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下有群臣的质疑,上有向太后的管制约束,一向随性轻挑的赵佶感觉当这个皇帝还不如为端王时自在快活,更别提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有那么多政务和烦恼事在,怎么也处理不完,再也没有轻松可言。
心里烦恶,他想到花园散散心,可一想到所谓御花园那个鸟样,顿时就没了兴趣,不禁又琢磨等自己坐稳了江山没了约束,应该怎样好好重整一下园子。
童贯出现了。
“陛下烦闷,不如让俺想个法子以遣情怀。”
然后怀表就出现了。童贯自然是说怀表是他意外收得的,因其实用珍奇,万不敢自己享用,所以奉献给陛下玩赏一乐。
¶ÔÕâÐÂÆæ¡¢ÕäÏ¡ÓÖÓÐÒÕÊõÆøÏ¢µÄ¶«Î÷£¬ÕÔÙ¥¹ûÈ»ÐËÖ´óÆð¡£
·´¸´¹ÛÉͰÑÍæ£¬ÕÔÙ¥»¹²»ÍüµãÆÀ¡£
“果然是奇思妙想之物,珍贵。”
转而又指点着金壳上的花纹,道:“就是这些不太够品位,和此表的珍贵不太般配。”
批评得含糊,但神色颇为不屑。
以他的艺术修养和自负心态,哪里能把匠人的那点艺术鉴赏和制作能力瞧在眼里,这么点评已经是轻的了,实际是在他眼里贬得一文不值,几乎全无可取之处,要是让联来设计........
嘴下留情完全是看在童贯的一片忠敬之心。
“这个礼物,联很喜欢。童卿有心了。”
后五个轻飘飘的字却让童贯的心顿时就飘了。
听听,听听,俺成卿了,有心了。
花费心思,他为的就是这个。
“官家是奴的主子,主子好,俺才能好。主子开心了,比俺自己开心重要一万倍。能为主子做点事,是奴的缘分,更是天大的福分。”
童贯活学活用,把在赵廉处听到的话,灵活运用到了皇帝这里。
果然,赵佶直接忽略了其它惯熟的马屁,唯独对“点事”二字有所感触,不禁满意地轻笑着嗯了一声。
这狗奴才不骄不躁,是个恭谨有度的好奴才。
童贯虽然没有得到褒奖,却从皇帝的神色间看到了想要的结果,顿时精神更加振奋。表了忠心肚量,下面就要表现自己能干的一面。
“官家,俺有个礼物,保准官家看了能更开心些。”
字典上了。
说法却成了他童贯体贴皇帝为难处,有心为陛下解忧,正食不甘味夜难寝地发愁呢,碰巧听到有人发明了此物想推广天下,却苦于门路不通,无法让官家知道,就赶紧找到发明人了解了详情,觉得有价值,不敢怠慢,赶紧又把此物奏报呈上。
“好。非常好。童卿,你忠心耿耿,也很能干。”
ÕÔÙ¥µÄÈ·ÐË·ÜÁË£¬ÉÏλÒÔÀ´£¬ÐÄÖеÄѹÒÖ·³ÄÕÏûÉ¢´ó°ë¡£
他是个败家皇帝,但文化修养确实常人难比,要不然也不会有丰亨豫大的自负,自然一了解后就迅速明白了其重大价值和意义。
对他来说拼音字典的意义最重要的是,这是他在位的功绩。
你们不是说联轻挑不堪重任么?不是说联不擅治国难有作为?
你们都睁大眼睛好好看看,联,刚登大宝不久就能有此惠及全民、大利民智和国事的文化功业。其功之大,你们盛赞认可的联的前帝哥哥能比么?只怕就是太祖他老人家有灵,也要称赞联.......
联的确是有大福之人呐。需要什么,什么就来了。
他一激动亢奋,童贯就乐死了。赵廉他们的收获似乎就会更大了。赵岳的精心盘算似乎也就成了。
童府中,表面平静安稳,实则提心吊胆,度日如年,一直焦虑等待的赵廉他们终于等到了进宫面圣的机会。
此行不知是天大的机遇,还是幸福骤变,白忙一场,甚至有灭门灾难临顶。
毕竟,谁能保证这个极擅长文事,又好大喜功,更急于展现自己能力的皇帝不会抢夺侵吞这样的贡献?皇帝如果说字典是他发明的,谁会质疑皇帝没这个能力?
字典区区,可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祸福相依,难测呀!
第46节祸福相依下
赵佶坐在那里悠然自得地喝着茶,等待字典发明者三人叩拜完毕。
礼仪很标准,显然事先经过童贯的训练。这个奴才办事的确踏实细心。
ÏÖÔÚÕÔÙ¥Ôõô¿´Í¯¹áÔõô˳ÑÛ¡£
“平身吧。”
ÕкôÁËÒ»Éù£¬È»ºóÕÔÙ¥¾ÍÉÔã¶ÁËһϡ£
之前,他在翻看字典,想着怎样把此事的利益最大化,没留意三个草民学生进来,童贯也没说三人的年纪,只很有良心地夸奖说三位学子都很有才华,都可能是陛下喜爱的栋梁之材。此刻,赵佶才惊讶发现三个人中居然有两位还是半大的孩子。
心里闪过一个疑问。
赵佶没有问字典的事,反而隐隐考较起三人的学问和身世家庭。这对他这个文化皇帝一点难度没有。
这一问,他对童贯的夸奖之言顿时信了,也有些震惊。
青年权邦彦的学问如同他表现的为人一样充实踏实,并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中进士应该没有问题,无非临场发挥与名次好坏罢了。且一身磊落之气,相貌也算堂堂,看着就是个干才,赵佶对其印象不错。
对赵廉和马公亮则是震惊。
二人年纪如此之少,可学问却不俗,马公亮倒也罢了。这个赵廉的学问似乎隐隐还在权邦彦之上,尤其是在国事策论见解上明显要高出一头,一些治国观点闻所未闻,听着新奇,却感觉行之有效。
怪不得这两孩子十一二岁就中了乡试,接着又是府试高中了秀才。
这大点就等着京试了?
怪不得小小年纪能发明创造出拼音字典这种必定名垂青史的圣物。
象他们这般大的乡下孩子只怕还在玩泥巴捉鱼摸虾呢。
太聪明了,大才呀。
保护培养好了,绝对是治国强助。
哼哼,有这样的天才神童帮助,凭联的聪慧和才华,会当不好这个皇帝,治不好国家?
有这样一腔热血忠心报效的年轻臣子在,俺这个皇帝当得一生也不会太辛苦了。
赵佶对当皇帝根本没心理准备,上位后可用的亲信人手自然也极匮乏,更不用说大才了。
他提拔了高求负责皇宫安全,有宠信之因,也是无人可用。
把根本与亲信不沾边的蔡京从地方佐官一步拔升为首相,依靠老蔡对自己的恩遇感激之心和老辣才镇住朝局,勉强坐实宝座。这也是无人可用,不得不为。
目前看,老蔡有能力,也可用。但他老了。
对这种在官场打滚大半生的老官僚,赵佶也得防备着。得有人制衡他,更得有人代替他。
必须培养提拔任用年轻人啊。
年轻人,光看着就顺眼。那些墓气沉沉的老货,哼。
可惜两孩子太小了,想大用,还有得等。这个叫权什么的,年纪到是合适,赐他个进士,封他个官,立马就能拉来用。
这也是赵岳拉权邦彦入伙分功的原因之一。
朝里有人才好办事。土豪太有钱了,却没有自己的官方代言人,只能是被权贵官僚们盯上,随时随地挨宰的猪羊。
哥哥能当官。赵岳也有办法助其赢得赵佶的欢心重视,能让哥哥在中进士,甚至不用中进士,都能迅速当上大官。可太小了,数年内不用指望哥哥能有实权。这期间的空档就要指望权邦彦在朝中接应。
赵佶这会再听三人学生学生的自称,那感觉就不一样了,就象三个大才学子都是自己的学生那样有些美滋滋的。
他已有心成全三人为【创建和谐家园】心腹加以培养。
心情更加舒畅,思维活跃,联想的不免就多了。
赵廉,赵廉,他姓赵哇,听着好象这孩子是皇室子弟。
仔细一打量。
嗯,这孩子这么聪慧,长得还怎么这么好?
看来和联有点相似,也是上天的宠儿啊。
他生在平民之家,与朝中毫无关系和牵扯,正合联用。
莫非他是上苍诸神明特意派来助联的?要不怎么偏偏就姓赵,还在这个时候有力地帮了联一把?
小人言谈举止一板一眼,从容不迫,谈吐清晰悦耳,条理分明,可谓有胆有识,有些刻意在模仿大人,显然是想让联感觉他不是个毛孩子而轻视,看着让人喜气喜欢。
赵佶宠信道教和神佛,思路一歪楼了,却是越想越觉得有理,越想心情就越爽,越看赵廉就越喜欢。这笑就出来了。
“好。都是人才。公廉、公亮、邦彦?名字也好。”
...........
“你们一心为国,忠心可嘉,又制此文化利器,有功于国,应该褒奖。联想封你们官。你们都说说想当什么官呐?”
“不要有顾虑,大胆直言无妨。”
赵公廉稍稍松口气,向皇帝拱拱手恭敬道:“回官家的话,学生不要官。学生要自己凭真本事中进士。那样效劳陛下,学生更心安有劲。”
赵佶愣了一下,看着自信满满,推辞很坚定的赵廉,略一琢磨,不禁笑了,又看马公亮。
马公亮笑着说:“回至尊陛下,学生也不要官。学生太小了,知识阅历都不能胜任官职要求,若当了官,办砸了差使,学生自己丢人事小,误了事,损伤了陛下的至尊颜面和这份圣恩,那就是大罪过。”
ÕÔ٥΢΢µãÍ·£¬Í»È»Ð¦×ÅÎÊ£º¡°Ìý˵ÄãºÍÕÔÁ®»¹ÊÇÒåÐֵܣ¿¡±
“回至尊陛下的话,学生和公廉是一个庄子的,同年出生,一起求学,一起逃学,一起打架,一起受罚,一起长大,将来娶婆娘也要一起。生儿子也要一起,再让儿子象学生一样一起........学生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公廉仅比学生早出生一点点,学生就要叫他哥。”
这话要是叫其他皇帝听了,不说感觉不被尊重,也至少会认为马公亮轻挑不堪重用,说不得心中不喜,甚至会以大不敬责罚。
µ«ÕÔ٥ȴ¹þ¹þ´óЦÆðÀ´¡£
笑了一会儿才缓缓气,似颇有感触道:“说得好。联都有些羡慕你们了。”
天家无亲情。
皇子们永远不可能体会到这种珍贵的经历和情义。
喜爱玩乐的赵佶是真得心有触动。当然这是因为他现在心情极好,对两少年又喜欢,才会如此。别人若如此说,你试试看。
轮到权邦彦同样推辞这样当官。他同样有信心凭自己的学识中进士,而且就在今年参加京试。
过去如果说还不是那么自信,现在有两小友的影响,更有皇帝的赏识,又身披圣环,再没信心中进士就太扯了。
两少年还小,但权邦彦必须立马用上。
赵佶想了想道:“这样吧,权卿只管八月考试,但官也要当。这字典圣事总要有精通的人参与教导传授,方可合众智之力早日完成,惠及天下。联就封你为著作郎,留在京中,一边做事一边备考。与诸贤为伍,这也大大有利于你的学识提升。”
......................
权邦彦由平民一下子成了从七品官,喜事当顶。