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攻约梁山》-第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7节忧喜两重天(中)

      在养老上你推我推,实际谁也不管,弄得老人辛苦抚养大一群儿女,最后却活活气死饿死,在这片土地上从古到今不稀奇。宁氏十一岁就开始顶门过日子,养家侍母,紧守门户,坚强坚定,孝名远播,感人泪下,连高高在上的瀛州官爷都屈尊过问奖赏。

      老老赵听说后立即去提亲。这样的好女人值得娶回家爱护。更重要的是,如此贤德之人应有上苍眷顾,应该能生儿子吧。

      日子过得极其苦,加上个药窟窿拖累,有地主来求亲,又愿意奉养医治老人,乡邻都以为宁氏会高兴答应,却出现意外。

      能把死人说活的巧嘴媒婆费尽心思也说不通,老老赵亲自上门表示自己并非好色之徒,老婆多全是因为子嗣闹的,没生孩子的老婆,他也没苛责,并且保证这是最后一次娶亲,岁数大了,也折腾够了,如果还生不出儿子,也认命了,反正还有两闺女,不算完全绝后。

      宁氏经不住老老赵心诚,居然做出世人惊奇之举,亲自上赵庄考察确认属实后才答应。由此你能看出宁氏的鲜明性格。

      也许真是孝人感天地。转年老赵就出世了,成了宁氏在赵家的地位保障、骄傲和一生的精神寄托。有此经历,你可以想见赵大有和孙子在宁氏心中的地位之重。赵岳的出生并异常康健,再次打破了赵家单传,在宁氏眼里绝对是个吃香的,不过先不要高兴得太早。

      亲近可靠的,再往下就是管家老刘了。

      若问管家一脉对沧赵的忠心程度,只看一点就能了解个大概。刘家代代婆娘都有三个特点:不识字、老实、壮实。

      为什么这样?

      不老实的危害就不提了。其它两点,拿刘家的祖训说:“咱家娶个老实壮实能干能生养的婆娘就够了。聪明伶俐识文会算的女人会不甘人下,容易生出歪心,有一个婆娘生了歪心,干了坏事,就坏了刘家和主家积累起来的深厚情义,万万不敢任性。”

      何氏就是三个特点的典型。

      她身量有一米七多,按赵岳的眼光看,模样起码在中上,身材象欧美女人般健硕性感,但按大宋的标准,太高却是不美难嫁。何氏嗓音柔和,爽朗爱笑,反应出她温厚阳光的性格,当姑娘就以勤劳能干出名,是赵庄妇女的劳模,所以老刘毫不犹豫地娶了。

      因赵岳太能吃,何氏成了半个奶娘。

      如果碰上刘通和赵岳都饿了。她不管人前人后总会饿着自己儿子,先给赵岳喂奶,哪怕刘通饿得哭叫,而赵岳并不太饿。她不傻,相反,尽管不识字不精明却自有聪慧处,看看带大的三个能干儿子,就知道她绝不是傻大个蠢人。

      她这么做只有一个理由:秉承刘家的忠义。

      就象社会分了阶级就总少不了地痞流氓一样,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乏小聪明者,你看看横行的假冒伪劣货就清楚了,也从来不乏恃强凌弱忘恩负义的背叛之徒。现代人无法想像这时候的人的忠厚情怀,所以无法理解战神岳飞父子为何会甘愿被几道牌牌弄去送死。

      爱自己、爱美爹、爱美金、爱美女,心安理得混淆是非、扣帽子,假公济私,玩政策法规概念和公务程序坑人的现代人,也无法理解什么叫崇高信念、什么叫革命意志、什么叫英勇牺牲,自信满满地以“人体科学”否定黄继光,以“客观的历史态度”嘲弄刘胡兰,就很正常了。

      生在地主家,第一次把思维从科学上拔出,愤怒审视反思后世社会的赵岳缺的不是奶水,而是这种弥足珍贵的情义。是好意就要收着,并维护回报。刘家这种傻乎乎的忠义诚朴,对赵岳是如此珍贵,这让他第一次发现这个时代的亮点。

      他暗暗发誓,无论刘通将来如何对我【创建和谐家园】,我都会原谅他,并尽可能维护他快活过一生。

      自从经历了几次饿刘通喂自己的事后,赵岳确认了一些事,喜欢何氏抱,却再也不肯喝何氏的奶水,也不喜欢别的女人的奶水。

      母亲张氏无奈只好尝试用羊奶、牛奶代替。赵岳假装很喜欢工艺水平不到的奶品,以前又是个好嘴的吃货,通后世人人知道的一些营养常识,故意表现对母亲吃的蛋、水果等兴趣高。张氏心灵,自然做出幼儿能吃的鸡蛋糕,果汁之类的,又让老赵从林子里弄来蜂蜜加上。看效果不错,又告诉了何氏。刘通也混上了这待遇,健全了营养。

      刘管的双生子有点意思。

      原本先出生的叫刘武,后出生的叫刘文。在重文轻武的偏执大宋,刘家起名武在文前,是因为这里是边境险地,且民风强悍难管,乡里时有争斗,对主家来说,亲信的武力比文更重要。可后来发现后出生的这个小子活泼好动,更强健更嗜好武力,于是又把名字调换了。

      文武两小子如今18岁。刘文,算得上文武双全,却被他父亲斥为文不成武不就,两样全是半掉子,好在有一点是恭谨勤勉细心沉稳,打发去随侍保护在外求学的赵公廉。长子赵廉理所当然是赵家的下任家主。所以,其实,赵刘两家是把刘文视为下一任管家培养。

      刘武性子凶野,据说象他爷爷,武力了得,属于坐不住的,和同样类型的赵信、赵越混在一起,似乎很忙,赵岳很少见到,不知被老爹安排负责什么。

      三子刘达16岁,赵岳只见过一次,据说聪明能干,最得老刘两口子喜爱,现在跟赵家庄二庄主马大财做生意。

      是的,赵庄有二庄主,而且不姓赵。

      马二庄主本是地主兼小商人。他也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有家传的土地,比起赵家的不多,只有不到五百亩,但家中人口简单,又不象赵家那样历来负责养活租地的佃农,农商双得,生活得很好,与赵家原本也没有任何关系。两家爷祖辈只是因为住所和土地离得近,才相互认识。之所以成为赵庄一分子,起因在那五百亩地上。因为在整个沧州,有个最强大强横的大地主,确切的说是超大地主崔家。

      沧崔,据说是隋唐时就牛气冲天的五姓七望旺族之一流传下来的,传承数千年,底蕴深厚,当初也不知从那里搬来,扎根沧州,从清池县开始,以吞并遭难者家的土地迅速壮大起来,光在沧州府驻地清池就占了三四成土地,沧州别县的据说就更多了。

      马家对上崔家就什么都不是了。而他家的土地恰恰被崔家不断兼并的土地包围在中间。强横的崔家哪能容忍别人夹在自己当中,和自己争水争路争地,自然要不择手段地设法吞并。

      那时,爷爷和老管家还在,赵庄还只有七百来户,都是在辽寇不断威胁破害下,听闻赵家庇护佃户又能打的善能之名,在几十年间慢慢汇聚来抱团求生的,所以赵庄人历来心齐团结得很。

      这也是沧赵祖先为在这片战乱之地扎根所定下的生存之道。

      而老爹和刘管正是年轻气盛敢作敢当的年纪,习武有成,以强勇出名,斗辽寇都不惧,年轻轻已抗辽累计杀敌十数级,深得庄中人拥护。他们俩早看崔家的强霸和咄咄逼人不愤。

      老爹又刚娶了个沧州最美丽贤能的老婆,正是志得意满意气风发之时,那次遇到崔家一管事带人寻事欺占马家土地,就故意插手说了几句公道话,自然而然被嚣张惯了的崔家管事连带欺上来。有心寻事的老爹哪里是吃气的,立即反击。

      这事,不反击也不行。

      对强霸者,你越害怕退让,他越嚣张欺凌你。光脚不怕穿鞋的。敢拼个鱼死网破才是弱势者永恒的生存之道。

      重要的是,老爹显然觉得若不管,这次是马家,等马家完了,下一个就是紧邻的赵家,现在帮马家就是帮自己。

      刘家向来是唯主家是从。若是事前,或许要提醒主家谨慎。事当头了,主家动手,刘管不会犹豫,若有灾祸,大不了为主家顶罪,死都不怕,还怕陪主家一起战死。

      双方恶斗。崔家管事和十几个恶奴打手反被老爹和刘管两人暴打得狼狈逃走,回去哭报主家,又带一百多打手来报仇。结果惹得赵庄人大怒,一齐出动,打得对方伤残一片败逃。

      武力不济,崔家很吃惊,但也没放在眼里。他们财大气粗,又有官府背景,紧接着自然是请勾结的官府出手,得到重赏承诺的捕快气势汹汹来拿人,却吃了闭门羹。赵庄当他们是入境抢掠的辽寇对待,关庄门,以刀**弓迎战。

      带队都头刚威胁了几句。已经不太管事的老爷子大怒,他这一辈子除了怕没儿子传宗接代,别的没放在心上,当日在城头怒吼:“是非对错,你们官府心里有数。欺我赵家,老子能忍。但,老子只有这一根独苗,谁想抓我儿子定罪,我杀他全家。”

      赵庄人则气愤交加:玛勒个B的,官府抗击辽寇是软蛋,对俺们纳税交粮养活你们的却凶横,什么东西。

      怒吼:“谁断俺们活路,俺们灭他全族。”

      第8节忧喜两重天(下)

      恶战一触即发。

      赵庄的举动,在官府看来,这是造反的前奏。但却好使。

      这时候的人,民族观念极其淡薄。民众要求低,无所谓被谁统治。实际上,只要能平安而衣食无忧,就是跟鬼族混又怎样。

      这里又是边境,北边虽属辽国,却是以【创建和谐家园】为主的幽燕之地。历年来,边民因官府或土豪劣绅勾结官府煎迫,逃往幽燕求生,反过来比辽人更凶残地入境烧杀抢掠和杀官报仇的事例可不少。大宋武力不倡,对辽国只能软弱退让,当丢人丢到国外,被辽国嘲讽不说,还损人失物,里子面子都丢了,加上实际安全需要,在北边境治理上不得不严格又宽容。对闹事的散民严酷,对有影响力势力的地主豪强宽容,对官员素质要求相对高,总尽量安排清能之臣统领边地,象包正就曾提管过沧州,对民众团体的一些激烈反应只要没实际重大损害则相对宽容。

      因此,赵家误打误撞,这一强硬对抗闹腾,反而有了出路。若是赵家当时说要找官府告状,那捕快们就要乐屁屁了。

      人民当家作主时的官都不怕你告,缺乏人性的残暴封建专政统治阶级会怕了?就算告到京城,他们也不惧。官爷们有多少国家大事要处理,还得为保重身体以便更好地为国效力而抽时间受贿开心娱乐消遣,哪有时间理会屁民的小事,不把你当扰乱国家公务和社会秩序的刁民收拾,你已经走运了。告了一圈,就算受理了,最后你还不是得落原地,也就是在被告官员势力范围内老实受审。

      几十个捕快们面对红眼随时会冲动扑上来挥刀杀人的上千凶狠赵庄汉子,壮胆子硬头皮在嘴上找补几句面子,就怆惶退走了。

      相对而言,那时的神宗皇帝不那么【创建和谐家园】,有拗相公王安石等名臣影响,北边地官员还不敢肆无忌惮地屠毒民众。

      出现赵庄对抗官府这种【创建和谐家园】,沧州府官员从上到下第一次认识到在盐山偏远之地还有这么团结又强大的民间势力,所以尽管一心偏袒崔家,却也忌惮能抗击辽寇的赵庄。真动硬的,难以一网打尽,逼反赵庄杀官占盐山当强盗,或乘船逃走幽燕再年年回来报复,随便一样沧州以后都有的受。关键在于,自家人出门,脑袋都得随时小心。而且事闹大了,惊动了主管的高阳关路安抚使甚至朝廷,落个治理不力无能的罪名,断了前程就大大不合算了。

      所以,沧州府出面,调兵威胁却只起反作用,激得赵庄人更愤怒凶狠,形势发展不对头后先软了。

      强横的崔家只能强忍凶气,盘算在以后找补面子利益,和官府加强勾结,以各种手段慢慢修理赵庄。崔赵由此成为世仇。

      此次争斗胜利,老爹意识到赵庄力量的根源,开始招收破产流民壮大赵庄武力实力,并且一边坚决修理来寻事刁难的官府衙役,一边继续维护马家,打击崔家。可笑沧州官府对赵庄这种嚣张的良民团体就是没法以狠手有效收拾。

      ÕâÆäʵ±©Â¶ÁË´óËÎΣÏÕÓÖÞÏÞεľüÊ´¦¾³£¬Ô¤Ê¾×Å´óËεÄäÎÃð¡£

      马家趟过险关,由此和赵家走近。马大财和老爹成了好友。在随后的辽寇犯境猛攻马家庄时,老爹带人冒死杀退辽寇,把马家庄人接到城高关牢兵力强盛的赵庄,并敌住了更多辽寇的报复进攻。从那时起,马家意识到独自难存,干脆搬入赵庄,和赵庄并在一起。

      沧赵对沧马有护家救命之恩。马大财眼界宽,虽是商人,却也是豪爽义气的沧州汉子,干脆认老赵为义兄,并在赵庄紧缺的钱粮上回报。随着在险恶的环境中一起抗拒危难,赵马的感情迅速加深,开始荣辱与共,加上刘家,颇有三国刘关张结伙的意思。辽寇肆虐,官府日趋【创建和谐家园】残暴,沧州破产遭难的人越来越多,赵庄人口也越来越多,马家的付出也越来越多,到如今土地和经商其实和赵家早已不分彼此,一起求利,又大多一起投入在庄上的上万张嘴。这么多年过来,经济紧张却过得踏实。而这一代同年出生的赵公廉和马家独子马公亮从小一起撒尿和泥巴玩耍,一起读书,一起成长,几乎什么都一起,关系更紧密。

      赵马两家也有结亲之意,想等孩子们再大些,看看能不能把马公亮和赵明月凑成对。

      在父母包办婚姻的时代,之所以要看看孩子们的意思。一是赵明月刁蛮叛逆。而马公亮是宝贝独生子,马家不能屈了孩子。强扭的瓜不甜,绝不能因儿女婚姻坏了两家的情义,让好事变灾难。二却是一向有主见的张氏一力主张。

      沧赵家单传怕了,家里的老奶奶们在儿孙一事上完全是病态,是更严重的重男轻女,生儿子的宁氏如此,没生儿子的更不用说了,都在面上对男孩女孩一样,实则根本不把孙女当回事。

      赵老财性子粗豪,事又多,要忙着给上万张嘴找食,要抗豪强贪官污吏和辽寇,应对各种危难,整天忙忙碌碌,难得关心孩子们,对儿女的养育完全是放羊式,教育几乎没有言传,只是在日常中身体力行形成的有意无意的身教。闺女漂亮聪慧可爱。他大体对儿女一视同仁,实际却意味着对孩子都不关心。

      这就逼得张氏唯恐儿子有失,不得不更多地关心儿子。并且她同样忙。有照顾老人、管理家务庄务、解决庄民【创建和谐家园】等等繁琐的干不完的事务。封建社会的很多地主婆在农忙时也是要干农活的,可不象官太太们那么舒服清闲。赵庄地少人多,倒用不着张氏下地,但也要从事纺织等劳作。即使现在精心照顾小儿子,一空下来也没闲着。可怜的赵明月懂事后只能想方设法从母亲这里得到点安慰关怀。张氏总觉得愧欠很象自己的女儿,当初又是自己强势自主从众多求亲者中选择了丈夫,临到闺女,就想在这方面弥补。

      无论怎样,总之,赵马两家的关系正向着更紧密团结发展。

      和赵岳目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总在他眼前晃的人,还有两个女孩。

      虽然经济困难,但身为地主婆,张氏有两个贴身丫环,一个叫荷叶,是赵老财在辽人犯境时救下的孤儿。当时,她母亲死在沟里。她父亲死握带血锄头怒目圆睁,就死在她母亲不远处,只一岁的小人侥幸得生,在至死仍紧紧抱护着她的母亲怀里哇哇哭泣,如今十四岁,已许给管家的三子刘达,青梅竹马的。这样的孤儿,赵庄积累收养了至少上百个。

      另一个叫小豆芽,才八岁,却是江南逃难来者的闺女,被人贩子拐到沧州城出售,当时两岁,不知其姓。外出的张氏遇到了,见这孩子如此小却懂事得让人心酸,就买下了这个瘦弱得如随时能枯死的豆芽菜一般的小娃,并以此命名以示纪念。

      和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一样,张氏从未出过本州,不了解外地情况。

      她不明白官员得意宣扬的富裕大宋为何还会有这么多人食不裹腹颠配流离,尤其是在江南这种鱼米之乡。对两个孤儿,说是丫环,实际是怜悯两孩子,就一直放身边当半个闺女,连同亲儿女一手教导养大。两丫头也勤朴懂事得让人心疼,对赵家死心塌地。

      从这些事情上,赵岳稀奇地看到了一个慈悲的封建地主家庭,和傻乎乎却极其暖人的忠义。这让他感到温暖,看到了希望,昏暗的心亮堂不少,当然也仅仅如此。

      赵家的一切优点优势远远不能保证什么。且不说太脆弱的经济状况在自然灾害面前是如何不堪一击,不提人丁越发繁盛,官府背景越发强硬的崔家是如何越发变本加利地敌视寻衅威胁,单说到时金军一来,赵庄再团结一致,再英勇顽强敌抗也得灰飞烟灭。

      一家怎能敌一国。

      就算造出枪炮,在大宋这种就怕造反的警惕环境中又能得到多少资源,能造出多少枪炮弹药。没有弹药,枪炮还不如冷兵器好用。

      梦里的神靠不住,现时的政府靠不住,先靠自己吧。直娘贼!

      为了生存,赵岳开始默默制定大致计划。

      梦魇中的狼不是说了么,我最强大神奇的是脑子,唯物准确的说应该是脑子装的现代知识。而其中,科技是关键。它才是,就是支持我在这个时代飞腾的翅膀。赵庄能不能变富有强大,到时能不能保全一【创建和谐家园】子人的小命,首先全靠它了,万万不敢忘记。

      怕时间久了,掌握的知识忘了,赵岳只要清醒着,无论吃奶还是干躺着,时时努力回忆复习。

      可怜的,低配制的脑子经不住高强度运转,常常折腾得头昏眼花恶心欲死。

      第9节亲奶奶的毒手

      “老爷,秋高早过,严冬雪降,今年辽寇不会来了吧?”

      这一天,赵岳在沉睡,母亲张氏在外间给放下心事一身轻松的赵老财倒杯茶,笑问。

      “嗯。应该是不会了。”

      赵老财喝口茶放下叹口气,“……那些杀才行事,谁又说得准?还是得小心戒备。一大意就可能是庄毁人亡。那些老爷兵可靠不住。”

      一晃又是一月过去。风更冽,雪花更频繁。沧州数九隆冬将至,辽东和草原已滴水成冰,大地一片苍茫。年关将至。

      “当家的,你说今年辽贼为何没来?”

      “咋拉?杀才不来,你不满意,还惦记上了?”赵老财盘算着过年的难事,随口应付老婆。

      张氏嘁嘁笑起来,伸手拍了赵老财一下,低低道:“这几个月我一直在想啊,这辽寇年年犯边,人数多少而已。咱们这年年受害。可唯独今年太平,收成又好。眼瞧着整个沧州府都快活起来。年节气氛从没这么足过。你说会不会是咱家岳儿暗中护佑?”

      “……”

      赵老财愣了一会儿,摇头道:“瞎想什么那?保家卫国还是得靠爷们的血勇、手里的刀枪。娘子切记,以后万不可扯到我儿头上。”

      一个屎尿不能自理的吃奶娃娃能有什么护卫一方的能力?

      就算真是小儿子神威所慑,那更不可张扬。这么点就这么厉害了,长大还不得翻天?

      老婆这种说法一旦泄露,流传出去,只怕沧赵不是一步登天,位列紫贵,而是立马如市井评书所说的那样,满门肉丘坟的下场。

      张氏心领神会地一笑:“你当妾身是傻子不成?倒是老爷你常常逞血勇,充英雄,当什么沧州第一好汉,总让妾身担心不已。”

      说笑了几句,张氏去看看小儿子,继续和两丫环荷叶、小豆芽忙乎纺织。赵老财也去看看沉睡的幼子,但盯着【创建和谐家园】胖乎乎的漂亮幼儿,眉头却渐渐皱起来。张氏以玩笑话表示出来的对幼子的宠爱和自豪却勾起他的隐忧。

      小儿子襁褓里就认字就不说了。神童天才嘛,可以理解接受。可谁家的孩子三个月就能爬得飞快,并试图站起来走?

      古之圣人可没听说他们在身体方面有神异处。

      闻所未闻。此子非人哉!

      这么小的孩子,他怕什么?恨什么?急于站起来干什么?这孩子虽说襁褓里识字,据观察,却似乎对学问半点没兴趣……

      再想想今年辽狗竟然破天荒地没来抢掠。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23: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