的事情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办,他们找文隽这步棋算是走对了。

        在兰桂坊的一家高档餐厅里,林子轩三人和投资商吃了一顿午饭,席间这些投资商对京城演艺圈非常有兴趣,旁敲侧击的打听着。

        既然这三位投资商那么的慷慨,林子轩和姜文就陪着他们半真半假的侃着。

        在京城生活,谁还不认识几个部门领导啊,就算不认识也听说过一些轶闻趣事,挑几件聊聊,忽悠这些香港人足够了。

        怎么说林子轩也被国家领导人接见过,这点底气还是有的。

        在这个时代,香港人对内地的了解极为有限,尤其是京城,总给他们一种水太深的感觉。

        吃完饭,大家谈起了正事,这个由林子轩负责。

        姜文和刘晓庆都是演员,对这方面不太熟悉,林子轩做过制片人,了解该怎么操作。

        在国内的时候,他询问过张艺谋。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30 10: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