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文艺生活》-第2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不敢当,就前面二十集是我写的,后面是台里编剧的功劳。”林子轩客气道,“那是您敬业,太入戏了,不是我写的好。”

        “你别谦虚,我问过了,他们说整个本子都是你的主意,大纲是你写好的,写的太有生活了。”张凯丽称赞道。

        “谢您捧了,我这人就是喜欢琢磨事。”林子轩不好意思地说道。

        两人客套一番,张凯丽准备彩排去了。

        林子轩回头一看,慕姗姗和林晓玲正盯着他看。

        “你们怎么了这是?”林子轩不解道。

        “你和她什么时候认识的?”慕姗姗询问道。

        “就刚才啊,上次就打了个照面,不算认识。”林子轩镇定道。

        “可我怎么觉得你们那么熟啊,像是老相识一样。”慕姗姗怀疑道。

        “你别瞎说啊,我可是清白的。”林子轩【创建和谐家园】道。

        “我们的政策是坦白从宽,你可想好了,机会只有一次,要不要抓住就看你的表现了。”慕姗姗得意道。

        林晓玲摇了摇头,又来了,你们太幼稚了,算了,我还是装作什么都没听见吧。

      第四十三章 家庭肥皂剧

        1991年2月12日,晚八点,《渴望》播出了。

        对华国百姓来说,这就是平常的一天,快要过年了,有人守在电视机前,有人则在外边和朋友聚会,各忙各的事情。

        华国电视台前面一部电视剧播完,自然会有一部新的电视剧开播。

        看过预告的观众知道这部新电视剧叫做《渴望》,但《渴望》讲什么的,好不好看,没有人知道,不过留给观众选择的余地并不大。

        华国百姓习惯了锁定华国电视台,特别是京城的老百姓。

        在这个时代,地方电视台以沿海的花城电视台和沪城电视台影响力较大。

        花城和香港相邻,受到香港的影响,又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播放的节目娱乐性强,尺度颇大,受到当地百姓的喜爱。

        沪城电视台是南方文化的代表,在长三角一带受到观众的热捧。

        然而,这两家电视台只在某一地域具有影响力,华国电视台在全国是无可争议的霸主。

        林子轩在家里陪父母看电视剧,重温一下旧日的情怀。

        林伯清和郑秀莲非常看重这一天,儿子写的电视剧播出了,还是在华国电视台,他们嘴上虽然不说,心里却极为骄傲。

        尤其是郑秀莲,前些日子报纸上因为《顽主》痛批林子轩,她心里就不舒服。

        认为那些人是小题大做,还担心儿子受不了打击,提心吊胆的过了一阵子,等看到儿子的确没受到影响,这才放下心来。

        这是林子轩疏忽了,他自己不在乎,但他身边的亲人在乎,慕姗姗就为此气愤不已。

        他反应过来之后还特地安抚了一下父母,至于妹妹林晓玲,倒没有担心哥哥,还鼓动林子轩和那些人斗争到底。

        这丫头有着京城人的性子,京城人有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就算心里打鼓,面子上也要撑住,不能让人看不起。

        这次《渴望》播出,是林子轩证明自己的机会。

        倒不是说自己多了不起,而是不让林伯清和郑秀莲担心。

        不让家里人担心,让家里人骄傲,这才是做子女应该做的。

        以后郑秀莲和街坊邻居聊天的时候谈到《渴望》,就能故作不经意的说起,这是我儿子写的,倒不是显摆,而是一种儿子终于长大了的感慨。

        在《渴望》的片头,编剧一栏出现了林子轩的名字,后面还有故事策划,同样是林子轩。

        “看,那是老哥的名字。”林晓玲指着一闪而过的电视屏幕,兴奋地说道。

        林伯清和郑秀莲虽然没说什么,心里却很高兴。

        这可是华国电视台啊,儿媳妇在电视台当主持人,儿子写的电视剧在电视台播放,还有什么不满足的,那些骂人的都是红眼病,就看不得别人好。

        这个年代由于百姓不怎么注意卫生,华国的一些地区时常流行红眼病,就是细菌感染。

        时间长了,红眼病就成了嫉妒的代名词,讽刺某些人自己没本事,专门说别人的坏话。

        《渴望》讲述的是二十年前的故事,那时候知识青年刚刚回城,正是林伯清和郑秀莲那一代人的经历,看着电视里熟悉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他们的心。

        林晓玲则更多的是好奇,她这个年纪喜欢看香港的武侠片和台湾的爱情片。

        只是,家里看电视的大权不在她的手里,就算不喜欢看也没办法。

        这时候家庭里父母的权威还在,没有对孩子娇生惯养的说法,更别提溺爱了,一旦犯错,打一顿是正常现象,谁没挨过父母的打骂啊。

        所以林晓玲也只能看下去,她还在琢磨着让哥哥再带她去电视台看明星呢。

        在林子轩家里发生的事情也发生在华国的千家万户。

        《渴望》不是那种一开始就扣人心弦,【创建和谐家园】迭起的电视剧,而是特别的生活化,戏剧冲突不明显,可等你真正看进去了,就会欲罢不能。

        这正是家庭剧的魅力所在,它通过家人之间家长里短的琐事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渴望》前面两集主要是用来交代时代背景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让观众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刘慧芳是剧中的主角。

        以前的电视剧要么是宣扬部队的战争片,要么是以男人为主的电视剧,充满了阳刚气,很少把焦点放在女性题材上。

        同时,《渴望》还是华国第一部室内剧,让观众觉得新鲜。

        当然,不可能观众刚看两集就会认为这是神剧,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等等,那不现实。

        甚至还有些男观众觉得太平常了,没有大场面,看的不过瘾。

        这就是《渴望》的开场,像这一天一样平常,观众和往常一样看完电视剧,去睡觉,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大不了。

        除了林子轩,没人能想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部电视剧将会掀起一股怎样的风暴。

        第二天,年二十九,慕姗姗放假了,来到林子轩家,带来了一些春联。

        这时候春联都不是买的,而是请人写。

        四合院或者一个小区里会有书法好的人,大家每年拿着红纸请这人写春联,只要送包烟或者是干果点心就行。

        这些书法好的人还会拿春联当礼物街坊邻居的四处送,图个喜庆,也表示大家的关心亲。

        慕致远的书法不错,家里的春联都是自己写,他写好了让慕姗姗拿到林家来。

        春联不值什么钱,却是往来的情分。

        林伯清还要上一天班,郑秀莲在外边和邻居唠嗑,林晓玲找同学玩去了。

        林子轩和慕姗姗商量着过年到哪里玩,京城过年很热闹,有庙会,还有各种娱乐活动,几天假期还真不够耍的。

        这时候,就听外边响起惊讶的声音。

        “啊,真是轩子写的?我没注意啊。”一位街坊诧异道,“今儿晚上我好好瞅瞅,轩子出息了,都写上电视剧了。”

        一般的朋友称呼林子轩为“小林”,看着他长大的街坊称呼他为“轩子”,林伯清和郑秀莲则叫他“小轩”,慕姗姗对林子轩的称呼多了,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

        很显然,郑秀莲“无意”中说出了林子轩写了《渴望》的事情。

        事实上,看电视剧的观众一般都不会认真看片头,即便要看,也是看演员,谁会没事专门看编剧啊,这就是幕后工作者的伤心之处了。

      第四十四章 大雪小雪又一年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过饭,在屋里嗑着瓜子,看着电视,等待着春晚的播出。

        过年嘛,重要的就是一家人在一起。

        林晓玲依仗自己在春晚彩排现场的见闻,叽叽喳喳的说着今年春晚有那些节目,多好笑,恨不得把她知道的都说出来。

        不仅如此,前两天,林晓玲还在她的同学面前显摆,把消息告诉了她们。

        想到这里,林子轩不由得摇了摇头,这丫头不知道剧透什么的最遭人恨了。

        早知道不带她去看彩排了,她就这么把那些人家的春节晚会给毁了,你能忍受在看球赛的时候解说员每次都把结果先说出来么?

        不过,林子轩没有阻止妹妹的意思,大过年的,随她高兴吧。

        等他结婚后,从这里搬出去,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日子就很难再有了。

        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属于华国电视台的下级单位,在住房分配上还归电视台管,李虹作为艺术中心的一把手,在住房分配上有决定权。

        只要林子轩和慕姗姗结婚,符合相应的条件,很容易就能分配到住房。

        这不能算是【创建和谐家园】,而是在政策允许下的灵活变通。

        听着电视里传来的歌声,林子轩的思绪有点飘忽。

        这次春晚,他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比如那位来自东北的小品演员赵本山,刚刚在春晚上崭露头角,正走在红遍全华国的路上。

        不同的世界,相似的时空。

        京城人年三十喜欢熬夜,年纪大的人会早睡,年轻人则聚在一起打扑克或者搓麻将,带有赌博的性质,一般都是一毛两毛的样子,消磨时间。

        林晓玲信誓旦旦的要坚持到最后,结果春晚还没看完就躺在沙发上睡着了。

        林子轩等到零点,伴随着电视里敲响的钟声,新的一年到来了。

        钟声刚刚敲响,远处就有鞭炮声响了起来。

        他把自家的一盘鞭炮拿出来,挂在外边的树上,拿了根点燃的香,对着鞭炮的捻子杵了上去,看到捻子冒出火星便慌忙后退。

        这时候,街坊邻居大多出来放鞭炮,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大家说着拜年的吉祥话。

        鞭炮能从零点一直放到清晨,整个京城都陷入欢庆的氛围之中。

        在这个时代,社会上虽然有提过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呼声,但这是民俗,很难禁绝。

        据说南方的花城准备为此立法,只是还没有实施。

        放完鞭炮,林子轩回到房里睡觉,第二天还要四处拜年,他没有兴趣熬夜。

        说是睡觉,其实睡的不沉,总是被鞭炮声吵醒,只能是在半睡半醒之间迷糊着。

        到了五点钟,郑秀莲就起来了,在香炉里点上香,在灶火里下水饺,把各种零食准备好,等各家各户吃过早饭,就会四处串门拜年了。

        林子轩跟着林伯清在街坊之间走动,兜里装着糖果和花生,看到小孩就递过去一颗。

        今天是小孩子收压岁钱的好日子,不是特别亲的不会给,按照亲疏远近,会给小孩子一块到五块不等的压岁钱,给十块的很少。

        林子轩家也有亲戚,不过不在附近,要等到明天或者后天再去走亲戚了。

        上午的事情忙完,下午他来到慕姗姗家,一个是拜年,还有就是俩人约好去逛地坛庙会。

        京城地坛庙会是最热闹的庙会,从年初一一直到初七,有各类曲艺表演,还有各种地道的京城小吃,热闹喜庆,是京城人每年逛庙会的首选。

        今天天上飘着细碎的雪花,但阻挡不了百姓的热情。

        等林子轩和慕姗姗来到地坛的时候,这里已经挤满了人,挤一挤才好,才有过年的气氛。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09: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