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故事会全集》-第2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在人们的啧啧惊叹声中,王如清微笑着上轿回县衙了。刚进县衙,王安就说:“老爷,少爷在后堂等您呢。”

      王如清走进后堂,看着气得浑身发抖的王冰,劝慰道:“儿子,坐下喝点茶。”

      王冰大喊:“为什么我昨晚和你说的疑点都被掩盖住了?为什么你要向他们通风报信?”

      王如清沉下脸来,说:“你这是和父亲说话的态度吗?”

      王冰哽咽地说道:“父亲,我再给您最后一次机会,一旦我着官服顶戴在堂上问您,您就要——”说到这里,他再也说不下去了。

      王如清冷冷地看着他:“你要大义灭亲?你不怕当朝宰相将你罢官免职,或者找个理由把你关进大牢?”

      王冰一下跪在了父亲面前,恳切地说:“儿子是朝廷命官,为民伸冤,就是粉身碎骨,儿子也不怕。可是您、您让儿子失望透顶啊。”

      4.父子青天

      王如清见儿子痛苦万分,忽然哈哈大笑,他把儿子扶起来:“好儿子,王家后继有人了!你爷爷如果地下有知,也会含笑九泉的。”王冰大惑不解,听他提到爷爷,更是摸不着头脑。

      王如清缓缓地说:“想当年,你的爷爷也是做县令的,他为人耿直,不惧权贵,被百姓称为王青天。可惜,他这青天只当了一个月。当时,县里来了马贼,在城外杀了一户人家。朝廷以治理无方为由,把他撤职查办了。后来他才知道,那马贼是假的,那户人家也是破庙里找来的死尸,是有人做圈套故意整他。他一气之下一病不起,他把我叫到床边,告诉我,读书为做官,做官要做清官,还要做聪明官。保不住自己,也就保不住百姓。能智取就不要硬攻。保住有用之身,才能为百姓做更多的事。”

      王冰若有所悟:“可父亲为何之前要那样对待儿子?”

      王如清解释说:“京城是个大染缸,在京做官的人,大多依附权贵,没有骨气。我怕你进京当了三年翰林,已经变了,所以故意试试你。”

      王冰明白了父亲的苦心,便继续追问:“这些儿子都懂了,可您为什么要向刘家通风报信呢?这样一来,他们毁灭了证据,我们又如何伸张正义呢?”

      王如清继续解释道:“就算今天你以这三个疑点作为证据,将刘俊下到大牢里,刑部随便找一个理由,比如让你找伤人的物证,让你重审,时间就耽搁了。重审至少要一个月,你哪能找到那方砚台啊,一个月时间,人证也串通好了,尸体也下葬了,胳膊上的伤也好了,到时再将刘俊释放便是。这一个月里,你肯定会被朝廷调任。给你升官总行吧,调你个粮道道台,或是河道巡察,你就管不了这案子。以后再寻你个差错,把你革职,陷害下狱也不难。你自身难保,如何为民申冤?”

      王冰觉得有道理,他无奈地问父亲:“光保全了自己有何用?我还是没能帮刘老汉父女申冤啊!”

      王如清淡淡地说:“这次你帮了刘子枫,你的地位已经稳固了。你只要咬紧牙关,继续忍耐就好。”

      王冰惊讶地问:“可我没帮他啊!”

      王如清哈哈一笑。原来是他告诉刘子枫,自己和王冰的关系,还说其实王冰也是一心要袒护刘家父子的,但是必须到现场来查验,一来做做表面功夫,二来顺理成章帮刘俊洗脱罪责。

      王冰听完,不由目瞪口呆。

      王如清笑了笑,喃喃自语道:“正好我也要告老还乡了。我走了,刘子枫也能消点气,不会连累到你。之前,我告诉他,别的证据都好办,唯独伤口是最难掩饰的。只有找条狗真的咬一下,盖住原来的伤痕才行。仓促间狗也不好找。于是,我又告诉他,县衙对面的茶馆里有条黑狗,是外地流浪来的。他马上就派家丁去抓了。”

      王冰脑中灵光一闪,和父亲交换了一下眼神,这才露出了释怀的笑容。这天晚上,父子俩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好不尽兴!

      再说那刘老汉,他一直无法忘怀丧女之痛,很快便卖了田地,带着银子和老婆远走他乡了。

      三个月后,刘俊得了急病,不治而亡。据他的妾室二丫说,临死前他像狗一样,蜷缩到角落里不肯出来,只是哀嚎。请来京城名医,说不是普通的病,治不了。

      一个月后,王如清接到知府大人王冰的申斥,说他办案不明,有失官体。此时官场中知道二人关系的已经不少,王如清权衡利弊,便告老还乡了。

      王冰接到了宰相的一封信,称赞他先公后私,敢于申斥父亲,接着表示:“刘家一事为意外,令尊也是好心,贵府一片赤诚老夫已经知晓,无需自责。”此后几年里,王冰连连升迁,一直升到右都御使。

      隔了一年,宰相因为朋党案,被人举报。王冰趁机将搜集的宰相罪状一一罗列,奏到皇帝跟前。

      皇帝一看,累累罪状条条惊心,大为震怒,彻查之下,权倾朝野三十多年的宰相终于倒下了。他的朋党门生,连刘子枫也一起被抄家下狱。

      扳倒宰相后,王冰想起了父亲临走时的话,他说:“多年来,凡是牵涉权贵的案子,我都故意弄得漏洞百出,上报给知府。因为如果我据实办理,上头的人肯定挑毛病驳斥我,让我反复重审,反而贻误案情。而我故意歪曲案由,又写得荒唐无比,知府没法上交朝廷,怕被人一眼看出毛病,只得申斥我办得糊涂,我就趁机把案子翻过来。知府驳过我一次荒唐,就没法再反着驳斥我。这样我背个‘无能’的名声,却能自保,也能为百姓申冤做主,但这终究是小气的做法。你要做就做大事,要比我强。我走你不要送,王铁嘴会跟我回老家的。他父亲是行医的,被权贵所害。你爷爷帮他报了仇,他长大后考过秀才,后来我当上知县,他便跟着来了。这些年我先假意判错案子,再暗中资助原告进府鸣冤,都是借他之手。无法申冤的案子,也是借助他的祖传医术给百姓报仇的。你有机会,便回来找我们喝茶下棋……”

      后来,王冰深受皇帝器重,成了一代名臣,历任各地巡抚,处处人称“王青天”。

      据说,这位王青天的后堂与众不同。里面挂着一副对联,颇有意味。上联是“留住一把生灵骨”,下联是“能看黄河几丈深”,横批是“戒急用忍”。在那个时代,这也许是当青天最好的方式。

      千钧一锤

      1.锤落心惊

      省电视台有一档叫《千钧一锤》的金牌节目,每期都有三件来自民间的藏品,请三位专家当场鉴定。如果鉴定为真品,皆大欢喜;如果鉴定为赝品,那么对不起,就会“砰”的一声,当场被主持人张鸿帆一锤砸得粉碎。

      因为这档节目可看性高,收视率异常火爆。其他电视台纷纷开办了类似的节目,但关注度远远不及《千钧一锤》。因为张鸿帆年轻帅气、幽默博学,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但是人红是非多。这几天,张鸿帆就接到好几个热心观众打来的电话,质疑节目的真实性。

      这都怪一个记者。上星期,他写了一篇报道,说鉴宝类节目都是演戏,藏家藏品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张鸿帆对这篇报道嗤之以鼻,他知道,起码自己栏目并没有请演员假扮藏家。可观众并不知情,纷纷来电质疑。张鸿帆只能耐着性子,一一作答,为此他恨不得把那个记者揪出来揍一顿。

      这天,张鸿帆去找台长,问能不能告那个记者和报社。

      台长叹口气道:“没戏,记者有言论自由,况且他又没指名道姓说是哪一家。这年头这样的报道太多了,不值得生气。”

      张鸿帆看看节目直播的时间要到了,只能先作罢。他回到演播室,整理一下仪表,面露微笑,徐步上台。今天的三件藏品都是青花瓷,在观众评点过程中,张鸿帆一边跟观众交流互动,一边在心里默想着专家给出的意见。

      张鸿帆清楚,那个记者有一点是说对的,就是藏品并不是专家现场鉴定的。要知道,现场时间毕竟有限,再资深的专家也可能看走眼。所以三件藏品在上节目前,都送给专家看过,并将鉴定结果告知主持人。节目直播时,专家再上台看一遍,出个鉴定证书,可谓万无一失。今天的后两件藏品都是青花瓷盘,一真一假,应该是二号为假,三号为真。这已经是专家们反复评定了的,不会有错。

      观众互动点评的环节结束后,就到了专家鉴定的阶段了。

      今天一位专家生病,临时换了一位。他们仔细地看了一遍三件藏品,分别在鉴定书上签了字。

      张鸿帆提起了沉甸甸的镀金铜锤,拿起一号藏品的鉴定书,走到藏品前。他一脸郑重地又看了一遍鉴定书,然后拿着锤子在藏品上方盘旋着。

      现场观众都提心吊胆地看着张鸿帆。只见他高高举起锤子,突然猛地一落,吓得众人惊叫出声。但再一细看,张鸿帆的锤子却停在藏品上方,纹丝不动。他微笑着宣读:“一号藏品,青花蟠龙双耳罐,造型古朴、线条流畅,符合乾隆年间民窑风格,专家鉴定为真品!”话音一落,台下一片欢呼,藏友更是激动得双手高举,连连欢呼。

      接下来,张鸿帆拿起了二号藏品的鉴定书,他看着鉴定书,用锤子在这个青花瓷盘上晃悠着。他一边晃,一边还问二号藏家,是否坚信自己的是真品。

      藏家咽了咽口水,坚定地说:“当然,这可是我的祖传宝贝啊!”

      张鸿帆又看了一遍鉴定书,然后高举锤子,猛地落下,“咣当”一声,盘子被砸得粉碎。

      “唉——”观众们纷纷摇头叹息,藏家则脸色煞白地看着自己已成碎片的盘子。

      此时,张鸿帆心里也是陡然一紧。因为,他听见专家席上的三位专家也齐齐发出了一声惊呼!这声惊呼明显是极力压抑着的,而且被观众的声音都盖住了。但是他们为什么会惊呼?

      张鸿帆毕竟是经验丰富的主持人,他很快就镇定下来,看了看三号藏品,没错,那也是一个青花瓷盘。他见新来的专家脸色煞白地指指面前的鉴定书。

      张鸿帆两腿一软,自己估计是砸错了。他现在只能祈祷这两个盘子都是假的。但上场前他就知道了今天有两个盘子,一真一假,现在无非是自欺欺人罢了。

      然而,张鸿帆心犹不死,他拿起二号藏品的鉴定书,又仔细看了一遍,只见上面写道:“此件藏品,青花蝠纹描边瓷盘,造型精美,线条流畅,但花纹与清代风格不符,盘子底部有明显做旧痕迹,经鉴定为现代仿品。”他心里又升起了希望。

      张鸿帆大步走向专家台,急切地拿起剩下的三号藏品的鉴定书。那位新来的专家赶紧凑到他耳边说:“为了方便对比,那两个藏品调换号码了,你刚刚读的是三号藏品的鉴定书,这本才是二号藏品的,没人告诉你吗?”

      张鸿帆瞪圆了双眼,看着那位专家。但他脚下不敢停留,拿起鉴定书,边翻边走到三号藏品前。只见鉴定书清清楚楚地写着:此藏品是青花蝠纹描边瓷盘,是乾隆年间的真品!他又看了一眼眼前的盘子,虽然这也是一个青花蝠纹描边瓷盘,不过上面的蝙蝠远不如上一个生动传神,即使是他也能一眼看出是个赝品。他绝望了!

      这可是现场直播啊。事到如今,也总得有个收场。张鸿帆心一横,举起鉴定书,大声“读”起来:“三号藏品,青花蝠纹描边瓷盘,造型完整,画工精美,经鉴定为现代仿品!”念完后,他愣愣地看着台下,而众人也愣愣地看着他。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乱中出错,鉴定词编得前后矛盾。

      但三号既然也鉴定为假,万万没有留着的道理,于是,张鸿帆赶紧挥起锤子,手起锤落,将三号盘子也砸得粉碎。接下来的结束语是怎么念的,他都记不清了。

      2.将错就错

      张鸿帆回到后台,三个专家已经和台长、栏目组的人聚在了一起,大家都很不安。

      张鸿帆走到他们面前,着急地问:“到底怎么回事,藏品怎么会临时换号呢 ?”

      新来的专家低着头说:“是我的建议,我觉得今天有两个同样的青花瓷盘,是难得的普及文物知识的机会。所以我建议将赝品换到三号,这样大家看完真品再看赝品,效果会更好。我以为台长会告诉主持人,没想到……”

      台长狠狠瞪了这个专家一眼,说:“当时张鸿帆都快上台了,你不是说你也会告诉他的吗?”

      那专家脸色苍白地说:“我告诉礼仪小姐,让她去告诉张鸿帆。”

      台长四下看了看:“礼仪小姐呢?礼仪小姐在哪儿?”

      旁边一个编导说:“她上台前晕倒了,直接被送去医院了,今天上台的是临时候补的。”

      候补上台的礼仪小姐很快被找来问话,她吓得脸色发白,连连摆手说:“不是我,不是我,我什么都不知道啊,我是按照藏品上写的号码放在架子上的。”

      台长气得脸色铁青:“阴差阳错,阴差阳错呀!”他又看了看张鸿帆说,“这事既然出了,就先别想追究责任了,大家说,怎么办?”

      张鸿帆当然知道自己也有责任,如果自己能更加仔细一点,完全有机会发现错误,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叹道:“能怎么办?好在直播中没出问题。我看这样吧,我们向那位藏家道歉,按市价赔偿,求得谅解。”

      台长连忙阻止说:“不行!这样一来,你的主持生涯就到头了。节目也可能会被叫停。”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新来的专家又出了一个主意:将错就错。

      张鸿帆一愣:“什么意思?”

      此专家不太好意思地说:“这个盘子已经砸碎了,再想鉴定真伪比原来难得多。《千钧一锤》请的都是行内顶尖,别的专家也不太会唱反调。而且,那个二号藏家本身也是个半吊子,我看他在现场也没怎么样,说明他也怀疑东西是假的。这事就这么完了,也未尝不可。”

      大家想来想去,这确实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虽然张鸿帆心里过意不去,但他不敢坚持己见,万一藏家真闹起来,连累了大家和台里,自己就更过意不去了。

      最后,台长拍板:此事到此为止,任何人不许向外透露。这个栏目是大家的金饭碗,谁说出去,不但害了大家,更害了自己。

      本来台里这个将错就错的计划是很成功的,三天过去了,一切风平浪静的。

      但是就在张鸿帆准备下一期节目的时候,台长忽然慌慌张张找到张鸿帆,说:“完了,出事了,那人找回来了!”

      原来,那藏家住在农村,他花了一整天从省城回了家,一进家门,就埋怨父母骗自己盘子是古董,结果当场让人家给砸了,让自己在大庭广众下丢人现眼。

      没想到,他爹听说盘子是现代仿品,吃惊地问:“啥时候的叫现代仿品?”

      那人说,民国以后。

      他爹气得直跳脚,他骂道:“你不知道,这是你奶奶的陪嫁吗?你奶奶要活着都一百多岁了,她结婚的时候还是晚清呢,这盘子是你奶奶从小就有的,因为喜欢才带到咱家来的。咋可能是民国以后的呢?”

      那人一听,就觉得不对劲了,拿着碎瓷片就坐车跑回电视台,【创建和谐家园】来了。

      张鸿帆也慌了手脚:“要不咱实话实说,赔人家钱吧?”

      台长沉吟一会儿,答说:“不行,现在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这事当时没承认,这时候再承认性质就变了。反正盘子已经砸了,他死无对证,咱们咬紧牙关不放松。再说,他奶奶也没法从地底下爬起来证明这盘子的年头。”

      张鸿帆说:“那他要找别人鉴定瓷片怎么办?”

      台长说:“第一,他不见得有那份毅力;第二,鉴定碎瓷片比鉴定整个盘子难得多,他不见得找得到那么高明的专家;第三,即使碎瓷片鉴定是清朝的,也不一定就能证明这些瓷片属于那天你砸的那个盘子!”

      当天,藏家在电视台一通大吵大闹。但所有人都一口咬定,他的盘子就是现代仿品。

      那人心里虽然不甘,觉得自己亲爹不会骗自己,但另一方面,他确实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能证明自己的盘子是真品。

      最后,台长只好劝道:“你这么远的路来来【创建和谐家园】不容易,台里出于对观众的回报,愿意出一万块,作为补贴。”那人想想也没别的招,只好答应了。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张鸿帆暗暗下了决心,等这期节目结束,他要补偿这个藏家,图个心安,毕竟是自己亲手砸碎了人家的传家宝贝。

      3.又起波澜

      明天又是新一期节目了,当张鸿帆正在走台之时,台长又火急火燎地跑进来,手里拿着份报纸说:“那小子把事情捅到媒体上了!”

      大家一看报纸,顿时目瞪口呆。只见报纸上硕大的标题写着——《千钧一锤,砸烂传家宝;鉴宝节目,误杀酿冤案?》下面内容是用采访的角度叙述了二号藏家的经历。

      张鸿帆一看文笔,就知道这事又是爆鉴宝节目内幕的那个记者写的。

      当天晚上,台里接到了无数电话,有观众的,有媒体的。大家都在问:“砸的那个盘子到底是不是真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误?”

      台长亲自向媒体解释:“文物鉴定是一项很艰苦也很严肃的工作,我们相信专家的专业水平,我们也理解藏家的心情,希望大家能理智看待这个问题,而不要急于责难。”

      张鸿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为此,台长特意安排他在家休假。节目也暂时停播了。台长安慰他说:“放心吧,等这个风头过去,节目马上复播。”

      休假第一天,张鸿帆心事重重地在家里窝了一天。天快黑的时候,他才想到出门吃饭,刚一拉开门,只见门口站着一个女子,正要抬手按门铃。

      两人都吓了一跳,还是女子反应比较快,率先打趣道:“张先生,以前总在电视上看您,本人怎么没有电视上看来精神啊?”

      张鸿帆苦笑一下,问道:“你是?”他再仔细看了看,认出来了,“你是卫视的主持人王燕小姐,大驾光临有何贵干?”

      王燕诚恳地说:“我招贤纳士来了。”原来她一直在关注《千钧一锤》和张鸿帆,见最近节目停播,张鸿帆又从荧幕上消失了,便挖人来了。

      张鸿帆摇摇头,一口回绝道:“首先,我跟省台有合约。再说,省台待我不薄。”

      王燕看了张鸿帆一会儿,提议说:“如果省台不再和你续约,你就到我们卫视担任鉴宝类节目的主持人,我们可以先付定金。”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18:5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