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文艺生活_校对版by:薪越》-第7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部电视剧走的是《渴望》的路子,贴近生活,讲述普通老百姓的故事。

        《沪城一家人》虽然在北方没有太大的影响力,不过深受评委的喜爱。

        评委就喜欢这种风格平实的,有强烈感情冲突的电视剧。

        《编辑部的故事》太跳脱和戏剧化了,不怎么受到评委的待见,如果不是在观众中影响实在太大,葛优扮演的李冬宝深入人心,可能都不会获奖。

        金莺奖是建立在观众投票基础上的奖项,评委还是要重视观众的意见。

        《沪城一家人》获得了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重量级奖项,在演员的表演奖中只给葛优留下了一个最佳男主角。

        葛优听到自己的名字,虽然有点小激动,不过总体来说很平静。

        这时候的颁奖典礼不用装出很惊讶的神情,也不用上台讲什么心酸故事,或者泪洒当场,没有电视直播,结果大家早就知道了,没必要演戏。

        葛优上台感谢了各级领导,感谢了剧组成员,然后就下台了。

        最后一个奖项是优秀连续剧奖,总共有四部电视剧获奖,其中就有《编辑部的故事》和《外来妹》,陈常乐终于如愿以偿了。

        四部电视剧的制片人上台领奖,林子轩和其他三人站在一起,接受杭城市领导的颁奖。

        这是林子轩第一次领取华国最高规格的电视奖项,也是第一次被华国各地的圈内人认识。

        在京城影视圈,他算是小有名气了,但在全国的影视圈里,他还没有太大的存在感。

        中规中矩的念完感谢词,林子轩下台回到座位上。

        “尤哥,好好珍惜吧,这是你的第一座电视剧的最佳男主角,也是最后一座。”林子轩对身旁的葛优如此说道。

        葛优愣了一下,随即开心的笑了起来,他以后要进入电影圈了,新的挑战在等着他。

      第一百四十一章 任性

        回到京城,林子轩接到张艺谋的电话,张艺谋告诉他《活着》的剧本通过了审查。

        在华国,想要拍摄一部电影要先提交剧本梗概或者完整剧本在总局备案,经过审查,同意拍摄的电影会发放《电影剧本(梗概)备案回执单》和《摄制电影片许可证》。

        有了总局的许可证才能拍摄电影,否则就是违规拍摄,一律当作禁片处理。

        影片拍摄完成,还要把片子送审,只有影片通过了最终审查,才能安排在影院放映。

        这就是一部电影要走的正规流程。

        剧本这一关相对容易些,剧本只是文字性的描述,远没有影像来的那么直观。

        只要小心的规避一些敏感地带,通过的可能性很大,作家都是玩文字游戏的好手,同样一件事用不同的表述方式,给人的感觉会完全不同。

        不过,一旦把剧本拍摄成影像,那些文字游戏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再者说,有些导演喜欢在拍摄的时候改剧本,最后拍摄出来的片子和原来的剧本可能出入很大,甚至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故事。

        所以,影片的最终审查才是关键,它会决定这个片子能不能上映。

        不管怎么说,林子轩还是很佩服张艺谋,他改过很多次剧本,非常清楚想让这么敏感的题材通过审查是多么的艰难。

        《活着》是由小说改编成电影,这个没有花招可用,不是说你提交一个几千字的剧本梗概就能过关的,总局的人知道《活着》是一个什么故事。

        也就是说,张艺谋要拿出完整的剧本,还要对剧本进行解释,说服总局的那些人。

        这里面不仅仅是剧本的问题,还牵扯到你有没有让总局妥协和让步的能力。

        在华国,或许只有大导演张艺谋才能拿到《活着》的拍摄许可证吧。

        以姜文为例,就能了解其中的艰辛。

        姜文刚回国就兴冲冲的准备筹拍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他不是张艺谋,不能说句话就会拉来大笔的投资,他想先尝试走正规的路子。

        在京城,京城电影制片厂专门拍摄故事片,是京城影视圈的老大,当初林子轩和冯小刚写了《大撒把》的剧本,就是托人把剧本送进了京影厂。

        姜文怎么说也是华国的一线男演员,和京影厂的不少领导都认识。

        他把《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剧本提交了上去,人家一看这本子的年代背景和大概故事,就给退了回来,不拍这类电影,连修改的意见都没提。

        姜文想要通过一个青春期的成长故事来展现整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他的心太野了,也表现的太明显,别人一看就能看出来,如果他只是写一个青春期的爱情故事,兴许还能先骗到投资。

        主要是这时候的姜文还有点小骄傲,不想耍那些小花招,觉得该怎么来就怎么来。

        这条路走不通,那只能自己拉投资,走合拍片的道路。

        这就牵涉到华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这家公司受国家电影主管部门委托,负责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的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

        只要是境外的资金想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国内的电影市场,就需要和这家公司联系。

        他们会联系境外的投资公司,也会推荐国内优秀的电影项目,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

        姜文把剧本递交给华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人家看了剧本,倒是没有拒绝,而是要求修改剧本,否则很难通过审查,获得拍摄许可。

        在林子轩看来,姜文就是太锋芒毕露了。

        他急切的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还不懂得妥协,或者说他不愿意妥协,就是这么任性。

        张艺谋同样任性,《活着》要比《阳光灿烂的日子》的题材更加敏感,他还是想方设法的要拍,唯一不同的是他比姜文更懂得变通。

        在这一年,他们都在任性的拍摄自己想拍的电影。

        张艺谋已经拿到了拍摄许可,姜文还在痛苦的修改着剧本。

        “我以前拍戏总觉得那些剧本实在不怎么样,要是我来写肯定比这好啊,现在我总算知道原因了,不是人家剧本不好,而是这么改来改去的能改的好才怪。”姜文抱怨道。

        “你这才到哪啊,现在正在放映的这部《大撒把》,我和冯哥改了两个月,你要么先写个剧本梗概糊弄过去,要么就是收起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林子轩建议道。

        “我再想想吧。”姜文忧郁地说道。

        想要说服一个固执的人很难,除非是在他四处碰壁之后,林子轩暂时不打算理会姜文,让他先自己尝试,等他想通了再说。

        十月份,葛优主演的电影《大撒把》上映了。

        京城电影制片厂借着葛优拿到电视金莺奖最佳男主角这个契机推出了电影,先是在京城的电影院放映,随后会在全国铺开。

        虽说只是一部小众的文艺片,不过葛优的票房号召力不容小觑。

        观众大多是冲着葛优去的,整部片子的质量很高,看完之后还能让人回味,无论是观众还是媒体都给出了好评。

        说实话,这部电影里葛优的进步不大,还是没有走出以前的路子,只是表演上更为成熟。

        《大撒把》的惊喜在徐帆身上,这个刚从京城戏剧学院毕业没多久的女演员贡献了一次很精彩的演出,把华国女人的温柔和坚韧演绎的相当细腻。

        林子轩和慕姗姗抽空到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结尾太可惜了,为什么两个人就不能在一起呢?”散场后,慕姗姗惋惜道。

        “这样能够让观众思考和回味。”林子轩解释道,“主要还是审查这块过不了,俩人真要在一起了,那就成宣扬婚外恋了,你想啊,要是那些留守国内的痴男怨女们有样学样,这社会还不乱套啊。”

        “再坚贞的爱情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感情的事儿,还真是说不清楚。”慕姗姗叹息道。

        “你就别多愁善感了,那都是人家的事,和咱们没关系,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成。”林子轩说笑道,“快走吧,这天看起来要下雨了。”

        他们在人群中穿行,融入到这个城市无数普通百姓的身影之中。

      第一百四十二章 宣传

        林子轩和冯小刚来到华国电视台,等待最后的结果。

        《京城人在纽约》这部电视剧的后期制作完成,交给华国电视台内部审查,由于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有电视台的人参与,做了不少的修改,想来问题不大。

        他们两个人一起过来只是表示对这件事的重视,心里反而很轻松。

        “冯哥接下来有什么打算?要不再执导一部剧?”林子轩询问道。

        “林主任,你让我歇几天,缓口气,这大半年来我这心一直都绷着呢,就算现在也没法放松,还没通过人民群众的检验呢。”冯小刚诉苦道。

        事实上,林子轩艺术中心制片部副主任的任命文件还没有下来,国家单位走流程需要时间,不过大家都心知肚明,以后艺术中心制片部门就是林子轩说了算了。

        冯小刚这么说有打趣的意思,同时他也的确想休息一下。

        这部《京城人在纽约》耗费了他太多心血,有种心力交瘁的感觉,现在终于完事了,就想着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那行,冯哥你好好歇着,等过了元旦咱们再说。”林子轩理解道。

        在纽约的时候,林子轩只负责外部的杂事,冯小刚才是最忙碌的那个,为了抢进度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回国后还要忙着后期制作,确实够辛苦。

        导演这个职业真不是什么好活,要有拼命的精神才能撑得下去。

        “谢谢领导关心,不过有好戏你得给我留着。”冯小刚说笑道。

        华国电视台的高层看了《京城人在纽约》,觉得很满意,150万美金没白花,拍出了一种大格局,明显比国内的电视剧更为大气,档次更高。

        演员表演的也好,很有爆发力,有种看电影的感觉。

        尤其是姜文,把一个艺术家在美国堕落的过程演绎的入木三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们意识到在华国的电视行业,这或许会成为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对于华国电视台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京城人在纽约》的版权在他们手里,只有如此高水准的电视剧才能吸引各方的广告商。

        电视台为此制订了一整套的宣传计划。

        《大撒把》这部电影的上映让新闻媒体开始讨论出国潮的话题,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华国电视台会推出一部叫做《寻根》的纪录片,讲述华人在国外的生活。

        这就是慕姗姗拍摄的那部《华人在纽约》,经过华国电视台的精心制作,加入不少新的内容,最终定名为《寻根》。

        经过前期的渲染,在元旦过后,电视台就会在黄金档播出《京城人在纽约》,彻底点燃有关出国潮的讨论热潮。

        到时候,华国电视台各个频道都会配合宣传,甚至包括京城的各大报纸和广播电台等。

        慕姗姗的访谈节目会在这个时间段播出,引导媒体讨论的方向,从各方面探讨出国潮带来的影响,从而引发全社会的大讨论。

        华国电视台本来就以宣传见长,这一组宣传攻势下来,相信会遏制国内出国潮的势头。

        说起来很好玩,这件事的起因是因为慕姗姗出国拍摄《方大综艺》的外景,林子轩、葛优和冯小刚三人在小饭馆喝酒,拿这件事开玩笑,这才有了《大撒把》的剧本。

        他们拿着剧本去京城电影制片厂,从而引起了总局的重视。

        总局决定找林子轩拍摄一部反映出国潮的电视剧,这就有了《京城人在纽约》。

        到了现在,林子轩和冯小刚从华国电视台拿到签收回执,证明电视台收下了这部电视剧,这件事就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了。

        当然,他们还要参与录制慕姗姗的那个访谈节目,谈谈在纽约拍摄电视剧的感受。

        “这档子事总算是完了。”出了华国电视台,冯小刚舒了口气,“看他们高兴那样,你说电视台这次能赚多少?”

        “广告收入的话一两千万总是有的,还有发行录像带和卖给其他电视台,应该能有三千万左右吧。”林子轩估算道。

        作为制片人,他现在对一部电视剧能赚多少钱有了基本的判断。

        实际上,他还是估少了,低估了《京城人在纽约》在这个时代的影响力,华国电视台首轮播映仅仅是广告费用就为其带来了4000万的收益,这还不算后续的收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3 23: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