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文艺生活》-第5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咱们这叫做夫妻店,你织布来我耕田,我挑水来你浇园,咱俩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林子轩用黄梅戏的调子清唱道。

        慕姗姗虽然觉得唱的不够正规,有点不伦不类,却听得无比的舒心。

        到了腊月十三,冯小刚终于等来了好消息,姜文回来了。

        俩人一合计,咱们上门拜访吧,实在不行,多跑几趟就是了,至少要把诚意表达出来,要是真的没辙,那只能找其他演员了。

        1992年1月19日,林子轩和冯小刚前往姜文家里。

        冯小刚事先打过电话,确认了姜文在家,这一天还下着雪,雪不大,却很密。

        他们在一栋家属楼前停了车,楼不高,只有四层。

        家属楼是单位为解决职工住房自己筹资建造的楼房,楼道内比较拥挤,堆放着蜂窝煤和杂物,家家户户做饭也是在楼道内。

        这年代的住房条件就这样,能在京城有个窝就不错了。

        两人好不容易来到姜文家门口,敲敲门,门打开,就看到姜文露出头来。

        “我们是电视艺术中心的,先前打过电话。”冯小刚介绍道。

        “我知道你们艺术中心,打过不少次电话,到屋里来吧。”姜文招呼道,“我怎么看你挺面熟,是不是以前见过。”

        “没有吧,我没印象啊。”冯小刚不确定道。

        “哦,我想起来了,你在《编辑部的故事》里出现过是吧?”姜文恍然道,“你们那剧拍的真好,有次正做饭呢,电视上开始播了,我光顾看了,把饭给烧糊了。”

        “您太捧了,我们就是真心实意的想给观众拍一部好看的电视剧。”冯小刚看姜文对《编辑部的故事》感兴趣,便趁机说道,“这就是《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小林,也是这部新剧的编剧和制片。”

        “我听说过,在圈子里挺有名,《顽主》和《渴望》我都看过,挺有意思。”姜文评价道,“你们的来意我知道了,要不这样,我先看看剧本再说。”

        “行,那你先看着。”林子轩从皮包里拿出剧本,递了过去。

        姜文很直接,也不管林子轩和冯小刚,拿着剧本就开始看,这一看就将近一个小时。

        两人陪着姜文干坐了一个小时,连口茶都没喝,主要是姜文就没给他们倒茶。

        “行,这戏我接了。”姜文抬起头,答应道。

        林子轩和冯小刚离开的时候还有点难以置信,没想到姜文就这么答应了。

        按照姜文的说法,剧本必须要有意思,没意思他不会接,这本子里王起明这个角色前后反差很大,演起来一定很有意思。

        看着眼前飘飘洒洒的雪花,冯小刚颇为感慨。

        “咱们的好日子就要来了。”他如此说道。

      第九十八章 对手戏

        冯小刚的好日子只过了两天,两天后姜文找了过来,和他探讨剧本。

        这两天,姜文在家里研读《京城人在纽约》的剧本,还做了读书笔记,在笔记上都是他认为存在疑问的地方,也就是说他觉得需要修改。

        他来到友谊宾馆,觉得这儿条件不错,挺暖和又管饭,就不打算走了。

        姜文按照读书笔记上的记载逐条的和冯小刚探讨,如果你能说服他那没问题,要是不能说服他那就要按照他的意思来。

        他还把林子轩这个编剧拉上,一起研究。

        怎么说这都是认真负责的态度,有助于演员的表演,林子轩和冯小刚挺配合。

        又过了两天,姜文看着面试演员有意思,就主动参与了进来,还以演员的身份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华国一线的男演员,在演戏方面自然很有发言权。

        他甚至提出了两个演员的人选。

        一个是剧中王起明的女儿,他觉得《顽主》中一位年轻女演员不错,叫做马晴晴。

        还有一个是剧中美国人大卫,他认识一个美国人,在京城美国大使馆从事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工作,他觉得那美国人不错。

        这个也好说,推荐演员是正常现象,只要合适就行。

        又过了两天,姜文开始和冯小刚讨论拍戏的话题,这幕戏咱们怎么拍……

        “我真傻,以前光是听说他爱较真,难交流,没想到是真的,我算是体会到和大明星合作的滋味了。”冯小刚对林子轩抱怨道。

        “坚持住,都是为了工作。”林子轩同情道。

        对于这部《京城人在纽约》,冯小刚付出的心血比林子轩要多,机会难得。

        正如他说的那样,林子轩还年轻,以后还有机会,他都三十多岁了,再不拼一把就晚了,姜文是他选的演员,也适合这个角色。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奉陪到底呗,谁怕谁啊。

        于是,在友谊宾馆的房间里,经常听到他们两人的争吵声,好在他们只是就事论事,吵完之后也就算了,没闹出什么矛盾来,林子轩也会从中调解。

        好作品都是争吵出来的,林子轩只好这么安慰自己。

        这也说明这时候的演员不敷衍,抠细节,想把戏演好,只有这么认真的态度才能把人物演活,不浮夸,不做作。

        这是作为演员的基本素养。

        在过年前的这段时间,华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位退居二线的领导人从京城出发一路向南,一直到了花城,在花城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改革开放的讲话。

        华国的百姓们还不怎么清楚,不过在官场上已经引起了震动。

        小年夜,林子轩和慕姗姗回到慕姗姗家里,陪慕致远和李虹吃饭,这是俩人商量好的,腊八节在林子轩家吃饭,小年夜就要在慕姗姗家吃饭。

        下一年轮换过来,不能厚此薄彼。

        至于今年过年,两家人都不愿意去春晚现场,还是在家里看电视舒服。

        到时候林子轩会带着林晓玲去看春晚,第二天再把妹妹送回家。

        “这一次总算是心里安稳了。”吃过饭,闲聊的时候,慕致远感叹道。

        南方谈话的事情还没有大篇幅的报道,只是官场上早已传开了,搞媒体的也知道个大概,尤其是在华国电视台内部,大家都心知肚明。

        只等着上面下达指示,就开始大力宣传。

        慕致远是改革派,自然乐于见到这种情况,有了这次谈话,以后的工作好做多了。

        “沪城是下一个试点,今后沪城周边地区要发展起来了。”林子轩附和道。

        “确实是这样,等过些天你把《活着》那篇小说投给沪城的《百花》杂志,我和那家杂志社的社长见过几面,是个有担当的人物。”慕致远评价道。

        林子轩点了点头,他知道《百花》杂志。

        《百花》是华国一本具有极高影响力的纯文学杂志,以刊登中长篇小说为主,由华国文坛的泰斗级人物李老先生于1957年创办,目前的社长是李老的女儿李琳琳。

        由于李老在文坛的超然地位,这本文学杂志经常刊登一些思想大胆的小说。

        即便审查上有问题,看在李老的面子上也就放过去了,不少先锋派小说家都把《百花》当成他们发表小说的阵地。

        既然慕致远这么说,就表示《活着》在《百花》杂志上发表没问题了。

        回去的路上,林子轩和慕姗姗随意的聊着。

        “冯哥和姜哥还在吵呢?”慕姗姗好奇道,“以前看电影,就觉得姜哥不像是个知识分子,倒是有点匪气,这脾气可够倔的。”

        “他就是掌控的欲望太强,总想着什么事都按照他的意思来。”林子轩断定道,“你等着瞧吧,他以后铁定当导演,要不然会憋死他。”

        “他们两人都不是省油的灯,你们这剧组有的烦了。”慕姗姗摇头道。

        “我要找个能和他演对手戏的女演员,不然镇不住他。”林子轩决定道。

        这是他和冯小刚的一致意见,必须找一个气场同样强大的女演员才行,否则整部戏就会成为姜文一个人的表演,就会失去平衡。

        好的表演是两个演员互相的激发,而不是一个对另一个的碾压。

        “咱们国家出名的女演员都往外国跑,你也只能到外国找了。”慕姗姗说笑道。

        这是华国电影圈的现状,在出国潮的带动下,女演员成了出国大军中的一员,只要在国内出名了,就想着朝国际上闯荡。

        正当林子轩和冯小刚为女演员发愁的时候,有人敲门,走进来的是一位俏丽妩媚的【创建和谐家园】。

        “我叫王姬,我十分想演阿春,我认为我有能力演好她。”【创建和谐家园】自信十足地说道。

        王姬原本是京城话剧院的一名话剧演员,后来拍摄了多部电视剧。

        在出国潮的带动下,她于1987年前往美国闯荡,先在肯塔基大学附属的一所语言培训中心学习英文,经过一番周折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世界艺术和文化专业学习。

        在此期间,她一度生活窘迫,只能依靠打工度日。

        她这次回京城过年,在圈子里听到有一部要到美国拍摄的电视剧,讲的正是在国外生活的故事,她觉得以自己的经历完全能够演好。

      第九十九章 试镜

        气场这个东西没有形状,摸不着,却真实存在。

        它是一个人通过言谈举止所散发出的一种个人魅力,这种魅力能够影响到周边的人。

        前来面试的演员不少,有的给人毛糙的感觉,有的让人觉得沉稳,还有的羞怯或者泼辣。

        王姬从进门到说话,都给人一种强烈的自信,我说我能演好我就能演好。

        这种自信影响到林子轩和冯小刚,让他们不由自主的认同王姬的话。

        这就是一种强大的气场,这需要有一定的修养和生活阅历,否则产生不了这种效果。

        王姬这几年虽然在国外生活,但以前也是华国有名的演员,还是京城电视台的主持人,在京城演艺圈名气不小,冯小刚自然认识。

        “吆,怎么是你啊?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啊?”冯小刚惊讶道。

        “就这两天,想着回来过年,听说你们这儿有部戏要到美国拍摄,就过来看看。”王姬大大方方地说道,“怎么着?要不要试镜什么的?”

        “这话说的,你可是话剧院出来的演员,这表演功底还用说。”冯小刚客套道。

        “别啊,我几年没演戏了,咱还是试试吧,都放心。”王姬要求道。

        “那行,咱就试试。”冯小刚点头道。

        他刚才就是客套一句,剧组不可能这么草率的就确定一名演员,这是京城人说话的方式,碰到半熟不熟的人,就用话捧着,这样省得得罪人。

        冯小刚和林子轩商量一下,王姬有在美国生活的经验,无论是容貌还是气质都很不错,只要演技没问题,那就定下了。

        “你是纽约一家中餐厅的老板娘,碰到伙计做错事了,你怎么办?”林子轩出题道。

        他们故意没给王姬剧本,就让她自由发挥,只有这样才能和姜文旗鼓相当。

        姜文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总是有自己的想法冒出来,就算现在弄好了剧本,到拍摄的时候恐怕还会有新问题。

        这种创作型的演员就要给他们发挥的空间,才能爆发出【创建和谐家园】来。

        王姬想了想,不到五秒钟,就从她嘴里冒出一大堆骂人的话,中间夹杂着方言和英语。

        配合着她脸上的表情,一瞬间,就从一名气质出众的【创建和谐家园】变成了尖酸刻薄的老板娘。

        这个时代的话剧演员那是真不得了,在话剧舞台上面对的是观众,只要稍有疏忽就会被观众发觉,丝毫马虎不得,非常磨练演技。

        在京城演艺圈有句戏言,说京城戏剧学院出演员,京城电影学院出明星。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1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