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文艺生活作者:薪越》-第4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奖学金每学期80元左右,要成绩优异,思想端正的学生才能获得。

        如果被逮到有打架闹事或者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就没有领取奖学金的资格,这时候对个人的思想品德看的很重。

        大学毕业之后还包分配工作,可以说这时的大学生最没有生活压力。

        不过没有生活压力不代表他们就不用努力学习了,相反他们都非常刻苦用功。

        因为他们明白相对于华国的其他青年,他们在大学学习的机会是多么来之不易。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理想和奉献还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心,学生们对知识也很渴求。

        当然,也是因为这时候没什么娱乐活动,每天只能看书,图书馆里最受欢迎的是外国名著,其次是国内的古典名著和现当代的文学书籍。

        于是,大学里随处都能看到文艺青年的身影,大家组成小组热烈的谈论诗歌和小说。

        这在校园里非常流行,谁要是不会背诵几首诗歌都不好意思和人聊天。

        林子轩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却开始写小说和剧本,之所以没人奇怪是因为大学里的文学爱好者实在是太多了。

        华国八十年代的大学,就是一个充斥着理想和诗歌的年代。

        林子轩希望妹妹能好好享受大学的生活,他知道这是华国大学校园最后的美好时光。

        等到大学收费和扩招之后,一切都会变得不同。

        在慕姗姗家里,李虹和林子轩谈起这些天的事情,包括陈常乐、陈小艺和汤震宗等人都找过他,甚至连张莹莹也从花城打了电话过来表示谢意。

        “看起来你比我这个著名主持人还忙,要不要给你配个传呼机啊。”慕姗姗故意说道。

        这时候传呼机已经在京城流行起来,传呼台有遍地开花之势,不过大多是业务往来频繁的商界人士才会用,普通人消费不起,因为价格太贵。

        一台数字传呼机要一千多块,中文传呼机两千多块,还要加上入网费等等。

        大哥大电话更不用说了,在花城会时常见到,京城还不多见。

        一台单机售价要两万块,办理好入户手续要五千块。

        虽然价格不菲,却成为不少商界人士必不可少的装备,如果能在身上挂个传呼机,或者手里拿个大哥大电话,这就是成功人士的派头。

        有时候为了显摆,还要假装看传呼和接电话。

        说实话,在京城,大哥大电话的信号真心不好,杂音太多,到了房间里或者较为封闭的场所就没有信号了。

        在一些高档酒店,经常能看到有穿着西装革履的人士拿到大哥大电话四处找信号。

        与此同时,市面上出现了玩具传呼机和大哥大电话,就是玩具模型。

        这给一些没有钱却想要出风头的年轻人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在女朋友面前,由此闹出了不少的笑话,很多段子都和这个有关。

        林子轩和慕姗姗都是没有业务的人,不需要这么先进的通讯工具,有固定电话就足够了。

        慕姗姗这么说是因为听到了张莹莹的名字,有点不爽,发发小脾气而已。

        “我一个不到处跑的人要那东西没用,京城就这么大的地方,怎么找都能找着,丢不了。”林子轩装作没听出来,应付道。

        “你就是想买也不行,咱们还有钱么?”慕姗姗提醒道。

        俩人一合计,从结婚到这次旅游,花了将近四千块钱,存折上只剩下不到两百块钱了。

        好在六月份的工资还有十二天就要发了,凑合着能撑到那时候,大不了就回父母家蹭饭呗,又不是没蹭过,这种事蹭着蹭着就习惯了。

        对他们来说,人生中的这件大事就到此结束了,明天继续上班,赚钱养家。

        第二天,他们把一大袋糖果放到自行车的车篮里,骑着车子前往华国电视台。

        这是给那些没参加婚礼的同事发喜糖,宣布他们结婚了。

        俩人从华国电视台的门口开始发起,先是守门的,还有清洁工,见到人就发,也不分什么工作,一人一小把,就是图个喜庆的意思。

        不认识的人客气一句,认识的人就多聊两句,热热闹闹的。

        即便有人还没来上班,也会放到这人的位置上,不能遗漏了,这是礼数,要周到。

        他们提前半个小时前来,在上班之前发完喜糖,接着各自去工作,吃午饭的时候再见面。

        林子轩要和陈常乐碰头,他接下来的工作是协助陈常乐把《外来妹》卖出去,卖片子也是制片人的业务范围。

        作为一名制片人,你制作出高质量的电视剧不稀奇,能够卖出高价才是真本事。

        李虹想让林子轩全程参与一部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以后就有了经验,能够独当一面。

        陈常乐在友谊宾馆开了一间房,作为他的办公地点,见到林子轩,他非常热情。

        “新婚大喜啊,林老弟!”陈常乐笑着恭喜道。

        他从身上掏出一个早已准备好的红包,塞到林子轩的手里。

        结婚送礼金在京城不流行,这是花城的习俗,受到香港那边的影响。

        林子轩推脱了两下,见陈常乐坚持,也就收下了,回头他和慕姗姗请陈常乐吃顿饭就行了,各地有各地的习俗,要互相尊重和理解。

        陈常乐这么做自然是想和林子轩拉近关系。

        所谓交情,正是在平时的人情往来中慢慢建立起来的。

      第七十四章 回家

        两人客气完毕,开始讨论如何向地方电视台出售《外来妹》的播放权问题。

        陈常乐有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把华国电视台的定价作为底价,也就是十五万。

        华国电视台是首播,其他电视台算是重播,价格肯定要偏低一些,但《外来妹》毕竟是热播剧,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收购价至少不能低于十二万。

        第二套方案是在对《外来妹》有兴趣的电视台之间进行一次竞拍,出价高的电视台能够进行第二轮播放,出价低的电视台只能进行第三轮播放。

        由于华国各地的经济水平不同,各地电视台用来购买电视剧的资金额度也不同。

        这样就能拉开档次,把《外来妹》的收益最大化。

        这两天陈常乐联系了华国各大地方电视台,已经有十几家电视台感兴趣,还报上了自己的收购价格,比如京城电视台出价七万,沪城电视台出价八万。

        很显然,这些报价都达不到陈常乐的心理预期。

        这时候华国的电视剧市场运营比较僵化,不够专业,大环境如此,是低价卖出还是待价而沽,需要慎重考虑。

        如果稳妥起见,可以接受各大电视台的报价,虽然赚的不多,却没什么风险。

        想要赚大钱,就采取竞拍的方式,分成三个梯队,出价最高的梯队首先播放,中间的梯队一个月后播放,最后的梯队三个月后播放。

        这样做存在不小的风险,很可能让一些原本感兴趣的电视台放弃购买计划。

        电视剧讲究时效性,地方电视台趁着这股舆论风潮播放《外来妹》能取得好的效果,广告收入也能增加不少,三个月后黄花菜都凉了,还买来干什么。

        “林老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陈常乐询问道。

        花城人胆子大,陈常乐的意思是举行竞拍,价高者得,就算是失去一些电视台也能弥补。

        林子轩来之前李虹让他自己拿主意,他考虑了一下,稳妥固然好,收益却不高,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现在正缺钱,值得冒险。

        他觉得这样做或许会开启一种全新的电视剧集的运作模式。

        等到地方电视台发展起来,优秀的电视剧就不一定非要在华国电视台播放,也可以高价卖给地方电视台,一切由市场来决定。

        “行,那就按照陈哥说的办。”林子轩同意道。

        陈常乐有些诧异,他原本以为还要花费口舌说服林子轩呢,现在看来,林子轩的胆子也不小,和思想保守的内地人大不相同。

        两人把制定的方案传真给各大电视台,等待着他们的最新报价。

        有些电视台或许会报出高价,有些电视台或许就此放弃,这就要看他们有多大的诚意了。

        林子轩没有在宾馆等下去,这种事一两天之内不会有结果,地方电视台内部也需要协商。

        他回到华国电视台,和慕姗姗一起吃中饭,顺便说了这件事。

        “你们的胆儿够肥的啊,以前没有人这么做过吧?”慕姗姗诧异道。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也可能被毒死,谁知道呢。”林子轩无所谓地说道,“计划经济总要向着市场转变,就算我们这次不这么做,以后也会有人这么做。”

        “这么说起来你们还成英雄了?说的那么光明正大,充满革命的大无畏精神,还不是为了多赚点钱。”慕姗姗取笑道。

        “姗姗同志,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林子轩举例道,“比如咱俩,没有钱只能在食堂里吃饭。”

        “你这种思想很危险,要是放到以前肯定要被批判。”慕姗姗说笑道。

        “这个给你,陈哥给的礼金。”林子轩从衣兜里掏出红包,递给慕姗姗,“等《外来妹》卖出去,咱俩找时间请他吃顿饭。”

        “很自觉啊,没想着藏私房钱,值得表扬。”慕姗姗笑眯眯的接过红包,打开看了看,惊讶道,“花城人真奢侈,礼金就送了两百块。”

        “在花城这算少得了,不过他要是多给,我也不会收。”林子轩沉声道。

        他接过红包的时候就知道钱不多,要真是一叠钱上千块他肯定不收,他和陈常乐的交情没到那份上,拿了显得自己贪心,容易出事。

        “知道就好,咱们自己能挣钱,花着放心。”慕姗姗赞同道。

        “这正是家有贤妻,夫无横祸。”林子轩夸奖道,“你下午还要录节目么?”

        “是啊,恐怕会忙到很晚,这星期要连录两期节目。”慕姗姗诉苦道。

        俩人吃过中饭,又各忙各的去了。

        林子轩向李虹汇报了情况,李虹没有说什么,她同样觉得目前的电视剧市场有问题。

        质量好的电视剧和质量差的电视剧收购价格一样,这怎么都说不过去,以前她没有太大感触,现在自己做了领导,就觉得不公平了。

        用《外来妹》试探一下市场的反应也好,兴许就能走出一条新路来。

        眼下《编辑部的故事》快要拍摄完成,《我爱我家》正在筹备中,京城电视艺术中心步入正轨,李虹能暂时松一口气。

        下午林子轩在办公室里写剧本,他准备先把《新白娘子传奇》的大纲写出来,问问台湾电视台的制片人有没有兴趣。

        他看了台湾电视台的拍摄计划。

        《戏说潜隆》剧组还在京城取景拍摄,七月中旬会到金陵和姑苏取景,剧组的演员已经来到京城,男女主演都是香港顶级的电视剧演员。

        男演员叫做郑绍秋,女演员叫做赵亚芝,其余的是来自台湾的演员。

        林子轩想起妹妹林晓玲,打算过两天带着那丫头去趟剧组满足她追星的要求。

        他不反对追星,年轻人有自己的偶像没什么错,只是要保持克制,不能太疯狂,更不能影响学习和生活,甚至是家庭。

        下班之后,他来到慕姗姗录制节目的演播厅,找一个偏僻的地方坐下,静静的看着慕姗姗主持节目,不去打扰。

        到了八点钟,慕姗姗忙完了节目,俩人说笑着走出电视台。

        他骑着自行车带着慕姗姗,穿过京城的马路和胡同,就像从前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以前他是送慕姗姗回家,现在他是和慕姗姗一起回他们自己的家。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10: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