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池田叹了口气,说:“她已经不在了,消失了。我把那本笔记烧掉了……其实,当时我还把烧掉的灰都收集回来,撒到海里去了。很蠢吧?”说完,池田终于按捺不住,抽抽噎噎地哭了出来。
从此,森野与池田一直维持着好朋友的关系。
谁也没想到,在池田哭的那天过后几个月,他就交到了真正的女朋友。事情发生在某一天,池田从网球场旁边经过,被同班同学给叫住了。那个人是网球社团的,曾在市大赛中获奖。他经常作弄池田,那一天唤住池田,强迫他陪打,也是想借机侮辱池田。不过他没料到,池田竟然把他的发球打了回去。
网球场旁开始聚集起观众,偶然经过那里的同学都对两人的比赛看入了迷。大家开始轻声议论起来:“那个人是谁?”“他叫池田,我们班的,绰号是鼻涕虫。”“很厉害嘛,球都打回去了。”
最终,池田以微弱劣势输给了对方。不过没人嘲笑他,比赛结束时,球场外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天偶然看到池田比赛的女生,在不久之后就和他要好了起来。
森野听说了这场比赛。几天后的晚上,他背着吉他外出了。他来到人来人往的车站前,调动琴弦。安藤夏不知何时又来到了他身边,说:“你要加油哦,我会在旁边支持你的。”
森野用指甲弹起吉他,和着音乐开始唱歌。这首歌的词曲都是他自己写的,写的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青春期的苦闷回忆。唱着唱着,森野忘记了羞涩,放声歌唱,一曲终了,观众们纷纷鼓掌喝彩。森野似乎见到安藤夏一脸满足地对自己点了点头。当他开始弹奏第二首歌的时候,安藤夏悄悄地从观众当中消失了。
从此以后,安藤夏再也没有出现,但森野知道,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她。在那充满苦闷和自卑的青春时期,是她陪伴自己给予鼓励,那情景森野将永记在心……
传闻逸事
药方疑云
细辛死人
民国年间,章丘城里出了一位大夫,脸长得很黑,医术却很高明,人们送了他一个外号“黑先生”。当时章丘城里有两家大药铺,一个叫济生堂,老板姓高;一个叫慎生堂,老板姓黄。黑先生被济生堂的高老板高价聘请了来,成了坐堂先生,每天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相比之下,黄老板的慎生堂生意冷清了不少。
这天,黑先生正在坐诊,就见几个人扶着一个老人进来。那老人咳嗽不止,脸憋得通红。黑先生看了一眼,就知道对方是肺痨,又一把脉,心里就有了数,拿起笔来写了个方子,让家人去拿药,并说服药后当晚便能见效。不料第二天,老人又被家人扶来了,家人说,老人回去后吃了黑先生开的药,一点也不济事。
黑先生又为老人把了脉,还拿出昨天开的药方仔细查看。突然,黑先生看到药方上开有一味细辛,写的剂量是六分。细辛是味草药,能够散风寒、止咳喘。黑先生就想,难道是这味药下得轻了?他思索片刻,拿起笔来,把细辛六分改成了八分,让老人回去继续服药。
可转天,老人依旧在家人的搀扶下来了,喘得越发厉害了。黑先生暗想,难道八分细辛还不管事?一狠心,把细辛改成一钱。这可真是猛药了,如果再不管用,他也没办法了。
第二天一早,黑先生刚刚坐堂,就听到济生堂外面一片骚乱,正纳闷呢,一个伙计跑进来,对他说:“坏了,先生,死人了!”
黑先生吓了一跳,问怎么回事。伙计惊慌地说:“您昨天看的那个老人死了,尸体就抬在外面。”黑先生心里猛的一沉,顾不上多问,抬腿到了门口。果然见一具尸体用白布盖着,横在济生堂门口。那些家人都披麻戴孝地在门前痛哭。
一个家人看见黑先生,上去就抓住他的衣领,说:“是你把我爹看死的,你要偿命。”刚好此时,县长带着宪兵队路过,就把所有人都带到了县里。
县里经过尸检,最终确认老人是因药剂过量,中毒而亡。幸亏县长对黑先生早有耳闻,念在他是一时误诊,从轻发落,判了他三年刑。
黑先生在大牢里成天没事就琢磨,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想来想去,他想起了一件事。医书上有一句话叫:“细辛不过钱”。这是说,细辛虽然在治疗肺病上有特效,但不可过量,一次服用不能超过一钱,过量犹如服毒。自己给老人一下子开了一钱,虽然还未超量,但也在危险的边缘了。也许老人病体虚弱,这才抵受不住。可他再一想,又觉得有些不对。既然一钱细辛的量大了,那之前自己给老人开了六分、八分的剂量,怎么一点也不管用呢?他觉得这里面一定有蹊跷,但自己身陷大牢,也无法去查清这件事了。
假药败家
三年时间,说好过也好过,刑期一满,黑先生就出了大牢。他出来后第一件事便是直奔济生堂。他一定要查清当年细辛的事。到了济生堂,他却发现那里变了样,店招牌改成了赵记绸缎庄。黑先生就问路人,济生堂药铺搬到哪里去了。路人说:“早关门了,老板也死了!”
黑先生脑子里“嗡”的一下,差点晕过去。他隐约觉得,济生堂的关门、老板的死,肯定跟自己、跟当年细辛的事有关。黑先生魂不守舍地走在大街上,也不知要到哪里去。正走着,他听到有卖油条的在招呼买卖,黑先生这才觉得肚子饿了,他走过去,叫了一份油条。那个卖油条的摊主看了他几眼,突然叫了一声“先生”。
黑先生看了那人一眼,见是一个小伙子,有几分面熟,却怎么也记不起来了,就问:“你认识我?”
摊主说:“先生,你不记得我了?以前我就在济生堂药房里呀。”
黑先生一下子想起来了,的确是有这么个人。他在药堂里打杂,姓孟,大家都叫他小孟。黑先生上前一把抓住小孟的手,说:“我正想找人问问呢。”接着就说了自己的疑问。
小孟听后说:“先生,济生堂关门与你无关,都是老板的儿子高冲造的孽!”黑先生奇怪地问:“高冲?那年高冲才十七八岁呀。”
小孟叹了口气,说:“就是那个败家子呀!”
原来,济生堂的高老板是老来得子,高冲从小被娇宠惯了,长大后吃喝嫖赌,无所不为。高老板发现儿子不务正业,便不再给他钱。就在这时候,慎生堂的黄老板盯上了高冲。黄老板暗中借钱给高冲花销,等他欠了不少钱,就拉下脸要他还钱。高冲还不上,只好去济生堂里偷药。他是老板的儿子,大家都不防范他,他一得空就把名贵药材偷出来,到黄老板那里换钱。时间长了,高冲怕偷药的事暴露出来,就买了次等药以次充好,或干脆拿假药来换真药。
顾客从济生堂买到假药,发现后就来闹事。高老板查出是儿子在偷药,就大病了一场。不料高冲非但不知悔改,反而趁这个机会把整个济生堂给卖了。高老板知道后吐血而亡,从此章丘便没了济生堂……
黑先生听罢唏嘘不已,不禁又问:“现在章丘城里的大药铺只有慎生堂一家了,生意一定红火吧?”
小孟笑了一下,说:“先生有所不知,慎生堂也已经关门了!”
黑先生很奇怪,忙问这又是怎么回事。小孟说,济生堂关了门,慎生堂把济生堂库存的药都廉价收购了。哪知道,因为高冲经常偷药,济生堂的药早已不辨真假了。正巧这时候,军阀张鸣九的四姨太怀孕了,张鸣九就让黄老板开保胎药。黄老板亲自开药方,把药铺里的好药都用上了。结果,那几味名贵药材里刚好就有高冲浑水摸鱼调换的假货。四姨太吃了药后口吐白沫,一会儿就死了。张鸣九的军队把慎生堂团团围住,要把药铺给端平了。黄老板四处求人说情,把药铺卖掉,赔给张鸣九,又给四姨太披麻戴孝,张鸣九才饶了他。
黑先生听后不禁长长地叹了口气:“高老板命不好,摊上个败家子。黄老板心肠阴毒,到头来却把自己给算计进去了,真是可叹呀!”接着他又问小孟:“那么,现在章丘城里就没药铺了吗?”
小孟说:“有一个药铺,叫润生堂,现在开得红红火火。润生堂的老板,就是以前咱们药铺里掌堂的【创建和谐家园】兄屠刚。”
黑先生就问:“既然这样,你怎么没去他药铺里干?”小孟摇摇头,说:“我还是在这里干我的小买卖吧,【创建和谐家园】兄这个人,不好伺候。”
说完这些话,黑先生也吃得差不多了。两人又闲聊了几句,黑先生想起,他从牢里出来,还没回家呢。于是他告别小孟,向家里奔去。
人心搀假
回家路上,黑先生心想,自己这几年不在家,家里人还不知怎么过来的呢。不料,到家里一看,一切都好,啥都不缺。黑先生的老婆告诉他:“这都亏了以前济生堂的伙计屠刚,是他常来接济咱。”
夫妻二人正说着呢,院里进来一个人,一进门就喊:“先生回来了吗?”黑先生一眼就认出是屠刚,他现在成老板了,穿得也阔气多了。
黑先生迎出去,对屠刚说:“屠老板,我一个罪人还让你特意来看,真是惭愧呀!”
屠刚笑道:“先生说哪里话,在我心目中,您永远是先生。”
等进了屋,两个人都落了座,说了几句客气话,黑先生又把话题转到当年那件事上来。黑先生说:“我想了三年也没想明白,为什么我头两次给病人用细辛,一点也不见效,第三次却一下子把人给毒死了呢?”
屠刚笑道:“先生何必再为那件事苦恼呢?这都是因为高冲那家伙偷药呀!想必前两次您用的是假药,所以不见效,后来药铺里来了真药,您却一下子开了一钱,自然那人就死了。”见黑先生沉吟不语,屠刚又说:“那天的事我记得清楚,先生开一钱细辛的时候,药铺里正好刚来了一批细辛。高冲那小子还没机会偷,就给病人用上了,结果就死了人。”
黑先生点点头,感叹不已。屠刚便借机把话导入正题:“不瞒先生,我此来就是想请先生出山。您放心,我们润生堂的药绝对货真价实,不会让先生重蹈覆辙。”
黑先生明白了屠刚的来意,突然哈哈大笑,说:“虽然你的药是真的,可你的心却搀了假!”
屠刚吓得一激灵,说:“先生什么意思?”黑先生说:“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我刚才遇到小孟,他和我聊起你以前的事。他说你以前在店里,常在戥子秤上做手脚,每味药都差着那么一分,那少的一分就入了你的私囊。所以,我当年药方上开了一钱细辛,用药店的秤称来其实只有九分,病人吃了应该没事,而那个老人却死了。一定是有人刻意给细辛加了量。当时药房里掌堂的是你,只有你能开出十足一钱甚至更多的细辛。”
屠刚见黑先生点明了,脸上一阵羞愧,说:“先生说得不假。我是个孤儿,被高老板收养,也是他默认的继承人。可自从有了高冲,师父便想把一切都传给他儿子。我心有不甘,就想让济生堂出点事,好从中取利。正赶上那个机会,我就把细辛多放了点。先生虽然因此坐了几年牢,可我这些年来对您家照顾有加,就算扯平了。我这次来请您,是诚心实意的呀!”
黑先生怒道:“你就是再不甘,也不能拿人命开玩笑。‘细辛不过钱’,既是药理也是人理,我们行医的绝不能跨过那个界。像你这样的,有资格开药铺吗?”
屠刚知道说不动黑先生,起身就走了。
以后,章丘城里又多了一家药铺,叫“益生堂”,是以前著名的黑先生开的。渐渐地,人们都挤到这小药铺去看病拿药。润生堂的买卖越来越稀松,不长时间便关了门,屠刚也不知到哪里去了。
几年后,日本人打进了章丘城,领着鬼子进城的那人竟然就是屠刚。屠刚做了汉奸,正如黑先生所说的,他的心搀了假。而黑先生却在鬼子进城那天,不知所踪了。
鱼哈的秘密
清末年间,十二岁的刘海川随父亲刘强武从烟台闯关东,来到鲇鱼泡。已经是农历十月了,刘家举目无亲,身无分文,全家十三口人挤在一个地窨子里。那年雪下得特别大,严寒把装水的小缸都冻裂了。锅里没米,肚里没食,几个小孩饿得哇哇大哭。
孩子里只有刘海川壮实一点,他人小鬼大,就和父亲商量办法。“爹,咱俩出去一趟,看看河塘里有没有冻死的野鸡、兔子。”于是父子俩带上防身的匕首就出门了。爷俩兵分两路,相隔二百来步,从北向南开始了河塘大搜索,可走出三里多地,啥也没碰着。
两人正想往回走,突然,一只狐狸从刘海川身边的雪地里钻了出来,嘴里还叼着一条鱼。这么大的雪怎么会有鱼呢?海川揉了揉眼睛,仔细一看,狐狸确实叼着一条鱼,有二尺来长,还在不断地摆动尾巴。海川小心地向雪地走去,到了近前,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雪堆下是浓密的芦苇,在芦苇根部有一个脸盆大小的冰窟窿,里面飘出缕缕水气。一条鲇鱼从水下钻了出来,张开嘴,贪婪地猛吸一口新鲜空气,又缩进水里。这条鱼刚走,另一条鲇鱼的脑袋又露了出来,同先前一样,也是吸口气就没入水里,紧接着第三条、第四条……像走马灯一样没完没了。
海川看呆了,他怕把鱼惊跑了,悄悄站起来,连连向父亲招手。刘强武跑到跟前,问是怎么回事。海川激动得连说话都结巴了:“爹,你、你看,洞里有鱼!” 刘强武顺着海川手指的方向一看,马上就跪下磕头:“祖宗有德,咱们有救了!”
磕完头,刘强武站起来就围着冰窟窿转,想抓鱼的招。没等他想好,海川已经动手了,他把五指并拢,对准鱼嘴“刷”的一下直插了进去。鲇鱼本能地一闭嘴,咬住了他的手腕子,他猛地往上一拽,一条五斤多重的大鲇鱼被甩上了岸。海川兴奋得直想喊,他又一连拽出三条大鲇鱼,还想再抓,被父亲拦住了。海川这时才发现自己的手被鱼牙划出了很多口子。父亲对海川说:“别急,不能空手抓,得想想法子。”
海川灵机一动:“往手上缠点布。”“对,是个招!”刘强武从棉袄上扯下一块布,撕成条,把手用布条缠上,没费多大劲又抓上八条鲇鱼。
爷俩回到家,全家人甭提多高兴了。吃完鱼,孩子大人都精神了。大家议论起这事,海川的奶奶说:“三尺多厚的冰,能出个洞,除了狐仙帮忙,还能说出啥理来?”
刘强武不太相信:“这事以后找人打听一下,咱们先琢磨明天怎么抓鱼吧!”“对,对!先寻思这个事。”大伙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时,海川看见了奶奶逃荒时一直舍不得扔的钩子秤,心里一亮:“有了,用秤钩子。”好主意!父亲找了个二尺多长的榆木棍,绑在秤钩上,不一会就把鱼钩做成了。
第二天天不亮,刘强武就带着四个弟弟和海川上路了。到地方一看,一切照旧,洞口还是那么大,鲇鱼还一个劲地往外钻。刘强武从怀里掏出鱼钩,等鲇鱼张嘴吸气的时候,他将秤钩对准鲇鱼下颏,手腕往下一沉,毫不费力地就钩上了一条。不到一袋烟的工夫,就钩出三十条鱼!其余人把鲇鱼从洞口往旁边运,大伙干得起劲,一点也不觉得累。傍晚的时候,已经钩上来四百多条鲇鱼,洞里的鲇鱼还不住地往外钻,刘强武就对大伙说: “这些鱼够咱们吃到开春了。收拾收拾家伙,往回运鱼吧。”
啥东西天天吃也不是个事,鲇鱼更是这样。没有盐,上顿下顿都是鲇鱼,吃得孩子大人都有点反胃。刘强武决定去县城卖鱼,换些粮食和盐。于是,在刘强武的带领下,哥几个用简易爬犁拉了三百多斤鱼,在年根底下来到了县城。原来还有点担心,怕不好卖,哪知道一上市就被买光了。原来当地人有个说法,为了图吉利最看重鲇鱼,这叫年年有余,一斤鱼能换五斤粮。卖完鱼就买年货,所有过年的东西都买齐,连鞭炮烧酒都没落下,最后还剩下十二块银元。刘家这个年过得比在老家时还喜庆热闹。
过完年没几天,海川和父亲又开始往河塘跑。他们来到老地方,看到鱼还在往外钻。“难道这方圆几百里就这一个冰窟窿吗?”两人决定再好好找找。
从初五到初七,两人一无所获。正月初八这天,爷俩又上路了。在离鲇鱼泡十多里的西泡子,又发现了一个冰窟窿。这个洞里的鱼更大,最重的有七斤来沉。在城里卖完鱼,刘强武没有回家,而是住进了一家客栈。在喝酒时,他有意地和同桌的一位老者唠起了打鱼的事。
老者告诉他,这个县打鱼最出名的是刘长河,就住在城郊的北岗。刘强武听了非常高兴,拎着特意留下的四条大鲇鱼,直奔北岗,没费多大劲就找到了刘长河的家。
刘长河已经七十多岁了,恰巧也是山东人,一听刘强武是老家口音,格外亲近,马上吩咐家里人备酒。酒桌上越唠越投机,两人都姓刘,就以叔侄相称。唠到兴头上,刘强武就问:“大叔,我在客栈遇到一个鱼贩子,他说在乡下收鱼时,看到有人空手从冰窟窿里抓鲇鱼。这有可能吗?”
刘长河一听哈哈大笑:“贤侄,这可不是瞎编,确有这种事。”刘长河喝完酒,又点了一袋烟,深深地吸了一口,才慢条斯理地讲起来:“这叫鲇鱼哈!”“鲇鱼哈?”
“对!鲇鱼哈!不光鲇鱼,什么鱼都得呼吸空气。夏天水一流动,水中自然就含了空气。水里的草经日头一照,也能产生空气。冬天雪一大,把日光遮住了,水草产生不了空气,再加上冰把水面和空气隔开了,水里空气就很少了。这时候,鱼就会想起从娘胎里带来的本事,自发地聚在一起,在头顶的冰层上选一个点,一条接一条地含着水,向这个点哈水,其实是喷水。冰层虽厚,架不住不断地喷。先把冰面喷出一个小孔,然后再向小孔周围喷水,直到喷出一个脸盆大小的洞。这时鱼群再轮流把头伸出水面换气,一直到雪化冰消为止。”
刘强武听呆了,想了想又问:“大叔,你遇到过鲇鱼哈吗?”“傻小子,我要是没遇到过鲇鱼哈,能算老打鱼的吗?这辈子遇到过不下二十回。”
¡°¶¼ÊÇöÓÓã¹þÂ𣿡±
¡°²»£¡ºÚÓã¹þ¡¢ÀðÓã¹þ£¬»¹ÓÐöêÓã¹þ¶¼ÓöÉϹý¡£¡±
“这些鱼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有啊,我品过,出鱼哈有三条:一个是雪得大,二是水里的鱼得多,三是鱼大。小鱼还不会使这个招。还有一点,鱼哈都是在芦苇、蒲草比较密的地方,可能是为了隐蔽,不容易让人发现。”
刘强武听了就说:“大叔,听你老一说真是大开眼界,这么奇妙的事,书上咋没见过呢?”
刘长河哈哈大笑:“谁往书上写这个呀,都明白了还能发财吗?”刘强武感动道:“谢谢大叔对我这么掏心窝子!”
刘长河拍拍刘强武的肩膀:“不过你得注意,发现鱼哈以后,不能抓净,迷信的说法,抓净一回,这辈子再也发现不了鱼哈了。”听到这里,刘强武表情凝重起来,他给老人斟满酒,自己也满上一杯,站起身恭恭敬敬地说:“谢谢你老的提醒,我一定谨记在心。”
刘强武回到家,把刘长河的话原原本本学说了一遍,全家人这才彻底明白了来龙去脉。受刘长河的启发,正月十五以后,哥五个和海川一齐出动,四处寻找鱼哈,先后发现了三个鲇鱼哈,两个鲤鱼哈,一个鲫鱼哈。值得一提的是这鲫鱼哈,里面的鱼一色是八两到一斤的大鲫鱼。市场上很少见到这么大的鲫鱼,鲫鱼又是吉鱼的谐音,价钱是鲇鱼的一倍。刘家的小日子一下就起来了,从此在关东站稳了脚,扎下了根。
民间故事金库
驴蹄和尚
妖孽横生
仙台镇的人们每到初一、十五都会去镇子西边的仙斧庙烧香拜佛。这时,总会有一个老和尚在庙门外倚着墙根坐着,专注地打量每个来烧香的人。这个老和尚常年穿着一件脏得已看不出颜色的僧袍,左袖子比右袖子长出一大截。这样一来,老和尚便只把右手露在外面,左手则藏在长长的袖筒里,从来没伸出来过。
有香客问他:“老师傅今年高寿了?”老和尚便从鼻子里哼出一声“九十九”。一听他的回答,人们便会相视一笑,因为据镇上的老人说,他们小时候跟着大人来庙里上香,老和尚就在这坐着了,那时人们问他多大岁数,他就说自己“九十九”。这都多少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孩儿都胡子一大把了,他却还是九十九,一岁没长!
老辈人还说,曾有人窥见过老和尚左袖子里藏着的那只“手”。那根本就不是人的手,而是黑乎乎的一坨,好像是个什么动物的蹄子。
不管人们怎么说,老和尚依然我行我素,每天一早默默地坐在庙门外,打量来上香的香客,一直到日落西山,他才失望地起身离去。有一次,一个小沙弥听到老和尚一边走一边嘟囔:“你可该来了!”小沙弥很是奇怪,心想,他从不外出云游,也不与人结交,他在等谁呢?
而就在这时,仙台镇出了怪事。
仙台镇后有一座仙台山,这几天,人们发现仙台山的上空飘来一片黑云。起先是一小片,慢慢地,云片越来越大,最后,黑云竟遮住了半个天空。这天,整个镇子的狗突然都不叫了,半夜里,刮起了一阵旋风,风中带着腥臭味。旋风过后,人们发现从没断过的更夫梆子突然不响了。等到天亮人们才知道,老更夫莫名其妙地不见了。大伙儿找遍了全镇也没找到,真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人们在胆战心惊中过了两天,第三天,发生的事更吓人了。半夜里,外面又刮起一阵腥臭的旋风,一团黑雾向镇子这边飘来。突然,一个硕大的三角形脑袋“扑棱”一下从黑雾里探了出来。不少老百姓都看见了,那是一条巨蟒!
这条巨蟒可不是一般的蟒,它原是天界的一条草蛇,偷偷溜下界蛰伏于仙台山,已修炼了千年。眼看千年修行圆满,就能化龙升天,但因它是偷偷下界,藏匿起来阴修,体内缺少阳气,所以要吃够阳间百人才能增补所需的阳气,老更夫就这样命丧蛇口了。
出了妖孽,这太可怕了,立时仙台镇人心惶惶,人们蜂拥到仙斧庙烧香拜佛。倚坐在庙门外的老和尚此时也显得有些焦灼,他嘴里嘟囔着:“祸害现身了,你还不来?”
就在这时,庙外传来一阵喧哗,人们一看,原来是镇上李老汉的儿子李冒哭着喊着,要来庙里当和尚。
葫芦新娘
这可奇怪了,李冒是李老汉的独子,今天是他的大喜之日,怎么新郎官不当,来当和尚?
原来这李老汉早年丧妻,一个人拉扯大了儿子李冒。眼看李冒十八岁了,他便想请媒婆给儿子寻个好媳妇。李老汉请的这个媒婆,长着一双半吊子眼,人们都叫她“半吊”。这半吊一听李老汉要给儿子说媳妇,当下眉开眼笑。原来,半吊有一个娘家侄女,名叫大俊。想当初大俊一落生,连见多识广的产婆都被唬了一跳,真没见过这样的长相:一张脸两头宽中间细,活像一个葫芦!父母见孩子生得丑,就给起名叫“大俊”,为的是用“俊”来压“丑”。可大俊长大后非但没俊,还脾气暴躁,食量大过两个壮汉,全没一点女孩样。
大俊十九了,没人来提亲。大俊爹娘便让半吊给大俊找个婆家。半吊眼光老辣,她看出李家一老一小是两个老实疙瘩,于是眼珠一转,两手一拍,笑着说:“这真是好女儿多剩,好姻缘多碰。老婆子娘家有个侄女,虽说比您家令郎大上一岁,但那长相可是天下无双,每天就知道不惜力……”
这一番抹了蜜的话,说得李老汉爷俩相当满意,于是订婚、完聘,很快到了迎娶的日子。李冒一进洞房,就迫不及待地拿着秤杆去挑新娘的盖头,哪知盖头刚挑一半,露出了一张恐怖的葫芦脸。李冒浑身一哆嗦,一害怕,把挑了一半的红盖头又给盖上了。红盖头挑起再撂下,对新娘是莫大的侮辱,这一下惹恼了大俊,就见她“呼”的一下,自己把盖头扯下来,站起来挥巴掌就朝新郎扇了过去。
外边的人听到新房里“咕咚”一声,都忙来看究竟。只见李冒被打得趴在地上,他看看众人,悲怆地从地上爬起来,二话不说,朝仙斧庙就跑。
此时,仙斧庙门口乱成了一团,大伙儿你一嘴我一嘴地劝着李冒,只有老和尚平静地看着这一切。就在这时,更猛烈的嘈杂声从后边响起,原来是大俊追来了!此时她一张脸已气成了紫葫芦,鱼泡眼瞪得老大。忽然,一直安稳坐着的老和尚“腾”地站起来,他两眼放光,盯着大俊,嘴里喊了一声:“师弟,你让我好等啊!”
这一声,让所有人都愣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老和尚和大俊的前身本是一对师兄弟,法号分别叫慧觉和慧明。他俩苦修圆满飞升后,师弟慧明却因功德尚欠,需再次轮回,平息仙台山巨蟒之祸,以补其功德。慧明洒泪拜别师兄,登上了转生轮,慧觉却发现师弟落下了辟邪利器—黑驴蹄子。慧觉知道,没有黑驴蹄子,师弟就会抵挡不了千年巨蟒,遭其吞噬。
慧觉决定偷偷下界给师弟送黑驴蹄子。他转生后,死死拿着黑驴蹄子的左手化为了驴蹄。因为他不知道巨蟒何时出来祸世,所以来早了,一直在仙斧庙苦苦等着,又因修行之人,百年即会圆满飞升,所以他一直说自己九十九岁,以避百年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