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文艺生活_校对版by:薪越》-第8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你想拍什么?”林子轩不解道。

        “我想拍一个十几分钟的短片,一个小故事或者就是咱们平时的生活。”林晓玲解释道,“这样主考官就知道我有拍摄经验,会有个好印象。”

        这么做也行。

        林子轩想帮着妹妹通过导演系专业课的考试,能自己考上最好,不用找人走后门了。

        “这没问题啊,艺术中心有摄像师,咱们请他吃个饭就行,拍个短片花不了多少时间,主要是你想好拍摄的内容了么?”林子轩询问道。

        “我想拍咱们的京城,就是在大街上找点有意思的事儿随便拍,表现咱们京城人日常真实的生活状态。”林晓玲打算道。

        “你这有点西方纪录片的意思,外国是不是有人这么拍过?”林子轩怀疑道。

        “有类似的,我借鉴一下。”林晓玲嘿嘿笑道。

        在西方有不少实验类型的纪录片,比如有个家伙把摄像机放在大街上不管不问,一直拍下去,最后也算是一部纪录片,只是比较无聊。

        “我都能听出来,那些电影学院的老师肯定能看出来,这种拍摄方式太平淡了,没有吸引力,你不能光借鉴,还要有创新才行,想点新花样。”林子轩批评道。

        “老哥,你是大作家,满脑子灵感,给个提示呗。”林晓玲奉承道。

        “就算是纪录片也不能被动的四处找素材,应该积极的参与进去。”林子轩建议道,“咱们这样,你拿个话筒,到大街上四处问人问题,拍摄下这些人的真实反应。”

        “我问什么啊?”林晓玲请教道。

        “问什么都行,碰到老人就问‘您吃了么’,碰到情侣就问‘你们幸福么’,碰到警察就说‘警察叔叔,我捡到一分钱’,或者干脆就问一句‘今天京城的风大么’。”林子轩举例道,“问什么问题不是重点,怎么回答也不是重点,重点是每个人当时的状态,他们的状态就是当下京城的状态,也是这个时代华国的状态。”

        “老哥,被你这么一说这片子拍下来很有意义,我记录了一个时代。”林晓玲兴奋道。

        “别好高骛远了,我就是给你个创意,你自己好好琢磨,写个拍摄计划,我给你找人。”林子轩提点道,“记住,纪录片追求真实,不是那种安排好的故事,只有这样才能给人冲击,让人觉得有意思。”

        林晓玲点头答应,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她这些日子看了不少国外的电影教材,也参与了电视剧的拍摄,想拍点什么,又有点摸不着头脑,懵懵懂懂的,林子轩的话给她指明了方向。

        回去的路上,慕姗姗和林子轩说起了这件事。

        “你这个想法很好,让晓玲拍有点浪费了,要是找个专业的纪录片导演,兴许能拍出一部有影响力的片子,给华国的纪录片打开一条新路。”慕姗姗评价道。

        林晓玲还弄不清楚其中的玄奥,慕姗姗拍摄过纪录片,她比林晓玲想的更多。

        目前华国的纪录片大多都是摆拍,所谓的摆拍就是重构当初的场景。

        在纪录片领域,摆拍并不等于造假,而是一种真实的还原,当然,如果还原的不真实,那才算是造假,摆拍从纪录片诞生之初就一直存在。

        林子轩提到的拍摄方式是一种突发性的拍摄,就是在街头随便找人问问题,不存在任何事先的安排,每个人的反应非常的真实。

        问什么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问题以外的东西。

        面对摄像机的镜头,有人会躲闪,有人会含糊其辞,有人会坦然回应,也有人会骂人,从采访对象的各种回答中就能看到现实生活的人生百态。

        这是一个极具实验性质的纪录片,很有意义。

        “无所谓浪费,让她先练练手,等以后真成了导演,再重新拍一遍就是了,要不每年拍一次,以后就是珍贵的资料片了。”林子轩随意道。

        慕姗姗点了点头,她只是觉得这么好的题材用来应付考试太可惜了。

        “你这算不算作弊?要是真被晓玲拍成了,估计在电影学院能引起不小的反响,那些老师恐怕会对她重点培养。”慕姗姗猜想道。

        “晓玲没有经验,拍不出更深的东西,能拍的有模有样就不错了。”林子轩摇头道。

        “你不打算插手么?拍摄一部有新意的纪录片,兴许拿到国外还会获奖呢。”慕姗姗说笑道,“在国际上获奖的18岁女导演,晓玲在圈子里会一举成名。”

        慕姗姗清楚国外的艺术家对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纪录片非常有兴趣,参加电影节的话应该会被关注,有拿奖的机会。

        “算了吧,别捧杀她,让她安安心心的上学吧。”林子轩否决道。

        林晓玲并不知道自己扬名国际影坛的大好机会就这么被哥哥无情的抹杀了,她正在琢磨着该怎么写拍摄计划,来应付电影学院的专业考试。

      第一百五十五章 团圆年

        放假之前,林子轩领到了单位发放的500元奖金。

        奖金是单位福利,是对工资的补充,每个单位都不同。

        这要看单位的经济效益和个人做出的贡献,贡献越大奖金越高。

        林子轩是因为带着团队到美国拍摄了《京城人在纽约》,这部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才拿到了这么高的奖金,平常人的话也就是一两百块钱。

        作为导演的冯小刚同样拿到了500块,艺术中心其他成员都有相应的金额。

        这其实就是年终奖,让大家高高兴兴的过个年。

        发了奖金,基本上就可以回家了,明儿是除夕,今天一般单位都不太管,想早走的和领导打个招呼就走了,不想那么早回家的就在单位唠唠嗑,说说闲话。

        没什么要紧事,大家都很清闲。

        林子轩准备下午离开,上午在单位整理一下文件,打打电话,聊一聊,拜个早年。

        这倒不是占公家的便宜,算是公事,艺术中心有不少对口的单位,各省市电视台的负责人,还有常联系的广告商,以及上级领导部门。

        这些关系都需要维系着。

        华国是个人情社会,经常联系有利于业务的开展,都是人脉关系,需要用心经营。

        比如花城的陈常乐、湘南的欧阳林、总局的吴振辉等等。

        打了一圈电话,林子轩倒是得到了一个消息,花城的陈常乐和总局的吴振辉都提到了这一届的电影金牛奖,不过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陈常乐是恭喜,吴振辉是惋惜。

        这一届的电影金牛奖在花城举办,陈常乐得到消息,电影《大撒把》获得好评,得奖是肯定的,只是不知道会拿几个奖项。

        吴振辉说了这一届金牛奖做出了重大调整,对《大撒把》极为不利。

        这个调整就是把合拍片纳入了评奖范围。

        合拍片顾名思义就是使用国外资金进行制作的电影,国外投资商实力雄厚,资金充沛,拍摄出来的电影自然制作精良。

        张艺谋的电影大多是合拍片,他拍电影不缺钱,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如果把国产电影和合拍片放在一起评奖,这对国内的电影行业极不公平。

        你拍一部电影花了300万美金,我们拍部电影只用了100万人民币,大家根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这还怎么玩。

        金牛奖组委会做出这个调整主要是为了增加金牛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华国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电影基本上都是合拍片,要是不把合拍片纳入金牛奖评选的范围,那金牛奖就成了一个华国国内自娱自乐的电影奖项。

        是提升自身的形象,还是照顾国内的电影行业,这是两难的选择。

        这一届的金牛奖组委会终于下定了决心,要走向国际,不怕竞争,只有竞争才能提升国内电影行业的制作水平,才能尽快的和国际电影行业接轨。

        这都是92年那次南方谈话带来的结果,那次谈话可以说影响到华国的方方面面。

        说实话,如果没有这次的调整,《大撒把》应该会成为这届金牛奖的大赢家,什么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都可以争一争。

        吴振辉告诉林子轩,这一届金牛奖会把张艺谋去年拍的片子纳入评奖范围。

        林子轩回想了一下,张艺谋去年拍摄的那部农村题材的电影可是在欧洲的威尼斯电影节上拿了金狮奖,放到国内评奖,谁能拼得过他啊,大家不是一个档次。

        基本上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女主角被张艺谋提前锁定了,这就不好玩了。

        难怪吴振辉会惋惜呢,这和他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初正是吴振辉看到《大撒把》的剧本,提出找林子轩拍摄反映出国潮的电视剧,《大撒把》也是在他的推动下才能过审投入拍摄。

        这两部影视剧都是他的业绩。

        现在《京城人在纽约》获得成功,他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过了年就会升官,进入总局的领导层,要是《大撒把》能在金牛奖上获得大丰收,更能证明他的眼光和能力,这都是能在上面加分的成绩。

        吴振辉惋惜的不是《大撒把》得不得奖,而是惋惜自己不能在上级领导那里加深印象。

        林子轩想通了前因后果,也是无可奈何,组委会都决定了,没办法改变。

        “冯哥,《大撒把》有点悬了。”林子轩和对面的冯小刚说道。

        “天意难违啊,尤子应该能保住最佳男主角,小徐就不行了,她怎么着也争不过巩俐啊,原本挺有希望拿奖的,可惜了。”听了林子轩的分析,冯小刚叹息道。

        徐帆虽然刚出道,不过在《大撒把》中的表演可圈可点,是这一届金牛奖最佳女主角的热门人选,但和巩俐这种国际大明星相比,还是不够看。

        评委倒不是说会以名气高低来评奖,主要还是看演员在片子里的表演。

        徐帆和巩俐相比演技上还是有点青涩,不够成熟。

        再说,《大撒把》里葛优的戏份很重,徐帆没有太多的发挥,而在张艺谋的片子里,巩俐都有极大的发挥空间。

        “徐姐还在京城么?”林子轩询问道。

        “回老家过年了吧,她们仨都不在,你过了年再告诉人家,别弄得连个年都过得不舒坦。”冯小刚提醒道。

        “这倒是,挺好一件事弄得糟心了。”林子轩郁闷道,“得了,电话打完,我也该回去了,冯哥别忙活了,明年再说,一起走吧?”

        “我再等会,把这个图修一下。”冯小刚回应道。

        冯小刚正在和一幅图较劲,正是影视基地的效果图,过了年他们要拿去给石总看。

        这时候没有电脑,画图都是手工绘制,冯小刚美工出身,画个效果图并不困难。

        林子轩不敢搞太大规模,要是投资上亿那种风险太大,国家肯定就直接监管了,先弄个一两千万规模的小型影视城,再逐步发展。

        他和李虹打声招呼,也没开车,做公交车前往华国电视台。

        到了华国电视台,一片繁忙景象,春晚进入了倒计时。

        这一年的春晚同样有创新,实现了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电视节目与华国电视台的节目对传,打破了晚会现场的封闭格局,体现了天下华人共度新春的气氛。

        不过这些和林子轩没什么关系,他找到慕姗姗,在电视台的食堂蹭了一顿中饭。

        吃完饭,俩人走出电视台,把热闹和繁忙留在身后,好好的过个团圆年。

      第一百五十六章 每个人的舞台

        除夕这天,林子轩和慕姗姗同样不得清闲。

        他们吃了早饭,开始清扫屋子,贴上春联,把家里收拾的焕然一新,新年要有新气象。

        昨天下午俩人没上班,而是去逛了商场,买了一大堆礼物,慕姗姗把礼物分配好,接下来就是要出门到父母家里。

        里面有衣服和日常用品,更有必不可少的营养保健品。

        这两年,在华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保健品的热潮,到处都是这类广告。

        刚开始宣传的是为了婴幼儿发育,改善华国人的体质,后来就成了老年人延缓衰老的药物,最后转变成包治百病的神药,反正是怎么夸张怎么来。

        在这个年代,国家对虚假广告宣传还没有惩处措施,也没有法律约束。

        这就造成了虚假广告泛滥,保健品公司通过发【创建和谐家园】、贴小广告、在报纸上大肆宣传,以及在电视台做广告等方式掀起了一股销售热潮。

        这些公司从不吝啬打广告,而且喊得口号都很大。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6 09: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