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文艺生活_校对版by:薪越》-第8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观众代表着收视率,收视率代表着广告客户,广告客户代表着电视台能不能赚钱。

        在台湾的电视行业,收视率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各档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不惜做出各种出格的花样,电视台对于收视率低的节目会直接砍掉。

        正因为如此,台视和华视这两家电视台都有了来大陆拍摄电视剧的计划。

        不过这不是你想来就能来的,需要和大陆相对应的单位进行合作,还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这样才能被允许进入内地拍摄。

        上次台湾的中视是和华国电视台合作,签订了合拍协议,才有了《戏说潜隆》的产生。

        曹静德在来内地之前就打听清楚了其中的门道,华国电视台已经不负责电视剧制作了,而是有了一个叫做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的新公司。

        他这次上门拜访是一种尝试,重要的是找到路子,打通关系。

        李虹接待了曹静德,对他讲了目前华国在这方面的政策。

        华国的政策是开放的,欢迎港台同胞来内地投资创业,也欢迎进行文艺上的交流。

        只要走正常程序提出拍摄申请,在审查没问题的情况下,就能前来内地拍摄,艺术中心会做相应的配合,帮助拍摄顺利的完成。

        “请问哪些题材更容易通过审查?”曹静德请教道。

        曹静德代表台视过来,野心不小,他们并不是想拍摄一部和《戏说潜隆》类似的跟风剧,而是要超过这部剧,否则无法挽回流失的观众。

        李虹把林子轩找了过来,电视剧制作方面的事务由林子轩负责。

        林子轩和曹静德聊了聊,大概明白了对方的意图。

        “你是想拍摄一部题材上和《戏说潜隆》不同,但在制作和场面上都要超过那部剧的电视剧,那就只有武侠剧和神话剧了。”林子轩分析道。

        无论是武侠剧还是神话剧都不牵涉到现实,这种题材只要不是胡编乱造,通过审查不难。

        “武侠剧不如从香港购买,翻拍的意义不大,还是拍摄神话剧吧。”曹静德决定道,“林主任是编剧出身,不知道有没有好的故事?”

        曹静德就是随便问问,想知道内地的审查尺度。

        神话剧中有鬼神妖怪,内地是个无神论的地方,不知道在这方面有什么限制。

        “我这里倒是有一个故事,是关于许仙和白蛇的。”林子轩介绍道。

        他说得正是《新白娘子传奇》,这部剧目前艺术中心拍摄不了,不光是投资的问题,还牵涉到武打和特效,艺术中心就没有特效部门。

        光是白蛇从蛇变成人的那个片段就很难完成,更何况还有后面的各种斗法,以及水漫金山等等,想要拍摄也行,要从美国购买价格高昂的特效设备。

        这就是为什么内地很少拍摄武侠剧和神话剧的原因了,只能是一水的现实题材。

        神话剧一集的制作费用要十万左右,一般的制作单位根本负担不起,只有华国电视台出面整合资源才有机会。

        既然台湾的电视台愿意拍摄,那林子轩就把剧本卖给他们好了,还能赚点外快。

        再说,也只有这样的电视台才有钱请大明星,像这种大制作,光是一位香港顶级明星的片酬就要超过百万,在艺术中心都够拍摄一部长篇电视剧了。

        曹静德听了林子轩的故事,觉得还不错,尤其是其中的唱戏情节,很有新意。

        不过这样的大制作他无法做决定,还要回台湾和电视台,以及制作团队商议。

        “这类题材能够通过审查么?”曹静德询问道。

        “问题不大,只要没有暴露和映射的情节就行,你不要把白蛇变身拍得像是【创建和谐家园】衣服一样,那样就不行了,要含蓄和具有美感。”林子轩提醒道。

        其实,这时候国内对拍摄题材的审查已经放宽了不少,对香港和台湾的合拍片更是如此,这无疑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影视行业是真的在逐步开放。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局观

        林子轩给了曹静德一份《新白娘子传奇》的故事大纲,曹静德回台湾和台视的高层协商,如果确定要投资拍摄,接下来就是走程序,做前期的筹备工作。

        保守估计,这部剧的投资大概在1000万左右。

        京城电视艺术中心会出资100万,提供外景场地和幕后工作人员,配合台湾摄制组在内地取景拍摄,获得这部电视剧的部分版权。

        合拍片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

        林子轩不会把这种红极一时的电视剧拱手让人,总要占据一些主动,海外的版权可以给台视,内地的版权要自己留着。

        这些细节可以慢慢谈,就看台视有多大的决心了。

        送走了曹静德,林子轩把商谈的结果汇报给了张建功和李虹,顺便谈了一下他的感受。

        他在纽约和当地的华语电视台接触的时候就有过这种感触,无论是国外还是港台地区的电视台都非常注重收视率。

        这些人谈到一档节目,都会拿收视率来衡量节目有没有价值。

        就算这个节目再有深度,受到专家和学者的一致好评,只要没有得到普通观众的认可,就不是一档好节目,收视率就是衡量的标准。

        在华国,目前还没有专业统计收视率的机构。

        以林子轩曾经工作过的京城广播电台为例,想知道那个节目受到听众的欢迎,就看听众来信的数量,有的节目组一天收到上百封信件,有的则只有十几封。

        广播电台不会主动的派人进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来判断哪些节目应该砍掉。

        这就是华国广播行业的现状,他们不怎么在意听众的意见,我播什么你们就听什么,因为这时候听众的选择少。

        华国电视台更为主动一些,内部有专门统计收视率的部门。

        在五年前还和各省市的电视台联合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大调查,想知道百姓喜欢看什么样的节目,以此来调整电视节目制作的内容和方向。

        这样的调查耗时耗力,一般是五年一次。

        平时基本上是采取观众来信和小范围抽样调查的方法来计算收视率。

        这种方式只能产生模糊的数据,毕竟华国南北方的观众在电视节目的选择上差别很大。

        以《渴望》为例,在播出期间,华国电视台统计的平均收视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大结局的收视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

        这个数据应该是以北方人为主的调查结果。

        如果在京城,《渴望》的收视率接近百分之百,在花城的话,能有百分之八十就不错了。

        不管怎么说,收视率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它能为广告商投放广告提供参考,也能给电视台的运营指明方向,所以说,想要电视行业走上正轨,在华国建立一个专业统计收视率的第三方公司极为必要。

        “这是电视台的事吧?”李虹疑惑道。

        “电视台统计收视率,就像是在球场上既当裁判,又下场踢球,容易弄虚作假,由中立机构做统计虽说也有弊端,但至少相对公平些。”林子轩解释道,“我就是这么一说,感觉这个行业需要这么家公司。”

        李虹认可林子轩的说法,也知道收视率的重要性,只是艺术中心暂时做不了这个。

        艺术中心毕竟只是负责制作电视剧,统计收视率是整个行业的事情,这事太大了。

        李虹想起女儿有次说起林子轩还有个在京城郊区建设影视基地的计划,她觉得林子轩考虑问题似乎都是从整个行业进行整体考虑,有种大局观。

        “先让广告部门的人把这个事情做起来,对咱们自己制作的电视剧进行收视率的统计。”李虹决定道,“明年上面的拨款下来,我预备拿笔钱出来建一个新的摄影棚,你和姗姗说的那个影视基地是怎么回事?”

        艺术中心的摄影棚还是原来华国电视台的旧影棚,夏天特别热,冬天又潮湿阴冷,演员在里面拍戏简直就是受罪。

        拍摄《编辑部的故事》那会,刚好赶上夏天,摄影棚里就像是在蒸桑拿,为了防止脸上有汗流下来,演员拍上几分钟就要擦一次汗。

        在这个年代,讲究艰苦朴素惯了,华国电视台一直都没有新建摄影棚,最多是修补一番。

        李虹能想到这件事,算是为下属谋福利了。

        “那个啊,我就是一想法,咱们要是真想建影视基地,可以先在京郊圈块地。”林子轩建议道,“国家不是提倡招商引资么,咱们有了地,做一个整体的设计和规划,这边建古代城池,那边建假山湖泊,就用这个规划来吸引投资。”

        林子轩说的正是做房地产常用的套路,弄张设计蓝图圈钱,有了钱再盖楼。

        “这投资太大,有点冒险吧?”李虹犹豫道。

        她不是个怕事的人,敢想敢做,只是林子轩的这个规划不是一两百万能建成的,至少也要有数千万的投资才行。

        而且,听起来有点不靠谱,数千万的资金不是那么好找的。

        “谈不上冒险,咱们其实就是画张规划图,就算没有人来投资,也能在那儿建摄影棚,先把架子搭起来,慢慢的就会有人投资了。”林子轩毫不担心地说道,“再说了,现在京郊的土地就是白菜价,过几年肯定会翻倍的涨,怎么着咱们都不吃亏。”

        “我再想想吧。”李虹思考道。

        她明白林子轩的做法,算是钻国家的空子,用建造摄影棚的批文圈地,再逐渐的扩大规模,最终建成影视基地。

      ¡¡¡¡ÑϸñÒâÒåÉϽ²£¬ÕâÓжڵؿ´ÕǵÄÏÓÒÉ£¬ÊôÓÚͶ»úµ¹°Ñ¡£

        这一年来国家政策陆续放开,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有不少人为了牟取暴利游走在法律的边缘,这年头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如果真能建成这个影视基地,那艺术中心就不单单制作电视剧了,而是能全方位的发展。

        这或许是一个艺术中心壮大的契机。

        林子轩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最终做决定的是李虹,他只是出谋划策而已。

        随着元旦的到来,《京城人在纽约》这部电视剧即将在华国电视台的黄金档播出。

        他和慕姗姗自然不会错过,普通观众看的是故事,他们看的是回忆。

      第一百五十章 播出

        1993年的第一天,晚上八点钟,无数华国的电视观众都在电视机前等待着。

        在此之前,华国电视台对《京城人在纽约》这部电视剧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有些宣传很明显,就是把剧中的精彩镜头集中在一起做成预告片在电视台各频道轮流播放,有些宣传隐蔽了一些,比如在一档节目中让主持人和嘉宾谈论相关的话题。

        作为国家电视台,一旦主推某部电视剧,效果非常明显,几乎做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üºÎ¿ö£¬ÕⲿµçÊÓ¾çÓÐ×ÅÌ«¶àµÄàåÍ·¡£

        超大型的制作班底,超豪华的明星阵容,在美国实地拍摄,第一部反映华人在美国生活的剧集,电影明星姜文第一次出演电视剧……

        在预告片中,分别出现姜文和葛优等十几位观众熟知的影视明星。

        很难想象这些人会在同一部电视剧中出现,预告片成功的勾起了观众强烈的期待感,他们不仅想看明星,还想看看遥远的美国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到了八点,《京城人在纽约》准时播出。

        剧集的开头是在京城国际机场,葛优第一个出现在镜头里。

        看过电影《大撒把》的观众就会知道这正是那部电影的开头,随着葛优进入机场的候机大厅,镜头在大厅里移动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观众面前。

        在电影里,由于片长有限,这一段只有不到两分钟的时间。

        观众或许都没看清楚有哪些明星,还没反应过来就过去了,只能看到一个大概的影像。

        但在电视剧里,用了足足五分钟来展现大厅里的各位明星,还给每个人一个面部特写,这五分钟让观众着实惊喜了一把。

        随着飞机的起飞和降落,观众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美国。

        在美国的肯尼迪机场,刚到美国的王起明和郭燕由于语言不通,在机场处处碰壁。

        好容易找到了亲戚,以为有了依靠,谁知道那亲戚把两人带到了一间地下室,借给他们500美金,让他们自谋生路。

        这些场景由于在美国拍摄,给观众非常真实的感受。

        比如机场的大厅,无论是标识牌还是广播都采用英文,四周都是外国人,这就是在肯尼迪机场拍摄的,为此花费了不少美金。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5 0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