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经典传递
本期主题:小偷的故事
说起小偷,总叫人恨得牙痒。但你可知道,来无影去无踪的“神偷们”,也曾留下过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精彩纷呈的故事,你来听听,包你笑得开怀,直呼意犹未尽……
苦命小偷惹人怜
一天深夜,有个小偷钻进了郑板桥家的院子。
郑板桥为官清廉,家中并不怕偷,只是担心小偷碰翻了他的兰花,更担心小偷被小黄狗咬伤,于是在黑暗中“献”诗一首:“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小偷听了吓了一跳,正欲躲藏,但听得郑板桥吟道:“腹内诗书存万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听明白了,知道此乃暗示,便赶紧转身,郑板桥也就接着吟道:“出门休惊黄花犬,越墙莫损兰花盆。”
小偷听了非常感激,便小心翼翼地爬墙出去,这时,又听到了那个亲切的声音:“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色赶豪门。”
控制不住好诗性
从前,杭州有个穷秀才。一天,他回到家中饥肠辘辘,正想做饭时,揭开米缸一看,缸底只有那么几粒米。没办法,秀才只好将那几粒米放到瓦瓯里煮粥喝。
过了一会儿,粥煮好了,当秀才捧起那清如西湖水的一瓯粥准备喝时,鼻子呼出的气将瓦瓯里漂浮着的几粒米吹得上下翻腾。秀才诗性大发,顺口吟道:“数粒熬成粥一瓯,鼻风吹起浪悠悠。”可是他吟来吟去,怎么也接不下去了。
正当秀才捧着那瓯粥,在破屋里踱来踱去想下句的时候,在屋里潜伏多时的小偷实在忍不住了,脱口而出,道:“分明一派西湖景,只欠渔翁一钓钩。”
秀才一听,兴奋地说:“好句,好句!”
小偷看着这番景象,知道自己跑错了人家,无奈地摇头离去。
恶习难改枉送命
濠州定远县有个弓箭手,使长矛也是拿手绝活,远近闻名。县里有个小偷也善用长矛,官兵都打不过他,捉拿了几次都让他逃掉。小偷久闻那位弓箭手之名,总想着,哪天定要和他一决高下。
凑巧这天,弓箭手外出办事,路过集市,正遇到小偷在集市上喝酒。两人这一见面,好比炸弹碰到了火苗,一点就爆,立马就在集市上挺起长矛准备决斗起来。附近的人们听说这两大使矛高手决斗,纷纷赶来观看。
只见弓箭手和小偷你来我往地大战了几百回合,实在是不相上下,谁也赢不了谁。几个时辰过去了,双方还在鏖战,体力都已渐渐不支。弓箭手满脸是汗,暗暗焦急:这样下去可不妙,到最后恐怕是两败俱伤,该怎么办呢?
突然,弓箭手急中生智,想出了一条计策:他故意解开外衫,高声道:“热死我了,我们真要比个没完没了啦!”这衣衫一解,拴在腰间的钱袋子便隐约可见,小偷本能地瞄了一眼,就知道那钱袋子里装着不少钱。他眼睛骨碌碌一转,正想着一会儿怎么把钱袋子偷过来时,弓箭手挺矛直向他刺去,一下子就结果了他的性命。
好个从容偷锅贼
有个人在集市上买了一口锅,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想解手了,便把锅放在地上,站到一边角落去解手。
有个小偷正好路过,把锅拿起来,顶在头上,也站在一旁解手。
锅的主人解手后,突然发现锅不见了,四下张望。
小偷对他说:“你怎么如此不小心呢?把锅放在一边,不被偷走才怪。像我这样把锅顶在头上,不就没事了?”
这人自认糊涂道:“唉,还是兄弟你说得对啊!”
小偷从军退齐兵
子发是楚国的一位将领,很懂用人之道,他尤其注意有一技之长的人。当时,有个小偷听说了这件事,便去投靠子发。小偷对子发说:“我是个小偷,以前不务正业,如果您能收留我,我愿为您当差,以我的技艺为您服务。”
子发见那小偷满脸诚意,很是高兴,对小偷以礼相待。
子发手下的官员都劝谏说,小偷实在为人们所不齿,不值得留用,子发却不以为然。
不久,齐国兴兵攻打楚国,子发奉命率军迎战齐兵。结果,连续交锋三次,楚军都败下阵来。将领们想了好多计策,但都不管用,齐兵反而愈战愈强。
面对紧张的形势,那个小偷主动请缨,说道:“我有个办法,请让我去试试吧。”子发同意了。
夜间,小偷溜进齐军营内,将齐军首领的帷帐偷了出来,回到楚营交给子发。子发便派了一个使者将帷帐送还齐营,并对齐军说:“我们有个士兵出去砍柴,得到了将军的帷帐,特前来送还。”齐兵面面相觑,目瞪口呆。
次日,小偷又潜进齐营偷回齐军首领的枕头,子发又派人送还。
¡¡¡¡µÚÈýÌ죬С͵µÚÈý´Î½øÁËÆëÓª£¬È¡»ØÀ´Æë¾üÊ×ÁìµÄÍ··¢ô¢×Ó£¬×Ó·¢»¹ÊÇÅÉÈ˽«ô¢×ÓËÍ»¹¡£
这一回,齐军首领惊恐万分,不知所措,他对手下众将领说:“今天再不退兵,楚军只怕要取我的人头了!”将士们无言以对,首领立即下令撤军。
齐军终于退兵而走,子发慷慨嘉奖了那个立功的小偷,众将士无不佩服子发的用人之道。
三个小偷吹牛皮
从前有一天,三个小偷碰到一起,相互吹起牛来。
第一个小偷吹嘘说:“在下人称‘油滑哩’,就是说我像油一样的滑溜,来无影去无踪。”第二个小偷瞟了他一眼,不屑地说:“弟兄们说我比油还要滑,干脆叫我‘滑哩油’。”第三个小偷听后,不紧不慢地说:“小弟不才,江湖人称‘落进油锅不沾油’就是在下。”
“油滑哩”和“滑哩油”听了,很不服气,说要比试,“不沾油”只好答应了。于是,三人约定就拿赵财主家开刀,试试各自的本事。
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油滑哩”他们偷偷潜入赵家大院。因为财宝珍藏在一个隐秘的地下室,那里戒备森严,只有通过屋顶才能把财宝运出去。他们爬上屋顶,揭开瓦片,放下吊绳。可是,由谁下去呢?这时,三人心里都嘀咕开了。
“油滑哩”朝“滑哩油”使了个眼色,“滑哩油”便狡黠地对“不沾油”说:“大哥是‘落进油锅不沾油’啊!功夫绝对在我们之上。今天,不如就露一手,咱也好开开眼界啊!”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不沾油”清清嗓门,说:“小事一桩,还是我下去吧!麻烦两位兄台在上面多多关照。”说完,“不沾油”一猫腰,抓住绳索,一溜就滑下去了,像只猴子一样灵活。
很快绳索抖了三下,表示有三箱财宝。过了一会儿,绳子又用力抖动起来,第一个箱子很麻利地被吊上屋顶。接着,第二箱也很快被吊上来了。最后的第三个箱子似乎装得最满,特别沉,“滑哩油”和“油滑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吊上来。
这时“滑哩油”小声地对“油滑哩”说:“老弟,我们赶紧把东西弄走吧!他不是号称‘不沾油’吗?我倒要看看他如何脱得了身?”“油滑哩”说:“对,这小子活该!”说完,两人一阵冷笑。
他俩把三箱财宝运上板车,拉了就跑。大约走了三十多里路,两个人累得气喘吁吁,就停下来歇一歇。忽然,隐约传来了几声狗叫,不过一会儿,声音越来越清晰;再后来,狗叫声越来越响,像是追了上来;接着又传来脚步声,像是有一群人追上来了,其中有一个说:“老爷,他们就在前面。”
“滑哩油”和“油滑哩”大惊,想着一定是“不沾油”被发现了,赵家大院的人追来了。两人顾不上歇了,急走了二十几里路,走得两腿发软,大汗淋漓。刚想再喘口气,只听后面的人又追近了,有人边追边喊:“给我站住,看你俩往哪里跑!”两个小偷吓得面如白纸,“油滑哩”哭丧着脸说:“大哥,他们怎么这么快啊?我可是一刻都没停下呀!”“滑哩油”慌张地说:“是呀,好像就在身后,甩也甩不掉!”
他们俩拉着箱子拼了命地跑,直跑到瘫倒在地。这时,听到有人冲他们喊:“你俩还想跑?再跑,爷爷就取你们的狗命!”他们俩吓得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饶命啊,大侠!”那人又说:“还不把东西留下,快滚!”两人听了,好像惊弓之鸟,扔下箱子,连滚带爬,没命地往前跑。
山野间又恢复了平静,过了好久,传来了“咚咚咚”的声音,“吱呀”一声,一个箱子被打开,从里面钻出一个人来,正是“不沾油”。他拍拍身上的尘土,得意地笑了。原来,他早看出那两个小偷心怀鬼胎,为防万一,他跳进了最后那个空箱子,让另两个贪心鬼把自己拉了上去。一路上,再利用口技,神不知鬼不觉地吓跑了他俩。
中篇故事(精编版)
一字之师
杨 格
1.一字之师助丝逆袭
汤高宗是市里某IT公司的小白领,爱好文学,繁忙的工作之余,写了篇10万字的中篇小说,名字叫《丝驾到》,小说写完后,他也没想到投稿,直到有一天刘明太的到来,他才把这篇小说投出去。
刘明太是汤高宗读初中时候的语文老师,也爱好文学,到现在还坚持写日记呢。刘老师前些日子退休了,心脏一直不太好,儿子不放心,给刘老师请了个小保姆看护着。小保姆名叫朱丽华,干活挺麻利,人也爽快。这天,刘明太听说学生汤高宗就住附近,便登门看望学生。
师生相见,交谈甚欢,说了一会儿话后,汤高宗从电脑里调出自己写的小说给刘老师看。刘明太不会用电脑,汤高宗简单教了他怎么样翻页,刘明太戴上老花镜,笨手笨脚地对着电脑一字一句地看了起来。
和刘明太一起来汤高宗出租屋的,还有小保姆朱丽华,朱丽华似乎对汤高宗一见钟情,找着各种话题和汤高宗聊天,还不停地眉眼传情。汤高宗讨厌太过主动的女孩,再加上朱丽华还是个保姆,就有一搭没一搭地应付,但在朱丽华热情相邀下,还是和她相互交换了手机号码。
大半天过后,刘明太看完了小说,汤高宗摆脱了朱丽华的热情,和刘老师交流起对小说的看法来。
刘明太说:“高宗,你写的都是年轻人的事情,我说不上好与不好。不过呢,有个成语你用错了,要改正一下。”
汤高宗问是哪个成语,刘明太说:“是‘侃侃而谈’这个词。‘侃侃’本意为刚直之意,这个词的意思是谈得理直气壮,褒义词。而你用在一个反面人物说大话上,属于误用。”
汤高宗恍然大悟,连声称谢,将“侃侃而谈”改成了“吹牛”,改完后,又说:“刘老师,初中时候您就是我的老师,现在又做了回我的老师。刚才您不是要我投稿吗?这样吧,我把您的名字署在我后面。如果发表了,您也可以沾沾您学生的光,出一回名呢。”
刘明太连声说不必,汤高宗一本正经地说:“有必要,文学史上不是有‘一字之师’的美谈吗?就这么办了!”
刘明太不再坚持,乐呵呵地说:“好吧,那咱们师徒俩再演一出现代版的一字之师吧!”
师生俩高兴地又说了会儿话,刘明太和朱丽华就离开了。汤高宗按照刘明太的建议,把小说投给一家国家级的文学刊物。
¡¡¡¡ÌÀ¸ß×Ú²»ÖªµÀ£¬ËûËæÒâµØ¼ÓÁ˸öÊðÃû£¬È´Í±³öÁË´ó¦×Ó¡£
一个多月后,汤高宗的小说《丝驾到》在这家国家级文学刊物上发表了。几天后,汤高宗接到一个男人的电话。男人自称是导演张本,说看到了《丝驾到》,想一次性【创建和谐家园】版权,拍一个35集的电视连续剧,想和汤高宗面谈。汤高宗不敢相信好事就这么来了,直到货真价实的张本出现在他面前,他才相信。
一番谈判,张导愿意出价30万元人民币【创建和谐家园】《丝驾到》的版权,汤高宗乐得说不出话,一个劲地点头哈腰。等到签合同时,张本忽然想到了什么似的,说:“对了,刘明太是你的合作者、第二署名人,这个合同还需要他来签字认同。”
汤高宗一下子就懵了,等他清醒过来,第一反应就是:糟了!有人要和他分蛋糕了!于是他紧张地问张本:“张导,版权方面的事情我不是很清楚,我想请教一下,如果刘明太同意签约,我得分他多少钱。”
张本说:“按照法律规定和实际操作经验,作为第二署名人的刘明太享有和第一署名人同样的权利,他分15万是合情合理的。当然我遇到过一个极端案例,那年,我【创建和谐家园】著名作家哈皮和毛豆共同创作的小说版权,哈皮是第一署名人,毛豆是第二署名人。不知怎么回事,两人闹翻了,毛豆有意和哈皮较劲,不同意卖版权,哈皮想要这笔钱,只好低头,第一署名人哈皮拿10万,第二署名人毛豆拿20万。”
“这就是说,如果刘明太不和我较劲,我得给他15万,如果他和我较上劲了,我极有可能拿5万,他拿25万。”
张本哈哈地笑了,说:“不!也有可能他拿29万,你拿1万。”
汤高宗哭丧着脸,把刘明太署名的情况说了一遍,张本有点不耐烦,说:“我没兴趣过问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你要是同意卖,三天内我们签约。如果你和刘明太之间意见不统一,合约就没办法签了。”
“一定签!一定签!”汤高宗忙不迭地说,“我一定会搞定刘明太的。”
2.良师变身拦路虎
汤高宗本想先探听一下刘明太的口气,看看他是否会狮子大开口。但又想,此举会打草惊蛇,如果刘明太知道有个30万元钱的蛋糕等着他拿刀切,切一半合情合理,切一大半汤高宗也没办法,这还得了?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直接进入第二步,设个套让刘明太放弃自己的权利。
主意已定,汤高宗开始行动,他准备好了两份文书,一份是《证明》,上面是这样写的:“兹有我学生汤高宗同学,在中学就读期间,品学兼优,所谓初中时致女同学怀孕之事纯属空穴来风。”下面是日期、签名和印章。
另外一份为《声明》,是这么写的:“汤高宗创作的小说《丝驾到》,系其独立完成。现郑重声明:我与《丝驾到》的创作和版权没有任何关系。”下面是日期、签字和印章。
汤高宗的计划是这样的:拿上这两份文书,找到刘明太,先让他看《证明》,请他帮忙按个手印做个证,想必刘明太不会拒绝。等刘明太准备按手印时,找个机会撤下《证明》,狸猫换太子,把那份《声明》换上去,让刘明太把手印按在上面。有了这个《声明》,就不怕刘明太胡搅蛮缠了。
汤高宗也考虑到这样做,是否太龌龊了,但又想:事实本来就是这样,我这样做,不过是为了还原事实真相,没必要心里不安。
汤高宗来到刘明太家,真是天助他也,朱丽华出去买菜了,只有刘明太一个人在家。一番客套后,汤高宗说:“刘老师,有个小忙麻烦老师帮一下。我们公司最近要发展我进组织,可书记不知道从哪里听到的谣言,说我读初中时,就和女同学发生不正当关系,还让人家女孩怀孕了。刘老师,这不是无中生有吗?”
刘明太听了,忙说:“是是是,确实是无中生有!”
汤高宗又说:“我据理力争,书记不相信,说只要我找学校或者当时的老师证明一下我没有出那档子事,他就相信。”
汤高宗的话还没说完,刘明太就说:“这容易,我来证明!”
汤高宗笑了,说:“我就知道老师会帮我的,您看,证明我都写好了,您签个字,按上您的手印就可以了。”
“行!我看看!”刘明太戴上老花镜,一字一句地看着《证明》,看完后,说:“好!我来按手印,你有印泥吗?”
汤高宗乐不可支地说:“早准备好了。”说着拿出印泥盒。他有意不打开盒子,让刘明太动手开盒子。果然,刘明太摘下眼镜,笨拙地拧着印泥盒。趁着这机会,汤高宗把那份《声明》换了上去。一旁的刘明太丝毫没有发觉到异常,汤高宗长长地舒了口气。
刘明太终于把印泥盒打开了,用食指摁了一下印泥,拿过文件,准备按下去。可刘明太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说:“不对,我忽然想到,‘空穴来风’这个词用错了。‘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空穴来风’的意思是传闻有一定根据。你这里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毫无根据’,用‘空穴来风’就用反了,要改过来。”说着,戴上老花镜,又看了起来,寻找那个用错的成语。
汤高宗傻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刘明太已经拿起手里那份《声明》,仔细看了一遍,他忽然明白了,顿时铁青着脸,喝问道:“汤高宗,你什么意思?”
阴谋败露,汤高宗只好实话实说,他把《丝驾到》卖版权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又说:“刘老师,其实我这么做,也是为了还原事实真相,还望您理解。”
“汤高宗,你太过分了!你竟然敢欺骗我!你太龌龊了!”刘明太双手颤抖,再也说不出话来。
汤高宗赶紧扶刘明太坐下,给他倒了一杯水后,说:“刘老师,事已至此,我们俩也别遮遮掩掩的了,您说,您想拿多少钱。我希望老师不要狮子大开口,做事不能太过分!”
刘明太“呼哧呼哧”地喘着气,愤恨地看着汤高宗,想了一会儿,一字一句板上钉钉地说:“本来,我可以一分钱不要,可现在,我要我该得到的,这没得商量!”
汤高宗火了,再也顾不得师生的情面,怒吼道:“你这是讹诈!”
刘明太气得脸色发白,捂着胸口说:“走开!你给我走开!”
汤高宗看着不妙,不敢再惹他生气,只好离开。刚出门,遇见买菜回来的朱丽华,朱丽华兴奋地打着招呼:“哥,你来啦?再坐一会儿,我买了榴莲,坐一会儿吃榴莲嘛。”
汤高宗哪有心思搭理朱丽华,板着脸气冲冲地走了。
3.丝心急也跳墙
汤高宗离开了刘明太家,但问题没有解决,他急得浑身是汗。30万啊!这得是自己累死累活多少年才能挣到的钱啊!即便不说这利,还有名呢。自己的作品被张本【创建和谐家园】,这是多大的名啊!名利就在前面,唾手可得,可就是因为刘明太,这煮熟的鸭子要飞了。不行!一定要搞定这老家伙!
怎么搞定呢?汤高宗在刘明太住的小区外徘徊着,他的脑海里忽然跳进一个人来,她就是朱丽华。汤高宗真庆幸自己当初留了朱丽华的电话号码,他立马发了条信息过去。朱丽华受宠若惊,立马回来电话:“哥,有什么指示?”汤高宗说:“美女,刘老师睡午觉了吗?等他睡着了,你告诉我,我去看看你。”
朱丽华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连口答应。不一会儿,汤高宗就收到了朱丽华来的短信:老爷子已经睡熟啦,打着呼噜呢!你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