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故事会全集》-第6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知道为什么假日那么短暂吗?因为假日没有上午。知道为什么开学后那么漫长吗?因为它不仅有上午还有早上!

        只要想想明天吃什么,人生就充满了希望。

        我不是懒,我就是忙得不明显。

        有一个朋友得了重病,具体症状就是很重很重(体重)……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忌讳的就是放鸽子了,不过放一两次无所谓,世界需要和平!

        婚姻就像洗澡,不是水温越高越好。

        光会想象而不会行动的人,只是在生产思想垃圾。

        人不是因为能干而干,而是因为干了才能干。

        (推荐者:伍子)

        囧言囧语

        去商场购物,买单时手机不小心掉了出来,顺带掉出几枚硬币,旁边有人说:“哇,这手机摔得不轻啊,话费都摔出来了!”

        和女朋友处了一年多,终于领悟了两句话,我只要随便挑一句,就能让女友安静下来。第一句:“你是对的。” 第二句:“买吧。”

        晚上回家坐公交车,车上没有几个人,就想逗逗司机师傅,上车之后说:“哎呀!今天真挤。”司机说:“是啊,你站会儿吧,他们下一站下。”

        发英语考卷,有个同学就对了一个选择题,得了三分。英语老师在上面咆哮:“你告诉我三分能干什么?”该同学弱弱地回答:“抢地主。”

        医学院的学生告诉我,说他终于明白什么叫做生不如死了。那就是:停尸房有空调,他们寝室没有!

        “老公,街上要是有人跟我搭讪,叫我美女,我该怎么办?”“那还用问?赶紧把盲人扶过马路。” (推荐者:何达)

      法律知识故事 哪份遗嘱有效 平 冬

      这天,保姆小荷在给她的雇主穆老爷子念他爱听的故事书,念着念着,老爷子手一滑,没了声。小荷推推老爷子,没动静,再把手放在老爷子鼻下一探,不由放声大哭,九十岁的老爷子,走了。

        老爷子一走,三个儿子都来奔丧。老三哭着哭着,掏出一个信封,说:“这是爸爸的遗嘱,我一直好好保管着,就是等今天大哥、二哥一起打开。”

        这时,老大和老二对视了一眼,也各自掏出了一样的信封,竟都是穆老爷子写的遗嘱!

        这下,兄弟仨乱了方寸,打开遗嘱一看,老爷子竟分别对三个儿子都托付了自己的所有家产!这下好了,对谁都说了“全都给”,那究竟该给“谁”呢?

        老大说:“当然给我,我是长子。”老二说:“肯定给我,我平时来看爸次数最多。”老三也不服气,说:“哼,你哪次来不是为了要钱?要我说,爸最疼我,该给我!”

        三个儿子理不清,便请来一个律师朋友主持公道,律师看完了遗嘱说:“三份遗嘱内容几乎一样,关键就在于时间上‘不同’。”三兄弟齐声问:“怎么说?”

        “立遗嘱的时间不同。”朋友解释说,“老爷子最先立的是老三这份,时间是两年前;然后又改立了老大这份,是半年前;老二这份是最新立下的,是一个月前。按一般情况来说,最新立下的这份,有效。”老二一听,心花怒放,老大和老三却都气歪了脸。

        老大知道遗产无望,连香都没给父亲上一炷,就头也不回地走了。而老三想想不服气,拉过律师低声问:“现在还有办法补救吗?”

        这个律师朋友平时和老三关系不错,想了想,说:“一般情况下,确实是最新立的那份遗嘱有效。但你这张最早立下的遗嘱要生效,也不是不可能。如果能证明你家老爷子在写第二、第三份遗嘱时已患上了老年痴呆,那后两份遗嘱就都无效了。”老三激动地说:“不就是搞份假病历吗?我有门路,能办妥!”朋友说:“保险起见,最好还能有人证。老爷子身边,可有能‘帮上忙’的人?”听朋友这么一说,老三眼珠子一转,立马想起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保姆小荷,她伺候穆老爷子已经好几年,说的话很有参考价值。而且老三仗着平时和小荷关系不错,说服她道:“只要你能证明爸爸近一年来已有老年痴呆的病症,我就能从二哥手里夺回爸爸的家业。你也知道,我二哥是个败家子,爸爸的遗产落到他手里,肯定转眼就被挥霍了。他以前还对你动手动脚,你不必为他留情面,对不对?”小荷对老二的印象确实很差,想到穆老先生的遗产要被糟蹋,她犹豫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老三把老二告上了【创建和谐家园】,除了他搞定的一份“假病历”外,保姆小荷也作为证人出庭。法庭上,当律师问起小荷,穆老先生平时是否有老年痴呆的病症时,老三成竹在胸。

        但只见小荷低头思考了一阵,答道:“我伺候穆老先生多年,很尊重他。穆老先生从来没有过老年痴呆的病症,他的神智一直非常清楚,他甚至可以把我每天给他念的故事一字不差地背出来。”说着,小荷还掏出一本病历,说,“这是穆老先生的病历,平时也由我保管,你们可以查验。”

        老三的计谋功亏一篑,禁不住吼道:“你这女人疯了吗,你是和老二串通了吧!”小荷则淡淡地说:“虽然我并不明白、也不希望穆老先生这样安排遗产,但我不能说谎,我必须尊重他。”

        由于老三举证不足,老二那份遗嘱就是有效的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曾经和自己有点过节的小保姆为什么会助了自己一臂之力。庭审之后,小荷抱着一个纸箱来到老二面前,说:“这些是穆老先生生前喜爱的故事书,算是他的遗物,我把它们交给您了。”

        老二瞥了那纸箱一眼,里面不过就是几本旧书,他不屑地说:“就这些东西呀,我也没用,都给你好了。”说完,他得意洋洋地走了。

        小荷惆怅地看着那一箱子书,往日给老先生读故事的情形历历在目,她翻开最近的一本,翻至扉页,惊呆了,只见空白扉页上,赫然写着几行字:时至今日,我终于想明白了……我将把所有遗产留给保姆小荷,由她代我支持慈善事业……

        这又是一份遗嘱,字迹清晰,有签字、有手印,日期也清清楚楚——是穆老先生去世前一天。最后,法庭判定这份写在故事书上的遗嘱生效,保姆小荷得到了穆老先生所有的遗产。后来,她按穆老先生遗愿,将钱捐给了助学机构,而穆老先生生前最爱的那些故事书也被捐了出去。小荷说,她相信这应该才是穆老先生真正的遗愿吧……

        律师点评:

        《哪份遗嘱有效》故事主要涉及的一个法律问题,即遗嘱的效力。根据法律规定,遗嘱人生前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作个人处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遗嘱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否则遗嘱无效。

        故事中穆老爷子生前的三份遗嘱,从形式上看似乎都符合遗嘱的有效要件。但因为内容都一样,只是对象不一,那么就要看唯一不同的时间界限,以最后一份作为有效遗嘱。基于最后出现的保姆小荷,她持有的病历能证明遗嘱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后来她发现故事书上的遗嘱内容明确、肯定,故其遗嘱的效力完全可以推翻前三份遗嘱。

      经典传递

      本期主题:拜师学艺

      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投简历找工作,进了公司再积累工作经验。古时候可不一样,讲究的是拜师学艺。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师徒关系有多亲密。所以,从古至今,民间流传下来不少师傅和徒弟之间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挑几个给大伙儿说一说。

      怯剃头

      从前有个小徒弟,跟着师傅学剃头。头三年,师傅什么也不教,就让他干零活儿,折腾了三年,才肯开始教他手艺。

      最开始要练手法。怎么练呢?师傅买了个大冬瓜,弄一根绳儿拴到冬瓜把上,吊在后屋里,让小徒弟刮冬瓜皮,刮得薄厚都一样了,手法就算练出来啦。

      可是练手法的时候,有零活儿还得小徒弟下。有时候,他正刮着冬瓜皮呢,师娘叫他:“徒弟!倒水去!”徒弟心里纠结了:刀往哪里搁呢?搁在兜里吧,怕把兜给割坏了;搁在桌上吧,怕掉在地上摔坏了。这时,他心一机灵:那就把刀插在冬瓜上吧。

      等他把水倒完,把刀再【创建和谐家园】,接着刮,正刮着呢,师傅又叫:“徒弟,扫地去!”小徒弟把刀“噗”一下又插在冬瓜上,扫完地接着再刮。天天就那么练,习惯成自然。

      有一天,来了个街坊二大爷,想要剃头。这时候,店里伙计们都做活儿呢!师傅过来,跟二大爷客气:“对不起,今天太忙,没人给您剃,改日您再剃吧!”

      可二大爷说:“你们这儿不是有个学徒的吗?让他好赖给我剃剃就行啦!”

      师傅想想也是,便喊小徒弟出来。这时小徒弟在后屋正刮着冬瓜呢!听着他师傅喊他,便吼了声:“来啦!”就把刀子“噗”一下插到冬瓜上,来到前厅。

      师傅连忙介绍:“来!我给你引见引见,这是你二大爷,你给他剃剃头。”

      徒弟一昕胆怯了。二大爷说:“没关系,剃好剃赖没啥。”小徒弟这才把刀拿过来,可却半天没敢下刀。二大爷又鼓励他:“你甭害怕,大胆地剃吧!”

      小徒弟一鼓作气,拿起刀来,一个猛劲,“刷”地剃下来啦。他甭提多高兴了,心说:我这手艺算学成了,到哪儿都能挣出饭来啦!正高兴着呢,后屋师娘又叫他;“徒弟!扫地去!”

      只听小徒弟抱怨道:“真麻烦!”接着把刀往脑袋上‘噗’一下,“哎呀!”二大爷的脑袋立刻开瓢冒血了。

      修锅补碗

      从前,做修锅补碗手艺的,有两句行话,叫“修锅不断风,补碗不断弓”。这是说他们同行里头,撞到别人在做活,只要修锅的风箱还在拉,补碗的弓还在动,总要上去凑一手,做下活来工钱大家分,这规矩是有来历的。

      据说,修锅、补碗的祖师,是李老君。最初,只有三个徒弟跟他学这个手艺。大徒弟、二徒弟都蛮好,唯独小徒弟是个拐子,走路不方便。

      学手艺的时候还好,可等满师后挑担出门做生意,他就没两个师兄方便了!

      每天回家来,小徒弟都对师傅哭:“寻不到活做!”

      李老君问:“怎会寻不到?”

      小徒弟说:“两位师兄跑得快,我跑得慢,活总被他们寻去了。”

      于是李老君就对大徒弟、二徒弟说:“他跑不过你们,你们要拉扯他点。

      大徒弟一听,说:“要是跟他跑得一样慢,耽误干活啊!”

      二徒弟一听,说:“索性让他蹲在家里,我们赚到钱,分点给他就是。”

      李老君说:“他不是不肯跑,是跑不过你们,往后这样子,你们寻到生活,只要‘修锅不断风,补碗不断弓’,他跑来撞到了,就让他帮着做,你们分点工钱给他。”

      两个徒弟一听,师傅这话在理,就答应了。就这样,这就慢慢地变成了一个规矩传下来了。

      师徒情

      从前,有位老中医,他医道高明, 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

      为了把自己的医术传下去,老中医收了名徒弟。这徒弟非常聪明,谦虚好学,老中医十分赏识他,也乐意尽心传授医术,时间一长,徒弟进步很大。有时,有病人来看病,逢师博不在,就让徒弟看。而且经徒弟看的病人一个个都痊愈了。渐渐的,徒弟的名声传出去了。

      老中医听到这些事后,有些不自在,常为一些小事对徒弟大动肝火,终于有一天,他让徒弟另立门户。

      老中医又给妻子讲了徒弟的事,妻子说:“怎么,徒弟真的有点进步你就不高兴啦?”老中医生气地摆了摆手,说:“你不懂。”便躺在了床上。谁料,这一躺就起不来了,其间,妻子给他请了许多神医,服了不少药,都不见效。

      这天,妻子把丈夫的徒弟请来了。徒弟切过脉后,开了个药方,药方上写着:当归八钱,川芎二钱,桃仁二钱,炮姜五分,炙甘草五分,水煎服。徒弟前脚出门,老中医马上拿起药方,看徒弟有何高明之处,不看便罢,一看哈哈大笑起来。

      妻子问为啥,老中医说:“他开的是‘生化汤’,是给产妇吃的药。”笑完了,就把药方贴在墙上,每天只要看见就嘲笑徒弟,不知往阎王爷那里送了多少病人呢!笑声中,老中医的病一天天好起来。

      这天,徒弟上门探望,老中医狠狠训斥道:“亏你还是我徒弟,竟开出这样的药方。”

      徒弟听了,不慌不忙地说:“师傅,我知道你中气积郁,因此开此方让你高兴,病自然就好了。”

      老中医听了,恍然大悟,拍着徒弟的肩膀说:“嘿,果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今天就在师傅家吃饭。”从此,师徒又和好了。

      贪师傅

      有个贪心吝啬的裁缝

      师傅,收了个徒弟带在身边打杂。

      一般师徒俩到一家人家去做衣服,主人就端出两碗饭:一碗大的,给师傅吃,另一碗小一些,给徒弟吃。但这个裁缝师傅通常把两碗都吃光,让徒弟饿肚皮。徒弟饿得很难受,就决定教训一下师傅。

      有一天,裁缝师傅要为一个大官傲一件朝服。量尺寸那天,师徒俩到官府去,期间一个仆人进星说:“厨房已为二位备了点心,请二位品尝。”

      裁缝马上说:“我徒弟吃太饱了,我从昨天起就没吃过饭,一直在干活。”说完,把针别在草席上,去厨房把点心吃光了。

        这时,大官进屋没见裁缝,便问徒弟:“你的师傅呢?”

        学徒叹了口气说:“我苦命的师傅正在厨房里吃点心。”大官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说他苦命?”

        徒弟赶紧故作惊讶地回答:“难道大人您不知道,我的师傅每月要发一次疯?他发疯时就把客人们的衣料剪碎,不过您放心,我知道我师傅几时要发疯。”

        大官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的?”

        徒弟忙说:“我靠观察啊。如果师傅连吃两碗饭就是要发作了。如果他吃饭后在席子上摸,就是说,过不了多久他就要开始剪衣料了。”

        “他发疯的时间长吗?”大官不安地问道。

        “不长,只要用竹棍往他脚后跟敲二十下,他就马上能恢复正常。”徒弟说完后,悄悄地从席子上拿走了师傅插着的针。这时,师傅从厨房里出来了,师傅向大官鞠了个躬,说:“谢大人,我从来没吃到过那么好吃的点心。”

        大官提防地问:“你吃了几碗?”“大人,我吃了正好两碗。”裁缝回答说。说完,他坐在席子上,开始寻找针了。但针没有了,于是裁缝就急忙用手在席子上摸。

        大官一见,赶紧吩咐仆人们说:“快!抓住他!把他的手缚起来!”大官接着又对徒弟说,“现在,你去把角落里的竹棍拿来,往你师傅的脚后跟打二十下!”

        徒弟听了这个,心里说不出的高兴,于是,他兴高采烈地执行了大官的命令。

        事后,裁缝知道了事情的缘由,再也不敢吃学徒的那份饭了。

        老铁匠秘传“绝招”

        话说有一个非常老实的铁匠师傅,一辈子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打铁功夫,因此远近闻名,门徒很多,而且个个都是精兵强将的打铁好手。

        老铁匠膝下无子,所以平时还是留了几手绝活没有教给徒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老铁匠到了古稀之年,有些担忧起来:这绝活儿传给谁?要不然可真要失传了!因此他赶紧又收了最后一个关门【创建和谐家园】,传授铁匠秘籍绝招。小徒弟得到了真传,自然人才出众,技高一筹,翅膀也硬了,也能单打独斗闯江湖挣大钱了。可是他却把师傅忘得一干二净,整整三年没有登过师傅的大门。

        老铁匠寒心了,心想:我把浑身功夫都传给了你,像对亲儿子一样,毫无保留,实指望你能有所回报。可想不到你竟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啊!

        后来,老铁匠重病卧床,捎信儿给这位关门【创建和谐家园】说:师傅有病,有绝招相传!快来!

        【创建和谐家园】听说师傅还有绝活,赶紧买了烧饼麻糖、水果点心,挎着毛篮,一路小跑来,想学师傅的绝招。

        才寒暄了几句,徒弟迫不及待地问老铁匠:“你还有啥绝活没传给我?”老铁匠一本正经对“心爱”的徒弟说:“其实就剩下这最后一招了,以后可千万记住:铁烧红了不要用手去摸!”

        徒弟听了哭笑不得。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0 05: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