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故事会全集》-第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妈说天池是孤儿,男家那边没亲戚来,如果不认识就轰他们走吧。现在要饭的坏着呢,喜欢等在酒店门口,见哪家办喜事就装作亲戚来蹭酒。我想了想,还是把天池叫了来。

      天池看了两个老人一眼,慌里慌张地把我的手捧花都碰掉在地上了,最后支支吾吾地说是他的堂叔和堂婶。妈妈奇怪地问:“天池,你不是孤儿吗?怎么没听你说过有这门亲?”

      天池低着头说是远房亲戚,好长时间不来往了,但结婚是大事,家里一个亲戚都没来,总觉着是憾事,所以……我靠着天池的肩膀,怨他有亲戚来也不早说,应该把他们调一桌,总不能坐在备用桌上。天池拦着说就让他们坐那吧,坐别桌他们也不自在。

      直到开席,那桌上也只坐了堂叔和堂婶。敬酒经过那桌,天池犹豫了一下,拉着我从他们身边绕了过去。回头看到他们的头埋得很低,我又把天池给拽了回去,“堂叔、堂婶,我们给你俩敬酒了!”

      两个老人抬起头,有点不相信地盯着我。二老的头发都花白了,看上去有七八十岁的样子。堂婶的眼神木木的,很空洞,我举起手来,不确定地在她眼前晃了晃,没反应。原来堂婶是个盲人。

      “堂叔、堂婶,这是俺媳妇小洁,俺们现在给你们敬酒呢!”天池在用乡音提醒他们。堂叔这才“哦”了两声,忙歪歪斜斜地站了起来,左手扶着堂婶的肩,右手颤巍巍地端起酒杯。我惊讶地发现,堂叔的右腿是空的。堂婶是瞎子,堂叔是瘸子,这是怎样的一对夫妻啊?

      敬完酒,我跟天池说,等他们回家时给他们一点钱吧,太可怜了。两人都是残疾,这日子怎么过。天池点点头没说话,只是紧紧拥着我。

      结婚后日子过得很快,婚后第一年的除夕,天池说胃疼,没吃晚饭就回房睡觉去了。我让妈妈熬了点大米粥,也跟着进了房。天池躺在床上,眼里还憋着泪。 我说:“天池,不带这样的,第一年除夕就不跟我们一块吃晚饭。一过节你就胃疼,哪有这样的事情?其实我知道你不是胃疼,说吧,什么事?”

      天池闷了半天,说对不起,他只是想起堂叔、堂婶还有他死去的爹娘。他怕在桌上忍不住,惹爸妈不高兴才推说胃疼。我搂着他说:“真是个傻孩子,想他们,我们过完年去看他们就成了。”

      天池却低下头说:“算了,那条山路特别难走,你会累着的。等以后路通了,我们生了小孩,再去看他们吧。”

      婚后第二年的中秋节,我正巧在外出差,回不了家,我就跟天池煲电话粥。那晚,我们直到把手机聊得发烫没电为止。躺在宾馆的床上,看着窗外圆圆的月亮,我怎么也睡不着。估计天池也没睡,说不定正在网上神游,于是我翻身起来,打开电脑,重新申请了一个QQ号叫“读你”,想捉弄一下天池。登上QQ一看,天池果然在线,我主动加了他,他接受了。

      我问天池:“这样一个万家团圆的好日子,你为什么还在网上闲逛呢?”他说:“我老婆出差,想她睡不着觉,就上网看看。你怎么也在网上闲逛呢?”我说:“我在外打工,现在想爸爸和妈妈,睡不着,就上网了。”

      天池回了一行:“我也想我的爹和娘,只是,子在外,亲欲养而不能。”

      爹和娘?我有点莫名其妙,忙问:“能和我说说是怎么回事吗?”

      天池在那头沉默半晌,才回道:“你叫‘读你’,我今天就让你读一次吧。反正你我也不认识,你就当听一个故事吧!”于是,我意外地知道了天池一直藏在内心的秘密。

      天池说—

      30年前,我爹快五十了还没娶亲,因为他腿瘸,家里又穷。后来,庄上来了个要饭的老头,还搀着个瞎眼的女人。老头病得很重,爹看他们可怜,就让他们在自家歇息。没想到,一住下那老头就一病不起,后来老头的女儿,就是那瞎眼的女人嫁给了我爹。

      第二年生下了我。我家的日子过得很清苦,可我从来没饿过一顿。爹和娘种不了田,就帮别人家剥玉米粒,一天剥下来十指全是血泡,第二天缠上布条再剥。为了我上学,家里养了三只鸡,两只鸡生蛋卖钱,留下一只生蛋给我吃。娘说,她在城里要饭时听说城里的娃上学都吃鸡蛋,咱家娃也吃,将来比城里的娃更聪明。但他们从来都不吃。有一回,我看见娘把蛋打进锅里后用嘴舔着蛋壳里剩下的蛋清,我搂着娘号啕大哭,说什么也不肯吃鸡蛋了,爹知道原委后气得要用棍子打娘。最后我妥协了,前提就是我们三个一块吃。虽然他们同意了,但每次也就象征性地用牙齿碰一下。

      庄上的人从来不叫我名字,都叫我“瘸瞎子家的”。爹娘一听到有人这样叫我,必定会跟那人拼命。娘看不见就拿砖块乱砸,嘴上还骂着:“你们这些杀千刀的,我们瘸瞎,我娃好好的,不许你们这样叫唤。将来你们一个都不如我娃。”

      那年中考,“瘸瞎子家的”考了全县第一,让爹娘着实风光了一把。镇上替我们家出了所有的学杂费,送我上学的那天,爹第一次出了山。爹对我说,进了城要好好学,以后就在城里找工作娶媳妇。别人问起你爹娘,你就说你是孤儿,没爹娘,不然别人会看不起你。

      我让爹别说了,这是什么话,娘却说这是真话,要听。以后,你带了城里媳妇回家,就说俺们是你的堂叔和堂婶。娘说完就在那抹泪。爹说,不要把媳妇带回家,一带回来你娘忍不住就会露馅的。然后,爹往我怀里揣了十个熟鸡蛋,就拖着娘走了……

      天池写到这里,就停下了。电脑前,我的眼泪也扑簌簌地往下掉。残疾不是他们的错,那是老天对他们的不公。这个傻天池,这样的爹娘,怎么能不孝顺他们?他怎么就这么小看我呢?于是我敲过去一句话:“那后来,你就告诉你媳妇他们是你堂叔和堂婶?”

      天池回道:本来我不信。媳妇找的是我,又不是我爹娘。后来,我谈了第一个女朋友,当我认为时机差不多的时候,就带她回了趟家。谁知到家后,她连晚饭都没留下吃就走了。我追出去,她说,你们家基因有问题,以后生的小孩肯定也不会健康。我气得让她有多远滚多远。回到家,娘在哭,爹也骂我,说我不听他们的话,非要断了咱家的香火不可。

      后来,我遇上了第二个女朋友,就是现在我的老婆。我很爱她,做梦都怕失去她。有了前车之鉴,我很害怕,只能不孝了。但是一到逢年过节我就想他们,心里堵得慌,难受……

      天池写到这里,就没有再打字了。我下了网,依旧没有睡意。天将放亮时,我打了部门经理的手机,告诉他,我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尽快办。请完假,我简单收拾一下行李就直奔火车站。还好,赶得上头班列车。

      那条山路确实很难走。刚开始我腿上还有点劲,后来脚上磨起了泡,我脱下鞋子挤了水泡,疼得哭出声来,真想打个电话让天池来接我回家,可最后还是忍住了。我从路边揪一把芦花垫在脚底,感觉舒服多了。想到天池的爹娘此时还在家里劳作,我腿上一下就来了劲,站起来继续往前走。

      当老村长把我领到天池家门口的时候,那一片烧得红红的晚霞正照在他家门口的老枣树上。枣树下坐着堂叔,哦不,是天池的爹。爹比我结婚时看到的老多了,他手上剥着玉米,拐杖安静地倚在他那条残缺的腿上。娘跪在地上准备收晒好的玉米,手正一把一把地往里撸。这景象宛如一幅画,而画中便是这世上最完美的爹娘。

      我一步一步地往他们跟前走。爹看到了我,手中的玉米掉在了地上,嘴巴张得老大,吃惊地问:“你、你咋来了?”

      娘在一旁摸索着问:“他爹,谁来啦?”“天、天池家的。”“ 啊!在、在哪?”娘惊慌失措地找着我的方向。我弯腰放下行李,然后一把抓着她的手,对着他们,带着深深的痛,重重地跪了下去:“爹,娘!我来接你们回家了!”

      爹干咳了两下,泪水无声地从爬满皱纹的脸上流下。娘把双手在自个身上来回地搓,然后一把抱住我,一行行泪水从她空洞的眼里热热地流进我的脖子里。

      我带爹娘走的时候村里是放了鞭炮的,我又为爹娘风光了一次。当天池打开门,看到一左一右站在我身边的爹和娘,吃惊不小,怔怔地愣在那,一语不发。

      我说:“天池,我是读你的人。我把咱爹娘接回来了。这么完美的爹娘,你怎么舍得把他们丢在山里?”

      天池泣不成声,紧紧地抱住我,像他娘一样,把一行泪流进我的脖子里。

      生日祝福

      妻子的生日是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那天,我下班回家,阻止她下厨房,张罗着去饭店潇洒一顿。妻子问我:“琳琳来电话了吗?”我摇摇头,知道她关心的是女儿的祝福。妻子又问:“也没发信息?”我说等晚上吧,女儿白天有课。妻子在工厂里当质量检验员,车间里对接手机有严格的规定,所以妻子连手机都不配,生活得倒也清静自如。

      那顿生日宴有些沉闷,妻子吃得心不在焉,不止一次看表,又不止一次问我:“你没把手机关上吧?”我便干脆把手机放到她面前,以保证她能得到女儿第一时间的祝福。后来她又让服务员将饭菜打包,说回家去,担心琳琳打家里的电话座机没人接。我说,不是有手机嘛,何必?妻子说嫌这儿乱,提起食品盒就走。

      那个夜晚,家里的气氛格外沉闷。妻子坐在电视机前,抓着遥控器不停地调换频道,只是不说话。我有意找些有趣的话题,她也很少搭话。我忍不住,抓起电话就要给女儿打过去,妻子坚决地制止,说,你贱啊?夜深,睡下。我将手机一直开着放在枕边,但那一夜,一切都沉寂着,电话没响,手机也没响,我只听到妻子不停地翻身,还有她压抑的叹息,直至我沉入梦乡。

      清晨,妻子起来准备早点,脸色不好,眼圈黑着。我知道她有心事,便不再提昨日的话题。我们只有这一个女儿,以前在家时,琳琳每临自己的生日前三五天,就开始大张旗鼓地做舆论准备。离家去读大学,到了她生日那天,妻子则从早到晚不知要打去几次电话。怎么到了妈妈生日这天,就忘得一干二净呢?我心里也在抱怨,但我不能再火上浇油。我在公共汽车上给琳琳发短信:“你妈妈一夜未睡好。”哼,但凡还有一点孝心,你自己想想吧!

      整整一天,我的短信并没有换回任何反馈。傍晚回家,妻子望着我,我把目光避开,她的眼圈就红了。她说从今天起,你和我谁也不要再给琳琳打电话。

      这一夜,妻子睡得很早,连电视也没看。夜深的时候,我听见门锁有哗哗的响动,惊得急忙起身披衣,刚刚按亮电灯,身上一直带着家门钥匙的琳琳已经站在我们床前。女儿一手抱着蛋糕,一手提着装在塑料袋里的烤鸭,肩头披着薄薄的雪花,眼里噙着泪水说:“妈,爸,我昨天和同学出去玩,忘了妈妈的生日。我错了,我祝妈妈生日快乐!”

      那一刻,妻子已醒来。她揉着眼睛,似乎怀疑这是不是在梦中。旋即她跳下床,一个劲儿地拍拂着女儿肩上的雪花,嘴里也是一个劲儿地埋怨:“你这个傻丫头,大老远你跑回来干什么?你不会打电话呀?你不知道天冷呀?你明天不上课啦……”

      琳琳只在家待了两个多小时,后半夜就坐车返回学校去了,她不想耽误第二天的功课。我送琳琳去车站回来时,妻子又开始埋怨我,说就你手贱,发那个短信干吗?孩子来来【创建和谐家园】吃苦受累的,还得白搭多少钱呀?我暗暗笑了,想:这哪里是钱的事,你心里热乎去吧。

      这件事我以为做得挺成功—关乎对子女的教育嘛,因此便说给了许多人听。那天,我给远在家乡的老父亲打电话,也说了这件事。没想到,父亲沉默了好久,才说:“我和【创建和谐家园】生日你们忘了多少次,我和你妈埋怨过你们吗?”

      新传说

      行大礼

      田耘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和一个叫海蒂的外国女孩恋上了,两人很快就确定了结婚的日期。田耘的父母乐得合不拢嘴,要儿子带海蒂回农村老家举办婚礼,好好风光一番。

      海蒂高兴地答应了,田耘却犯了愁。田耘的老家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在他的记忆中,家乡十分看重传统习俗,要是回老家举行婚礼,这不是给海蒂一个大出“洋相”的机会吗?

      海蒂听了却并不在意,只是提出婚礼前要先回国看望一下父母。一个多月后,海蒂回来了,婚期也到了,田耘带着海蒂赶回家乡。

      回到老家一看,家里全都布置好了,可关键时刻,主持仪式的田三公却没到,他可是传统习俗方面的权威啊!村主任说,田三公到亲家那里去了,答应一定按时赶回来,哪知到这时候还没见影子。良辰吉日不能错过,田耘的父母就请村主任来主持婚礼。

      田耘的父亲说:“今天的婚礼意义大着呢,咱娶的是外国媳妇,一定要让她好好见识一下咱们的风尚礼节,彰显咱们是礼仪之乡!”

      村主任为难地说:“说实话,以前这些事一直是田三公操持的。这些年,咱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很少有人回村来举办婚礼,村里懂得这些规矩的人也越来越少。实在没人,我也只能滥竽充数了!”村主任想了想,又说:“别的先不说,婚礼三拜我还是懂的,那就开始拜堂吧!”

      田耘点点头,对海蒂说:“拜堂你懂吗?”谁知海蒂不高兴地叫起来:“该我问你懂不懂,你迎娶过我吗?还没迎娶,拜什么堂?”

      田耘答不上话来,村主任也愣住了,心想:嗬,你这老外还晓得这些?几个大娘在一旁说:“是的是的,男家应该先迎娶,不然把女人看低了!”

      村主任犯难了:“她家在外国,怎样迎娶呀?”大家说:“那就做个形式吧。”海蒂笑嘻嘻地说:“要双吹双打的乐队,不然我可不嫁呀!”于是所有人先移到村头,然后吹吹打打往回走。村头到田家要经过一座石桥,队伍快要到桥头的时候,后面“嘟嘟”响起汽车喇叭声,原来是两辆小车从镇里开了过来,不住地按喇叭。大家正准备让路,海蒂却走出来说:“不能让!”

      田耘低声说:“海蒂,你不要太任性!”海蒂没有理他,走到小车边,对车里的人说:“对不起,中国有四句古话,你们知道吗?”车里的人摇摇头,“什么四句话,不明白。”

      海蒂一板一眼地说:“那我告诉你们吧: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人生四件大喜事。今天是我们新婚大喜,你们说,该谁让谁?”乡亲们恍然大悟:“对对对,今天是新人为大、新人为大!”

      小车只好在后面停住了,让迎亲队伍先过了桥。一行人回到田家,村主任说:“现在该拜堂了吧!”

      海蒂却说:“现在还不行,咱们还没有交换龙凤帖呢!”说着,海蒂掏出一个烫金红封来,红封上印了一只凤凰。海蒂郑重地递给田耘,说:“这是我的生辰八字,我是属兔的。中国有一句古话: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这辈子,就托付给你了!”乡亲们看着海蒂认真的样子,忍不住想笑,又都觉得奇怪:听她说话,哪像外国姑娘呀,活脱脱是咱乡下妞呢!

      交换过龙凤帖,村主任说:“现在总该拜堂了吧,请父母上前来!”田耘的父母笑眯眯走向前台,海蒂急忙说:“不行不行!”田耘头大了:“怎么又不行啦?”海蒂说:“正中的位置是留给天地的,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田耘的父母忙说:“是呀,规矩应该是这样。”赶紧挪到旁边。

      村主任看了海蒂一眼,见她没有别的意见了,这才扯着嗓子叫起来:“一拜天地!”田耘和海蒂恭恭敬敬地拜了。村主任又叫:“二拜高堂!”话音刚落,海蒂又急了:“还有词呢?”村主任愣了:“词?啥词?”海蒂说:“应该是一拜天地,万物生灵;二拜父母,养育之恩;夫妻对拜,相敬如宾!”

      乡亲们一齐说:“对呀,对呀,田三公也是这样叫的!”

      村主任挠挠头,说:“好,依你的,依你的!”就依样画葫芦地叫起来。拜完堂,村主任松了口气说:“拜完了,没啥事儿了,现在新娘该给大伙发喜糖了!”海蒂又摆手说:“还不行呢!”村主任都快崩溃了:“咋又不行呀?规矩就是拜堂后发喜糖!”

      海蒂胸有成竹地说:“你那是外乡的规矩,不是咱这一方的规矩。咱们这里还有一道程序呢!”

      村主任说:“我真服你了,听你这口气,好像你是本地人,我倒是个外地人了!”

      只见海蒂从包里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东西,装在一个盘子里,郑重其事地端了出来。大家一看,盘里不是糖果,是啥?是一盘象征“稻黍稷麦豆”的五谷杂粮。海蒂把盘中的五谷撒向空中,嘴里念念有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乡亲们见她那副神神秘秘的样子,忍不住捂着嘴笑。撒完了,海蒂对田耘说:“把糖果点心拿出来,给客人们发喜糖,祝大家喜气洋洋,甜甜蜜蜜!”大伙都欢呼起来。

      喜糖发完了,田耘的母亲拉着海蒂的手,拿出一对玉镯子,给海蒂戴在腕上,说:“妈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这对镯子是田家传下来的,就给你了!”客人中有人就逗海蒂:“这对镯子可珍贵呢,你用什么礼物回敬你婆婆呀?”

      海蒂大大方方地说:“我有最珍贵的东西回报!”乡亲们暗想:最珍贵的,那一定是外国带来的宝贝吧?于是一齐目不转睛地看着她,要看是个啥宝贝。海蒂慢慢地把手伸进包里,掏出一件东西来,忽地一抖开,你猜是啥,原来是一件白布对襟小娃娃衣!乡亲们哄堂大笑起来,笑得前仰后合。

      村主任摸着头想了半天,对海蒂说:“先前田耘对我说,你对乡下的风俗啥都不懂,要我多包涵。今天倒好,你比我们本地的还在行。我琢磨着,要么就是田三公事先教了你,要么就是你自己编的一套,糊弄糊弄咱?”

      海蒂还没说话,有个人开了口:“我啥时候教过她呀?”说话的就是田三公,其实他早到了,他见海蒂做得挺好,就闪在一边悄悄看着。田三公对海蒂说:“姑娘,你非常懂得咱们的风俗礼仪呀,你是从哪学来的?”

      海蒂说:“事情是这样的,田耘担心的事,我早就想到了,我利用回家的时间,补了这一课。我们那里有一个华人社区,我回家时,社区里刚好有一对华人新人结婚,我参加了他们的婚礼。他们的礼仪非常庄重,我特别喜欢,就认真记下了。因为我有一个愿望:懂中国的风尚礼仪,做中国的好媳妇!”

      村民们听了都新奇不已,村主任乐呵呵地说:“哪天咱们也专门到那个华人社区去,好好学习一下咱们的传统礼仪。”

      田耘的父母听了哭笑不得:“咱们家乡的传统礼仪,还要跑到万里之外去学,这是哪门子事呀?”

      海蒂却说:“正好我带来了当时的录像,你们现在就可以看呀!”她打开电视机,连接好录像,电视画面出来了。屏幕上,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一对身着红装的中国新人,在唢呐锣鼓的吹打乐声中,进入婚礼厅堂。一位老者主持婚礼,随着“一拜天地,万物生灵……”的声音响起,一场风格浓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婚礼,展现在人们眼前。参加婚礼的每一个人,神情都是那样庄重、那样虔诚,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诚惶诚恐。老者的声音继续在厅堂里回荡:“……守住礼仪,守住根本!”

      手机被盗之后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不,一辆长途汽车上,三个素不相识的女人偶然坐在一起,一说起来就没个完。

      这三个女人分别是牛玲、韩雪、王芳。牛玲和韩雪一坐下就掏出手机来玩,王芳看到,就和她们搭上话了:“两位大姐,麻烦你们谁的手机能借我使一下吗?”

      牛玲就问:“你没手机呀?现在谁出门还不带个手机呀!”

      王芳一脸沮丧:“别提了,我的手机被偷了。”

      牛玲就痛快地拿过手机来给王芳。王芳拨了个号码,对着手机简短地说了几句,说她坐的是这班车,叫对方到车站去接她。王芳打完电话,把手机还给牛玲,说:“谢谢啊,现在人没了手机,真别扭呀!”

      牛玲就说:“是呀,上次我手机被人偷了,也跟掉了魂似的。”

      韩雪惊讶地说:“你们的手机都被偷过?我的手机也被人偷过。”

      三个女人一下子有了共同的话题,便讲起各自手机的故事来。

      牛玲的故事

      牛玲第一个说:

      她是一个工人,这天她上夜班,下班后回到家,却发现随身带的包不见了。牛玲回忆了一下,自己下班后只到过菜市场,是不是落在那里了?包里并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有一部手机,款式很旧,用了好几年了,但里面有她所有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

      牛玲试着用家里的座机打自己的手机,可是她打过去,半天没人接。于是她每隔一会儿就打一次,等打到第十五个电话的时候,电话终于被接起了,就听到一个苍老的声音“喂”了一声。牛玲试探着问:“你是谁?这是我的手机呀!”

      那个声音就说:“妮子,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呀……”

      电话那头的老人告诉牛玲:他在菜市场里摆摊卖菜,突然听到菜筐子里有响声,把他吓了一跳,等掀开菜就看到一部手机。老人从来没用过手机,不知道怎么接听,手机响着,他干着急。后来他问了别人,才知道怎么接听……

      老人的话,牛玲全信了,她对老人说:“大爷,你在哪里,我们约个地方,你把手机给我,我会重谢你的。”老人那边好像犹豫了一下,说:“妮子,现在不行呀,我得赶快把菜带回家,放在地窖里,要不发了黄,可就不好卖了。”

      牛玲也理解老人,就说:“大爷,等下午你有空了再把手机给我,行吗?”老人很痛快地答应了。

      好不容易等到下午,牛玲又打自己的手机,就听到一个声音“喂”了一声。牛玲听出,接电话的已不是那个老人,她就问:“你是谁?”

      对方说:“你是要你的手机吗?”牛玲说是。对方说:“你就别想要了。”牛玲问为什么。对方说:“不就是部破手机吗?要是我爹当面给你,你把他当贼了怎么办?”

      牛玲明白了老人儿子的心思,她马上保证一定不会冤枉老人,可对方还是将手机挂掉了。牛玲再打手机,对方竟关机了。牛玲这个着急呀,等到傍晚,牛玲都快绝望了,突然她家的座机响了,她低头一看来电显示,竟然是自己的手机号。牛玲忙接起电话,就听到一个稚嫩甜润的声音问:“请问阿姨,这手机是你的吗?”

      牛玲听出对方是一个小女孩,马上说是。小女孩说,她放学后看到爷爷很着急,就问爷爷,爷爷才把这件事告诉她。爷爷说:“人家的东西,咱不能要呀,应该还给人家。”她就帮爷爷开机,找到牛玲的座机号,打了过来……

      牛玲直夸小女孩懂事。小女孩又说:“这样吧,明天我们全班要去游桃花山公园,你就在公园里的樱花园前等着。等我们到樱花园前,我会把你的手机扔到草坪里,到时候你到那里去捡,好吗?”

      牛玲一想,也只有这样了,便与小女孩约好了。

      第二天,牛玲一早便去了桃花山公园。大约等了一个小时,就看到一群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了过来。他们刚从樱花园走过,牛玲就赶紧向草坪跑去,到那里一找,草坪里果然躺着一只手机。

      牛玲刚把手机拿过来,手机【创建和谐家园】就响了,牛玲接过来问是谁。对方说他是派出所的,昨天逮住了一个小偷,在小偷的赃物里有一只包,里面有牛玲的身份证,还有几百块钱……以后的故事就不用说了,牛玲既得到了手机,也拿回了包。

      牛玲又说:“等我到派出所才知道,那个小偷嫌我的手机档次低,就随便扔到一个菜筐子里,才引起了这些事。东西是找到了,可还我手机的人却没找到。至今我还不知道,那祖孙三代到底是谁。”

      韩雪的故事

      牛玲讲完了自己的故事,韩雪就开始讲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12: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