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文艺生活_校对版by:薪越》-第1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虹对这种状况早有预料,也想好了应对策略。

        “我这不是拿来给大家讨论么,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出来,这后面的工作还需要大家多参与和配合。”李虹安抚道。

        “李导你什么意思?”有编剧不解道。

        “这年轻人创作的故事挺好,就是生活和阅历不足,写了前面二十集后就有点吃力了。”李虹解释道,“我是挺喜欢这个故事,所以才拿来给大家看看,把剧本补完。”

        李虹这么一说,编剧们纷纷放松下来。

        “李导这是说哪里话,帮扶年轻人成长是咱们的责任,我看这剧本还要再打磨打磨。”

        “对对,离过年可不远了,时间紧任务重,咱们要加把劲了。”

        “我看可以,有了故事大纲,咱们几个人分分工,争取月底把本子赶出来。”

        “嗯,现在的年轻人了不得啊,有时间李导把人带过来,互相交流交流。”

        李虹知道这件事大概成了,这些编剧有能力,只是思维过于僵化,没有新想法,有了故事大纲,完成剧本问题不大。

        等到剧本写出来,台领导审批之后就能正式立项拍摄。

        这是她和林子轩商量后的结果,林子轩写前面二十集,提供后面三十集的大纲,交给台里的编剧补完,这样也能减轻林子轩的负担。

        林子轩是剧本的策划和编剧。

        在电视剧播出的时候除了编剧名单中会出现林子轩外,还有策划这个头衔会单独出现。

        这是李虹能争取的最大利益了。

        当然,华国电视台会支付林子轩一笔酬劳,暂时还不清楚,至少在两百元以上。

        林子轩并不知道在华国电视台内部发生的事情,他只要把剩下十集的剧本写出来就行了。

        至于辞职创业,他觉得目前还不是时候,一个是家庭原因,另一个就是积累不足,无论是金钱还是名气都不足以让他后顾无忧。

        相对于其他青年人,他算是幸运了。

        刚毕业不到三个月就发表了诗歌和小说,还写了剧本,这是依靠别人帮忙的缘故,如果是一位纯新人,根本走不到这一步。

        他还需要等待,只有厚积薄发,才能一鸣惊人。

      第二十一章 出名要趁早

        慕姗姗不在的日子,林子轩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

        以往下了班两人可以骑着车子在京城的胡同里转悠,周日选一个安静的地方呆着,随意的闲聊,那时候总觉得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他明白这种感觉叫做思念,思念把时间给拉长了。

        他不想过多的陷入这种情绪之中,决定找点事情做,让自己忙碌起来。

        进入九月份,从《京城文学》杂志社转过来不少信件,都是读者来信。

        在这个年代,读者和作者的交流大都是通过信件,一般是寄到杂志社,在信封上写明“转交某某某”的字样,这样杂志社就会把信件转交给作者。

        如果不写明这一点,杂志社就会自行拆开信件,按照信件内容决定是否转交给作者。

        作者想要知道读者对自己小说的反馈,也可以向杂志社索要读者来信。

        随着《顽主》关注度的提升,读者给杂志社的信件不断增加,《京城文学》便一起给林子轩送了过来,有上百封之多。

        林子轩在广播电台就负责拆信,回家之后还是拆信,这让他哭笑不得。

        不过,他也想看看读者的意见。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重量级的文学杂志或者报刊讨论过《顽主》,这说明这部小说还没有进入主流文学圈子的视野。

        华国的文学评论家要么是没看过这部小说,要么是看过但不怎么重视。

        说到底,相对于传统的主流文学而言,《顽主》过于标新立异,属于非主流范畴。

        这上百封信件大多是诋毁和批评,认为《顽主》是在给社会抹黑,用理解和赞成的态度描写社会上的混混和痞子,这是思想错误。

        有那么多【创建和谐家园】你不去歌颂,却赞扬这种假恶丑,这是社会的倒退。

        看到这种信件,林子轩直接扔掉,他没有挨骂的习惯。

        赞扬他的信件同样不少,应该都是年轻人,字里行间洋溢着热情,鼓励林子轩继续写出这类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其中,有一封信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是一封来自蓉城的信件。

        蓉城不是京城的周边省市,《京城文学》的影响力似乎到不了那么远。

        林子轩打开信件,信纸的抬头是巴山电影厂。

        这时候,每家单位都有自己的信纸,信纸的最上方会印上单位的名称和地址,一看信纸就知道写信人所在的单位。

        就算不是这个单位的人,也和这个单位有所牵连。

        写信的人叫做米佳山,是巴山电影厂的一名导演,拍摄过几部电影和电视剧。

        巴山电影厂设在蓉城,是华国六大电影厂之一,这些电影厂都是国有企业,按照国家的计划来拍摄电影,自主性不强。

        如今拍摄电影的权限逐渐放开,下面的电影厂可以有选择的拍摄影片。

        米佳山身在蓉城,自然看不到《顽主》,不过他有个京城的朋友把《京城文学》邮寄给了他,让他看看这篇很有意思的小说。

        的确很有意思,米佳山看完后做出了评价。

        这部小说的构思巧妙,情节荒诞,画面感很强,对白俏皮风趣,就像是平时聊天一样,和以往的小说都不同。

        他感觉如果拍成喜剧电影一定能受到观众的欢迎。

        他一边向巴影厂的领导推荐这部小说,一边给林子轩写信,邀请林子轩写电影剧本。

        巴影厂的领导看了《顽主》,并不觉得如何好,就是一帮人胡闹,而且主题思想不大对头,有宣扬不正之风的嫌疑。

        米佳山在厂里算是老人了,以往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很有人缘。

        他这次坚持要拍摄《顽主》,厂里的领导也不好太过阻挠,在劝说无果后和米佳山签订了一份导演责任制合同。

        合同要求电影要完成百分之五十的利润率,完不成扣罚工资两年,停止拍摄两年。

        按照米佳山的估计,拍摄《顽主》大概需要50万到60万的投资,电影上映之后要给电影厂赚90万才算是完成了合同。

        这个数目不是电影票房,而是净赚的钱。

        可以说,米佳山有点孤注一掷的味道了,两年的工资,好几千块呢。

        他是真的看好这部小说,觉得华国的喜剧电影应该有所突破了,在和厂子里谈妥后,他从蓉城出发,前往京城。

        他想尽快的和小说的作者谈谈,还要挑选一批演员。

        《顽主》是一部京味十足的小说,电影肯定要在京城拍摄,否则拍不出小说的精髓来。

        在京城的林子轩看了米佳山的信,并没有怀疑这人是个骗子,这年头用拍电影骗钱的人还没有,都是国有企业,随便打个电话就知道底细。

        不过他没怎么放在心上,米佳山只是透露出有拍摄《顽主》的意图。

        林子轩很清楚这件事阻力很大,从他接到的来信就知道读者意见严重分歧,想把这部有争议的小说拍摄成电影并不容易。

        电影厂会同意出资拍摄么?

        这个时候还没有民营的电影公司,也没有私人投资拍摄地下电影的情况,何况不是光有资金就行的,还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这些都是麻烦事。

        他给米佳山写了一封回信,表明只要电影获准拍摄,他愿意把小说改编成剧本。

        一个星期后,林子轩下班回家,在家里看到一位微胖的中年人,带着眼镜,眼神温和。

        林伯清正在和中年人闲聊,那人看到林子轩,便从沙发上站了起来。

        “想不到小林这么年轻,我来自巴影厂,我叫米佳山,你叫我老米就行。”米佳山热情地说道,“你的信我收到了,电影审批的事厂里正在办,问题不大,咱们可以先筹备起来。”

        “您坐,甭站着,我先去洗把脸。”林子轩赶忙说道。

        米佳山有四十多岁,和林伯清年岁差不多,林子轩有点不好称呼,他没想到这人这么急。

        他到外边的水龙头那里洗了脸,稳定了情绪,返回了房间。

        他很清楚,一旦《顽主》被拍摄成电影,被全国观众所熟知,他会因此而成名,相对应的,对他的批判也会接踵而至。

        但管他呢,有句话说的好,出名要趁早啊!

      第二十二章 看上去很美

        秋日京城的夜晚很惬意,不时刮来阵阵的凉风,让人浑身舒爽,适宜饭后散步。

        米佳山和林子轩走在夜色里,米佳山对京城很熟悉,他在京城电影学院进修过两年。

        说起来,他们算是两代人,却谈的很投机。

        “小林,我本来以为你至少要三十岁,也只有到了那个年纪才能对生活有点感悟。”米佳山感慨道,“不过和你谈了之后才发现我有点落伍了,你的思想很成熟,没有年轻人的焦躁气。”

        “米哥,您别捧我,我就是早熟,平时爱琢磨事,京城话叫蔫坏。”林子轩自黑道。

        在家里他不好称呼米佳山,可也不想把米佳山当长辈,便有了这个称呼。

        “也是,要不也写不出《顽主》那种不正经的小说来,我好久没看过这样嬉笑怒骂,无所顾忌的故事了。”米佳山笑道,“前些年流行伤痕文学,恐怕以后就流行这种痞子文学了。”

      ¡¡¡¡¡°Æ¦×ÓÎÄѧ£¿¡±ÁÖ×ÓÐùÒÉ»óµÀ¡£

        “你还不知道吧,《京城文学》杂志社的编辑给的说法,我去过杂志社。”米佳山解释道。

        “倒也形象,不少读者来信都说我写混混和痞子,是给社会抹黑呢。”林子轩自嘲道。

        “我看重这个故事是因为其中的喜剧元素,但这个故事不仅有喜剧元素。”米佳山认真道,“在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里,有着这个时代平常百姓的生活。”

        “您言重了,我写的时候没想那么多。”林子轩谦虚道。

        他不能说我写的小说多么有意义,多么深刻,反映了时代的风貌等等,那不合适。

        “这很正常,每个人看小说的感受都不同。”米佳山点头道,“我想在电影里展现出……”

        一旦说起电影,米佳山就有一种【创建和谐家园】,在林子轩看来,这是工作狂的典型症状。

        米佳山来到京城,就是为了和林子轩面对面的聊一聊自己的想法,要把这些想法融入到剧本之中,这些抽象的念头光靠打电话和写信很难表达清楚。

        他需要林子轩理解他要表达的意思,还不能和小说剧情冲突。

        他希望林子轩能够尽快拿出剧本来,然后两人再讨论修改。

        “你要不要在拍摄期间跟组?”米佳山询问道。

        如果跟组的话可以拿到一份薪酬,不跟组的话只能拿到剧本的酬劳。

        这样在拍摄期间剧本遇到需要修改的地方,两人能够尽快沟通,不耽误拍摄。

        “我还有工作,不方便请假。”林子轩婉拒道,“咱们都在京城,米哥你只要需要,我随叫随到,一有时间我就去剧组。”

        “那好吧,我也要回蓉城一趟,把设备和人员带过来。”米佳山同意道。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02: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