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攻约梁山》-第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现在露些底有好有坏处。

      好处自然是能得父母更重视,不久的将来,能说话走路了,立即开始着手的一些布置也容易得到父母的顶力支持。

      坏处?在这个愚昧落后的迷信时代,要是被视为妖孽,一把点成火炬……

      唉,在这个倒霉时代,这点事也好难决定。

      赵老财举得手发酸,没得到半点回应,这才对张氏道:“看到了?……岳儿可能就是灵敏些,没神奇处。你呀,以后别”

      没别完,赵岳这时一横心决定赌了,还不太听使唤的小手一指赵老财,呀呀叫着,心中则充满悲壮。

      在这个乌龟烂时代,如果爹娘都靠不住,想改变命运纯是妄想,干脆早死早解脱个球,省得到时遭受更多屈辱伤痛。

      呃……

      赵老财的双眼顿时瞪得牛大,指指自己,又几乎是旋风般把娘字放到儿子面前,颤声问:“好儿子,好宝贝,快说说,这是谁?”

      “好宝贝?我还金箍棒呢。”

      赵岳对此世父母缺少认同感,心里腹诽,又悲壮地一指这个世界的母亲。

      张氏虽惊,却比丈夫镇定多了。毕竟是有点思想准备。

      她沉沉气,压下狂跳的心,先迅速关紧了门,吩咐谁也不得靠近,又找纸写了眼、鼻子、耳朵等儿子现场好指认的字,一一列于赵岳。

      赵岳当然是不负众望。

      他看到父母狂喜,并没有大叫妖孽而大义灭亲,顿时轻舒口气,悲壮情绪减轻了许多,太稚嫩的小身体经不得折腾,被父母不断翻脑子列出的字搞烦了,不伺候这种无聊游戏,一撅小【创建和谐家园】睡大头觉了。

      “老爷,”

      张氏一边给儿子盖好小被子,沧州已是初秋,一边情绪复杂地低低道:“你看咱儿子果真是神童吧?”

      都说母子连心,何况是精明过人,又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注在幼子身上的张氏。

      刚才,她敏锐地觉察到了小儿子眼中的那股强烈的悲壮决然情绪,引得她一阵心悸心疼。心里隐藏的这些日子以来的不解不安和不敢太想的一丝丝美好期待,顿时被汹涌升起的疼惜和忧虑所取代:这么小的幼儿,他知道什么?担心什么呢?

      “呵呵。”

      赵老财乐了一声。

      他心粗心大,没注意到幼子情绪,也没想那么多,此时完全处于兴奋。

      到底是年年率庄民抗击入境抢劫辽兵的一方豪强好汉,杀伐果断,又经历了许多沧桑困苦事,他很快冷静下来,转念就想到沧赵单传的宿命,又不禁忧虑道:“仙童,当然是赵家祖坟冒青烟,怕就怕养不住。”

      转念终于又想到另一个更可怕的问题:“可如果是,咳,那妖,咳。”

      按此时观念,人们坚信宿命是天道,也就是神灵所定。改宿命的只能是神,可破宿命的必定是妖孽。

      谁说得准赵岳是改是破是神是妖。

      妖字咬得极轻,几乎微不可闻,孽字更未出口,张氏却明白得很。

      时代局限性,她也担心,但疼惜幼子和“纵是妖孽,也得我这样的母亲才能生出来”的微妙高傲心理一闪后,母爱迅速占了上风。张氏当即狠狠盯着丈夫低低道:“夫君,此话以后莫要再提。否则,岳儿性命难保。妾身这个母亲即使无罪得生,也会和你这老粗恩断义绝。”

      赵老财很尊重老婆,哪怕此时完全是男权至尊,仍感谢上苍恩赐这么个好老婆帮助他解决不少难题。他张张嘴,刚想表明态度安慰娘子,就见本已睡了的小儿突然翻身睁眼,一脸欢快地向张氏呀呀叫着张开双手,看向他老赵的眼神中却分明写着鄙视或【创建和谐家园】两个大字。

      “装睡偷听?一个多月的孩子就有了心机?”

      两口子惊后呆了半晌,又不禁相视苦笑:哎!说你不是妖孽,只怕难以服众啊!

      此处的妖孽二字大抵是天才神童的褒意。虽然心中忐忑,但打破单传宿命的强烈愿望让夫妇俩有了决断并达成协议,此刻自然努力向好处想。

      自己身上掉下的肉,自己养的,自己有数。张氏可不害怕儿子妖孽。

      她眼神欣慰,笑容满面地抱起依恋自己的神奇儿子,轻拍着哄赵岳入睡。

      老赵驴拉磨般转了好久,显然经历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也不知想了些什么,最终还是搓搓手,低声对晕晕欲睡的小儿子说:“既生我家,就是我儿。放心吧,宝贝。爹怎么会害你。只盼你健康长大一生平安无忧。”

      说完想走却又转了回来,又低声说:“你肯屈尊降凡,想必身负某种大使命。只要不是祸民殃家,爹能伸手的,必定帮你。我保证。”

      “屁的使命,保命才是。”

      赵岳睁眼看着一脸庄重肃穆神情的这一世父亲,无奈地翻了翻眼睛,扭头睡去。

      察其言观其行,这一世的爹娘应该是守口如瓶,小儿神异的事连家里唯一的领袖尊长,赵岳的亲奶奶,以及子女都没透露,更别说是外人,只是照顾得更加精心,以期能进一步加深彼此之间的亲情暖意,或许也有加强观察监视之意。无论如何,这让赵岳悬着的心慢慢放下。

      过了要命一关,生活安稳下来。赵岳可以静心大致回忆考虑一下这个时代的事,了解一下现在的环境和家。

      第6节忧喜两重天(上)

      道君赵佶当王时应该就有种信念:我生在帝王家,就是享福逍遥来的。

      皇帝兄长早亡,年轻轻意外成了皇帝,可以为所欲为。赵佶就更信奉自己是神道转世的大福贵命,不好好享受这一世,有违天意。

      这家伙当绿帽子王八帝是必定的。甭指望了。

      哎!在这个腐朽得必定崩溃的世界,再世为人,本着人性原则,亲情难负,不只要保自己,还要保这个世界的家人,还有跟着赵家的……

      依靠什么保呢?

      武将勋贵世家?

      首先想到如雷贯耳,这个世界也同样曾经大名鼎鼎的杨家将。

      只是,嘿!六郎杨延昭早死了。和他齐名,被宋人并称“二杨”美名的名将——河间杨嗣也早死了。杨家最后一个弱名将杨文广也死了,历史上没听说再有什么出彩人物。水浒中有个倒霉蛋杨志也没干出名堂。

      曹家,石家,高家,王家,潘家?

      那些被历代宋皇奋力当猪养的名将子弟早都腐烂变质没落不堪。指望他们?

      呸!这些猪连自己都保不了。

      金刀令公杨业妻子所属的西军权贵折家还兴盛,但如今也没能人了,也靠不住。史上嫡系子弟似乎有的还投降了金国,做了可耻叛徒。

      士大夫们?那些大头巾?

      呸!

      都不屑多提一句。

      失望中再回顾北宋末的事,赵岳更是火冒三丈。

      说到打仗,北宋除了战马,其它的象武器装备、后勤供应,军人数量那一样都不比金兵差,综合国力更是强出太多。可就是这样的条件,却是金军一来,“十万铁甲皆束手,更无一个是男儿”。

      其实哪是十万,百万铁甲皆束手都不止。而领头逃跑甚至投降的,正是那些吸民血、享尽权势威严和富贵荣华的士大夫和武将。

      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已经彻底烂透了的统治阶级?

      那……

      呵呵,纯属找虐作死。

      想凭自己超越时代的见识扭转大宋的腐烂,挽狂澜于既倒?

      那更是脑残。

      想想梦魇中的那些英雄羊官对自己这只长翅膀的羊的敌视态度吧。

      异类出现,被统治阶级知道,只怕没改变一乡之地、百八十人思想,项上人头就不保了。只怕到时候杀自己最积极的正是史传那些好官。

      北方不可留。

      迁到南方?

      先不提父母亲能不能理解,同不同意,那江浙还有个邪教存在呢,早晚会杀得人头滚滚。谁知道具体的叛乱到底能波及到那里……

      那,此世的沧州是什么样?

      地广人稀,植被繁茂。

      虽然地势平坦,除了盐山,没有象样的山岭,但森林沼泽野草荒滩太多,临海地带几乎都是以松树为主的杂木林和荒滩岩石野草地。各种野兽出没其中,猛兽多为野猪野狼狐狸等,豹子不罕见,也不缺猛虎狗熊。在这个时代,从寒带北方到炎热南亚,除了江浙等港口繁华地,海边差不多都是如此。夸张的说,北极熊如果想南下,几乎可以沿海边森林野地直窜到亚洲最南端的大海。

      区域内水系丰富,有海河支流新子牙河、章卫新河,滹沱河的支流南排河,有黄河故道,有京杭大运河等60余条河。总之水运条件发达。

      行政军事上,沧州属河北东路,领清池、无棣、盐山、乐陵、南皮五县,州治是一座不少于十万人的城市。四周,东是大海,西接北宋以重兵控制的瀛州即后来的河间府,和辽控的莫州,北方就是燕地诸州。其中蓟州地区紧压沧州。大宋在沧北设有边防军州,宋人在内部仍习惯称之为蓟州府,不过实际控制地只占蓟州小部分地区,面积远远不及辽控的。辽国的强势还表现在,重兵控制的莫州和两国争夺的瀛州,象楔子一样插入宋境,直逼沧州和北京大名府,虎视一马平川后的东京卞梁。

      实际上,宋在沧北边境虽设军州,布重将统数万禁军驻扎防守,但因地势几无险可守,边防如同漏洞百出的大筛子,而且随着西夏的衰落、辽国的【创建和谐家园】,如今宋廷的边防压力空前降低,武人的地位越发不堪,军事也越来越【创建和谐家园】无能,北边境的宋将尤其【创建和谐家园】怕事,部下更是怕死得狠,几乎不敢出战,这导致辽军甚至是辽民每年入秋犯境烧杀抢掠,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区别只是人数的多寡,和对宋北边境地区的破坏程度不同而已。

      唉!头痛,愤怒……不能多想。

      那,这个家呢?

      首先无疑是个边境乡村地主家庭。

      有地二千多亩,全是这个家自己的。听着不老少,似乎生活应该不错。可你玛居然要养活赵庄三千多户,男女老少一万多口子。

      这什么概念?

      人口比盐山县城里的还多,可人均土地呢?

      在无化肥,无高产良种,无机械化等等限制下,粮食亩产量低得吓人,再没有充足奶品肉食品等补充,两亩好地能养好一个成年人就不错了。怪不得大喜过望之下奖赏接生婆也只是十两银子。而身为地主婆的母亲还总穿麻布,连几件象样的绸缎衣服都没有。更别说价比黄金的蜀锦了。咂,粮食差额太大,也不知赵庄这么多人是怎么活下来的。

      很好奇,可惜还不会说话,没法搞清。

      亲人?

      听过母亲等人无数次议论单传,爷爷不在了。老爹无疑是沧赵族长、赵庄庄主,不用争,想不当都不行,在大宋的政治地位,应该是与水浒里晁保正类似。

      在讲究家族枝繁叶茂的时代,整个沧赵系人丁单薄得可怜,除了父母亲、13岁的大哥赵廉和11岁的姐姐赵明月外,就是亲奶奶宁氏,和八个更年老的姨奶奶。算上两姨奶奶生的,出嫁但仍在赵庄的两姑姑,和姑姑所生的两男一女三孩子也不过多了五口人。

      两姑夫,大的叫李信,小的叫董越,原是破产光杆流民,流浪到赵庄被救,据说武艺了得,为人更好,被爷爷招为上门女婿,可惜在年年奋勇当先抗击辽寇中先后死于骑射和冷箭。

      留下的三孩子中,女孩李妮最大,现在二十三四岁了,不知为何就是不肯出嫁,一直帮张氏打理内务。当时给刚出生的赵岳洗澡的就是她。两男孩同龄,爷爷死前亲自改名为李赵信、董赵越,显然既是怀念忠勇两姑夫,也有传承两家之意,如今都是二十岁的棒小伙,喜好耍枪使棒的凶货,也未成家。赵庄人习惯上把二人姓名的后两字当名叫,简称赵信、赵越。

      关于奶奶这辈,赵岳听母亲和人议论过。

      大宋讲究孝节。孝敬父母长辈是孝,为家族传宗接代也是孝。

      在孝的大旗下,在赵家,最有权的实际是亲奶奶宁氏老太太,她这一生平凡又不平凡。

      老赵的爹,老老赵是独苗,别看是个乡野土财主,一生却总共娶了十二个老婆。非为好色,只为生个儿子继承家业。

      十几岁还是半大小子就成亲娶的第一个老婆,少年夫妻情投意合,十分恩爱,可惜一年不到病故,没能留一儿半女。赵老爷子伤心难过,三年仍不能从打击中恢复,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独苗在传承子嗣上责任更大,万万不能任性。

      又娶老二郭氏,结果几年肚子没动静。这是个贤惠的,也是赵岳能看到的还活着的姨奶奶之一,主动要求老老赵娶第三个,结果有了,却难产,一尸两命,沮丧难过。

      第四、第五个又奇怪地不“下蛋”,这就三十岁了,一急,这下顾不上沮丧了,地主嘛,娶妾不难,尤其是在险恶的沧州,这回一次娶四个。

      嗯,总算有动静了,有了两个女儿,虽然夭折了一个,但好,因为前几代只有光杆独子,根本不见女娃,好兆头,有盼头了,结果……只好再娶两,又有了个女儿,然后,没有然后了,这么多老婆,任老老赵怎么努力就是不生儿子,连闺女也再没有一个。

      宁氏老奶奶在二十二岁时才嫁入赵家成为十二姨太太,按大宋的标准,她属于绝对的剩女老姑娘,正经人家不要的,而老老赵已是四十多。

      宁氏不是沧州人,而是瀛州人,身体康健,模样虽不算很漂亮,身材很出众,聪明能干,绝非一直没人要,当年出嫁晚却是养活伺候病重寡母的缘故。

      不是她没有兄弟,上面可有八个亲哥哥,她最小,又是家中唯一女孩,通常应该是个受宠爱的宝。实际却是,有点田地的平民之家,在父亡故后,那些哥哥立即分了家产单过,老大老四懦弱,有不孝凶悍老婆,老七是只顾老婆孩子好的自私自利货,剩下全是只顾自己耍得快活的光棍地痞二流子。

      f=http://www.qidian.com>起点中文网www.qidi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7节忧喜两重天(中)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19: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